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备课时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适度调整教案,可以根据教学反馈和评价进行适当修改和优化。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评价标准和学习目标,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教案示例。
端午活动课教案篇一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提前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认知状况。
(2)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活动等相关资料和情境图片。
(3)认真阅读、了解有关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2、学生准备
(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项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或者品尝一下粽子。
(3)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简单工具。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端午节的故事
1、夏天天气炎热,但植物茂盛、瓜果飘香、蛙唱蝉鸣。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呢。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2、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吗?请你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讲故事。
b出示有关屈原故事的连环画。
c讲故事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端午节的活动
1你还了解端午节里的特色活动吗?赶快介绍给大家吧。
a播放赛龙舟的情景,若有学生了解有关内容可让学生自己介绍。
西湖的龙舟分为两种.其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小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人物,下层载有鼓吹手,敲锣打鼓,两傍坐著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较具表演色彩.竞赛用的龙舟则绕著大龙舟周围打转,待大龙舟上抛下物件,小龙舟上的水手便下水争抢.其中以钱、鸭两物最难抢得,因为钱币入水即沈,鸭子则会四处游窜躲避.
b挂蒲草和艾叶。
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两者皆可入中药.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c挂彩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d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棕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简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棕叶包米代替竹筒。
e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三、作业回家学包粽子,下节课将自己的作品带来。
端午活动课教案篇二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
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
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展示课件第二屏)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2.组内交流。
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端午节的日期和习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体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们仍保留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端午活动课教案篇三
>>
二(8)教室
>
20xx年6月7日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1、端午节是哪一天?(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亲历感悟:
【教师】:
我认为本次活动主题鲜明,通过知识小竞赛、师生讨论交流、游戏活动、作品展示,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价值。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也符合我校对学生进行“欣赏性德育模式”的培育要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可是,就在年,韩国已经提前申请了端午节为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这可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各类中小学校应该多举行这样的主题活动,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
【学生】:
这是我第一次学包粽子,觉得特别新鲜,同学们也异常兴奋。大家都激动得跃跃欲试,齐齐望着社区的阿姨,就等她这老师发号施令:第一步将粽叶卷成三角形状,底部要严实合缝,不可留出小口。可是我卷来卷去卷不好,终于卷到无缝的要求,谁知手一动,好不容易卷好的形状又散架了,唉,重新来过。看看我的同伴们,也都在向“无缝粽叶”的最高目标行进,再看看社区的阿姨,却早已在教如何放糯米了。
包粽子最难过的一关恐怕就是这个“包”字,如何将米包住不漏出来,还要将粽子包成漂亮的立体三角形,这可是一门学问,在场的许多人就是倒在了这一个坎上啊,不少同学直到最后结束还是没有包出标准的立体三角粽,包啊、包啊、包出的都是被我们班主任戏称为“三明治”的平面三角粽子。忙碌了半天,尽管到下课我也没有包出一个真正合格的“三角棕”,但我依然觉得这节课过的特别充实。因为:它让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了屈原炽热的爱国情怀,也激扬着我的爱国热情;它也让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做一件事(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事)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道理,启示我在学习上更应该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所收获。
端午活动课教案篇四
1、了解端午节的民俗风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1课时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尤其是端午节这天我们这里的习俗;
2、了解作者沈从文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和作品特色。
一、导入: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她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拥有灿烂的文化,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各具鲜明特色的传统节日,它们犹如颗颗夺目的宝石,镶嵌在一年四季中,时刻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成为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牵挂。作为新世纪_人的你们,也一定知道不少中国传统节日吧?你们能给我们在座的介绍一下吗?(能按照时间顺序介绍)
生自由回答
生答
请同学根据课前的收集,介绍作者,要求突出籍贯、身份、成长经历、代表作品及特点,师多媒体展示作者档案,学生进入一分钟记忆,结束后利用多媒体快速检查背诵效果。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a、湘西人端午日都有哪些风俗?(用三字词语概括)结构文章的顺序是什么?
b、你认为最主要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学生回答端午日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看划船(赛龙舟)捉鸭子
最主要的民俗活动是:赛龙舟
三、分析赛龙舟的场面描写:
1、阅读第一节“把饭吃过后”到最后,思考:龙舟赛到起点和终点;龙舟的外形特点;参赛人员的分工和龙舟竞赛的场面描写,用笔从文中画出来。
2、学生大声朗读龙舟竞赛的场面描写,找出其中的动词,在这些词语下面加上三角,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带头的、锣手、鼓手、桨手、群众……),用一段连贯的话有针对性地向大家介绍你在活动中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及所起的作用。
老师示例:我是我们这一队的带头的,就坐在船头上。你们看,我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比赛开始后,我就左右挥动小令旗,指挥船只的进退。在我的指挥下,桨手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龙船好似长龙出没于波光烟雨之中,直冲终点线。
总结:动词准确生动
提问:除了描写参赛人员的激烈紧张的竞争外,作者还描写了哪些人,有何作用?
明确:两岸观赛的人,从侧面突出比赛场面的激烈紧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
提问:作者在写到比赛进入_时还想到了什么情景?
明确: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的情景,这种情景真在眼前吗?虚写实写相结合
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准确的动词
4、齐读赛龙舟片段,要求读出感情和气势。
5、奖励欣赏:《赛龙舟》片段
6、课堂练笔: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场面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我校周一升国旗时或出操时的场面描写,150字左右。(5分钟)
学生写作,交流,学生或老师点评,多加肯定和鼓励。
四、分析赛龙舟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力争上游的精神
既然奖励不丰厚,那你认为龙舟比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明确:合作努力的光荣(力量从团结中来)培养了勇往直前、力争上游的精神
2、延伸:联系实际来谈谈现实生活中这种精神的意义,并说说对你的启示。(学生分组讨论)
五、批判与继承
挂菖蒲悬艾叶----辟邪吃粽子小孩子脖子上挂彩练穿肚兜
请用这样的句式回答:
我认为,我们应当继承(或摒弃)民族传统节日,因为。
(在横线上至少写出支持你观点的两点理由或依据。)
学生互相讨论,之后进行小小的辩论,师最后总结
端午活动课教案篇五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
三(二)教室
:
端午节
: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 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 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 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其它地方的粽子。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 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 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 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
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四年级。
端午活动课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2.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1)端午是什么时候?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3)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3.同桌互读,讨论问题。4.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2.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3.争当小老师领读生字。4.同桌互读,检查。5.给生字组词。6.识记生字。(1)加一加。(2)减一减。(3)比一比。7.游戏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1.观察字形。2.指导书写。
真字最后一横要长。豆的第一横要短3.描红,书写。
4.作业展示,评一评。
五.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10.端午粽
端午粽子节日中间总是
带回去知道据说怀念糯米
作业设计
1.把《端午粽》读给爸爸妈妈听。2.把端午节的由来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
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
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
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子的断句。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1.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粽子
各式各样花样多热爱思念
端午活动课教案篇七
五年二班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活动形式:小品、模拟、演示、拍手游戏。
活动过程:
一、用亲情激发学生 “我要安全”的意识。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母亲将你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然后将你养到这么大,花了多少心血?把你印象最深的事情说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学生纷纷说起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中关心自己最让人感动和难忘的事情。说到动情处,有的学生掉了眼泪。)
二、小品展示,让学生明白珍惜生命的意义。
小品:一小孩在公路上骑车,突然一辆轿车疾驶过来,将小孩撞翻在地,无法动弹。小孩脸上露初痛苦的表情。路人见状,连忙拨打“120”急救。另一人连忙通知小孩的家长。小孩的父母见状,失声痛哭,扑到在小孩的身上。过了一会儿,急救车来了,将小孩送到了医院。医生说,如果司机不及时踩刹车的话,小孩的命都不保。好在只撞断了脚。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小品,你想说什么?
生1:我们不能在公路上骑车、溜冰、玩耍。这样很危险。
生2:这个小孩不遵守交通规则,行车行人都应该靠右,而他是靠的左边。
生3:急救要拨打“120”报警。
生4:我们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这样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既让自己痛苦,也让别人遭受经济上的损失。
生5: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是让家庭安宁,社会安宁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6: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每次都这么幸运,如果他不吸取教训的话,下次可能是失去自
己的生命。
„„
三、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并掌握一些急救的方法。
生:要注意防水、防火、防电、防毒、防坏人、防交通事故。(之前学校强调过这些方面,因为是以学校的形式讲解,所以学生只知道这些方面的大概。我将学生分成6个组,每组8人。分别具体的写出这些方面的具体内容,一组一个。人多力量大,不多时间,学生就写好了,而且也写得很具体。我要求一组推举一个学生汇报,教师再做适当的讲解。)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补充),好,我们一起来演练一下。公共场所遇到火灾,应立即向室外楼梯逃生,远离火场。如果室内发生火灾,无法逃出门外,就应该立刻跑到有水的地方,将门关着,将水泼在地上和门上。然后用打湿的毛巾捂住鼻子,趴在地上,等待救援。如果炒菜时锅内燃烧,不应倒水,而应该用锅盖将燃烧的油锅严严盖住。
(接着我又给学生讲解了对触电者,落水后的人的急救方法,学生 边听 老师说,边演练。)
四、教师总结,以拍手游戏结束,给学生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可能会发生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故,如何紧急处理,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在以后的班会中,我们将陆续了解到,时间真是很快,这节课又要下课了,让我们在拍手歌中结束今天的这堂安全教育课吧。
安全教育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注意安全数第一。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个伴儿。
你拍三,我拍三,教室寝室不吸烟。你拍四,我拍四,乱穿马路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炎热天气防中暑。你拍六,我拍六,不慎落水要呼救。
你拍七,我拍七,三无产品要远离。你拍八,我拍八,不在电线杆上爬。你拍九,我拍九,不跟陌生人随便走。你拍十,我拍十,自我保护是大事。
端午活动课教案篇八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关于端午节还有哪些故事?(写课题,10端午粽)
2、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粽子,一起来看一看吧!
3、出示词语。指生领读。
5、吃过了粽子,也赛了龙舟,下面咱就看看还有什么故事发生吧?
1、出示第一段。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外婆在什么时候盼我们回去?让我们回去干什么?
那有没有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你的外婆或奶奶也盼着你们回去呢?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用上“一…总会…”
2、出示第二自然段。
(1)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老师叫三名同学来读,每人读一句。指导朗读。谁再来试试?这次,老师来读,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出示图片。
老师考考大家,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课文里的什么词?
对了,这就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它们写的是粽子的什么?
(3)再读一遍,你还能发现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像这样的话你能说一些吗?
(4)老师说上句,生接下句。绿绿的什么?还可以说绿绿的?(5)出示图片。
粽子你会包了吗?看着图片师生一起说。“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也就是说,粽子的外面是箬竹叶,那里面呢?“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你知道裹着是什么意思吗?糯米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6)你能像作者一样,按顺序介绍一样你喜欢的东西吗?(7)出示图片。
(10)前面写了端午粽的颜色还有香味,这句写的是什么啊?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11)“又黏又甜”这是abac句式的词语,谁会说?
(14)出示第三段、第四段。
这一段写了端午粽的什么?有找出来的吗?
1、出示要写的三个生字“节、分、真”。
2、单个出示,生观察,指生说。
3、师范写,生描红。再写一个。
4、展示评价。
5、修改后再写一个。
总体来说,同学们今天表现得很棒!能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了词语的意思和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过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还认识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其实,关于端午节、屈原,还有其他的故事,请同学们回去后多搜集下资料,把找到的故事讲给别的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