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一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合作意识。
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小组合作探讨)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二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务分析
(1)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三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四
第一天,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它心里想下次不贪玩,一定要带点好吃的回来。
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了,这次它推了一辆手推车。它推着手推车往前走,它走呀走,本站走到了玉米地里,看见金灿灿的大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些玉米放进手推车里。
小猴子推着手推车继续往前走,走到了一棵桃树下,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它飞快地爬到了桃树上,摘了一个大桃子咬了一口,好甜!他又摘了许多的桃子放进手推车里。
小猴子推着手推车走到了一片瓜地里。它看见了圆圆的大西瓜,就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娃娃,可爱极了!它迫不及待地挑了个大西瓜,放进手推车里。
小猴子满载而归,和爸爸妈妈分享了美味的水果。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五
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题。
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7、(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9、(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六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3.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
1.谈话: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2.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猴子吗?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七
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这只小猴子来看看吧。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块”“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猴、瓜”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掰、扛、扔、摘、捧、抱、蹦、追”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块、常、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块(石块)--快(快乐)--诀(口诀)
常(经常)--赏(欣赏)--裳(衣裳)
往(来往)--驻(驻足)--炷(一炷香)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地”“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非”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常”上宽下窄,“巾”的竖在竖中线上。
“往”“主”的三横长短不一。
“瓜”第一画是短撇,要写得平一些。
“进”写“辶”的捺时,要写成平捺,托住被包部分。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易错提示:
“往”左部是“彳”,不要写成“亻”。
“瓜”不要漏写点,不要写成“爪”。
“空”上部是““,不要写成”宀“。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土:地(土地)--场(场面)--坏(坏人)
扌:扛(扛起)--扔(扔掉)--摘(采摘)--捧(吹捧)--抱(拥抱)
彳:往(向往)--行(行走)--街(街道)
量词归类示例:
块:一块玉米地一块糖一块石头
棵:一棵桃树一棵青松一棵白菜
片:一片瓜地一片树叶一片月光
只:一只兔子一只袜子一只小船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1、小猴子下山,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明确: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小猴子这一路上看见了哪些东西?
明确: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蹦蹦跳跳的小兔子,这可都是好东西!可是,小猴子不仅没有满载而归,反而一无所获。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寻找答案。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八
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2课时
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x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7、(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
8、(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9、(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非常高兴又大又圆可爱一片
西瓜真好小兔儿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瓜:笔顺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九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一、导入: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解决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五、操作学具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六、扩展练习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小组合作探讨)
七、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十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合作意识。
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小组合作探讨)。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十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开始新授课教学。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
提问:它的玉米呢?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
问:结果呢?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十二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十三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办事要专一,有始有终。
2.看懂图意,能够回答课后问题。
3.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课时。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什么也得不到的原因;掌握好生字的音、形、义。
图文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与课文相同的5幅插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堂。
(板画一座山)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头)你们看它可爱不可爱?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临走时妈妈对它说:“你下山的时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溜烟向山下跑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初步理解文意。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图)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一说?谁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回家路上)。
下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五幅图的。
三、图文对照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课文划分小段。
(二)分小段读课文,用“谁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1~4小段的意思。
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可是最后它怎么样呢?(什么也没得到)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5小节。
(三)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1.看图:小猴子每次到过的地方相同吗?它每次摘的东西,扔的东西相同吗?
2.指名再读1~4小段。
(1)从图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长得非常好,小白兔也很可爱,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细读课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真可爱”。
(2)指导朗读,读好这些词和句子。(板书:掰玉米扔摘桃子扔摘西瓜扔追小兔不见了。)。
3.看图:前4幅图和第五幅图比较,小猴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第五幅图小猴子的表情是什么样?问:为什么高高兴兴的小猴子最后变成这样了呢?(因为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同学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好”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三)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妈妈曾经和它说了一些话,可是小猴子没听见,现在它落得两手空空很后悔,很想知道妈妈到底对它说了什么,你们能帮助小猴子,告诉它妈妈说的话吗?(揭示课文内涵,小结后板书:做事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
(四)再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
(五)发散思维:下一次小猴子再下山时它会怎么做?板书设计 。
一、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这课书的生字,还要练习朗读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要有语气,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一)认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1.笔画易错的字。“非”,笔顺是这样:。“片”,最后一笔横折要一笔写成。练习用“片”口头组词。“瓜”,第三笔是竖提,不要忘了点。“兔”,第六笔的撇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成一竖一撇。“真”,中间是三个横,不要写成2个横,下面是八字底。
说一说这些字怎样记,易错的地方是哪儿?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2.与旧字换一部分组成的字。“常”,与“党”上面相同,下面不同。“非常”就是特别的意思。“着”,与“看”下面相同,说说哪一样,哪不一样。读轻声zhe,区分和“这”的用法:“这”一般用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的最前面,而“着”用在词的后面。“圆”,说一说与“园”的区别。组词。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3.“得”,怎样记这个字?在课文里读de,它还是“得到”的“得”。“可”,写时注意第一笔的横稍长。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三、熟读这些词。
板书设计 :
(用田字格黑板板书这些字)。
一、进行巩固词语的练习。
(一)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词比赛,目的:看准字形。
(二)猜字游戏。
(三)把生字卡片摆在黑板上,说出一个字后立即找出这个字。目的:记准字形。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一)填空.p20/2。
步骤:1.读句子。地里的什么又大又多。树上的什么又大又红。瓜地的什么又大又圆。
2.明白填什么后填在书上。
3.完整地读句子。
(二)完成课后练习3。
步骤:1.读句子,进行比较,哪个好,为什么。
2.理解“真”、“非常”的意思。
3.练习用“真”、“非常”进行说话。
三、指导完成作业 及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与第二节课相同。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十四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办事要专一,有始有终。
2、看懂图意,能够回答课后问题。
3、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课时。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什么也得不到的原因;掌握好生字的音、形、义。
图文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与课文相同的5幅插图。
一、激趣引入课堂。
(板画一座山)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头)你们看它可爱不可爱?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临走时妈妈对它说:“你下山的时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溜烟向山下跑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初步理解文意。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图)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一说?谁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回家路上。)。
下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五幅图的。
三、图文对照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课文划分小段。
(二)分小段读课文,用“谁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1~4小段的意思。
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可是最后它怎么样呢?(什么也没得到)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5小节。
(三)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1、看图:小猴子每次到过的地方相同吗?它每次摘的东西,扔的东西相同吗?
2、指名再读1~4小段。
(1)从图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长得非常好,小白兔也很可爱,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细读课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真可爱”。
(2)指导朗读,读好这些词和句子。(板书:掰玉米扔摘桃子扔摘西瓜扔追小兔不见了。)。
3、看图:前4幅图和第五幅图比较,小猴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第五幅图小猴子的表情是什么样?问:为什么高高兴兴的小猴子最后变成这样了呢?(因为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同学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好”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三)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妈妈曾经和它说了一些话,可是小猴子没听见,现在它落得两手空空很后悔,很想知道妈妈到底对它说了什么,你们能帮助小猴子,告诉它妈妈说的话吗?(揭示课文内涵,小结后板书:做事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
(四)再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
(五)发散思维:下一次小猴子再下山时它会怎么做?
一、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这课书的生字,还要练习朗读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要有语气,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一)认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1、笔画易错的字。“非”,笔顺是这样:。“片”,最后一笔横折要一笔写成。练习用“片”口头组词。“瓜”,第三笔是竖提,不要忘了点。“兔”,第六笔的撇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成一竖一撇。“真”,中间是三个横,不要写成2个横,下面是八字底。
说一说这些字怎样记,易错的地方是哪儿?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2、与旧字换一部分组成的字。“常”,与“党”上面相同,下面不同。“非常”就是特别的意思。“着”,与“看”下面相同,说说哪一样,哪不一样。读轻声zhe,区分和“这”的用法:“这”一般用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的最前面,而“着”用在词的后面。“圆”,说一说与“园”的区别。组词。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3、“得”,怎样记这个字?在课文里读de,它还是“得到”的“得”。“可”,写时注意第一笔的横稍长。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三、熟读这些词。
板书设计:
(用田字格黑板板书这些字)。
一、进行巩固词语的练习。
(一)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词比赛,目的:看准字形。
(二)猜字游戏。
(三)把生字卡片摆在黑板上,说出一个字后立即找出这个字。目的:记准字形。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一)填空、p20/2。
步骤:1、读句子。地里的什么又大又多。树上的什么又大又红。瓜地的什么又大又圆。
2、明白填什么后填在书上。
3、完整地读句子。
(二)完成课后练习3。
步骤:1、读句子,进行比较,哪个好,为什么。
2、理解“真”、“非常”的意思。
3、练习用“真”、“非常”进行说话。
三、指导完成作业及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与第二节课相同。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十五
从前有个小猴子,有一天他下山去玩,看见有一个桃树林。有个又大又红的桃子,然后他走到了菜地里有个苞子,就丢下桃子。拿了苞子,然后走到了西瓜地,看见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
他丢下了苞子,带走了西瓜。然后他看见了兔子,丢了西瓜,兔子跑得太快了。小猴追不上兔子,天黑了他两手空空的小猴害怕了就跑回了家,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半途而废。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十六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办事要专一,有始有终。
2.看懂图意,能够回答课后问题。
3.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课时。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什么也得不到的原因;掌握好生字的音、形、义。
图文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与课文相同的5幅插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堂。
(板画一座山)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头)你们看它可爱不可爱?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临走时妈妈对它说:“你下山的时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溜烟向山下跑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初步理解文意。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图)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一说?谁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回家路上)。
下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五幅图的。
三、图文对照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课文划分小段。
(二)分小段读课文,用“谁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1~4小段的意思。
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可是最后它怎么样呢?(什么也没得到)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5小节。
(三)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1.看图:小猴子每次到过的地方相同吗?它每次摘的东西,扔的东西相同吗?
2.指名再读1~4小段。
(1)从图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长得非常好,小白兔也很可爱,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细读课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真可爱”。
(2)指导朗读,读好这些词和句子。(板书:掰玉米扔摘桃子扔摘西瓜扔追小兔不见了。)。
3.看图:前4幅图和第五幅图比较,小猴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第五幅图小猴子的表情是什么样?问:为什么高高兴兴的小猴子最后变成这样了呢?(因为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同学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好”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三)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妈妈曾经和它说了一些话,可是小猴子没听见,现在它落得两手空空很后悔,很想知道妈妈到底对它说了什么,你们能帮助小猴子,告诉它妈妈说的话吗?(揭示课文内涵,小结后板书:做事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
(四)再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
(五)发散思维:下一次小猴子再下山时它会怎么做?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这课书的生字,还要练习朗读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要有语气,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一)认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1.笔画易错的字。“非”,笔顺是这样:。“片”,最后一笔横折要一笔写成。练习用“片”口头组词。“瓜”,第三笔是竖提,不要忘了点。“兔”,第六笔的撇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成一竖一撇。“真”,中间是三个横,不要写成2个横,下面是八字底。
说一说这些字怎样记,易错的地方是哪儿?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2.与旧字换一部分组成的字。“常”,与“党”上面相同,下面不同。“非常”就是特别的意思。“着”,与“看”下面相同,说说哪一样,哪不一样。读轻声zhe,区分和“这”的用法:“这”一般用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的最前面,而“着”用在词的后面。“圆”,说一说与“园”的区别。组词。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3.“得”,怎样记这个字?在课文里读de,它还是“得到”的“得”。“可”,写时注意第一笔的横稍长。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三、熟读这些词。
板书设计:
(用田字格黑板板书这些字)。
第三课时。
一、进行巩固词语的练习。
(一)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词比赛,目的:看准字形。
(二)猜字游戏。
(三)把生字卡片摆在黑板上,说出一个字后立即找出这个字。目的:记准字形。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一)填空.p20/2。
步骤:1.读句子。地里的什么又大又多。树上的什么又大又红。瓜地的什么又大又圆。
2.明白填什么后填在书上。
3.完整地读句子。
(二)完成课后练习3。
步骤:1.读句子,进行比较,哪个好,为什么。
2.理解“真”、“非常”的意思。
3.练习用“真”、“非常”进行说话。
三、指导完成作业及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与第二节课相同。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十七
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这只小猴子来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块”“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猴、瓜”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掰、扛、扔、摘、捧、抱、蹦、追”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块、常、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块(石块)--快(快乐)--诀(口诀)。
常(经常)--赏(欣赏)--裳(衣裳)。
往(来往)--驻(驻足)--炷(一炷香)。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地”“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非”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常”上宽下窄,“巾”的竖在竖中线上。
“往”“主”的三横长短不一。
“瓜”第一画是短撇,要写得平一些。
“进”写“辶”的捺时,要写成平捺,托住被包部分。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易错提示:
“往”左部是“彳”,不要写成“亻”。
“瓜”不要漏写点,不要写成“爪”。
“空”上部是““,不要写成”宀“。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土:地(土地)--场(场面)--坏(坏人)。
扌:扛(扛起)--扔(扔掉)--摘(采摘)--捧(吹捧)--抱(拥抱)。
彳:往(向往)--行(行走)--街(街道)。
量词归类示例:
块:一块玉米地一块糖一块石头。
棵:一棵桃树一棵青松一棵白菜。
片:一片瓜地一片树叶一片月光。
只:一只兔子一只袜子一只小船。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小猴子这一路上看见了哪些东西?
明确: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蹦蹦跳跳的小兔子,这可都是好东西!可是,小猴子不仅没有满载而归,反而一无所获。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寻找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专业《小猴子下山》课文范文(18篇)篇十八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黑板的板书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