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接下来是一些环保领域的研究报告和调研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了解相关项目有所帮助。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一
乐声渐次远离,唯有冷风从窗口灌入才觉脸上很凉。好像感情的喷薄从来只是一瞬间的事,太多想表达的话语落于纸上,像雨点叩击海面,是漫无目的深邃和着苍白无力的呐喊——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仅用“感动”一词来囊括所有的情感都显得太过苍白,在少不更事的年纪去揣度人生,妄想写出超出年龄之外的深度,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宛如一场春秋大梦,醒来什么也不曾留下,还丢失了本该属于这个年龄特有的稚气。
可为什么还是要写?是那句“未表达的情绪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丑陋的方式涌现”促使着我写下去,写下这些少不更事的通透和深刻,写下这些倔强和稚嫩,留给以后慢慢咀嚼也罢。
我不愿以对错评判一个人的选择,对于1900最终没有下船的结局,理想主义者为此正词,说这是一个人活得纯粹而自由的标志,现实主义者又抨击这不过是空洞荒诞的无意义,无谓地悲叹人生的虚无,只是一种病入膏肓却不自知的悲观。
我呢?我不站任何一种说辞,人们从未真正了解彼此,基于这个事实探究选择的对错这件事本身就是无意义的。
我更认同的是,这是1900自身推导出的结果——年幼时短暂拥有过的亲情,黑暗之中漫长无捱的躲藏等待,以及一段惊鸿一瞥无疾而终的爱情和一段总会告别的友情。影片中最深的是那一幕——漆黑的夜里1900忐忑不安地向船外面的世界打出电话,像是冲着宇宙深处光年之外的事物发出的孤独讯号。这条连接着自己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脐带,在孤独的宇宙中能够抓住的唯一一根稻草,在拨通的那一刻,还是被剪断了,一瞬间的欢欣与失落轮番着上演,1900的失落来自被宣告的孤独,不是因为无人理会,而是无人懂得。
挂断之后,宇宙陷入了更深的寂静。
他的一生总是与告别为伴,漂泊在海上无望孤独地等待,被人群围住,哗众喝彩比海潮来去还要迅猛,留下来的唯独钢琴。
“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精神会崩溃的。”他无奈地说。陆上对于1900来说,就像是一个他从未涉足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斥着太多铜臭味和浓郁的香水味,是无法填满的欲望和无限膨胀的虚荣,是尔虞我诈的人性之恶和迷失自我的未知恐惧。
说到底,外面的世界像是一场过于盛大的赌局,赌上的,是他自己,那个能在有限的琴键上无限创作的自己。
乐声渐次聚集,雨水织成密而浓重的网,覆盖了整片视线。海上窜起的夺目火焰,像上帝放的一场盛大的烟花,庆祝天堂多了一位天才钢琴师。
“上了岸,又该何去何从?是摸滚打爬裹上一身风尘狼狈落逃,还是最终化为沙漠?”
——这个世界,有太多无形的东西绊住了我们的脚步,铺天盖地的未知是阻碍我们与这个世界最大的牢笼。
像《只有一个人生》中那句——一个朋友告诉我:“我觉得我总处在两面镜子之间,那是我的两个自我。它们互相映照,无论朝哪一面看。镜像都是无限的,使我非常累。我常常问我的另一个自我:你究竟要我干什么?”只有一面镜子的人是安宁的。两面镜子互不相干的人也是安宁的。而他,他自己便是自己的迷宫。
最大的迷宫,是我们自己。
“pretendyouarehappywhenyouareblue,it'snotveryhardtodo.”
我擦干脸上流淌不止的泪,努力地聚焦视线,继续写着倔强的文字。因为人总不能长时间沉溺于悲伤不是吗。虽然我一直觉得,眼泪其实是体内汇聚成的海,乘云化雨从天而降,叩击在黑魆魆的海上,再投射进我的眼里。
可是再浓厚的云层终究是挡不住阳光的。
乐声裹挟着雨声渐次远离,阳光从云层后折射出来,像金色雾霭笼罩在海面上,洗净后洁白的云轻柔地浮在天空正中央,洁白得仿佛随手摘下一朵就能用来写字。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四季如夏的地方。”
我想是这样,世上的人总在不停地奔走,在一个又一个的遥不可及之间,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在世界与自我的迷宫之间,无时无刻不在奔赴着一个又一个的未知,或许抵达,或许无意义,可从未停止探索,可人生的乐趣不也恰恰在此吗。
很多所谓的遥不可及,只是因为没能去够够,很多所谓的无意义,只是因为没能坚持到底,而存在与否又有何重要,重在创造不是吗。
说得这么轻松,可是每个人站在与这个世界的连接点上,免不了常常产生迷茫无措之感,害怕很多事情无意义,害怕入世深了便丢失了自我,其实我们都和1900一样,渴望去看世界尽头的那片海,听海告诉自己生活是无边无际的,可是从窗口窥探,看到的却只是海底幽蓝的漩涡。于是那份少年意气便在一次次踌躇等待和迷茫失落中渐渐磨灭。
可有另一个声音告诉我——“悲观主义是一条绝路,冥思苦想人生的虚无,想一辈子也还是那么一回事,绝不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反而窒息了生命的乐趣,不如把这个虚无放到括号里,集中精力做好人生的正面文章。”
与其揣度人生的虚无,怅惘于很多的无意义,何不以紧迫的心情和执著的努力,把这一切追求到手再说?很多事情,只要不害怕失望,就会容易许多,事情想得简单,就会通透许多,只要走出自己心中的迷宫,或许就真的能够懂得那句——“世界不分内外的啊,这世界只有一个。”
最后的最后,我们终将释怀——“于是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二
在跟我姐一起看《海上钢琴师》,看到1900不肯下船,准备随船一起炸毁的时候,我姐一直在旁边叨叨:“闭嘴吧你!不要再说了!”然后转过头来跟我说,“是朋友就应该把他打晕拉下船,那个小号怎么不动手呢?”
我在旁边吓得不敢说话,默默点头。
然后她又问我:“你能理解他吗?我感觉他有病!”
1900说,陆地太大了,而他的世界只有船头到船尾的距离。一条条街道没有尽头,是从小在船上长大的1900所掌握不了的未来。他能在88个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音符,但是在陆地上,只有上帝才有能力在这里演奏,他不能,他看不到尽头。
有限的数字都可以组合成无限的可能,更何况是由无限去产生无限?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不到万不得已,相信没有人会完全脱离之前生活的圈子,重新开始,用自己不了解的方式继续生活。
所以说,我能理解1900他那种不想上岸的心理。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三
这部电影不是旨在讲与钢琴有关的故事,而是在时代快速发展中的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和归宿的一次偏执的选择,无论电影是否玷污了钢琴,也无论这种看似乌托邦式的剧情和情结,以及其他想表达出的想法是否具备丝毫价值,至少不影响我们看到思想和生活在某些情况下仍存在某种自由,而走出影院继续面对接下来的人生时,是否还会有人相信并做一次足够的坚持?相信心中怀揣一份自己想追求的自由,无论结果如何,都赋予它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行动。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到,有些人自己并未能够成功达成关于自由的夙愿,但是他们却宁愿从始至终地坚持,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让我们看到,人类思想的任何一次进步,都源于一份相信真理,渴望自由这种在当今现实下被认为是妄想的病人举动。
不仅是一份自由,还有很多信念和东西很容易在这两个步骤便夭折。这两个步骤即是我上面所言:1,相信。2,坚持。
然后,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结果恐怕都要形成种种失败,可喜的是,有很少的人做过了,他不只是对他自己成功的进行了一次解读,也是对这个世界做了一份看起来微乎其微的贡献——只要有一个人看到。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两个步骤对于每个人而言的难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在第一步就已然被击败,有的人却倒在了第二步,而更多的人根本就没有尝试过任何一步。
真诚的希望自己以及更多的人能够在生活的压迫中给自己保留一丝反思的能力和机会,让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在行动和失败之前不要轻易否定一切,哪怕如影片中那样——当有一天游轮即将被爆破分解。可你已经看清自己,这个时候你选择下船离开还是留下都将是正确的选择。
所以,我在心里并没有给这部影片评分(由于不打分无法评论,在网站上打了个“还行”),因为我觉得它对于每个人来说打不同的分都可以理解——这不同于其他影片单纯的讲专业技术或是影片内涵,而是给每个人出的一道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至于这个问题到底是在问什么,那还要看你由这部片子想到了什么,最后,抑或留下一句怒骂或不屑,都将是你对这部片子的答卷。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四
我认为自我是一个不太容易受感动的人,因为能使我落泪的电影很少,可是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为之落泪。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钢琴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养,这位烧炉工用当时的年份为孤儿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仅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孤儿院就像一个大的监狱,没孩子的大人都会被关在里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齐你就会进孤儿院吗?”
丹尼:“你说得对,乖,所以我要多谢你。”
这段对话真的很温暖,丹尼为了不让1900有心理上的阴影于是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使1900认为自我很重要。丹尼真是一个好父亲。
“我宁可舍弃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这句话是1900说过的话,1900明白欲望永无止尽,如果走下了这艘船,他能够凭借精湛的琴艺获得金钱,权利以及感情,可是他会失去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选择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仅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五
一天夜里,1900溜进了餐厅,坐在了为贵族游客弹奏的钢琴前,顾自弹了起来。就这样,艳惊四座。
从此,1900成了弗吉尼亚号游轮上的钢琴师。他从不曾下过船,却早已声名远扬。
美醉人的华尔兹。
麦克斯鼓励1900去到陆地上寻找全新的生活,让他优美动人的琴声家喻户晓。之后自然而然的,名利双收,度过令世人所向往、艳羡的一生。然而,他却并不为之所动。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时候,爵士乐的鼻祖杰里闻名来到弗吉尼亚游轮,欲与1900对决高下。1900不喜将音乐以任何一种形式划分,于他而言,音乐就是心之所在,情感之所达。毫无悬念地,他赢得了比赛。大概音乐不仅是他情感表达的出口,更是上天赋予他的一种能力,凡人所不能及。尽管天才已经被滥用,我却找不到更确切的语言来称谓他。
每当人们尽情徜徉在1900迷人的音乐当中漫步轻舞,总有其中一个人会第一眼看见,并对着自由女神狂热的呼喊出带着他们无限向往的“america"时,所有人都蜂拥而出,迈向他们憧憬的美国梦......
这时,1900双手搭在膝上,在这份沉静里,你却能清晰分明的感受到他内心的无限孤独。同样的心疼,包括他悄悄地拨通随便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号码,说,让我们无论聊点什么......
后来,他邂逅了爱情。
财富、名誉,从不曾令他有丝毫动摇。但爱情,让1900心中起了涟漪。他试图尝试用除了音乐之外的语言去交流,但最终发现,对他而言,能够出口的语言表达,相比琴键能够流露出来的情感,如此微弱,困难。他只能在三等舱去偷望她,在深夜里轻轻吻了他心中的爱情,仓皇而逃.......他销毁了因她而生的柔情似水的,可以扬名立万的原碟片。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六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影片看罢,我不知是该悲叹还是该敬服,那个钢琴天才的传奇一生。
一个弃儿于1900年在一艘轮船的头等舱的钢琴上被黑人矿工发现并从此收养,他从小就表现出无与伦比的钢琴天赋。成年之后,他的琴艺登峰造极,但盛名之下的1900厌倦尘世的繁杂纷忧,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荣誉,毕生都未离开过那艘船,直至船被销毁。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在凄美的音符环绕中,伴着一道火光与爆炸的声浪,他平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钢琴与轮船,仿佛成了他的宿命。
在心灵的极度震撼中,1900这个人物引起了我的深思。
1900作为一个弃儿被黑人矿工收养,他的存在几乎无人知晓。不出意外的话,他长大后也会继续成为一个矿工,然后卑微的死去。但音乐的天赋和对钢琴的热爱使他不愿意屈服于命运,即使外界一位钢琴家向他发起挑战甚至辱骂,他也不卑不亢,以自己的超强实力赢得了旁人的尊重,令那位钢琴家自叹弗如。他敢于追求内心向往的执着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但真正令我感慨万千的却不止于此。纵观1900的一生,我们很容易看出,他是一个高洁脱俗的典型,但高处不胜寒,他只能孤芳自赏。这个形象可以看作是每个人心中对隐逸超然的向往,正是因为人很难脱离苦海红尘,这个悲剧形象才会如此完美。若令陆地是现实,那艘船便是极度理想化的一片净土,虚与实形成了鲜明对比。人间世,浊与清、美与陋,颠倒众生,1900虽然看破却无法被接纳,他的悲剧是偶然,似乎也是必然。
合上双眼,优美的旋律似乎还萦绕在我耳边。虚与实,这是我们终生都在探究的一个谜,美的不真实。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七
故事是从这艘船上讲起,也是在那里结束。
1900,故事的主人翁,他是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好心人的收养好像也不能改变他在这个世界里的孤儿主角。
凭借自我过人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勤奋,他对音符的掌控令人难忘。从一个小主角到一位大人物,不就应用幸运来理解,因为他只是一向在这艘蒸汽船上,独自一个人去领悟这生活的真谛,没有什么能够依靠的地方,一路走来。
钢琴,大海,无暇的蓝天,就是他所在的世界。完美的世界,好像就在天堂的脚下,远离了城市带来的喧嚣,让他简单自如的生活着,也难怪给他带来了无限的音乐灵感。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我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这是他最终的独白,他离不开自我的世界,也不敢去走进另一个未知世界,带着对未知的恐惧选取了离开,离开也是他的一种选取。那些无法看到的东西对他来说真的有那么恐惧吗?世界的尽头在哪里?这是一个很陌生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但对他来说却是一张驶进另一个世界的船票。在他的世界里不会有迷路,只需记住八十八个琴键就行,就那么简单,没有太过于复杂的方向,纯真而又充满灵性的世界。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钢琴。”上帝的钢琴,他说的上帝是在哪里呢?不能弹奏的音乐,不能驾驭的生活,是因为自我从未下船,还是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太过于自我。
每一天奔波于生活的我们又能怎样去应对这个问题?或者自始至终我们从没思考这些,因为我们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相似的脚印在眼前等着我们。生命的好处在哪里?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有梦想,有抱负,热爱生活就像做一道自我喜欢的饭菜去品尝,没有多么复杂,简简单单。只可是我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想法,接纳和融入让我们变成了这个现实社会中的一个人,或许这就是我们不一样于1900的故事。他从未走进,而我们也从未走出。他选取了离去,因为他不能活在一个无从选取的世界,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八
《海上钢琴师》一出生就被遗弃,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
梵高、莫奈、高更、特斯拉、维米尔、伽利略、哥白尼、布鲁诺……哪一个伟大的天才被当时的人们理解尊重过?一个都没有。他们历经磨难,被人视为异类,却带给世界无与伦比的美丽。
《海上钢琴师》故事主人公1900,就是一个给世界带来无限美好的异类。他看似得到了无数人的掌声,可是他和船上的众生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心理鸿沟。
看完《海上钢琴师》,我脑中立刻浮现《月亮和六便士》描写的那个画家,那个传说的以高更为原型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有太多太多的契合点。
同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天才,面对月亮和六便士的选择,他放弃一切,地位、名利、金钱……放弃了平稳良好的生活环境,甚至放弃自己的亲生儿女还有妻子,他抛弃一切就为了实现画家的梦想。在社会上立足,很多人都会给自己树立广大的人脉、良好的形象,功成名就,富贵荣华、乐善好施、左右逢源……钢琴天才1900完全可以下船,过上一种光耀灿烂的生活,就如他唯一的朋友小号手麦克斯说的:你将受到人们的欢呼,将很快进入富裕阶层。
但是天才们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他们通通都不要,他冷酷淡漠、难以近人、丧心病狂、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不懂维持也不屑维持爱情友情亲情,他不在意是否被众人唾弃,不在意在别人那里自己得到什么样的评价。他只想画画,他只想弹琴,他只想探索,做的一切只为了内心最原始的天才冲动,所有的所有,都可以是那股元气理想的牺牲品。
《海上钢琴师》最可贵之处,我们并不只是惊叹天才,每一个观众都能从影片中找到那个自己。曾经不妥协的自己,或者完全妥协于世俗的自己。
这是一部你在不同年纪,会看出不同感觉的电影。年轻时候也许看不懂,只单纯知道1900是个天才,不懂他的执拗,不懂他为何不与陆地为伍。麦克斯说我们一起下去能赚大钱,1900不为所动,他看着偌大的城市,一眼看不到尽头,心生倦意,顿感无趣。
把帽子果断丢进大海,1900重新回到属于自己的船上。世上就是有这样的人,不需要那么多的选择,不需要那么多女人那么多房子那么多风景。心里只装得下那个唯一,一艘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信念与理想。
“城市看不到尽头”我们人类的生活看得到尽头么?尽头和未来常常让人感到彷徨。
生而孤独,孤独的美丽。1900眼里,船头船尾、键起键落中阅尽了人生。这是一种凡人无法超越的极致浪漫,也是一出绝美悲剧。
真希望更多的经典电影修复重映。以前会惋惜1900很自私,为什么不走下船好好活下去,去追求幸福,前途一定不可估量。这次再看甚至有些羡慕他的坚定,理解他的一尘不染甚至是他的偏执。对于生在长在邮轮上的他来说,或许幸福根本不是嘈杂城市里烟火气息,也不是动动手指就可以金钵满罐的'俗世和体面。
再看斗琴这场戏,已经不像第一次看时热血澎湃,而是心里的复杂,这里已经奠定了结局走向。“斗”是俗世里的事,是观众和朋友强加在他身上的重量,那一夜也许是他这一生最耀眼的时刻,但他心里或许已经厌恶透了这场恶心的较量。我们只学会了这样生活,这让我们感到自在。但有时我们又清醒过来,坚定走向那份信念。其实我们真的也没有下船。1900是天才甚至是疯子,他不下船是守护内心的那份秩序,用有尽对抗无尽,用永恒对抗虚无,用理想对抗枷锁,用一生挚爱对抗盲目追求。
我就是不愿意下船的人,愿你也是那个不愿下船的人。
如果有人问你,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你为什么坚守你的信念,你就告诉他,因为热爱。
如果认为《海上钢琴师》仅仅刻画个体有显单薄和片面。影片也隐喻了大时代大群体的故事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往美国的大量移民。早期移民的关键词是漂泊,一群人远渡重洋,当第一个人看见自由女神,竭力大喊一声“美国”!此时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回不去的欧洲,到不了的美国;回不去的深情乡愁,到不了的心满意足。所有的移民包括华侨在内,成年后移民,其实就是一种瞎折腾导致的迷茫纠结自作自受。坐在窗前,一天也看不见几个人,喜欢热闹的心和喜欢家乡菜的胃最不会骗你。
20世纪上半叶,背井离乡成了欧洲人的主题。《泰坦尼克号》、《布鲁克林》,乃至后来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都萦绕着20世纪上半叶的一首安魂曲——欧洲正在死亡,美国也不一定是安详应许之地。
选择是因为热爱。感谢经典!让我安心呆在自己的“船里”不再摇摆不定、不再随波逐流。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九
是的,在最富于戏剧性的新的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由一部讲述发生在上一世纪初的传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来为仅有区区百年历史,却早已在当今世界所有艺术形式中独领风骚的电影这门艺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并不知道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种方式,纯粹,自然。没有人能像他那样简单地活着,生命中只有钢琴。
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最初打动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个人魅力:自信而执着、优雅而潇洒、可以轻易的透过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迹,可以挥洒地通过88块音符表达自己想要表现的——自己的内心或所洞察到的。编剧赋予他不同寻常的身份、出生、收养和死亡,无师自通,天生的钢琴师。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影片介绍:男主角1900的整个人生都已经是一场悲剧了。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
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我不知道为什么说他是悲剧,但也许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悲剧的生活。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十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可以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自由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现在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然而这个小插曲却可以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通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己的追求,他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快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但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现在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曾经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但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吹着康恩牌小号的max也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他引导着我们进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着1900传奇的一身,新的出发,他用他的小号成功的在船上谋得了职位,晕船让他偶遇了1900,最后的卖小号让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让他跟1900有牵扯不断的联系。
有时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为吸引我们眼球的一个卖点,正是因为天才的陨落才让我们感到扼腕叹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没有接受专业训练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乐。这个在影片中仍然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因为导演的没有直接点出我们才能更加的迷恋这个弹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赛又一个成为我们了解他技艺的媒介,与钢琴大师的比试,虽然一开始就知道故事的大概发展走向,但是令我惊叹的是影片中的演员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将钢琴演奏的如此之极致,或许是作为一个钢琴的外行人来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场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一段也非常紧张,会让看的人一时喘不过起来,似乎到处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围一种从两个比赛者身上散发出来逼人的气场,他们那时候是强大的,特别是1900的表现,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轮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个影片也是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发生的人们因踏上陆地而兴奋,而他电影的主人公1900却选择永远的留在船上,等着时间流逝等着船渐渐老化,等着人们渐渐遗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静静的消失,就像他静静的躲藏在废弃的游轮中等待毁灭,在油轮中成长,在游轮中度过他的欢乐时光,海是寂静的又是波涛汹涌的,他是属于大海的,辗转于各个国家,却从未离开船一步,那最漫长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间的停顿,陆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但是就像中国的浮萍一样,离开了船离开了海他就没有了根,在期间也有动摇是不是他的胆量不够,没有人清楚,也没有人会理解,在影片的开始他了句话是从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也不会被人忘记”。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十一
曾经想过要离开,曾经想去陆地上生活,曾经也想过要因为一个人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是自己的内心充满对未知的迷茫和恐惧,也因为言语和行动的拙劣,所以让一次遇见成为永恒,一次分别成为了诀别。那个女孩,是你一生唯一的遗憾。
不是不想去改变,在想要改变的哪一刻看到的是没有尽头的世界,像千百万的键盘一样,却找不到合适的那一个键盘字母,迷离又恍惚,充满着的不确定因素让他内心极无敌为恐惧,就像他从未离开过船上一样,突然的改变,只会让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去融入新的世界,只好在徘徊之后毅然决然地留下来,不再踏出一步。
很多的尝试却止于内心的恐惧,很多的经历让他不去向往陆地的生活,只是远远的看着,那个未曾属于过自己的世界,不再向往也不再尝试着去踏入。陆地,只不过是一个有太多欲望,浮夸的世界,也许你想保持内心的.纯洁,但现实却不得不让你卖掉你珍贵的东西。1900也许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坚持永远留在船上。1900已经洞察了这个世界,看穿了陆地上人们生活的本质,就像他弹奏钢琴一样,他解读了每个人身上的特点,他旅行了整个世界,所以才有了他的音乐。他说的“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否曾经有过恐惧和不安呢?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不坚定,或许是因为自己想停留在舒适区,不想跨出去,而电影中的1900却是一个只有听到海的声音才可以弹奏钢琴的艺术家,交响乐在他的指尖划出,他会观察参加舞会的每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和举止,弹奏不一样的音乐,那种对音乐的坚定和热爱,对音乐的执着和喜欢使他最后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孤独且自由的钢琴师,我敬佩他的艺术,敬他遵从本心,佩更敬佩他伟大的灵魂!
保持一颗纯粹的本心,砥砺前行,美好将与你在前方相遇!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十二
初一的时候,我问了问饶老师值得一看的电影,饶老师脱口而出:“海上钢琴师。”,到了暑假,电影单中又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字。“这一定是一部好电影。”于是,我带着这样的心情,细细地品味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故事是以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的,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介绍了一位钢琴天才1900的钢琴故事。
幼时的1900,是在襁褓中被人发现的,他的母亲抛弃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儿,生活在烧煤工人的船舱里,大家都照顾他,疼爱他,教他说话,写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现任父亲因救人而死,他便非常地伤心。1900离开了父母,没有出生证明,悄悄地来到这世界,有得悄悄离去。正好比一个人死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相关信息,没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没有一座属于他的墓碑,但他确实来到过这个世界,真真实实地活过。
1900对不好的事情十分厌恶,但不会用嘴说,会用音乐去表达。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
影片结局,1900在一艘即将炸毁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愿下船,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取,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是,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择,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择。或许,到了天堂,他仍会弹钢琴,就像原来在海上一样。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十三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的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的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十四
时隔至今,我犹记得这部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记得几年前第一次观影的时候,1900留给他朋友最后的话语曾令我泪流满面。
1900,是一个出生在海上的孤儿,他被水手收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年代。他是无师自通的天才,面对钢琴的88个键,他能够弹奏出惊人的音乐,受到船上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外面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为什么不离开大海呢。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外面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他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成长,学习,工作,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我尤记得1900留给他朋友最后话语时的眼神,是那样孤独,坚决,而又温柔。我也曾在高楼中凝视远方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然而我终究不是他。
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有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诸多必须背负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然而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这样一想会不会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奋斗的一生,其实不过一粒微尘,轻得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带领他们的孩子在绿草地上放起风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从此不再无枝可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曾令你无忧无虑,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绪,或许唯有感慨地大笑出声,无奈地摇摇头,道一句,那时真小。
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实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15篇)篇十五
曾经想过要离开,曾经想去陆地上生活,曾经也想过要因为一个人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是自己的内心充满对未知的迷茫和恐惧,也因为言语和行动的拙劣,所以让一次遇见成为永恒,一次分别成为了诀别。那个女孩,是你一生唯一的遗憾。
不是不想去改变,在想要改变的哪一刻看到的是没有尽头的世界,像千百万的键盘一样,却找不到合适的那一个键盘字母,迷离又恍惚,充满着的不确定因素让他内心极无敌为恐惧,就像他从未离开过船上一样,突然的改变,只会让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去融入新的世界,只好在徘徊之后毅然决然地留下来,不再踏出一步。
很多的尝试却止于内心的恐惧,很多的经历让他不去向往陆地的生活,只是远远的看着,那个未曾属于过自己的世界,不再向往也不再尝试着去踏入。陆地,只不过是一个有太多欲望,浮夸的世界,也许你想保持内心的纯洁,但现实却不得不让你卖掉你珍贵的东西。1900也许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坚持永远留在船上。1900已经洞察了这个世界,看穿了陆地上人们生活的本质,就像他弹奏钢琴一样,他解读了每个人身上的特点,他旅行了整个世界,所以才有了他的音乐。他说的“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否曾经有过恐惧和不安呢?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不坚定,或许是因为自己想停留在舒适区,不想跨出去,而电影中的1900却是一个只有听到海的声音才可以弹奏钢琴的艺术家,交响乐在他的指尖划出,他会观察参加舞会的每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和举止,弹奏不一样的音乐,那种对音乐的坚定和热爱,对音乐的执着和喜欢使他最后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孤独且自由的钢琴师,我敬佩他的艺术,敬他遵从本心,佩更敬佩他伟大的灵魂!
保持一颗纯粹的本心,砥砺前行,美好将与你在前方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