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一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因匿主家(2)流血被面
(2)使宣叩头谢主(4)年七十四,卒于官
18.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后特征为洛阳令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c.文叔为白衣时d、妻子对哭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20.“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21.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
17、(1)躲藏(藏,藏匿)(2)覆盖(3)道歉(谢罪,认错)(4)死18.b19.(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分)(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2分)20.“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2分)(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21、不畏权势执法公正(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1分)清正廉洁(1分)
《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二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
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
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
《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日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
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傀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8.把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6.c
7.d
8.(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9.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先生姓欧阳氏,名发,字伯和,(江西)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文忠公欧阳修的长子。先生为人纯朴诚实,不会欺骗他人,对内对外能做到态度同一,淡薄名利,没有特殊的不良爱好,他志向坚定,爱好礼义,学习刻苦。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制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欧阳修禄位已高,先生已经十五岁,就拜胡瑗为师,恭谨温顺,又完全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先生长大以后,更加重视学问,不去研究那些应对科举考试的文章词藻,只去探究古代那最早出现的论议文字,从上古时代始有文书以来直到现在,君主臣宦世代相传的系统,每个朝代的法令规范以及礼乐制度,其它至于天文地理等学问,没有不学习研究的。先生学习这些不是为了追求应对眼前而浮光掠影,只注意枝枝节节,而一定探本溯源,了解学问的前因后果。编辑整理资料都分门别类,考查研究一定要有收获,有收获还要能有所用。啊,先生的志向也算够大的了!但是,他与人相处不随意迎合他人,议论事情坚持原则,即使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会有一点屈居其下的意思,关键时一定要陈述自己的意见,因此,他们也不愿意随意任用他,让他发挥其所能,因而,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的。现在,先生已经去世了,眉山苏子瞻(苏轼)感到很悲伤,认为先生继承了其父文忠公(欧阳修)的学问,可以称得上是东汉蔡邕(字伯喈)、西晋张华(字茂先)这类人了。
先生做殿中丞时,曹太后逝世,皇帝下诏确定皇曾孙服制。负责仪礼的礼官陈襄犹豫不决,将前往哭吊前,召见先生,询问服制之礼,先生从容应答,陈襄当即奏禀皇上,采纳了先生意见。在这时候,正值司天监讨论古代测候风云星月的占卜的书籍是否有不同,准备协调不同意见,创制天文书,很长时间没能完成,这时,陈襄正总管这件事,就推荐先生参加修订。先生推求考证,判断是非,取舍比较,编订完成后,皇帝下诏将此书藏于太史局。
先生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编著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他未完成的著述还有几十篇。
先生夫人吴氏,是原丞相正宪公吴充的女儿,封寿安县君。儿子一个,名宪,做过滑州韦城县主簿。女儿七个。先生于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于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欧阳修)的墓地,其子欧阳宪前来,要我为先生写一篇墓志铭。
【金文潮 试译】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三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裹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日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傀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8.把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6.c
7.d
8.(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9.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解析篇四
戚氏宋人,为宋之世家。当五代之际,有抗志不仕、以德行化其乡里、远近学者皆归之者,曰同文,号正素先生,赠尚书兵部侍郎。有子当太宗、真宗时为名臣,以论事激切至今传之者,曰纶,为枢密直学士,赠太尉。有子恭谨恂恂、不妄言动、能守其家法、葬宋之北原、余为之志其墓者,曰舜臣,为尚书虞部郎中。元鲁其子也,名师道,字元鲁。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能似其先人者也。盖自五代至今百有六十余年矣,戚氏传绪浸远,虽其位不大,而行应礼义,世世不绝如此,故余以谓宋之世家也。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皆以谓元鲁之于学行,进而未止,意其且寿,必能成其材,不有见于当世,必有见于后。孰谓不幸而今死矣!故其死也,无远近亲疏,凡知其为人者,皆为之悲,而至今言者尚为之慨然也。
元鲁初以父任为建州崇安县尉,不至。以进士中其科,为亳州永城县主簿,又为楚州山阳县主簿。嘉佑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于官,年三十有五。娶陈氏,内殿承制习之女;再娶王氏,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之女;有子一人;皆先元鲁死,而元鲁盖无兄弟。呜呼!天之报施于斯人如此,何也?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余悲元鲁不得就其志,而欲因余文以见于后,故不得辞也。以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葬元鲁于其父之墓侧,以其配陈氏、王氏。将葬,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铭曰:
行足以象其先人,材足以施于世用,而于元鲁未见所止也。生既不得就其志,死又无以传其绪,曷以告哀?纳铭于墓。
(选自《曾巩集》卷四十二)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德行化其乡里 化:教化
b.能似其先人者也 能:才干
c.以进士中其科 中:考取
d.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 速:催促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代时,戚元鲁的曾祖父在乡里享有盛名,德高望重,但是抗逆朝廷,不愿做官。
b.戚元鲁的父亲叫戚舜臣,做过尚书虞部郎中的官职,一生恭敬勤谨,严守家法。
c.戚元鲁在学问品行方面精进不止,可惜三十五岁就英年早逝,否则一定能有建树。
d.戚家是宋代有名望的世家,作者曾巩亲自为戚家不止一个人撰写过墓志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4分)
(2)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4分)
9.戚元鲁在品行和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戚元鲁墓志铭》阅读答案
6.(3分)d(邀请,请求)
7.(3分)a(志节高尚不移,不愿做官)
8.(1)(4分)他的喜好和厌恶跟世俗的人有所不同,所以当时跟他交游的,大多是世间有名望的显达的人。(“好恶”1分,状语后置“有异于流俗”1分,“游”1分,“闻人”1分)
(2)(4分)元鲁将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同僚赵师陟向我求写一篇墓志铭,赵师陟用书信寄来告诉我。(“且”1分,“属”1分,“乞”1分,状语后置“乞铭于余”1分)
9.(4分)孝友忠信,敦厚和顺,好学不倦,聪明敏达。(每点1分)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五
戚氏宋人,为宋之世家。当五代之际,有抗志不仕、以德行化其乡里、远近学者皆归之者,曰同文,号正素先生,赠尚书兵部侍郎。有子当太宗、真宗时为名臣,以论事激切至今传之者,曰纶,为枢密直学士,赠太尉。有子恭谨恂恂、不妄言动、能守其家法、葬宋之北原、余为之志其墓者,曰舜臣,为尚书虞部郎中。元鲁其子也,名师道,字元鲁。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能似其先人者也。盖自五代至今百有六十余年矣,戚氏传绪浸远,虽其位不大,而行应礼义,世世不绝如此,故余以谓宋之世家也。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皆以谓元鲁之于学行,进而未止,意其且寿,必能成其材,不有见于当世,必有见于后。孰谓不幸而今死矣!故其死也,无远近亲疏,凡知其为人者,皆为之悲,而至今言者尚为之慨然也。
元鲁初以父任为建州崇安县尉,不至。以进士中其科,为亳州永城县主簿,又为楚州山阳县主簿。嘉佑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于官,年三十有五。娶陈氏,内殿承制习之女;再娶王氏,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之女;有子一人;皆先元鲁死,而元鲁盖无兄弟。呜呼!天之报施于斯人如此,何也?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余悲元鲁不得就其志,而欲因余文以见于后,故不得辞也。以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葬元鲁于其父之墓侧,以其配陈氏、王氏。将葬,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铭曰:
行足以象其先人,材足以施于世用,而于元鲁未见所止也。生既不得就其志,死又无以传其绪,曷以告哀?纳铭于墓。
(选自《曾巩集》卷四十二)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德行化其乡里化:教化
b.能似其先人者也能:才干
c.以进士中其科中:考取
d.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速:催促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代时,戚元鲁的曾祖父在乡里享有盛名,德高望重,但是抗逆朝廷,不愿做官。
b.戚元鲁的父亲叫戚舜臣,做过尚书虞部郎中的官职,一生恭敬勤谨,严守家法。
c.戚元鲁在学问品行方面精进不止,可惜三十五岁就英年早逝,否则一定能有建树。
d.戚家是宋代有名望的世家,作者曾巩亲自为戚家不止一个人撰写过墓志铭。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4分)
(2)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4分)
4.戚元鲁在品行和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1.(3分)d(邀请,请求)
2.(3分)a(志节高尚不移,不愿做官)
3.(1)(4分)他的喜好和厌恶跟世俗的人有所不同,所以当时跟他交游的,大多是世间有名望的显达的人。(“好恶”1分,状语后置“有异于流俗”1分,“游”1分,“闻人”1分)
(2)(4分)元鲁将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同僚赵师陟向我求写一篇墓志铭,赵师陟用书信寄来告诉我。(“且”1分,“属”1分,“乞”1分,状语后置“乞铭于余”1分)
4.(4分)孝友忠信,敦厚和顺,好学不倦,聪明敏达。(每点1分)
描写的作用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语文记叙文答题方法
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
(1)是全文的线索;
(2)题目点明中心;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
(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
(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二、主题:概括主题、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感情)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解析篇六
戚家是宋人,是宋代的世家。在五代的时候,有一位志节高尚不移、不愿做官、用美好的德行教化乡里百姓、远近求学的人都归附过来的,叫戚同文,号正素先生,死后追赠尚书兵部侍郎。他有个儿子,在太宗、真宗时是一位名臣,凭借议论时事直言深切传送至今的,叫戚纶,官至枢密直学士,追赠太尉。戚纶有个儿子谦恭谨慎、言行合乎规矩、能恪守家法、死后埋葬在宋的北原、我替他撰写墓志铭的,叫戚舜臣,做尚书虞部郎中。元鲁就是戚舜臣的儿子,名叫戚师道,字元鲁。元鲁为人孝顺友爱忠诚信义,心地醇厚脾气随和,喜欢学习不知倦怠,才能类似他的祖先。从五代到现在一百六十多年了,戚氏家风积淀深厚,流传久远,虽然他们的官职不高,可是操行符合礼义,像这样代代传递,所以我因此说戚家是宋代的世家。
戚元鲁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聪慧明白敏捷通达,喜欢谈论当今世事,能透彻分析其中的得失。他的喜好和厌恶跟世俗的人有所不同,所以当时跟他交游的,大多是世间有名望的显达的人。我因此认为元鲁的学问品行,精进却未停止,预料他将会长寿,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不体现在当代,也一定会体现在后世。谁能料到他非常不幸地现在就去世了呢!所以他去世的时候,无论跟他生前的关系远近亲疏,所有知晓他的为人的,都替他悲痛,至今说起来还为他悲慨不已呢。
元鲁开始时因为他父亲的原因被任命为建州崇安县尉,他没有赴任。后来凭进士登科,做亳州永城县主簿,后来又做楚州山阳县主簿。嘉佑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因为疾病死在官任上,年仅三十五岁。娶妻陈氏,是内殿承制教习的女儿;陈氏去世后又娶妻王氏,是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的女儿;有一个儿子;都比元鲁去世的早,可是元鲁也没有兄弟。哎,上苍对这个人如此的报答施与,是为什么呢?元鲁将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同僚赵师陟向我求写一篇墓志铭,赵师陟用书信寄来告诉我。我很悲痛元鲁没能完成他的志向,想通过我的这篇文章彰显给后人,所以我没法推辞他。在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把元鲁安葬在他父亲坟墓的旁边,并让他跟妻子陈氏、王氏整齐的排列在一起。将要安葬的时候,他的堂兄戚遵道通过书信来请求墓志铭,墓志铭文如下:
操行足够效法他的先辈,成就足够施于当世之用,可是这些追求在元鲁身上却不曾停止。活着时候没能完成他的志向,死后又没有子嗣传承他的事业,拿什么来告慰哀思呢?就把这篇铭文放在他的墓旁吧。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七
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
【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解析篇八
6.(3分)d(邀请,请求)
7.(3分)a(志节高尚不移,不愿做官)
8.(1)(4分)他的喜好和厌恶跟世俗的人有所不同,所以当时跟他交游的,大多是世间有名望的显达的人。(“好恶”1分,状语后置“有异于流俗”1分,“游”1分,“闻人”1分)
(2)(4分)元鲁将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同僚赵师陟向我求写一篇墓志铭,赵师陟用书信寄来告诉我。(“且”1分,“属”1分,“乞”1分,状语后置“乞铭于余”1分)
9.(4分)孝友忠信,敦厚和顺,好学不倦,聪明敏达。(每点1分)
《戚元鲁墓志铭》参考译文
戚家是宋人,是宋代的世家。在五代的时候,有一位志节高尚不移、不愿做官、用美好的`德行教化乡里百姓、远近求学的人都归附过来的,叫戚同文,号正素先生,死后追赠尚书兵部侍郎。他有个儿子,在太宗、真宗时是一位名臣,凭借议论时事直言深切传送至今的,叫戚纶,官至枢密直学士,追赠太尉。戚纶有个儿子谦恭谨慎、言行合乎规矩、能恪守家法、死后埋葬在宋的北原、我替他撰写墓志铭的,叫戚舜臣,做尚书虞部郎中。元鲁就是戚舜臣的儿子,名叫戚师道,字元鲁。元鲁为人孝顺友爱忠诚信义,心地醇厚脾气随和,喜欢学习不知倦怠,才能类似他的祖先。从五代到现在一百六十多年了,戚氏家风积淀深厚,流传久远,虽然他们的官职不高,可是操行符合礼义,像这样代代传递,所以我因此说戚家是宋代的世家。
戚元鲁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聪慧明白敏捷通达,喜欢谈论当今世事,能透彻分析其中的得失。他的喜好和厌恶跟世俗的人有所不同,所以当时跟他交游的,大多是世间有名望的显达的人。我因此认为元鲁的学问品行,精进却未停止,预料他将会长寿,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不体现在当代,也一定会体现在后世。谁能料到他非常不幸地现在就去世了呢!所以他去世的时候,无论跟他生前的关系远近亲疏,所有知晓他的为人的,都替他悲痛,至今说起来还为他悲慨不已呢。
元鲁开始时因为他父亲的原因被任命为建州崇安县尉,他没有赴任。后来凭进士登科,做亳州永城县主簿,后来又做楚州山阳县主簿。嘉佑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因为疾病死在官任上,年仅三十五岁。娶妻陈氏,是内殿承制教习的女儿;陈氏去世后又娶妻王氏,是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的女儿;有一个儿子;都比元鲁去世的早,可是元鲁也没有兄弟。哎,上苍对这个人如此的报答施与,是为什么呢?元鲁将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同僚赵师陟向我求写一篇墓志铭,赵师陟用书信寄来告诉我。我很悲痛元鲁没能完成他的志向,想通过我的这篇文章彰显给后人,所以我没法推辞他。在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把元鲁安葬在他父亲坟墓的旁边,并让他跟妻子陈氏、王氏整齐的排列在一起。将要安葬的时候,他的堂兄戚遵道通过书信来请求墓志铭,墓志铭文如下:
操行足够效法他的先辈,成就足够施于当世之用,可是这些追求在元鲁身上却不曾停止。活着时候没能完成他的志向,死后又没有子嗣传承他的事业,拿什么来告慰哀思呢?就把这篇铭文放在他的墓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