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据书信的撰写需要注意语言的严谨和准确性,避免造成误解或纠纷。条据书信的撰写需要考虑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写作风格和语言风格。如果你对写条据书信还有疑惑,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或许能找到启发和灵感。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一
好事过去了回味,好事来了品味,好事还没有来要盼。盼——一个充满了期望的字,又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让一个人心中起个疙瘩,但人人都仍喜欢这个疙瘩,它使好事来的时候更添一份成就与欢乐。
这到底是没头。直到一天打电话说,他下周五就来,我才放下个心。等着,盼着,心中不禁起了一个盼的种子,渴望一下子见到爸爸,却只能焦急万分,无可奈何。有人上楼时,厚重的大门重重地关上,我希望是爸爸。每一声皮鞋踏在台阶上发出的脆响,都印在我的心中。到了门口,那人仿佛戏弄我一番,不见了脚步声,心中一阵激动,这时,脚步声渐渐远去,我快乐的心也随之而去。快递小哥来了时,我以为是我爸,虽然知道不可能,但我还是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门,直到确认了,才带着失落的心,默默不语了。上课的时候,我希望在我写枯燥的题时,我爸叩门而入,带着笑容,陪着我写完题。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生,只得回过神来,再盯着作业本。在无比期望下,日子一分一秒地过着,周五终于来了。
一阵莫能抵御的愉快之气涌上心头,方才的失望倏然而逝。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二
为了谁:危难关头的初心检验。
长江告急!淮河告急!鄱阳告急!巢湖告急……。
庚子之夏,极端天气频发,南方多省进入主汛期,累计降水量之大、梅雨期之长、覆盖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安徽宿松,八百里皖江之首,同马大堤蜿蜒于长江北岸。
“上下船都要登记,下船人数要和上船一致,一个也别漏!”大堤上,嗓子嘶哑的洲头乡党委书记唐志华一遍遍大喊。
面对长江高水位态势,江湖环绕的洲头乡防汛压力叠加,乡里连夜排查转移受灾群众。
“如果有一个群众不安全,我是真的无法向组织、向村里的百姓交代啊!”面对镜头,唐志华语气坚定,“有人问我,几天不睡觉,怎么还有这个精力?我说要挺下去,必须挺下去!”
在他身后,洪水肆虐,广原成泽。堤外,万家灯火,平安祥和。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党员干部检验初心的考场。
安徽东至县,23名干部和抢险人员留在幸福圩,帮助转移出来的村民看护房屋、养殖家禽。“村民们撤出来后,不用担心家里养的鸡鸭了。”大堤上,副县长郭宏盛说。
郭宏盛手指处,滔滔洪水已把幸福圩围在中间,将这里变成了长江中的孤岛。
安徽阜南县王家坝保庄圩,县里派来的干部和圩里的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帮助抢险救灾。
支部设在哪里?是几位党员首先讨论的事情。
出水口是圩内最低洼的地方,距圩坝最近,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哪里最前沿,就设在哪!”临时党支部副书记王振喜说,“大家一致决定将支部设在这里,当好群众的哨兵。”
危难关头,以命相搏,这样的镜头在多地上演。
“出事了!渗漏洞大了!快!”7月21日,在安徽庐江县白山镇金大圩段,党员徐经宝听到喊声,拔腿奔向渗漏点。
渗漏点水流奔涌,运土堵漏尚需时间。徐经宝不及多想,纵身跳进水中,用胸膛贴住渗漏口,减缓流速,争取时间,水流冲击力几次险些将其带走。同伴们紧急调来沙包,合力堵住渗漏。
同样在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在洪水中逆行营救被困村民时,被湍急的洪流卷走,英勇牺牲。
江西南昌市湾里管理局梅岭镇,消防员张五洲、徐济鑫深夜转移暴雨中被困的群众,遭遇突发山洪,不幸殉职。
“最艰险的地方,总有热血的我们!”面对群众安危,广大党员干部义无反顾,舍生忘死,不负使命。
我是谁:生死与共的铜墙铁壁。
江西九江江新洲,长江江心,洪水环伺。
这里是数万人的家园。连日来,江新洲水位持续超警,最高时高过坝面,随时有漫堤风险。
距洪浪最近的除了环岛堤坝,就是171个防汛哨所。15个村1500多位党员干部和村民“钉”在这里,风雨同眠,昼夜值守。
“党员干部在场,百姓就会安心。”在第171号哨所,柳洲村党支部书记洪棉雪颈部被晒出一道黑白分明的“v”形。
面对大汛,党员干部和群众风雨同舟,安危与共。
“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泄洪后,安徽阜南县蒙洼蓄洪区成为泽国,77个庄台被洪水环绕。大批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乘船进驻庄台帮助救灾,稳定民心,与上万名村民同吃同住,朝夕与共。
东田坡庄台上,县人社局干部王伟进村后,被安排在村民王安才家,跟他住一个屋。“这些干部是来帮我们的,大伙抢着让他们住到自己家。”王安才说,“我吃啥,他就吃啥。”
距离近了,心也更近了。王伟拿起扫把,村民们就跟着拿起工具搞卫生。政府配送的生活物资要分发,村民自愿帮着挨家送。“刚来时压力很大,现在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王伟说。
“我们是群众的小学生,这么近距离、这么长时间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大家学到了很多。”阜南县委书记崔黎说。
“不牺牲这些地,就可能有人要丢命。”为保淮河上下游,蒙洼蓄洪区田地被水淹没,村民们都能识大体。
闻听此言,一位驻村干部当场感动落泪:“群众有这样的奉献精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做好!”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创造出无穷智慧。
长江大堤湖北黄冈段武穴市武黄湖泵站处,堤脚堆满建材。“车子、备料都在堤下,如果发生险情,道路被堵怎么办?调运根本来不及!”看到防汛干部,村民们七嘴八舌围上来出主意。
在村民们建议下,武穴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每公里江堤备足10车黄土和各类工程车辆,随时待命。
用集装箱改装的防汛哨棚不通风,也不符合防疫要求,村民赵辉提出用脚手架、雨布搭起十几米长的帐篷,敞亮透气,吃饭还能保持距离,被推广到沿江各堤段。
就这样,干群联手想出了一个又一个长江防汛新点子。
艰难困苦虽多,团结一心无惧。
安徽安庆市,一批脱贫户由被帮扶者变成帮扶者,协助防汛干部巡堤值守、照顾安置点群众。
江西九江和湖北黄梅,成百上千的务工青年放弃打工,返乡战洪。
天灾面前,干部和群众没有旁观者,他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战天斗地。
依靠谁:源源不竭的战洪伟力。
7月27日,淮河流域的安徽阜阳市姜唐湖蓄洪区颍上县戴家湖一涵闸闸门破损出险,解放军官兵、民兵、消防救援人员紧急增援。附近百姓纷纷走出家门,送饭给抢险人员。
“他们是来保护我们的,不能让他们饿着。”69岁的庙台村村民马文起和孙子把三轮车推上泥泞的大堤,给装运沙袋的消防员们送来热腾腾的午饭。傍晚,他又烧了开水,送到大堤上。
在侯郢村,村民朱国荣等人炒菜、蒸馒头、煮面条,送到抢险的战士们手中。“村里自发送饭的人很多。”朱国荣说。
历时77小时,戴家湖堵水围堰完成合龙,抢险成功。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历史往往是最好的教科书。
长江北岸,安徽省安庆市海口镇培文村,七旬村民王启干和儿子、儿媳驾驶着摆渡船,往返于西江两岸。
早年,培文村被长江及支流环绕,王启干做了近40年的摆渡人,后来路通了,摆渡需求越来越少,三年前停摆。
半个月前的一个深夜,王启干接到村干部电话:村里的路被水淹了,村中还有2000多名村民,急需摆渡船。撂下电话,他连夜检查调试船只,看着跟了自己多年的“老伙计”,心中不免有些激动。
十几天来,王启干接送转移1500多人,运送大量粮食、水、柴油等防汛急需物资,还常在夜里接送渡江抢险的解放军。“他们是来帮我们的,打赢这场硬仗,是我们共同的事。”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安徽安庆市,志愿者包了6000多个饺子,送到在大堤上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指战员手中;
安徽铜陵市,群众自发为正在加固堤坝的武警官兵送去煮好的鸡蛋;
时代在变,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故事没有改变。
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这个论断,真实地映照着今天的战洪画卷。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三
平凡与伟大是做人、做事的两种不同境界,但平凡是量,伟大是质,平凡量的积累终究可以成为伟大质的升华。——一名大学生对**成福事迹的感动**成福是平凡的,他只是**市委组织部的一名普通干部,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二十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同一个岗位。**成福又是不平凡的,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二十年如一日,长期从事党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身患癌症,没有了**升的可能,但他淡泊名利,爱党忧党,为党的事业殚精竭虑,用满腔的热血汇成了壮美的人生河流,在平淡的工作和不懈的付出中,破解了平凡与伟大的人生方程。**成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执着地追求着伟大的理想,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悟和理解,对党的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他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情操,充分展现了新时期组工干部的高贵品格和时代风貌,是新时期组织人事战线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特别是为我们这些年轻的组工干部树立了榜样。组织部门是党管理干部的一个职能部门,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
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组工干部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兵和模范。走进组织部的大门,我们就要做**成福那样的人。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四
我是xxx大学xxx学院xxx系xxx级xxx班的xxx。我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1月被组织吸收,成为中共预备党员,月,正式注册为中国校园文化。
我秉承着全心全意的为同学的服务的宗旨,加入了学生会干部这个大群体,在我着力贡献校园文化的工作当中,一直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导航标,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以为全面提高我院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而努力。同时我注重个人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热忱地投身自愿者行动,热心公益、扶贫济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工作需要志愿贡献个人的闲暇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学风、促进学院进步而提供的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的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而在当今社会,有些人片面地认为着力贡献志愿工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学生志愿工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把学生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工作这是很错误的想法。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在我们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所以我参加校园文化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志愿者,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作为我院学生校园文化组织主要负责人之一,我积极参与我院校园文化活动工作的策划、管理、组织工作,从加入组织至今我们在校内外开展了很多各类学生校园文化活动。
9月我参与组织我院志愿者为我院特殊教育研究中心搬残疾人用具。为迎接肖庆伦教授的到来,月15日,我组织我院学生干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打扫特教楼的卫生,给肖庆伦教授的到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展现了我院风采;2010年11月,我院举行“四心教育”征文大赛,作为评选者之一,我对感恩等词有了一个更深入的理解,懂得帮助别人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去年我院是学校所有学院中最早举行迎新晚会的院,作为我院迎新晚会主要负责人,经过团总支老师的指导和安排,我通过和团总支、学生会干部的配合,于年10月中旬成功举办了教育科学学院首届迎新晚会;2011年11月5日,袁去病自然奖学金颁奖典礼在我校演播大厅举行,我组织了校园文化对本次颁奖典礼进行学生干部志愿服务,对本次典礼成功举行奠定了基础。
我也一直积极参加我院校园文化组织组织的各项校外活动:2011年3月我作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名贡献者,我与校大学生考研组织、校大学生特殊教育组织前往毕节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两个小同学已经可以用简单的语言与大家交流了,这是他们长期学习和锻炼的结果,也是来自社会各界关爱的结果。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这些同学的成长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该项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毕节日报报道。
在2011年4月,我与我院学生会干部去毕节烈士陵园进行扫墓;在2011年上半年我作为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团总支、学生会干部参加了毕节“两创一建”活动,通过参与该项活动,使我对毕节创国家卫生城市、创省级文明城市、建山水园林宜居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我们策划和组织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包括资金不足、人员调度不齐、办公工具缺少、策划可行性不高而不断被否决等等,但我们没有为此屈服,最终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度过了难关。在进行工作的同时,我注重成员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和个人素质道德方面的培养,并强调了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现在我院校园文化建设者之间都有着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精神。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时刻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精神,新的精神营造新的气象。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需要在新气象营造的新舞台上去尽己所能地体现自我的价值。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工作为我提供了这个舞台,提供了发展自我的空间,我一定会在这个空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在这个时代发展的趋势中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的意义,展现自我的风貌,用行动证明自己。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五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充满了泪水,但这些泪水不是因为悲伤和痛苦,在这里的所有泪水都来自感动!那十位平凡的'人,来自不同的岗位,却一次又一次的给我们带来令人震撼的感动。
最令我感动的是张宝艳、秦艳友夫妇。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虽然最后找到了孩子,但那些走失孩子后的焦急和失望是他们永世不得忘记的。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和安慰。
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8年多全身心的投入张宝艳常年坐在电脑前腰部和颈部会经常犯病;放下饭碗就上网胃部经常不适。对此秦艳友会经常要求甚至“胁迫”她离开电脑去走一走或者休息一会儿。
然而每当qq群闪动,她还是要第一时间去看。甚至家里停电上不了网的时候,她也会拿起手机,去处理各种事务。宝贝回家,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包含了多少父母的悲伤和期望,又包含了多少父母找到孩子后的兴奋和喜悦。没有报酬,甚至要自己搭钱,还要经常遭遇各种非议和谩骂威胁,是什么支撑这对夫妇走到今天呢?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张宝艳笑着说,“一开始,我的愿望是能给寻亲者带来一些帮助。现在支撑我的,是找到亲人后,寻亲者脸上的笑容。”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六
科学泰斗钱伟长:一个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屈。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怨恨,有情有义有祖国。这就是他人生所经历的一番波折。从一位中文和历史满分成绩考上清华,到弃文丛理,科学救国。虽说录取考时,他的数理化加英语总成绩只有25分,但他加倍努力,来往于宿舍,教师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70分。4年后,成为八名顺利毕业的学生之一,获得宝贵的可以去加拿大留学的资格。一次选择:假如中国和美国打仗,你是忠于中国还是忠于美国?在当时,美国给他的工资是八万美元。可是,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或许,金钱是很重要,但是,一个中国人的尊严更重要!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授予他奖项时,他已去世。,钱伟长用98年的人生,研究出了一本他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爱国......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他就是“雷锋传人”――郭明义。1994年以来,郭明义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学生。里,他资助的贫困学生和家庭超过了12万多元。无偿献血总计600ml,献血证书有54本!如果没有见过他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皮鞋亮,往这一站,特别像一个有钱人。但是,他的“真实面目”是:一身工作服,穿着大头鞋,后屁股的裤子上还有补丁呢!就是这样一个好人,房子只有40平方米,收入十分低。但他很快乐,很简单,很天真......
回望201x年,那是个多灾之年。至今伤痛犹在。舟曲泥石流给我们留下了沉甸甸的记忆。在最危急的时刻,困境中的老百姓总是能见到,那一抹军绿色。王伟也是那一抹军绿色其中的一员。在困难当头的时刻,他首先想到的是还被埋在地底下的老百姓,而不是自己已经怀孕的妻子。当他终于有时间来打个电话给妻子时,那边已永远是“滴、滴......”的声音了,但他顾不了那么多,又投入到后期任务当中去了。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哭喊。妻子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黑暗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还有“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玉树铁汉”才哇,“草原曼巴”王万青,“英雄翁婿”王茂华、谭良才,三栖尖兵何祥美,“最美”的洗脚妹刘丽以及“警界保尔”孙炎明。还有特别奖,授予了三个群体,分别是: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八位维和英烈;铁道部k165次列车乘务组;中国志愿者群体。他(她)们,永远值得所有人致敬!
7.《感动天地》观后感。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七
昨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完《感动中国》,看完栏目,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孩子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八
不久前,合肥市暴雨倾盆。“不好,北一环和肥西路交口处出现积水!”合肥市城乡防洪指挥部里,挂了电话,陈世勇第一时间调出防洪指挥调度系统,核对信息、判断水位、调度排水车辆。紧接着,他一头扎进雨中,拔腿就往现场赶。
今年45岁的陈世勇,是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排水管理所片区队长,已经入党25年。汛情期间,他负责对辖区内排水设施进行巡查养护和防汛应急处置。路口积水,已经超过了警戒水位。调来的大型移动泵车,在争分夺秒抽水强排。井口、排口,安排人员火速检查。
沿街商户即将被淹,来不及多想,陈世勇挨家挨户敲门,苦口婆心劝离。板桥河水位过高,倒灌导致路面积水许久不下,他带头下水排查,下井封堵排口。“市内排水设施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一旦发生故障,很可能造成城市内涝。”陈世勇介绍,“过去,我们是保交通,如今,我们得保安全。”
陈世勇带领队员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其间出动移动泵车助排30余次,助排了近42万立方米水。雨还在下,但积水已经逐渐退去。
为防城市内涝,汛情期间,合肥城乡防洪指挥部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一方面,加强下穿桥和易涝点定岗值守人员到岗到位督察,确保人员在岗在位,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另一方面,确保“积水尽可能少、积水时间尽可能短”。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九
2月8日晚20点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准时播出。自起,《感动中国》每年都会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温暖着中国,感动着我们。
在本次颁奖盛典上获奖的除了伟大的科学家,还有几位普通人,他们的故事让我很受感动和教育。如三次奋不顾身冲入火海救人的河南小伙王锋,在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正是因为他的义无反顾才保证了20多位邻居无一人伤亡,然而他本人却因多脏器衰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让我们再次向这位平凡的英雄致敬!还有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已有6个年头的湖南大学生村官秦玥飞,他的故事同样十分感人和励志,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如今,他们的创客团队已经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了当地政府与村民的好评。最后我们要提到的是一位大国工匠,他叫李万君,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一名高级技师,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这种永不服输、不断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非常值得我们电力人学习,只有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挑战自我,永不满足,我们才能取得进步,我们的企业才能取得跨越发展。
颁奖盛典最后还特别向为国著功成的中国女排进行了致敬,整个节目虽然只有2个多小时,但说实话我真的很受教育,就让我们向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学习,一点点进步,为了公司的三大创建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让我们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十
那天晚上到天亮之前的时间里,我们想了很多很多。
第二天,我在课上请求老师给我20分钟,我把前一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很没有技巧但是却很发自内心的讲给了一起上课的两个专业的同学。(可能有人还记得吧?00应化和00广电)我从上台的一刻起,就决定了:我没权利改变别人,但是我可以告诉别人,有些事情离我们很近,有些事情我们要警惕,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做,还有些事情,我们必须做!!!
第二年,韩国青年在日本领事馆前“切指明志”,我盯着韩国青年事后包手指时痛苦表情的照片,心里发出由衷的敬意。
同年,中国有一个很不争气的女明星穿着日本的军旗做的袍子拍照被谴责,可能她不知道,甚至很多人还站在她那边觉得是小题大做。我后来怎么看她的嘴脸,怎么觉得越发恶心。同年8月份,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看着日本老兵穿着二战的衣服,心里又想起了那个日本人和我说过得很多话。
同年冬天,第一次看到王选的事迹。从心底支持这个“英雄”,在我眼里,他就是女英雄。日本人曾经对中国做过什么,当时日语系办了一个日本文化周,我当时真的百感交集,他们的宣传材料上全是说日本这么好那么好,举办活动加强什么交流,还要征文,那几天小泉刚刚参拜过靖国神社,日本导弹威胁中国也是那时候刚发生的事情,他们就不知道为这个来征文吗?想起有些学日语的学生给饭卡加钱的时候,写名字都用日文来写,心里更恼火,难道有些人学日语是为了媚日吗?我当着很多人的面把学校所有的宣传材料都撕掉了――你可以麻木,但是你不可以教唆别人!!!
夏天,我去了沈阳,参观了9・18纪念馆。当我看到日本兵穿过的'军装真实地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心哭了。我真想把他拿出来烧掉,看着他,想着几十年前,穿这身衣服的人亲手做过些什么??我简直无法忍受!!!!
出馆的时候,我留了很多留言,足足有两页。但是我觉得,写在多都不够表达我的心情,那是一种真正的痛!等我以后有钱了,一定捐钱给9・18纪念馆,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进去看看,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些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又是一年“九・一八”,在这天,在我的家乡。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所有的汽车都会在二十二点鸣一分钟喇叭,东北境内的所有火车也会鸣笛。听到笛声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那更像是一种嗥叫!向过去一切不平的嗥叫!――此时我落泪了!!!――-是一种无名的热泪!!!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十一
每当我看见那干净的马路,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位辛勤工作的清洁工阿姨的身影。
这位阿姨个子不高,看上去显得很清瘦,她就是我家隔壁的赵姨。赵姨是厂里的保洁工,这个工作在别人眼里是有脏又累的下等活,可赵姨却把它看作最神圣的岗位。每天天蒙蒙亮就得出去工作,天黑了才下班。不管天气如何,都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记得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我和妈妈去教培楼上英语课,一路上我都在埋怨老师,这样的天气还要来上课,心里有说不出的怨气。就在这时,远远的看见一位阿姨正在拿着扫帚扫来扫去,走近一看,是赵姨,她正在清理由于刮风掉下的梧桐叶,还不时的用手里的铁钩做着什么。我不解地上去问:“赵姨,这么大的雨,你出来扫啥呀,等雨停了,明天再扫也不迟呀?”赵姨看了看我说:“不行呀,你看这梧桐叶子还有掉下的树枝,堆积多了,顺着水流都流到下水口,要是不及时清理,会堵塞下水口,这样路面就会大量积水,要影响车辆、行人安全通行的。”说着又见她用手里的钩子在清理下水口的树叶,她的手上、身上、脸上、沾满了泥水,去没看出他有一丝丝地怨气。她干得是那么认真,那么执着,想到自己因为天气不好要上课,还一肚子怨言,真是羞愧不已!
由于表现突出,今年赵姨还获得厂里“五一”劳动模范的奖章。至今赵姨仍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着,实践着自己“干一行,爱一行”的获奖感言。
我佩服赵姨,她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工作无贵贱高低之分,只要努力,用心去做,平凡的岗位也会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十二
铅笔那写字的沙沙声,就如漏斗一般,连把我脑中的记忆也给我抹了下来,让我自己感动。记得那一次,是个寒冷的大冬天,雪花如数也数不完的鹅毛一般,飘落下来。由于妈妈经营的是一家给宝宝洗澡的母婴店,所以遇到这种天气就更忙了。可想想,当年的我,在店里大哭大闹就要妈妈陪我一起下去睡觉。可妈妈却怎么也不理我,我无可奈何只好一个人下去。可心里却埋怨着:“妈妈坏,坏妈妈,赚钱赚钱就明白赚钱,赚得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管了!”想着想着,一串又酸又咸的泪水就伴着我慢慢地睡着了。第二天晚上,放学回家,我意外地收到了妈妈写给我的第一封信。信上说:“儿子,妈妈对不起你!妈妈也想好好陪陪你,陪你去公园玩;陪你好好睡觉;陪你做作业;陪你……可是,妈妈不行,得赚钱。妈妈懊悔从前没有好好读书,但那时分,也是由于穷。所以,妈妈努力赚钱,希望你好好学习……”我的眼睛顿时模糊了。我明白,妈妈也哭了,由于,那黑黑的文字晕出了一圈圈的水痕。
手里紧攥着妈妈的信,我似乎一下就懂了。眼前出现了点点滴滴。原来妈妈之前也是一名幼儿老师,每天可以上上班,开开心心地过着每一天。后来有了我,家里经济条件又不好,只得去另谋出路。通过一点一点地学,终于有了今天的`这家店。但妈妈干的并不轻松,什么事都得自己干。每天,天刚亮就起床,给我做好早餐,就去店里了。晚上最忙的时分,还要干到12点钟,甚至更晚……有时分,我听爸爸说,让妈妈再多请一个人帮忙。可妈妈却总说,再坚持一下,能省就省吧!洗衣服、做饭、改作业,妈妈一样都没落下。可我却从没见妈妈上街,买几件像样的衣服。我喜爱吃饺子,妈妈也是在晚上店门关了之后,再给我包的……我的眼睛又模糊了。我?我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妈妈,我懂了。第二天早上,我静静地起床,我给妈妈留了一张纸条:“妈妈,你再睡一会儿吧!早餐,我会自己买来吃的,我上学去了。”妈妈,我真的懂了。每天放学回到家,我总是先做好作业,然后让爸爸改。这几年,你太宠着我和爸爸了。以后,我们会学着替你分担一些的。晚上,没到八点,我就一个人下去睡觉了。我明白,妈妈也特喜爱吃水饺,我给妈妈煮了一碗,放在了保温箱里。终于,我看到妈妈笑了。我还常常听到,她跟好友们夸我懂事呢!于是,我也打心眼里笑了。妈妈,放心,我会做得更好的。我肯定会成为你的骄傲!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十三
她出生在一个小乡村,父母都是农民,世世代代都是在那生活的。她下边还有一弟一妹,她从小就洗衣做饭,充当他们的保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可她是个心气极高的女子,从小就觉得自己不该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而应该是那种大富大贵的家庭。但是出身已经无法选择,她明白只有靠好好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的母亲是个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的矮小女人,嫁给了一个喜欢酗酒的男人,每天为了丈夫和孩子忙碌着,忙完了家里忙田里的,从来都没有自我。在她小小的心灵中,这样的一生真是无趣至极啊。
而她也从未从母亲那里得到更多的关爱,从小她就懂得要把好吃的、好玩的让给弟弟妹妹,争宠什么的在她是从没想过的。
每天上学的时候,隔壁养鸡大王的小女儿都来叫她一起走。人家同龄的小女孩都穿得花枝招展,而她的衣服都是最朴素和最普通的。她的心里不是没有羡慕。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她看中了一条带有小小的蕾丝花边的裙子,眼睛停留在上面不动,她的母亲过来一把将她拉开,嘴里嘟囔着:“太贵了,都抵得一袋粮食了。”
那以后的几个夜晚,她的梦里都是那条小裙子,泪水打湿了枕巾。她多恼火啊,为什么我要生在这样的家庭?为什么我要有这样的母亲?童年没有玩具,没有漂亮的衣服,只有不应属于她的早熟。倔强的她在外人面前总要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因为她有最令人自豪的资本,她的成绩是年级第一。
2
她的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个喜欢沉默的瘦小丫头的决心,尽管也为她的成绩高兴。可是她的压力却很大,因为她把自己的本赌在这上面了,她要上大学,去很远的京城。有时偶尔考差一次,要么不吃饭,要么拼命地干活。而她从不对她的母亲讲,她的母亲不会理解的,她的母亲也不知道怎样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指导方法和意见。
13岁时她来月经了,鲜红的血一个劲地流出来,肚子又疼得厉害,她吓傻了,以为自己要死了。她偷偷跑去问同村的表姐,表姐给她买了白色的很温暖的卫生巾,给她讲了很多有关的知识。而她的母亲是后来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长大了,可是作为每个女人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母亲对她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心,甚至连关怀的话都没说过一句。
她寂寞地独自成长着,很多时候想着自己以后有了女儿,一定要事先将很多东西都教会她,一定不让她这样孤单地、茫然地面对成长的种种烦恼。
她和母亲的隔阂越来越深。她觉得在精神上、物质上,母亲都是亏欠她的。
3
她考上了省城最好的高中,可是那里学费比较贵,而她家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是不可能供得起的。于是她选择了一个可以免除她三年学费的普通高中,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的,她相信自己。
她从不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因为她买不起漂亮的礼物。而她自己的生日也常常被忘记,她的母亲从来不会给她买一个生日蛋糕。经常会有同学的父母来看望自己的孩子,她却从来不敢奢望她的父母来,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即使有了时间也不可能给她买什么补品之类的东西。
三年的高中,她的母亲只来过一次,带几个瓜来看她。她的母亲头上还带着露水,和她说了不到三句话就匆匆地走了。
她放学后到那个地方去找他的父母,想帮忙卖瓜,可是走近了却怎么也叫不出来,她怕被自己的同学们看见后笑话。她的父母什么都没说,只是让她回学校,别耽误学习。
母亲要上厕所,她带母亲去公厕,母亲很恼火,上厕所还要钱啊。从卫生间出来后,她听到有人在身后说了一句:“上完厕所都不冲水,一点素质都没有。”她的母亲不知道该怎么样使用那个小小的按钮。她的眼泪差点出来,她知道不能怪母亲,因为母亲只是一个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农村妇女,可是她心里却有小小的怨气,要是我的母亲不是这样多好啊!
4
高考时,她填报的都是北京的高校。她最终被京城一所高校录取了,学费也是申请的助学贷款。每一年她依然得一等奖学金。一到周末她就自己去做家教或者促销什么的。她的父母只是偶尔给她寄几百元钱,也是从牙缝里省下的。
她的同学中,有很多父母都是高官或知识分子。有时,听同学打电话给母亲,叫“darling”“亲爱的老妈我很想你”她真的很羡慕,她是永远不可能对自己的母亲说出这样的话的,而她的母亲也不会对她说一句“我想你”。她的成长环境和她们是不一样的。她从不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的父母。她被城市渐渐地同化,也学会了吃麦当劳,偶尔也和别人一起去喝咖啡,去唱歌。很多时候她在想,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而她母亲的一生都没有这样的生活质量啊!
有一次,她回家过年,母亲看着她的花边牛仔裤,美宝莲璀璨唇膏,摇了摇头。她不以为然,这些都是自己挣钱买的。她越来越觉得和自己母亲之间的代沟太深,这代沟的产生,不光是因为她们是两代完全不同的人,在她看来更多的是自己的母亲没什么文化。她无法给她的母亲讲国内外的什么事件,她的母亲只关心粮食的产量,庄稼的收成,孩子的成绩。
吃饭的时候,她竟然觉得自己的母亲吃东西的声音太大了,而且她第一次发现母亲竟然像个男人一样吃了两大碗米饭。她的心里不由得反感起来,尽管另一个声音告诉她,这是你的娘,不管怎么样你都要尊重她。可是那种不习惯好像已经在她心里发了芽,根深蒂固,让她不由自主地想逃离。
5
大学毕业,她考上了国家公务员,终于留在了自己渴望的京城。不多久她就找了个北京“土著”男友,感情还算不错,可她从不去他的家,害怕人家的父母问起自己的家庭情况。于她,那是一个疤痕,她不想示之于人。每个月她总是按时地寄500元回家,给弟弟妹妹上学用。她想,对于父母,她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她学会了和身边的人攀比,在这个贫富差距巨大的城市里,她的欲望不断膨胀。穿衣服要名牌,手提电脑和珠宝什么都要不能比人差。为了显示自己良好的家境,她给男友也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是她的工资所无法满足的。
最终她被查出挪用公款十万余元。男友没有和她一起承担,从她的生活里消失了,而平时的那些朋友很多也是对她躲之不及。只有几个死党把自己婚嫁的钱都给她垫出来了,可是离十万还差三万多。她整个人崩溃了,才24岁,她不想坐牢。最后她甚至想到了一死了之。
她的母亲是从她最好的朋友那里知道这个消息的。电话打到了村支书家。她的母亲听完了朋友断断续续的话后,愣了很久,没说一句话,最后坚定地对她的朋友说:“告诉我的娃,千万别想不开,有娘在。”
她的母亲一生不曾求人,为了找换女儿的钱,她抛下尊严,一家亲戚一家亲戚的借钱;她卖掉了家里的几头猪,卖掉了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她每月寄的钱母亲都一分没动地存着,是为她应急用的。终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凑齐了三万块钱。
那一次,她没有出过县城的母亲在上大学的妹妹带领下第一次到了京城,来到她租的小屋里。母亲看到她第一眼,第一句话就是:“孩子,你受苦了。娘给你做点好吃的。”便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妹妹在她的身边给她讲着母亲是怎样筹钱的。“姐姐,你知道吗?你一直是娘的骄傲啊。娘一直以你为荣,在心里是最喜欢你的啊。姐姐,你很少回家,可能不知道,娘曾为了我们的学费去卖过血。”她原本已经想死的心,一点点地被融化,最终抱着妹妹嚎啕大哭。
身高不足一米六的矮小的母亲,做好了她最爱吃的土豆肉丝和鸡蛋汤。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一样,只是眼神里的坚定让母亲变的高大。她掀开母亲的衣袖,看到了母亲胳膊上密密麻麻的针眼。“娘!”她第一次扑在自己母亲的怀里,像一个婴儿在那温暖的怀抱里找到了重生的力量和爱。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十四
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题记。
高楼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来月小;冷漠越来月多,温情越来月少;节奏越来月快,感动越来越少。麻木的神经已经开始在钢筋混凝土的掩盖下悄悄退化,大多数人被生活茉莉得太粗早,早已忘记了感动,生命知识机械的运动。
但是,中国却迎来了20__,这个情感爆发之年,太多的喜悦与悲痛,冲击着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敏感的地方,于是每个人心中的坚冰在20__中被一次次感动所融化。抗击雪灾中,我们被警民通心所感动;抗震救灾中,我们被舍己救人的谭老师所感动,被解放军战士那一句“求求你们再让我去救一个吧!”
所感动,被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所感动;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我们被金晶奋不顾身保护圣火的行为所感动,被各国的豫东远所感动;在太空漫步试验中,当宇航员安安稳稳地飘在蓝色额星球的上空,摇摇晃晃地走起来时,我们激动的心情决不亚于前两次载人航天试验。是的,我不得不说,中国人在20__年感动的时间与次数绝对是着近二十年来最多的。这一年,中国人散发出了无与伦比的凝聚力与超乎人们想像的温情,人们通过个中方式联系在一起,为社会出钱出力,我们可以看到qq上,msn上,网友们没有了以往的冷漠,大家的头像全部换成了“中国红心”,个性签名上经常会看到诸如“祈福”、“中国加油”、“四川加油”、“奥运加油”等字眼,这一年着一刻,中国人的心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钟声的响起,中国人走出了大喜大悲的。08不留下脚的痕迹,但我们已经走国。新的一年,新的一台南,麻木的神经早已边的敏感。我们可以被早晨的第一声鸟鸣所感动,也可以被傍晚最后一缕残阳所感动;我们可以被父母的关怀所感动,也可以被陌生人的一句问候所感动。感动,不是单纯的落泪,也不是肤浅地感时伤怀。感动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十五
我的爸爸很一般,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有一次的谈话深深地埋在我心中。
那是一年冬天,我和好好友由于一些小事吵了架。回到家,我便坐在长椅上埋怨好友之间太缺少真诚了……爸爸坐在长椅的另一边,听到我的埋怨,他只是笑着说:“孩子,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他告知我,有一个盲人,晚上提着灯笼在夜间行走,并问我这个盲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由于心情不好,便任意说了一句:“他是为了面子,为了让人们不认为他是盲人。”突然间,我觉察爸爸的脸色有点不太对,便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他那微笑早已化成一种莫名的严格,但他还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答错了,那个盲人之所以会提着灯笼在夜间行走,是由于自己是个盲人,他比常人更能理解黑暗中有有点光明的重要性,他是为了过往行人能够安全地走路,才提着灯笼的。”
我怔住了,我的心怔住了。
只听到爸爸又耐烦地告知我:“他虽然是个盲人,可在他内心深处有一盏明灯,那是用自己的心灵,用对生火的热忱点燃的',那是一盏奉献的灯……”
在我的记忆深处,这件事永远被埋在里面。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十六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事迹:
爱·亲人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最新抗洪救灾感动人的事迹(案例17篇)篇十七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xx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xx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0xx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于20xx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xx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xx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xx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调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0xx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事迹:
张纪清(江阴炎黄)。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xx年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0xx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xx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0xx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爱·慈善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
20xx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xx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20xx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事迹:
爱·亲人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20xx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xx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xx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