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策略,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写竞聘材料时,我们要注重突出自己的成就和荣誉,以增加说服力。在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优秀的竞聘个人陈述,供您参考。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一
近期,我观看了央视一套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对八号讲解员王瑞娜讲述的《十二号兵》感触颇深,她向我们讲述了淮海战役时期,十二个号兵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用“军号游击战”蛊惑敌人,参加战斗的12名司号员,有11名永远倒在了军号响起的地方。
初次看完视频,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虽一时间不知怎样描述这种亲切,但我确定的是,这是你我同为“党内同志”的一种共鸣。“人生若只如初见”,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您的执着和坚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给予了我们坚定的信仰,成为我们效仿的楷模。
于是,我按下了“重新播放”键,细细地品读讲解员王瑞娜讲解的每一段故事。《回家》讲述了七十二年前,翼城籍烈士续延德血洒疆场,魂断他乡;七十二年后,在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发起的“为烈士寻亲”活动的帮助下,家乡人民接英雄回家的故事。再现了烈士续延德“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
如今,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干部的身边经常面临着金钱、权力、人情、关系的诱惑,难免滋生出浮躁的心态,经受不住利益和权力的诱惑,最终走上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成为人人喊打的“苍蝇”。还有人觉得,人生漫长路,做一件事未免单调乏味,可正因对一件事初心不改,执著坚守才显得更为可贵。
随后,我下意识地点开了微信右上角的“…”,将视频分享到了朋友圈并转发给每一个好友,想让更多的人来认识这位讲解员,感受她的初心。基层是个大熔炉,能将你淬铁成钢但也容易掺入杂质,有些年轻干部在这个大熔炉中却失去了干事的锐气、创业的恒心。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向我们传递着一种向上的力量,告诉我们“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
放下手机,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回想起入党的5年来,在军营里,我是一名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战士,回到地方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党和人民的“战士”,感恩和感动并行。“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洪备汛保卫战”,曾经熟悉的身影还历历在目,曾经深夜加班吃的泡面还是那么香味十足,我们用“守一方土地,尽一份责任”的担当守护百姓的安全。党的工作任务既是一项具体工作,也是一个锤炼党性的过程,前方越是艰难险阻,越要迎难而上,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要矢志不渝紧跟党的步伐,共同砥砺奋进。
回想当下,这是一个讲忠诚、看担当的新时代,也是一个呼唤实干干部的新时代。在生活工作的“长跑”中,唯有“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常温誓词,吾日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省教会我们如何修己,怎样对人。但是身为一名青年干部,不仅要反省自身,要常温入党誓词,吾日三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还要对照党章党规,给自己“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按照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对症下药,让“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成为青年干部奋斗终身的座右铭。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二
“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由于长年的狱中生活,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们都叫他“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监狱中一天一天长大了,到了该读书的年龄,他的爸爸妈妈向狱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让宋振中出去读书,经过一番努力后,特务最终同意让宋振中每天上楼去,由被关在楼上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教宋振中学习。从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馆看守所二楼的过道上,在特务的监视下,宋振中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
一天,振中看中了黄显声将军手里拿的那支红蓝铅笔,为了能得到这支铅笔,“小萝卜头”更加认真努力地完成黄伯伯布置的作业,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他总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俄语,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站在铁窗下呀呀地学说俄语。
当“小萝卜头”能够用简单的俄语与黄将军对话的时候,黄将军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红蓝铅笔送给了他。“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支短短的红蓝铅笔,他只是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才用这支笔书写。解放后,从松林坡特务警卫室的地下挖出“小萝卜头”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他的小手还握着那支已经开始腐烂的小铅笔头。
我很佩服“小萝卜头”,即使在那样吃不饱穿不暖且没有自由的恶劣环境下,他还能想方设法地努力学习,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是爸爸宋绮云把树枝磨尖了送给“小萝卜头”当笔,是妈妈徐林侠把破布和棉花烧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后兑上水当墨水,是狱中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张草纸,为“小萝卜头”做了几个练习本,是黄将军耐心地教导他,鼓励他。
他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下,有的时候还会抱怨学习太苦太累,我要学习“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精神,珍惜革命先辈用他们的宝贵生命为我们争取来的幸福生活。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三
近日,我来到了广东省汕头市进行游学活动,期间,我深入了解了汕头的红色故事,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这些红色故事是老一辈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也是汕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汕头革命基地”让我驻足。
汕头是历史上著名的华南地区的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经过、闽粤赤色政权所在地、城市工人运动摇篮、新民主主义革命先进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后方指挥中心等,都是汕头红色故事的重要篇章。在参观汕头市红色教育馆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了汕头作为革命老区的历史和精神内涵。汕头革命根源厚、影响深,这令我感到很意外。通过深入学习,我真切体会到汕头保卫边区和解放中的英勇斗争。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国家的繁荣发展,不惜拼搏到底。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了我,使我更加感慨这座城市的强大历史文化遗产。
二、“十三行”故事让我感受到商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汕头十三行,是指汕头市新港路、打石街和二轻街三条街道。这里是汕头市最早的商贸中心,也是汕头市的标志性地点。在十三行里,我仔细观察了各种小店铺,走访了许多名人的店铺,以及一些著名的老字号。这些店铺都极具特色,让我深感到了汕头独行的商业文化。千百年来,这里有着独特的商业风格和特色,是商人和文化名流交流的地方,也是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商人和文化名流交流汲取的义财不能用数字来简单衡量,而是需要用丰富的文化价值来解释。
三、妈祖庙故事让我体验到民俗文化的深度。
作为一个海滨城市,汕头依靠海运贸易不仅有很深厚的商业文化,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尤其妈祖庙,作为汕头市一大特色民俗建筑,其建筑风格优美、雄伟、独特,让我十分惊叹。妈祖庙里面贡献了许多民俗文化展品,其中涵盖了五岭四水,各条河流,苏杭州江南、渔村妇女民间美德等民俗文化,让我对汕头民俗文化的深度有更深的理解。
四、石仙桥故事让我感受到了自然风光的美好。
石仙桥是汕头市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它的美景是集景区、庙宇、文化及石林于一的自然精华。石仙桥上各种形态各异、如人如兽的石头,让我有些害怕,也让我想去了解更多这座神奇的桥梁背后的故事。石仙桥的美景人文风光是美不可言的,这里有人文历史,也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人类与自然的美好呈现在眼前,这让我十分感慨和佩服。
五、菜市场故事让我感悟到了社区文化的深度。
在参观了汕头市其他名胜古迹之后,我又去了汕头市一家很小但特别红的菜市场。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汕头市的居民,他们购买新鲜的食物,一丝不苟地选择着他们需要的食物。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汕头独特的社区文化深度和贴近人民的生活。即使是最普通的小店门面,也溢满了浓浓的家的味道。我从这里明白了健康、环保的食品链的美好。同时,我认识了这个城市的人民公仆、勤劳的市民和热情好客的汕头市民,让我感动。
总之,汕头市的红色故事、商业文化、民俗文化、自然风景、社区文化,都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红色故事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商业文化更加地促进产业的繁荣;民俗文化更加深入人民的心;自然风景让我们回归自然;社区文化让我们感受社会的温暖,这里丰富的文化遗产,教育了我们要尊重历史、珍惜资源,努力传承和发展文化,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四
我阅读了《红岩》这本书,它带领我重温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辉煌路程。
文中的主人公——江姐,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她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时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血染红岩,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烈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五
抗战期间,日本鬼子在中国放火杀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不甘心被鬼子压迫,进行了积极的反抗。在山东枣庄等地的铁路沿线,就有一支铁道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扒火车、夺物资、拆炮楼、杀鬼子,他们来无影去无踪,让鬼子们整天心惊胆战。
刚读第一章时,我就被里面生动的故事内容深深吸引,手不释卷几次拍手叫绝,等这一本书读完时,更是心潮汹涌,思绪万千。
这本书写得情节曲折诱人,文字朴素又不失生动,把人物性格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书中很多情节都感动了我,比如:王强机智斗敌,潜伏在敌人内部,取得鬼子信任后,得到了许多机密文件,并及时汇报给队员;队长刘洪徒手扒火车,把自己的指尖刻出血,但他没有一丝松懈,以及一些游击队员不幸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依然守口如瓶,最终慷慨赴死等。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队员小坡的歌声在我耳边回响,让我沉浸在这故事中,久久不能平静。
旧中国软弱、落后,使得日本鬼子在中华大地上猖狂了几年,我们尽管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血与泪的沉重代价。祖国只有真正强大起来,才不会被侵略。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六
这几天我看了很多红色经典故事,但是我最敬佩的还属刘胡兰姐姐。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牺牲于1947年1月12日,她八岁上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并成为团长,14岁担任妇救会主任,为中共预备党员。
1946年10月,她配合武工队处死敌人队首长,但1946年12月敌人开始报复多次搜查刘胡兰家乡,家人劝她赶快撤退,但刚要撤退就被敌人包围了。
被包围的刘胡兰被迫站上战场,在叛徒石五则的指认下,当场被捕。
在敌人的威逼下,她依然没有投降,也依然没有供出共产党党员,这个15岁的小姑娘坚强地把这位大将逼得都束手无策,只好拿起机枪准备屠杀村民,但刘胡兰说:“我自己死就可以了,不要杀其他人。”
刘胡兰,坚强的革命者,就这样牺牲在了枪口下,真是让人觉得十分可惜。
刘胡兰的强于革命和她的坚强一直都比一个大人强,而那个叛徒石五则,没一会儿就投降敌军,没有一点脸面出来面对刘胡兰,面对刘胡兰他应该感到羞耻。
除了刘胡兰,为祖国献出生命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为了国家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本来三十万的红军,现在只剩下了三万,至21世纪已不到300人。如果有机会见到他们,我一定要好好谢谢他们。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汕头是一个充满红色故事的城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开始,汕头便成为了广东的革命根据地,先后爆发了多次抗日战争和土地革命运动。因此,汕头是一个被红色烙印深深印在了历史上的城市。近日,我有幸去了汕头,亲身感受了这座城市的红色故事,启示我许多新的思想,深深教育了我。
第二段:体验红色文化(250字)。
在汕头,我徜徉在充满红色文化氛围的大街小巷,穿梭在革命纪念馆和革命博物馆之间,聆听着革命先烈们的事迹,尽情领略着红色文化的魅力。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很多先烈的照片和事迹,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他们的伟大。看着一张张旧照片,听着革命先烈的事迹,我感到这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先烈的伟大,也让我思考到自己该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扬先烈们的精神,弘扬红色文化。
第三段:感受红色历史(250字)。
在汕头,我听到了很多红色历史,一个个故事在脑海中翻滚,让我产生了非常深刻的感受。我了解到了党的许多历史,也看到了很多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孜孜不倦的奋斗历程。这些都让我更加的珍惜现在和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过程,只有承认历史、总结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历史前进。我们的未来和今天都离不开历史。在这里,我想告诫自己,要更加勤奋努力,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第四段:红色记忆与乡愁(300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乡,我的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承载着记忆的回忆。汕头也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这里承载着一些我的儿时回忆。我很多年前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因此对这座城市十分熟悉。因此,当我回到这座城市,让我倍感亲切,也倍感乡愁。这里的每一个旧楼、每一条马路都承载着我的记忆,也深深地让我感受到了红色的轰轰烈烈的历史,感觉好像回到了祖国的革命岁月,很是感触颇深。
第五段:结语(250字)。
回到了自己的城市,无论是经过繁华街市,或踏上小巷小径,无不让我深深地感触到汕头红色故事的魅力。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和谐的大环境下,我们只有不忘初心,承认历史所取得的一切,才能更好地前进!汕头的红色故事,让我更加认识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保持信仰,这些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自强不息,奋发向前,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八
说起红军,大家都想到万里长征。是的,今年暑假我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的故事。那些都是我们此刻这些“小皇帝”们无法想象的。今日,我要讲的是这些故事中的一个。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长征途中,一位女战士叫王新兰,才11岁,当时爬雪山时,红军战士们实在是太饿太饿了,又弄不到粮食,整天饿着肚子。雪山上又冷,每个发一个辣椒,怕冷时肚子饿就嚼一口,王新兰怕辣,没带辣椒。她刚爬到半山腰就冷得瑟瑟发抖,队员们一向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了”。王新兰实在又冷又饿,但还是坚持着最终到了山顶,最终的成功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
看完这个故事,王新兰让我懂得两个字,坚持!是啊,她才11岁,应当是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可她却那样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坚持,勇敢。所以,我必须要学习王新兰的精神。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九
泼洒鲜红烈血。
岁月在她身上无情划过一道道疤痕,可因为中华儿女,她苏醒了。点困难又何惧这点伤疤又何畏她的吼声震天地,中国,站起来了!
嘎子,一位中国少年,在被日本人抓住之后,誓死不低头,不向敌人透漏关于半点机密。应对威逼利诱,毫不动容,最终机智逃脱。他用生命作抵押,谱写倔强青春。
老钟叔,团结村民,齐心抗日,发明地道战,名动一时。一次,鬼子夜袭,被老钟叔发现,他毫不犹豫地走到村头,敲响警钟,却暴露自我,不幸牺牲。他用性命,谱写绚丽人生,充实人生。
最令我感动的是那倔强的刘胡兰。刘胡兰是一名共产党员,因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日本人急切想明白其他共产党员的下落,便想从她嘴里套出些消息。刘胡兰始终我行我素,大义凛然。应对鬼子一次次的询问,刘胡兰始终说不明白。鬼子急了,老虎凳,辣椒水,点击,鞭子抽,可始终撬不开刘胡兰的嘴,撬不开刘胡兰那颗坚定地心。他们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金钱,权利……可她始终冰清如水,不为所动。
无奈,鬼子只好当众把她杀害,试图引诱出其他共产党。当将她要被害时的时候,刘胡兰面无惧色,从容劝慰父老乡亲们。
刘胡兰是多么伟大啊!为了亲人,为了战友,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我,换来他们的安定。
刘胡兰是多么坚强啊!为了心中永恒的诺言,她始终守口如瓶,严于律己,不屈于,不屈于富贵。
刘胡兰是多么镇定啊!应对自我的死亡,她非但不害怕,还若无其事地劝慰别人,使他们的心安定下来。
新中国来了,可刘胡兰却永远的去了。旧中国正是由于这些革命烈士才会步进富强,才会迈入辉煌,踏入期望。
仅有祖国富了,人民才会过上安稳的生活。仅有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祖国才能安稳。我们要学习这些烈士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以自我的实际行动实现人生梦想,回报给我们亲爱的祖国母亲!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十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今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谢谢大家。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十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日建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完毕了,那一幕幕令人振作的嘲,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布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准则从诞生到建立这一严重前史事情。重庆谈判、双十协议、校弛事情、辽沈战争、淮海战争、渡江战争、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严重前史意义的事情在影片中顺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新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繁登场,仿佛把咱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作的岁月中,去回忆那段前史,思念远去的革新前辈。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争完毕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新首脑,听到战争完毕我军大获全胜的音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所以,四个改变了我国前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我国命运的男人,一同喝酒,喝醉了一同歌唱的那一番情形,让人非常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磨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爱情爆发。前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建立六十二周年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咱们回忆那段前史,回忆那段进程,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由衷地祝愿巨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美好健康。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十二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xxx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十三
国庆期间,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境认真读了《红色少年故事》,明白了许多的英雄人物:聪明机智的王二小、视死如归的刘胡兰、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少年英雄。
其中,王二小放牛时,看到敌人来到了一条山沟“扫荡”。王二细心里想:山沟里潜伏着我们后方机关,还隐藏着几千个老乡,怎样办?仅有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敌人明白受骗,把王小二摔死在大石头上,之后八路军把敌人全部消灭,到此刻人们一向歌唱着王二小放牛娃的故事。...员刘胡兰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14岁就为党工作,兢兢业业,最终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我看了故事后,真是感人肺腑可歌可泣啊!伟大领袖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看完这个本书,我深深感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宝贵的生命、美丽的年华换来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十四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阵地。在不少参赛者眼中,这次大赛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使命和责任,更极大地拓宽了视野。
“听到各种动人的红色故事,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国家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张鹏说,尽管自己曾为几十万人做过志愿讲解,但过去只专注于中国古代文化,“今后将努力深挖红色故事这个富矿。”
“参赛了我才知道,红色故事可以讲得如此多样、如此精彩。”在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做了9年讲解员的冯博文告诉记者,在讲解员的讲述中,闪光的红色资源被串联了起来。
“经历过初赛和决赛,在竞争、比较后,感到历史是相互勾连的,红色故事是一个宝库,自己需要像海绵一样学习才能不落后。”他说。
2018年底,在历时7天的大赛里,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军队的共130名讲解员参加比赛。最终决出“金牌讲解员”和“金牌志愿讲解员”各10名,“优秀讲解员”和“优秀志愿讲解员”各20名。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认为,比赛锻炼和展示了讲解员们的业务技能,也能把革命历史资源打通。通过比赛,可以培养一批有号召力的讲解员,发挥讲解员的“品牌效应”,吸引、带动更多人了解红色历史。
把红色“老”故事讲出时代新内涵。
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面对新使命,红色故事讲解员需要不断突破自我。
“预赛题目自选,比的是基本功,决赛题目抽选,拼的是爆发力,拼到最后是‘形式创新的精细度,传播定位的精准度,内涵把握的精确度’。”在解放军讲解员史艳菊看来,大赛激发了自己的潜能,这远比名次更珍贵。
乌兰夫纪念馆讲解员张慧敏表示,比赛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突破舒适圈的随机抽题讲解、短时大量记忆的红色文化常识、熬夜精心打造的ppt……大量的淬炼中,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弹簧,压力越大,蹦得越高。
这场代表着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最高水平的比赛,更是一次把老故事讲出新内涵的探索交流。
“如何对革命故事挖掘、提炼,把一个故事讲到听众的心坎里去,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加以提升的本领。要一直讲,要与时代同行,更要身体力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员李欣曈说。
“故事有情节、有细节、还有一个个立体丰满的人物,要传承精神,就是要把历史和现实打通。”徐建刚说,讲故事也要有现代性,红色故事不是老一辈的专属,要鼓励一大批年轻人来讲,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方法讲给年轻人听。
据了解,目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共有434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教育基地和经典景区的教育功能不断加强。
在这场以“真理的味道”为主题的大赛集中展示活动上,高校师生代表、社会各界代表等约800人现场聆听讲解员们的精彩讲述,难忘的红色故事,厚重的历史画面,让观众们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力量被大大激发。
“印象最深的是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将墨汁当红糖吃下去的故事。听的时候觉得时空交织,能感觉到先辈追求真理的道路尽管崎岖漫长,却充满力量。”同济大学大三学生龙青瑶说,似乎自己也尝到了理想的“甘甜”。
“一次次的讲述,更让我体会到,我是红色基因的传播者,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杨宇说,自己很庆幸能用日常工作亲近红色历史,也更有责任把波澜壮阔的历史向更远处传播。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解放军讲解员姜欣奇把工作中的自己比作连接红色基因与时代的“小蜜蜂”:“我们的职责不是简单的搬运,而是要像蜜蜂采蜜那样,在红色历史中,精心采撷精华,在时代中传播,让红色精神的花粉与时代精神的花朵有机结合,越开越美,越开越艳。”
姜欣奇说,比赛之后,更需要不断用红色故事丰富自己的“职业仓库”,把自己变成“流动的红色史馆”,走到哪里讲到哪里。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审李红喜表示,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比赛比的不只是讲解员个人能力,更促进各地对红色资源的研究和深入挖掘,反过来再促进各地讲解员的讲解和研究水平提升。”李红喜说。
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认为,讲解是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展览展示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决定了受众的感受,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给这个职业注入更多崇高感和使命感,让讲解员更有尊严感,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播火种的队伍当中。”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十五
x月x日上午9点,在清明节来临之际,由省球类中心团委、关工委发起,中心在家全体教职工、运动员近80人在哈尔滨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了“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主题教育活动。中心全体同志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缅怀革命先烈,以最崇高的敬意祭奠为国捐躯的革命英豪。
(球类中心全体人员肃穆而立)。
(球类中心主持人宣布主题教育活动开始)。
本次教育纪念活动分为六部分展开:第一项,奏唱国歌。第二项,祭扫烈士墓。第三项,向革命烈士墓敬献花圈。第四项,向革命烈士默哀。第五项:由男子篮球队运动员张旭代表运动员发言。最后一项:全体人员集体参观烈士陵园。
(运动员代表发言)。
(集体参观烈士陵园)。
此次活动,使我中心广大运动员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队员们被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牺牲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要继承烈士的遗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学习、刻苦训练、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竭尽全力完成好第十三届全运会任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革命先烈致敬!
xx年x月x日。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汇总16篇)篇十六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