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语需要简明扼要地表达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公司宣传语要注重鼓舞人心,能够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公司宣传语,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一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宝贵医学遗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丰富的医学理论体系。而儿科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针对儿童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探讨并总结了治疗儿童疾病的方法。作为一个医学专业的学生,我对中医儿科学自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自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非常重要。中医儿科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果随意选择学习材料,容易陷入困惑和迷茫。我的做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选择了一些入门的教材,了解基本的理论和治疗原则。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选择进阶的教材,深入学习具体的疾病和治疗方法。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我还注意查看教材的作者和出版社信息,确保教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其次,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中医儿科学的理论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字传承的,因此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医儿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理论内容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多角度地去理解。同时,我还会做一些笔记,将自己的理解和心得写下来,方便以后回顾和复习。另外,我还会多读一些相关的临床案例,帮助我理解理论的应用。
第三,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医儿科学的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关键。我通过参观儿科门诊、实习和交流,亲身了解和感受中医儿科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会结合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师傅或医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同时,我也会通过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疗效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治疗方法。
第四,加强与专业人员的交流和学习。中医儿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为了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我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讲座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有机会与专家学者互动,向他们请教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另外,我也和同学们建立了学习小组,定期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相互促进。
最后,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是学好中医儿科的关键。中医儿科学包含的理论和知识非常庞大,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反复的实践。因此,我认为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在中医儿科学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也会时常反思和调整学习的方法和目标,确保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
总之,中医儿科学自学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也是一条收获满满和充满成就感的道路。通过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坚持阅读、注重实践、加强交流和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儿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儿童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我和大家一起努力,为中医儿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二
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非西医治疗的追求,中医也成为人们了解和接触的热门学科之一。作为中医的一种重要分支学科,中医儿科学在大众视野中也变得越来越受关注。近年来,我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医儿科学颇有心得体会,今天特此分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常常成为家长们挂念的重点,中医儿科学的到来则是以古老的治疗手段和科学的理论为家长们带来了新的思路。与西医注重治标的理念不同,中医儿科学更加注重从根本上调节病人的身体状态与精神状态,促进身体自然愈合。因此,学习中医儿科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病情,了解身体的调节机制,有助于更好的进行治疗,自然地提升了孩子们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检验,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中医儿科学的治疗方法让我感叹不已。由于孩子们的身体相对于成年人更加柔嫩,因此治疗方法也要求更加考究。中医强调“以类论治”,因此即使同样是患有同一病症的孩子,治疗手段也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孩子,中医儿科学还有传统的理疗、按摩、刮痧、拔罐等特殊治疗方式,鲜有副作用,而这些不是成年人都可以使用的方法。举例来说,常见的儿童流感发热,最容易引起家长的恐慌。在中医看来,流感是阳邪(外来的病菌)入侵人体所致。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会根据观察诊断出阳邪的入侵程度以及孩子身体虚弱程度,然后针对不同情况开出不同的中药调配以及取穴方法,通过药物和穴道的调理,调节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使身体逐渐恢复。
第四段:感受中医儿科学的人文关怀。
这样微妙而丰富的中医儿科学所折射出来的,更加深入人心的,是蕴含在其中的人文关怀。无论是瞬时的痛苦舒缓,还是日复一日的治疗过程中的呵护,中医儿科学在治愈疾病之外,传递给孩子们对于身体和社会的关爱。而这种关怀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身心年龄特征,需要放缓手法,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
第五段:结尾和感悟。
回顾我的学习历程,在接触中医儿科学之前,我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兴趣。但是学此专业之后,真正了解到其中奥妙和精髓。中医儿科学的性质和特点因为其本身的客观性,使得他比其他的文化传承来得更长久更深远,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对于其中的关怀和人文因素印象尤为深刻,亦成就了一个医生更成熟、更优秀、更人性化的视角。这份关注和信仰,不仅让我为人父母之时更有底气、更有方法,也使我了解到孔子时代及之后,中医精神的持续创新和在中国文化中的普及深入。自己的成长与体验教导我们做一名合格的中医人应该怀着感恩与使命,把最新的理论融合进去,结合世界范围内的病例、公众需求和当地的各种选项,为人们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作者认为中医儿科学不仅是一门具有实用价值的学问,更是一种具有人格魅力的文化传承。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三
作为一名针灸师,我从事中医行业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但一直以来对中医儿科学都不太了解。最近,我开始研究了一段时间中医儿科学相关的书籍,这让我对中医儿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读书心得和体会。
首先,了解中医儿科学的独特魅力。在西方医学的影响下,现代人更加习惯于采用药物治疗。然而,在中医儿科学的理念中,药物不是治疗的唯一选择。采用艾灸、针灸和中草药等传统中医疗法,可以缓解各种症状甚至达到治疗效果。这些特殊的治疗方法可以使中医儿科学的治疗更加符合儿童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特征。儿童的身体比成年人更柔软,更易受伤。传统中医阴阳理论、气和血、皮肤毛发、精神、脏腑经络、五脏六腑等知识,让中医儿科学的治疗方法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儿童的身体构造和形态特征,增加了治疗的成功率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
其次,学习中医儿科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中医儿科学需要将中医理论与儿科学相结合,深入研究孩子的器官、脏腑与经络等系列理论。学习中医儿科的过程比较繁琐,需要根据各种孩子的身体状况,积极探究中医各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另外,由于儿童体质较弱,中医儿科的治疗方法需要注意选用经脉和选药合理,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第三,中医儿科学在儿童肠胃系统疾病治疗中显现出的重要作用。肠胃是儿童的调理中心,消化、吸收、排出内分泌等生理机能都需要在此完成。在中医儿科学治疗肠胃疾病方面,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儿童的体质、生长发育和疾病特点开展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中医的治疗方法,例如穴位按揭、草药煎煮、渗润络法等,更加适合儿童肠胃疾病的治疗。通过对肠胃系统彻底调理,很容易治愈常见的小儿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肠胃问题。
第四,中医儿科学的预防重点。在中医儿科学的理念中,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中医儿科医生的职责之一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预防的方法包括佩戴护符、保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母乳喂养、甚至包括让儿童接触大自然、修改时刻表等等。中医儿科学的预防重点,是通过多种花式调节孩子的饮食、生活、体育、作息等方面,让孩子不生病,让孩子正常健康的成长。
最后,中医儿科学还有许多有待探索的领域。虽然中医儿科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全部理念和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将不断涌现,中医儿科学的疗效将会越来越好,使儿童得到更好的治疗照顾和保护。
总之,中医儿科学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许多家长治疗孩子疾病的首选。学习中医儿科学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中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生理和病理方面的特点。这有助于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并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四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中医,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医学体系,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并在现代医学的背景下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位对医学充满热情的学生,我在大学期间选择了中医作为专业,并特别对中医儿科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自学中医儿科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现在就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自学方法(大约200字)。
在自学中医儿科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首先,我们要了解基础知识,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我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加专业学习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儿科的理论知识,使自己对于中医儿科学的整体框架有了清晰的认识。其次,我们要学习中医儿科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这需要通过临床实践和病例经验的积累来提高,我通过参与实习、观察老师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我们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持续的学习动力。在自学过程中,我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会议、阅读最新研究成果等方式,与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不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
第三段:挑战与解决(大约300字)。
自学中医儿科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存在着一些挑战。首先,中医儿科学有着复杂的理论体系,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和理解。对此,我采取了主动学习的方式,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和请教专业老师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其次,中医儿科学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练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我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实践性课程和临床实习,与老师并肩工作,学习到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此外,中医儿科学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提出了要求。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儿科学更注重整体观念和病因病机的分析,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我积极参与评判学术研讨会,与专家们的讨论和交流使我对中医的整体思维模式更加深入和全面。
第四段:收获(大约300字)。
在自学中医儿科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收获。首先,我对中医儿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自学,我能够独立进行中医儿科的诊断和治疗,并对于某些疑难病症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其次,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也让我对患儿情感上更加理解和关注。通过亲身参与临床实践,我不仅学会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与患儿及家长有效沟通和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这为我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儿科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通过自学中医儿科学,我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医儿科学的学习需要不断地阅读和思考,并且对于各种片面的观点和意见保持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这锻炼了我对于知识的获取和判断的能力。
第五段:结语(大约200字)。
在自学中医儿科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对于患者的关怀。中医儿科学的学习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专业,也更加坚定了我将来成为一名中医儿科医生的决心。通过自学,我了解到中医儿科学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和提高。我坚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中医儿科学,为更多的患儿提供精湛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也期待未来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为中医儿科学的传承和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五
日月如梭,梭留在织成的锦缎里。时间太快,马上就要结束在儿科四病区的实习生活了,感恩在这里的一段日子造就了越来越好的我。
踩着晨曦,踏着夕阳,守着日落,盼着天明。这是我实习生活的日常,也是所有老师们的日常。进入医院,我就是市附二医院的一份子,要时刻监督自己,为医院添一份新的活力。进入科室,我就是儿科四的一份子,要为科室出一份我的力量。儿科的护理与治疗繁琐且严谨,多听多看多学,抓住一切可学习的机会,把握住每一次可操作的机会,多多总结经验,避免给老师们添不必要的麻烦,提前做好护理以及备药铺盘,减轻老师们上治疗的负担。能做好老师们的小帮手,就是我这个“小菜鸟”实习生活的一大收获。正如那句话所说:“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将怀揣着简单又平凡,去成就我的不简单与不平凡。
在儿科的“宝贝”们都是脆弱的,家属们是心疼又无助的。在家属们神经高度紧绷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各种误会分歧与冲突。有些家属不理解我们的工作,甚至态度是恶劣的。我记得在我值班的某天,有个家属在病床上睡着了,将小孩放在一旁椅子上看电视,我路过时看见就去将他叫醒,并告知家属不能睡床,这位家属非但没有起来还大声说道“我交了钱的为什么不能睡?”等之类的话。事后我回到护士站和陈璐老师聊到说某床家属态度很恶劣,陈璐老师立即开导我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有礼貌的,支持护理工作的,在我们的工作中遇到这样的人很多,而越是遇到这种情况,越要做好自己,在不违背工作原则情况下,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让别人挑不出问题。”老师的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力量,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自己”的决心。
在儿科四的这几周,佩服老师的事情很多很多,其中一件就是老师的穿刺技术,有些患儿的血管比针还细,甚至都看不见,循环也不好,小孩子又好动又哭闹,经常是几个人都按不住的,我作为旁观者都觉得很有难度,但是老师们沉着冷静的操作令我实在是佩服。在工作中,看到老师们认真仔细的照顾每一个患儿,了解每个患儿的病情状况,温柔又耐心。对待我们学生耐心教导,手把手的传授经验,真心地给老师们点个赞,感谢老师们,老师们成为了我想努力成为的人。
在儿科这几周的实习是我实习生活中的十分之一,也是我生命中的小小分之一,但也是宝贵的小小分之一。将这几周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牢记在心,吸取经验投入工作,完善自我。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让实习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六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第一,就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二,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保持前后一致导内涵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的总和,是指概念的适用范围,即概念所反映的这类事物都包括什么。概念的内涵规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响着概念的内涵导“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只有明确“中医儿科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准确给中医儿科学下定义,才能准确理解和使用它。
在界定中医儿科学的的内涵与外延之前,首先应该明确“学科”、“科学”等基本概念。《辞海》中对/科学”的定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适应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是实践经验的结晶,用逻辑和概念等抽象形式反映世界。《辞海》的“医学”条目上明确指出:“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导关于“学科”的定义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知识层面,学科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教育学等导其次,学科是‘教学的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中医儿科学作为一个多义术语,应从不同层次确定其内涵和外延,即科学知识体系层次、教学的科目层次及学科建设层次来认识中医儿科学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导逻辑学认为/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导概念本身就是基本的思维形态之一,是思维的细胞,不是思维的过程导我们认为给一个医学概念下定义的目的是供医学界同道们讨论。而且“定义”又是随着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演变更新。
中医儿科学的定义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保健和疾病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其科学知识体系层面的内涵就是针对小儿生长发育阶段,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预防保健等诸方面的自身特点所构成中医儿科学体系,即中医儿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和中医儿科学临床体系。其中临床医学体系又分出中医儿内科学、中医儿外科学等;中医儿内科学又划分出小儿肺系病证、小儿心系病证……这些学科不仅出版发行了专着,还有相应的教材,标志着中医儿科医学知识更加系统化、体系化。中医儿科学产生就标志着己形成了有着确定性内容的相对独立的中医儿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不断发展的一种医学形态。从这个层面来认识中医儿科学,那么中医儿科学中所包含的诸如甘稚阴稚阳”、“纯阳”等构成的中医小儿生理病理学、“望指纹”等构成的中医小儿诊断学、由小儿体质特点及发病特点所决定的中医小儿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中医小儿临床内、外、五官、皮肤各科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就构成了中医儿科学广泛的外延。
根据我国中医儿科医学研究进展,以及构成一门学科概念的三要素——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或研究任务,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保健和疾病防治的医学,具备了学科的构成要素,形成了中医儿科学学科。
我国规定,中医学为一级学科,中医儿科学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等为二级学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领域内各学科向高度专业分化,即向三级学科方向发展。中医儿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进行了自己的三级学科分化,但仍处于雏形阶段。中医儿外科等中医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尚未从中医外科、中医五官科等学科中分化出来。中医儿科发展过程中关于中医儿外科等方面的古代文献浩如烟海,诸多儿科医家在小儿各科中成就显着,总结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中医理论,从理论体系上具备了中医儿科三级学科分化的基础。但是目前我们对中医儿科收稿日期:2005-04-08除内科以外的学科资源挖掘仍很不深入,众多理论经验统的中医儿外科、中医儿皮肤科等的三级分化。目前从三级学科分化角度认识中医儿科学的内涵,实际上是中医儿内科学,包括小儿的生理病理、辨证论治、预防保健及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内容。相对于中医儿内科学的内涵来说,其外延就包括小儿生理病理学、中医小儿诊断学、小儿中药、方剂学、中医小儿预防保健学及中医小儿内科各系统疾病临床治疗学等内容。
关于中医儿内科的下一级学科分化,目前各版中医儿科学教材、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分类尚未统一,中医儿内科疾病分类较繁杂,有新生儿病、儿科急症、肺系病证、肾系病证、肾与膀胱病证、脾系病证、脾胃系病证、心系病证、肝系病证、心肝病证、脑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热病、时行疾病、中毒及其他疾病、症状性名称、气血津液病、经络肢体病等诸多分类。中医学对疾病的分类应当以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相联系,以中医的辨证论治为基础,以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及疾病的病变脏腑为纲领来进行划分。中医辨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及气血津液辨证等诸多辨证体系,目前对儿内科疾病多以脏腑辨证为主。因此我们认为以脏腑辨证分类,同时兼顾中医儿科自身的生理病理及发病特点,将中医儿内科病证分为新生儿病、小儿肺系病证、小儿肾系病证、小儿脾系病证、小儿心系病证、小儿肝系病证、小儿脑系病证、寄生虫病、时行疾病、中毒及其他疾病更为合理。
学科是人类在认知和研究活动中,针对认知对象而将知识划分出来的集合。学科建设中所指的学科具备两个显着特点:第一,符合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基本条伴/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的活动;有关专着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第二,正式列入《目录》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由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中医儿科学科是经过从古至今几千年的研究,逐步形成且不断发展的综合学科。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从最早的隋代的太医署进行的医事分科中医儿科学学科初具雏形,到解放前期,属于中医儿科学科初期的形成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中医儿科学学科逐步成熟和完善。
从学科建设角度认识中医儿科学的内涵在于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这种发展必须依靠学术水平和学科队伍素质的提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学科建设的目的是形成一个学科齐全、结构布局合理、面向全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重点学科群,以提高高层次的中医药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中医药现代化的需要,强调医疗、教学、科研共同发展。中医儿科学学科作为外延化明确地反映具有1中医儿科学”本质属性或特征的具体事物,具有明确的适用范围。中医儿科学科建设中所包含的学科学术水平、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及管理水平等诸多内容构成了学科建设角度中医儿科学广泛的外延。包括中医儿科人才培养基地、临床实践基地、科研基地及独立的中医儿科学术团体。
针对学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中医儿科学学科内涵建设的工作重点及主要建设任务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把握研究方向,促进学科发展。中医儿科学科建设应将研究重点放在解决影响中医儿科学科教学和学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方向,并取得研究成果。注意儿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研究,将学科发展与专业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其次,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研究本学科教学中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共性问题,探索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途径,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再次,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的学术梯队。特别注意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培养和提高。最后,注重改善工作条件,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运行机制。
中医儿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是在长期的抽象思维过程中逐渐明确的,而且是相互制约着的。内涵的规定进展一步,对外延的划分也就明确一步。同样,对外延的明确也会促进对内涵的规定。科学界定中医儿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挖掘中医儿科资源,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学科分化,加强中医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建设,将大力的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学术发展及学术水平的提高。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七
第一段:引言(100字)。
中医儿科学是针对儿童疾病的中医学科,在中医历史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儿童特点而形成。自学中医儿科学已成为越来越多医学爱好者和中医爱好者的选择。通过自学,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儿科学的独特魅力和广阔前景,给予我对儿童健康的更深层次关注和关爱。
第二段:自学的动机和方法(200字)。
我选择自学中医儿科学的动机源于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和对中医医学的热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积极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和书籍,从网上和图书馆收集资料,并参加了一些与中医儿科学相关的研讨会和培训课程。在自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多看多问,多观察多实践,通过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病例,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
第三段:自学的收获和体会(400字)。
通过自学中医儿科学,我对儿童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了。中医儿科学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调理治疗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我了解到中医儿科学讲究“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病情对症治疗,注重平衡和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以促进身体的自我康复能力。同时,我也发现中医儿科学强调个性化治疗,注重辨证施治,从整体和个体角度来把握治疗方法,避免了对症状的局限性治疗。
我在自学过程中也加深了对中医和西医理念的理解。中医和西医有着不同的疾病观念和治疗方式,但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和结合的。中医儿科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弥补了西医某些方面的不足,给予了儿童疾病治疗更多的选择和机会。通过自学,我更加明确了我所选择的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希望能将中医儿科学的优势与西医结合起来,为儿童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段:自学的困难和挑战(200字)。
自学中医儿科学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由于儿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消化这些知识。其次,中医儿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实际临床案例作为学习和探索的基础。作为自学者,我需要主动拓展自己的临床经验,多观察、多实践,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治疗能力。
第五段:自学的意义和展望(300字)。
自学中医儿科学对我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个人来说,自学中医儿科学不仅丰富了我的医学知识,也增加了我的专业能力和个人魅力。通过自学中医儿科学,我深入了解并学习了儿童疾病的治疗方法,这将对我未来的医学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对社会来说,中医儿科学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能够为儿童健康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加强自己在中医儿科学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和专业水平。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提高中医儿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儿童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其他中医爱好者和医学爱好者一起交流学习和分享心得,共同推动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八
我是一名普通的儿科护士,工作的几年中,慢慢体会到需要不断的累积护理经验,这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自然可以得心应手。护士,有责任使其护理工作达到积极的、建设性的效果,而起到治疗的作用,护患关系也就成为治疗性的关系。治疗性的护患关系不是一种普通的关系,它是一种有目标的、需要谨慎执行、认真促成的关系。由于治疗性关系是以患者的需要为中心,除了一般生活经验等上列因素有影响外,护士的素质、专业知识和技术也将影到治疗护理过程与患者良好的护患关系上。
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我觉得应该多注重一些细节方面的服务,在与病人的交往中,细节主要表现在:爱心多点,耐心好点,责任心强点,对病人热心点,护理精心点,动作轻点,考虑周到点,态度认真点,表情丰富点以及对人尊重些、体贴些、理解些、礼貌些、真诚些、关心些、大度些、原则些。例如:
在静脉穿刺注射中尽量让患儿在安静、愉悦中接受护理,减轻其焦虑恐惧程度。原有很多家长担心:“我的孩子这么小,这么调皮,怎么办;;自信地告诉他们:“我们是儿科护士”。看着开心的孩子,加上耳濡目染,家长们会心地笑了。
其次,我重视患儿、家长的心里感受,关心患儿的成长。平时,喜欢下病房和家长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抱怨、心声,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解决。不让病人将抱怨带出医院,影响医院、科室形象。因为它是不断完善、改进、协调工作的源泉。
另外,平时我还注重称谓、微笑、文明用语、行为语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于患儿要努力记住他的名字,可以直呼他的小名(即家长对宝宝的爱称),或我们给他(她)起个爱称,对于家属可称“凡凡的爷爷”“诚诚的妈妈”,即患儿的名称+关系。切记:不要单纯以床号作为代称。
通过一些有意识、无意识的动作,传递着护士关心、体贴患儿,努力创造整洁、舒适、安静、安全的就医环境,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情感。如摸一摸、帮一帮、教一教等等,患儿及家长则通过对护士体态语言等观察,深深感受到护士的关爱是发自内心,从而更加理解、尊重护士,配合护理。
我欣赏这样一段话:“什么叫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千百次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我们的护理工作就是这样平凡而“简单”,每天都做好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那么一定是不简单的人,我们的队伍一定是一个不简单的群体和团队。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研究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医疗和护理的临床学科。中医儿科学起源较早,早在隋唐就有专门教授中医儿科的少小科,中医儿科学专著及中医儿科医家为数亦多,使中医儿科学逐步发展壮大,对保障儿童的健康、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儿科学顺利发扬继承下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一学期的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中,老师首先把中医儿科知识、技能高效地教授给我们。同时,老师结合临床教学的经验,让我们对中医儿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基本的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惊风包括了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种情况,急惊风主要有痰、热、惊、风四大特点,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高热惊厥及中毒性痢疾的发病过程中,昏迷、抽搐时间短暂,多为一过性发作;慢惊风是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临床常见于小脑共济失调症等。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医学典故,并突出中医儿科学与《内经》、《伤寒论》、《温病》等中医经典的渊源。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对儿科的精辟理论,如内经中的“骨弱肉脆”,温病条辨中把儿童的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等,这些经典医著,无疑是中医之本。对于学习中医的我们来说,在学习期间多读一些中医儿科的经典典籍,对于传承中医的血脉,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好中医儿科学仅仅依靠一本中医儿科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常常感到茫然,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学习的心得,我对部分以前阅读过的典籍、教材进行了总结,如讲到食积时,我们会想到毕可恩的《食湿与小儿疾病》;讲到时行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温病》的具体实例;讲到脾胃系统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江育仁的“脾健不再补而贵在运”的经典理论。
综上,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继承需要我们的努力,经过一个学期老师深入、细致、生动的讲解,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重要的学习方法,引领我们步入中医博大精深的殿堂,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刚从学校的象牙塔出走,转身踏入社会,多少有些手足无措,更何况是从事如履薄冰的护理行业!当我知道自己要去到小儿外科的瞬间,我其实是惊讶和拒绝的!我害怕与那些因为孩子而着急上火的家属沟通交流,我更害怕操作时失败会受到家属的斥责和否定……悲观消极的情绪将我围绕,我甚至以为这条孤独而圣洁的天使之路可能要与我无缘了,但我却找到了继续下去的理由!
志趣相投的同事。
同期轮转到儿外的一共有九个同事,优秀的同事们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联想到偶像剧里的职场上勾心斗角,不免有点害怕!后来才发现有点杞人忧天。岗前培训时,我们互相协作,互相提点,共同进步,从来不因为一个人的错误而责怪;进入临床时,我们分享经验,分享技巧,共同适应,从来不因为一个人慢半拍而心生嫌弃;休息时,我们一起聊天,一起逛街,共同成长!我享受着一起九个人的感觉,最初的相遇,永远能带给你想不到的温暖。
不吝赐教的老师。
作为刚入职的新职工,总是有很多不懂得的地方,总是有需要进步的地方,总是有让人头大的地方。小儿外科的老师们总是很耐心的解答,有时候会暂时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儿,指导我顺利完成才放心。印象中最深刻的要属在给巨结肠患儿钡灌后洗肠时遇到狭窄段肛管置怪,更没有打断我们的工作。也是在这种理解下,第二针顺利穿刺成功,那个妈妈流下了隐忍的眼泪……遇到这样通情达理的家属,我们更加内疚,更加坚定要进一步提升穿刺技术的决心!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仿佛已经历世事沧桑,但这就是“天使之路”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总能在路上遇到最美的风景!
刚刚来到。
__。
医院的儿科时,我被这里的环境惊呆了,但是又泛起一股喜悦,今后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会有任何的抱怨。医院的各个诊室布置的相当富有童趣,我路过的每一位护士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兜里还有一些爱心贴纸,连橱窗里的毛绒玩具都仿佛在对着我在笑,如果不是这里人们身上还穿着护士服和病服,我还以为自己来到了儿童乐园。
在实习的前两天主在适应环境,了解自己今后的工作内容,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慢慢体会到了这样做的好处,也感受了医院浓厚的人文氛围,对待儿童的爱心和认真,这也是我在以后工作也要做到的。
一周以后,我渐渐适应了在这里的工作,给各位小朋友的医嘱工作非常有意思,这里的每一位小患者都让我忍不住露出笑容,不忍心太过严厉的说他们。在这里跟着我的带教老师学习很多新的知识,不同于专业的护理,而是一些文书方面的工作,住院以及出院的手续办理,和小病人、和家属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我受益匪浅。而我在这里也看到这里每一位医务人员的认真负责,他们用对工作的热情感染着我,耐心的指出我在工作中的错误,让我爱上了在这里工作的感觉。
熟悉了手边的工作之后,老师突然对我说,要多练练给头皮针,过段时间让我自己给患者扎针。我其实非常的忐忑,我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害怕自己做的不好,看着病房里乖巧可爱的孩子,我定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在空闲的时间通过模拟血管练手,找到怎么下针的技巧和感觉,还去请教前辈有什么独特的经验能够传授给我,缓解我焦急的思绪。所幸不知道是不是上天也在帮我,等到实践的时候,我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加油,一次就成功了,成就感充斥在我的心间,我真的做到了。
实习的生活一天天过去,我在一天天的进步,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待在这里这么久也让我的感触更加的深刻,我还是有很多的缺点,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给儿科的患者带来更多的快乐,更好的护理,让他们能够痊愈。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在沈阳盛京医院新生儿科半年的进修学习生活已圆满结束了。六个月来,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白天在科里跟老师一起管理患者,晚上回宿舍查资料背知识要点。通过六个月的进修时间,我在各位带教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学习了许多东西,使自己无论是在业务上水平上,还是在与人沟通的技能上都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一、系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管理制度。
通过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熟练掌握了新生儿科许多专业操作,能够熟练掌握cpap机及呼吸机的使用,对新生儿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气胸处理,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及处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的处理及读片,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救治,呼吸机病人的管理,新生儿、早产儿发生感染的观察及处理等等。工作之余,科室经常组织多项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二、感受和谐的团队协作和专业态度。
首先是良好的团队协作,科室设立五个病区,既相对分开,又很统一。每位同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又互相协作,确保病房的管理质量。这里的主任和医生耐心细致地传授,不厌其烦地解答,表现出的敬业精神使我非常感动。对我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他们会及时的解答。一有时间会还会给我讲课,不厌其烦,直到你听懂为止。
三、体会温馨细致的人性化服务。
刚来到医院的时候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整齐、干净、温馨,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对于人性化服务不是口头上的,而是真正做到了对患儿的人性化关怀。对于早产儿来说,环境要求相对安静,而且说话声音和操作时尽量轻,减少声音的刺激,各项治疗集中进行,所有暖箱上都会有一个卡通罩布,主要减少光线和外界的刺激。住暖箱的新生儿都用卡通薄包被做成鸟巢,使每一个患儿都感到舒适,无处不体现了他们的爱心和细心,对每一个患儿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四、学习规范化的培训与服务。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新生儿科有很多种牌子的仪器,各种新生儿呼吸机、高频振荡呼吸机、进口及国产婴儿暖箱、辐射台、cpap以及中央监护仪、输液泵、输液蠕动泵等,每位医护人员都熟悉每一台仪器的操作,这得益于他们规范化的培训。每天都要查房和讲课,用幻灯片加床边的形式大家共同学习和提高。对于新医生,还安排专人带教,每星期安排的培训更是从科室制度以及每样最基本的操作流程讲起,使大家更快的熟悉和掌握。
进修很累,因为要学的东西多,需要自己动手才能熟练掌握,需要认真思考才能适应角色转换,需要培养自己慎独的精神等等。这就是一个过程,坚持下来,自己才会有个完美的跳跃。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有了诸多的体验和感受。也许这样的学习机会不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生活、对工作我有了更多的思索,希望可以为今后的人生赋予新意。总的来说,在这次难得的进修学习中,我在自己的努力及带教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受益匪浅。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把自己娴熟的业务水平及以人为本的交流技巧服务于更多新生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九
中医儿科学为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包括理论讲授教学、临床实践教学、科研实验教学三个环节。如何使教学现代化、规范化,实现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化教育的最佳结合是中医儿科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育思想模式的现代化、规范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
1.1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不断更新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不断拓展知识宽度。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以提高课堂效益,使学生既能同步掌握传统理论,又能了解现代专业知识,并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实践。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烈教授就是中医儿科学理论创新的典范,他提出的“哮喘苗期”、哮喘三期分治和哮咳等理论,构建了小儿哮喘病防治的创新性理论体系。
2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化。
2.1建立健全网络教学。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追踪现代教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健全中医儿科学网络化教学体系。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和优势,探索中医儿科学学科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途径。逐步完善网络的教育教学平台,完成由电子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多媒体教室构成的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的软硬件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网络环境下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处理、分辨及利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习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学习兴趣。将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习题、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教学录像、课程电子教案、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程等上传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已上网的资源不断进行完善、更新,进一步开发交互性较强的成套多媒体课件,完善电子示教模型库建设,努力实现网络教学系统自动化、智能化。
2.2改革优化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组合教学为中医儿科教学带来一种横跨空间和时间的全新方式。同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够较好地开发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解决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充分发挥媒体各自的优势,将临床各种病证、治疗方法、技术操作以及相关信息资料等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通过开办教师备课、学生自学用的视听阅览室,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实现教室、教研室现代教育媒体的普及化。对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进行改革优化,把改革和建设结合起来,在改革中建设,在建设中改革。采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作业、多媒体讨论等形式,丰富内容,加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知识范围、提高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2.3开展双语教学。
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在确獅学术内容表达准确性的前提下,做到外文语言纯正。将中医儿科学双语教学视频课件、英文电子教案上传网络,充分确保实现“跨语言”的突破。
3调整优化教学思想模式。
坚持特色教学,完善己建立的教学模式,在不失中医儿科学原有的思维模式,不偏离中医轨迹的前提下,促进中医儿科学教育教学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主动发展。
3.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模式。
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不单是理论讲授,也不单是临床实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模式,在教学理念上强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中心,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同时引入案例教学法,从接诊到处方用药全程,使案例更贴近于临床,进一步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讲思路、讲重点、讲方法,陶行知曾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考”,将课堂变成思维的王国,通过思维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
强调临床思维能力与临床操作能力的统一性,强调发散式思维,将训练和考试改造成为连续动态的过程。以学生主体个性化教育为载体,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由临床见习向自己动手的教学模式转变,毕业实习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医学的教学模式转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所学的中医儿科理论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当中。
3.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把素质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文化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临床实践、科研和创新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中要融入培养学生创意识的思考题、讨论题等,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完成高教法赋予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中医儿科学教学科学发展的思路与方法,建立并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中医儿科教学的现代化、规范化体系,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十
1.小儿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是。
a肺气郁闭。
b心火内炽。
c痰饮内伏。
d心阳虚衰。
e邪犯肺卫。
考题解析:小儿肺炎喘嗽的病位主要在肺,其基本病机是肺气郁闭之演变,标准答案为a.b、c为病因,为非正确选择。d为肺炎喘嗽变证的病机;e为感冒的病机为非最佳选择。
2.麻疹粘膜斑一般见于发热的什么时间。
a之前。
b第2~3天。
c第4~6天。
d第7~9天。
e退热后。
考题解析:麻疹发热第2~3天可见麻疹粘膜斑。发热之前见不到麻疹粘膜斑。故a非正确选择。第4~6天麻疹粘膜斑已开始消退或已退尽,故c非最佳选择。第7天以后已进入疹回期,不可能见到麻疹粘膜斑,故d、e亦为非正确选择。标准答案为b.
3.小儿夏季热的临床特征除长期发热外,还见。
a口渴多饮、多尿、汗闭。
b口渴多饮、多尿、多汗。
c口渴多饮、少尿、多汗。
d口不渴、多尿、多汗。
e口不渴、少尿、汗闭。
考题解析:夏季热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临床特征。小儿冒受暑气,灼伤肺胃之津,津亏而内热炽盛,故口渴多饮。d、e均口不渴,与夏季热不符。肺津为暑热所伤,水液无以敷布,肌腠闭塞则汗闭。b、c、d之多汗则与夏季热的临床特征不符。汗与小便同源,汗闭则尿多,c、e之少尿与夏季热不符,故标准答案为a.
4.下列关于新生儿脐风护理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室保持安静。
b病室光线宜暗。
c尽量少动患儿医学教育网。
d每日洗涤脐部。
e抽搐时不喂奶。
考题解析:对于小儿脐风的护理,要求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每日洗涤脐部不符合小儿脐风的护理要求。而a、b、c、e均符合保持病室安静、光线宜偏暗,尽量少触动患儿,抽搐时不宜给服药物及喂奶的护理要求。故标准答案为d.
[a2型题]。
5.婴儿,4个月。前囟未闭,后囟已闭。其诊断是。
a囟门早闭。
b囟门晚闭。
c闭合正常。
d前囟晚闭。
e后囟早闭。
考题解析:后囟门在出生后2~4个月内关闭,部分患儿出生时已闭均属正常。前囟门在出生后12~18个月关闭。本例后囟门闭合时间正常,而年龄尚未达到前囟门闭合时间,因此,尚属正常,标准答案为c.
a风热闭肺。
b痰热闭肺。
c风热咳嗽。
d痰热咳嗽。
e痰湿咳嗽。
考题解析:痰热是肺炎喘嗽疾病发展与演变的病理产物,反过来又作为致病的因素,闭阻气道与肺络,加重肺气的郁闭,形成了肺炎喘嗽的极期阶段。临床以高热,咳喘、气急鼻,喉中痰声漉漉为特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羁之象。标准答案为b.而风热闭肺证为肺炎喘嗽的初起阶段,虽然可以高热咳嗽,但痰热之程度与痰热闭肺证相去较远,故非正确选择,而c、d、e病属咳嗽,不可能两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故可排除之。
a黄芩、连翘。
b天竺黄、全瓜蒌。
c丹参、红花。
d牛黄夺命散。
e桑白皮、沉香末。
考题解析:本证为肺炎喘嗽之极期的痰热闭肺证。痰热闭阻肺络气道则证见壮热不退、气急鼻,张口抬肩,摇身撷肚等症状。胸闷腹胀,大便稀结,说明病情较急而又腹气不通,加重了肺炎闭塞的程度。治当釜底抽薪,通过泻大肠而达到泻肺火之目的,故宜在正确选用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的基础上,再合用牛黄夺命散,标准答案为d.a、b、c、e均无攻下泻热之功,故皆为非正确选择。
a气滞血瘀。
b热毒内闭。
c邪陷心肝。
d肝风内动。
e心阳虚衰。
考题解析:心阳虚损为肺炎喘嗽的变证。临床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四肢厥冷,右胁下可出现瘀块,并迅速增大,脉象细微疾数。本患儿符合心阳虚衰的证候,标准答案为e.a为心阳虚衰变证产生的重要病理机制,故非最佳选择。又因本患儿无动风之象,c、d亦可排除。b为闭证的一个证候,与肺炎喘嗽变证心阳虚衰相去较远,故可排除。
[b1型题]。
a家族史。
b生产史。
c喂养史。
d生长发育史。
e预防接种史医学教育网。
11.怀疑小儿患时行疾病时,特别要注意询问。
12.怀疑小儿患脾胃疾病时,特别要注意询问。
考题解析:11题:e,小儿时行疾病属流行性疾病,具有传染性。通过预防接种可以控制时行疾病的流行,故预防接种史为最佳选择。而a、b、c、d则或与时行疾病无关,或关系不大,而非最佳选择。12题:c,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而又乳食不知自调。而且,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须添加辅食。小儿对食物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旦调护喂养失宜,则易患脾胃病。因此,怀疑小儿患脾胃疾病时要特别注意询问喂养史。而a、b、d、e与脾胃疾病关系不大,皆非最佳选择。
a足阳明胃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手少阳三焦经。
13.痄腮腮部肿胀,是由于风温邪毒壅结于。
14.痄腮睾丸肿痛,是由于风温邪毒壅结于。
考题解析:13题:c,本证为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而发腮肿,故足少阳胆经为最佳选择。其他a、b、d、e循行部位与腮部关系较少,故非正确选择。14题:b,少阳厥阴互为表里,病则相互传变。若受邪较重,则由少阳而及厥阴。足厥阴之脉循少腹而络阴器,故痄腮睾丸肿痛,是由于风温邪毒壅结于足少阳后,又传于足厥阴肝经所致。而a、c、d、e之经脉循行与睾丸部位关系不大,故非正确选择。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十一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在沈阳盛京医院新生儿科半年的进修学习生活已圆满结束了。六个月来,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白天在科里跟老师一起管理患者,晚上回宿舍查资料背知识要点。通过六个月的进修时间,我在各位带教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学习了许多东西,使自己无论是在业务上水平上,还是在与人沟通的技能上都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通过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熟练掌握了新生儿科许多专业操作,能够熟练掌握cpap机及呼吸机的使用,对新生儿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气胸处理,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及处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的处理及读片,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救治,呼吸机病人的管理,新生儿、早产儿发生感染的观察及处理等等。工作之余,科室经常组织多项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首先是良好的团队协作,科室设立五个病区,既相对分开,又很统一。每位同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又互相协作,确保病房的管理质量。这里的主任和医生耐心细致地传授,不厌其烦地解答,表现出的敬业精神使我非常感动。对我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他们会及时的解答。一有时间会还会给我讲课,不厌其烦,直到你听懂为止。
刚来到医院的时候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整齐、干净、温馨,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对于人性化服务不是口头上的,而是真正做到了对患儿的人性化关怀。对于早产儿来说,环境要求相对安静,而且说话声音和操作时尽量轻,减少声音的刺激,各项治疗集中进行,所有暖箱上都会有一个卡通罩布,主要减少光线和外界的刺激。住暖箱的新生儿都用卡通薄包被做成鸟巢,使每一个患儿都感到舒适,无处不体现了他们的爱心和细心,对每一个患儿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新生儿科有很多种牌子的仪器,各种新生儿呼吸机、高频振荡呼吸机、进口及国产婴儿暖箱、辐射台、cpap以及中央监护仪、输液泵、输液蠕动泵等,每位医护人员都熟悉每一台仪器的操作,这得益于他们规范化的培训。每天都要查房和讲课,用幻灯片加床边的形式大家共同学习和提高。对于新医生,还安排专人带教,每星期安排的培训更是从科室制度以及每样最基本的操作流程讲起,使大家更快的熟悉和掌握。
进修很累,因为要学的东西多,需要自己动手才能熟练掌握,需要认真思考才能适应角色转换,需要培养自己慎独的精神等等。这就是一个过程,坚持下来,自己才会有个完美的跳跃。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有了诸多的体验和感受。也许这样的学习机会不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生活、对工作我有了更多的思索,希望可以为今后的人生赋予新意。总的来说,在这次难得的进修学习中,我在自己的努力及带教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受益匪浅。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把自己娴熟的业务水平及以人为本的交流技巧服务于更多新生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十二
要点:
1.十二经脉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
3.十二经脉表里、络属、走向与交接。
细目二: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名称。
2.奇经八脉的循行。
3.奇经八脉的作用。
细目三:十五络脉。
要点:
1.十五络脉循行分布特点。
2.十五络脉的作用。
细目四:十二经别。
要点:
1.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
2.十二经别的作用。
第二单元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联系脏腑、肢体。
2.运行气血,抗御外邪。
细目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要点:
1.说明病理变化。
2.指导辨证归经。
3.指导针灸治疗。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四单元腧穴的治疗作用。
要点:
1.远治作用。
2.近治作用。
3.特殊作用。
第五单元特定穴。
细目一:五输穴。
要点:
1.五输穴的概念。
2.五输穴名称及五行属性。
3.五输穴的主治及应用。
细目二:原穴、络穴。
要点:
1.原穴、络穴概念。
2.原穴、络穴名称及归经。
3.原穴、络穴的主治及应用。
细目三:背俞穴、募穴。
要点:
1.背俞穴、募穴的概念。
2.背俞穴、募穴名称及归属。
3.背俞穴、募穴的主治及应用。
细目四:八会穴。
要点:
1.八会穴名称。
2.八会穴的应用。
细目五:郄穴。
要点:
1.郄穴名称。
2.郄穴的主治及应用。
细目六:下合穴。
要点:
1.下合穴的概念。
2.下合穴名称。
3.下合穴的主治及应用。
细目七:八脉交会穴。
要点:
1.八脉交会穴名称。
2.八脉交会穴的主治及应用。
细目八:交会穴。
要点:
交会穴的应用。
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自然标志取穴法。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商阳、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脯、肩脶、扶突、迎香。
第九单元足阳明胃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梁门、天枢、归来、伏兔、梁丘、足三里、
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第十一单元手少阴心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
第十二单元手太阳小肠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少泽、后溪、腕骨、支正、天宗、颧髎、听宫。
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
肠俞、膀胱俞、次髎、委阳、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束。
骨、至阴。
第十四单元足少阴肾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涌泉、然谷、太溪、大钟、照海、复溜、俞府。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十三
1.小儿中药用量,幼儿及幼童应为:
a成人量的1/6b成人量的1/3。
c成人量的1/2d成人量的2/3。
e成人量。
2.刺四缝疗法,常用于治疗:
a婴儿泄泻b呕吐c腹痛。
d疳证e积滞。
3.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与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常用于治疗:
a疳证、婴儿泄泻b咳嗽、哮喘。
c五迟、五软d积滞、厌食。
e遗尿、尿频。
二、问答题。
1.儿科常用的内治法则有哪些?
2.儿科常用的外治法有哪些?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十四
1.小儿生理特点。
2.小儿病理特点。
3.小儿稚阴稚阳观点的意义。
细目二:年龄分期。
1.年龄分期标准。
2.各年龄期特点及与预防保健的关系。
细目三:生长发育。
1.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体重、身高、囟门、牙齿)。
2.各年龄段呼吸、脉搏、血压常数。
3.生长发育规律。
4.小儿感觉、运动和语言发育。
细目四:四诊概要。
1.儿科望诊的主要内容。
2.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3.啼哭声的诊断。
4.儿科问个人史、预防接种史的内容。
5.儿科基本脉象。
6.小儿按诊(皮肤、头颅、胸腹、四肢)。
第二单元营养和营养性疾病。
细目一:营养基础能量、营养物质、水的需要。
细目二:婴儿喂养。
1.母乳喂养的优点与方法。
2.辅助食品添加原则。
3.小儿保健的主要内容。
细目三:营养不良。
1.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因,临床表现及分度。
2.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机。
3.营养不良的中西医治疗。
细目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佝偻病的病因。
2.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诊断。
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鉴别诊断。
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
7.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急救处理。
8.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第三单元新生儿疾病。
1.新生儿黄疸的概念。
2.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3.湿热熏蒸证、寒湿阻滞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四单元免疫性疾病。
细目一:支气管哮喘。
1.哮喘的病因:内因、外因。
2.哮喘发作期的中医病机。
3.哮喘的诱因。
4.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
5.3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6.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
7.哮喘的中医分期辨证论治。
8.哮喘发作期的西医治疗。
9.哮喘的预防。
细目二:急性风湿热。
1.风湿热的西医病因。
2.急性风湿热的临床表现。
3.风湿热的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及jones诊断标准。
4.急性风湿热的治疗与预防。
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细目一:厌食。
1.厌食的概念。
2.厌食的病因及主要病机。
3.小儿厌食的辨证论治及其它疗法。
细目二:婴儿腹泻。
1.婴儿腹泻的中西医病因及病机。
2.婴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3.婴儿腹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小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脱水的分度。
5.婴儿腹泻的中医分型证治。
6.婴儿腹泻的西医治疗原则(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7.婴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细目三:鹅口疮。
1.鹅口疮的病因及临床特征。
2.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六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及临床表现。
2.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兼挟证(挟痰、挟滞、挟惊)。
3.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邪感冒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细目二:急性支气管炎。
1.支气管炎风寒咳嗽证、风热咳嗽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2.支气管炎痰热咳嗽证、阴虚咳嗽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细目三:肺炎。
1.肺炎的中西医病因。
2.肺炎的分类方法。
3.支气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
4.肺炎心衰的诊断标准。
5.肺炎病原学治疗的抗生素药物选择。
6.肺炎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主方。
7.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心阳虚衰变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主方。
8.肺炎心衰的西医处理。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十五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药院校的主要临床课程之一,在中医学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授课内容纷繁复杂,从小儿出生断脐到青壮年养成进入社会的各个阶段、各个系统的不同疾病都系其讲述内容。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有独立的基础理论和理法方药体系,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疾病认识不断深入,求知欲望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老师单方向对学生知识的输送,而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既会使学生失去对中医儿科学的学习兴趣,又会使这类教学模式下的产物失去独立应对患者、甚至是医患关系的能力。
因此,对于已经储备了一定专业知识的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如何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临床思维具有渐进性、对立统一性及反复修正、反复验证的特点[1]。
临床医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积累的临床经验,对疾病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之中。
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在医疗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对于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医学生刚开始接触临床,正确引导其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培养其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必要条件。
情境式教学系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建立的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设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2]。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整合中医思维,弥补临床实践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典型病例的情境式教学,是模拟真实患儿家属带患儿的就诊过程,可以教师或学生模拟患儿入门诊就诊,由学生充当接诊医生,去采集病史、查体。
结合其已有的化验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列出诊断依据,并进一步行鉴别诊断的分析,并顺序由教师导出主要疾病的进展过程、各阶段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检验特点,进一步导出针对的处理措施。
如一个胎黄的患儿就诊,我们先要知道发病的时间,进展的速度,有何伴随症状,家族史、个人史有何特别,舌象、脉象特点,二便情况,结合血常规、肝功能、crp-s、溶血全套等检查结果,先明确诊断,分析原因,再考虑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预后,至此,一个疾病经过这样系统的梳理,学生就能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记忆及处理了。
因此,我们在儿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典型病例情境式教学方法,将还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生完全放在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去首诊患者,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
这样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传授中医儿科学的内容的教学模式能改变教师单一输送知识而学生完全被动授予,教师们“联袂演出”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们满脸“无所谓”在台下“昏昏欲睡”;亦能使学生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便于与临床结合,使自己的所学所知进一步的服务于临床,培养医学生“类临床医生思维”。
在情境教学中加入一些突发因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医患关系,使学生能进一步全面的面对一个诊疗过程。
这一教学方法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因人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则,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应用中医药思维方法处理儿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宜中医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2临床见习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而临床见习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临床工作能力。
研究生在通过本科学习期间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典型案例的情境式教学对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巩固,这时候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使理论与临床更好的结合,如何使理论更好的服务临床。
通常以儿科常见病为重点由教师进行示教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问诊内容,同时让学生体验阳性体征的感受。
结合具体患者、具体疾病,就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诊疗计划穿插向学生进行提问并解答。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十六
1.母乳喂养,增加辅食和断奶最适宜的时间为:
a2~3个月加辅食,8~12个月断奶。
b2~3个月加辅食,12~16个月断奶。
c4~5个月加辅食,12~18个月断奶。
d4~5个月加辅食,16~20个月断奶。
e半岁以后加辅食,1岁左右断奶。
2.小儿添加菜泥、蛋黄、奶糕、鱼泥、肉末辅食的年龄是:
a2~3个月b4~6个月c7~9个月。
d10~12个月e以上都不是。
3.新生儿时期每日需睡眠时间为:
a22小时b20小时c16~18小时。
d14~16小时e12小时。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喂养方式?
2.为什么小儿到一定月龄就要添加辅食?添加辅食的时间、原则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案:
1.答:乳婴儿以母乳喂养最为理想。《育婴家秘》指出:“乳为血化,美如饧”。因为母乳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最适合乳婴儿消化、吸收。且母乳清洁,喂乳简便,温度适宜,不易为邪毒所染,并可增加小儿的抗病能力,所以母乳喂养为婴儿最为理想的喂养方式。
2.答:由于婴儿发育迅速,伴随年龄的增长,以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随之增长,单靠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往往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及时添加辅食是很重要的。不论何种喂养方式,到2~3个月后即需要增加辅食。其目的除补充营养外,并为小儿逐渐过渡到用其他食物和断奶创造条件。
辅食的添加应循序渐进,原则为从少到多、由简到繁、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不要突然添加过多,以防止消化功能紊乱。一般来说,增加一次辅食,即可减少一次喂奶。但在婴儿6个月前其主食为乳类,适当增加各种辅食。6个月以后,主食以乳类加糊类,辅食的量和品种也相应增多。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十七
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
二、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规律。
2.体格生长。
(1)体格生长指标(身高、体重、头围、胸围)。
(2)骨骼。
(3)牙齿发育。
(4)运动发育。
(5)语言发育。
三、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与疾病预防。
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实施程序。
四、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1.营养基础。
能量、营养物质、水的需要。
2.婴儿喂养。
(1)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
(3)辅助食品添加。
3.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治疗。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和鉴别诊断。
(4)治疗和预防。
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和鉴别诊断。
(4)治疗。
五、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1.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1)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的定义。
(2)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
(3)新生儿护理。
2.新生儿黄疸。
(1)胆红素代谢特点。
(2)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3.新生儿溶血病。
(1)临床表现。
(2)诊断。
(3)鉴别诊断。
(4)防治。
专业中医儿科学感想(模板18篇)篇十八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重要课程,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是理论与实践课相联系的桥梁课。在中医儿科的教学中,虽然以理论讲授为主,但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医案分析,突出临床技能培养,回归经典研习,关注学科前沿发展趋势。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实践-经典相结合的中医思维模式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临床诊治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最终务于中医儿科临床,用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中医临床学科i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重要课程,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是理论与实践课相联系的桥梁课。在中医儿科的教学中,虽然以理论讲授为主,但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医案分析,突出临床技能培养,回归经典研习,关注学科前沿发展趋势,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实践-经典相结合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临床诊治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最终服务于中医儿科临床,用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1夯实基础。
打下扎实的中医儿科学理论功底,是临床实践的基石,是灵活掌握中医儿科学疾病的根本要求。理论课的教学,突出重点、强化难点、舍繁从简,对于病名、病因病机可以简单带过,以学生自学为主,从疾病的临床表现人手,重点讲解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学习知识的过程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一个个疾病的讲授过程,就像一个个患者诊治的过程。形象生动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知识的提取,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变被动灌输为主动的理解记忆,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更扎实深刻,更有效的联系临床实际。
2理论联系实际。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其特色优势和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故中医儿科教学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收集疾病信息、分析病因、病机及现阶段邪正之间的关系,判断疾病与证候性质,明确病名、证名,确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指导患者生活调养全过程的思维活动i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
为提高学生中医药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我们中医儿科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活泼生动,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临床,采取多媒体教学、网络自学、医案讲解、临床见习等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教授,使学习更加形象和具体。把启发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综合技能,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医案教学模拟临床实际,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认知和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将临床上收集到的有代表性的病案录像播放给学生,开展医案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疾病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训练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使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其中,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适时医案的学习有利于提高中医学之诊疗技巧和临证时灵活机动的思辨能力,可补教科书所不及141。反复的临证模拟刺激学生将头脑中以前学过的孤立的、分离的知识,激活和重新整合,有助于学生储存知识、唤起记忆,组织长期记忆,使知识得到有效的保持和迁移,这既符合中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也符合教育心理学原理。
3实践回归经典。
要建立中医思维模式,需要从传统文化与经典中汲取精华气孙思邈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张仲景、王叔和……等诸部经方”。国医大师周仲瑛也说:“学习经典是掌握中医仁术的必由之路,而对经典领悟能力的提高,又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尤其是张仲景的'著作更要熟读牢记,正如岳美中教授所云,熟读伤寒金匮,方能在临床应用时“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熟能生巧,别有会心”。
中医经典著作,其辨证论治理论及经典方剂对中医儿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中医儿科学教学的根基。在中医儿科教学中注重中医经典的研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中医儿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中医思维,领悟和模仿仲景等古代名医大家临床辨治思路、经验,提高学生临床辨治能力。引导学生将中医儿科理论、临床、经典融会贯通主动地构成网络,建立直觉思维之上的“悟性”,倡导学生在临床中灵活运用中医经典理法方药,体现传统中医的魅力。
中医儿科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研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著作,领悟深意。经典结合医案进行分析是培养学生的中医诊疗的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叭在课堂中引入名老中医运用经典治疗小儿疾病的医案,训练中医辨证思维,拓展学生中医的思维层面。激发了学生传承中医、创新中医的信念和志向。
4关注学科前沿发展扩展教学内容。
中医儿科教学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以最新的知识为指南,关注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最新科研成果,寓科研思路于中医儿科教学之中,为学生架起创立现代中医儿科学的思维桥梁,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发挥学科的临床科研优势,扩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査阅学术文献,了解中医儿科学科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动态,更好地掌握某一病种的中医治疗及科研,进而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及科研能力。在中医儿科的教学中突出基础、研习经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层层深化中医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值得在中医儿科教学中推广和运用。“学无定法,教无定规”,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中医儿科教学,开创中医儿科教学的新局面,使中医儿科学真正成为实用性强、疗效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