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循序渐进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语文幼儿教案篇一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憧、憬、泼、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独立识记生字,理解“率真、憧憬、无拘无束”等词语。
2、熟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自由说。
3、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都要在那 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让 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吧。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出示生字词,认读、识记。
3、联系上下文,理解“憧憬、无拘无束、率真”等词语。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暑假生活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了暑假生活。
第二至四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五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2、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
引导学生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语句来谈体会,如 “做一回阳光的儿女”“重拾书本外的童年”等都表现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愉快、兴奋、无忧无虑的情感。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可尝试仿照第四节的句式来说一说。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可采取个人读、同桌互读、小组里读、班内展示读等形式反复练读)
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3、总结: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快乐的假期里,我们更好地亲近大自
然,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地成长。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
3、搜集并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
语文幼儿教案篇二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理解“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创造奇迹的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的内在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在危机时刻,只有坚强、镇定和智慧才能创造化险为夷的奇迹。
1、理解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理解课文的含义:用百折不挠的意志,镇定和大智大勇的聪颖来化险为夷,达到自己拯救自己。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自己拯救自己才是生存的最好态度和最好办法。
火柴、课件、生字卡
2课时
1、播放课件:我国科学考察队员在这里突然遇到了暴风雪。
2、将课件的画面停止,试着猜想后面发生的故事?
3、出示实物火柴。在老师板书时跟着书写“柴”字。
4、板书课题:最后一根火柴。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问题。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标记出生字词。
a、交流不理解的字词。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想什么办法解决?
b、指名小老师书写:“达”,给它找朋友,说句子。
c、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险恶环境和危机产生的语句。
d、结合课件图片和有关情感体验,指导朗读感悟。
2、齐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在遇到这种恶劣的天气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取暖方法有用吗?科考队员到底是怎样渡过难关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复述故事开头。
(科学考察六个队员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然遭遇到暴风雪,迷失了方向。)
2、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科考队员是怎样渡过难关的?
1、默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标出生字词。
a、检查认读:
岩石跌猛然干枯投遗憾仅点燃上演一幕
肆虐骤然颤抖对峙裹挟心领神会
b、注意加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如何记住它们。
c、在课文中找出危机不断加深的描写。
d、结合课文描写理解词语:“心领神会”“遗憾”
e、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老队长”有什么建议?
f、指名读,点评,齐读。
2、重点指导理解六、七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6自然段。
a、“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他想了些什么?他命令大家怎么做?(命令大家把厚厚的外衣脱下,拥在各自胸前。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
相机指导书写:“令”可用熟字加一笔的方法如:今
b、他自己是怎么做的
c、如果你是这个准备划火柴的老队长,你心里怎么想?
2)讨论:
这最后一根拯救生命的火柴是怎样燃烧起来的?
你感觉老队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知道的?(有坚强意志、镇定,聪颖)
3)齐读第七自然段。
(火柴是“死物”,人是活的。火柴能够熄灭,也能够点燃,关键在于人怎么使用它。有不放弃希望,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敢于划燃最后一根火柴。)
1、课文为什么要用“最后一根火柴”为题?
2、你遇到过什么危机或困境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3、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危机和困境,你应该如何面对?你有多少中生火方法?
语文幼儿教案篇三
1、了解海伦·凯勒不向命运屈服,战胜残疾,享受健康人生,享受生活的非凡经历。
2、了解本文中作者对美的追求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审美感受。
3、学会在叙述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由海伦·凯勒的生平导入):
1882年,一名女婴因发高烧差点丧命。她虽幸免于难,但发烧给她留下了后遗症——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因为听不见,她想讲话也变得很困难。这样,在她19个月时,变成了既盲又聋的孩子,她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并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不久她就开始利用其它的感官来探查这个世界了。七岁的时候她发明了60多种不同的手势,靠此和家里人交流。在她快到七岁生日时,家里便雇了一名家庭教师——安尼·沙利文。在安尼的悉心地教授下,海伦很快学会了用布莱叶盲文朗读和写作。还能读懂唇语。
海伦证明自己是个出色的学者,190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她有惊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她还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上大学时她就写了《我的生命》。这使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有能力为自己购买一套住房。
她周游全国,不断地举行讲座。她的事迹为许多人著书立说。最终她声名显赫,应邀出国并受到外国大学和国王授予的荣誉。1932年,她成为英国皇家国立盲人学院的副校长。
听了我以上的介绍后,你能不能用一句话动情的介绍你所了解的作者?
二、字词教学:
驾驭(y”)膂(l—)力颠簸(b)哑(y)然失笑
挚(zh)友侏(zh‘)儒消弭(m)疲惫(bi)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义正词严:理由正当充足,言词严正有力。
三、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说出作者大概写了多少喜欢,作者喜欢的是那些事物。从这些喜欢,你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学生探讨后组织交流)
教师明确:喜欢田野漫步和户外运动:划船、游泳、林中散步、做游戏、骑自行车、骑马等;喜欢狗,喜欢编织、下棋、玩纸牌;喜欢游览博物馆,欣赏歌剧等。
人生态度:这些“喜欢”表现出作者热爱生命,崇尚大自然,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态度。
四、根据以上的探讨,了解文章的结构。
提示:以上写作者喜欢的各种活动,是从身体的活动写到心灵的活动。
第一部分(1—11)主要写自己在体育运动和交际活动中获得的精神愉快。
第二部分(12—18)主要写艺术享受,自己的精神文化追求。
第三部分(19—20)写自己在孤独中学会了忘我,在忘我中寻找到了快乐。这是对以上的总结。
第二课时
一、理解性阅读:
问题探讨:请你根据课文说说作者“触摸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有哪些方式?作为一个有很多缺陷的人,她为什么能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生活?(学生探讨后交流)
教师明确:田野漫步,户外运动,编织,玩纸牌,做游戏,浏览博物馆和艺术馆,欣赏歌剧等。
最根本的原因是她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有拥抱生活的热情。
二、品味语言:
要求:反复诵读文中你喜欢的诗意盎然的句子,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第2段:在划船的时候,她感受到水的阻力,能依靠嗅觉“辨别水草和睡莲以及岸上的灌木的气味来掌握方向”,她“喜欢同风浪搏斗”,通过驾驭小船体现自己的意志和膂力。而在划船中她也感受到了美,“仿佛看见了这照耀如同白昼的月光正在经过,我触摸到了她的衣裳……”这一段文字写得充满诗意,富有情调,表现出她的追求。
第12段:海伦通过触摸雕像,感觉到人的爱与恨、勇敢和爱情,感觉到森林的秀美与自由……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她全身心地投入。她依靠通过勤奋获取的知识,借助丰富的想像,融入了自己的感情。
是不是所有失去视听和说话功能的残疾人都能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
海伦之所以能如此,在于她克服巨大的残疾障碍,她不但是一个生活的乐观者,也是一个热爱学习并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所以她不但具备了正常人的情感,也具备了高于一般人的文学艺术修养。
第13段:写抚摸荷马雕像的感受。这是因为荷马是一位盲诗人,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其有共通之处。“我常以崇敬的心情抚摸他英俊而忧伤的面庞”,“我对他庄严的额上每一道皱纹都了如指掌——如同他生命的年轮,刻着忧患的印迹”,“我能充分了解他一生的遗憾”,这些话表现出对荷马遭遇黑暗的无限同情,因为她在触摸中,与荷马的命运追求有了心灵的沟通。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会说“我甚至怀疑,手对雕塑美的欣赏比眼睛更敏感”,“我以为触觉比视觉更能对曲线的节奏感体会入微”。
三、理解第三部分:
作者说“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可见,她不但正视现实,而且在世人认为不幸的人生中,寻找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一个残疾人的达观是自强不息。
在最后一段中,作者也真实而坦诚地向读者介绍另一种情绪,她用沉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孤独与寂寞,感受到的酸楚和痛苦,然而,“我的心仍然充满了热情”,因为“忘我就是快乐”。可见,作者热爱生命,热爱人生,同时把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把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爱奉献给他人,显示出宽广的胸襟,这也是作者能够享受人生,愉快一生的精神源泉。
课后练习四:忘我是快乐的。只有忘我的人,才不会计较自己的得失;只有忘我的人,才会把别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
语文幼儿教案篇四
1.自读《小书架》,继续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
2.通过复习单韵母明确拼音对识字的意义。利用认识的字复习学过的韵母,并练习给汉字标声调。
3.渗透性识字10个,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5个,学写笔画“、”。
综合运用听读识字法、拼音识字法、上下文猜字法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加强自学。
讨论“书”笔画、笔顺。
教具准备:
生字卡、贝壳图片生字卡、电脑课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他是谁?你们听丁丁说什么呢?
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参观我家的书房。不过先要猜个谜语,猜出来就欢迎大家来参观。
一座小楼房,没门又没窗。
图书一本本,全在里边藏。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课件为新教材的配套课件)
板书:小书架
二、听儿歌、读儿歌、背儿歌
1.听儿歌:现在就请你们参观丁丁家的小书架吧?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与课文。
听读《小书架》课文。
2.读儿歌
(2)哪个小朋友会读,站起来当“小老师”来教我们好吗?学生带读,注意词连读两遍或三遍。
(3)老师带读了几遍不认识的字是否少了呢?现在我想请小组内会读的同学来教不会的同学,希望你们能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看读。
(5)可以让老师看看你的小彩花吗?请你们起立,让大家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起立齐声朗读。
3.背儿歌:试着背出来好吗?看课件背诵:小书架图片,并随鼠标移动认识“上中下”的位置。
三、学习生词,巩固单韵母
1.刚才小朋友们听得认真,读得仔细,背得很棒。如果老师把课文中的词单拿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词卡读两遍。
2.游戏:悄悄话 悄悄告诉同桌,对了点点头,错了悄悄告诉他。
3.复习单韵母
(1)还记得本课书学了什么单韵母吗?练练它们的四声吧。
(2)出示生词卡:读四声,确定声调。说明没有声调的读轻声。
————课中休息————
四、学习生字,加强自学
1.词读得好,韵母认得准,声调找得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但如果老师让生字离开生词,你们还能认得准吗?抢读生字卡。
2.增加难度有信心吗?“说字摆卡”不会可以问问小老师,看看会的同学。(加粗字为出示字卡的内容)
上层的上 中间 在下面:用手势表示——上中下。(检查理解情况)
在、我、用、给、每、放:练习组词。
要:多音字,一讲而过。
3.边收卡边读卡——放好。
五、学写字,学笔画
1.看桌上还有什么卡,念出来。(书)
2.学写:“、”书字里有一个新笔画相信你们早认识了?
(1)观察书写,念出来。
(2)端正书写姿势,写“、”的字头。
3.学习“书”
(1)出示“书”的字卡,讨论笔顺。
(2)学生说,教师板书,学生观察书写。
(3)书空笔顺
(4)端正书写姿势,写“书”的字头。
4.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上、中、下、用”。
六、检查学习情况
1.捡贝壳
(1)书是知识的海洋,哪个小朋友愿意到这里捡贝壳?(贝壳后面有生字)
(2)带读。 如:上——上层的上。
2.齐读课文:让我们在熟悉一下学过的字词。并想想你喜欢小书架吗?为什么?(提高学生与书交朋友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每日看书的好习惯。)
七、布置作业
1.读或背课文给家长听。
2.“、”和5个生字各写一行。
板书设计
一排贝壳图片 背面有生字
语文幼儿教案篇五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1.民本思想。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2.邦国的主权在民。
孟子与梁惠王谈话,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定于一。”梁惠王问:“孰能一之?”孟子回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惠王问:“孰能与之?”孟子回答:“天下莫不与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君王不嗜杀戮,那么,天下没有不愿意把政权交给这个君王的人。万章问孟子:“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说:“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问:“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说:“天与之。”又说:“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孟子·万章上》)是说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天又把舜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接受了。于是舜就作了天子。虽然在孟子看来,归根到底天有决定权,但是天还是把事情告诉百姓,百姓同意,舜才作了天子。透过孟子说法的唯心论雾障,可以看到,在孟子看来,一个政权的建立是要通过百姓认可的。范文澜同志称这种思想为“敬天保民”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还有,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回答:“于传有之。”齐宣王问:“臣弑其君,可乎?”孟子回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孟子看来,国君对臣民不仁,臣民对国君也可不义;国君既“贼仁”,又“贼义”,则臣民就可以诛此独夫,这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比起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4.政事以民为归宿。
孟子对梁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梁惠王上》)那么,“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虽然孟子的主张归根到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利,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5.用人以民意为准。
孟子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上》)又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主张选拔某些人,革除某些人,杀掉某些人,光听左右大臣及诸大夫的话不行,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这种观点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语文幼儿教案篇六
1、 通过听读课文,感受谈话式的语文风格。
2、 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结构,分析论证方法。
3、 能归纳作者的观点,并说出其独特之处。
4、 能从文中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采用“牛吃草”的方法,品味内涵。
1、读熟课文,通过查词典扫除文字障碍。
2、搜集季羡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勤奋刻苦的事例。
3、搜集有关机遇、勤奋的事例、名言各1个。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一、由题目导入新课,探知大师的成功之路
板书:成功
1、 成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有的人走到了成功的彼岸,而有的人却中途失败,说明:他没有掌握诀窍,从大家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一种期盼——对成功的期盼,下面我们先走近大师季羡林,看看他所取得的成就。
2、 你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
1、 交流季羡林的成就资料。
2、 分析季羡林取得成就的原因。
二、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
1、 导入语:季老的经历,令我们赞叹不已,看得出大家渴望成功的欲望更强烈了,想知道他成功秘诀吗?请听他的教诲:
2、 组织点评:强调以长者的口吻、以谈话式的语气平和舒缓地朗读。
3、 追问:能据此给课文换一个更明确的题目吗?
创设情境:请一位同学以季老的身份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并作诠释。
明确:作者的观点是“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三、精读课文,理清思路,分析论证的方法、理解中心论点
创设问题情境:1、作者是如何阐明他的观点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说明。
2、 追问:作者对三个条件有何髙见?他用什么方式让我们心悦诚服?
3、 追问:韩愈和王国维都是大学者,他们都强调“勤奋”这一决定因素,作者与他们的观点相比,有何不同?(指明:作者积自己成功的经验,从个人角度,在强调勤奋的前提下,也提请我们注意正确地评估个人天资,不做过高预期,注意不失机遇。这就是他观点的独特之处。)
4、 追问:你还能举出另外的名言、事例来补充论证作者的观点吗?
1、 思考、归纳。
明确:借助词典,诠释“成功”,由此进入话题,提出成功的公式,接着,具体地分析了公式中的三个条件,然后对三个条件进行比较,强调勤奋是最根本的条件,希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治学、工作,走向成功。
2、研读文本,依据文本分析。
明确:天资:由天决定,无能为力。机遇:不期而来,无能为力。
勤奋:自己决定,狠下功夫。
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阐明观点。
3、思考、交流。
四、学习“牛吃草”的方法,品味隽永智慧的语句
如:王国维的“境界说”,你能理解吗?
质疑、解疑
五、教师寄语
冰心在一首诗中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源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确实,成功的关键是付出,是汗水,是泪泉,让我们携手创造成功。
六、板书
天资 + 勤奋 + 机遇 = 成功
事例 道理 事例
由“天”决定 自己决定 不期而来
无能为力 狠下功夫 无能为力
逐层剖析 层层深入
旁征博引
结论
一堂课的设计犹如构思一篇作文,力求做到中心明确、结构严谨,应该说,这堂课做到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始终都紧扣“成功” 展开。由文中的名言、事例拓展到学生的课外积累。针对作者 “天资由天来决定,机遇不期而来,我们都无能为力” 的看法,学生能大胆地挑战权威,用自己的阅历反驳季羡林的看法。不过,对关键语句的品味还需多花一点时间。
语文幼儿教案篇七
让学生用笔记录下小学六年级这段美好的时光。同时,也借此复习和巩固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记叙事情的方法,也可学习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写几件事。
复习和巩固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记叙事情的方法。
三课时
内容:作文指导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忆。回忆在六年级的学习和生活中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事。让一件件,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2、议。相互聊一聊,师生讨论,相互启发。在众多的材料中,找出最感兴趣,最想写的事。
二、再读要求,明确方向。
1、出示习作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2、师生交流习作要求和写作手法。
(1)列出你难忘的几件事,从中选择你最想写的内容。
(2)可以用一首小诗开头,也可以用名言警句开头。
(3)如果你想写几件事,可以给每件事列一个小标题。
(4)这一件事或几件事为什么会令你难以忘怀?
(5)注意记叙文的顺序,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6)写完后,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
三、对比感悟,提炼方法。
1、欣赏范文。
2、全班交流,小结。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我们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
四、小组讲议,互教互学。
1、把自己要写的那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小组内交流。
2、指名2——3人集体交流,讨论问题,提出建议。
(1)写清楚了事情的经过吗?
(2)有没有交待难忘的原因?
(3)开头处理得怎样?
3、教师相机小结。
五、学生根据自己的口述开始写作,教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内容:修改与誊写
一、讲明本次习作修改的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组内互改互评。
三、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共同欣赏。
四、针对某些问题,有目的地讲评,集体修改。
五、先自改,然后互改,发挥同学之间互助的作用,可用铅笔留下修改的痕迹。
附:修改作文“五看”。
一看是否文从字顺。语言通顺,用字(标点)正确。
二看是否言之有物。内容具体,人物细节描写生动,跃然纸上。
三看是否言之有理。有中心,有情感。避免不知所云。
四看是否言之有序。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五看是否有可读性。选材新、角度新、语言新。
六、将修改好的作文誊写在作文本上。
内容:作文讲评
语文幼儿教案篇八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语文教案-水果歌。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1、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正面没涂色,反面涂有颜色)。
2、水果挂饰(梨子、苹果、葡萄、西瓜)若干。
“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1、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仔细看看,它们有颜色吗?”(没有)
3、请幼儿说说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说对了,老师则将图片翻过来,即红红的苹果。
4、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说说其它水果的颜色,如说对了,老师则将该水果的图片翻过来,即黄梨子、紫葡萄、绿西瓜。
老师告诉幼儿要根据水果的颜色来编儿歌。
1、给苹果编。
老师先编一句:什么水果红红的?启发幼儿编第二句:苹果苹果红红的。告诉幼儿把老师编的一句和小朋友编的一句连起来,儿歌就编好了。
2、给梨子编。
由老师编第一句:什么水果黄黄的?启发幼儿说出“梨子梨子黄黄的。”
3、给葡萄编。
“现在我们给葡萄编。谁来编第一句?”请一能力强的幼儿编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编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请幼儿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幼儿教案《语文教案-水果歌》。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们编的儿歌真好听。现在我们再给西瓜编。谁会把两句一下子编出来?”
请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6、请幼儿试着把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7、集体再念一遍,可边念边动作。
请幼儿戴上水果挂饰,练习儿歌。如老师(或个别幼儿)问:“什么水果红红的?”戴苹果挂饰的幼儿则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戴其它挂饰的幼儿则不可以站起来。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在语言活动区放置其它水果图片,引导幼儿为它们编《水果歌》。
与家长沟通计划
可请家长带幼儿认识更多的水果,了解其颜色,并将其编进儿歌,建议家长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创编,体验成功的快乐,增进孩子之间的友谊。
水果歌
什么水果红红的?
苹果苹果红红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
梨子梨子黄黄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么水果绿绿的?
西瓜西瓜绿绿的。
语文教案-水果歌
语文幼儿教案篇九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顶天立地”等词语,体会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通过 “混沌、盘古、斧子、顶天立地、精疲力竭、化生”等词语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表达概括能力。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献身的伟大精神。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4、感受神话故事充满神奇想象的特点,渗透想象画面,串连画面的复述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顶天立地”等关键词语,渗透复述方法。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解释课题 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
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
(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
语文幼儿教案篇十
1. 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沟通,怎样与人沟通,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沟通。
2. 知道与人沟通不但要说清事情,还要讲礼貌,态度坦率、诚恳,充分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1. 培养学生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应讲究的方式方法。
:图片
:1课时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看(图片)——小红一早去吃早饭时,服务员不小心把牛奶洒到了她的身上,小红只好回家换衣服。等她到学校时,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当众批评了小红。如果你是小红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引导学生理解,这时需要跟老师沟通。)
(2) 在生活中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很多。所以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是很重要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与人沟通。(板书课题)
(3) 自由读教材的文字部分。看看生活中什么情况需要与人沟通,沟通时要注意什么。(自由汇报)
2. 模拟情境,分层次指导。
(1)接着上面的图片预设三种沟通方式:
小红马上哭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小红马上大声争辩道:“我不是故意迟到的,你不该这样责备我,要不请你去问我妈妈!”
小红轻声对老师说:“老师,对不起!吃早饭时服务员弄脏了我的衣服,我因为回家换衣服才迟到了。”
请同学评价哪种方式最好,为什么,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沟通不仅要把事情说明白,还要讲礼貌,态度坦率、诚恳,语气合适,并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
(2) 提供两个模拟情境:
你的同桌误以为是你把他的学弄坏了。
某一天,爸爸答应陪你去游乐园,却没去成,你很失望。
小组内练习,再在全班展示。引导学生评价,总结哪些沟通方式更好。
3.结合生活,扩展延伸。
(1)请同学合作,再组内练习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的实例,互相交流一下,哪种沟通方式自己最满意,哪种做法应该改正。
(2)有选择地全班展示。
4.师生共同总结与人沟通的一些方式方法。
语文幼儿教案篇十一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船的演变,体会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逐段阅读,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船的演变,感悟人类的智慧与社会的发展。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重难点、关键: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船的演变。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17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认识船演变的最初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如果让你出去旅游,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为什么?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导入 新课。
4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5指名强调识字重难点。
(1) 字音
棍 喷 稳 舰 扁
(2) 字形书写
喷 舰
6回到课文,同桌合作练习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找一找:船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变化?
四学习课文的确1、2自然段,了解船的发展变化。形式
1具体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文中介绍了船的哪几种发展形式
?各有什么特点?
(3) 朗读这段。
2小结学法:默读课文——找出船的发展形式——弄清各自特点——认真读文体会。
3学法导读,放手自学第二自然段。
独木舟:又快又安全,可以放东西。
配船桨:走得更快。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快。
五总结课堂,初步感悟。
1学生齐读课文1、2自然段。
2说说:你从船的这些演变中,体会到了什么?
3设问,引导课后自学:接下来,船的发展又经历哪些变化呢?请大家课后继续读文,并查找有关船的其他资料。
4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17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的内容,了解船的演变。
2体会人类的智慧和社会的发展。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各种船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文中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导言: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船的几种发展形式,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法导读,自学课文3——5自然段。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1)指名介绍学法。
(2)教师强调:默读课文——找出船的发展形式——弄清各自特点——认真读文体会。
2同桌合作,运用学法自学课文3——5自然段
3独立填写自学反馈表。
船的发展形式多样
特点
体会
4指名反馈:展示、介绍表格中填写的内容,评议。
(1) 船尾大轮上装桨:轮子转动就能走
(2) 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3) 原子能发动机:大、先进(客轮、货轮、军舰
油轮、潜水艇……
5总结感悟。
(1) 教师引读板书内容,加强感知船的演变过程是日益先进。
(2) 思考、交流:从船的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类的智慧与探索;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
(3)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拓展激励,结束课堂。
1拓展:说说你知道哪些船?向大家介绍介绍。
2激励:正是因为人类的聪明才智、不断探索,才使得船从一根树干演变成为今天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威武的军舰,神奇的潜水艇。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勤奋努力,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3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18祖冲之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冲之对科学的执著与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抓住重点字词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重点、难点、关键: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18祖冲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2读好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祖冲之对月食发生的时间的研究。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月食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认识人物。
板书课题 介绍祖冲之。
二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词。
1学生自由轻声读文,并标出段落序号。
2从文中找出本课生字新词,读读认认。
3分段指名读课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5认读生字词。
(1) 字音
资 证 州 置 剩 准
(2)字形
敲 剩
6 同桌互读课文。
三读好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祖冲之的一件什么事?
3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4学生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 祖冲之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
(2) 祖冲之用事实向人们证明月食是自然现象。
5指名分段,评议。
(1)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2) 第二部分:4——6自然段。
6男女分段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执著探索。
1教师导言:祖冲之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在这一篇课文中主要讲他研究什么呢?(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
他为什么想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又是怎么研究的?结果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想。
3交流。
(1) 研究的原因:人们的愚昧——发生月食慌作一团,认为月食不吉利。
(2) 研究的过程:刻苦认真——翻阅、分析、研究、验证。
(3) 研究的结果:清楚月食发生的原因,准确推算月食发生的时间。
4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堂,设置导读。
1谈谈:读了课文1——3段的内容,你对祖冲之又有哪些新的了解?
2学生发言。
3教师导读:祖冲之经过努力准确地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后,又是如何让人们相信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呢,请大家课后继续读文、思考。
4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18祖冲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热爱与执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课前观察月亮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说说:人们刚开始是怎么看待月食的?祖冲之又是如何去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的?
3学生齐读课文1——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热爱与执著。
1导读:祖冲之又是如何让人们相信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呢?
2学生自由读4——6自然段。
3交流。
(1) 人们的愚昧,不相信月食是自然现象。
(2) 祖冲之对月食的胸有成竹,对科学的坚信与执著。
4分角色读书4、5自然段。
5结合朗读,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坦然、处置、皓月当空、灯火辉煌”——体会祖冲之的平静,及当时环境与月食现象的反差,感悟科学是不容置疑的。
6学生读6自然段。
7引导想象:众人为什么全呆了?你知道他们当时的心里回想些什么吗?
8学生自由发言,体会:愚昧的人们面对真实的科学难以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心里。
三总结全文,拓展了解。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2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3拓展延伸,了解月亮的变化。
4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19看门人的魔镜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安东尼的认真与执著,勇于实践探索的精神。
2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重难点、关键: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安东尼的认真与执著。
2引导学生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
课时划分
两课时
19看门人的魔镜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大意。
3理清文章段落,学习课文本、1、2自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实物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观看实物,导入 新课。
1教师出示显微镜,学生认识。
2说说:显微镜有什么作用?
3你知道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
4介绍安东尼,导入 新课。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教师导读:那安东尼是怎么发明显微镜的呢?大家自读课文。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 正确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 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3) 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想想问问。
3反馈生字学习情况。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段落。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弄清题意。
(1)“看门人”指的是谁?
(2)“魔镜”指的又是什么?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谁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用玻璃磨制镜片,经过反复实践研究,制作成了显微镜,看到了各种微生物,因此闻名欧洲。)
4学生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1)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简介安东尼第一个看到了微生物。
(2) 第二部分:3、4、5、自然段。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用玻璃磨制镜片制作成了显微镜。
(3) 第三部分:6——12自然段。安东尼用显微镜看到了各种微生物闻名欧洲。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认识安东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读了课文,你对安东尼有了哪些了解?
3小结,引导感知安东尼身份的平凡与看见微生物的伟大。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五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19看门人的魔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 新课。
1出示文中生字新词,开火车认读。
2全班齐读。
3说说:第一个看见微生物的安东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3——5自然段。
2思考:
(1) 安东尼有什么爱好?
(2) 安东尼是怎样制作显微镜的?
3交流。
(1) 安东尼的爱好是磨制镜片。
(2) 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很快学会了用玻璃磨制镜片这门手艺,他心灵手巧,磨制出比芝麻大一点点的镜片,把镜片镶在铜片或银片里,并为此做了个架子,装上两个平行的镜片,就做成了一架精美的显微镜了。
4从中你认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心灵手巧、勤奋向进)
5有感情的读3——5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体会显微镜给安东尼带来的`影响。
1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 认真默读课文6——12自然段。
(2) 安东尼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给安东尼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 说说;从中你认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交流。
(1)了解显微镜下的发现,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
a安东尼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b指名读7、10、11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认真、执著。)
c安东尼是通过怎样的观察才成为第一个看到微生物的人呢?学生读6自然段。体会安东尼的认真、执著。
d抓关键句,体会安东尼的认真、执著。
“他喜欢把自己观察的东西放在显微镜下几个月,仔细看上几十次、几百次。”
(2)感悟显微镜下的发现给安东尼带来的成就。
指名说说这些发现给安东尼带来的成就,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齐读课文第8、9、12自然段。
有感情的读12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深刻感悟。
1学生齐读课文内容。
2说说:从安东尼制作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认真执著、勇于实践、不断探索。)
3谈谈;读了课文,你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4教师小节。布置作业 。
板书设计 ;
用玻璃制作显微镜
19看门人的魔镜 人类的眼睛更锐利
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20海底世界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抓住段中重点词句来理解朗读体会,了解海底世界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与物产的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1体会海底世界的特点。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写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20海底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文中描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部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海底世界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出示几幅大海的图片,引导欣赏,感受美。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大海的美。
3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试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交流。
4通过刚才的朗读,你都知道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