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领域,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各种形式的安全标语,它们起到了很重要的警示作用。为什么安全标语要简洁明了?安全标语范文六:安全乐章,生活的旋律。
优秀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范文(13篇)篇一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鹏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这段文字用三个字概括是(春风图)。
2.文中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是(南宋)朝志南和尚写的(《绝句》)中的诗句。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个句子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使用,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突出了它的温暖和柔情)。
4.作者是分(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四种感觉来写春风的。每种角度各找一个例句。
5.本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引用)。
优秀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范文(13篇)篇二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依次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紧密闪烁细密)。
2.加粗的“斜织”与“全笼着一层薄烟”突出了春雨________的特点。(轻盈、细密)。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名句,其中“润”字可与上文中的“________”一句相照应。(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4.文中写了雨中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写了树叶儿,特点是绿得发亮。写了小草,特点是青得逼你的`眼。)。
5、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把春雨的特点概括出来,写在括号内: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春雨之多)。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春雨多亮细)。
c、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雨轻盈)。
(写了灯光;撑着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
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静、和平)。
7、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一点点)。
8、从远、近角度看,这段文字对景物描写的顺序是(由近及远,由静到动)。
优秀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范文(13篇)篇三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3分)。
甲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乙
这事到现在已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8.甲文中的“他”指代的对象是________,也就是文中变换复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9.甲文中最能概括人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0.甲文中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哪两种?(2分)。
11.乙文中表明“一面”使“我”的生命有了支柱的一句话是()(2分)。
a.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b.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c.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d.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12.乙文中为什么说“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2分)。
参考答案:
10.鲁迅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
11.如同。
12.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
13.议论和抒情。
14.c15.b。
尚未成功,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去完成鲁迅先生未竟的事业。
优秀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范文(13篇)篇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1、(1)受屈辱(2)怎么(3)通“饲”,喂养(4)名“马鞭子”
2、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优秀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范文(13篇)篇五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境界更高。这种思想对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b.在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子贡能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孔子希望他认真学习《诗》,有问题就与老师探讨。注重《诗》的教化功能,这是孔子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c.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d.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不值得重视。这种思想,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的接受。
(2)谈谈你对这两个语段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3分)。
9.(1)b(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的不仅仅是能不懂就问,而是能举一反三,能从他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还没有说到的意思)。
(2)一个有仁德的人应该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无论贫富都应当自觉追求精神的完善,保持自己的价格尊严。孔子的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
优秀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范文(13篇)篇六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
b、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冉有帮助季氏专权,不帮助季氏走正道,违背其主张,所以孔子说“‘求!’‘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
c、《论语》在记言之中,能见出各人的不同性格,本文中“冉有”的性格就极其鲜明。司马迁写《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这一点表明《论语》在散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子路、冉有皆侍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子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联系语境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
【答案】。
1、d(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冉有的责任更大。文章开篇是“冉有、子路见于孔子”,中间说话只有“冉有”,这最后的批评是针对二人的,而子路比冉有大,所以孔子说“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把子路提在前面。)。
2、运用类比的手法。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就如同看守虎兕龟玉的人,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优秀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范文(13篇)篇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问题:
1.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3.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1.说明阿长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的善良、朴实。
2.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3.议论;对阿长的感激和尊敬;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4.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优秀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范文(13篇)篇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9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b.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c.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优点。
d.其恕乎其:代词,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b.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
c.驱之别院知之为知之。
d.可以为师矣徐喷以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十则》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的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习了旧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c.“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d.孔子在“岁寒”这一则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深的节操。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2:试题分析:a、所以旧的知识;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c、代词,代蛤蟆代词,代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d、凭借用。
小题3:试题分析: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的方法,在孔子看来新知识与旧知识具有前后相连的关系,只有掌握好旧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
优秀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范文(13篇)篇九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写出了春花繁多,竞相开放的热闹景象。)。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叫”只是单纯的声音,“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同时侧面衬托了花的繁多、香甜。)。
优秀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范文(13篇)篇十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从文段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1分)。
——()。
2、联系课文内容完成。(5分)。
(1)作者把丁香花比作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丁香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的绿”指的是丁香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画线句子中的“透、参差”等词,让我想象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句中的“莹白、绿、红”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让我想象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文段中与“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轻灵笨拙。
2、(1)积雪晶莹透白错落的枝叶。
(2)花团锦簇,绿叶从花缝里钻出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3、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优秀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范文(13篇)篇十一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在怎样的境遇里,()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文中空格处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括号处填上关联词。
3.仿照文中的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4.梅花的特点是什么?
5.从外祖父的这番话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
2.无论……总要……。
3.不管任何时候,不管任何情况,我都会坚持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答案不唯一)。
4.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5.领悟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领悟到作为中国人就应像梅花那样不畏严寒,坚忍不拔,做个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人。(意思对即可)。
优秀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范文(13篇)篇十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题。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千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1.这段文字写了贾雨村做的哪三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贾雨村怎样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能和题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意思相照应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寻了他一个不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胡乱断案、修书请赏、充发门子。
2、衔情枉法(或草菅人命)、媚上欺下、阴险狡诈(或过河拆桥)。
3、雨村便衔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4、找了他的一个过错(或找了他的一个把柄)。
优秀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范文(13篇)篇十三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中心。(3分)。
15.说明文中划线句子共同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2分)。
16.下面的楹联中没有体现这一段文字所说的'“着眼在画意”的一联是()。
c.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17.第(1)段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并具体说明一下文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关系的?(3分)。
18.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第(2)自然段介绍的内容是怎样体现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的?(2分)。
【参考答案】。
14.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并详细介绍它在栽种修剪树木方面的特点(3分)。
15.打比方(2分)。
16.b(2分)。
17.总分关系;(1分)第(1)段介绍总特点时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而第(2)段详细介绍了这方面的特点,产生照应,构成了总分关系(2分)。
18.为了体现图画美的特点,苏州园林在栽种树木方面注意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配合与映衬,在修剪树木方面注意树木的自然发展,处处注意图画美,从而体现总特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