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要注重语言的精炼,避免冗长和啰嗦,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发言稿的结尾要有力而有深度,可以给听众留下一个有意义的启示或者思考。如果您正在准备发言稿,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发言稿范文,或许能给您一些启发。
热门生活中的百分数笔记(案例13篇)篇一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总体感觉:本课是这位老师注重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能自主地意识到数学的真实性,从而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热门生活中的百分数笔记(案例13篇)篇二
百分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就说今天我就和百分数来了次“亲密接触”。
一到家,爸爸妈妈絮絮叨叨的,不知道在说什么。只见爸爸拿着一张大纸,妈妈在旁指来指去,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妈,怎么了,笑得那么开心,有什么好看的东西?”我大声地说,连蹦带跳地凑上去。妈妈也没被我的突如其来给吓到,继续笑着。走近一看,这才知道是张大海报,海报上还印着“全场6.9折”。
可海报上没印着现价,我“自告奋勇”,想为妈妈算算这些商品各多少钱。妈妈一一告诉了我商品原价,我立马拿起笔算了起来:6.9折,也就是现价是原价的69%,只要用原价乘以69%就好了。肥皂原价7元,现价大约是4.8元;洗衣粉原价30元,现价大约是20.7元;洗衣液原价是70元,现价是48.3元……我帮妈妈一一列举出来。
百分数的应用在生活中是少不了的。
热门生活中的百分数笔记(案例13篇)篇三
二、注重学生的体验。
三、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整节课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注重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注重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同时也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问题,并能经过适时点拨启发学生的智慧,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热门生活中的百分数笔记(案例13篇)篇四
窗外大片大片的绿意,逐渐柔软地浸湿干渴已久的眸子,任绿影飞速掠过却仍然不舍眨眼。或许真的是久违了这样的视觉盛宴了吧,没有上天指名道姓的安排,被自己随意地放逐在城市渴望的陌生里,一路颠簸着平稳的绿色。
而这一切的一切,仅是放逐,追寻心里干涸之前迫切的那份湿润的温柔。我想我是很乐意这样做的,带着自己吵嚷了好久的灵魂。
坐在干净的巴士上,我想起了奇奇,那个喜欢背着包独自旅行的孩子。每当她兴高采烈地向我讲述旅行见闻时我总是感到那么无聊,要知道世界上最无聊的事就是听别人讲述他的旅行过程。我现在可以依稀想起那些词句――她一个人,亚麻色的背包,卡其布长裤,永远空着的手心没有任何累赘,还有唯一可以依靠的巴士玻璃窗。可是现在,那些空白的片段被剪断后很自然地附在了我的生命里,我体会着她所说的微小的快乐。
亲和的阳光在上空盘旋,寻找空隙自然垂下,变得懒散悠闲,就像这里生活的人们。我可以坐上一辆只有我一个乘客的穿梭巴士,穿越整座城市,在清澈澄明的午后。我将头倚在没有温度的玻璃窗上,看头顶有密密交织的色彩,漂移着的白,深邃高远的蓝和婆娑的绿,还有慢慢后退的乖戾的房子,大多是白色的。我的耳机很旧了,但是效果还是很好,低吟浅唱的调子和未爆发的沉稳在脑海里放大一百倍地轰鸣,隔绝太过兴奋的空气里的躁动。我很长很长的头发披散下来,很浓很密的黑色瞬间覆盖了半个脸颊,冰凉温柔的质感给我带来沉稳的心情还有异乡里属于自己的被包裹的安全感,就像戈壁滩上尘土飞扬的荒凉在夜里变得安静顺从从而体现出的更有价值的静谧。没有了张扬的荒凉更显静谧的美,这是在另一种环境下得到的升华。而我的头发竟然在异乡给我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这未尝不是一种环境的升华。因而我感激我的头发。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生活中的百分数笔记(案例13篇)篇五
一壶酒,一个人,独坐在邻街餐馆的窗下,看大千世界的人间万象,是一种人生情趣。在熙熙攘攘的都市中,望人群如蝼蚁般奔忙,见车辆如过江之鲫穿行,更觉一个人的闲适之乐。古人说“难得寂寞”,这大概是人到晚年之后步入的一种境界。
昔日,我还没有独饮的酒习,常常是在频频的碰杯声中,走向感情的极致。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我的书斋里曾聚集了二十多位友人,大家一一举杯,直到尽欢尽兴后才各自离去。随着生命年轮的增长,友人都进入了老年,那样开怀畅饮的相聚一去不复返,有的朋友甚至提前去了天堂,如叶楠、朱春雨。我时常回放那盘记录着书房饮酒畅谈画面的录像带:王蒙、张洁酒后的爽声大笑,李国文与刘心武的杯前低语,莫言、张抗抗与梁晓声的酒后红腮……这些画面都令我在回忆往昔时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我每天适量地饮上两杯,在杯中享受中国美酒的甘甜清冽,同时感悟着百味人生。
大概出于职业本能,我也不难分辨进餐馆里的客人,哪个是公款吃喝的官員,哪个是自掏腰包的.庶民百姓,哪个是一夜暴富的小老板,哪个是败走商海的不幸儿……有一天,我认识的一位文官带着同僚走进餐馆,让我看见了他淋漓尽致的人生表演。与同僚们喝到腾云驾雾之际,他先评文坛张三,又议文坛李四,说到得意之处时,便自吹自擂开了:“当个头头容易吗,要有应对上下的本事。文坛自古就是是非之地,今天文坛更是上下左右、八面来风的风口,哪边吹来的风,你都不能不加理睬,不然的话你头上的乌纱,就被刮到天边去了……”我不禁暗暗窃笑起来,这与我在会议上见到道貌岸然的他,判若两人。酒浆真是好东西,能让人去掉假面,还其原形。
细想起来,不独独是他,中国文人自古就有这毛病。被后世誉为诗仙的李白,在奉召进长安时,不是也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心灵自白吗,何况天下芸芸众生乎?但中国文学史上,也留下与钻营仕途的文人截然不同的肖像,晋时的陶渊明自摘乌纱之后,归隐田园喝自酿的美酒;《儒林外史》中的王冕,婉拒朱元璋让他进朝为官的圣旨,当与大自然为伍的牧童。古人说得好,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然而当我们回首历史时,不难发现一个真理:能流传下来的好诗章,多投胎于落魄文人的胸腹之中,无论是李白还是白居易,抑或是骆宾王、刘长卿、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王昌龄、韩愈……他们在逆境中的诗作,大都超越了飞黄腾达之时,字句中更具有了悲悯人生的色泽。
为什么?因为他们从社会中心移位到了社会边缘,更加关注底层的艰难人生了。也许人在边缘,精神才更加清醒,眼睛更容不得沙尘。这是我临窗独饮时,脑海中突然迸发的人生悟语。在这个春日,写此酒话一章,以充实夕阳斜照的晚年。
热门生活中的百分数笔记(案例13篇)篇六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辅垫。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好多的物质是什么吗?(水)。
师:老师查到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2.复习旧知。
学生回答后说明理由。
师:算一算你们自己体内水分的质量吧!
生答。
生回答后出示:儿童的体重×5(4)=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
35×5(4)=28(千克)。
师:谁还能根据另一个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式?
成人的体重×3(2)=成人体内的水分的重量。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可真好,如果老师告诉你们小朋友们体内有28千克水分,你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
2.合作探究。
师: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并解答出来。
3.学生汇报。
生1:根据数量关系式:儿童的体重×5(4)=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进行解答。(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课件)。
生2: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的,知道体重的5(4)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来做。
28÷5(4)=35(千克)。
4.比较算法。
比较算术做法与方程做法的优缺点?
(让学生进行何去讨论,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统一,便于理解。)。
5.对比小结。
和前面复习题进行比较一下,看看这题和复习题有什么异同?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6.试一试: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3(2)。一件上衣多少元?
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谁和谁在比?哪个量是单位“1”?
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的?
根据学生回答画线段图。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学习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师:这道题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吗?
(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只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为用除法计算。)。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投影)看图口头列式,并用一句话概括题中的等量关系。
(1)。
(2)。
2.练一练:
(1)、小明体重24千克,是爸爸体重的3/8,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3.对比练习。
(1)一条路50千米,修了5(2),修了多少千米?
(2)一条路修了50千米,修了5(2),这条路全长是多少千米?
(3)一条路50千米,修了5(2)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生活中的百分数笔记(案例13篇)篇七
今天下午去,数学老师抱着一堆卷子,黑这个脸,踏着铃声走进了教师。
看到了老师的“分数预报”就知道马上要来一个不折不扣的“暴风骤雨”,都害怕的缩了缩脖子,紧接着我们开始了大眼瞪小眼,这是老师发货的前兆。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师打破了僵局,开始发表了长篇大论:“这次均分只有80分!你们期中考试后干了什么?”
过了好一会而,老师终于发表完了长篇大论,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报分数,发试卷:“李晟100,朱文主99……”本以为是先报男生后报女生,可我突然听到“周靖98”这才知道我的想法是错的,可是着急的等待起来,左顾右盼,老师就是不报我,这是分数已经在70分左右,我急的想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我一定要及格,不及格就完了!我心“碰碰”得跳个不停,这是我突然发现台上有两堆试卷,难道?难道老师是一组一组的报的.?老师吧手里的一堆卷子发完了,又拿起桌上的一堆试卷,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这是第一组的。”我又猜中了。没多久,我也拿到了自己的试卷。
分数,你真会开玩笑,上次是从男到女报的,这次是一组一组的报,下次又是什么样?
我弟跑没了。
“刘嘉豪,刘嘉豪,你在哪里呀!”原来是我弟跑没了。
一开始,我们在马路上,我妈和她以前的同事在聊天,我也在一旁玩,没有注意到弟弟,在这时候我发现我弟不在,便问我妈,我妈也不知道,顿时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以最快的速度向我学校那一边找他,我的心怦怦直跳,刘嘉豪你在哪里,想着便大喊道:“刘嘉豪,你在哪里?”我到了我的学校那里,不停的叫:“刘嘉豪,刘嘉豪,你在那里!”我十分担心,不知道刘嘉豪现在在什么地方我钻入了人群,在那里开始。在人群找,我把所有小孩都看了一遍,结果没有一个是我弟,我脑子一片热,听说青阳来了一个偷小孩的,该不会我弟被这一帮偷小孩的给偷走了吧!不可能的。在这个时候,我爸过来了,“老爸,我弟找到了没有啊!”找到了,他在屋子里喝水呢!”我听了,便好多了,心情也好多了,仿佛头顶上的一团火被冷水浇灭了似的,原来我弟在家里喝水呀!真是把我吓坏了。
这件事告诉了我,我们要好好看着我弟,不能让我弟跑没了。
我弟跑没了。
热门生活中的百分数笔记(案例13篇)篇八
今天,明明同学过生日,邀请了9个同学一起参加生日聚会。明明就搬出一个大蛋糕,准备与同学一起分享。妈妈问:“如果把蛋糕平均分成10份,你们每个人吃多少蛋糕呢?用分数怎么表示?”明明和同学想了想,异口同声地说:“我们10个人,蛋糕也是平均分成10分,所以我们每人可以吃到一份,也就是整个蛋糕的十分之一,分数就是1/10。”妈妈高兴地笑了,又拿出一盒巧克力,说:“这盒巧克力总共20颗,平均分成10份,你们每人可以得到几分之几呢?”明明抢着说:“我知道!如果把20颗巧克力平均分成10份,我们10个人,每人可以分到一份,就是整盒巧克力的`十分之一,也就是每人2颗巧克力。”妈妈赞许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儿,有4个同学有事离开了,只剩5个同学了。
妈妈又拿出54颗大白兔奶糖,笑眯眯地问:“现在,你们有6个小朋友,如果把这54颗大白兔奶糖平均分成6份,你们每人有几颗奶糖,用几分之几表示?”明明跟同学争执起来,有的说不够分怎么办,有的说每人8个,也有的说每人9个……妈妈看到他们争论地很热烈,说:“其实,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分就是几分之一,这几分之一不一定只有一个,也可能有两个或者几个,比如刚才的巧克力,20个巧克力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20除以10,每份就有两个,1/10就是整盒巧克力中的两个。想一想,奶糖该怎样表示呢?”明明的同学小惠恍然大悟,说:“54个奶糖平均分成6份,每份就是54除以6,就是9个。我们6个人每人得到六分之一,就是每人9个奶糖。对不对?”“对呀!”大家都明白过来。这次生日不仅得到快乐和祝福,还从生活中学到了分数,真是有趣。
热门生活中的百分数笔记(案例13篇)篇九
老师经常说,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生活。学习了百分数后,我特地用一天的时间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
早晨,阳光明媚,妈妈带我去逛街。
我和妈妈先到银行取钱。妈妈办好了手续,取到钱,手中留有一张利息税的票据。我好奇地看了看妈妈手中的票据,问:“这上面的5%是什么意思?”妈妈耐心地为我讲解:“5%表示把利息看做100份,要交的利息税占其中的5份。”妈妈的解释,更加引起了我对生活中百分数的好奇心。
“买美的家电,即可补贴10%”的广告。我拍拍妈妈说:“那辆车上的10%一定是所购买家电的价钱的10%吧。”妈妈听了,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接着,妈妈带我走进一家服装店。妈妈相中了一件红色的羽绒服。拿着衣服上的标签,仔细地看着,这件羽绒服的含绒量占填充物总量的90%。面料、里料都是100%的涤纶。我知道这件羽绒服比较好,因为它的含绒量高,而且面料和里料也都好。妈妈就把它买了下来。
天色暗了下来,我和妈妈拎着袋子满载而归。我高兴极了,因为我今天从生活中发现了百分数,并知道了百分数的意义。
热门生活中的百分数笔记(案例13篇)篇十
《生活中的经济学》书中并没有华丽的辞藻,特意修葺的结构,甚至连让我下笔圈注的经典语句或论断也为数不多,但是,书中实而不华的文字,平铺直叙的结构,家常式的随笔以及列举的美国案例却使我眼前一亮,我如同听故事般地读完了这本书,并且大有意犹未尽之感。
本书共有44个题目,各成体系,作者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验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他提取日常生活中的多个事例,教会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其“家常式”的经济学随笔,说的虽是日常琐事,却往生育折射出一些惊人的启示。《赌博在美国》用经济学的效用分析来说明赌博从整体上看会降低社会的总效用值,即赢来的一块钱所增加的效用比输掉一块钱所减少的效用低,尽管输赢机会相等,效用却遭到了损失。那么之于我们,对于前途的把握也显得如同在赌场中孤注一掷,一次性的考试,决定性的面试印象我们的未来并不确定,突然的一次成功,会改变我们的一生吗?失败又如何呢?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忧伤,其效用是不是也是递减的呢?那么,我们在耗费超多精力追逐成功的同时是不是也不可避免的耗费了我们更多的人生效用呢?但是不管怎样说,我们都还年轻。
《美国的进口货》指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原理就是一个国家就应出口有生产优势的产业,进口有生产劣势的产品。茅先生说:美国人对于买日本货(或者其他外国货)有他们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如果美国货不及外国货,为了爱国而买国货,结果反而惯坏了美国的企业。要爱国,就要让美国企业到世界市场上去竞争。但是,只要有竞争,就有失败的可能。对于本国的统治者来说,失败就意味着利益的损失。因此,中国的企业就需要在统治者的保护下,用百姓的利益来养肥统治者,而不会参加竞争。中国的家庭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不是让孩子去参加竞争,而是为他们当保姆,找门路,以便于孩子将来有个好前程,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将来有所保障,这是个长线投资而已。
《垃圾中的边际效用》指出商品价值与它带给的效用(使用价值)正比,价格与边际效用正比,富人用一元钱购得的边际效用比穷人低。茅先生说:美国鼓励消费使得储蓄率低到17%(2000年中国、日本分别为43%、30%)。其实只要稍微想想就不难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存钱。是中国人不喜欢消费,不喜欢享受吗?是不需要消费吗?都不是,说到底,是不敢消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明白,这个社会中,实际上谁也不会管谁,只有自己管自己,这是最正常的心态。因为首先是“修身,然后是齐家”。那么每个人都明白,在自己将来可能出现的危机中,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存钱,是给自己的将来做的保险。
一向以为经济学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阳春白雪,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关,读完茅于轼先生的书后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能够用经济学中所学到的原理来解释,只是平时很少想到要将所学到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身边的生活中去。在读书之时,我不仅仅仅是看一个个搞笑的故事,而且学到了有用的知识,这对于初窥经济学领域的我而言,无疑是有莫大的帮忙。书引发的思考远不止如此,期望日后还有幸再读到更多茅先生的著作。
热门生活中的百分数笔记(案例13篇)篇十一
1、我们需要的各种好东西,大部分是由契约、由交换、由购买得到的。同样,原来被分工引起的,亦是这种互相交换的倾向。人们天资禀赋的差异,实际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
2、分工之起,由于交换力、分工的范围,亦往往受限制于交换的范围,换言之,常为市场范围所局限。市场过小难与人以终生专务一业的刺激。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的剩余生产物,随意换得自己需要别人劳动的剩余生产物。
3、分工的局面,一经完全确立,一己劳动的生产物只能满足自身欲望的极小部分。他有大部分的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所生产的剩余物品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相当限度内,一切人都成了商人,同时,社会本身亦就成了所谓商业社会。
4、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区别,在订定永续地租或订结长期租地合约时还有人用到;但在日常生活比较普通的买卖关系上,却很少有人用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切物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是正相关比例的。
5、也许有人说,资本的利润,不外是特种劳动得的报酬。换言之,不外是监督指挥的报酬,不外是工资的别名。但工资和利润截然不同,它们受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原则支配。而且这种所谓劳动的报酬,毫无关于其劳动数量难度与技巧,那完全受支配于所投下的资本价值,利润的多少与资本的大小,恰成比例。
6、商品的市场价格实际上受支配于这商品的供求比例。市场上有多少存货呢?愿支付商品自然价格者,换言之,愿支付商品上市所必须支给的地租、劳动、利润之全价值者,又需要多少这种货物呢?愿支付商品自然价格的人,可称为有效需要者;他们的需要,可以称为有效需要。
7、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仇或自然工资。但在普通的争议情形下,要预知当事双方,谁占有利地位,谁能使对方屈服于自己提出的条件,绝非难事。
8、大多数的人,对于自己的才能,往往过于自负。这是历来哲学家。道德家所指称的人类通病。但世人对于自己的幸运,往往发生不合理的妄想,却不大为识者所注意。实际上,对于幸运发生妄想的人,比较对于才能过于自负的人,恐怕还更多数。身体精神还相当健旺的人,对自己的幸运总不免抱有几分自信。他们把利得的机会,评价过高;同时又把损失的机会,评价过低。至少,一个人在身体精神相当健旺的状态下,绝不会把损失的机会,过于重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生活中的百分数笔记(案例13篇)篇十二
读了《生活中的经济学》一书后,感到在生活中、微观中存在着大道理、大学问,让我想到了一句哲言“存在即是合理”。人们追寻生活标准提高的过程中,在法律和规定的约束下,往往能够够展现才华,牟取到一些利益,或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们的传统“按劳分配”。马克思理论中谈到,所有的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既然劳动创造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就能够买卖,转换成货币。除了按劳分配这种基本形式之外,我们此刻还有很多别的收入,比如存款利息、出租房屋的租金、投资回报等,这些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当这些收入大于劳动分配收入时就进入了通货膨胀状态。而劳动收入占绝大比例或全部时,又不利于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人民依然看中劳动收入,因为这收入最稳定,最直接。人分三六九等,在当今社会是不被理解的,那为什么劳动收入能够分为三六九等呢?一个打工仔月入3000元,一个技术工人月收入可能过万;一个企业普通白领月入5000,而管理层则可能月入数十万,很多人认为不合理。是谁制定的?凭什么这样定?都是我们怀疑的地方。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是根据国家收入和社会平均值参考而来,私营企业则是根据贡献值,也就是一个人创造的价值来定的。老板的工资是其投资收益,它承担着风险较大,所以他们的收入要高。财富的积累是金字塔形式向上集中,这样还能产生强大的竞争力,在底层的人们愿意付出体力脑力来创造更多的`价值,不断积累自己的财富,成为投资人,承担更大的风险,赚取更多的利益。
种子,化肥商需要卖出一些化肥,化肥制造商就需要生产一些化肥,化肥原料供应商就要生产原料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做出相应的反应。我们的购买一把青菜的行为如何能够通知到每个相应环节、每个相关行业,这是一个复杂的难题,计划经济没有潜力解决这难题。而市场经济就能够以简单的商品价格信号来控制供需关系,供大于求就降价,供不应求就涨价,如此简单。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我们的每一次消费都带动一系列的生产和供应,付出的代价就是我们的劳动所得,在这微观的基本消费环节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你会惊奇的发现这一次消费中,你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生活中的经济是微观的,但此微观并不真微观,我们也不能只“围观”,出手消费为国家强大、为社会经济发展、各类事业进步做出贡献,消费吧。只买国货,拒绝日货。
热门生活中的百分数笔记(案例13篇)篇十三
经济学是用来衡量利益的化,从中取得更多的,自己想要的如:快乐,时间,金钱,爱情等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即使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捕捉到经济学的影子。读《生“快乐”就这两个字而言,每个人对事物看待的角度不同,当面对同一事物的时候。比如说:活中的经济学》会有更多的感悟。
物品的得失,爱情的追求,吃亏与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在旁观者的眼中有多与少的分别,可是在自己心中,已经得到了的快乐。旁观者充其量也只是以第三者的目光来看的。然后把与其心中所想而接近的一种快乐当成是最快乐的。世界具有多样性,秉除自然环境的因素来说,有很多的“多样性”其实是因为人性的多样性,人思维方式的不同而造就的。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对同一事物,每个人又每个人不同的对待态度,有不同的得到快乐的方式。其实快乐没有绝对的值,终极而言,快乐是理性目的。当你达到你目的的时候,你就拥有了快乐,拥有了自己应该追求的,属于自己的快乐。每个人有各自的目标和进行权衡的基本准则。快乐与痛苦相背驰。当你遇到的痛苦没有达到你自己痛苦标准的时候,它其实也是快乐,准确地说已经得到了快乐。
那么我认为一个性格多面向的人比性格单面向的人得到的快乐要多。会有人说不。那么当面对一件事的时候,假如两个人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性格多面向的人是否会退而求其次,降低自己看待这一件事情的标准。此时他得到的可能,或者一定超过了他退回来的标准。那他理所应当得到快乐。而应该单面向的人对自己的目标有的追求。当失去的时候,他承受的就是极大的痛苦。当失败的时候,所承受的痛苦不同,要是成功了,他们得到的快乐却是相同的。这就是一种对价值观点的看法不同而得到的也不同的结果。要懂得如何用经济学的角度来衡量得失与利益。
时间。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没时间”去做。即使能去做的也不会去做。“没时间”这三个字就成为了借口。其实看你想不想,愿不愿意去做。时间是挤出来的。每个人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不会多给你的。只要你合理安排,总会有时间来完成其它事情。也可以在你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在乎不冲突,不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另一件事。因为在经济学的视角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追求利益的化。当然,利益不单单指金钱。可以是任何一方面对自己有用,有帮助的选择,或者是达到某个目的的期望值。
比如说你要出差,是经常性的出差。这是你的工作需要。那么你出差不管是车上还是飞机上。都是按照工作时间来算的。当你已经准备好了这次行动的一切事物,而还有很多时间。那么你在这些时间里要干什么?你应该如何度过这些时间,是睡觉,看电视,看报纸还是做其它工作?假如你用这段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另一个目标或者是心愿。那么你就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两个工作。是否可以理解为你每天的时间超过了二十四个小时?此时你预期得到的也会多于其他人。答案是肯定的。有很多事情的成功与否就是靠时间。你可以将时间限度的利用,你所得到的就是最多的。
金钱,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很多人说:“钱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丈不能的。”那只是盲目的崇拜钱。钱它由人造出来,然后人被它牢牢的奴役。谁能做到7视金钱为粪土?当然,前提是数目让你心动。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茫茫人海,能跨过的却寥若星辰。给你钱你是否可以买来亲情,友情和真挚的爱情?不会。可是巨大的利益能困住你却是困不住你内心的感受。表面上的幸福也不能掩饰背后的辛酸和痛苦。
用经济学来说金钱,就会提到如何运用金钱,如何收入大于支出,且支出合理。要学会用最少的钱来换取最多的利益。钱是当了中介。在以物易物的时代,没有绝对的公平。只要双方愿意,在相互同意的情况下就可以交换。钱打破了这个平衡,使得每个东西都有了自己的固定价值。假如甲有一个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他现在必须要用乙的一个东西来完成一件事。可是这个东西对乙来说也是最宝贵的。就要让甲拿出自己的来交换。甲认为自己的一个能换乙的两个,乙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此时就出现了问题,谁的东西更有价值?此时此刻就不能只考虑他们心中的“认为”。要看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哪个更有价值。从而给它们定价,然后进行交换。钱就扮演了这个角色。
有钱的人能做到挥金如土。可是对一位老百姓来说是不能做到的。老百姓总是想着如何才能省钱。省下钱来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那我问一个问题“何为省钱”?难道你所谓的省钱就是当你想吃一个苹果的时候克制自己不去吃,看到别人吃了,你没出钱,他出钱了,你就因此省了钱?不是的。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很简单,生活需要。因为一切物品都用钱来衡量了。假如一个苹果一元钱,这是市场价格。你想吃一个苹果,只花了五角或者八角就买来了。而别人花了一元。你此时省钱了。可是别人买了苹果,你没有买,只能说你剩了一元钱,不能说你省了一元钱。要用客观的态度来对待才行。
《生活中的经济学》它讲述了在生活中一些问题和事情上,如何运用“经济学”中的眼光和角度去审视一个问题,从中得到与自己有利与不利信息,从而进行更多更好的选择。可以将自己预期的利益扩展至化,让你得到的远远铲除你的付出。要学会用经济学中的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来对待一些事情或者出现的某个问题。争取把从中得到的,应该得到的拿回来。最主要是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考虑。这样在面对和解决问题上才能达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