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做出的坚定决定,展示了我们的意志力和毅力。决议需要具备挑战性和目标感,让自己更有动力去实现。下面是一些决议样本,供大家参考。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一
一、复习具体时间安排:
1、20__年3月上旬~20__年4月中旬:第一轮基础复习;。
2、20__年4月中旬:第二轮知识专题复习;。
3、20__年6月:综合提高训练、摸底反馈、查缺补漏。
二、具体措施:
第一轮复习: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教材“放大”,将教材中隐含的内容挖掘出来。使书本“由薄变厚”,全面、深入、系统地完成课本上所有知识内容的复习。我认为第一轮复习是复习的最重点阶段,直接决定复习的质量,所以第一轮复习一定要狠抓,切实将复习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一个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并消化。另外在本轮的复习过程中还应穿插专题、单元检测,做到疏而不漏。例如:我准备好的专题有化学用语部分、化学与奥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等。
第二轮复习(主题突破阶段):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已有一定知识结构,可将知识进行整合。我准备以《中考指南》为依托,把知识点分五个专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觉得:
(5)复习过程中应不时地将第一阶段的内容适时再现,强化记忆;。
(6)对平时考试中反复出现的一些知识,通过专题形式,总结规律和解题方法。
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阶段):这一阶段是中考的冲剌阶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不可面面俱到,而要通过训练,有针对性地把历年中考的热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反复的训练,直到这些“顽症”彻底“根除”。在这一阶段会有各地的很多模拟试题和信息,不可无选择地让学生做太多,只需选择有代表性的3—5套足够,其余由我们教师进行筛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自组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三、复习过程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课本习题,强化命题变式。
中考许多试题都是以课本习题或例题为蓝本进行演变或转化编拟的,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能否灵活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更应脚踏实地,回归课本。
2、练习及评讲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的解题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特别是理科教学,我校的学生相当多就是缺乏必要和足够的练习,往往是眼高手低,课堂上教师一点就通,一片热闹景象,但是老师一停下来他们有的就眼巴巴地望着你,等着你,自己寸步难行。所以复习过程中应重视解题方法和解题规范的训练,在讲题过程中,首先是理清题目要考查的内容和目标,学生在思维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及问题的根源,这样学生才能将题目要考查的内容和课本联系起来,才能知道题目到底难在哪里。其次,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练习,应在讲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置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再次,就是要把学生平时反馈较多的错题,引导学建立专门的“错题摘抄本”,做为自己最有效的一个复习资料。
3、与时俱进,关注和化学有关的社会新闻和热点,如“环保”、“节能”、“化学与sts”、“化学与奥运”,对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定要组织专题,让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我认为其效果会比碰到一题讲一题的好。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二
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按计划顺利完成,从实际出发,注重中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提高,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了几条经验:
中考最关键的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过关。由于平行班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进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收取教训。力争下学年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合格率。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三
1、严格遵守学生的基本常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按时、按质、按量认真写成作业。
2、自主学习时,主动梳理所学知识,可采用按年代编历史大事年表(只列出题目和事件简介)的方法,形成自己编的复习提纲,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3、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横向对比,找出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历史大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几个要素。并能用于分析所学的历史知识。
5、每天固定15分钟复习新旧基础知识(不做题)。
6、每次考完,认真总结:把错题按照“基础知识”、“理解”、“粗心”三种错误类型归类并统计每一类的失分总数,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写在试卷显眼处。以备日后重温。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四
第二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
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2.认识分解反应.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陶冶化学审美情趣。2.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四) 教学用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实验室加热clo3制取o2,分解h2o2制取o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第二课时:学生加热mno4制取o2,分解反应,工业制氧
(一) 学生情况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与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教法与学法
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教要耦合于学。为了落实课程目标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这节课我将采用引导探究法和交流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这样导课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还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教学进入第二还节。
(二) 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我向同学们展示mno2,clo3,h2o2,mno4这四种药品,同时给出它们的化学式。提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步步追问,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后在教师引导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
分别加热mno2,clo3,clo3和mno2的混合物,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我将运用自制教具“多孔试管夹”。普通试管夹只能一次加热一个试管,而“多孔试管夹”的优点就是能一次加热多个试管,同时能对这些试管中的物质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clo3可以用来制取o2,mno2不能用来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到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实验探究二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和3ml5%的h2o2溶液与少量mno2的混合物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后者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h2o2溶液,观察现象。通过实验,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h2o2可以用来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这时,学生对于mno2在这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顺势提出催化剂的概念,并强调催化剂虽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至此,已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接着引领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们知道反应物状态不同,温度不同,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也都会发生相应改变。
活动探究三
加热mno4制取o2。这是一个分组实验,让学生根据一下六点提示来进行实验操作,同时,通过动画演示辅助学生实验。通过探究,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加热mno4制取o2的操作步骤。用七个字简述出来便是“查,装,定,点,收,离,熄”,同时通过其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接下来,我启发学生,我们能否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利用废弃物品来做这个实验的实验装置呢?这就是我利用废弃物制作的实验装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节约意识了。
通过让学生观察clo3, h2o2, mno4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总结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并通过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分解反应。
(三) 联系生活,扩展新知
向学生简单介绍工业制氧的方法,同时以及揭开潜水员在水中呼吸的奥秘。同时提出“世界上最大的既经济又环保的制氧工厂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两个问题,对学生们进行环保教育。
(四) 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我特别设计了几道练习题,这几道练习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 交流收获,优化新知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诊断性、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将尽可能的关注每个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活动情况。提醒学生把自己的自我评价写进学习记录卡中,装入学生成长袋中。我会及时作出回应,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和行为。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力图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授课后我还将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以利今后改进。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五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年的在校学习经验,他们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生活学习方式,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玩一会儿,这是很正常的。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即刻。从上学期检测看来,学生基础部分得分较高,得分率在90%左右,失分主要集中在解决问题部分和动手操作题部分。
1、计算题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进行计算,但仍有少数学生粗心出错。
2、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找规律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规律,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3、应用题极少学生出错,说明少部分学生的分析理解和审题的能力欠佳。
4、对于学生存在这样的失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训练,让学生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要多练,且形式多样地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读题、审题好习惯。
在教学的同时,我对二年级孩子注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上课习惯。
上课前学生须将上课所用物品准备好。如:课本、课堂练习册、笔、学习用具等准备好,并摆放在课桌上一定的位置。预备铃一响就能安静下来,收心静候。
2、培养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要完整,学会完整地口述解题思路;能独立思考问题,思考时有条理、有根据,敢于质疑问难;能用较准确的语言回答问题。
3、培养及时复习的习惯。
4、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书写规范、整洁。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要专心,不边做边玩。
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必要的学习工具。二年级要培养学生流利的、快速的的书写技能。
6、培养善于提问的习惯。
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大胆的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7、培养有条理、快节奏的习惯。
从小培养学生的快节奏。高效率,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六
同学们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存在问题:
1.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理解差距较大。
2.部分学生想象狭窄,缺乏表现力。
3.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学生以个体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方法,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它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材分析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我校采用的人教版版的美术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贴近儿童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每课都充满了童趣。这册教材共12课,每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内容,教材的可操作性,贴近生活。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
重点:主要放在对学生普及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难点:主要放在让学生自己创造美,学会运用美。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渗透德育。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原则,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通过讨论、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等活动音高学生在美术创造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学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认识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4.加强师生的交流,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心学习,加强属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6.重视对学生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初三年级是学生各科文化课学习的重要一年,但美术学科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美术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这段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美术技能技巧以外,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创新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七
本次试卷共有四道大题,选择题(42分)、填空及简答题(39分)、实验探究题(13分)、计算题(6分),总分100分 。本次考试考试范围是1—4单元 ,侧重点是3单元和4单元,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符号表达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等。总体来看,本套试题难度不大,符合中考命题趋势,适合绝大多数同学,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优生之间拉不开距离。
这样选题,主要是考虑因为本届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都要涉及到计算,而每年都是如此前四个单元同学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而到了第五单元各个层面的学生之间都要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本次试题出的难度太大了,学生感觉很困难,考试成绩出来了再不好,就有可能极大地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如果这次感觉不大难了,到学习第五单元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不会过多地感觉忒难 了,再加上,现在中考中化学计算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太难,只要会最基本的就可以了,由于化学是起始学科,我们想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这对于今后化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择题: 1题主要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重点要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多数同学的第二个都判断为物理变化。
6题学生忽略了“都”字,8题不了解蒸馏水与平时我们喝的水的区别,多数同学选的都是b,而忽略了要是长期喝这样的水,对我们的身体有害而无益,缺少微量元素。
13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白要证明这个结论必须是化学变化。
18题学生很少听说电中性而多数听到的说法是中性,而原子是实心球体认为是正确的。
总之,选择题出现这么多错误的原因就是对平时所学习的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不是特别的扎实,有一部分同学是将知识点记住了,但是不能灵活地去运用。
(二)填空及简答题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微观知识的运用,物质的分类、 水的净化、符号表达式等知识。学生对于离子符号的书写,原子的书写不是很好,符号表达式的书写不规范,物质的分类多数同学掌握的不是很好。
(三)实验探究题 多数同学完成的还是可以的,主要考查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及有关制氧气的注意问题。出现错误的是(4)题。
(四)计算题
整体学生完成地不是很好。前两问学生会做,但是数算错了。第三问绝大多数同学不会做,全年级有30多人做对了。同时学生的解题步骤不规范,需要规范。
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应用,导致答题错误。
(3)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主要是化学用语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导致在答题中较多失分,如在第23、27小题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等,在填空、实验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词不达意、错漏百出、答不到点子上,还有的学生不能按试题的要求作答等等。
(4)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解答计算题的格式不规范。
1、针对两个班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来分析。
五班平均分73分,及格人数37人,优秀人数21人;四班参考人数35人,平均分为65。8分,补了6个0后,平均分为59分,及格人数26人,优秀人数12人,四班和五班相比及格人数少9人,优秀人数少了9人,而四班的优生和五班的优生相比,他们的分数较五班低,两个班尽管整体成绩还可以,但是由于学生整体基础不是特别的好,两个班的70—85分的分数断档。五班今后努力的方向是:
(1)本次平均分位居第一,73分,三班71分,下次必须努力,不要让三班给超过了。
(2)不及格人数只有7人,这部分同学下次月考每人都要尽力提高5分。
(3)70———80分之间的同学,一定要加倍努力,下次争取达到优秀,以保证我们五班整体还是第一。四班今后努力的方向就是,优秀学生下次月考要和五班优秀学生的分数差距逐渐缩小;60—70分的同学较多,下次争取提到70分以上,以缩小和五班的差距。
2、教学中应抓基础知识的落实,特别是化学用语。
3、加强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解题的规范性。
5、转变教学观念,时时处处将化学与生存、生活、社会相联系。现在中考的命题相当“活”,只有我们教“活”了,学生才能学得活,成绩才能理想,能力和素质才能提高。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八
首先很多同学有这种感觉,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简单的、自己会做的题目时会心情愉悦;而一旦遇到久思而不得解的题目时就会抓耳挠腮,手足无措。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养成一个不好的作业习惯,简单的题目使劲做,难的题目要么不做要么等着老师来讲解。大家要换个角度考虑,有些简单的、容易解决的问题做10遍与做20遍效果其实没什么区别,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正是哪些所谓的“难题”。
其次,同学们一定要准备错题本。如同上面所言,我们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解决的是不会的题目,而不是总等着老师来讲解。事实上,就算老师帮你解决了某个题目,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你还会束手束脚,相信这种情况大家都有过。学习过程中大家可能还有个感受,很多做错的题目都是同一类型的知识。所以需要准备错题本,把错题,尤其是把相类似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定期复习。那么相信此类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也不会再是难题。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九
对于记忆,我始终坚持最古老而又最实用的方法—温故复习,也就是孔老先生所言“学而时习之”。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每个人在记忆的时候都会遵循一定的遗忘规律。根据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以看出,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知识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知识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建议当天的知识当天复习。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复习方法——循环复习法。简单来说就是每周周末将本周所学知识回顾复习一遍,每月月末将本月所学知识回顾一遍,期中或期末再将前期所学知识复习一遍。这样能保证大家在学习时不会学了后面而忘了前面。
当然在课堂上老师会结合其他方法帮大家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比如诗歌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例如即将要学习的氧气的制取这一操作,我们会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来记忆重要的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十
九年级化学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最晚开设的一门学科,是化学的入门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和科学素养,从而建立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命题意图:
1、主要测试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点均为初中化学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本试卷涉及的学科基础知识主要有仪器装置的认识、气体的制取、催化剂、仪器的组装、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
2、体现学科内综合,处处体现新课程理念和中考改革的要求。第一题将初中阶段的两大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对反应原理的认识,集实验、化学用语、反应类型等考核于一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
3、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化学观和价值观,考查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掌握,关注科学研究经历的思维过程。第二题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杂质的处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阅卷分析:
化学部分满分为30分,总平均分为17.5分;就各单位情况来看,平均分最高为23.2分,最低分为10.3分,相差13分;学生最高分为30分,最低分为2分。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典型错误主要有:
1、基础知识有缺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较多,存在不配平、化学式错误、漏掉气体符号、没有反应条件等问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等等。
2、部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弱,思维的严密性、完整性有欠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经常出现。如一个集气瓶中一长一短两个导管装置的用途,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从密度的角度去思考。
3、规范答题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较差。计算题设未知数时带单位、计算过程不带单位、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计算不准确的.现象普遍存在。
4、不重视教材的运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侧重综合能力训练和相关资料的使用,不注重回扣课本,如计算题为课本题的简单变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得分在2分以下。
几点建议:
1、展示化学魅力,培养学习兴趣。《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坚持突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结合身边事物,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有趣的化学,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关注薄弱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教学中要以学生学会没学会设定目标,要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不要只是关注个别“尖子”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做到分层辅导,对教师来说要搞“题海”训练,对尖子生要加强“题型”训练,对中等生要做好“题量”训练,对薄弱学生强化“必考题”的训练。
3、加强规范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东西,要特别强化化学式的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条件、状态的标注;化学专有名词及仪器名称的书写。同时还要注意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4、重视实验教学。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中蕴含的各种教育功能,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利用各学校现有的条件开齐开好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做好一些家庭小实验,教师至少应该利用已有条件,做好演示实验,可结合实际情况,改革教材中的“活动天地与实验探究”等栏目中的实验内容,因地制宜地搞好实验教学;建议各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采取“看实验(录像、教师的演示)+做实验”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魅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十一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兴趣、稳定兴趣、提高兴趣的根本,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分类、用途,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简单的化学计算、书写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
2、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实际
试题将社会热点、生活实际和工农业生产实际和化学知识融为一体,充分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体现化学知识的有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重视对科学探究的考查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化学试题的重点。实验题就是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4、突出能力考查
把考生能力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试题的始终。试题在考查学生主干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及计算能力。这些题灵活多变,靠死记硬背是不能得分的,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二、 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启示
1、做好"双基"教学
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扎实做好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学生涉及到的知识点要先认知再理解后应用;要把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技巧教给学生;强化化学计算教学,少做难题,书写格式规范,列式条理,审题细致。会利用题中有用信息,写一步有一步得分,前面步骤错会影响后面步骤的得分,相对分子质量不要算错等。
2、强化记忆
初三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是理科中记忆内容偏多的一门学科,各项能力都基于记忆之上,忽视记忆是不科学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应分散记忆;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应先理解再记忆,后应用;并需常常检测记忆内容。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任何化学理论都要贯穿于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实际之中,即性质决定用途。学习任何一个化学知识点都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或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体现,要让学生觉得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用,即体现化学知识的有用性。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假设-选择最佳实验手段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他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可以相互借用。仔细读题,认真审题,弄懂含义,找出有用的信息。拓宽知识的应用:要学会模仿,找到解决同一问题的几种方法,并深入探究,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关键是能够通过对比进而说明问题。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十二
本次考试,试题题量、题型以及分值设置与中考一致。试题整体难度适中,个别题难度偏大,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
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体现出科学性。试卷题目阐述清晰、明确,特别注重课本上的实验。注重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取的素材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真实性。
2、注重考点,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增加了垃圾分类的问题。对一些重要考点不放过,但与学生见面的题又有变动,充分体现了试题的创新精神。
这次的最高分112,但低分学生数量较多。总体并不理想,这也与学生理综练习偏少也有关系,。
第一大题为选择题总分47分,化学及综合总计28分。基本上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也是得分率较高的一道题,出现错误较多的是2、6、7、12、14题。第2题,考查的是化学符号,部分学生对对物质的构成理解还是不到位。第6题,是归纳推理题,错误的原因还是对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第7题,是错误率较高的一道题,学生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掌握不够熟练,又不能结合图像去分析题目,导致失分率较高。第12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的插图的含义,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或根本不理解,导致不知道选择哪一个选项。14题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第四个选项“探究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压强是否相等”不会判断,导致失分。
第二大题为填空及简答题,总分31分,化学及综合总计20分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述不准,对问题不能做出准确严密的表述。
如:27题,第一个空,好多同学错写成了降低酒精棉球的着火点。第二个空,酒精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部分学生写成了机械能。 第三个空失分是因为叙述不完整。
28题,大部分学生这三个空基本都能答上,得分率比较高。部分学生把“橡胶”写成了“塑料”,把“合成”材料写成了“有机”材料。
29题,第一个空部分学生写成了“增大接触面积”,第二个空“隔绝水和氧气”只写成了“隔绝氧气”。第5个空“肥皂水”的“皂”字错误率很高。
30题,第一空答对的很少,大部分都写碳酸钙、碳酸钠或者锌、铁等金属,不知道应该是不能生成气体的反应。第二小题一部分学生没有判断出来,应该是制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写了氢气,导致得分不高。还有判断出氧气之后,没考虑是固液常温型的制取装置,写出了高锰酸钾或者氯酸钾制氧气的方程式。31题失分是因为推不出g这种物质,说明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不好,对于铜和氧化铜的性质也没掌握,所以导致反应5的方程式写不出,有的学生推断出来了,但是不知道碳酸钠的用途,也得不了分,这个推断题的难度适中。
36题计算题,第一空有的学生直接写的11.65g,错误原因:没有认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哪种物质是否有剩余;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有的化学式写错,有的不标沉淀符号;最严重的错误是算错相对分子质量,导致后面得不上分,还增加了计算的难度。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较差、记忆性的知识薄弱等。
2、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比如实验探究学生不会获取有效信息。
3、语言表达不清楚,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够用精炼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实验设计方案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4、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以及质量分数的计算存在问题较多。
四、补救措施
1、在最后几天的复习中,要注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
2、回归基础。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意教材中的实验。
3.总结记忆。把前一阶段做过的试卷进行回顾,看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解题得分方法。
4.给学生提出中考要求:认真审题,并严格按要求答题。先易后难,调整心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考试!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十三
六年级学生基础扎实,成绩稳定,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由于两个学困生长期基础知识跟不上,导致六年级学习相当吃力,及格率得不到保证。
开学初,我们就认真学习了教材、新课标,全面掌握本册教材的目标、重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做了全盘计划,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帮助我们进行新授课的探索和复习课的教学。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保证讲清重点,力求掌握知识少而精,学扎实。加强作业完成的管理,每组设数学小组长一名,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组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课,进行单独辅导。对后进生进行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内外活动,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动态记录。为提高学生们的计算速度能力,我们坚持课前对学生进行五分钟的口算练习,练习课上经常进行笔算测试比赛,使学生的计算速度,准确率有很大的提高。教学管理尽力做到系统化,学生每单元的测试成绩都及时加以记录,并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得出更合理的数据。对所教的班的每次测试成绩也记录,并进行分析,从记录上还可看出,一些学困生学习有明显进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虽然工作很忙,我们都能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有的甚至不打草稿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
2.加强对易错易混概念的辨析。针对上述这些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自己辨析、掌握。
3.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及时给予补缺补漏,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多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和实际体验的活动机会。5.继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6.继续给学生加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分析和应用。7.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用不同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十四
一、根据计划表做好复习和预习。
第一周复习:化学符号。
1、复习常见的元素符号;复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化合价能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会表示课本提及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周预习: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1、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的颜色变化。
2、酸和碱的定义,溶液呈酸性和碱性的原因。
3、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第三周预习: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节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及盐的定义。
2、酸与碱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3、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第四周预习: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
1、酸碱的腐蚀性(浓盐酸、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稀释操作,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3、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五周预习: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节海水中的化学。
1、海水中的化学物质,海水制镁。
2、“可燃冰”和“锰结核”。
3、海水淡化技术。
第六周预习: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
1、海水“晒盐”过程--蒸发结晶。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和转化。
3、固体的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降温结晶。
4、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
第七周预习: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
1、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与主要流程。
2、纯碱的性质及用途。
3、盐的水溶性规律。
第八周总结假期学习情况。
整理假期学习内容,落实记忆基础知识,整理好预习笔记。
2、预习时注意阅读课本,并完成“在线测试”“挑战自我”涉及的习题,开学检测重点。
二、社会调查及科技论文(任选一题,500字左右,写在稿纸上,开学后评选等级,级部奖励)。
1、“节约能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今,发展节约型社会成为重要议题,节能,已经成为时尚。我们会愿与大家携手并肩,万众一心,以实际行动,以身边点点滴滴节能开始,全面打响节能保卫战”。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及调查,谈谈对“节能减排”的看法。
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结合“我市创建文明城市”,从环境保护入手,展开社会调查,并将你的看法,写成论文。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十五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学期又结束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有条不紊,脚踏实地,在平凡中有创新,在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汇报如下: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45班和4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说实在的这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这个年级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那只好查缺补漏。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挨看,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习,然后采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复习期间共做练习题九份,考试八次,不管是练习题还是考试题,做到每人每题都看。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三年级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尤其是数学这学科,从及格率到优秀率次次达标,班与班的差距越来越小,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的集体备课,只要我们一个人想到的题型其他人也一定能受益,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算出学年的成绩。看似平常,可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团体意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尽管有平衡的比较与竞争,可我们相濡以沫,坦诚相待,这还不值得一笑吗?真想笑笑,真想!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渐趋活跃,逻辑性、层次性逐渐明显。如果说语文课赋予孩子们的是灵性,那么数学课赋予她们的则是理性;在文理交汇中,在激情、感性与思考、探究的碰撞中,学生们逐渐进入了少年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形成。每每谈到学生们的优异表现,我们的眉梢都忍不住飞挑。是啊,真想自豪、张扬的大笑!但赶快收住,路漫漫起修远兮,孩子们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指导!
数学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回顾一学期,心中如秋水般清澈平和,精诚合作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沟通信任是我们处事的方式,我们用真诚的努力去实践着我们共同的誓言: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甘做人梯,甘为儒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十六
试题紧扣教材、课标、;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但这份题过于注重基础,试题的区分度不大。
(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
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4、7、15、16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对我们后期教学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3)体现新课改精神
此次测试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难度相对稳定。考查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卷中第2、8、10题;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7、9题等;加强对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5、18、19、22、23题等。
(4)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
识、化学用语以及元素化合物性质考查,如:1、3、8题。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此次试题中,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的有第1题、2题、5题、19题、11题,体现了化学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真谛。这些紧密联系社会、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化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学法。注重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规律,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不只是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是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并通过不断反思学习过程,悟出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如第10、21题通过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归纳,引导学生回味化学学习过程,悟法开窍。再如第15题,考察了学生归纳、迁移、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做到学中思变、变中得法是有所启迪的。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如18、19题。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22题.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如22题。
四、我们的感受:
1、中考命题科学严谨规范,使得任何猜题押题的行为纯属徒劳。但我们如果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集中精力研究“课程标准”并梳理其中的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是肯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2、命题依据新课程标准,逐步实现由以考察知识为主向以考查能力为主,在继续加强“双基”考查的同时,重视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考试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和情景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开放性、探究性题目出现并逐渐增多,考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考试的难度逐步降低(一般控制在0.7左右),考查面越来越广,引导我们教学面向全体。
3、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学起点不要过高,不可只注重能力拔高,忽视基础,忽视化学的双基教学;不可只注重资料,忽视教材研究,挖掘教材到位;不可只注重题海战术,着眼点放在做题选题上,忽视原题研究、变式和改变,忽视规律总结和学法总结;不可只注重复习的时间长短,忽视新授课中基础掌握和能力培养;忽视对考试说明、课标学习、研究和落实,平常的教学不可只注重知识的结果,忽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规范训练 (化学用语规范、书写认真、语言科学规范、逻辑严密、答题条理、计算题解题步骤规范等)。
热门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案例17篇)篇十七
二.复习目标。
1.通过系统有计划对基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及化学用语等基础知识,并能运用它们解释化学充化的现象。
2.通过“活动和探究”、“实验和探究”的志题复习,学生获得能够通过自已的探究活动,然后根据活动的现象或事实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更加明确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应如何将科学探究法应用到学习中。
3..通过复习几种重要物质,如:o2、co、co2煤、铁、石油等物质的探究,明确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指导学生将化学与生活、生产和实际联系起来,加强应用化学知识去解决、解释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重点。
基本理论与概念的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探究;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操作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四.复习难点。
实验探究方法应用到化学学习中,并培养用化学知识去解释化学与生活、生产与实际联系的问题的能力。
五.复习方法。
1.立足基础,充分把握知识的综合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是构成学科体系的基本骨架,因此复习时把这些基础知识分类、归纳、综合,并使之系统化,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知识点,把相互联系的概念连接成知识线,最后交织成知识网,这样把学科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接成综合网络体系,可以避免知识零碎和死记硬背。
2.加强联系,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长升华: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能力的载体,复习中要在扎实的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在能力培养上下功夫,必须注重联系实际,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作文章,通过新情景试题的训练,锻炼学生的求同、求升、纵向、横向等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要以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技、国防中的实用性的问题为基点,编撰应用习题,以培养、训练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应用比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3.加强化学实验复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实验复习,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为提高学以致用的支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并且通过实验让学生会使用简单的化学实验仪器,而且能够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分析并解决,不断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a:加强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主要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基本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复习的要求是:(1).能叫出常见仪器的名称,初步学会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2)能熟练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仪器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气体的收集、过滤、蒸发、溶液的配制等基本操作,懂得操作的原理。(3).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o2、co2、盐酸、碳酸盐(4).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会填写实验报告。b: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问题在中考中的地位很重要,近年来,中考中化学试题对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能赋予了较多的关注,此类试题一般地都具有较强的思考性、综合性,且化学实验情景新,装置操作组合问题学生常感到陌生,不知如何思考,这要求在进行复习实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实验中的规律,加强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使之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当中还要求学生明确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现象,并对实验现象和注意事项进行表述和记忆,从而有效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后期还要造适时创设化学情境,精选或设计合理的实验综合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思维能力,开拓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掌握实验设计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增加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习题训练,学会总结一些基本规律: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系统归纳的基础上,要适当学会从习题中总结出一些基本的规律,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题能力的高低,不仅在于能否正确解答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解题时间、效果、方法是否简捷、思路是否清晰。因此,加强习题训练,学会从解题过程中总结一些基本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5.模拟练习,考前冲刺:在迎接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适当的进行综合复习和模拟冲刺是非常必要的,但要精练,不求数量,要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而且,对每次综合练习或模拟测试要认真讲评,讲评时,要帮助学生归纳纠正得失,要禹学生解释命题意图,介绍典型解法,揭示解题规律、分析错误原因,还要适当的补充纠正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考前做正冲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