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兴趣,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出有力的宣传效果。在设计标语时,要注重信息的传达效果,避免过于繁琐和冗长。以下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标语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创意和思路。
实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模板12篇)篇一
1、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从数到分数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法和写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他们都有着差异。本节课结合具体生活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积累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根据以上学情确立了本课的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目标:
结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分数的产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操作探究、比较发现、推理归纳、互相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建构数学知识。
(3)情感态度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观察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同时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三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虽然对整数已经相当熟悉,却是第一次接触比较抽象的分数,而且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根据我对教材内容、学生的特征等深入的分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本节课的设计的重点放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上,而不是活动的形式上。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等特征。采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主探求法、直观教学法等教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
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思维发展水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注意力不稳定,受兴趣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创设了问题型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动手猜一猜、折一折、涂一涂等方法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等环节中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1、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
1、在每张课桌上都有一张白纸,这张纸是同桌两个人的,后面我们就要用,现在请你们两人把这张纸分开,每个人得到的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同桌两人商量一下,把你们的想法折出来,让大家看看公平吗?然后我们再分。
2、学生动手折,展示折法。(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积累感性认识,形成正确表象的过程)。
4、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两个人分一张饼,分一个苹果,分蛋糕……这时的一份我们无法用整数表示,这时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
实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模板12篇)篇二
1.3/7×49/9-4/3。
2.8/9×15/36+1/27。
3.12×5/6–2/9×3。
4.8×5/4+1/4。
5.6÷3/8–3/8÷6。
6.4/7×5/9+3/7×5/9。
7.5/2-(3/2+4/5)。
8.7/8+(1/8+1/9)。
9.9×5/6+5/6。
10.3/4×8/9-1/3。
11.7×5/49+3/14。
12.6×(1/2+2/3)。
13.8×4/5+8×11/5。
14.31×5/6–5/6。
15.9/7-(2/7–10/21)。
16.5/9×18–14×2/7。
17.4/5×25/16+2/3×3/4。
18.14×8/7–5/6×12/15。
19.17/32–3/4×9/24。
20.3×2/9+1/3。
21.5/7×3/25+3/7。
22.3/14××2/3+1/6。
23.1/5×2/3+5/6。
24.9/22+1/11÷1/2。
25.5/3×11/5+4/3。
26.45×2/3+1/3×15。
27.7/19+12/19×5/6。
28.1/4+3/4÷2/3。
29.8/7×21/16+1/2。
30.101×1/5–1/5×21。
实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模板12篇)篇三
填空。
1、19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______。
2、一个数,个位是6,十位是3,这个数写,读______。
3、和18相邻的两个数是和______。
4、12在13的前面;10在9的后面______。
5、21里面有______个十和个一。
6、15的十位是______,表示______个;个位是5,表示5个。
7、由9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的`数写作,读作______。
8、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______是,它们的差是______,和是______。
应用题。
7、一根电缆剪去2/6米,再接上3/4米后,长是2米。问这根电线原来有多少米?
实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模板12篇)篇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的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的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的经验,这样的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的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的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的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的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实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模板12篇)篇五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 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
六、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 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
六、
实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模板12篇)篇六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1.出示例1:计算。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模板12篇)篇七
1.3/7×49/9-4/3。
2.8/9×15/36+1/27。
3.12×5/6–2/9×3。
4.8×5/4+1/4。
5.6÷3/8–3/8÷6。
6.4/7×5/9+3/7×5/9。
7.5/2-(3/2+4/5)。
8.7/8+(1/8+1/9)。
9.9×5/6+5/6。
10.3/4×8/9-1/3。
11.7×5/49+3/14。
12.6×(1/2+2/3)。
13.8×4/5+8×11/5。
14.31×5/6–5/6。
15.9/7-(2/7–10/21)。
16.5/9×18–14×2/7。
17.4/5×25/16+2/3×3/4。
18.14×8/7–5/6×12/15。
19.17/32–3/4×9/24。
20.3×2/9+1/3。
21.5/7×3/25+3/7。
22.3/14××2/3+1/6。
23.1/5×2/3+5/6。
24.9/22+1/11÷1/2。
25.5/3×11/5+4/3。
26.45×2/3+1/3×15。
27.7/19+12/19×5/6。
28.1/4+3/4÷2/3。
29.8/7×21/16+1/2。
30.101×1/5–1/5×21。
文档为doc格式。
实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模板12篇)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16-4+2124-(18+3)。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学生汇报: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
(2)问题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几分之几?书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3)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5)列式后比较良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在混合运算中该怎样计算?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
3.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基本题:
完成118页“做一做”
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1----4题。
2.拓展练习:
大屏幕。
实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模板12篇)篇九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六、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六、
实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模板12篇)篇十
2.使学生知道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重点。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课题:)。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1.出示例2 计算。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
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
六、设计。
实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模板12篇)篇十一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和练习十五第4题。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单位“1”产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书本上的例2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我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1)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成最简分数;
(2)加减法相互混淆。通过强化练习情况有所好转。
文档为doc格式。
实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模板12篇)篇十二
1.使学生知道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
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