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是对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在写辞职报告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行业内的标杆公司或名人的范文,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
热门博士开题报告意见(模板13篇)篇一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已积累的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阶段。为保证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学期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学期之间应至少间隔一个完整的学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在本年级第四学期进行,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不能按期履行开题报告的博士生,其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按上述间隔要求顺延。
四、专家委员会的组成。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组成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三至五名教授、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专家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专家委员会的主席。
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成员首先考察博士生与论文选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成果,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博士研究生根据专家委员会小组的评议意见,在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后,填写《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结果按合格和不合格评定。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因特殊情况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书面说明、导师批准后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填写《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题报告》。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经开题报告论证专家委员会主席和专家委员会委员签字,经学院主管领导审批后,由学院研究生秘书将《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题报告审核表》和《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题报告》存档,申请学位时交到研究生院备案。
热门博士开题报告意见(模板13篇)篇二
硒是人和动物的必餺微量元素,缺乏会严重影响健康。我国约72%国土面积的土壤缺硒,靠天然食品来补充硒无法满足人和动物对硒的需求。猪肉占居民肉类消费比例63%以上,富硒猪肉的研发对人体补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研究了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不同阶段猪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抗氧化等保健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血浆和母乳中硒含量的影响,研宄了硒在猪不同组织中的沉积效果,筛选出硒源和硒水平的最佳组合,建立了富硒猪肉生产的关键技术体系,为开发优质富硒猪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首次系统地开展了晒源及硒水平对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等不同生产阶段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等保健功能的影响,对血装和母乳中硒含量的影响及硒在猪不同组织中的沉积效果等系列研究。
(2)研究筛选了对猪生产性能和保健功能、富硒猪肉生产的最佳硒源和硒水平组合,为富硒猪肉的生产奠定基础。
(3)实现背最长肌和后腿肉硒沉积量分别达到0.34nig*kg_i和0.33mg*kg-i,比普通猪肉高出2.4倍和2.3倍,达到富硒猪肉标准,实现了富硒猪肉生产的目标。
(4)本研宄围绕富栖猪肉生产整个系统,以生产富硒猪肉为目的,以猪肉无公害为标准,首次系统地从日粮的添加硒源及硒水平到词养管理、健康养殖、屠宰加工和鲜肉!r: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富硒猪肉生产关键技术体系,为富硒猪肉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1)进一步 展硒和ve,硒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协同作用对猪生产性能、保健功能和硒在组织中沉积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猪的生产水平,提升猪肉的生产效率和硒在猪肉组织中的沉积量。
(2)开展富硒猪肉产品的深加工研究,探索深加工过程中肉中硒的稳定性,丰富富硒猪肉深加工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3)开展富硒猪肉生产和产品的标准研^究,制定富硒猪肉的生产和产品标准,填补国内相应标准的空白。
(4) 展富硒猪肉市场开发和营销创新模式的研究,提升猪肉的附加值,提升猪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5) 展富硒猪肉对人体保健功能和抗癌作用的研宄。通过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性肿瘤模型考察富硒猪肉中硒蛋白的抗肝癌作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硒的存在形式与分布
2、硒的代谢机制
3、硒的储藏和排泄
4、缺硒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5、硒中毒
6、硒在动物生产种的应用研究进展
7、富硒产品的研究开发与现状
8、主要研究内容级意义
第二章 不同硒海和硒水平对猪生产性能和保健功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小结
第三章 富硒猪肉生产关键技术
1、引言
2、富硒猪肉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3、小结
第四章 富硒猪肉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第五章 创新点与展望
1、创新点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热门博士开题报告意见(模板13篇)篇三
1、选题依据。
研究意义:
情感在文学创作上的重要作用,钱谷融先生指出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学原则。我们说,文学是情感艺术,以情感人,以情激发人。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是作家赋予作品的艺术生命和审美价值。当生活中的人和事触发了他的各种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便产生了强烈的用文学样式表达出来的冲动和欲望。这样,主体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想象活动等各种心理活动就共同产生了美妙的文学作品并渗透着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一部动人的作品翻译过来要有同样的效果,要让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同样的感受。因此,感情的传达,是文学翻译的最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富有创作性的工作。学者吴海燕指出文学是情感的艺术,文学翻译同样也是情感的艺术。如果在文学翻译中没有情感的表达而只是毫无感情色彩地在译出语和译入语中进行转换,那么这根本不会成为优秀的文学翻译更不可能成为翻译文学。因为在文学翻译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译者的创作性。文学作品翻译的再创作,首先必须以阅读与欣赏过程为前提,通过对文学作品欣赏这一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情记忆;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审美观点、倾向和兴趣来感受、体验、翻译、理解作品内容;根据自己的审美愿望,运用联想、想象,给作品的形象,给予重塑或补充,使艺术形象活跃起来。阅读与欣赏,过程是文学作品翻译和再创作的首要条件。没有阅读与欣赏这一能动的再创作活动,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许多特性不能显示出来,作家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意义,就不能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诚然也不能激起再创作的情感和热情。
二、论文研究工作基础及条件保障。
三、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
[1].bronte,eyre[m].shanghaiforeignlanguagepress,.
[2].马红军著.翻译批评散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英]夏洛蒂勃朗特,李霁野译.简爱[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
[4].[英]夏洛蒂勃朗特,祝庆英译.简爱[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5].[英]夏洛蒂勃朗特,黄源深译.简爱[m].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6].刘伽.《简爱》中译本评介:译作与经典名著的建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5期。
[7].赵华.有关李霁野与祝庆英《简爱》节选译文的评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8].张德让,龙云平.主题显著和话题显著―――评《简爱》的两个中译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第3期。
[9].袁榕.文学翻译中陌生化和本土化策略取向与冲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0].王东风.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文学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j].中国翻译.2001(05)。
[11].蒋骁华.互文性与文学翻译[j].中国翻译.(02)。
[12].夏仲翼.文学翻译与批评理论[j].中国翻译.1998(01)。
[13].涂兵兰.翻译文学的俗化与消费接受[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15].刘雪梅.论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16].马晶晶.译者主体性的限度――试论译者主体性与“忠实”之准则[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17].朱兰珍.论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及其制约因素[j].职业时空.2010(05)。
[18].徐佳.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19].刘茹斐.从译者主体性看中国传统音乐标题的翻译[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20].傅晓霞,林本椿.从“忠实”标准到叛逆性创造――论译者主体地位之“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1].co,1995.
[23].袁莉.关于翻译主体研究的构想[a].张祖毅许均.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译学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管,.406.
[24].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热门博士开题报告意见(模板13篇)篇四
开题报告包括: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则是阐述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最后就是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
写开题报告一切都是从题目出发,围绕这个题目进行讨论研究。所以要让你看到你的开题报告就能明白,你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你如何去通过实验或实践去证明你想要证明的观点。
文献综述
1具体的格式要求,不同的学校可能要求稍有不同,以学校提供的格式模板为准,如果没有详细说明的,参考标准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和论文一样是重视格式要求的,一般在要求你写开题报告时会有一个格式模板文件发给你。所以无论你是从哪复制粘贴都要注意符合目标格式。(如图)
我给你的更稳妥的建议是,如果从其他论文或文章上复制一些文字到你现在的开题报告上,不要先复制到底稿上。可以先复制到记事本上,然后编辑好再复制到底稿上。这样就能防止你有的时候忘记统一格式造成局部的格式不正确。(记事本上复制的文字默认是匹配目标格式的,而且排版工作量也稍少些)
2内容要求:
内容要求是对开题报告各部分应该阐述些什么样的内容作出统一的规定,之所以这么规定是为了让人更容易一目了然地了解你的思路。不同的开题报告要求不同,这里以工科论文的开题报告要求作为示范进行讲解。
热门博士开题报告意见(模板13篇)篇五
1、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提要:主要观点、内容。超过4000字的就要写内容摘要。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这块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的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注释,即原滋原味地引用别人的成果的,要注出谁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第几页。
10、附录: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调查问卷,一些统计过的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热门博士开题报告意见(模板13篇)篇六
(一)选题应属本学科前沿、对科学技术进步有重要价值的课题,或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应有先进的科学实验或运算手段,能够保证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三)选题一般要求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范围之内。鼓励从事新兴、交叉学科的前沿性课题研究,并达到创造性成果的基本要求。
(一)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期末之前完成。
(三)开题报告内容应就课题的来源、选题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可能的创新点与难点、时间安排、科研条件等实施方案作出论证。
(四)开题报告应在一级学科范围内集中、公开进行。学科点所在学院组织5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至少4名为教授)的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开题时应吸收有关老师和研究生旁听。跨学科课题应聘请有关学科的专家参加。
(五)开题报告经考核小组审议通过后方能进入论文阶段。未通过者,应在3个月之内补做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按博士生中期考核有关规定处理。
(六)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能随意改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由博士生提出书面申请,导师签署意见,经学院负责人同意后再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报研究生教育学院备案。
(七)开题报告进行后2周以内,博士生应将《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审核表》及《山东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表》送交研究生教育学院存档,博士生本人、导师及所在学院各保留1份。
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博士生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从而对博士生学位论文进行一次阶段性检查,并检查培养过程中其他环节的完成情况。
中期检查的组织和实施:中期检查由学院组织实施。各学院应建立有导师参加的3~5人检查小组,负责本学科中期检查的考评工作。博士生要着重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论文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尤其对与选题报告内容中不相符的部分进行重点说明,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导师对博士生中期检查情况给出评语,评语包括对已有工作评价,以及对计划完成情况、博士生表现和今后工作的评价。检查小组对博士生中期检查给予评定,并填写《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情况表》。在中期检查中,专家组认为确有创新、有可能成为优秀论文的学位论文,应予以重点关注。对于中期检查评定不合格者,应对该博士生提出修改要求,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复查。没有进行论文中期报告的博士生,不能进行论文答辩。
热门博士开题报告意见(模板13篇)篇七
智慧城市是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引起全球关注始于 20xx 年。由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刚刚兴起,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十分有限,主要是围绕智慧城市是什么、如何建设它来展开的,并且这些研究目前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实践进展也十分有限,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借鉴他方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为我所用,以促进中国智慧城市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探索的持续深入,是行政管理学者需要承担的重大责任。对于笔者而言,阅读和借鉴前辈们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是寻求自身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的依据所在。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1.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方面的研究。
2.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意义和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
3.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与策略方面的研究。
4.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和路径方面的研究。
5.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效益和评价方面的研究。
6.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研究。
(二)国内外实践发展状况。
(一)选题背景。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20xx 年底 ibm 提出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地球”的设想,20xx 年又提出建设“智慧地球”首先需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希望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引领世界城市通向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虽然 ibm 提出的智慧城市理念具有明显的商业利益驱动,甚至可以将其看成是以 ibm 公司为代表的 it 行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当政府和民众面对接踵而至且日趋严重的城市病(如:人口膨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公共安全隐患日增等)束手无策时,以智慧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浪潮的到来,让困顿中的政府和民众对未来城市生活有了新的憧憬,正是怀着这种对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憧憬,智慧城市的理念最终被政府和民众所逐渐接受并推广。
1.城市的智慧发展理念将为解决当今“城市病”提供新的途径。
2.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3.相关研究的薄弱和匮乏是该选题的缘由之一。
(二)选题意义。
在现阶段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对行政管理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丰富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理论。
3. 为我国新兴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南。
本文共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
绪论部分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状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
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 智慧城市的理性解读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兴形态和未来趋势,认识智慧城市应首先了解城市的起源、定义及发展历史,从而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在探寻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众说纷纭的智慧城市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并提炼出本文对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和属性认知。在对智慧城市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充分解读的前提下,理性地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兴起的动因。
第二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诞生而兴起的。以感知技术、新一代网络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全面覆盖的网络基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硬件基础条件。智慧城市建设的思想基础、组织领导机构和制度体系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软件基础条件。智慧城市建设的硬件基础条件和软件基础条件是智慧城市建设所必须的前提条件。
第三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智慧城市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建设才刚刚开始,在目前的建设实践中还未形成一个标准的体系可供遵循。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模式、实施模式与过程管理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切实可行的、标准的参考体系,并绘制了有关模式的构成示意图。
第四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预警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正在我国形成,而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的风险研究明显不足。技术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是智慧城市建设风险的根本诱因,由于智慧城市是虚拟城市与实体城市的融合,因此技术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对新环境下的城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带来了新的风险威胁。本文从整体上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能风险进行了预警。
第五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创新工程,要顺利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创新机制及和谐管理机制。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是防范建设风险的有效屏障,建立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创新机制,调动与激发整个城市的创新能力,以保障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多元主体互动参与的和谐管理机制是和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本论文从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首先系统研究了智慧城市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智慧城市的概念、属性及建设动因;其次,探讨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再次,研究并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模式、实施模式及建设过程管理模式,而后在剖析智慧城市安全风险根源的基础上,预警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等;最后,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机制: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防范机制、创新机制及和谐管理机制。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1.在选题方面。从笔者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一篇研究智慧城市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博士论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选题本身就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此选题在国内属于前沿性的研究领域。
2.在写作内容方面。尽管当前的一些论文或着作涉及到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但多是就其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国内外建设问题的简介与比较,建设模式的讨论,建设的保障措施等。
这些研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关注不够。本文从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建设动因、前提基础、基本模式、风险预警到保障机制等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的完整逻辑链条,对智慧城市建设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
(二)不足之处
1.智慧城市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才刚刚开始,文献资料积累有限。同时在实践领域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城市政府接受并着手规划建设智慧城市是从 20xx 年以后才开始的,目前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中,因此缺乏翔实、完整的经验数据。理论研究文献以及实践数据的缺乏,给本文深入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这使得本文的研究缺乏量化分析。
2.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涉及领域广、影响因素多,事关整个城市发展全局,而每个城市就其个体而言情况各异。本文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的探讨,缺乏对微观层面的考察。同时本文较多地探讨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共性问题,而对个性问题的讨论还远远不够。
3.本文将界定智慧城市的概念,对其内涵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但限于笔者的研究能力有可能对其外延的研究不足。
(1)构建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模式。
(2)形成智慧城市建设预警机制。
(3)形成相关研究论文。
(一)外文译着: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xxxx.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xxxx.
[3][俄]列宁。列宁全集(第 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xxxx.
[4][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m].彭和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xx.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xxxx.
[5][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xxxx.
[6][美]l.a.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的研究[m].沈原,黄克克,黄玲伊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xxxx.
[7][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xxxx.
[8][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吴良健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xxxx.
[9][美]阿特金森。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m].蔡江南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xxxx.
[10][美]熊彼特。 增长财富论--创新发展理论[m].李默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xxxx.
(二)中文着作:
[1]蔡立辉。电子政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xx
[2]陈振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xx
[3]陈述彭。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xxxx
[4]崔保国。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xx
[8]丁向阳。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xxxx.
[9]董宪军。生态城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xxxx
(三)中文论文:
[1]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xx(1):8-16.
[2]陈琳。电子政务环境下中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xxxx.
[7]程大章。应重视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研究[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xxxx(6):10.
[10]崔国清。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xxxx.
(四)网络文献资料:
(五)外文原文文献:
热门博士开题报告意见(模板13篇)篇八
智慧城市是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引起全球关注始于 20xx 年。由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刚刚兴起,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十分有限,主要是围绕智慧城市是什么、如何建设它来展开的,并且这些研究目前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实践进展也十分有限,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借鉴他方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为我所用,以促进中国智慧城市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探索的持续深入,是行政管理学者需要承担的重大责任。对于笔者而言,阅读和借鉴前辈们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是寻求自身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的依据所在。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1.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方面的研究。
2.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意义和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
3.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与策略方面的研究。
4.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和路径方面的研究。
5.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效益和评价方面的研究。
6.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研究。
(二)国内外实践发展状况。
(一)选题背景。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20xx 年底 ibm 提出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地球”的设想,20xx 年又提出建设“智慧地球”首先需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希望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引领世界城市通向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虽然 ibm 提出的智慧城市理念具有明显的商业利益驱动,甚至可以将其看成是以 ibm 公司为代表的 it 行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当政府和民众面对接踵而至且日趋严重的城市病(如:人口膨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公共安全隐患日增等)束手无策时,以智慧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浪潮的到来,让困顿中的政府和民众对未来城市生活有了新的憧憬,正是怀着这种对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憧憬,智慧城市的理念最终被政府和民众所逐渐接受并推广。
1.城市的智慧发展理念将为解决当今“城市病”提供新的途径。
2.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3.相关研究的薄弱和匮乏是该选题的缘由之一。
(二)选题意义。
在现阶段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对行政管理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丰富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理论。
3. 为我国新兴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南。
本文共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
绪论部分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状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
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 智慧城市的理性解读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兴形态和未来趋势,认识智慧城市应首先了解城市的起源、定义及发展历史,从而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在探寻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众说纷纭的智慧城市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并提炼出本文对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和属性认知。在对智慧城市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充分解读的前提下,理性地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兴起的动因。
第二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诞生而兴起的。以感知技术、新一代网络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全面覆盖的网络基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硬件基础条件。智慧城市建设的思想基础、组织领导机构和制度体系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软件基础条件。智慧城市建设的硬件基础条件和软件基础条件是智慧城市建设所必须的前提条件。
第三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智慧城市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建设才刚刚开始,在目前的建设实践中还未形成一个标准的体系可供遵循。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模式、实施模式与过程管理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切实可行的、标准的参考体系,并绘制了有关模式的构成示意图。
第四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预警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正在我国形成,而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的风险研究明显不足。技术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是智慧城市建设风险的根本诱因,由于智慧城市是虚拟城市与实体城市的融合,因此技术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对新环境下的城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带来了新的风险威胁。本文从整体上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能风险进行了预警。
第五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创新工程,要顺利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创新机制及和谐管理机制。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是防范建设风险的有效屏障,建立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创新机制,调动与激发整个城市的创新能力,以保障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多元主体互动参与的和谐管理机制是和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本论文从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首先系统研究了智慧城市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智慧城市的概念、属性及建设动因;其次,探讨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再次,研究并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模式、实施模式及建设过程管理模式,而后在剖析智慧城市安全风险根源的基础上,预警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等;最后,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机制: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防范机制、创新机制及和谐管理机制。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1.在选题方面。从笔者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一篇研究智慧城市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博士论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选题本身就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此选题在国内属于前沿性的研究领域。
2.在写作内容方面。尽管当前的一些论文或着作涉及到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但多是就其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国内外建设问题的简介与比较,建设模式的讨论,建设的保障措施等。
这些研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关注不够。本文从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建设动因、前提基础、基本模式、风险预警到保障机制等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的完整逻辑链条,对智慧城市建设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
(二)不足之处
1.智慧城市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才刚刚开始,文献资料积累有限。同时在实践领域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城市政府接受并着手规划建设智慧城市是从 20xx 年以后才开始的,目前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中,因此缺乏翔实、完整的经验数据。理论研究文献以及实践数据的缺乏,给本文深入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这使得本文的研究缺乏量化分析。
2.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涉及领域广、影响因素多,事关整个城市发展全局,而每个城市就其个体而言情况各异。本文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的探讨,缺乏对微观层面的考察。同时本文较多地探讨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共性问题,而对个性问题的讨论还远远不够。
3.本文将界定智慧城市的概念,对其内涵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但限于笔者的研究能力有可能对其外延的研究不足。
略
(1)构建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模式。
(2)形成智慧城市建设预警机制。
(3)形成相关研究论文。
(一)外文译着: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俄]列宁。列宁全集(第 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4][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m].彭和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5][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美]l.a.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的研究[m].沈原,黄克克,黄玲伊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7][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8][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吴良健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9][美]阿特金森。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m].蔡江南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0][美]熊彼特。 增长财富论--创新发展理论[m].李默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二)中文着作:
[1]蔡立辉。电子政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2]陈振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陈述彭。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4]崔保国。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8]丁向阳。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9]董宪军。生态城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三)中文论文:
[1]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8-16.
[2]陈琳。电子政务环境下中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xx.
[7]程大章。应重视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研究[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xx(6):10.
[10]崔国清。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xx.
(四)网络文献资料:
(五)外文原文文献:
热门博士开题报告意见(模板13篇)篇九
经济学中的效率理论的构成繁杂,体系庞大,这里从几个侧面对相关的基本观点(因为这些观点相对比较成熟,因此不一一罗列相关着作)进行概括:
效率的经济定义及其演绎
这里的归纳并不完全,但是有代表性。效率(efficiency)一般是指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上指的就是现有生产资源与它们所提供的人类满足之间的对比关系。经济学上讲“有效率”是指用一定技术和生产资源为人们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满足。同样,当讲一个人花钱“很值”时,即花费较少的成本,取得了较大效用,也可以讲这种经济行为很有“效率”。依据考察主体的不同,效率分析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经济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同时也是较少争议的效率定义就是帕累托效率。这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市场机制形成的效率。这一概念的使用主要是就整个社会经济而言的。“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揭示的是全部生产资源与所有人的总经济福利之间的对比关系,主要研究的问题在于资源是否在不同生产目的之间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最大部分人们的各种需要。
经济学家法瑞尔(farrell,m.j.)把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两部分。从 1957 年技术效率一词被正式提出,学者们分别从投入、产出等各种角度诠释这一概念,并集中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理论方面主要是对技术效率的测算方法进行研究;经验研究则集中于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行业和区域进行微观和中观层面上的技术效率测算、进而分析差异并提出政策建议。所以对技术效率的研究是伴随着对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研究和测算出现的。
1966 年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roberstain, h.)提出 x 效率的定义。这一理论把组织效率同配置效率分割开来,以个人工作(努力)选择的心理和行为为基础来研究企业组织的低效率,认为由于人有选择的理性,个人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情感的支配,其进行理性选择和不断调整的结果是努力水平最终将停落在“惰性区域”。
如果没有来自企业内、外的压力,或者特别有诱惑力的补偿收益,个人就会停留在常规努力水平,其与可达到努力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产生 x 效率的源泉。
诺思提出了“制度效率”(institutional efficiency)。诺思论述的制度效率,是指在一种约束机制下,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将导致产出的增加;而无效率则是指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将不能导致产出的增长。制度效率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制度能够提供一组有关权利、责任和利益的规则,为人们制定一套行为的规范,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让生产与消费获得帕累托原则下的最优交换比率。制度效率也可定义为由于采取某项制度而增加的收益与该制度运行所花费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制度效率分为某项制度安排的效率和制度结构的效率两方面。
实际上,各种效率定义其实都是强调了效率本质含义中的一个侧面,而有了特定研究对象(本文中即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率研究,则需要回归效率的本质意义,似乎每个侧面都不可偏废,否则研究的目的就难以达成。
热门博士开题报告意见(模板13篇)篇十
(2)实施方案条件
(3)主要问题和技术重点
(4)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创新成果
(5)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应对
(6)研究进度以及经费预算
以上举例了一些开题报告需要包含的基本内容要求,因地域、大学的不同开题报告略有调整。例如博士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有的大学是不需要,或者有单独列出,作为开题报告以及文献综述2部分提交。
简单来说:1 题目确定(由指导老师给出的方向去定题,清楚选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要得到怎样的答案,字数最好不超过20个字,如果确因研究需要,就采用主副标题;如指导没有提出题目,需要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以及擅长的领域去选题),2 文献资料检索(得有足够的文献支持选题),3 列出大概框架 4 着手开始写作(博士开题报告5000-15000字)。
具体来说:根据题目先查一些资料,看看别人在研究哪些内容,博士需要创新,得看别人的工作量体现在哪,尤其是设计类的要总结设计的步骤和主要工作量。其次是总结相关资料,形成综述类的文字,清楚开题的字数要求。最后是搞清楚自己要做的方向从哪些角度入手,涉及的关键技术有什么,做设计时的技术路线是什么。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总之开题报告就是指导课题研究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
其中最难的部分:
博士是分析框架与研究设计、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预期贡献、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创新成果(框架如何确定,写作中遇到什么困难以及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博士开题报告写作中,字数的确定也是重要部分,需要每部分字数分配合理性,不要头重脚轻。一般博士开题报告字数要求是5000-15000字,其中综述部分是要点在于精。
中英文文献可以去哪儿找?参考文献数量需要达到80-200个,所以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得有足够数量的文献支持,当然这些文献还需要包含国外文献,不单纯需要国内文献。那参考文献需要到哪儿找呢,一般可以从大学图书馆以及知网论文库,维普论文库,万方论文库进行检索,可以参阅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以及核心论文。国外资料可以从谷歌上浏览,有能力的话可以从国外大学的图书馆进行资料检索。
文献索引编排1按拼音字母排列2按姓氏笔画排列。批注:页下注、尾注和文中注,尤其文中注,对于具有相同观点的文章同一个人的要写在一起。
博士必须原创的。原创率要求85%-95%内,具体看大学要求。
1 课题来源讲述 2开题报告内容的研究价值阐述 3参阅了哪些资料 4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博士开题报告答辩时间一年。因地域、大学的不同开题报告答辩时间略有调整。最后,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具体参考每个大学给的格式要求。
热门博士开题报告意见(模板13篇)篇十一
由衷的感谢我的导师史建民教授。四年前我有幸师从史建民教授。四年来,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使我对所研究的领域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之甚少到能够就某一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包括论文题目的选定、重心的调整、内容的增删、文字的修改处处都凝结着导师的劳动,倾注了导师的`大量心血。导师严谨求实、诲人不倦的精神,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文字功夫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使我受益终身。导师在工作、生活中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是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最大的收获,也是我人生道路上一笔巨大财富!我深知,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距离恩师的要求尚相去甚远,惟有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加倍努力,方能不辜负恩师的悉心教诲和殷切希望。
衷心感谢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有授课的老师们!衷心感谢胡继连教授、王家传教授、杨学成教授、孙世民教授、薛兴利教授、葛颜祥教授、王云诚教授、陈盛伟教授等各位老师所给予我的教诲与指导! 老师们深厚的学术造诣,德艺双馨的治学品质,丰富了我的学识,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深受裨益。无论在论文开题时的点拨与建议,还是在预答辩之际的修改意见,均是本文得以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感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的各位老师们,在山东农业大学求学的四年中,他们的辛勤工作为我们创造了优良的学习条件,有他们的帮助和提醒,才能使我的学习和生活始终处于毫无后顾之忧的状态。
衷心的感谢家人给予我的爱与包容!感谢远在家乡的父母,您们以最朴实的行动支持着我的求学、工作和生活,在我失意彷徨时给予无私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时刻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温慰与滋润。感谢我的妻子及女儿,寒窗艰辛累及家人,你们却能始终伴我左右,坚定地支持我对学业的追求。唯有你们的体谅、包容和支持,我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论文写作,顺利完成学业。你们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是你们的陪伴和支持,给子了我学习的勇气和毅力,可以说,我学业的完成,也更多地凝聚着你们的心血。
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求学生涯即将结束,在毕业之际,特向教育过我、支持过我、帮助过我、关心过我的所有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致以诚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愿。祝愿我的母校永远繁荣昌盛!祝愿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永远幸福、快乐、安康!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校的陶冶、老师的教诲、同学的砥砺、家人的支持,都将凝聚成光阴的故事融进我的生命,伴我前行!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学者!
热门博士开题报告意见(模板13篇)篇十二
本研究试图在gis和遥感软件支持下,综合野外调查、遥感及定位数据,结合专家系统、数据库、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可视化技术、交互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多维的热带亚热带植被信息系统,探讨3s技术在不同组织层次植被研究中的应用如森林群落的水平和垂直分析、植被的时空动态模拟和预测、以及森林景观的格局研究等。
gis平台为esriarcview3.x及其扩展模块,遥感软件为pcigeomatica(?),编程语言为c,图形处理用opengl。主要的研究方法参见表1。
1种群population:以距离为基础的种群分布格局、种间联结、邻体效应、种间竞争、母树-幼苗空间关系等。
2群落community:以面积为基础的重取样技术、各种面积曲线、冠层分析等。
3生态系统ecosystem:以地图为基础的植被分类、生产力或生物量估算、植被水平或垂直分布等。
4景观landscape:以dem为基础的景观格局结构、缀块分析、生境评价、虚拟3d森林等。
5植被信息系统:构建多维热带亚热带植被信息系统(图1)。
1遥感生物信息提取。
遥感影象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极化特征和时间特性是我们鉴别各种物体和现象的依据。如何从遥感图象中识别植被、昆虫种群、大型动物等生物信息,则是建立多维生物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通常是用植被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及其它因子的组合来获得植被指数(vi),并采用非监督分类或监督分类的方法,区分不同地物和不同植被类型,但只能用于较大的植被分类阶元;较小的植被单位如群丛必须结合实地调查和其它环境因子,能否直接利用遥感判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昆虫种群和大型动物的判定一般是根据这种昆虫的生境,也可以考虑标记和电子反射器的办法来定位。引入专家系统或者决策支持系统,模糊数学、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理论,可以更加有效地和精确地进行识别。
2时空数据模型和时空分析。
传统的gis面向的是只含空间维度和属性维度的sgi,而能够处理时间维度的gis则称为tgi。时间维度具有和空间维度不一样的特点,如何将空间数据模型的概念和方法引申到时空数据模型,是当前gis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时空一体化的数据模型必须具有时空二维的拓扑特征,才能有效地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效率,减少数据存贮的冗余(陈晋等,1995)。生物学中涉及了许多时空分析问题,也发展了时序分析和生物地理统计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应用都有待完善。而且,现有的gis软件均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分析。
3专业组件设计。
现有的许多gis软件并不包含生物学专业模块;建立独立的完全面向生物学的gis费时费力,而且也不必要。因此,组件gis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用各种计算机语言或gis软件附带的语言,编写出适用于生物学的控件或模块,组合到现有的gis软件中。
4其它。
不同数据类型、不同维度数据的操作和管理,真三维gis和虚拟景观的构建等,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1实验室具备必须的软硬件;。
2实验组具备相关的软件操作和编程能力;。
3导师组具备相当的指导水平;。
4实验组具备一定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能力。
1可能填补gis在种群/种间空间分析方面的空白。
2首次进行gis应用于生态学不同组织水平的综合研究。
3国内首次建立多维热带亚热带综合植被信息系统。
热门博士开题报告意见(模板13篇)篇十三
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的理论研究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慢慢热起来,bajrr0s&cabral(1994)、collie(xx)、cowan(1989)、head&ries、faj叮el&shapiro(1990)、hom&levinsohn(xx)、riehardson()、saggi&肠ldiz(xx)、丫idiz(xx)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跨国并购问题进行研究。目前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问题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跨国并购的盈利可能性、东道国政府对跨国并购的规制问题以及跨国并购与贸易自由化的关系等领域。unctad的《xx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并购与发展》(冼国明译,xx)对跨国并购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剖析。
对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很多。刘文通(1997)、陈朝阳()周小知(1999)、殷醒民(1999,xx)、王一(xx)、蒋泽中(xx)、张秋生(xx)、吕薇(加02)、李光荣(xx)、魏江(xx)、王长征(xx)、魏成龙(xx)等学者的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对并购问题的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尤其需要提到的是:《中国并购报告》(xx)、《中国并购报告》(xx)以及《中国并购报告》(xx)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史建三(1999)对跨国并购、刘恒(xx)对外资并购中的法律规制问题、韩世坤(xx)对20世纪90年代的跨国并并购购浪潮等直接与跨国并购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在研究中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进行了探讨(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的资料汇集与系统研究对理解并购(跨国并购)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进行研究的成果就更加多了,如陈彪如(1987)、冼国明(i994)、陈飞翔(1995)、潘英丽(1997)、谢康(1997)、蒋殿春(1998)、张纪康(1999)、唐勇(1999)、金芳(1999)、金润圭(1999)、杨建龙(xx)、鲁明汉(20()0)、毛蕴诗(xx)、杨大楷(xx)、李洪江(xx)、程新章(xx)、陈左(xx)、唐海燕(xx)、吴先明(xx)、王志乐(xx)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就是其中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
对并购问题和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都很多,但将二者结合起来,对跨国公司在华进行并购投资问题进行研究的专题研究却不多,但随着我国政策的松动,江娟、桑百力l、冼国明、陈佳贵、王巍、刘志云、蔡红、潘爱玲、程新章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以及我国政府的对策这两个方面。但这些研究角度各异,目前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的研究成果还没有。
2选题的理论意义。
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背景。
(一)我国外资并购政策逐步放松,xx年11月,外经贸部、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外经贸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决定》。
xx年2月,国务院公布《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3月,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发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xx年6月,证监会发布《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设立规则》和《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规则》。
xx年10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xx年11月,证监会、财政部、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
xx年4月,《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开始正式实施。
在此期间,另外还不断有各种配套的规章或文件出笼。各行业主管部门也陆续发布了一些涉及具体产业外资并购问题的法规,如xx年11月民航总局等部门制定的《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等。
透过越来越密集的时间间隔,大致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于外资并购由排斥转为认可、进而转为积极推动的演变轨迹。这也直观地反映出,经过全球化大潮洗礼后的中国拥有了更多的冷静和成熟。
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问世,为外资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扫清了制度障碍。在外资并购可以进入的产业领域上,基本实现了全方位开放,就连汽车、金融、服务等等这些以往甚为“敏感”的领域也已开始解禁:在外资并购的对象上,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都已相继放开,新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更是将允许外资并购的企业扩展到了几乎全部所有制形式;曾令许多外商担忧的外资并购审批程序,也已有了较明确的说法。
2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重要性。
有关外资并购的政策法规尽管己比较齐全,却仍突出存在着两大弱点:一是“层级低”,绝大多数法规属于行政性规章,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二是“散乱”,各种法规之间互不一致甚至互相冲突的现象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也就是说,我们离建立一整套权威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还有相当的差距。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跨国并购法律体系一般应包括反垄断法、跨国并购审查法、公司法、破产法、社会保障法等多部法律。而我国目前只有公司法以及证券法、银行法、保险法等部分行业法律有零散的相关规定,而这些法律又都受到适用范围的限制(如公司法只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银行法等只适用于特定行业),难以形成体系效率。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跨国并购在促进国内市场有效竞争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其中,如何防止外资通过并购形成产业垄断,是各国政府最为重视的问题。
我国在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制定一部统一的反垄断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在我国己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对外资在华并购的种种限制都已经取消,但由于种种历史遗留的问题在短期内还不能够完全解决。这些必然会影响外资在华并购活动的展开。
正是由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会带来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进行详尽的研究。
主要内容(提要)。
1、对跨国并购以及外资、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2、对跨国并购与新设投资进行了系统的比较。
3、最近投资日趋自由化的趋势以及在入世背景下我国外资法律体系的重构。
4、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历程、模式以及行业选择进行了探讨。
5、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宏、微观经济效应进行的剖析。
6、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进入壁垒。
7、研究跨国并购法律体系完善的必要性以及制度建设问题。
本文的创新。
1、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对我国市场结构、就业、资本形成、出口竞争力、国际收支等宏观层面以及对我国本土品牌、技术外溢、技术转让和提升、资产价格形成、公司治理等微观层面的效应进行了详尽的剖析,这些细致的剖析对于全面理解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后果有着重要价值,同时这些剖析也是我国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的基础。
2、对目前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方式进入我国面临的主要壁垒进行探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需要尽快进一步完善我国外长在华并购的法律监管体系,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规制体系。
四、主要参考文献(论文:作者&8226;题目&8226;刊名&8226;卷(期)&8226;页码;著作:作者&8226;书名&8226;出版社&8226;年份)。
2、程惠芳:《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版。
3、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4、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l989年版。
5、科斯:《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6、吕蔽:《产业重组与竞争》〔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xx年版。
9、史建三:《跨国并购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版。
10、《跨国公司与当代中国》〔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版。
11、蔡红:《入世与我国外资并购监管中反垄断规则》【j〕,《法学》xx年第3期,
12、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14、茅于轼(编):《中国经济学xx》【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xx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