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线索。阅读经典作品时,我们应该关注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表达。经典名著是文学领域中的瑰宝,它们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世人推崇的作品。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一
暮春气候复杂,不过绝大多数地区都多大风天气,此时人体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容易诱发、加重感冒与很多慢性病。这个时候,“补”水就显得特别重要。一夜春眠之后,人体内水分消耗较多,晨起喝水不仅可补充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喝水量以250毫升为宜。
2、少吃燥热物。
春季应选择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包括荠菜、菠菜、马兰头、香椿头、蒲公英等,这些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的作用。春夏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暮春时节,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等疾病。
3、多饮茶。
春雨增多,气温攀升,茶叶枝丰叶满肉厚,春茶品质好。“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从古至今就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茶的保健功效,以及茶文化在中国深入人心。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以及氨基酸对人体都有好处,按制作程序,分为绿茶、红茶、白茶、普洱茶、清茶等等。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叶,如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据报道有较好的预防肿瘤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功效;红茶属于全发酵的茶叶,如锡兰红茶、祁门红茶等,红茶由于经过发酵,比绿茶对胃的刺激性降低,比较适合平时胃肠功能偏寒、消化不良的人群;谷雨过后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喜好,饮饮茶,踏踏青,对身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4、防过敏。
谷雨过后,雨水增多,春风乱絮,草长莺飞,百花齐放,外感风邪,内有湿邪,容易诱发过敏性疾病,素有过敏体质者更应该注意避风避湿防过敏。中医学治疗过敏性疾病大多采用祛风除湿止痒,可见风和湿里应外合是中医认为过敏的主要机理。出门注意戴口罩,少接触花粉,雨天风天少户外活动。
5、防感冒。
谷雨过后,气温逐日上升,北方多风,风劲则寒,风弱则暖,故温差大;南方多雨,雨水潮冷,故气温时高时低,忽冷忽热,体弱者添减衣服不及时,就容易感冒。故平素应注意避风防寒保暖。
谷雨是什么意思。
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也已进入夏季。
谷雨感言。
1、谷雨送你三颗谷,一“鼓”作气快乐不断,心情好;二“股”喜气身边徘徊,运气好;三“雇”健康不离不弃,身体好。三颗谷送过来,祝你谷雨节气万般好!
2、好雨知时节,祝福乃发生。空山新雨后,祝福暖心头。夜来风雨声,祝福知多少。沾衣欲湿杏花雨,问候不断祝福真。夜阑卧听风吹雨,温馨祝福入梦来。谷雨时节雨绵绵,祝你快乐到永远!
3、谷雨时节雨霏霏,糊口枯燥显乏味。革命工作有些累,自己身体最宝贵。作为朋友送关怀:白天多吃生果,晚上早点睡!
4、洒下幸福的谷雨,愿你人生美好如意;洒下吉祥的谷雨,愿你生活事事顺意;洒下安康的谷雨,愿你身体康健美意;洒下欢乐的谷雨,愿你脸上挂满笑意;洒下祝福的谷雨,祝你谷雨节万安爽意,日子甜蜜温馨惬意!
5、卧听雨声,雨滴滴,福浓浓;心触雨帘,雨蒙蒙,喜重重;细赏雨天,雨淅淅,乐荣荣;笑看雨晴,雨咚咚,笑盈盈。谷雨时节,愿万物润你心,喜雨常伴,心想事成,谷雨快乐!
6、谷雨谷雨,吉祥春雨:早晨细雨福气淋,上午小雨财神到,下雨中雨快乐随,傍晚大雨降幸福,晚上大家齐报到,送你健康和平安。谷雨快乐!
7、在今天谷雨的好时节里,祝你每天拥有:蓬勃的激情,执着的热情,雄壮的豪情,甜蜜的爱情,洒脱的表情,开朗的神情,快乐的心情!
8、不在乎“雨多雨少”,不在乎“雨大雨小”,只在乎“情真情纯”,只在乎“福到福至”,谷雨节,浪漫开怀,让滴滴雨丝带去我许久的问候,祝你幸福一生!
9、我的心情,仿佛数之不尽的谷粒:你的人生,收获就像满满的谷仓;这个时节,扔掉旧日过期的谷壳。谷雨时节已经来到,让我的信息带给你好运!
10、谷雨时节百花香,一条信息送四方:东方送你钱树子,南方送你永安康,西方送你好生意,北方送你钱满箱!
11、谷雨谷雨,吉祥春雨:早晨细雨福气淋,上午小雨财神到,下雨中雨快乐随,傍晚大雨降幸福,晚上大家齐报到,送你健康和平安。谷雨快乐!
12、谷雨,谷雨,有谷就要雨;谷雨,谷雨,金谷来及雨;谷雨,谷雨,好谷来好雨;谷雨,谷雨,有情便有意;祝你谷雨幸福甜蜜,快乐如意!
13、谷雨养生有门道,搭配有招白萝卜,萝卜雪梨榨汁喝,润肺清热是良方,萝卜羊肉一起炖,营养互补解油腻,萝卜鲫鱼煲靓汤,健脾利湿有一套。愿快乐安康!
14、谷雨护眼有妙招,分享给你请记好,眼睛干涩吃荠菜,炒煮作馅明目妙,眼睛疲劳吃甘薯,研成粉末牛奶泡,多吃菠菜眼睛亮,凉拌味美功效高。愿快乐安康!
15、谷雨时节到,万物有气愤。祝你糊口超小康;身体健如钢;甜美入对成双;吃嘛嘛嘛都香!每天幸福,时时都健康!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二
一要有保温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二要有御寒功能,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应注意补充矿物质。中国人一般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铁、钠等矿物质的需求。
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边根带皮的蔬菜。专家认为,这类蔬生长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于动物的肝、蛋、乳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谚语流传已久。又是一年冬至,工作之余的人们不要忘了给自己的身体补一补。当然,为了提高进补质量,您有必要了解一下进补的时间、方法等常识。
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投资少、见效快。事实证明,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那么,冬令进补应选在什么时间最好呢?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有关专家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具体地说,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当然,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因此,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至于补什么,如何补,最好还是请教医生。
医学专家介绍说,进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以适应机体的需要。因此,应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寒冷也影响人的泌尿系统,促使排尿增加,较多的钠、钾、钙等无机盐随尿排出,因此要补充相应的食物。专家建议,在多吃蔬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甲鱼、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等食品,这些食品味道鲜美,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寒冷而过度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对身体虚弱者尤为适宜。
缺啥补啥,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考虑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哪类症候,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如今,为了增强体质和保持身体健康,不少人开始注重进补。有人认为“晚补不如早补”,以致闹出了“小孩长胡须”的后果。医学专家提醒说,进补有年龄限制,过早进补容易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过晚则可能错失良机。
传统医学认为,正常人进补,男子宜在40岁左右开始,女子宜在35岁左右开始。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内经》记载说,男子在40岁以前,精力旺盛,肌肉饱满,筋骨强健;40岁后则开始出现“肾气衰”现象。而女子35岁前身体健壮,面貌娇嫩,头发生长旺盛;35岁后,精力开始不济,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40岁是人体健康状况发生改变的界限。原发性心血管疾病多数是在40岁后开始出现症状,并逐渐加重。如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患者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又如老年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炎),临床发现x光片改变通常在30-40岁以后;更有谈虎色变的癌症发病时间分别为,肺癌好发于40岁以上,胃癌好发于40-60岁,肝癌好发于30-50岁之间。
如此看来,40岁开始进补不仅适宜而且必要。此外,中医认为,中年人的脾胃运化功能优于老年,既能进补亦能受补。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三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20xx年的冬至要到了,你想知道冬至养生有哪些窍门吗?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推荐冬至养生的常识诀窍。
中医认为,气候变化影响人的生理活动。春夏为阳,气候温热;秋冬为阴,气候寒冷。人也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发生生理上的变化。
冬季的3个月份是阳气收藏的时期。天气非常寒冷,应重视保护身体的阳气,不要使阳气过度耗散。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发生四肢无力,头晕欲厥之类的现象,对养生不利。因此,这个时候应该从起居多加注意。
冬至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民间养生有“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的说法,冬至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
因此,在起居上,市民应早睡晚起。《黄帝内经》就提到:“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晚上9点钟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就是所谓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冬至过后,适当早睡、晚起,不熬夜,顺应生命节律是很有必要的。
专家还建议此时睡好“子午觉”,这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
一、冬至吃汤圆御寒。
汤圆是御寒滋补之物适合冬天食用。
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另外,它还能够缓解气虚所导致的盗汗、妊娠后腰腹坠胀、劳动损伤后气短乏力等症状。中医历来将汤圆视为补虚、调血、健脾、开胃之物。
而内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山楂等,营养丰富。
现代医药学研究结果表明,汤圆中的黑芝麻有显著的医疗保健作用。黑芝麻中的维生素e非常丰富,可延缓衰老,有润五脏,强筋骨、益气力等作用,强壮身体,益寿延年,滋补肝肾,润养脾肺,对掉发白发有食疗作用。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有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散瘀、化痰行气的作用。核桃性温、味甘,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此时“阴气盛极而衰”,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各色各样的坚果却开始“争奇斗艳”,成为我们的过冬好伙伴。的确,中医认为坚果多性味偏温热,其他季节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则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坚果多数能补肾,与冬季的对应脏器“肾”正好呼应。适量食用坚果,称得上是冬至养生的窍门。
杏仁:它富含锌、镁、钾、铁等矿物质,其钙含量更是所有坚果之冠,氨基酸种类也非常齐全。从药用讲,杏仁是一味常用的古老中药,有止咳化痰、润肠通便的作用,《本草纲目》认为其有“润肺,消积食,散滞气”三大功效,对五脏都有好处。经常食用还有养颜益寿、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的功效。吃杏仁不挑“人”,每天20克左右为宜,但要注意腹泻的时候最好避免食用。
核桃: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b族维生素和和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有防止细胞老化、健脑、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的作用。中医认为核桃仁味性甘温,有“黑发,固精,治燥,调血之功”。每天吃20克左右核桃,能补肾固精,润肺止咳、化痰定喘,顺气补血。无论生食、炒食,还是配制糕点、糖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食用时不要去掉其表面的褐色薄皮。
栗子:栗子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是一种“味美价廉”的滋补良药。与其他坚果不同,它的碳水化合物比其他坚果多3~4倍,蛋白质和脂肪相对较少,还富含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栗子味甘、性温,有补肾壮腰、健脾和胃、活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肾虚、腰膝酸软无力、筋骨疼痛、尿血、便血等症。栗子一次不可食用太多,每天30克左右为宜,肥胖、血脂高的人不宜多吃。
榛子:榛子有着独特的保健功效,它钠含量低,但矿物质含量高,是人体所需钙、镁、磷和钾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每天吃30克左右,对平衡血压、降低胆固醇,以及骨骼生长有积极作用。中医认为,榛子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有调中,开胃,滋养气血,明目的作用,尤其适合食欲不好、乏力、形体消瘦、病后体虚、视物不明的人。老人和儿童常食榛子,还有助于保护神经系统。
花生:花生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每100克花生可提供身体每日所需的一半以上蛋白质,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镁、铁、锌等营养物质。《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经常食用有养血补血、补脾润肺、滋润肌肤的效果,对心脑血管也有益。需要注意的是,花生最好连皮(即红衣)一起食用,可增强养血止血的效果,每次食用20~30克左右为宜,跌打瘀肿、消化功能不好、做过胆囊切除手术或有严重胆病的人不宜多吃。
1、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属寒性体质,因此,日常中应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处于生理周期的时候,更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一旦受凉,容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损害健康。
2、坚持晚间泡脚。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因此,多泡脚可有效帮助女性保暖。但泡脚一定要坚持,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3、注意养肝护肝。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先天。对于女性而言,肝脏这个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藏血,在志为怒,开窍于目,主一身之筋,所以怒伤肝,与眼睛有关的疾病、与筋有关的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往往与肝有关。
肝的生理特点就是“主升、主动、主散”。怎样养肝?主要从肝的特性入手。肝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养肝首先要滋阴,其次是养血。肝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如果身体里血液供应出了问题,肝肯定难辞其咎,所以养肝必须养血。女性养肝可多吃葱、蒜,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菜、莴笋、茄子、马蹄、黄瓜、蘑菇等。
4、适量进补。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类可中和寒气,加快内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来应对严寒。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四
饮食调养:不妨多吃具有润肺益胃、补益肝脾肾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糯米、高粱、枸杞子、百合、女贞子、芡实、桑葚等。
药膳可选择“枸杞子羊肉粥”:枸杞子30克,羊肉100克,大米150克,葱白、精盐、味精各适量。将枸杞子洗净。将羊肉洗净,切碎。将大米淘洗干净,与羊肉、枸杞子、葱白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粥即可,食时加味精、精盐,有养肝阴、温肾阳的功效。
火形人: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脱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小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火形人一般都是在夏天出生的,身体内阳气比较旺盛,一生健康、发达的关键在于滋阴抑阳,调养心肾,以水济火。
补肝健脾。
芋头乌鱼补肝健脾。
饮食调养:可多吃具有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的食物,如山药、扁豆、百合、枸杞子、芋头、乌鱼、鸡肉、鸭肉等。
药膳可选择“芋头粥”:鲜芋头10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将芋头洗净去皮后切成小块,与淘洗净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开,后转小火熬至米熟粥成,加入白糖,再稍煮即成。有补肝健脾益肾的功效。
土形人: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土形人一般脾胃功能好,适应能力强,一年四季都能适应,所以体质很好,自我修复力强,自我感觉良好。
益气和胃。
姜汁入饭益气和胃。
饮食调养:芋头、土豆、粟米、秫米、高粱、牛肉、羊肉、鸡肉、枸杞、巴戟等食物可具有补益肝肾、理肺益胃的功效。
药膳可选择“姜汁牛肉饭”:鲜牛肉100克,姜汁5克,粳米500克,酱油、花生油各适量。将鲜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状,放碟上,然后加姜汁,拌匀后加酱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如常法煮饭,待锅中水分将干时,将牛肉倒入米饭,约蒸15分钟,待牛肉蒸熟即成。有益气和胃,补肾健脾的功效。
金形人: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金形人因为多数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所以工作起来很投入,废寝忘食,打乱了生活正常节律,于是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慢性病变和肾水枯竭、泌尿及生殖系统方面的病变。常见风、湿、水滞、气寒、血寒、湿滞、积水、子宫寒冷、手脚末端冰凉、静脉回血不好等疾病。以健脾胃可养肺金肾水。
益气健脾。
松子仁核桃仁益气健脾。
饮食调养:可多吃有益气健脾、补益肺肾功效的山药、玉米、秫米、松子仁、核桃仁、枸杞、北芪、冬虫夏草、百合、菟丝子等。
药膳可选择“荔枝山药莲肉粥”:干荔枝15枚,山药、莲肉各15克,粳米150克。先将前3味洗净,粳米淘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水形人: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绐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水形人一般性要求强烈。手感很软,肥厚。水形人,由于是冬天出生的,身体内阴气盛而阳气少,也就是缺火性。因此,水形人养生的关键在于温阳益气,多补火性。
温脾养阴。
百合当归温脾养阴。
饮食调养:可多吃具有补益肝肾、温养脾胃、养阴功效的食物,如牛肉、当归、胡萝卜、百合、淮山、女贞子、桑葚等。
药膳可选择“山药羊肉汤”:羊肉500克,淮山50克,葱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黄酒20克,精盐3克,味精适量。将羊肉剔去筋膜,洗净,略划几刀,再入沸水焯去血水。将葱、姜洗净,葱切成段,姜拍破。淮山用清水浸透后,切成2厘米厚的片,把羊肉、淮山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沸后,撇去浮沫,放入葱白、生姜、胡椒粉、黄酒,转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晾凉。将羊肉切成片,装入碗内,再将原汤除去葱、姜,加精盐、味精,搅匀,连淮山一起倒入羊肉碗内即成。有补脾益肾,温中暖下的功效。
1.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2.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3.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4.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5.晴冬至,年必雨。
6.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7.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8.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9.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10.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五
>冬至扫墓禁忌的事情
衣着朴素,女性不必涂脂抹粉,家人带上香烛以及供品,不可在墓前杀生。
上坟地后,先着手清扫墓地周围杂草,尤其要注意观察坟头上有无杂树,如果有树就要拔掉;再观察墓前有无杂土堵住小明堂,以及排水沟是否堵塞。
观察墓架以墓碑是否有塌陷以及破裂,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请风水师前来指导采取措施弥补。
把供品奉上,点燃香烛和焚烧纸钱(注意防火)。一般要率家人向先人三鞠躬后读祭文,以表达后人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__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六
女性身体寒凉,最好少吃寒性食物,尤其是常常手足冰凉、易感冒和处于经期的女性。由于女性的生殖系统怕冷,一旦受凉容易引发痛经和月经不调,因此,在冬季,女性要注意脖子、腹部、腿部的保暖,适时加衣,不可为了追求时尚、美丽而忽视了身体的承受能力。
二、每天泡脚御寒。
寒从足底生,冬季泡脚可以帮助女性防寒保暖。每天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30分钟,不仅能缓解腰背疼痛,还能促进睡眠。泡脚水不宜太浅,至少要没过脚面,连小腿一起泡,效果会更好。怕冷的女性晚上睡觉前最好穿上保暖的棉袜,帮助双脚御寒。
三、适当补充肉类。
狗肉、羊肉、牛肉、鹿肉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御寒效果较好。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此外,女性可多吃些大枣山药粥、五色粥等粥品,北芪党参炖羊肉、萝卜排骨汤等汤膳能温补血气、增强体质和抵抗力;做菜时,放些姜、胡椒、辣椒等调料有“产热”作用,能帮助身体御寒。
四、注重养肝。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先天。对于女性而言,肝脏这个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藏血,在志为怒,开窍于目,主一身之筋,所以怒伤肝,与眼睛有关的疾病、与筋有关的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往往与肝有关。
肝的生理特点就是“主升、主动、主散”。怎样养肝?主要从肝的特性入手。肝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养肝首先要滋阴,其次是养血。肝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如果身体里血液供应出了问题,肝肯定难辞其咎,所以养肝必须养血。女性养肝可多吃葱、蒜,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菜、莴笋、茄子、马蹄、黄瓜、蘑菇等。
五、不宜频繁蒸桑拿。
冬季,寒风凛冽,泡一个舒服的热水澡,既暖和又可以让身体放松。但是当外部温度高达50℃-70℃时,极易破坏男性精子的生长环境,甚至造成“死精”。因此,男性不宜频繁进行热水浴或桑拿,每周一次便可,温度以37℃-41℃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周累计不超过30分钟。有生育要求的男性最好半年内别泡热水澡或蒸桑拿。
六、经常进行温和的运动。
寒冷天气易患疾病,这和心肺有关,心肺健康可以降低秋冬的发病率。适宜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健走、游泳、慢跑等都是不错的健身运动,可以帮助男性在秋冬季节养护心肺,增加抵抗力。
七、少食寒凉食物。
冬季,男人应多食温食,少食寒凉食之物,以颐养胃气。蒜、葱、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品,多食助燥伤阴,会加重内热,使燥邪侵犯人体,不宜多吃。男性应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猕猴桃、橙子。狗肉、羊肉是温补肉类,可以适当进补。
八、注重补肾。
中医以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男性肾虚且不及时补肾,极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状,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中医认为,“冠心病”也主要是心脉瘀滞、心肾不足造成的。老年人慢性腹泻与脾肾阳虚密切相关;肾虚还可以引起前列腺增生(肥大)。此外,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也与“肾虚”有关。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70°。《恪遵宪度抄本》记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是非常古老的节气,也是我国渊源流传的文化象征。
冬至的时候在宁波习俗中有吃番薯汤果,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在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寓意着以后可以大富大贵。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含义意思解释。
南朝梁人崔灵恩撰写的《三礼义宗》记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古人认为冬至为“阴阳”相争之日,是预测一年晴雨、冷暖的好时机,甚至可占卦来年的人间祸福。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陈志岁《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又谓,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预示否极泰来。
冬至,又名冬节、大冬、亚岁、小年、履长节。以冬至为界点,古代节气开始新的轮回,《淮南子》记载:“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
冬至天气特征表现是什么。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七
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的女人,在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围上一条围巾,既有防风御寒之效,又能增添美的风采。在戴围巾时,不要采用连脖子带嘴一块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实则于健康不利。因为围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纺毛线织成,纤维极易脱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尘、病菌,而且不常洗涤,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所以,保护好我们的口腔是有助于养生的,防止细菌感染。
冬至即将来临,很多的美眉们都穿上了御寒的羽绒服。其实,我们的热量就在头部会慢慢的散发掉。一般情况下,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的人,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是很多的。在环境气温为16℃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的总散热量的33%,4℃时占63%,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也要学学那句老话说的,这都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希望女性朋友们多注意保暖。
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二十摄氏度左右是比较适合的,以二十摄氏度为最理想。若室内温度过高,会使人感到闷热心烦,令人头昏脑胀,萎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变化,引起疾病。尤其是北方冬天用火炉烧煤取暖的房间,温度过高时,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如果室内的温度很低的话,这时候就会消耗人体内的温度,所以就会导致人体的虚弱感。所以我们建议,调节到二十摄氏度就好了。
很多女性因为怕冷,在夜间就会有憋尿的毛病。其实,这是不对的做法,我们要知道,如果人体中的闹堆积过久不排出来就会使得有害的物质堆积人体内,这很容易损害康体健康。所以,提醒女性朋友,千万不要有在深夜憋尿的坏毛病哦。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八
冬至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进入冬季,有些人便会显得意志消沉,这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病”。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病人每每在阳光减少的冬季,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还伴有嗜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病症。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坚持多晒天阳,还可以每天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尤其是静坐和冥想的练习,能让心情舒缓下来。同时注意生活起居,按时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猫子”。
情绪低落时,不妨做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尽量与人接触,这样可以将忧郁减到最低程度。
冬至注意“三多三少”
养生专家表示,从养生学上来讲,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此,此时节更应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养生专家建议,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此外,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心态平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乐趣。避免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同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九
材料:菠菜1斤,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材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功效: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材料:乌鸡1只(约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盐适量,香菜段少许。
做法:乌鸡放入冷水中,烧开,焯去血沫;中药洗净,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好口。把乌鸡放人砂锅内,加入姜片、料酒和适量水,烧开后用小火炖约1小时,放精盐再炖约20分钟至材料熟烂,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乌鸡舒经活血、调节内分泌等功效,对老年女性大有益处。天麻、川芎、茯苓对神经衰弱的头昏、头痛、失眠等,均有辅助治疗之效,既能平肝熄风止痛,又能滋养镇静安神,与乌鸡等配合,补虚作用颇为明显。
材料:牛肉250g,红枣20g,精盐、料酒、姜片、味精各适量。
做法:牛肉洗净切小块;红枣洗净。将牛肉块,红枣同人砂锅,加清水适量,放人料酒、姜片,炖至牛肉熟烂,加入精盐和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
做法:山药去皮洗净压成细末;鱼肉片放人碗中加适量淀粉、精盐,打入1-2个鸡蛋,拌匀后腌约20分钟,投入热油中炸熟;锅中留少许油,烧热后加入葱丝、姜丝,拌炒片刻,加适量水,烧开后加入山药末、炸熟的鱼片、青萝卜丝、精盐,用小火炖约20分钟,加胡椒粉和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材料: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五六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材料:牛膝10g,猪蹄筋10g,鸡肉50g,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绍酒30g,生姜10g,葱10g,食盐5g,清汤适量。
做法:将牛膝洗净浸润后,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适量,上笼蒸约4小时,待蹄筋酥软时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时,剥去外层筋膜,洗净;火腿洗净后,切成丝;蘑菇水发后,切成丝;生姜、葱洗净后,切成姜片、葱段;将发胀后的蹄筋切成节,鸡肉剁成2cm的方块。将蹄筋、鸡肉放入蒸碗内,把牛膝片摆在鸡肉的面上,火腿丝和蘑菇丝调合匀后,撒在周围;姜片、葱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绍酒、食盐、清汤,调好汤味,灌人蒸碗中,上笼蒸约3小时,待蹄筋熟烂后,立即出笼,拣去姜片、葱节,调味后即成。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材料:天麻30g,川芎、茯苓各10g,鲜鲤鱼1条(1500g),清汤、调料各适量。
做法:将鲜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将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将天麻放人泡过川芎、茯苓等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将天麻片放人鱼头和鱼腹部内,置盘中,然后放人葱、生姜,加入适当清水后,上笼蒸约30分钟,蒸好后,拣去葱和生姜;另用水淀粉、清汤、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芡,浇在天麻鱼上即成。
功效:降压去湿,祛风强肾。适于高血压患者。
材料:连骨脊髓500g,莲藕250g,葱段、姜片、料酒、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莲藕洗净,切成厚片;脊髓洗净,入沸水中氽烫后捞出,沥干水分。将脊髓与藕片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放入葱段、姜片和料酒,用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慢炖约150分钟至熟,捞去葱段、姜片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补髓。适用于陈旧性腰肌劳损所导致的腰痛、腰膝酸软、四肢乏力等症的辅助食疗。
材料:海鱼500g,地肤子10g,橘子2个,海带丝、精盐、酱油、味精、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海鱼洗净后,斜划数刀,用少许精盐涂抹好;地肤子加适量水小火煎煮30分钟,用纱布滤取药液,再加水煎煮20分钟,滤取药液,然后将两次滤取的药液一起倒人锅内,加人海带丝、精盐、酱油、桔子皮丝再用少许水淀粉勾芡,煮至汤粘稠;将腌好的鱼放人蒸碗中,加上葱、浓汤、姜丝蒸熟即成。
功效:增强身体各项功能,防治早衰。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十
古语讲“气始于冬至”,冬至时节被称为养生假期。你知道20xx冬至日要如何养生吗?冬至养生要怎么做呢?接下来,本站小编跟你分享20xx冬至养生方法。
“寒从足底生”,冬季泡脚可以有效的防寒保暖。每天睡前泡脚15-30分钟,可以有效环节腰背疼痛,还能促进睡眠。值得注意的是水不能太浅,一定要没过脚面,连着小腿一起泡,如果有脚冰的毛病,不妨加入一些藏红花。
也就是冬天老太原为什么爱羊汤、头脑这口了,蛋白质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吃这些加快代谢,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效果。爱美的女孩子,可以用粥品代替,大枣山药粥、八宝粥都是不错的选择。煲汤记得来些姜、胡椒等材料。这些'宝宝们"都是具有产热作用的。
中医认为,肝与眼睛和筋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肝五行中属木,所以养肝要滋阴,其次在养血。我们切不可挑食,葱、蒜、荞麦、菠菜、芹菜、莴笋、茄子、黄瓜、蘑菇等,小主们可得进补啦。
冬季,降温没"下线",泡一个舒服的澡,暖和放松。蒸汽腾腾的,干燥的冬天给你不少的安慰。但是当外部超过50的温度男性可能会导致精子的生长环境,为了身体健康,每周一次不要超过15分钟。你可要注意啦!
寒冷的天气容易感染疾病,和心肺有着关系。心肺功能好,是可以增强免疫力的。所以,冬季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不能让天气寒冷给“拦截”啦。
冬至养生粥——【白萝卜牛肉粥】。
主料:
牛肉(适量)、大米(适量)、糯米(适量)。
调料:
白萝卜(适量)、葱姜(适量)、西兰花梗(适量)、香菜(适量)、盐(适量)、料酒(适量)。
制作步骤:
牛肉切块,加姜葱焯水。
白萝卜切块。西兰花梗去皮切块。
用盐将萝卜丁和西兰花丁腌上。
焯好水的牛肉洗干净,大米的糯米也洗干净。
汤锅水开后将牛肉和米下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的煮。
大约需要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在粥完全煮好前十分钟,开锅下入清洗过的萝卜丁,关火后加入切好的香菜碎,加盐调味儿。
搅均匀即可开吃。
小窍门:
煮粥所用的牛肉羊肉改刀后一定要焯水,这样煮出的粥没有腥味儿,成品也很好看。
西兰花梗是配料,刚好有,就用上了,可以换成青笋也不错。
白萝卜用盐腌过之后需要清洗,这样子萝卜吃起来清甜没有怪味儿。
这种肉粥,通常只用适量的盐调味,喜欢的话可以用部分高汤代替水来者,味道更鲜。也可以加少量胡椒粉调味。
冬至养生粥——【山楂莲子百合粥】。
主料:
大米(50克)。
调料:
莲子(10克)、百合(10克)、山楂干(10克)、冰糖(20克)。
制作步骤:
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30分钟,捞出沥干备用。
莲子、百合分别用清水浸泡至软,山楂干洗净。
锅中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倒入大米转至小火熬煮20分钟。
放入莲子、山楂、百合,小火继续熬煮20分钟。
加入冰糖调味,即可盛入碗中上桌食用。
小窍门:
1、此粥能起到帮助消化,清理脂肪的作用,冷热食用皆宜。
2、放入山楂后,需用勺子不停地搅动锅内的粥,以免锅底烧糊。
3、要烹调一碗好粥,一定要小火慢熬,将食材中的营养成分释放。
冬至养生粥——【芦笋虾仁粥】。
主料:
芦笋(6根)、虾仁(100g)、大米(大半杯)。
调料:
姜丝(适量)、橄榄油(适量)、盐(适量)、料酒(适量)、白糖(适量)、黑胡椒粉(适量)、芝麻油(几滴)。
制作步骤:
大米洗净,滴几滴橄榄油腌制。虾仁用盐,白糖,胡椒粉,料酒和姜片腌制。
芦笋切掉老根,杆子部分切碎丁,头顶花的部分留一段。
电饭煲水烧开,把米加进去。
水再次烧开后用饭勺不停地搅拌,至米粒开花。
盖盖子加热20分钟左右,至粥变得黏稠。
下芦笋丁和姜丝,煮5分钟。
把虾仁和芦笋条加进去。
加足量盐调味。
撒入胡椒粉。煮至虾仁熟透即可。
出锅前滴几滴香油。
小窍门:
先烧开水,再加入大米,一直搅拌,可以让米粒开花,粥更粘稠。
芦笋条是为了装饰,自己吃可以全部切成小丁。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十一
冬至,是一首描写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其地球现象、气侯特征及草木花卉生长状况与景象的七言绝句。作者左河水,创作于冬至日,发表于《中国诗词月刊》11期,由于此诗以科学的语言与形象的笔触表达了一个冬至节气特征的科普知识,故还被有关文章引用。
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黄经达270度时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农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十二
20冬至时间:12月22日07:03:01,农历2014年十一月(大)初一。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英文翻译:thewintersolstice。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来临。
冬至时,太阳黄经为270°。到了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是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会出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情况,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之后,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民间还有这样一句谚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麇角解: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水泉动: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工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但是地面过去长期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散失,近地层气温尚未降至最低,所以这时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过了冬至,虽然昼渐长,夜渐短,但是在短期内仍然是昼短夜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所以气温并没有立即回升之势。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节气如何养生。
头部:特殊人群要“暖头”
民间向来有“凉头暖足”的说法,因为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最为充足,也最为耐寒;从现代医学来看,头部距心脏较近,氧气及血液供给较为充分,故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头部适当受点“冻”并无不可,还可增强人体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力。不过对于老年人、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的人来说,他们的耐寒能力较差,不能以常人度之。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最好还是要“暖头”。
头部防寒小tips。
1、外出戴上保暖的帽子、围巾,并避免顶风行走。
2、不蒙头睡觉:晚上睡觉时最好不要把被子蒙到头上取暖,这样做因为空气不流通,人呼吸到的氧气越来越少,易胸闷、出汗甚至从睡梦中惊醒。我们只要注意睡觉时关好门窗,避免头部被冷风吹到即可。
腹背:加衣防病。
肺、心脏、脾胃等重要器官处于胸腹部,万一受寒,即易引发相应器官的疾病,如导致心脏病发作、咳嗽哮喘、胃痛腹泻等。对于女性来说,腹部受寒还可能影响到生育健康,发生痛经、不孕等情况。另外,中医认为背为肾脉所居,感冒受风寒多从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腰背部温暖,不仅可防感冒、固肾强腰,而且可防旧病复发、加重。这对于不愿用厚重棉服遮住身材曲线的爱美人士来说尤需注意。
腹部防寒小tips。
加件衣,即使在温暖的室内最好也能穿件背心或马甲;夜间休息要盖好被子,起夜时披件衣服,保护胸腹腰背不受寒。
手脚:按摩促循环。
俗话说“寒从脚起”,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脂肪少保温性也差,故很易受寒;且中医认为人体数条重要经脉会聚起始于脚部,脚部受寒就会影响全身的健康状况,使抗病能力降低。因此脚部保暖对于暖身防病意义重大。双手也处于肢体末梢,也是寒冷容易侵袭的对象。除了感到手冷,寒冷还能带走皮肤的油脂,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手部皮肤干燥甚至皴裂。
手脚防寒小tips。
1、泡脚按摩。
每天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也可助血液循环而暖脚强身。泡脚最好是在睡前半小时进行,水温在40℃左右,泡20分钟左右即可。不过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不要泡过长时间,以免引起出汗、心慌等不适;脚部有伤口的人则不适合泡脚,以免引起感染;患糖尿病足之人泡脚水温不宜过高,最好由他人试好水温再泡。另外,泡脚后揉搓脚心涌泉穴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2、手套护手。
除了外出戴手套保暖外,在家洗碗洗衣服时最好也能戴上橡胶手套,一方面避免冷水刺激,另一方面也避免洗涤用品对手部皮肤的伤害。另外洗手的水温不宜过热,洗后趁手未干时涂上凡士林或护手霜保护皮肤。
3、鞋袜干燥。
双脚保证清洁干燥,每天换洗袜子,鞋子也要保暖、舒适、干燥,鞋底适当厚些增强保暖性。
4、干洗手。
冬天易手发凉的朋友也不妨多做做“干洗手”的动作,即双手对搓,摩擦生热,促进血液循环而防寒。
结语:上述内容就是关于冬至的一些基本常识的介绍,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应该都清楚了2014年的冬至是哪一天了吧?冬季过后,虽然说白天的时间将会逐渐变长,但是温度会持续低下,为此大家做好各种防寒保暖工作很有必要哦!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十三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为何冷在“三九”
“三九”是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大约在1月12日到1月20日之间,这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冬至过后,到了“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所积储的热量已经慢慢消耗殆尽,尽管地表获得太阳的光和热有所增加,但仍入不敷出,此时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所以“冷在三九”。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是闰月的参照标准。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
名称释义。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赣)。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节气时间常见日期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计算方法。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例外:19和的计算结果减1日。
地理意义昼夜极值。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
保健养身针灸通穴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起居宜忌。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十四
中医认为,肝与眼睛和筋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肝五行中属木,所以养肝要滋阴,其次在养血。我们切不可挑食,葱、蒜、荞麦、菠菜、芹菜、莴笋、茄子、黄瓜、蘑菇等,小主们可得进补啦。
冬至养生方法五、不宜频繁蒸桑拿。
冬季,降温没“下线”,泡一个舒服的澡,暖和放松。蒸汽腾腾的,干燥的冬天给你不少的安慰。但是当外部超过50的温度男性可能会导致精子的生长环境,为了身体健康,每周一次不要超过15分钟。你可要注意啦!
冬至养生方法六、经常进行温和有氧的运动。
寒冷的天气容易感染疾病,和心肺有着关系。心肺功能好,是可以增强免疫力的。所以,冬季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不能让天气寒冷给“拦截”啦。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有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传说未必真实,但是冬至在古代确实是一个大节,有“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给钱。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不肯歇”的说法。这天,全国放假,不仅私塾先生要放学生的假,东家要放雇工的假,做买卖的闭市三天,连朝廷大臣也要放假。《东京梦华录》载:“京师最重冬至,更易新履袜,美饮食,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又《乾淳岁时记》云:“朝廷大朝会,庆贺拜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沓于九街……谓之做节。”冬至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这天阳气始萌,太阳行至黄经二百七十度,到达最南边,北半球过了这天昼会越来越长,称为“冬至一阳生”。这天,族人要依照先例祭祀祖先,迎阳报本,家族中年幼者要去年长者家里拜谒,甚至伺候长者起居,以表示祝贺阳生。而长者要叮嘱孩子们冬至过后,日渐长夜渐短,正是读书干事业的好时候,不能虚度光阴,天道行健,民生在勤,勤奋好学方能成事。而已嫁做人妇的女儿都要回娘家,相传不这样做,娘家家道会因之衰落。
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_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文人墨客在冬至喜欢聚会饮酒,称为“寒暖会”或“消寒会”。一般在冬至后开始数九,“一九到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朋友九人相约,从头九到九九,每人做东一次,围炉浅酌,做美食互相品尝,而且这个时候天气转冷,食物容易保存,可以多做一些。《帝京景物略》记载在冬至节大江南北都会做九九消寒图,明天启年间,司礼监则专门印刷此图,贴在墙上,每九个格组成一首诗。而吴越地区的消寒图,每张纸绘有九格,格里再绘制九圈,共八十一圈,文雅的则画一枝有八十一个花瓣的素梅。从冬至那天开始,每天用笔涂一圈或一瓣,分上中下左右,表示阴晴风雨雪,涂完了,也便出九了。“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说的就是消寒图画完后,已经春意盎然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十五
在中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中国南方则有吃汤圆等甜食的习俗,江浙一带在冬至吃汤圆外,还要吃桂花酒酿,并祭祖,苏州还有桂花冬酿酒,只在此时节上市。大汤圆有馅的“粉团”是用于晚上祭祖,而无馅较小的粉圆用于早上拜神。祭祖之后还有将汤圆粘在门窗上,称为“冬节圆”,等干燥以后再给孩子们吃,有保佑健康成长之用。
节气定义。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为何冷在“三九”
“三九”是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大约在1月12日到1月20日之间,这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冬至过后,到了“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所积储的热量已经慢慢消耗殆尽,尽管地表获得太阳的光和热有所增加,但仍入不敷出,此时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所以“冷在三九”。
节气时间。
常见日期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计算方法。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计算结果减1日。
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历史渊源。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是一首描写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其地球现象、气侯特征及草木花卉生长状况与景象的七言绝句。作者左河水,创作于2013年冬至日,发表于《中国诗词月刊》2014年11期,由于此诗以科学的语言与形象的笔触表达了一个冬至节气特征的科普知识,故还被有关文章引用。
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黄经达270度时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农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专业冬至养生常识(通用16篇)篇十六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
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