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一
在东部地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域观念逐步淡化,金融竞争开始延伸至广阔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加入wto后,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遭遇到外资银行的强势竞争,其在增强竞争力、巩固大中城市市场份额的同时,开始转变经营战略,重新瞄准县域市场的优质项目,陆续回到农村地区拓展市场,与农村信用社争夺优质客户群。这一变化,对处于弱势竞争群体的农村信用社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做出新的战略选择,巩固和拓展优质客户群,就十分紧迫地摆在农村信用社各级经营管理者的面前。笔者以为,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导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并实施严密的信贷营销战略,是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应对入世后农村地区新一轮金融竞争的必然选择。
1、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银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且呈现出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地区扩散的趋势。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虽然在大多数中小城市没有机构网点,但由于其辐射范围广、营销力度大,市场份额正在逐步上升。调查显示,截止6月末,外地金融机构在浙某市的贷款余额超过18亿元,占到该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7%左右,超过当地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份额。而集资金、网点、人才优势于一身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信贷市场沉寂几年之后,开始苏醒过来,营销力度丝毫不亚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不久,某国有商业银行向一公路建设项目注入贷款2.46亿元,导致所在地信用联社的7000万元贷款被提前归还。这些新的情况的出现,要求农村信用社紧跟形势,积极应对,作出回答。
2、适应信贷市场转变的需要。近年来,信贷市场经历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转变,客户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为降低成本、赢得时间、促进发展,客户往往愿意选择那些服务周到、手续简便、产品多样的金融机构。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讲,必须承认自己是企业,是一类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必须认识到发放贷款既是对借款人的帮助,也是借款人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目前,一些地区出现的资金相对富裕,存贷比不断下降,经营效益滑坡的情况,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要远远高于商业存款、内部往来和国债利率,如何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水平不言而喻。因此,农村信用社只有通过树立信贷营销的全新理念,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信贷营销战略,变“等贷上门”为“送贷上门”,才能在支持客户发展的同时,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加快自身改革和发展需要。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的监管指导下,农村信用社风险化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仍存在不良贷款绝对额大、占比高,高风险社数量多、化解难,资本充足率低、抵抗风险能力弱等突出问题。而要从根本上防化风险,其前提必须是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因此,趁外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没有完全渗透到农村地区,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还没完全清醒过来之机,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缘、地缘、血缘的乡土优势,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抢先占领农村地区优质客户市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作好准备。
二、农村信用社实施信贷营销面临的主要困难。
1、思想观念转变慢。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较少,金融竞争激烈程度不及大中城市,农村信用社沿袭的是几十年承传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信贷观念,认为客户要贷款,必然会上门找农村信用社帮助解决,较多地存在“等客上门”思想。因此,在工作中缺乏危机意识和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暴露出的是一种安于现状、保守求稳的心态。这种心态导致其经营核算意识不强,工作开拓性差,调查研究不够,没有树立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经营理念,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信贷有效投入新的'切入点,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应付上级的考核,对导入信贷营销做法积极性不高。
2、信贷营销人才缺。由于农村信用社地处广阔的农村,加上分配机制尚未有效激活,对计算机、国际金融、企业管理、投资、保险等人才缺乏吸引力,而现有的综合型人才又逐渐向大中城市集中,综合型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营销战略的实施。据调查,某市本级副主任以上(一般兼任所在社信贷员)高级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14人,占26.4%,远远低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占比,而专职信贷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差。因此,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讲,当前最大的危机是人才危机。随着农村地区新一轮金融竞争的加剧,这一“瓶颈”将会制约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
3、配套服务难跟上。由于管理体制的不稳定性、科技人才的缺乏,加上农村信用社观念上的差异,不舍得在电子化建设上投入,导致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金融机构。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有的县、区刚刚开通通存通兑,地、市一级通存通兑尚未开通,而一些商业银行早就开通了全国通存通兑。这样一种结算手段,再加上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利率价格、不规范的金融服务,客户即使已经与信用社建立信贷关系,也容易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强有力的营销攻势面前“改换门庭”,更不用说去争夺其他优质客户了。
三、农村信用社如何因地制宜开展信贷营销。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存、贷总量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实力雄居各金融机构前茅,其主要得益于市场定位于“农业、农村、农民”,信贷定位于“小额、流动、分散”。因此,在信贷营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必须咬定“两个定位”不放松,通过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大力满足“三农”的资金需求,不断巩固和拓展信贷服务领域。只有在此前提下,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营销才不会迷失方向,加快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石,市场竞争实力才能得以不断增强。
1、更新理念,树立全新的市场形象。目前,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最大“拦路虎”便是沿袭多年的传统的经营观念,农村信用社普遍缺乏的是市场营销的先进理念。因此,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抓紧导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市场营销的先进理念,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严密的营销战略,加强宣传,主动营销,进村入户,深入市场,深入企业,努力发现、培育和选择符合条件的借款客户和贷款项目,彻底改变以往等客上门、坐堂放贷的做法,树立全新的市场形象。
2、以人为本,培养造就高素质营销队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以人为本”,在落实信贷责任、完善信贷考核的基础上,要更多地考虑建立信贷激励机制,尝试实行信贷客户经理制度,把一些思想作风好、责任心强、肯吃苦的优秀员工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中去,培养、造就一支过硬的信贷营销队伍。通过打破信贷员与其他员工相同的考核计酬标准,建立完全与业绩挂钩的分段累进计酬体系,建立信贷人员风险基金制度等措施,消除信贷员“怕贷、惜贷”思想,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信贷营销,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营销队伍素质。
3、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信贷营销策略。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客户的信贷需求完全不一样,原有的“一刀切”的信贷管理模式虽有利于控制风险,但不利于信贷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因此,在满足农业贷款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完善授权授信,将市场进一步细分,对。
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信贷策略。如将客户细分为abcd四大类:对a类客户优先支持、优先审批;对b类客户加强管理,完善担保;对c类客户压缩余额,加强监控;对d类客户全力清收,尽早脱离。或者因地制宜将农村信用社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乡村信用社,以“三农”为主,坚持“小额、流动、分散”,不断扩大农户贷款面,其竞争对手主要是民间借贷;另一类是中心城镇信用社,在服务“三农”的基础上,努力挖掘争取城镇个人、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等优质客户,提高存、贷款市场占有率,提升业务发展空间,其竞争对手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4、加快创新,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创新是活力,农村信用社要想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抓紧整合现有内部资源,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一是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业务发展的科技含量,实现业务流程的现代化。如通过综合业务系统的上线和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合作,消除结算“瓶颈”;通过申办外汇业务,拓宽业务发展空间,为客户提供本外币一体化的金融服务等等。二是创新贷款方式。如对一些生产经营较好、实力较强,但抵押贷款所要求的房产证、土地证一时未办妥的个私企业,信用社可在风险锁定的前提下,参照农户联保贷款方式,对个私企业发放联保贷款。三是创新金融服务。对一些重点黄金客户,采取个别指导、一户一策,即在认真测算重点客户对信用社效率的综合贡献率,保证有一定收益的前提下,积极为客户提供存贷款、结算、贴现等组合式一揽子服务,并实行有差别的利率政策,以稳住老客户,拓展新客户。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二
摘要:过去30年,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2009年,中国列车之所以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平稳行驶,与坚实的农业基础是分不开的。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步入历史最好时期: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稳固,亿万农民的心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畅,农村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谐。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已经全面启动。要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就必须把困难估计足,在规划之前清醒认识我国农业发展可能会面临的诸多挑战,超前谋划,预备对策。
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面临障碍。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对于完善现代农业产生积极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明显加快,微观层面的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不断推进;二是农业分工分业迅速深化,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农业发展、结构升级和农民增收的引领支援作用迅速突显;三是在区域层面,农业发展的集群化和连片化现象迅速推进,重大项目带动、农业项目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坚实等,越来越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方式。
总体而言,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仍然较为滞后,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体系的发育、农业经营效益提高及其对农民增收贡献能力的增强,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体制改革滞后,政府、准政府主导型农业服务体系活力不强,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如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难以更好地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导致农村发展中长期的资金严重不足,二是对农业分工协作和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引导机制不健全、支持力度不够。三是在顺应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农业服务体系的转型方面,尚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人力资本支撑。
二、要素市场、产权市场的发育和城乡统筹滞后。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仅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包括土地、资金、农贸、企业家、劳动力等要素结构的调整,甚至产权结构的调整。通过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和产权流动以及城乡之间在要素市场的竞争,将更好的激活涉农要素市场和产权市场,带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长期存在由于中国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和国内粮食库存充足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从中长期的角度看,对于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自2008年9月份到2009年6月底,国家在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同时,连续6次扩大粮食临时收储。这对稳定粮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际上增大了2010年、2011年国内粮价下行的压力。同时,由于产业之间、城乡之间争夺耕地和水资源的竞争不断加剧,我国粮食增产还面临着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障碍和约束。
四、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最近几年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等,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就总体而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抗灾减灾的能力不强仍是一个突出问题。由此不仅会增加农产品成本和农业经营风险,还会影响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甚至妨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在许多农业主产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欠账多,许多水库不能蓄水,每遇严重灾害,农作物单产和总产都要下降。
五、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企业控制产业”的现像可能继续深化。
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创新日趋活跃,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仍是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在各地农断地位的企业控制产业”现象的形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或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贪大求洋”,过度重视大企业发展、大项目带动,轻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业绩,提高区域农业产业化的显示度,但也拉大了农户与客观企业之间、大型龙头企业之间与中小企业之间在经济实力、谈判地位甚至市场定价之间的区别。
六、国际趋势、农业市场和结构变迁。
与会专家认为,持续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增加将刺激对大多数食品的需求,从而对全球粮食供给提出挑战。这些因素会进而推动对肉制品和奶制品的需求,将推动玉米、粗粮等饲料粮和其他膳食价格上涨。生物能源的需求将继续争夺土地和水资源。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和土地稀缺将越来越多地制约粮食生产的增长,对粮食安全和人类福祉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气候变化将使农业发生改变,从而威胁那些依赖作物和畜牧业以保障其粮食安全和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markw.rosegrant先生,研究评估了截止到2050年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主要产品、热量供应、价格的影响。对于如何应对上述挑战,国际粮农组织亚太地区部经济与社会政策援助小组协调员purushottamk.mudbhary先生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要求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增加农业研究和推广农业投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大幅增加粮食作物产量。此外,政府必须对食用粮食向生物燃料生产转向进行合理处理。最后,为使穷人免受高粮价之苦,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粮食安全保障。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分析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认为尽管实现了粮食生产连续增长,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问题的基础还很薄弱。我国进口的粮食等其他主要农产品数量也在快速增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警示。尽管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不断增长,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数量不断增长,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对于农业生产资源的保障,对于农业投入的保障,对于农产品供给的各种刺激政策仍然是不能放松的,对于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仍然不能轻言过关。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尹成杰副主任委员分析了我们国家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之后,认为关键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摆在工业化、城镇化,特别是国家现代化的首位。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二是加快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三是努力降低流通成本,四是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
七、工业化、城镇化、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人口的迁移和劳动力流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过程中,人口变化、劳动力转移以及由此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最近一个时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
专家们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一方面给城市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对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农民工的流动开始呈现家庭化和长期化;二是绝大多数到城镇工作的农民工已经不再从事农业;三是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愿望非常强烈;四是农民工对定居城市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分析预测的结果显示,从本世纪开始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新增量全是负值,也就是说增加的少,转移出去的多,从而保证了目前我国城市的劳动力还有新的供给。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出现在2003年,因为中国农业生产率无论是土地生产率还是劳动生产率,都在迅速提高,特别是2003年以后,越来越偏重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则用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他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就业对城市化的弹性比较高,城市化率的提高将导致第三产业的就业比率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第二产业对城市化的弹性最低,第二产业越发展、比重越高,越会在资源上限制城市化。城市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全国的人均gdp可以增加100美元以上。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而产生的必然结果。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所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农民工最不满意的问题是工资低,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居住条件;农民工社保制度亟待完善;农民工在城市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程度也比较低;绝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双放弃”,即不愿意放弃农村承包土地、林地和草原,不愿意放弃农村的宅基地来换取城市的户口。马晓河提出了我国目前城镇化面临的几个问题:一是城镇化与扩大内需的关系问题。中国要想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较低的消费率和较低的服务业占比将成为制约的瓶颈;二是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系问题。当前从严格意义上说农民工不是城市市民,所以他们对改变中国的产业结构,对调整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没有意义。这种城镇化是农民没有迁徙自由、农民没有发展资本的城镇化;三是城镇化和城市管理体制问题。当前中国的城镇体制以一种纵向的行政层级为主,大量优质资源向最顶端的城市转移,所以反过来大城市建得越来越好,最后又限车、限人入城,形成一种扭曲。此外,城市之间还存在严重的城市行政分割现象,在这种机制下,谁都愿意把稀缺的资源,如土地和资本吸纳到自己的城市里,谁都愿意让农民工进城为他们劳动,建设美好家园、美好城市,但谁都不愿意为农民工承担公共服务支出成本。
近年来,随着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加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在积累增多,但受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国际生物能源发展等因素影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业与能源价格、投机行为、气候变化及宏观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深化,全球农产品供需格局及影响因素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能否准确把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关键特征和热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市场调控政策,是“十二五”期间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市场稳定的重要保证。为此,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近日在京举办了“十二五”期间农业展望和农产品市场热点问题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信息中心、贸易促进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粮食安全、贸易政策、外资进入以及市场调控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也派专家出席会议,粮农组织专家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发布的2010-2019世界农业展望报告的主要结论。
与会专家分析,未来5-10年内,我国农业领域将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重要特征和变化趋势。首先,粮食安全压力将加大。根据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预测,虽然未来5年我国大米、小麦供需将保持稳定,但猪肉、禽肉和奶制品需求将大幅增加,这会导致我国玉米需求显著提高。其次,石油价格变化和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将加大。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能源价格的上涨将推高未来10年全球农业生产成本。与1997-2006年平均水平相比,未来10年小麦和粗粮实际价格预计将高15%-40%;植物油实际价格将高40%以上。再者,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传导作用将加快,跨国公司对国内食品市场的影响将加大,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将增多。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和不断涌现的新热点,增加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市场调控的难度。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包括价格支持、直接补贴和贸易调控等手段在内的市场调控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稳定、市场稳定,但也面临一些考验:一是价格干预的边际效应在下降,有时很难实现政策目标;二是在wto贸易规则约束下,国内政策支持空间将明显缩小。
如何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专家建议,一是要明确调控的主要目标,着力解决供需方面的主要矛盾,并及时发布准确的市场信息,尽量减少对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干预,让价格更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要选择更有针对性的直接收入补贴政策,并在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开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三是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维护国内农业产业安全,努力探索开放贸易环境下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战略。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还呼吁,在国际市场波动时,各国应进一步增强政策行动的协调性,避免推波助澜。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三
中国周边地区事件频繁,使中国所处的周边国际环境出现了日益复杂化的趋势。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与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比较重要的有:与日本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以及东海石油问题;南海问题;与印度的领土争议问题;在东北亚方向上,朝鲜“拥核自保”意图日显,朝核半岛局势趋于严峻。美国明显加强了在我们周边的存在,加大了投入,而且不断增强对东亚区域合作以及对中亚的影响。可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东海划界之争。2.东海海底油气资源。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主要问题——南海问题:南海总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散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强烈兴趣,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有关国家对我国的南海岛礁及其附属海域的非法侵占早已是既成事实,我国的主权领土及其宝贵资源遭到了众多东盟小国的侵吞瓜分,南海问题可谓积重难返。同时由于这一海域在地理位置上占有特殊的重要性引起了美日两国的高度重视。由此而使南海问题更为复杂化与尖锐化。目前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主要对手是菲律宾与越南两国。越南占据着为数最多的南沙岛礁,菲律宾则态度蛮横且仰仗美国撑腰,不断带头对我国挑起事端。近期,菲律宾挑起的黄岩岛事件使问题更加紧张化。
中国和印度所存在的问题:中印之间主要是边境划界问题:印度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并坚持不合理的领土要求。两国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不仅如此,近几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幌子,渐渐实现军事安全战略从北方陆地向南方印度洋的倾斜,其触角已延伸到靠近南中国海的马六甲海峡附近。最近几年印度不断扩充其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核试验、与俄罗斯共用中亚军事基地、大规模购买先进武器,对我国虎视眈眈。
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有:韩国与中国的海上争端,我国西部地区的恐怖势力,美国在中亚地区的驻军,泰国、缅甸等国的国内震荡,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忽冷忽热的,朝鲜半岛问题等等。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四
摘要: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对企业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进行阐述。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从给予管理会计足够的重视、对数据存储系统进行升级,对信息分析技术进行完善、加强对管理会计信息的管理力度、注重高素质管理会计队伍建设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管理会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工作。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良好发展,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数据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随着企业动态数据的增多,想要深入挖掘这些大量的数据,就需要通过新的工具与模型,获得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在给企业管理工作带来边界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大数据,使管理会计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位置。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
(一)企业对管理会计工作不够重视。
大数据给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管理会计工作都没有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最终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1]。还有部分企业没有正确认识管理会计工作,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管理会计,从而影响管理会计的工作质量。此外,还有部分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从而忽略了管理会计工作。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科技水平较低,无法对大数据进行充分运用,以至于大数据和管理会计无法充分有效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
(二)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分析技术滞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管理会计工作中,都存在信息分析技术滞后的情况,发生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企业的信息容量较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在管理会计工作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因此就需要巨大的存储空间来进行存储。并且由于企业管理会计技术不够完善,信息数据存储量不足,导致无法对信息数据进行评估分类,从而对信息数据分析产生直接的影响,无法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此外,随着市场信息数据的不断增多,传统的信息分析技术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也无法对有效的信息进行挖掘,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
(三)管理会计信息不够安全。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平台具有高效、信息资源丰富的特点,但是同时网络平台也面临着较大的安全威胁,管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2]。企业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管理会计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需要利用网络,收集和分析信息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数据将会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数据和个人、组织等隐私相关。管理会计信息属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机密,如果网络平台被hacker或者是病毒入侵,那么会导致信息数据丢失,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来进行对应的工作,要求其可以灵活运用大数据的优点,将网络信息技术和管理会计工作相结合,从而使管理会计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管理会计人员,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工作质量不断下降。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应对挑战的措施。
(一)给予管理会计足够的重视。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企业需要对管理会计给予足够重视[3]。只有企业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才可以对财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领导者需要注重管理会计工作,对大数据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使大数据和管理会计工作充分结合,积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二)对数据存储系统进行升级,对信息分析技术进行完善。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涉及大量数据,其中非结构化数据较多,一般的数据库在处理tb以上级别的信息数据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企业需要对数据存储系统进行升级。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全球大数据计算性能在快速增长中,100tb数据排序的时间,从8274s缩短到377s,这个与云计算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传统分析技术不同,云计算可以全面分析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可以存储pb级别的信息数据,还可以全面分析zb级别以上的信息数据,能够有效解决存储空间小的问题。并且,云计算还可以对信息分析技术进行完善,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服务。因此,企业可以云计算平台为依托,在管理会计中应用云计算系统,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对管理会计信息的管理力度。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管理会计信息的管理力度[4]。首先,企业在对云计算服务商进行挑选时,需要挑选一些安全性和知名度较高的服务商。在挑选前,需要深入了解服务商的服务水平和信誉情况,从而保证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其次,云计算系统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隔离功能,避免出现信息数据被篡改和被非法窃取的情况。最后,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密,保证储存的安全性,在没有获得客户允许的情况下,不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共享。
(四)注重高素质管理会计队伍建设。
企业需要注重高素质管理会计队伍的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只有聘用优秀的`人才,才可以做到对先进技术的熟练运用,从大量繁杂的数据中提取出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招贤纳士;其二,加强内部培训。企业需要为优秀人才提供丰厚的薪资待遇、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企业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演讲、指派工作人员到其他企业进行学习和交流等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对新招聘的人才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培训学习成为企业的常态化工作,使企业中全体工作人员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加强管理会计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在管理会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因此,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结合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通过合理的方式,提升管理会计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五
我们所处的时代堪称“能源时代”。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能源,世界能源形势的热点问题更是举世瞩目。
一世界的能源形式。
目前全世界能源年总消费量约为134亿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占85%,大部分电力也是依赖化石能源生产的,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等能源仅占15%。化石能源价格比较低廉,开发利用的技术也比较成熟,并且已经系统化和标准化。虽然发达国家遭受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打击后,千方百计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但是今后20多年里,石油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全球需求量将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煤仍然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燃料,全球需求量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可见化石能源仍然是我们在这个星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和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这两个老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三)、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拉开序幕。
化石能源除了必将枯竭和环境污染这两个老问题受到全人类的特别关注以外,近些年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也格外引人注目。
(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能源安全发展战略。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ei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的能源现状。
(一).能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能源资源总量十分丰富,资源品种也较齐全。煤炭已探明储量为1.5tt,居世界第三位,石油为7.0gt,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为33.3t立方米,居世界第十六位;而水力资源及水电均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商品能源人均消耗量为800kg标准煤,仅为世界平均值的l/3;另外,我国能源分布极不均衡,工业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煤炭和水力资源短缺。
(二).能源结构不佳,能源利用率低下。从能源构成来看,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能源利用率也较低1992年能源生产中煤炭10.7亿吨,占总能源的74.3%,原油占18.9%,天然气占2.0%,水电占4.8%,这一基本情况近期不会有明显改变。由于我国煤炭的灰分和硫分较高,原煤入洗率较低,大部分原煤未经洗选就直接燃烧,造成了大气污染。因而,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任务,尤其是民用煤的利用率。
(三).能源“瓶颈”已被突破。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发展能源工业放在优先地位,通过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拓宽融投资渠道、提倡节约等举措,使我国能源工业获得飞跃发展。,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这也是引起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我国的能源工业已实现了从严重短缺到供需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跨越,引人注目的能源“瓶颈”已被突破。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腾飞的动力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目前取得的能源供需平衡状况迟早会被打破,冲出“瓶颈”的能源工业仍然面。
(四).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能源大量消耗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以煤炭为燃料的工业、锅炉、民用炉是大气中产生二氧化碳、烟尘之排放的主要来源。各种机动车的废气污染空气。煤炭和石油的开采结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因此,在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同时,必须重视污染的治理,实行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的方针。
三、启示与建议。
1.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六
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他们通过网络了解未知世界,获取大量的信息,加快了了解、认识和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
作者:胡海泉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技工学校刊名:职业英文刊名:occup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71关键词: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七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讲话的这个题目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及挑战》。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全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形势;第二是海南高职教育发展的情况;第三是对学院办学发展的几点建议。在这里,我也想再声明一下,我这是从管理部门宏观的管理角度给大家介绍一下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包括我们海南省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最后再结合我们学院的实际和我们学院的办学谈几点意见。
第一个方面就是全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形势。这个也包括几个小点:第一是全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第二是全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特征;第三是全国高职教育的热点问题。在谈第一小点,全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时,我想从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中侧重来谈高职教育。高职教育也必须放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整个发展的大队形中来认识,因为整个高等教育大力推进,我们就不好单独来界定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我们知道,近4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是在我国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下同步地实现快速发展的。大家知道我们国家从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决策,决定让高等教育扩招,也就是说从99年开始,连续5年高等教育是大扩招。从06年以来,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节奏放慢了,重点转移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上来。总的来说,近4年我们国家的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对立下,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数据我们可看得出来:08年我们国家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是1184所,占全国高校的61%,而全国的普通本科院校是1941所,所以高职在高校总数里面是占大数的。再者,我们从招生的方面来看,08年本专科招生总数是608万。08年全国高职高专的招生是311万,占普通本专科招生总数的51%,也是过半的。再一点,我们从在校生来看,08年我们高职高专在校生是917万,现在全国大学生的在校生是2千多万,高职高专在校生占的比例是45.4%,这个比例不到一半,在校生还是本科生占多数。最后,我们从高职院校的校均规模来看,也是与全国高等教育同步增长的。08年全国的校均规模是5564人,比07年增长了7.3%。从以下这几个数据,大家直观地就可以感觉到,近1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全国08年本专科招生的人数统计,专科招生数是311万,本科是567万。在校生的人数是这样:全国本科是1154万,占54.6%,高职917万,接近1000万。这是第一个小点,是从发展的方面来说。
第二小点,我们来看一下,全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特征。在规模方面,总的来说高职教育是快速发展的,那么体现一个什么特征呢?从目前来说,第一点高职教育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所占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从“十一五”以来,也就是从05年以来,高职的在校生和本专科生所占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高职教育在地方教育中占有较大的比重。08年全国地方高校招生563万,其中高职308万,占55%。在地方教育里面,高职是占大多数的,超过本科院校。当然在中央部委直属的重点院校里面,本科是占大多数的,高职的比重较小。高职院校校均规模增长也较快。从99-05年的1852人增长到3910,年均增长13.3%。这个增长速度是很快的,两位数的增长。06-08年由4515人增长到5564人,年均增长12.5%,增长也是很快的。近5年的增幅比前5年减缓。再一个就是,从全国来看,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适合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么一个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是在99年高等教育的大好背景下形成的。经过近10年的探索,我们中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职教育的发展道路,集中体现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办学模式。这个理念也好,办学方针也好,在整个教育界都是深入人心的。各个学校都在按照这样一条办学方针来进行办学。从一些直观的数据可以看得出来,高职本专科在校生占整个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从05年的大概百分之45点几,到06、07、08年近几年的本专科高职在整个本专科的比例大概就保持在45%左右,就是说现在的高职教育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从“十一五”开始,整个高等教育的规模,包括高职教育的规模,发展已经减速。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已不是重点了,重点是提高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办学的质量。关于招生规模,我们可以从一组数据中看出高职院校在中央部门高校和地方高校中所占的比例。在中央部门高校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才2.5万人,占5%,但在地方高校里面,高职是占大部分的,占55%。关于校均规模,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在整个高职大扩招的情况下,校均规模,学校数增长都是比较快的,本科校均规模年均增长17%,高职是13%。近几年高职的增长比本科的就快一点,高招部分主要还是在高职这个部分。这是第二个小点。
第三小点就是给大家谈一下,全国高职教育的热点问题。目前,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高职教育重点抓的一些工作,我们应该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知道我们的工作重点,才能知道国家在关注什么,在抓什么,我们才能朝这个方面去靠拢。我想高职教育的热点问题第一个就是上面已经提到的从“十一五”以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已不是我们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整个高等教育转到以提高质量为重心,高职教育也是一样。教育部印发了16号文,我想咱们学校已经学习过了。由于时间有限,我就主要讲述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问题。近几年来,从国家的领导人到教育部的领导到咱们省里的领导都在想办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这是当前的第一个热点问题。第二个热点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第三个热点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要着手进行的工作。第四个热点是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问题。第四点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从04年以来,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实施了教学改革与教学工程。近年来我们配合教育部的这项工程相应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影响比较大的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精品课程建设。这项工程,教育部是从03年开始启动的,到去年为止全国共评选了2453个精品课程,其中高职精品课程614门,占了25%。第二个是教学名师的评选。这项工作已经启动的是第五届教学名师的评选,每年全国评选100名,其中高职院校19名。去年我们省也有,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的马海平就评选为了全国的教学名师,这个很不简单。再一个,就是教学团队的建设,这个也是从去年开始的,全国评了303个,其中高职院校37个,超过了1/10,这就是教学团队的建设。再就是我们高职的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个也是中央财政和教育部共同实施的,也连续建设几年了。我们省里面也有五个,海南职业技术院、海南经贸职业学院、还有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都有中央财政拨款的实训基地,今年还继续做。这是高职里的四个主要热点的情况。在本科院校的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谈论高职的。
我们从统计数据上看03-08年全国高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情况。03年开始启动,高职占24名,占15%。我们从逐年来看,高职占整个总数的比重是成上升趋势的,这就体现了高职教育在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特别是质量工程,在刚开始的时候,对高职还没有单独的评审,近几年开始,所有的质量工程,都是单独给高职指标的,高职有单独的评审标准,这也就突出了我们高职的地位。介绍一下海南省03-08年我们省里评选的省级精品课程的情况:03年只有本科的,没有高职的。04年开始,13门,高职也有;05年12门,高职2门。因为当时高职院校比较少,从06年开始就比较多了,15门,高职4门。从07年开始,每年评20门,本科高职各占一半,这个也就体现了高职在我们海南省的办学地位。从学校数来说,我们省现在高职数已经超过了本科数。所以,在我们这个项目里面,我们是将高职放在相当高的位置的。我们省里06年的国家精品课程,我们有1门,07年有2门,现在我们总共有3门。这3门主要集中在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因为他们起步较早。
再回到第二个热点,就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我想大家也都听说过,这项工作,教育部也是在2006年启动的,这个也是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示范院校的评选标准:一是强调办学定位要准确;二是产学结合要紧密;三是改革成绩要突出;四是制度环境要良好;五是辐射能力要强。示范教育讲求辐射,在一个区域里面,在一个省,当地的示范院校要对其他院校产生辐射带头作用。通过这么几个标准来建设,这个示范性院校全国是100所,连续2年,到去年为止100所基本上就建设完成了,现在已经建立了100所建设院校。另外有9所重点培育院校或是博士院校,实际上已经超过100所了。这个示范效应,重点是建设他的重点专业。一个示范院校,根据不同的情况,建设不同专业。重点建设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农林牧渔等40个专业,示范类的目标建设主要是改革的模范,他的定位是比较高的。我们省里也取得了突破。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经过2年的努力,去年终于被教育部批准作为示范性建设院校,这对于我们省来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这是整个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的情况。教育部在今年要启动新的一轮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我希望我们省里的院校能够挤进新一轮的建设这个行列中去。
第四个热点就是高职人才的教学评估。这个就是我们比较关心的事情。人才培养中的评估,原来叫做高职办学水平评估,或水平评估,已经进行了多年了。从去年开始教育部就印发了新的高职人才评估方案。新的评估,新的背景,主要就是探讨整个高职教育近10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发展的整个环境使命任务对象都发生了变化。高职人才的教学评估与以前的评估有什么异同,主要表现在两个发面:水平评估原来的侧重点主要是规范院校的管理。从新的评估体系和原来评估的体系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原来的水平评估是有很多抑制作用的,特别是办学条件,新的评估方案基本上是没有抑制作用的,主要是侧重学校的利害建设。现在的评估主要是引导学校兴利除弊,抓改革,抓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新的评估,工作的重心可以体现这两句话,“评软不评硬,评动不评静”,这是和原来水平评估的区别。原来的水平评估,专家进校,主要就是核查学校的办学指标、办学条件是否符合国家高职的办学标准。能不能达到基本的办学要求,在条件方面,在管理方面,规范管理方面,比较侧重。现在,新的评估主要侧重于宣传兴利除弊的建设。在这里,我想在座的老师对新旧评估的侧重点,新的指导思想要有所认识。“评软不评硬,评动不评静”也不意味着对办学条件不关注了,对办学条件不要求了,也不是这么回事,只是评估方式发生了变化。现在新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在评估之前要求学校上报一个数据平台,这个数据平台实际上就是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的反映。在评估的程序上,也是要求学校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正式接受评估,只不过是把这个条件前移了。建设评估的侧重考察点,主要是内涵建设和改革情况。再者就是试评阶段。今年元月初,根据我们省里的高职工作计划对海南经贸职业学院进行了试评估。这个评估总体来说反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它从我们的组织方式到关键的评估方式和前一年的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评估是有所不同的。一个是我们的专家,再一个就是我们建立的评估观察的制度。这次试评中我们各个高职院校都派了有关的同志全程跟踪、观察,了解整个评估情况。咱们学院也很重视,特别是袁院长也是亲自到场去观摩,了解评估情况。我想这对于咱们学校今年搞好评估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是评估工作。再就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大家相当关心的,也是热点问题。从国家领导人到教育部,包括现在正在开的两会,大学生就业都是整个社会的热点问题。我想这有这么几个背景,为什么特别是在今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个是毕业生规模的扩大。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要达到611万人,就业任务非常艰巨。今年的毕业生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很庞大的一个数字,611万。首先是毕业生规模增加,另一方面整个就业环境恶化。金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新增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减少。我国的金融行业、外贸行业、和出口相关的制造业等受到巨大影响,降低了对新增人员的需求。一个是毕业生规模增加,另一方面整个就业环境恶化,这使我们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加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么一个形势,国家对毕业生就业是高度重视的。关注危机的人也好,国家领导人也好,都谈这个问题,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去江苏实地考察时强调,要把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把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目前这种形势下,我们要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我们的人才培养要和就业紧密结合。从我们高职的角度来说,从全国来看,这个问题是受到政府部门包括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几个问题之一。接下来,介绍一下海南各高校的就业形势和全国的就业形势。作为海南的高校,我们在座各位也应该有所了解。主要讲以下方面:海南这个地方,高等教育可用这这几句话来概括:一个是我们高校数量有所增加,布局更为合理;第二,我们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我们的发展指标仍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第三,高校办学条件不同程度有所改善,但是跟不上学校办学规模的增长。这些我们可能都能感觉到,包括我们的外职院。这一年来,办学条件也有很大的改变,但总的来说,办学条件跟不上学校的规模的需要。第四,高校整体师资队伍有所扩大,但仍不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各个学校都在招师,都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但是还是不能满足我们事业发展的需要。再一个就是我们高校的重点建设取得突破,但是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仍不尽人意。我想这些是对我们海南省目前的基本情况的概括,不知道准不准,还需要讨论。目前我们知道,全省有普通高校16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10所,10所里面5所公办的5所民办的,成人高校1所,就是广播电视大学,合起来就是17所,这个就是高校数量。我们看一下16所高校对海南来说是多了还是少了呢。这个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来认识。全省每100万人口有1.9所高校,现在是830多万,接近840万人。全国每100万人口是1.7所,从这个比例来看,我们现在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也就是说,在海南目前来说,高校数量不算是少了。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海口11所,三亚3所,文昌1所,琼海1所,本来儋州有一所,也就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但在07年给海大合并了,现在只是海大的一个校区了。在五指山还有个琼州学院,但琼州学院现在三亚建了新的校区。这是从数量布局方面来看。从全国来看,08年全国每100万人口的高校数,平均水平是1.75所,海南1.9所是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的。高校数比较高的就是北京、天津、上海了,比较低的就是河南、四川、贵州。第二就是高等教育的规模增长得比较快,但是发展的指标还是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8年的最新统计,全省有普通高校生12万6千多人,接近13万人,其中高职高专的学生是6万5。从全省来看,我们高职学生是过半的,但是这6万5里面是包括本科院校里面的高职。海大、海师、海医当中还有一些高职学生,独立院校的高职学生是42000人,占高职学生总数的65%;其中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是30900多人,占47.6%,但是民办高职的学生占了我们独立高职的一大半,总共4万多,民办高校是3万多人,这个规模赶不上民办院校的。第三就是我们的校均规模,全省高校的校均规模本专科生的校均规模是8412人,其中本科院校的校均规模是13917人,5所本科院校的校均规模是过万的。现在海大,海师,三亚学院,海口经济学院这四所都是过万的,校均规模比较大。高职院校的校均规模是4千到8千人,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以下是今年海南高等教育规模增长情况。98年到08年我们的招生人数情况如下:98年全省招生4千多人,08年全省招生4万多人,增长10倍,增长速度是很快的。98年全省在校生一共才13000多人,现在接近13万人,也就是增长了10倍,10年增长10倍,这个速度还是很快的。校均规模也是一样:98年校均规模才2700人,当时海大也只不过3000多人,现在校均规模8412人。全省每10万人口的大学生数也是一样:98年是315人,现在每10万人口的在校大学生是1833人。实际上我们进行自我比较、纵向比较可以发现我们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喜人的,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这个是全面比较,98年全国在校生人口是2042人,我们海南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这就反映了我们的高等教育校均规模还是偏低。从海南来说,我们的规模还需要发展,才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北京是最高的,每10万人有6000人,贵州最低,才900多人。各地的高职的校均规模:全国每10万人是5564人。海南是4000多人。刚才讲到的其实是我们高职的办学水平。高职的校均规模还是偏小的,海南外国语职业职院3、4千,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才3千多,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也是4千,琼台师范专科学校和海南经贸职业学院规模大一点。总的来说大一点的是本科的。全国本科的是14000,我们海南的本科达到了全国的水平。再一个就是办学条件。从办学条件来说,我们是比较紧张的,大多数院校校园面积不达标。海南的高校,特别是我们的公办高职院校都是从原来的中专升格的,我们外语学院其实是最大的了,但是现在建立了一个桂林洋高校区,琼台师专和经贸学院等院校的办学空间有很大的改善了。再者,就是部分院校生均用房不足,行政教学用房不足,包括咱们学校。近几年盖的学生宿舍不少,但是真正的教学楼、教学设施还是比较紧张的。第三个就是我们的生均图书不足,尤其是我们高职院校,多数院校图书的数量是达不到要求的。再一个就是质量,原来我们是中专学校,有很多中专的书籍,现在是高职,应该有高职的书籍。高职图书不足对教学来说是不适应的。再就是生均仪器设备不足。很多学校在生均仪器设备这个指标上面达不到标准。这几个指标就反映了当前我们高职办学的几个主要指标,所以今年教育部下文了,我们海南省5所亮黄牌,一所亮红牌。这五项有一项不合格亮黄牌,两项不合格亮红牌,亮红牌意味着停止招生。我们海南六所高职被亮牌,这就反映办学条件非常紧张。从全国比较来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我们海南省08年是11.23,全国是14,低于全国水平。我们的教学行政用房增长的幅度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从我们在校生增长来看,全国是30%,我们是57%,我们增长得太快。刚才看的出来我们成倍地增长。同时在校生规模增长太快了,新增教学行政用房是全国倒数第一,其次就是甘肃、云南、宁夏,生均教学用房倒数第五。第二是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全国平均是5918,海南是5018,倒数第四。我们的增长也是一样,全国是32.9%,海南是负增长21%,海南出现负增长,这就反映我们的投入严重不足。以后增加投入主要是要用于基建方面,真正用于购买仪器设备的经费是非常少的,所以我们这负增长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在这个方面我们在全国是倒数第四。生均图书是倒数第三。全国平均是66.4册,海南是65.3册,仅次于贵州和浙江。从刚才主要的办学指标我们能看得出来,我们和全国的差距。全省都是这样,其实我们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都比较紧张。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应该是政府的投入不足,这就导致我们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再一个就是我们的师资队伍增长太慢。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师资能不能跟上,这对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最关键的。我们现在的基本情况是08年全省6653人,其中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是2287人,占全省高等院校教师总数的34.37。其次,部分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偏高。实际上亮黄牌的学校主要是师生比偏高,也就是专业教师数太少。有的学校严重到40几比1。这项标准是18比1,高于这个标准,说明师资非常紧张。总的来说,全省高校还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比较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缺乏,尤其是民办高校,退休老教师偏多。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就是两头大,一头是老一头是少,中年的骨干教师严重缺乏,这就是我们的师资结构不合理。再一个就是我们教师的学历问题。从全省来说近几年教师的学历有所提高,但是我们提高的幅度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现在全国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是百分之四十几,我们海南大概才百分之三十几。自身结构对我们高职院校来说,增长存在问题,因为我们原来是中专院校升格的,高职称的教师少,所以自身结构、学历结构都需要改善。对于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来说双师型结构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严重不足。我们高职的师资队伍和本科的师资队伍要求是不一样的,高职院校是要求建立双师结构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近几年来,各个高职院校对这方面都在努力,但是效果还不是很好。教师结构单一,基本上还是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理论性教师多,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尤其是在一线,在实习部门工作过的,这些方面的教师非常缺乏。这个是海南普通高校的师资情况。07年35%,08没有统计,大概也就是30%几,这是全省的情况,这个是师生比。08年师生比我们海南省又是全国倒数第一。全国平均数是17点几,海南19.8,高于全国水平。这就说明,我们的专业教师数量方面还不够,师生比偏高。再一个就是高职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从全国来说,目前整个高等教育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上来。对于海南省来说,实际上我们还在两头,或是两个方面作战。一个就是我们的办学条件不足,改善办学条件这方面的任务还很重。上面谈到我们五项办学指标在全国都是在倒数几名内的。一方面,我们要改善办学条件,同时我们的规模还要不断扩大。看得出来,我们的校均在校生规模还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的,所以,我们既要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条件,我们又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所以,从全国范围来说我们的任务更重,我们的压力更大。当前,从我们海南省来说,影响我们高职质量的一些因素,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我们的高职办学定位,在实践中还是未得到很好地解决,存在两种倾向:一个是盲目地向本科看齐,套用传统的学科教育培养模式。第二个就是对市场的需求缺乏科学理性的分析,盲目地逼近市场。高职办学定位问题没有得到调节。办学定位是一个学科顶层设计问题,定位不准确,定位没有搞好,那么你们这个学校就会出现问题,所以说在当前高职办学定位的问题主要就这两个方面,尤其是第一种盲目向本科看齐。这种情况在各个院校的教师队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是我们很多老师是从本科院校过来,对本科教育的模式比较熟悉,对高职教育特点办学要求不太了解,所以观念不容易转变,导致在办学过程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向本科看齐。这种情况也我们外语院校也存在。你的课程设置、你的教师队伍建设、你的教材的选用有没有体现高职的特点,我们每年都组织一次高职办学条件检查团到各个学校去看这些。很多学校教材的选用不恰当,高职的课程选用本科的教材,那就有问题了。所以,我说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各个学校领导和各个老师观念一定要转变过来,要认清我们高职在办学中的定位。办学计划,办学特点,要不同于传统学科教育的办学理念。另外一种就是对市场的需求需要科学的理性的分析,不能盲目跟着市场。这主要在办学方面,在专业建设、专业设置方面。没有从学校实际出发,没有从当今人才需求出发,而是看到什么热门,别人在怎么做,我也就跟着怎么做,这就成了盲目性。高职办学定位问题,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正确转变观念。还有就是我们高职的专业课程建设比较薄弱,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不够。这是现在高职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因为我们高职是要培养技术型人才,所以我们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一定要面向市场,要适应岗位的需求,所以我们专业的设计,课程的设计,要让相关企业行业的人员参与。我们的专业设计也好,课程的设计也好都不要关起门来,拍拍脑袋,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培养人才就没有针对性,毕业生出去的适应性肯定不强。专业课程建设普遍还比较弱。再一个就是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模式改善的力度不够。特别是现在,教育部影印的16号文特别强调这个问题,高职办学中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主要环节或者主要途径要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这么一个方式。当然我们现在反复地讲,对这方面开始重视起来,但是工作力度还不够。学校之间、专业之间不平衡。再一个就是顶岗实习,双证书推行不够,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践性环节还比较弱。高职教育的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强化实践教学。怎样强化实践教学,必须得通过一些方式,例如顶岗实习的方式,双证书的考取,校内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等。我认为这些方面应该是支援我们提升当前高职教育质量的几个主要方面。这是对我们整个海南省高职教育情况的一个分析。这些往往会成为主流问题。我想这些问题应该是共性的,只不过有时间的长短和程度的差别。
第三个方面,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对我们学校的办学谈几点意见,特别是针对我们学校今年的工作安排。今年要结束高职的年度评估,所以学校领导也向我提出,着重讲一讲大家如何提高思想认识。我就谈以下几个方面吧: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16号文精神,进一步明确高职大专办学的指导思想;二是认真学习高职评估新方案及我省评估细则,搞好评估工作;三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四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五是大力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建设行业、企业所需要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在刚才讲高职办学定位这个问题时我已讲很多了。我想进一步明确高职办学定位。首先是我们教师必须明白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是面向一线的人才,规格是技能型人才,这是我们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事先由本科压缩并延伸这门教育,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转变。因为在高职教育中,我们主要通过工学结合这种方式来培养高技能的人才。这需要我们首先在观念上转变并且落实到我们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所以,这里面我们就要避开几个误区,一个是专升本。我们有的高职院校刚刚升格就提出来几年以后我要办本科,这个定位就有问题。再就是现在很多学校引导我们的在校生进行专升本。在这里我也想讲一下,我们省里对以后专升本的考试,第一个是考虑慢慢压缩。实际上现在招生计划很少,今年大概才五六百人,全是专升本。我们省里做这件事,一是因为我们的本科院校很少,能够接受专升本的本科专业院校很有限,不能符合我们高职院校所有的高职专业,所以很多高职院校的很多专业的学生已经没有办法向对口专业升本。这个招生计划的限制是因为现在专升本占本科招生计划,那样一来本科院校就没有积极性了。因此专升本这个问题我们要向学生正确引导,不要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往这个方面引。少数学生进行专升本考试可以,但是不要把大家的兴趣都往这方面引。因为这条路径很窄,今年全省大概才2000个考生报考,但录用人数很少,竞争很激烈,所以我在这里说出来,并且我们考虑从09年也就是今年招的学生不再搞专升本了。再就是有的学校的校园校舍建设方面,也没能体现高职的特点,盲目模仿本科院校。我在这里提几点建议,首先是办公楼层不能太高了,还有校园面积的大小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高职院校要考虑的。要体现高职的特点就是我们不要片面追求教师的高学历。下面我具体谈谈不能片面地追求高职称高学历。因为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必须注重的是实践的技能,教师如果没有实践技能没有实践经验,怎样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呢?再就是我们要明白我们这样的学校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就拿外国语学院的学校来说,全国也不少,但我们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里有什么特色,怎样才能办出我们的特色,我想这个就值得我们去研究了。所谓特色也就是区别于他人的东西。一提到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我们要马上想到什么专业是全国都有的,是全国做得最好的,我们就要朝这个方面去努力。再一个就是我们办学地位、指导思想一定要得到贯彻。这实际也是教育部提出来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的高职办学方针。这三句话我想也要贯穿在我们高职办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每个方面都要提倡这样的办学方针,这是第一方面,也就是办学计划问题。
第二个方面讲一讲我们学院今年的评估。学习高职评估方案,搞好评估工作的细则的几个方面,我想这个也是对大家的要求吧。希望我们学校要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新的评估方案的精神,做到全员发动,全员参与。评估工作首先是我们要知道评估方案的精神。刚才我也简单地谈了一下。我们现在这个评估方案和原来那个评估有什么不同,他的主要评估精神是什么,评估的要求是什么,这个我想我们都要知道。首先是搞好我们建设学习,并且要求全面发动、全面参与,不要只是让部分人来做,这样事情就做不好,效果也不好。我们不要把评估看成一种任务,要看作是一种契机。整个学校转变办学观念,推动办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我们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大家要统一认识,不能只是应付。第二方面就是搞好评估的培训工作。我们全体教职员工,要准确理解评估指标内涵。因为我们要搞好评估,首先是要体现内涵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我们的建设方向,建设重点所含的高运作材料。我们不提倡主要搞材料,但必要的材料我们要准备。这个就包括我们对评估内涵的理解。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要搞好数据采集前的前报和自评的工作。我们会召集安排大家学习,主要是教育部的办学指标,参照我们学校目前的办学条件所存在的差距,以之进行培训。上面提到五项主要办学教育指标,我们存在的差距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刚才我们提到了数据采集平台,这是评估工作的前提。专家进校之前首先要审查数据采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对我们学校基本的办学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所以我们要认真做好这个平台,要真实、准确、客观,不要掩盖。把自评工作当成一个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这就是按照我们评估的一个程序,自评之后再查找问题,认为基本条件达标以后,那就可以向教育部正式提出评估的申请。因为我们要确定评估时间,需要一个评估申请,然后我们要组织专家到学校对基本办学条件进行核查。在这个基础上教育厅正式下达评估的通知。这项工作我们要在八月进行,最迟到六月份提出来,我们到时候便进行核查,正式确定具体的评估时间。这个是评估顺序上的环节。评估的细节我们上一个讲座已经讲到了,有些细节的问题以后还可以请专家来讲,给我们做一下辅导报告,包括我们现在学院管理干部,一些专家认为要到其他学院去看看,了解别人怎么做,所以,我们这个评估要从管理部门提几点基本要求:首先我们要统一思想认识,端正态度,把评估当作一次命运性工作,是改进教学工作的一个很好的机遇,不要当成一个负担。因为现在我们知道袁院长已经和部分同志参加了政法学院的评估过程,终于了解了现在这个评估和原来那个评估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了。因此我们重点要做的事情是全面地反省一下我们这么多年的办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改进我们的教学机构。评估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评估工作要大家全力以赴,动员全员参与,不要只是有几个人忙,忙得团团转。第三个环节是师资建设问题。师资很重要,首先我们要对双师有个认识。到底什么是双师呢,我对双师的认识在多年的实践中也有一个不断地提高的过程。第三个方面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完整性。师资很重要,首先我们要对双师队伍有个认识,因为我们要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特别强调双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到底是什么,我们对双师的认识在这么多年来有个不断地提高的过程,开始是提双师型。双师型是说这个教师有一个教师资格证同时还有工程师会计师的证书,但这个是很难的。后来提双师素质。是说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具备相关行业的一些基本技能或者知识。现在是强调双师结构。特别是我们每一个专业,都要建立双师结构的队伍。这主要是要求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很重要。在这里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我们加大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培养。因为我们学校每年都在增加一些新的专业,开设新的专业,专业带头人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通过我们每年的教学检查了解到,不仅仅是我们学校,很多的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都是缺乏的。我们教职工的素质达不到要求。有的学校的新办专业,专业带头人也是刚刚毕业的老师,这是不行的。本身这个方面的经验积累就没有,又怎么做专业带头人呢?没有现成的,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力度,下大决心,从一些相关院校引进专业带头人。把专业带头人的问题解决好。第二个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这个是针对我们的师资情况来说的,因为我们高职院校都是这几年刚刚组建的,青年老师多。青年教师的培训要加强。这个培训包括各个方面,既包括我们业务的培训,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包括实践知识的培训。给青年教师创造一定的机会,让他们到实际工作单位,了解实际的工作需求。所以这个培训也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多形式的。再就是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刚才也提到了,我们的双师结构。双师结构一方面是我们的专职教师,另外就是我们的校外兼职教师。从去年检查我们学校的一个报表来看,我们学校还没有校外兼职教师。当然我们学校在文昌这个地方,可能有点困难。但是这个工作我们还是可以努力的。因为海口到文昌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可以到海口去请,或者想其他的办法。但这种结构方式必须有,完全靠我们学校的专业教师是达不到评估水平的。每一个专业都必须从实际的行业,企业里面聘请兼职教师过来,进行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再就是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当然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教学,但是同时我们又是高校的教师,也是要从事一些科研工作的,以科研带动教学。不过我们这个科研不是要你从事高职的学生研究,而是针对教学开展教学的研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集体实践建设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工作。再就是教学改革方面,明年我们的教学成果奖,全国四年一次,马上就要申报了,明年就要评审。这个教学成果,主要是靠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方面要多关注,多思考。我们学校也要有意识地在校内开设教学改革的一些项目,给教师一个科研机会,给他们一个提高的平台。这样可以营造教学的氛围,再就是创造科研的契机,采取一些奖励的措施。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针对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再一个就是注重专业科研团队的建设。这个前面已经讲过,这个对我们高职院校来讲是很重要的。专业带头人很重要,但必须也有个团队。一个是我们校内的教师,这个团队包括教学推进的过程,还有知识结构。校内的专业教师和校外的兼职教师,组成一支团队,发挥团队力量,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专业教学团队经常在一起研究教改教学的问题,对促进教学质量是有很大作用的。我们每年要评选省一级的优秀教学团队,希望我们学校可以把这个问题抓好,使我们学校出现省一级的教学团队。
再一个就是办学条件,这是关于机构建设问题。一是扩大校园办学空间。这个问题学院领导正在关注。校园附近有块地,我们教育厅和学校一起努力,把这块地争取下来,扩大校园面积。第二个方面就是建设校园实验实训中心。因为我们学校是外语学院,首先要建立语音室。这个相对比较好办,而且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还有一些非语言专业的实训室,这个环节比较薄弱,其他高职也是这样。从长期保证设备的建设方面,我们要加大投入实训中心的建设。再一个就是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这个方面我们学校还比较薄弱。我们要大胆地走出去,在省内的海口、三亚和广东的珠三角地区等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没有实训基地,那他的实践能力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动手问题,操作问题没法解决。再就是加强图书信息资源。这是高校办学的基础设施,所以我们要推进图书馆的三环建设,实现全省图书馆互借,资源共享。图书馆方面我们学校认识比较到位,现在已经启动了图书馆的扩建,这个很好。这是硬件建设的一个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添置图书,加强图书的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图书馆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建设,一个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建设。因为现在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化,所以原来的管理人员可能就不适应了,现在已经不再用原来的手工操作方式。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进这方面的人员。再一个就是加强资源建设。现在省内都联网,我们外职院现在有没有联网我不太了解,但是这方面要加强,因为我们不在海口,所以更要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老师学生的学习教学科研创造条件。再就是办学条件和招生规模的关系,要做到以条件订规模,保证不影响质量。我们刚才看全省的情况,这么多年来,全省高校规模增长十倍,但是办学条件跟不上。这就是条件规模关系处理得不好。当然从省里来说,我们希望把规模做大。现在来看,全省初具规模,所以我们现在兴奋点不在扩大规模,现在主要考虑的是条件问题。今年招生计划,要根据各个学校的条件来确定计划,条件严重不达标的就不能增加招生计划。我们的办学条件还很不够,规模就不能太大,要注意处理好这些关系。
再就是专业建设,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个重点工作。对高职主要是专业建设,本科院校主要是学科建设。对高职来说,专业建设是我们的龙头,是我们的平台。我们主要是以教学为主,那我们的教学平台就是各个专业。专业搞好了,那我们人才培养质量有保证了,所以专业建设要加强。专业建设首先是专业设置。我们要加强市场调研,加强专业设置的预见性、科学性。每年我们都新增专业,在上每个新专业之前,我们要做好市场调研,要搞好论证,上哪些专业,都不能太随意。根据我们的调查,有些学校上的专业招生不理想,十几个二十几个学生,没有办学效率,所以专业设置一定要搞好调研。此外还要优化结构,因为我们是外语类高职院校,目前主要以外语类专业为主。外语类院校以外语为主是对的,但我也赞同我们学校适当扩展专业,在外语的基础上,依托外语,发挥外语优势,涉及外语相关专业。当然我们现在已经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例如增设贸易旅游类专业。但是从去年的检查情况来看,有问题。包括我们的外语专业,俄语、韩语、日语,这些新办专业从师资队伍来说是比较薄弱的,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数量也不足。所以上专业的时候,要慎重,要量力而行,做好专业建设规划。首先做一个五年专业建设规划,然后有计划地设置专业,这样可以减少盲目性。再一个就是专业建设要吸引行业企业参与,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高职的专业在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有相关行业企业的人参与进来,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对人才培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有什么要求,然后在课程设置中反映出来,哪些课程需要增加,哪些课程需要删减,现在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做这方面工作了。去年去海南经贸职业学院看了一下,他们做得就不错,好几个专业都跟相关行业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很多行业人员参与进来。再就是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每个学校的专业建设都要确立重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创立特色专业。今年或者明年就会评审省一级特色专业,希望我们学校可以趁早启动这个工作。我们学校的重点专业是什么,品牌专业是什么,一提到这个学校就马上想到这个专业,那它就是我们学校的品牌。
再就是课程建设,这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专业建设是平台,专业的质量要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每一门课程的质量有保证,那专业人才质量也就有保证。在制定课程计划的时候,要打破学科教学体系,强化训练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要处理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设置,基础和实践关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不要把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照搬过来。第二就是高职的教材。课程的教材是重要载体,要选择适合的教材,体现高职特点。这个方面我们教学部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批高职的教材,我们要尽可能选用国家级的教材,只要有我们就选用,一定不要选用本科教材。再就是加大教学内容密度,力求反映生活交往和行业工作需要,这主要是针对我们外语专业的课程。我们外语类的课程不能把重点放在文学,不能总是知道莎士比亚。我们的外语教学内容要跟生活、交往、工作紧密结合。学生在学外语的同时,也学到了相关专业,例如交往的知识。我们外语教学的弊端,就是脱离实际,这就是我们教学内容需要改革的方面。高职的外语教学,就是要学会用,因为课时有限,不能系统地讲很多文学的东西。再一个就是加大选修课的比重,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我们专业的定位一定要搞准确。我们培养学生的定位并不是当翻译,我们学生当不了翻译,但是也不能绝对地说。从总体来说当不了,因为当翻译要本科生,研究生,一个好的翻译不仅仅是外语知识,还有综合素质和各个方面知识的涉及,对翻译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到一线去,从事一线的服务工作。外语只是一种工具,所以我们的外语专业一定要拓宽知识面,加大选修课,通过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复合知识结构。外语是工具,同时掌握相关的经济类的知识,贸易类的知识,旅游类的知识,这样就业的时候实用性强,他的就业竞争力就会更大。其他的专业也是一样,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面要拓宽,尤其是外语类专业。我们的外语除了培养小学外语教师,非师范类的外语专业外,也不可能完全从事外语相关工作,所以要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再一个就是精品课程建设。我们要充分重视优势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利用。课程建设,要抓精品课程。每一个专业都要有一两个精品课程。我们每年都评选省级精品课程,我们学校还没有,所以我们要下决心,加大力度,创出几门省级精品课程。同时我们要利用网络资源,尤其是外语课程的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我们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的建设,为学生构造一个平台,这是课程建设方面对我们学校提出的要求。希望我们从这些方面努力,把课程建设做好。对我们教学工作来说,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是最核心的工作,要作为我们重点工作来抓,从学校到系部都要加大这个方面的力度。再就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是高职院校非常强调的事情。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也好,顶岗实习也好,我们不要做机械理解。比如顶岗实习,不要说每个专业都要参加顶岗实习,或者顶岗实习时间一年。顶岗实习的时间长短,是可以灵活的。不同的学校里不同的专业,比如外语专业,顶岗实习就比较困难。当然我们可以做,但是时间长短就可以灵活,不同专业可以不一样。比如旅游类的专业,到酒店半年或一年,都很好。但是我们外语专业,就不一定去这么长时间,到底去多久,我们可以再研究,不要机械执行。再就是订单式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双证书的获取,这些方面要加大力度,特别是对非外语类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站也要加强建设,以方便学生考试。
再就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要培养实用好用的人才,达到这一点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必须有职业道德。所以在我们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扭转这种重知识重技能轻职业道德的偏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敬业创新意识。特别是敬业意识,现在就业比较困难,不同的企业当中,先就业后择业,很多人提出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敬业意识,这个我们可以再探讨。再就是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怎样形成。这个不是通过几门课程就能达到的,要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教育。再一个就是,以工学结合或者是产学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能力,在实际岗位、顶岗实习这种环境里培养学生这种意识。这个方面希望我们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全面一些。
张超处长多年来一直在海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工作,还被公派欧美留学,对中西的高等教育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尤其对近年来如火如荼地发展的高职教育有着更周密的思考。他在我院所作的《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及挑战》的报告,主要讲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全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形势;第二个是海南高职教育发展的情况;第三个就是对学院办学发展的几点建议。他的讲话紧扣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内容深入浅出,犹如一盏指明灯,照亮了我院高职教育办学的前进之路,使我院全体教职员工加深了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尤其是对我院即将到来的教学评估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在讲话中,张超处长充分利用幻灯片很形象地把全国高职教育的情况展示在我们面前,让大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对比,让大家对全国高等教育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我院的高职办学与海南省先进的高职院校的差距,乃至全国先进的高职院校的差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有利于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更给我院的教职员工敲响警钟:我院的高职办学道路任重而道远,不努力不行啊,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确,我院与省内外的先进高职院校的差距是很大的,这一点张超处长也在讲话中给我们明确的指出了。例如,“新办专业从师资队伍来说是比较薄弱的”,“我们每年都评选省级精品课程,我们学校还没有,所以我们要下决心,加大力度,创出几门省级精品课程”,“一些非语言专业的实训室,这个环节比较薄弱”,“从去年检查我们学校的一个报表来看,我们学校还没有校外兼职教师”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倍感压力,的确,如果我们再不努力的话,将被高职教育的办学形势远远地抛在后头,到那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当然,张超处长也知道我院是一所刚刚由中师学校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底子薄,起点低,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硬件建设跟不上,这些都是客观问题。同时张超处长也给我们指出,高职人才的教学评估与以前的办学水平评估的异同,那就是:水平评估原来的侧重点主要是规范院校的管理。从新的评估体系和原来评估的体系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原来的水平评估是有很多抑制作用的,特别是办学条件,新的评估方案基本上是没有抑制作用的,主要是侧重学校的利害建设。现在的评估主要是引导学校抓利害,抓改革,抓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新的评估,工作的重心可以体现这两句话,“评软不评硬,评动不评静”,这是和原来水平评估的区别。讲到这里,我想我院的教职员工对新旧评估的侧重点,新的指导思想会有新的认识,特别是“评软不评硬,评动不评静”这两句话更会让大家对新的评估内涵豁然开朗,也让我们对教学评估的顺利通过充满信心,因为新的教学评估并不只是看硬件,更重要的是看内涵建设,只要我院的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我们完全是可以打赢评估这一战的。况且,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这一点张超处长也给以充分肯定:首先是,为了扩大校园办学空间,学院领导在省委和教育厅的关心和支持下,已经把校园附近的那块差不多一百亩的地买下来。再一个是,图书馆建设方面我们学校认识比较到位,现在已经启动了图书馆的扩建,这个很好。特别是,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学生公寓楼、四百米标准塑胶跑道还是现代化的实训室建设都已经进入新的轨道,学院的其它各项硬件设施也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好的方面还有很多。例如,我们学院有着多年的外语教育办学经验,也有着团结一致、顽强拼搏、思维开阔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还有着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思想活跃的教师队伍,在关键的时候,更有省委和教育厅的关心和支持。因此,我相信,在学院办学的生死攸关时刻,我们不仅能打硬仗,打苦战,更能打胜战!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八
目前,我国旅游经济安全面临着国内与国际的挑战,承受着很大压力.旅游业既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也面临着旅游市场不同程度的分割,从而造成旅游市场和旅游收益的净损失,对我国旅游经济安全构成威胁.要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从靠特殊的.吸引力发展转到靠全面的竞争求发展等途径加以防范.
作者:谷玉芬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旅游学院,辽宁,锦州,121000刊名:商业经济英文刊名:businesseconomy年,卷(期):“”(5)分类号:f592关键词: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九
(1.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世纪前十年陕西高职教育起步并获得快速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西部强省发展战略,以及陕西高职教育积累的基础为未来十年跨越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陕西高职教育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迎接这些困难和挑战,不仅需要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中的魄力和远见。
本世纪前十年陕西高职教育正式起步并获得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第一,高职院校数量及学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到2010年陕西高职高专院校数量达到39所,实现了每个地级市有一所高职院校。2009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达到132583名,占陕西高校招生总量的48.56%,在校学生数量达到386535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机构2009年发展到11所。高职教育在提高陕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及国民高等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有3所院校进入全国示范性院校立项建设序列,3所院校进入全国骨干院校建设序列,6所院校成为省级示范性建设院校。第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第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较大突破,高职教育的特色越来越突出,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学生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第五,高职教育多元投入机制初步形成。进入十二、五期间,陕西高职教育面临重要发展机遇。第一,《纲要》的发布为陕西高职教育未来十年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背景。《纲要》高度关注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强调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就业、改善民生、优化教育结构、体现社会公平、提升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这为陕西高职教育十二、五期间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背景。
作会议。强调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西部地区将迎来新一轮以国家政策为后盾的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必然形成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陕西高职教育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完全有条件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第三,建设西部强省发展战略构成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陕西省十一届党代会为陕西“十二五”期间发展描绘了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蓝图。西部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必将对陕西高职教育提供巨大的发展驱动力。
第四,陕西高职教育积累的基础为跨越发展创造了条件。陕西高职教育从世纪之交正式起步,经过十来年的积累与发展,已经具备了跨上新台阶的诸多有利条件。经过十年快速发展,陕西高职院校设置以及区域布局基本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向多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公办与民办高职教育共同发展,办学经费投入来源多元化局面;校企合作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硬件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提高,教育教育教学规范化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就业竞争中高职人才越来越显示出其特色,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在逐渐提高。
第一,高职院校办学硬件条件有待于继续提高和改善。陕西省高职院校大多是从重点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尽管各学校的这些年基本建设速度很快,但由于财力有限,学校硬件设施条件,特别是实践实训教学条件一时难以跟上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这成为陕西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提高的第一个瓶颈。
第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从重点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师资队伍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与质量难以达到教学实际要求,而受陕西省人事管理政策的限制,学校想从企业调入既有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十分困难。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制约陕西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第二个瓶颈。
第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陕西是教育大省,省财政对教育的负担较重。如何加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教育经费筹措和投入机制,这是陕西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破解的一个重大难题。
第四,政府对高职教育管理边缘化状态需要改变。陕西高职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归口高教处与职教处双重管理,看起来两条线都在管,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教处管理的重点是本科教育,而职教处管理的重点则是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实际上被边缘化。
第五,校企深度融合缺乏政策与法律保障。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但是目前有效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难点在于高职院校热心,而企业缺乏积极性。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
第六,中职与高职以及高职与本科教育的互通立交桥不通畅的现状需要进一步改变。目前陕西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三校生”招生比例太小,既打击了中职生上学的积极性,制约了中职的发展,也影响了高职院校招生。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专升本这一“立交桥”日渐萎缩,严重影响了高职对生的吸引力。
第七,生源高峰拐点已现,高职教育的竞争环境将更为激烈。与我国人口增长规律相适应,考生逐年减少的趋势已经出现。高职教育校际竞争将更为激烈,一些起步晚或者特色不突出,教学质量不高的高职院校有可能陷入生存困境。
三、陕西高职教育十二、五期间应重点推进的工作与政策保障。
第一,切实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为高职教育提供物质支持。过去的十年里,高职院校响应国家扩招政策,通过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进行了大量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高职院校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办学规模得以快速扩大,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是高职院校为政府分忧,为国家分忧,做了本来应该是政府公共财政办的事情。随着陕西经济发展,省、市级财政财力逐渐提高,政府应该考虑化解高职院校负债问题,支持高职院校轻装前进。
第二,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领导。目前陕西高职高专招生已经占到高校招生总量的一半左右,而教育厅却没有专门的高职高专管理部门。应尽快改变目前陕西对高职教育管理不力的现状,成立教育厅高职教育处,集中精力承担起指导高职教育工作。此外,要发挥高职教育学会的协调作用。目前陕西的职业教育学会是高职与中职合在一起,难以发挥出它对高职教育的协调、指导作用。建议分别成立陕西的高职教育学会和中职教育学会,充分发挥学会对高职教育的交流、协调、指导作用。
第三,加强法规建设,为高职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与法规保障。《纲要》首次明确提出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这一提法意义重大。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全社会的责任,省政府应协调教育、财政、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分阶段、有步骤地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甚至强制政策法规,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引导、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省政府应加大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拓宽双师型师资来源渠道。政府应改革现有人事管理制度,打通高职院校从企业选调部分教师的制度瓶颈,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府也需要逐步推进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为高职毕业学生创造更有利的就业环境。
第四,逐步停止本科办高职。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各有各自的教育职能、教育优势和人才培养功能。但是目前陕西许多本科学校依然大量进行高职招生,他们既不可能把精力化在办好高职教育上,又无益于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有些省份已经停止本科招收高职生。陕西省教育厅应积极协调本科与高职高专错位发展,本科逐步减少并停止办高职,使它们心无旁骛地提高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有利于提高高职生源质量,扶持高职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五,进一步贯通中职与高职以及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立交桥。首先,清理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互通立交桥制度障碍。要扩大招收专升本学生的本科学校数量,同时扩大招收专升本学生的专业面,使高职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对口专业可选择。通过拓宽专升本这一立交桥,满足了更多高职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提高了高职教育对考生的吸引力,为本科输送更多的生源,达到多赢目标。其次,清理中职与高职教育互通立交桥政策障碍,使中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职层次的教育。目前南方一些省高职招收“三校生”的比例已经提高到20%左右,而陕西却限制在5%,这一比例太低。扩大“三校生”招生比例,既为中职学生提供了继续升造的机会,增强中职教育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同时扩大了高职教育的生源,对激活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产生积极效应。考虑到高中生源逐渐减少的趋势,这一招生政策调整更具有积极意义和必要性。
第六,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高职院校要围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专业布局,强化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其次,要深入推进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探索出校企双赢、工学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再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七,进一步规范民办高职教育,推动民办高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陕西的民办高职教育在全国起步较早,影响也较大。在民办高职教育发展的创业阶段,陕西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目前不少民办高职院校已经走过了初创阶段,积累了相当办学规模与实力。为保障民办高职教育健康发展,需要出台政策引导、规范民办院校的办学行为和内部管理,推动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要按照《民办教育法》相关规定,规范民办高职院校的校产管理,明晰产权,防止校产管理不规范引发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本文陕西相关教育数据来自陕西省教育统计年鉴。
作者简介:
赵绥生,男,汉族,1953年10月出生,籍贯陕西清涧县,法学硕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赵居礼,男,汉族,1961出生,籍贯陕西扶风县,教授,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赵明威,男,汉族,1976年2月出生,籍贯陕西乾县,硕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通信地址:712000陕西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tel.***e-mail:zhaosuisheng@。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十
我校是农村小学,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是:国家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实行了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现代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都慢慢走向农村学校。国家也对农村教师实行各种免费培训。如非学历远程培训、国培、新课程培训等。为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创建了不少平台。为教师更好地优质服务于学生创造了不少条件。
但当前小学教育发展也存在不少挑战:
(一)农村小学教师业务素质较低,急需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县城学校的扩大,农村小学大部分较优秀的教师被县城小学挖走,在农村小学任教的则大部分为年纪较大,业务素质一般的教师,明显缺乏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和学科带头人。
(2)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和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教学长期处于简单机械的重复状态。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3)近几年虽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来到农村小学任教,他们虽然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文化素质,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和正规的引导,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教学业绩平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校长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鼓励县城小学的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支教。或每年派一些农村小学的教师到县城小学跟班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
(2)积极创造机会让农村的教师到城市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3)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4)举行多样化的业务和政治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
(二)确实推行中心小学课程任教教师专业化。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要想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和谐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然而,目前在农村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学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数学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数学现象较为普遍。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被认为是杂科,往往是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而有的语文或数学老师则把这些“杂科”课占用来上语文或数学,有的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知识,也只好草草应付一下,更不要说上好这些学科了,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其实,在我们农村中心小学音体美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就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其专业发展,因此学校必须根据每位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和发展基础,坚持扬己所长,扬己所能的原则来安排课程,促进课程任教教师专业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确保农村小学教师任教学校的相对稳定,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农村小学任教,普遍存在教师流动性较大的问题,教师在全镇范围内频繁调动,没有相对的稳定性,导致教师不安心教学,课堂教学没有延续性,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学生年段知识没有过好关,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使老师教的叫苦,家长不满意。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相对稳定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让教师们安心教学,努力提高自己所任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十一
目前,在我国的餐饮市场中,餐饮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既有行业自身发展过程中伴随的问题,也有来自国外餐饮的竞争压力。
1、法规建设滞后。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在快速发展中有盲目、无序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2、市场秩序有待规范。我国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3、餐饮结构失衡。由于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大众化餐饮在一些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行业内高档餐饮势头强劲,中低档餐饮服务明显不足。
4、产业化程度偏低。我国餐饮业总体仍处于小、散、弱的状态,90%以上的餐饮企业为小企业,2007年规模最大的100家餐饮企业营业额仅占整个餐饮市场的8.5%。与国际知名餐饮公司相比,中国知名餐饮公司的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经验等差距较大。此外,餐饮业上游供货商不成熟,农业、牧业、农副产品食品初加工过于分散、生产初级,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乏高层管理人才和烹饪技术人才。尤其是厨师资格认证混乱,名师大师认证失范,出现花钱买证现象。外资餐饮企业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中餐技术、管理、服务、文化等方面人才,导致中餐企业人才大量流失。
6、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在国外,中餐企业大多表现为规模小、环境不佳、服务不到位,中餐特色不明显。在国内,中餐企业面临着外国品牌餐饮企业的挤压。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十二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扩展,电子商务拥有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阔。以网上购物为主的电子商务因其比面对面交易更为方便、快捷,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电子商务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给世界带来了无限商机。全球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比较晚,与其相配应的服务行业以及政策法规还尚未完善,以至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缓慢。企业为了适应市场,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即将或者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网络市场。电子商务的潜在利益是巨大的,同时,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机遇挑战。
所谓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快。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之间是相辅相存的关系,由于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众多,因而电子商务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2008年,我国网络交易总额达到了1200多亿。2006年到200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对比在2008年,网络购物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目前的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已经达到74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6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距离,美国为71℅远远高于中国的使用率。2007年—2008年电子商务类应用用户对比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虽然很快,但在重点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却很不均衡,大学生和办公室职员两个群体所占的比例大大超过了中小学生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及经济能力的原因暂不予考虑,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则说明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在今后几年里,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该向城市郊区及农村扩展。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的联网络为载体的商务活动新模式,它的发展受制于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和对应于网络经济的社会法律、诚信环境状况。尽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但由于我国各项社会性基础设施不甚完备,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而保障电子商务活动规范、安全运行的社会法规、诚信环境不完备则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更直接、深层的因素。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由于b2c以及c2c在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份额还比较低,因此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也会向着个性化、专业化、规模化以及国际化发展。
(一)政策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营造的环境。
1、电子商务相关立法。
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颁布了新《合同法》,其中合同形式条款部分涉及数据电文这一新的电子交易形式。新《合同法》将合同的订立方式由传统意义上的书面形式扩充到数据电文形式,并明确了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到达时间,此外还对电子商务合同的生效地点进行了规定。虽然新《合同法》的规定还不够细致与完善,但增加的“数据电文”条款,为电子商务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0年年初,在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上,张仲礼提交《关于制定我国“电子商务法”的议案》,将电子商务立法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自此,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发展到新的阶段,成为众所瞩目的问题。
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是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法律,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里程碑。这一法律的出台扫除了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及其他领域中应用的法律障碍,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此外,有关部门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2005年1月8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5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依据《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广告法》、《食品安全法》和《电子签名法》等法律,制定发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6月24日,商务部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布了《关于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子商务催生了在线交易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产生和发展,在线交易金额的日益膨胀,使规范支付机构运营、统一交易流程、设定行业入门标准等成为当务之急。2010年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意在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行为,防范支付风险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此外,为规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管理,央行分别于2011年11月4日和2012年1月5日发布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和《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
可以说,这些已出台的政策法规分别就不同方面对电子商务主体、行为等进行了规范,但这些大多属于规章办法,缺乏可操作性与全面性,我国仍缺少一部系统性的电子商务监管法律。
网购立法工作全面启动。
2012年6月,由国家工商总局牵头发起《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的立法工作全面启动,并已被列入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这意味着我国首部电子商务监管立法已进入制定阶段。
此前,在杭州召开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立法工作方案研讨会上,国家工商总局有关官员指出此次立法以《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为基础,全面拓展延伸,坚持发展优先、权利保护优先、自律优先,从市场准入、信用体系建设、消费维权、案件管辖、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新兴业态、跨境交易、网络不正当行为、秒杀等网络新兴行为九大方面进行落实。
此次立法被明确列入2012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涵盖了电子商务市场中的c2c与b2c网络零售、o2o网络团购消费、移动电子商务、虚拟商品交易、b2b网络贸易、大宗品电子交易、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代购、小额外贸)等诸多细分领域,是我国目前针对电子商务交易监管层面的首次立法,其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广大网络消费者,而且涉及到网络经营者、服务提供者、交易平台等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
辖权等方面。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十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穷国办大教育起步,中国政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由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跨越。在这一历史跨越中,我国农村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农村义务教育走向全面普及。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在党和国家政策引导下逐渐走向普及。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各地根据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到xx年年底,完成“两基”验收的县占全国总县数的比例达到98.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
——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有较大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人口接受高层次教育需求的增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拉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开始以较快的速度稳步发展。据统计,xx年年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33.3%,同时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非普通高中学校的也占一定比例。农村人口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有了较大提高,而且提高速度较快。
——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扫除文盲,中国政府致力于扫除文盲工作。经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扫除文盲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就。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20世纪90年代的扫盲目标: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降到5%以下。xx年《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显示,xx年至xx年,中国青壮年文盲已经控制在4%左右。
——农村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中小学危房面积占校舍总面积的16%,且危房多数集中在农村。经过30年的建设,到xx年年底,全国农村初中和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81507万平方米,危房面积所占比例下降到3.6%。农村中小学体音美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老三室”改造工作不断深化,“新三室”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不断提高。在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不断提高。据统计,xx年年农村小学专任教师达到高中阶段毕业及以上的学历、农村初中专任教师达到专科毕业及以上的学历和农村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达到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99.0%、96.0%和81.2%。
——支持农村教育发展政策不断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采取了许多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及东西部教育对口支援、城乡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等,有针对性地支持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
挑战。
在新的发展观视野下,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教育要以其取得的伟大成就为起点,不断梳理和研究发展中遇到的新课题,积极地迎接时代挑战,以期在更高层次上服从和服务于农村乃至国家发展的大局。
——农村教育体系迫切需要调整。农村教育体系,按阶段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和高中教育,按类型可以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从阶段上看,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是农村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是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工作重点。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保证质量基础上稳步扩大规模的问题。从类型上看,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许多地方出现了普通高中“一头热”的倾向。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成人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农村教育资源分布现状有碍教育公平。从宏观上看,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从县域看,农村教育资源在县城、乡镇和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村教育资源过分集中于县城和乡镇,村级教育资源较为缺乏。县城、乡镇和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使得农村教育发展不仅面临城乡间教育公平问题,而且面临县域内县城、乡镇和村不同层次间教育公平问题。农村教育资源的分布现状使城乡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内部教育公平的实现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农村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凸现。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在城镇化背景下进行的。农村大量劳动力以农民工的形式到城镇谋求生活和发展,这种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教育产生的直接后果是,许多农村儿童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身份,在农村和在父母所流入的城镇接受教育。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由于缺乏稳定的生活,并且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城镇儿童差距悬殊,加之外界相应的支持措施不健全,流动儿童也面临很多心理和教育问题。
——农村教师发展与培训空间有限。由于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经费不足,加之农村教师工作时间紧,农村教师发展与培训空间有限。在许多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普遍存在,还有一些一师一校的小学,这些学校的教师要教一个或多个年级的所有课程。教师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即使有时间参加培训,也往往只能参加一个科目的培训,其他科目的培训限于教师本人的时间、精力、经费等而无法进行。这种情况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农村教师发展与培训的空间,给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农村课程相关性不强问题突出。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学生接受教育,是为建设农村,还是为流入城市,即“留农”和“离农”的问题,是农村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农村课程发展取向陷入在城市相关性和农村相关性之间难以抉择的两难困境。在当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阶段,农村毕业生无论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都可以直接为农村发展服务,“离农”和“留农”是统一的。但是,由于我们不能过早地对农村学生进行城市或农村定向教育,农村课程仍然要考虑城市相关性和农村相关性问题。相比较而言,在农村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课程的相关性较强,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的相关性较弱。总体来讲,农村课程相关性不强是农村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对策。
当农村教育的数量增长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后,中国农村教育必须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将成为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恒久主题和战略重点。为适应农村教育发展主题和战略重点的转变,农村教育需要从不同维度作出战略应答。
——在去二元结构思维框架下重新思考农村教育发展。完善农村教育体系要从城乡二元结构中走出来,在去二元结构思维的框架下形成新的思路,也就是在教育(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社会(农村经济社会与城市经济社会)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关系定位基础上,谋划未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教育发展进行政策干预,重建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的框架,并在这一新的框架下重新思考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更新、更系统、更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利于中国国家综合国力加速提高的具体的农村教育发展战略。
——在合理布局农村学校基础上促进义务教育高质公平发展。义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奠基工程,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农村人口的基本保障。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要以学校布局调整为契机,优化农村师资队伍,整合教育资源,激发内在活力,不断促进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深层次推进教育公平即推进教育质量公平。在此必须指出的是,教育公平水平的提高不但不会影响优秀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而且有助于国家经济社会均衡、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早已证明,贫困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的重要性要高于富裕人口。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会有效加速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在了解劳动力流向基础上提高农村职成教育的相关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职业定向的教育,必须考虑这些受教育对象未来流向的职业和工作地点(如城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战略上,可以变输出地教育为主导为输入地教育为主导,并与用人单位联合进行教育。这样一来,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对象不仅获得了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而且获得了输入地的生活经验与生活能力,可以有效缩短他们的生活适应和工作适应时间,更快地进入职业角色。具体而言,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要打破“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由用人单位、输入地政府、输入地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机构共同管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由国家、输入地政府、用人单位、职业学校学生共同分担教育费用。
——在做好教育需求分析基础上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有序发展。从农村高中阶段入学率和高等教育的生源需求看,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理论上的发展空间不等于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现实空间。实际上,制约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农村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就是制约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需求的两个条件是需要并买得起。据调查,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无法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应该是,在充分估计和形成农村对高中阶段教育有效需求的基础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定扩大规模,从而实现有序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上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让农村学生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师资,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教育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卫星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增加农村学生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和进行农村教师专业培训,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要真正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第一,需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让社会各界了解农村教育、支持农村教育,让农村教师了解社会发展,不断拓宽专业发展视野,增加专业发展机会和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第二,通过行之有效的农村教育发展政策与措施,让农村教师有持续的发展机会和理想的教学生活环境,吸引和留住大批高素质的教师,实现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三,为农村教师有效教学和农村学生有效学习,提供各种教育教学设施与条件支持。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十四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视频观察法和数理统计与比较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世界女子跳马的发展特点和竞争格局,找出了我国女子跳马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未来我国女子跳马要多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改变各类型动作发展不平衡现状,重点抓好跳马动作完成质量,以期更好在新的奥运周期取得佳绩。
关键词:女子跳马;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从2017年开始就进入了新的东京奥运周期,国内外体操比赛都实行新修改的国际体操规则。2016年里约奥运之后各国都调整了主力队员派出了精兵强将参加了今年10月2日―8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4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本届世锦赛是一次了解国际体操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新规则执行情况的极好机会。在新时期新规则新的主力阵营变化的新形势下,本文通过对第47届世锦赛和今年全国体操比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的调研和对比,分析了当前世界女子跳马的发展特点和竞争格局,找出了我国女子跳马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参加第47届世锦赛和今年全国体操比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的高水平运动员及她们所完成的动作。
(二)研究方法。
1?l观察法:观看了第47届世锦赛和全国体操比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的全过程。
2.数理统计与比较法:对今年举行的第4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全国体操比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的动作类型、难度分(d分)、完成分(e分)及得分情况等进行了统计整理与比较,从中找出国内外优秀跳马高手的共同点及差距。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当前世界女子跳马发展特点。
通过对第4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的调研与分析,当前世界女子跳马的发展特点如下:
第一,运动员选用的动作仍然集中在三种类型动作上:一是前手翻前空翻类有4人次,占33.33%,典型动作是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难度分为5.8分;二是冢原后空翻类有4人次,占33.33%,典型动作是冢原直体后空翻转体720°,难度分为5.4分;三是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类有3人次,占25%,典型动作是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900°,难度分为5.8分。以上三个典型动作是三种类型动作中难度分最高的动作,选用的人比较多。
第二,从前三名选用的动作显示:选用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的人比较多,有3人次,占50%,其中有2人次做了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900°,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类动作仍然是女子跳马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从本届世锦赛女子个人全能决赛的粗略统计,跳马比赛选用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和720°的人比较多,选用这类动作的人她们还有向上发展踺直转体720°或900°的空间。
第三,前六名中除了美国年轻新秀卡雷之外,其他5名运动员都是女子跳马单项决赛的老将,年龄最大的是42岁的丘索维金娜,最小的是中国的王妍,她们就是凭着自己掌握的两个高难度的动作一直战斗在跳马单项决赛的赛场上。说明年轻运动员要发展2个不同类的高难跳马动作是很不容易的,这是女子跳马在4个项目中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年轻运动员要打好基础把握好方向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新规则跳马难度分普遍下降0.4―0.5分,无形中就提高了完成分的比例,在难度分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只有提高每一跳的动作质量才能得到较高的综合分,即d+e的分值,那么两跳的平均总分就会提升,夺取奖牌的机会就会大。第47届世锦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综合分在15分以上的只有跳马冠军俄罗斯的名将帕塞卡跳的第二个动作,踺直900°,难度分为5.8分,完成分为9.20分,她主要靠这个动作的综合分战胜了美国的新秀卡雷。
第五,跳马难度分下降后只有一个类型的动作难度分保留在6.0分,这就是踺子转体180°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又叫“程菲跳”。目前世界上能完成此动作的运动员并不是很多,如俄罗斯的帕塞卡,美国的拜尔斯等,可喜的是中国有一名年轻运动员虞琳敏已初步掌握了“程菲跳”,并用在全国体操比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中,夺得跳马第2名。只要素质好能力强同时又掌握踺子后手翻的踺子起跳技术和前手翻前空翻的推手转体技术就完全有可能掌握这个动作。
(二)女子跳马竞争格局。
女子跳马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强项,明年世锦赛跳马金牌的争夺主要在俄罗斯和美国两强的高手之间进行。俄罗斯的帕塞卡夺得今年世锦赛跳马冠军,她两跳的平均难度分最高,达到5.9分,而且完成质量也不错,尤其是第二跳踺直900°,完成分最高,为9.20分,是夺金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美国女队的跳马高手更多,而且人才辈出,里约奥运会跳马冠军拜尔斯是争夺跳马金牌最大的热门人物,还有今年世锦赛夺得第二名的美国年轻新秀卡雷。瑞士的斯泰因伯格、加拿大的布莱克、乌兹别克的丘索维金娜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她们夺取金牌的可能性很小,只有今年夺得第三名的瑞士跳马高手斯泰因伯格有可能去争夺明年世锦赛跳马单项决赛奖牌。中国的跳马高手王妍,今年比赛状态不佳,只获得跳马单项决赛第六名。她两跳的平均难度分并不低,达到5.7分,超过了瑞士的斯泰因伯格,只要努力提高两跳的动作质量,王妍很有可能去争夺明年世锦赛跳马单项决赛的奖牌。
自从我国跳马名将程菲退役后,我国女子跳马竞争实力一路下滑,直至2015年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我国年轻新秀王妍第一次参加了跳马单项决赛才初步改变了我国运动员无人参加跳马单项决赛的困难局面,但是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女子跳马比较弱的现状,参加跳马单项决赛的只有王妍一人。通过今年5月和8月的全国体操比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与第47届世锦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跳马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第一,动作类型发展不平衡,踺子后手翻后空翻类动作偏少。通过两次全国体操比赛跳马单项决赛各类型动作统计显示,运动员选用冢原后直720°和前直540°的人较多,而选用踺直720°的人较少,还没人做踺直900°,而踺子后手翻后空翻类动作是美俄两个跳马强国重点的发展方向,她们有多名运动员掌握踺直900°,难度分比较高,达到5.8分,我国运动员应该加快这类型动作的发展。
第二,选用的难度分较高,但完成的动作质量普遍不高。统计数据显示,不少运动员都选用了冢原后直720°和前直540°,?商?平均难度达到5.7分,但完成分(e分)普遍不高,2次全国体操比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各有1人次完成分达到9分以上,而且二名运动员做的动作都是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720°,难度分5.4分,完成分都是9.033分,这二名运动员分别是北京队的祁琦和福建队的虞琳敏,其她大部分运动员每跳的完成分都在8.50分以下,而第47届世锦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每一跳的完成分(e分)都在8.50分以上,9.0分以上的就有7人次占58%以上。动作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助跑速度不够快;二是推手能力较差,第二腾空高度不够,导致落地失误,身体前倒撑地;三是身体姿态较差,做前直540°屈髋较多,转体不到位等。
第三,缺少真正有实力的后备人才。参加全国体操比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前六名的运动员中除了王妍外只有5人参加过2次跳马单项决赛,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只有福建的虞琳敏,她在5月份的全国体操比赛中夺得女子跳马第三名,分别做了踺直720°和踺子转体180°前直180°,两跳的平均难度分是5.1分,总分只有13.784分;到了8月份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体操比赛,她夺得女子跳马单项决赛第二名,第一跳仍然是踺直720°,d分为5.4分,但第二跳马完成了踺子180°前直540°(“程菲跳”),难度分一下上到6.0分,两跳的平均难度分达到了5.7分,与第一名的王妍难度分相同,但动作质量有待提高,她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她完成的踺直720°动作质量还可以,今后应进一步发展踺直900°,这样,她的难度分就可以达到5.9分,这是目前世界上女子跳马两跳平均的最高难度分。
第四,我国女子跳马还没有运动员能完成踺直900°,做“程菲跳”的只有一人,这是制约我国女子跳马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两类动作是今后女子跳马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因为我国很多运动员都能完成踺直转体360°,有不少人已经完成了踺直转体720°,再往上发展就是踺直900°。掌握踺子类的起跳技术,就可以发展踺子转体180°前直180°,进而发展踺子180°前直540°。
(四)今后努力方向与发展对策的几点建议。
(1)把女子跳马纳入我国体操战略总体规划中不断提升我国女子跳马的竞争实力,由弱项变强项。
(2)改变我国女子跳马各类型动作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大力发展踺子后手翻类动作和踺子转体180°类动作。
(3)加强女子跳马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如虞琳敏要重点培养和规划,不但要练好跳马还要练好其它各项,这样才有机会代表中国女队参加国际体操大赛。
(4)除了继续提高跳马难度分外,应该重点抓好跳马动作的完成质量,包括落地的稳定性。教练员要改变思维,以完成动作的质量效益为主,从少年儿童开始就要抓紧抓细,改进基本技术,加强跳马身体素质能力和落地稳定性的训练。
三、结论。
当前世界女子跳马发展特点如下:一是运动员选用的动作主要集中在三种类型,踺子后手翻后空翻类动作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二是女子跳马发展缓慢,老运动员仍战斗在跳马赛场上;三是女子跳马难度分下降,完成分比例提高,应重点抓好跳马动作的完成质量,包括落地的稳定性;四是“程菲跳”只有少数几人能完成,但它难度分最高,应大力发展此类型动作。
女子跳马明年世锦赛的竞争格局金牌的争夺主要在美俄两强的高手之间进行,如美国的拜尔斯、卡雷,俄罗斯的帕塞卡等,争夺奖牌的比较多,如瑞士的斯泰因伯格,中国的王妍等。
我国女子跳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下:一是发展类型不平衡,踺子后手翻类动作偏少,踺直转体900°没有人做;二是动作的难度分达到世界水平,但动作质量普遍不高;三是有实力的后备人才不足,只有虞琳敏有发展潜力。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十五
南海问题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实质是南沙争端。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5国6方”。西沙争议仅存在于中越两国之间,由越南单方面挑起,是其蓄意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纵观20世纪后半叶的南海局势,尽管南海及其周边地区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争议各方之间围绕岛礁主权、海域管辖权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争议,也曾发生过零星的冲突,但南海局势相对平静,南沙争端的国际影响也十分有限,表现为一般性的区域问题。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南海周边国家实施海洋战略、强化海上执法力量建设,实施海洋管辖成为其巩固占领岛礁、控制争议海域、保证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有关争议问题逐步显化;加之全球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力度加大,导致南海地缘政治竞争逐步加剧,南海问题进一步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马尼拉宣言》30周年,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30周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10周年。深入梳理、分析当前南海形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有助于我国统筹内外两个大局,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南海问题,践行我国和平解决有关领土主权争端的政策主张,维护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国作为拥有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的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利益。但与此同时,我国仍然面临严峻的海上形势,维护海洋权益和海上稳定的战略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在南海方向,尽管南海局势总体上保持稳定、可控,但消极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增多,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凸显,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大局面临新的巨大挑战。
(一)周边国家加大南沙主权声索和管控力度。
自上个世纪南沙岛礁占领格局形成以来,争议的表现形式以主张争议为主,即有关当事方通过各自发布官方声明来声索主权。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沙争端有从主张争议向管辖争议转变的趋势。有关周边国家加大了对南海的法理声索力度,通过国内立法形式提出所谓的`主权声索。例如,2月17日菲律宾国内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我国黄岩岛纳入到菲律宾所谓的领土管辖范围。206月21日,越南国会通过《越南海洋法》,将我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所谓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我国政府对此均提出了严正抗议,并且重申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上述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有关南海声索国强化对所占岛礁和附近海域的实际管辖,增加了南海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南海有关争议问题已由单纯的外交斗争转变为政治、外交、法理、资源、军事等各领域的全方位较量,“明争”与“暗斗”相结合,斗争更加复杂,手法更加隐蔽,处理更加困难。在资源开发方面,南沙油气资源的争夺进一步加剧,南海声索国近年来加快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步伐。特别是马来西亚、越南海洋油气开发正在从近海大陆架向南海深海持续推进,开发方式主要是自主开发、联合国外石油公司开发和对外招标,其中越南和马来西亚的部分区块已侵入到中国南海传统海疆线内。目前在南沙拥有石油承租权并从事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国际石油公司大约有200多家,南沙油气开发已呈国际化的势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南海地区近年来呈现区域军备竞赛态势。有关南海周边国家纷纷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加强军事演习、军事管控等海上军事活动,推动军事现代化战略转型。这种区域军备竞赛态势持续发展,必将使影响南海区域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未来引发南海局部地区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增加,对南海地区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区域外势力介入导致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战略格局的新一轮调整,亚太地区有关军事联盟强化,南海地缘政治竞争明显加剧。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出于全球和区域战略布局需要,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提升与部分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水平,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介入南海问题,不断强化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联系,通过军事交流与合作,持续增强其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纵观美国的战略布局,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不是短期政策作为,而是受美国亚太战略的支配。美国为防范和排挤中国渐进式地扩增地区影响力,继而谋求在东南亚地区事务中的主导权,一直以来都将东南亚有关南海声索国与中国视为两大对立阵营,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而治之”的均势政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主动试水,但避免被拖下水”的策略,继台海问题之后,南海问题很有可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又一个抓手。年6月举办的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明确表示,美国在前将60%军力部署到亚太地区。未来中美围绕西太平洋海权之争势必显化。美军加强在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新加坡的前沿军事部署,旨在提升美国在南海地区、巽他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军事影响力,从而构成对以中国为首要防范目标的东亚新兴大国的战略威慑力,最终目的在于谋求美国亚太主导权的战略目标。在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日本、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等域外大国追随或呼应美国的亚太战略布局,以多种方式介入南海问题,通过与部分东盟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将军事力量的触角延伸至南海,不断增加在南海问题上的话语权,藉此作为加强自身在东南亚影响力的突破口。南海地区大国利益的错综交织使得地区局势有“巴尔干化”的隐忧,其结果是,一旦南海区域有关摩擦、冲突事件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大国的角力,很大程度上将危及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
(三)区域内外国家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
越南、菲律宾等有关南海声索国背靠东盟,企图凭借东盟一体化“抱团”制华。其积极发展与区域外大国的关系,将南海问题列入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增强区域外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南沙争端中的介入程度;或者利用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的机会和召开有关所谓南海问题学术会议,制造国际舆论影响,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和南沙海域经济资源开发活动国际化,从而谋求增强与中国抗衡的整体力量。在区域内外势力的交织作用下,一些看似影响有限的局部事件可能将会持续发酵,从而使南海问题从区域热点迅速升温成为国际热点,引发区域内外强烈反应。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十六
目前,在我国的餐饮市场中,餐饮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既有行业自身发展过程中伴随的问题,也有来自国外餐饮的竞争压力。
1、法规建设滞后。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在快速发展中有盲目、无序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2、市场秩序有待规范。我国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3、餐饮结构失衡。由于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大众化餐饮在一些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行业内高档餐饮势头强劲,中低档餐饮服务明显不足。
4、产业化程度偏低。我国餐饮业总体仍处于小、散、弱的状态,90%以上的餐饮企业为小企业,2007年规模最大的100家餐饮企业营业额仅占整个餐饮市场的8.5%。与国际知名餐饮公司相比,中国知名餐饮公司的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经验等差距较大。此外,餐饮业上游供货商不成熟,农业、牧业、农副产品食品初加工过于分散、生产初级,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乏高层管理人才和烹饪技术人才。尤其是厨师资格认证混乱,名师大师认证失范,出现花钱买证现象。外资餐饮企业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中餐技术、管理、服务、文化等方面人才,导致中餐企业人才大量流失。
6、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在国外,中餐企业大多表现为规模小、环境不佳、服务不到位,中餐特色不明显。在国内,中餐企业面临着外国品牌餐饮企业的挤压。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十七
全球老龄化加速中国面临严峻挑战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12年10月1日发表报告,呼吁世界各国要为人口迅速老化做好准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三分之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的老人数量将占全球的80%。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报告警告说,全球60岁以上老人的总数将在10年内突破10亿大关。
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老人的数量将超过15岁以下儿童的数量。
日本此前一直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日本目前有30%的人口超过60岁,但现在面临人口老化挑战的国家已经远不止日本。
到2050年,全球有60个国家将和日本一样,人口中60岁以上的人数将超过30%,其中包括中国、加拿大和阿尔巴尼亚。报告说,老龄化已经不再是富裕国家的问题,现在全世界有8.1亿60岁以上人口,平均每9人中有1名老人。
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0亿,平均每5人中就有1名老人。
所以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报告呼吁各国政府推行保护老年人政策,保证老龄人口的健康和尊严。
报告指出,许多国家仍然广泛存在对贫穷人口中的老年人群的歧视,这种现象甚至在一些相当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中也存在。
受歧视最厉害的人群中包括老年妇女,她们中许多人一生都没有充分得到过医疗保健和工作的权利。
即使在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尽管政府提供照顾老年人的服务,但给老年人的社会福利也是相当微薄。
在其它许多国家,比如美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数据显示,老年人一生为养老金付出的资金,要超过他们退休后得到的钱。
专业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用18篇)篇十八
一般来说,大多数兼职创业者从事的是与自己目前的工作相关的行业,有可能牵涉到不正当使用目前的工作单位的资源。在职人员兼职创业,一般其创业资金有限,时间精力也有限。因此大多数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投资中小企业。其创业方式分三个层面:一是资金参与;二是技术入股,参与公司分红;三是既出资金又出力,自己在工作之余分身去管理公司。这三种方式中,第三种最容易引起公私不分、互相冲突。
这种利益冲突,在事业发展初期,可能并不明显。但是一旦做大,就会后患无穷。有很多兼职创业者受到了老东家的起诉,牵扯到客户资源、知识产权、不当竞争当方面的纠纷。而很多国有企业的在职人员兼职创业,更是因为牵扯到非法转移国有资产而浪荡入狱。
上海交大王永成教授就面临着多方面的利益冲突。“王教授让我们长时间为他的公司做项目,而疏于对学生研究学业的指导。”接受记者采访的博士研究生坦言。导师将所带硕士、博士研究生当作私人财产和廉价劳动力,成为他们经商活动中的赢利工具。而王教授的所谓的公司,其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低成本运作公司,它的办公地点、电话都使用交大教学资源。而且该公司的获利几乎都直接来源于王永成教授向国家申请的各种“科研项目”,也就是说,这个公司利润的直接来源就是赚取科研项目资金。“如果没有交大背景,王教授就不可能申请到科研项目资金;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这个公司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一位交大的博导不屑地说。
而在法律完善的美国,因为兼职而导致的利益冲突,更是让很多人忍痛放弃高额外块。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主动放弃了州长的薪水,很多人原来以为这是州长大方。后来才发现,施瓦辛格担任两本杂志兼职编辑,每周在杂志社工作不超过2小时,他在5年内可拿到815万美元。除此之外,兼职期间他还将获得两本杂志广告收益的1%,每年不低于100万美元。虽然加州法律允许公职人员从事副业,但是兼职酬劳公开后,施瓦辛格与《健美》杂志的“联姻”还是遭到了不少人的抨击。最终施瓦辛格将自己的兼职改为“无偿”。
目前在国内,虽然这样的问题还比较少见,但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相信这样类似的兼职纠纷会越来越多,所有兼职创业的人员都应该小心谨慎处理,避免踏入“利益冲突”的雷区。
精力分散。
如果兼职创业者从事的是与自己目前的工作不相关的行业,面临的问题就是跨行业工作对人的知识、精力的极限挑战。
“刚创业时,我4点钟就起床,打扫卫生,蹲在地上,观察小鸡,做记录。常常一蹲就是两个小时,呆在棚子前一动也不动。”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回忆自己创业经历时说,“如果你每天不投入10多个小时工作,你就不要创业。”兼职创业者由于两边都投入,精力分散,反而加大了创业失败的风险。
大家都知道雅虎董事长杨致远、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以及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都一样是属于中途辍学经商的一类人。由于学业与创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内容,他们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学业,而专心致志地完成创业。对此,杨致远曾经忠告年轻一代的中国人,一定把书念完,“我个人也是万不得已才没有把博士念完,到今天还是有一点点遗憾”。从杨致远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杨不是不喜欢念书,而是精力过于分散,难以两面兼顾。“到1994年冬,我忙得连吃饭、睡觉都成了奢侈,学业也扔在了一边。”杨回忆说。
而华夏基石董事长彭剑峰也由于兼职创业,使他的时间显得格外宝贵,从来都是给学生上大班课堂,很多学生深以为憾。学校甚至依此为借口,禁止彭剑峰本人带博士生。
违背团队精神。
绝大多数创业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团队。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都很少,一般是三四人,多的也不过十来人。优秀的创业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应该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具有强大的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这种团队中,很难有脚踏两只船的人的生存之地,因为兼职创业很难让其他团队的成员信服你,他们对你创业成功的信念会表示怀疑。
团队创业为什么这么重要?6年创业,身价已经超过10亿元的前程无忧(51job)总裁甄荣辉,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经回忆说,自己曾有几次创业失败的经历,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建立团队。因为创业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做的,需要一班人马,有规模的创业更需要早早建立团队,把一些能够互补的伙伴拉进来。“无忧”迅速成长的关键在于公司的5个核心成员都是自己在贝恩的同事,大家很了解,已合作过十来年,配合起来较容易。
当然,有的人喜欢单打独斗,认为创业不需要团队。但是这样的人注定是难以做成大事业的。而所谓的网上开店、街上卖花等等之类的小打小闹,虽然适合个人去拼搏一下,但是这对很多人来说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毋宁说是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一种逃避,仅仅是换一种活法而已,一般难以成大气。
与许多成功人士的激情创业,因为兴趣而创业显然动机不同。事实上,很多人在一番小打小闹的创业之后,并没有多大的起色或者改变,往往重新陷入对生活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