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是工作的基础,是每个员工必须清楚了解和履行的。在写岗位职责时,我们可以结合具体工作案例进行描述。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些岗位职责的实际应用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一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鹏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这段文字用三个字概括是(春风图)。
2.文中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是(南宋)朝志南和尚写的(《绝句》)中的诗句。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个句子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使用,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突出了它的温暖和柔情)。
4.作者是分(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四种感觉来写春风的。每种角度各找一个例句。
5.本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引用)。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二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境界更高。这种思想对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b.在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子贡能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孔子希望他认真学习《诗》,有问题就与老师探讨。注重《诗》的教化功能,这是孔子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c.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d.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不值得重视。这种思想,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的接受。
(2)谈谈你对这两个语段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3分)。
9.(1)b(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的不仅仅是能不懂就问,而是能举一反三,能从他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还没有说到的意思)。
(2)一个有仁德的人应该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无论贫富都应当自觉追求精神的完善,保持自己的价格尊严。孔子的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1.在征服悬崖的过程中,文章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按下面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文中两次写到“我”的哭泣,请写出这两次哭泣有什么不同。
3.“我”为什么会有巨大的成就感?“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具体指什么?
4.用简要的文字概括语段内容(不超过20字)。
1.(1)“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2)这似乎能办得到。
(3)“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2.第一次:没有信心,害怕的哭。
第二次:成功后喜悦的哭。
3.(1)战胜了自以为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4.“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终于战胜了恐惧,走下悬崖。
(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四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
b、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冉有帮助季氏专权,不帮助季氏走正道,违背其主张,所以孔子说“‘求!’‘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
c、《论语》在记言之中,能见出各人的不同性格,本文中“冉有”的性格就极其鲜明。司马迁写《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这一点表明《论语》在散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子路、冉有皆侍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子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联系语境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
【答案】。
1、d(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冉有的责任更大。文章开篇是“冉有、子路见于孔子”,中间说话只有“冉有”,这最后的批评是针对二人的,而子路比冉有大,所以孔子说“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把子路提在前面。)。
2、运用类比的手法。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就如同看守虎兕龟玉的人,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五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写出了春花繁多,竞相开放的热闹景象。)。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叫”只是单纯的声音,“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同时侧面衬托了花的繁多、香甜。)。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问题:
1.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3.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1.说明阿长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的善良、朴实。
2.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3.议论;对阿长的感激和尊敬;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4.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1、(1)受屈辱(2)怎么(3)通“饲”,喂养(4)名“马鞭子”
2、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八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在怎样的境遇里,()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文中空格处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括号处填上关联词。
3.仿照文中的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4.梅花的特点是什么?
5.从外祖父的这番话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
2.无论……总要……。
3.不管任何时候,不管任何情况,我都会坚持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答案不唯一)。
4.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5.领悟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领悟到作为中国人就应像梅花那样不畏严寒,坚忍不拔,做个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人。(意思对即可)。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九
乌龟走啊走,它遇到了正在打磕睡的壁虎。作为狮王的高级官员,壁虎通知乌龟:“婚礼暂时取消了。由于非常突然的原因,狮王二十八世不得不和老虎开战。你可以回去了。”
“很遗憾,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乌龟说完继续向前爬去。
当它穿过一片岩石荒漠时,遇见了一群乌鸦,它们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知道了乌龟的目的后,它们说它是可怜虫、无知者。乌鸦们都穿着丧服,因为几天前,狮王在与老虎的拼杀中身负重伤,已经不幸去世了。
乌龟非常难过。乌鸦们劝它赶紧回去或是留下哀悼狮王。谁知乌龟客气的回答:“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就这样,小乌龟又走了许多天。越过种种障碍,日夜不停地赶路。后来,它来到了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草地上聚集了许多动物,它们都兴高采烈,充满了期待的喜悦。
乌龟问一只小猴子去狮子洞怎么走。“你现在不就站在洞口前面吗?”小猴子叫道,“那边就是入口!”
“请问,这里是在庆祝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吗?”小乌龟不解地问。
“不,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的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这天,小乌龟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它坐在客人中间,虽然有些疲劳,但感到非常幸福,它说:“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
10.“作为狮王的高级官员“,这里作者为什么要交代壁虎是狮王的高级官员,有什么用意?(2分)。
11.“乌龟说完继续向前爬去。“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中的”继续“一词有何含义?(2分)。
12.乌鸦为什么会认为乌龟是可怜虫、无知者?面对乌鸦们的嘲笑,小乌龟是如何选择的?(4分)。
13.“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一句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是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10.壁虎作为狮王的高级官员,它所说的话一定很有权威,但小乌龟听了之后仍然不改初衷,从而表现了小乌龟的坚持不懈。
11.“继续“表现了小乌龟的长期坚持,可见它已经经历了不少艰难险阻,“继续前进”反映了小乌龟的不屈不挠。
13.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小乌龟决心之坚定,既定目标不更改,并不断朝着目标前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十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景美,体会作者的心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积累,回顾: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快速把它写下来。
2、用上这些词介绍你印象中的第一场雪。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词语的积累,课堂上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读、写、记忆的机会。)。
二、感受景美:
1、哪个自然段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放声朗读,想象画面。
2、和同座交流读后感受。
3、再读课文,动笔勾画、批注:哪些词句让你有这样的体会?
4、交流感受,相机指导:
(随学生的回答顺序出示):
句1:嗬!好大的雪啊!
(抓住“!”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句2: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引导想象,抓住词语“全、罩、粉妆玉砌”加以体会,感情朗读。)。
句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抓住动词“挂、堆”及叠词“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句4: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抓住“簌簌地落下来、随风飘扬”加以想象,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
5、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深究、发现、感悟的层次,以此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及边读边想象边体会的好习惯。)。
三、感受“人欢”:
1、出示画面,展开想象:在这样的境界里,你最想干什么?
2、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读出高兴的心情。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4、赞一赞,夸一夸这一场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会景美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波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自然而然的体会“人欢”。)。
四、体会联想.,加深认识:
1、读6、7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2、指名说,相机介绍有关雪与农作物的关系。
3、理解“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五、情感升华,说写训练:
(1)指名说。
(2)简介历史背景。
(3)感情朗读。
2、抒发情感:这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呀,——————————!
3、积累,识记。(机动)。
(设计意图:破释题意,引导学生更深刻的领会文章中心。)。
六、作业 :
1、读读背背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课外阅读一篇写景的文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第三、四两段的内容,感悟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2、领悟抓住特点描写雪景和通过写景、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这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放晴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四段。
1、听读课文,边听边想: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精读体会。
(2)交流讨论。
(3)欣赏雪后景象。(多媒体播放录象)。
3、小结。
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真实、用词巧妙,抓住雪大、景美、人欢这三方面来写雪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4、熟读成诵。
三、学习第四段课文。
1、默读课文。
2、讨论。
(2)什么是“瑞雪兆丰年”?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
(3)根据课文的叙述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介绍冬雪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3、小结。
课文第四段主要讲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并通过联想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四、总结全文,引导欣赏。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你喜欢课文的哪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3、质疑问难。
五、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板书:
雪前:雪来得快。
雪中:雪下得猛。
喜悦。
雪后:雪大、景美、人欢。
联想:瑞雪兆丰年。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十二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从文段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1分)。
——()。
2、联系课文内容完成。(5分)。
(1)作者把丁香花比作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丁香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的绿”指的是丁香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画线句子中的“透、参差”等词,让我想象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句中的“莹白、绿、红”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让我想象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文段中与“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轻灵笨拙。
2、(1)积雪晶莹透白错落的枝叶。
(2)花团锦簇,绿叶从花缝里钻出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3、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十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题。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千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1.这段文字写了贾雨村做的哪三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贾雨村怎样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能和题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意思相照应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寻了他一个不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胡乱断案、修书请赏、充发门子。
2、衔情枉法(或草菅人命)、媚上欺下、阴险狡诈(或过河拆桥)。
3、雨村便衔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4、找了他的一个过错(或找了他的一个把柄)。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十四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在怎样的境遇里,()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文中空格处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括号处填上关联词。
3.仿照文中的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4.梅花的特点是什么?
5.从外祖父的这番话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1.,,!,。、、!
2.无论……总要……。
3.不管任何时候,不管任何情况,我都会坚持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答案不唯一)。
4.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5.领悟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领悟到作为中国人就应像梅花那样不畏严寒,坚忍不拔,做个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人。(意思对即可)。
实用文言文语段阅读答案(通用15篇)篇十五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踉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里过去;默默时,便从____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____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根据原文填空。
2.读了这段话,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这段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心情。
3.读了这段话,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射进;轻轻悄悄;饭碗;凝然;伶伶俐俐;掩着面。
2.时光来去匆匆、稍纵即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不我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意思对即可)。
3.联想合理即可,如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想到古今名人珍惜时间或自己及身边的人对待时间的言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