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激扬,荣耀之战。运动会宣传语的内容应该简明扼要,同时能够生动地展示出运动会的魅力,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这个度呢?拼尽全力,争夺荣誉!
实用《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3篇)篇一
事情要从六十八年前说起了,历史的风,吹到了1935年被冰雪覆盖,悲痛岁月里冷飕飕的日子里。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了它的魔掌,伸向了我们中华的心脏:华北大地;此时,卑怯可笑的国民党政府,却居然畏于帝国主义的淫威,准各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来满足这当时的一切。
此时,我感到卖过者是多么卑鄙与可耻的。中华,你陷于内忧外困之中,您的尊严被挑衅,您的躯体将被蹂躏而一败再败。
我们是中华的女儿,我们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到了这种地步,我们中会默默地为你祈祷,为你流泪。我们默默期盼:期盼奇迹的诞生;我们默默祈祷:祈祷我们的民族,祖国能转危为安,走出这片被帝国主义把握一切的,布满黑云的这片天空!
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华民族自苦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侵华战争,那并非是历史的巧合,是日寇畜谋用尖刀,刺向东我方的文明,今又中秋,不忘国恨,全家团聚,几句话儿铭刻在心:誓必雪耻!振兴中华!齐心协力!不负今生!”
实用《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3篇)篇二
教学难点:
卢沟桥是一处古迹,也是一处历史意义重大的建筑,这些内容与学生阅历、知识水平存在差距,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障碍。
教师思考:
课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介绍了一处著名的古迹,描述特点时想象合理,恰到好处,并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鼓励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了解卢沟桥作为“七七事变”发生地的历史意义。
设计特色:
突出主线,读书自悟。
信息资料: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方的历史意义。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学习生字、新词。
3.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改课题入新课。
1.教师板书“狮子”并问学生看到这个词语想到了什么?
3.改动板书“卢沟桥的石狮子”想到了什么?
二:自学课文、质疑。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评论长短。
4.引导学生就词、句、段质疑问难。
三:抓住重点学课文。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的一段话。
3.图文对照学习重点句:“有的……好像……”哪些内容是讲作者看到的,哪些内容是作者想到的。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狮子的特点。
5.你还能想象出几种狮子的形态?
6.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2自然段。
四:提供想象的空间。
文物工作者怎样数清楚狮子的数量的?你准备怎样数清楚?
五:课堂练习。
1.模仿“有的……好像……”句式落笔练习.
2.听记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和历史意义。
3.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背诵第2自然段,导入新课。
二:汇报收集的相关资料,深入理解。
1.关于卢沟桥的资料,并结合第1自然段理解。
2.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并结合第3自然段理解。
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三:朗读全文,升华感情。
四:课堂练习。
1.用“甚至、大概”造句。
2.搜集或写出几句歇后语。
板书:
数量之多: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甚至历史意义的建筑。
形态各异:有的……好像……。
实用《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3篇)篇三
教学目的:。
一,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三,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一,理解并体会课文对石狮形状的.描写.
二,了解卢沟桥作为“七七事变”发生地的历史意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理解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二,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准确描写,适当想象的写作方法.
三,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问题,小组归纳,意见反馈给老师。经整理问题如下:
1)找出具体描写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
2)找出具体描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省略号代表什么?
4)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5)找出能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6)作者对狮子的描述具体吗?为什么?你学会了吗?
7)想一想,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抢答:
1)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是什么?它建与哪年?
2)文章中用了一个歇后语,找出来,并解释。
3)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个人能力考查:
能说出有关抗日的历史吗?
三,复习巩固:
对照板书,总结中心。
四,课后作业:仿写一处景物。
五:板书设计:
作者邮箱:lf19730512@。
实用《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3篇)篇四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两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2、交流、品读。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实用《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3篇)篇五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步调一致的“集体性阅读为自主自由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阅读吸收、自由思考探究、自由表达交流、自由练习展示,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
设计特色。
自主阅读。
教学流程。
一、自由研读,明确重点。
1、解题探读。
(1)读题理解。读题,仔细想想题目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让学生自主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不同的方法去发现,明白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写作的内容、重点、体裁和选材范围,认识到题目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
(2)扣题探读。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的内容。如:卢沟桥建在什么地方?卢沟桥是哪一年建的?卢沟桥上有多少狮子?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带着问题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自由研读。
(1)说说认识。说说自己对卢沟桥的了解,结合阅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介绍卢沟桥的有关句子,认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2)议议重点。课文重点是写卢沟桥,还是狮子?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展、分组探究、全班讨论,确认课文重点是介绍狮子。可从以下几点去研讨:课题中词与词的关系,插图景物的主次,文章内容的详略,课文总起句的意思等。着力训练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重点内容上。
二、自由择读,理解重点。
1、认识句子。课文第一句为全文的总起句:“北京有个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让同学们找找、读读句子,初步认识歇后语的组成,理解句子的意思,认识它在全文的作用。
3、读背句段。
(1)体会写法。学生自由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是最感兴趣的狮子的某一特点练习朗读,体会作者的介绍方式,发现语言文字的表达规律。如数量很多、大小不一是以数字来说明的,形态各异是以事物加联想的排比句式来说明的。
(2)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教师随机点拨。
三、自由品读,丰富重点。
1、欣赏美。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狮子?为什么?能读出你的喜爱知情吗?学生自由品读、交流情感,欣赏课文的语言美、狮子的形态美。
2、想象美。
3、创造美。
如果此时此刻你站在卢沟桥上欣赏着这些可爱的狮子,你会有什么想法?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借物抒情,选用某一形式去创造美。如动动口,向别人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动动手,画一画、写一写、刻一刻、捏一捏狮子。这样把学习与实践,阅读与生活融为一体,拓展学习、实践、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实用《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3篇)篇六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护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1、生字 生词
2、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习字册上习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实用《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3篇)篇七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2、交流、品读。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扩展阅读。
实用《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3篇)篇八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桥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桥呢?在我们国家有这样一座桥,早在13世纪就被世界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知道这是那座桥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历史悠久、工艺精巧的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出示课题,学生质疑。
2.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3.出示字词,认读字词。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学生分段读文,边听边想:课文先介绍了(),接着介绍了(),最后介绍了()。
2.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简单问题。
3.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卢沟桥吗?
出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4.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卢沟桥的设计科学?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科学(学习写“设”)。
小结: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卢沟桥还有什么特点?
板书:造型美观(学习写“型”)。
5.从哪里可以看出卢沟桥的造型美观呢?
小结:卢沟桥不仅设计科学,而且造型美观。最有趣的就是桥柱子上的石狮子,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汇报)。
(1)狮子的数量多。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2)狮子的姿态各异。
(找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小结:
你们看,狮子的动作、神态在能工巧匠的手中雕刻得多么逼真、传神啊!它们仿佛有了生命,大家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吧!(配乐读文)。
过渡:作者的笔下,这些狮子活了。可我们知道它们只是古代工匠用石头雕刻出来的,是作者的什么让狮子们活了起来呢?(想象)。
有了作者的想象,狮子活了。而狮子们的形态仅仅只有书中描写的这些吗?从哪看出来不止这些(省略号)表示什么呢?(表示还有很多其他形态的狮子)。
那我们就像作者一样,也来想象一下,狮子们在做什么(学生看图,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6.积累描写形态的词语。
过渡:这么多可爱的狮子,为卢沟桥的美丽添上了最重要的一笔。每一尊狮子都栩栩如生,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卢沟桥的狮子吗?(学生汇报,出示齐读)。
小结:在写作的时候,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段话的内容,这就是概括法,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介绍“卢沟晓月”
小结:乾隆皇帝的亲笔题词再一次有力的证明卢沟桥是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8.学习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它们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是什么关系呢?
小结:这句话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围绕这句话来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的关系。这样写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同学们在写作中也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四、总结。
就是这样一座造型精美,巧夺天工的卢沟桥,却饱经沧桑,并因在其身上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而闻名于世。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卢沟桥,走进这座中国人民永远难忘,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建筑。
实用《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3篇)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称、禁、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在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
课件出示:“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引入寓言故事《美丽的鹿角》,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检查预习,巩固词语。
1.课件出示预习单上词语:匀称、不禁、珊瑚、皱起、逼近、撅嘴、抱怨、撒开、凶猛、挣脱。(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认读多音字:称、禁、撒。
三、通读全文,了解段意。
1.出示句子: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出示句子: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3.出示句子: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用三个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
4.完成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______的身段和_______的鹿角,抱怨______的腿。而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_____救了他的命。
5.教师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1)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理解“精美别致”。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赞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2.小鹿怎么样评价自己的腿?
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2)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指导朗读。
二、研读心情,体味变化。
1.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3.运用语气词进行想像说话。(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1)当鹿灵巧地把狮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时,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了:“(),!”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正在这时候,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了!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了:“(),!”
(3)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
4.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5.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
鹿对腿说:“你虽然(),但是()。”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师生交流:从寓言里悟出来的道理。
2.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学习了本篇课文,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4.拓展寓言故事《朋友与熊》。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5.教师总结:点明寓言的特点。
板书设计:
鹿角美丽差点送命。
鹿腿难看死里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实用《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3篇)篇十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实用《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3篇)篇十一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一生的时间与精力,通过仔细观察昆虫的生活,并且详细的记录编写的。介绍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全书包括10大册,暑假里我读了一小部分。
通过读书使我们真真实实地感觉到了法布尔观察得仔细,就连小小的萤火虫怎样捕食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他还不辞辛苦,追踪观察了迷宫蛛是怎样产卵和养育宝宝的`。为了观察石蚕的生活习性,他亲自养了一些,讲述了石蚕室如何利用简易房子金蝉脱壳。法布尔这种坚持不懈、探索大自然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从《昆虫记》这本书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的独具匠心。他语言生动、活泼,而且充满了情趣。他把感情融入到观察当中,使我们了解到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以后我也要像法布尔那样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
实用《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3篇)篇十二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教材分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长城并不陌生,但是只限于名字而已,课前应多加以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长城资料。
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引题: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3)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图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入手,引发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
【资料交流,了解长城】。
二、感知课文,识写生字。
文档为doc格式。
实用《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3篇)篇十三
我今天学习了《月光曲》这篇文章,它的大意是:贝多芬在莱茵河附近的一个小镇中的一次旅行演出时,晚上出来散步。无意间听到了一对兄妹俩对话,而正是这对兄妹俩的.对话深深的感动了贝多芬,于是,贝多芬决定为了哥哥的矛盾心理,为了妹妹梦寐以求的梦想,为这对兄妹俩弹奏一曲自己的钢琴曲。这一弹不要紧,这兄妹俩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深深的感动了贝多芬,又使贝多芬感到觅到知音的感觉,很是激动。就即兴创作了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月光奏鸣曲》。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这也足以说明了贝多芬在当时是多么受穷苦人民的爱戴,即便是传说也是那样的美好。贝多芬被大家共认为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乐圣”,不光是他的音乐好的原因,还因为他的人品好、心地善良。所以,我们要学习贝多芬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