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最后,小编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教师总结的重要性,积极动手撰写一篇有深度和思考的总结。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一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了解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七上p·56)。
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地间的交流,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为后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二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三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
2.统一时间:589年;统一标志:隋灭陈;。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灭亡原因:隋炀帝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时间:6;事件: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知识点二:隋文帝统治。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知识点三:隋朝大运河。
修建者: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各段名称: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重要城市: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四:科举考试。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2.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
3.唐太宗的主要活动(治国政策和措施)。
(1)用人上: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称之为“贞观之治”.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武周(武则天)统治的措施及作用:
(1)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2)作用: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前期)的改革措施与盛世形成:
1.措施:重用贤能(姚崇,宋璟)实施一系列的改革。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成为“开元盛世”.
3.关注课后题.
归纳: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点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2.规模:日本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3.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
1.评价:鉴真是唐朝和日本文化交流中影响的人物。
2.六次东渡: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鉴真的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强盛后,派遣世界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进中医,天文,历算等.
4.朝鲜音乐也传入唐朝.
知识点四:玄奘西行:
1.概况: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主要活动及贡献:。
(1)在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回国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3)《大唐西域记》: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四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五
一、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
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
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
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
夏灭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经济。
政治:分封制。
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
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
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
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荒.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封制的作用。
作用《春秋》《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写内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同姓、姻亲、功臣、前代贵族依据分封人员a、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b、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
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1、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前476)由统一走向分裂。
2、战国封建社会形成(前475--前221)由分裂走向统一孔子编写,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
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表现在诸侯不听天子命令,不尽义务,政令征伐自诸侯出。)目的: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
2.统一时间:589年;统一标志:隋灭陈;。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灭亡原因:隋炀帝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时间:6;事件: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知识点二:隋文帝统治。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知识点三:隋朝大运河。
修建者: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各段名称: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重要城市: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四:科举考试。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2.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
3.唐太宗的主要活动(治国政策和措施)。
(1)用人上: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称之为“贞观之治”.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武周(武则天)统治的措施及作用:
(1)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2)作用: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前期)的改革措施与盛世形成:
1.措施:重用贤能(姚崇,宋璟)实施一系列的改革。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成为“开元盛世”.
一、学会听课。
用新的方式听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复习阶段听老师讲课,听什么?听思路,听提炼,听挖掘,听补充、听小结,听解题方法的指导。听课过程中,一有所得,当即记于课本天头地脚处,以供备忘,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学会课后自己整理教材。
在历史能力测试中,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闭卷的选择题;一是开卷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和迁移以及运用基本的历史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千变万化的能力测试题都离不开考察你对教材的认识。所以,要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教材为本。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知识主干化。在知识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知识,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积累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力,以及准确性。这部分往往会在闭卷的选择题部分来考察。
(2)知识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这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并要注意这些历史对今天社会建设中的启示。这类知识一般在开卷部分以材料为载体多重设问来体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历史考试中有很大部分是开卷的,所以没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紧,如果对教材没整体认识和熟悉,根本没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因此,教材知识的线索化这个环节尤其重要。
(3)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文献材料和注释和课文中补充的小字。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用来加深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其次,掌握一些识图的技巧,如,注意地形图中的图示含义、线条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国名的变化;了解人物图中的神态;发现景物图中的细节和特征等。文献材料:一般在课文中用黑体字表现,它是史实来源的第一手材料或第二手材料,学习时,注意其出处,联系课文相关内容,解读其中语句的含义,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证结合的学习方法。小字部分往往容易在检测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个环节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在考场上把没见过的材料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三、注意历史复习中的记忆方法。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浓缩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数字归纳记忆法、联想比较记忆法。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六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3、全国推行郡县制;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5、修筑了长城;6、开凿了灵渠。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七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
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a、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八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
生产生活情况:
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2、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3、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水井。
4、制造陶器玉器等乐器。
二、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的半坡村
生产生活情况:
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石刀收割庄稼。
2、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进行渔猎。
3、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
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
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
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请列举祖国境内的远古时代的原始居民及活动区域、距今年代:(五项)
答: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3、山顶洞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距今约3万年。
4、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距今约七千年。
5、半坡原始居民:陕西西安的半坡村距今约五六千年。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一、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即是黄帝的.贡献)
答:1、炎黄部落联盟经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后,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建宫室,制作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3、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4、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三、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九
>历史当做镜子照。
(三)。
抗元英雄文天祥,广东兵败拒劝降,坚贞不屈抒战歌,《正气歌》《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多悲壮,浩气长存永不忘。
(四)。
民族融合日月新,杂居相处又通婚,“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经济文化大发展,促进社会向前进。
十三、十四、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十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十一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
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动脉送血离心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送血回心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十二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经过多年的战争,打败了各部,统一蒙古。
2.12,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二、元朝的建立。
1.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2.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兵败被俘,但始终坚贞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崇高气节,最后被杀害。
4.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5.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并居住多年,记述他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杭州的繁荣,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唐、元时期,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我国一些地区定居,他们和汉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叫回族。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十三
>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土地肥沃无人垦,雨热充足也置闲。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迁江南,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北魏有个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大计,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学汉礼,卑汉联姻受鼓励,采用汉制学令律,以孝治国,崇孔尊老倡风气,民族融合大统一。
二十一、二十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
南朝“冲之”爱科研,数学天文有贡献,精确计算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著书《缀术》有功绩,计算年时差无几,造“千里船”行百里,水碓磨磨面又舂光。
(二)。
北朝有个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他写,农林牧副渔五业,不误农时抓季节,改进技术和方法,农学史上硕果结。
(三)。
郦道元写《水经注》,地理学中是专著,江河水道为纲目,地形物产与风俗,山川城镇与古迹,如诗如画好景物。
(四)。
东晋羲之写字行,书法艺术集大成,代表作品《兰亭序》,“行书”天下第一名,后人给王送美誉,尊称他为大“书圣”。
(五)。
东晋恺之画人物,形象逼真好艺术,代表作品有两幅,《女史箴图》《洛神赋》。
(六)。
北朝劈山凿石窟,“云岗”“龙门”最杰出,继承秦汉的风格,吸收佛教的艺术。
结束语。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十四
如“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虽然过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当你站在它面前时,有何感想?我们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下面是两种基本的观点:第一种是复原圆明园。应该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对它加以复原。让它重新拥有世界万园之园的桂冠,重现世界建筑瑰宝的风采。从而吸引更多的世界游客来此,饱览它的风采,这样既传播了中国古典文化,也可弥补我们当年的损失……第二种是不赞成复原。要复原圆明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况且复原的带有现代味,它的观赏价值比起真正古典的要大打折扣。倒不如让它以现在的残垣断壁凄凉的躺在那里,让每一个来参观的人去自己想象那段屈辱的历史,从而激励后人。知耻而后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看法,加入到不同的阵营中,请各阵营选出一名“营长”,做好记录,我们的记录稿也可以作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存档。如果课堂上想的还不全面,可以课下再通过查阅资料继续补充。这样,通过辩论、倾听、学习,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就不再是时间和事件的枯燥堆积,而是一种情感的内化。
献计献策。
如学完了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目睹”了清政府的一次次失败和屈辱的签约,你除了愤怒,还有什么?你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痛骂慈禧太后、李鸿章这些卖国贼,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这些痛恨都改变不了历史,倒不如设身处地的给当时的中国找条光明之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联系今天你所储备的知识、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生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献计献策。我们能想到改革,发展经济,今天的改革开放就是最好的例子;想到革命,把这个腐朽的清政府推翻,别让卖国贼当权;想到整顿军队,加强军事力量;想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你也许会觉得这些想法不着边际,但是当你看到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时,你会感叹,原来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这样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探索的。只要我们每个人敢想、能干、富有责任感,都可以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从而增强自豪感、责任感。
搜集图片。
新课程下教材中的图片明显增多,图文并茂。但我们往往觉得太陌生,不太感兴趣,因为图片中的人和事离我们太遥远。如果是我们自己“参与”的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的相关照片,我们的关注程度可能就大不一样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搜集图片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如通过“重走长征路”搜集遵义城、泸定桥等相关图片;参观抗日战争遗址,搜集卢沟桥事变、血战台儿庄等相关资料;走进沂蒙老区,寻访孟良崮战役的遗迹;和你身边的革命老前辈成为“忘年交”,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等。通过自己搜集图片、资料,你所记住的就不仅仅是几个枯燥的时间、数字和人名了,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情感去认识这段历史,那么这段历史中的人和事也就被你赋予了情感色彩。
这些方式,灵活多样,课上、课下都可以进行,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我们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历史。那么,历史也就在我们的思考、感悟中涂上了情感色彩。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十五
一、汉武帝: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二、稳固大一统的措施:p57。
1、北击匈奴:
时间:公元前127年到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三次对匈奴的战争统帅:卫青和霍去病。
结果:汉军取得了胜利,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北部得以安宁,并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2、河西设郡屯田:
汉武帝在河西设郡,兴筑边塞,修筑长城,开通河西走廊。
3、西南开发:
西南夷:今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居住着许多语言、风俗、习惯不同的少数民族,统称“西南夷”。如:夜郎、滇国。
4、东北拓展:
东胡:如东北地区的乌桓、鲜卑族。
一、光武中兴:
1、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因为在原都城长安东面,史称“东汉”。
2、光武帝“柔术”:
1)多次下令释放或禁杀奴婢2)废除苛捐杂税3)提倡节俭4)整顿吏治。
3、注重文治:
1)在洛阳建立皇家图书馆2)扩大太学的规模3)在地方兴办郡国学。
4、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政权,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在位30年里,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
二、东汉衰败:p66。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十六
>历史七年级下册
(一)。
北周到了581,外戚杨坚大权集,夺权定都在长安,杨坚封为隋文帝。589年隋灭陈,南朝北朝归统一,文帝治国有功绩,隋朝繁盛一时期。
改革制度显盛世,发展生产重吏治,提倡节俭反奢侈,以身作则节衣食。
百姓负担大减轻,社会经济大繁荣,粮食布匹都丰盛,二十多年人口增。
(二)。
隋朝到了隋炀帝,巩固统治开大渠,征发民工几百万,开凿运河二千几(公里),贯通海、黄、淮、长、钱,“天下转漕仰此渠”,炀帝统治施暴政,隋末农民大起义。
二、“贞观之治”
(一)。
唐太宗李世民,隋亡教训记在心,轻徭簿赋重生产,君臣廉洁又勤政,“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政治清明国强盛,“贞观之治”真繁荣。
(二)。
唐朝有个武则天,后宫之中掌大权,晚年称帝国号周,唯一女皇她为先,弘扬“贞观”有政绩,引出“盛世”到开元。
三、“开元盛世”
(一)。
“开元之治”唐玄宗,任用宰相名姚崇,十项建议献良策,玄宗一一都依从。重视吏治看政绩,改革图新大手笔,玄宗前期政局稳,“开元盛世”显生机。
(二)。
农田水利多工程,水稻育秧产量增,蔬菜传入新品种,饮茶之风多盛行。犁地改用“曲辕犁”,“筒车”灌溉新工具,丝织陶瓷都出名,城市发展鼎盛期。
(三)。
玄宗后期图享乐,宠爱贵妃惹大祸,安史之乱局势转,唐朝从此渐衰落,907年唐朝亡,后期五代又十国。
四、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诞生隋朝时,炀帝最先设进士,实行“学而优则仕”,公平竞争用考试。
太宗玄宗武则天,完善科举是关键,太宗重教扩国学,进士第一称状元,则天“武举”选武士,诗赋考试玄宗时。
教育文艺大发展,科举改善用人制,此制延续一千三,清朝末年才废止。
五、“和同为一家”
(一)。
到了公元七世纪,青藏高原大统一,松赞干布求太宗,文成公主嫁过去。藏汉联姻传佳话,促进经济和文化,金城公主入土蕃,藏汉“和同为一家”。
(二)。
渤海郡王管“两江”,六诏统一云南王,怀仁可汗治回鹘,民族友好万年长。
六、对外友好往来。
(一)。
中日关系渊源长,日派遣使来隋唐,鉴真东渡到日本,文化交流美名扬。
(二)。
唐与新罗是邻居,来往频繁好关系,仿唐建制用科举,中国文化传过去。
(三)。
高僧玄奘最杰出,历经艰险到天竺,西天取经有功绩,写成《大唐西域记。
七、八、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隋朝李春赵州桥,世界现成最古老。唐朝雕版《金刚经》,世界最早印刷品。
(二)。
唐朝诗歌有成就,唐诗艺术传千秋,可查诗人两千多,现存诗歌五万首,李白杜甫白居易,唐诗“三杰”最优秀。
(三)。
李白诗歌传千年,诗歌作品万万千,“朝发白帝彩云间”,“蜀道难于上青天”,豪放清逸意境奇,后人尊称为“诗仙”。
(四)。
杜甫诗歌写实情,语言凝练讲分寸,“三吏”“三别”是诗史,后人称他是“诗圣”。
(五)。
唐朝中期白居易,诗歌艺术讲讽喻,《秦中吟》《新乐府》,直白如话最简易。
(六)。
“颜筋柳骨”书法妙,立本道子画艺巧,名家辈出举世骄,各具神韵领风骚。
(七)。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雕塑是宝库。隋唐盛世多乐舞,“千歌万舞不可数”。
九、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
时间到了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当皇帝,杯酒辞去石守信,北宋大权集一身,统一局面又形成。
(二)。
辽军进逼澶州城,真宗皇帝亲助阵,士气大振宋军胜,双方议和澶州城,北宋给辽送岁币,“澶渊之盟”就形成。
(三)。
南宋名将叫岳飞,抗金之中扬军威,郾城之战收失地,精忠报国闪光辉。最恨奸臣是秦桧,陷害忠良千秋罪。
十、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
唐朝、五代、宋时期,经济重心向南移,北人南迁搞开发,带去技术和劳力,水稻棉花发展快,丘陵茶园遍地起。
(二)。
手工业很繁荣,丝织棉织高水平,浙江哥窑冰裂纹,著名瓷都景德镇,广州泉州造船业,造船技术世人惊。
(三)。
开封杭州兴商业,“买卖昼夜叫不绝”,海外贸易超前代,广州泉州名世界,北宋四川出“交子”,纸币流通就开始。
十一、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
宋代气象万万千,衣食住行多了眼,风土民俗有情趣,心旷神怡好新鲜。
(二)。
宋代市民多层次,娱乐商业兴“瓦子”,说唱耍踢花样多,市场繁荣大都市。
十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
成吉思汗铁木真,游牧部落当首领,1206为大汗,从此蒙古国建成,战绩直到多瑙河,一代天骄后人敬。
(二)。
忽必烈战功高,1271建元朝,次年定都在大都,1276灭宋朝(南宋),中央设立中书省,省级行政始元朝,西藏正式归元管,琉球台湾也管到,重视农业治黄河,开通运河有两条,海上运输大发展,大都繁华景象好。
十二、大一统的汉朝。
(一)。
刘邦用人“张萧韩”,前202(年)建西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百姓的负担。“文景之治”谋发展,社会面貌大改观,轻徭薄赋得民心,奖励农桑重生产,带头节俭把事办,“以德化民”民心安,文帝景帝治江山,国库钱粮都丰满,着眼长治和久安,武帝一统更不凡。
(二)。
雄才大略汉武帝,善用人才把权集,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举办太学学五经,一统江山鼎盛期。
十三、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
武帝治河有高招,文武官员背柴草,亲临工地看治理,八十多年无灾涝。
(二)。
东汉明帝修黄河,筑起大堤一千多(里),被淹土地变良田,八百多年无水祸。
(三)。
西汉耕犁装犁壁,耧车播种新工具,丝绸织布提花机,杜诗水排用水力。
(四)。
武帝集权有经验,统一铸造五株钱,盐铁经营归中央,城市繁荣已出现。
十四、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冒顿统一蒙古盛,汉初被迫去和亲,卫、霍领兵破匈奴,昭君出塞传美名。
十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
追
实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文(17篇)篇十七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了解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七上p·56)。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地间的交流,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为后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