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解决问题,还在于推动组织或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要主动寻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那些对决策结果有直接影响的人。这些决议范文展示了各行各业成功人士如何通过制定决议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一
走进线上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眼前一幕幕红色历史印入我眼帘,讲解员的一句句讲解冲入我脑海。这让我深深体会到红军们生活的不易和战斗的顽强。正是红军将士们坚持不懈、顽强不屈的精神,换来了一次次胜利,也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纪念馆的资料记载:曾广华爷爷,1932年参军成为一名红军。他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并打了许许多多的胜仗。由于他表现得很出色,部队领导就送给他一件羊皮袄。曾广华一直保存着这件羊皮袄,舍不得扔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件被打满了补丁的羊皮袄成了历史文物,被永远保存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被大家瞻仰学习。
从纪念馆的资料中,我们知道: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集结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伟大征程,开启了中国___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转移工作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扩大红军,补充兵员,苏区青壮年热烈响应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号召,踊跃加入红军队伍,从1934年5月至9月底,中央苏区共扩充红军8万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苏区的青壮年。这让我们感受到,参加红军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
我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逡巡,久久不愿离去。通过这次线上研学,我深深体会到红军将士们身上那长存的长征精神,也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换来最终胜利的道理。
由此,我发现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另一种“长征”,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刻苦专研,这样才能像红军将士们一样,成为有用的人,为祖国做贡献!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二
馆舍是一幢精美的欧式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它庄严挺拔的外观和富丽堂皇的室内装饰,是哈尔滨众多欧式建筑群中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宋庆龄、邓小平、江泽民等老一辈革命家来黑龙江视察期间,均在这里工作和居住过,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纪念馆周围正在施工,巨大的噪音不绝于耳,建筑材料散落在地,但当我看见纪念馆时,眼球立刻被它抓住了,纪念馆真的很美,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首先,馆舍的庭院里长满了小草,院角的几棵大树翠绿如盖,在充满春意的阳光滋润下,显得生机勃勃。他们显然完整的保存了它当年的样子,在几十年前,他们正陪着老一辈革命家在月夜聊天,当时老一辈革命家面对满院的植物,心中一定充满着喜悦,因为他们心中勾勒的新中国正如这满院的草木一般茁壮成长。
随后,我进入了舍内。墙被刷的洁白,地上铺满了鲜红的地毯,青翠的盆景。
点缀其中,显得格外可爱。墙上挂满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生动真实的记载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宋庆龄、邓小平、江泽民等老一辈革命家来黑龙江视察期间的过程。透过这些老照片,我依旧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国为民的高尚品格,他们在向我诉说一个个历久弥新的故事,关乎人民,关乎国家。毛泽东在这里为松江省委、哈尔滨市委和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二次团代会题写了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发展生产、学习马列主义5幅题词依旧保存在那里,遒劲的笔力显示出领袖胸中广阔的天地。
纪念馆保留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宋庆龄、邓小平、江泽民等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一定要好好继承并发扬其中的优良作风,好好为人民服务。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三
7月15日,我随同三饶分局的同事一起参观了八一广场和江西革命烈士纪念馆,作为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学习活动,以下是我在参观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们首先参观了八一广场。作为南昌乃至江西省政治、文化、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八一广场伴随着南昌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承载了南昌这座英雄城厚重的历史。
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也是很有害的。同样,讲谦虚谨慎并不是缩手缩脚、谨小慎微、不思进取。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两个务必”新的时代内容,主要是要弘扬这种精神和作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观完八一广场,我们又来到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回顾了中国一段段艰苦奋斗的近现代史。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按照革命历史时期顺序,分为6个部分,10个专题,收藏了2412名著名知名烈士档案资料,重点展示了1500多名著名的英雄事迹。包括民主革命运动的先锋赵醒侬,江西工人运动先驱陈赞贤,民主革命运动中大学生先驱刘和珍等人。在纪念馆内,一件件文物和史料,及数不清的历史图片让我们触目惊心,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斗中艰难进行着,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在我们无法想像的异常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没有他们生命的付出,决不会有革命的胜利,决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四
馆舍是一幢精美的欧式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它庄严挺拔的外观和富丽堂皇的室内装饰,是哈尔滨众多欧式建筑群中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宋庆龄、邓小平、江泽民等老一辈革命家来黑龙江视察期间,均在这里工作和居住过,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纪念馆周围正在施工,巨大的噪音不绝于耳,建筑材料散落在地,但当我看见纪念馆时,眼球立刻被它抓住了,纪念馆真的很美,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首先,馆舍的庭院里长满了小草,院角的几棵大树翠绿如盖,在充满春意的阳光滋润下,显得生机勃勃。他们显然完整的保存了它当年的样子,在几十年前,他们正陪着老一辈革命家在月夜聊天,当时老一辈革命家面对满院的植物,心中一定充满着喜悦,因为他们心中勾勒的新中国正如这满院的草木一般茁壮成长。
随后,我进入了舍内。墙被刷的洁白,地上铺满了鲜红的地毯,青翠的盆景。
点缀其中,显得格外可爱。墙上挂满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生动真实的记载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宋庆龄、邓小平、江泽民等老一辈革命家来黑龙江视察期间的过程。透过这些老照片,我依旧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国为民的高尚品格,他们在向我诉说一个个历久弥新的故事,关乎人民,关乎国家。毛泽东在这里为松江省委、哈尔滨市委和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二次团代会题写了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发展生产、学习马列主义5幅题词依旧保存在那里,遒劲的笔力显示出领袖胸中广阔的天地。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五
走进线上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眼前一幕幕红色历史印入我眼帘,讲解员的一句句讲解冲入我脑海。这让我深深体会到红军们生活的不易和战斗的顽强。正是红军将士们坚持不懈、顽强不屈的精神,换来了一次次胜利,也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纪念馆的资料记载:曾广华爷爷,1932年参军成为一名红军。他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并打了许许多多的胜仗。由于他表现得很出色,部队领导就送给他一件羊皮袄。曾广华一直保存着这件羊皮袄,舍不得扔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件被打满了补丁的羊皮袄成了历史文物,被永远保存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被大家瞻仰学习。
从纪念馆的资料中,我们知道: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集结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伟大征程,开启了中国___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转移工作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扩大红军,补充兵员,苏区青壮年热烈响应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号召,踊跃加入红军队伍,从1934年5月至9月底,中央苏区共扩充红军8万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苏区的青壮年。这让我们感受到,参加红军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
我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逡巡,久久不愿离去。通过这次线上研学,我深深体会到红军将士们身上那长存的长征精神,也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换来最终胜利的道理。
由此,我发现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另一种“长征”,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刻苦专研,这样才能像红军将士们一样,成为有用的人,为祖国做贡献!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六
追寻着红色的足迹,我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下面请看语文迷网为您带来的范文,欢迎阅读:
年幼时,父亲常教导我:“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那时我还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要义。此次,我有幸参加了“红色追寻”采访活动,在车流如织的蔡锷北路边一个小小弄堂里,找到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这里曾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先生的办公地。在旧址陈列馆里,一副字迹隽永的对联使我倍感亲切:“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
随行采访的文史专家介绍,徐特立先生1938年9月赴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途经湘潭,在一家油盐店住宿了一晚。当时店里几位青年店员围坐在徐老面前,要他讲革命道理。徐老从国家大事谈到社会生活,深受鼓舞的青年要求徐老题词留念。次年12月,徐老便履诺为他们题写了这副对联。
此联,语重心长。上联中的“家国”,应该是指齐家治国。一个人应该先修身,尔后才有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无益身心事莫为”,告诫我们,对身心健康没有益处的事情不要做。
今天重温徐老的金玉良言,感慨万千。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们,应该常读一些利于家国的好书,这对个人修身,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理想,服务于国家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追寻着那些红色的足迹,让红色的足迹相伴我们的一生!
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我们县组织了一次“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走进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桂东县东边山追寻红军足迹之旅”,六月的一个周末,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天刚蒙蒙亮,我和妈妈就出门了,到了纪念馆门口,就看到高高飘扬的红旗和穿着红色队服的队员。到了车上我数了一下,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六十多人。原来有这么多人想了解红军的足迹呀!
不知走了多久,我感觉自己的脚越来越不听使唤了……终于,我看到了一个小山村。在这里,我们访问了一个八十岁高龄的老大爷。他给我们讲述了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的故事。当时的红军被敌人围困在周围的大山里,饿了吃野菜,冷了躲进山洞,病了只能就地挖些草药治病。就这样在这里坚持打了三年的游击战,度过了三年艰苦的岁月。红军走后,敌人为了找到红军放火烧了整个村庄,村里的老百姓都吓得躲到了外地,直到解放后才回来重建了家园。
看着这个历经苦难的小山村,听着老大爷讲的故事,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如今,我们住在温馨舒适大楼里,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还有数不清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更应该想起为祖国抛头颅晒热血的烈士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做好新一代的接班人。
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他们的身影……。
记得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啊,是革命烈士们用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热血、他们的生命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坚信!虽然他们的身体已死,但他们的精神却依旧存在!我坚信,即便是在和谐的现在,我们依旧可以找到他们留下的“红色足迹”!
还记得“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吗?张丽莉老师的事迹感人肺腑。在生死一线之际,她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人身安危,而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将学生推开,确保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彰显了一位人民教师无私、伟大的品格。这样的老师,足以成为共和国人民教师的代表。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她在生死考验关头,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用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生命诠释了师爱的真谛。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我想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还有他,被大家称为“最美司机”的吴斌。5月29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员工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
恍惚间我看到他们的身影和足迹与革命烈士们重合在了一起,我明白了!他们便是革命烈士精神的体现,他们留下的足迹就是我们要寻找“红色足迹”!
从浏阳,到常德、桑植、通道、邵阳,我这个从未踏上过湖南土地的湖北人,有幸以腾讯新闻特派员身份加入“红色追寻”采访团,走进革命老区。每往前走一公里,带着故事启程的心,便沉重一分。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七
2012年7月19日,经过几个星期的着手准备,我来到了陕西延安革命根据地,践行“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经典”这一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实践队在此之前已经召开多次会议,明确了实践主题和目的,研究和讨论了实践的流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分配了每一名实践队员的任务。实践队队员们热情高涨,为即将开始的“红色之旅”加油助威。
从洛阳出发到延安,途径南泥湾。1941年春天,八路军120师359旅在王震的率领下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1942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生产自救运动。解放区的部队、机关、学校,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为丰衣足食的目标努力。
进入延安市后我们可以看到宝塔山。这座始建于,现为明代建筑的宝塔共有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便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其后我们参观了毛主席在延安杨家岭时住的窑洞,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尤为同学们谨记。记得当时我们还参观了毛泽东的“菜园”,解说员说当年这里的一片地里只种了一种蔬菜,辣椒。因为毛泽东是湖南人,喜欢吃辣椒。我站在“菜园”里想象着当年的延安,当年的红色革命,突然觉得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是多么幸福。远离了战争和国家的分裂,不会有饥饿和贫苦。我们所要做的就只是在学校刻苦学习,出生社会之后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我们都是时代的幸运儿。1931年起,蒋介石发动武装力量,先后对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围剿”,妄图将共产党消灭在襁褓之中。根据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损失惨重的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同时期的中国西北,陕甘边、陕北两个根据地的人民同样进行着顽强抗争。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历时一年的长征。西北革命根据地不但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后方。许多著名的革命领导人都曾居住在这黄土高坡上的窑洞里。后来,抗日战争爆发。西北革命根据地,这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不但成为三大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成为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和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后方。
1935年12月17日,隆冬的陕北高原,寒冷难耐,而瓦窑堡一座5孔窑洞大院里,却是热火朝天。中央领导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刘少奇等13人围坐开会。会开了8天。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通过了,决定广泛吸收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人民政权。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抗日的大旗在陕北高原高高举起。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率部队进驻延安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陕北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民族解放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革命的指导中心,成为举世瞩目的“红都”。这次的红色之旅让我们所有的同学都领略并深深感受到了当年的红色革命气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内忧外患的情形下,党中央领导人依然坚守阵地,带领工农人民奋起反抗,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家卫国。因而,红色革命才能在这片热土上成为不朽的经典。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革命领导人,是带领全民解放的时代英雄,更是为开拓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纪元的旗帜。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意识是我们不变的使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时刻谨记革命的艰辛以及胜利的来之不易。此次的红色革命之旅意义重大,它必将成为我们未来人生路上一次刻骨铭心的珍贵回忆。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八
很久很久以前,动物的皮毛都是白色的。时间长了,他们觉得一种颜色太单调,而且常常有些小动物认错了自己的妈妈。大家觉得很不方便,必须想个办法解决。
有一天,孔雀对大伙说:“我听妈妈说,南方彩虹山上有个彩虹姑娘,每到下雨的时候,她就会出现,给天上披上五颜六色的衣裳,我们向彩虹姑娘要些颜色吧。”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错,是个好主意。”
可金钱豹说:“彩虹姑娘现在在哪儿呀?”“对呀,彩虹山在哪儿我们还不知道呢?”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回答不出。
“别担心我给你们带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找到她。”小猴子自告奋勇地说。
第二天一早,大伙儿到了集合地点。孔雀发现小白兔没来,就飞快地跑到小白兔家,对小白兔说:“小白兔,快,大家都在等你呢!”
小白兔却懒洋洋地说:“不去,不去,路这么远,多累呀!再说,说不定还找不到彩虹姑娘呢!”孔雀劝了又劝,小白兔怎么也不同意,孔雀只好叹口气走了。
孔雀带着大伙上了路,他们跃过了99条大河,爬过99座山,历经千辛万苦。
这天终于来到一座大山前,这座山上鸟语花香,树木苍翠,景色秀丽。大伙问:“这是什么山?”小猴子说:“我上去看看,”说完,就蹿上了树,只见岩壁上刻着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彩虹山。”小猴子高兴地大喊:“找到了,找到了!这儿就是彩虹山,彩虹姑娘就住在这里。”大伙儿都高兴得手舞足蹈,一起对着天空大喊:“彩虹姑娘,彩虹姑娘!”可是喊了半天,也没看见彩虹姑娘的身影。
就在这时,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很快就下起瓢泼大雨,大伙儿都赶紧躲进了山洞。不一会儿,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姑娘面带着微笑向小动物们走来,说:“你们的来意我都知道了。你们不怕苦,不怕累,真是好样的!我满足你们的愿望。”说完金光一闪,彩虹姑娘不见,大家再看,每种动物都神奇地披上彩妆:孔雀的衣裳变绿了,小猴子的衣裳变成了棕色……小动物们有了自己不同颜色的衣裳,都开心极了!
小白兔见到大伙儿的时候都差点认不出来了。它很后悔,哭了三天三夜,感觉眼睛很痛,照镜子一看,两只眼睛变得通红通红。从此以后,小白兔的眼睛就变成红色的了。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九
在那件事发生之前,我确实挺讨厌红色的。我讨厌大红的俗气,讨厌粉红的柔弱,讨厌桃红的媚艳。然而,我的给我买的东西多半却是红色的。大红色的书包、粉红色的自行车、桃红色的衣服、紫红色的保温杯……我整天被迫生活在红色的中,对红色的厌恶也在日益增加。
但是,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转变了我的想法。
那是节体育课吧,教室外似乎还飘着雨丝,但贪玩的我们按捺不住好动的手脚,蜂拥而起涌入。我自然也很喜欢上体育课的,但害怕雨下大就随手抓起了我的大红雨伞。就在体育课上了一半时,果然,雨下大了。雨点像针一样“啪啪”落在地上,将上的逼得躲在乒乓球台底端。而我却在心里窃喜,为我的先知而洋洋自得。于是,我悠闲地、故意地放慢动作,“庄重”地撑开那把大红的伞遮在头顶,一些好友见状边都挤来躲在我的伞下。但就当我自鸣得意时,一声不和谐的话语却向我击来。那是班里的头号害人王小汪:“杨悦,你就是故意带把红伞来,想在班上面前展现自己!”一听这句话,我顿时打了个冷颤,全身上下都不舒服。然而,小汪却没停下,继续针对我那把大红色的伞大发言论。于是,我就一直尴尬着,感觉我那已经很少的面子就像伞沿边滴答落下的雨水,哗啦哗啦地往下掉。直到最后,我终于熬完了体育课。而我对红色的厌恶,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等到放学回家后,我立刻打电话给在外地上班的妈妈。我向妈妈诉苦,呵责她为何总给我买红色的东西。而话筒那边,却传来一个令我震惊的答案。妈妈用极温柔、极亲切的语调柔声对我说:“你知道你每天骑自行车上学我有多担心吗?你知道我有多么害怕你出车祸吗?红色是个醒目的颜色,它会让别人知道与红色同行的你是个宝贵的生命!”听后,我所有的愤怒、所有的“苦衷”都被这句话给冲释了。我的脑海中也闪现出那些柏油路上的惨案,想着那些因车祸而遭受不幸的家庭,不禁为我所享受的爱而感动。
现在,我对红色一点都不反感了。或许你在二中门口,经常会看见那个背着红书包、骑着红色自行车的女孩,但她会为包围着她的红色海洋而每时每刻都洋溢着笑容。
是的,与安全同行,与同行,故一路与红色同行。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十
策划人:
一、活动目的。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70周年,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烈士的顽强拼搏、敢于奉献的精神,回顾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使同学们了解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坚定同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增强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努力学习回报祖国,9月16日,我校组织三十名摄影社团的学生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去莱芜战役陈毅指挥所和莱芜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
二、活动主题。
三、活动地点。
莱芜战役陈毅指挥所和莱芜战役纪念馆。
四、活动时间。
五、前期准备。
1、确定行车路线及参观路线。
2、分发关于莱芜战役的历史材料。
六、活动内容。
(一)参观芜战役陈毅指挥所和莱芜战役纪念馆。
(二)聆听校长国旗下讲话。
1.“在那个感人的年代”绘画、摄影作品展作品征集,每人交至少一张围绕红色经典主题的绘画或摄影作品。
2.“在那个感人的年代”绘画、摄影作品展活动流程(1)将收集到的作品在长廊进行展示,并设置投票箱让全班同学进行自由投票。
(2)展览结束后统计所有作品所得票数,并评选出优秀作品。
2015.10。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十一
《红色足迹》是一部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生动的镜头和情节展示了红色历史的伟大。观看这部电视剧过后,我深受震撼和教育,对于我个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成长的历程。下面我将通过五段式的写作结构来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人物塑造感人至深。
《红色足迹》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非常感人。他们或是英勇、坚韧,或是智慧、坚定,或是乐观、坚强。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出现的那些普通士兵。他们从一开始就要面对饥饿、艰辛、惊险和死亡的考验。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了信仰和信念,他们毫不犹豫地走上了长征的征程。他们的坚持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红军长征的重要性和历史地位。
第二段:历史背景使故事更加珍贵。
《红色足迹》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展示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共产党带领无产阶级进行武装斗争,奋力拼搏,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红军长征一路上有着无数的艰辛和牺牲,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共产主义道路的追求。电视剧中生动地展示了长征中各种情况的复杂和严峻,让我更加珍惜那个时代的英雄们为理想献出的努力和牺牲。
第三段: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的力量。
《红色足迹》中展示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这正是他们能够坚持战斗的源泉。长征途中,红军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敌人的追击,但他们从未怀疑过自己的道路,从未动摇过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心。他们相信自己代表的是全体人民的利益,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而奋斗。这种理想和信念使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走向了胜利。这种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的力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使我坚定了追求真理和价值的决心。
第四段:红军长征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红军长征精神的力量不仅仅局限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对于当代的青年人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当今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其丰富而竞争极为激烈的时代,但我们是否也能像红军一样坚定理想,从容面对逆境和挑战呢?红军的精神鼓舞着我,在逆境中不动摇,坚持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来说,可以更好地引导我们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挫折,学会坚定信心,永不放弃。
《红色足迹》作为一部电视剧,在娱乐观众的同时,更提醒我们历史不能被遗忘。正是因为那段红军长征的历史,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才有一个团结稳定的国家。电视剧中生动的镜头和情节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历史,让我对那些牺牲和付出有更深的敬意。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也要铭记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辛勤奋斗的一切。
总结:
《红色足迹》是一部非常感人和令人深思的电视剧。通过对红军长征历史的再现,它向我们展示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信念和理想的精神,并对我们这些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这部电视剧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让我们铭记历史,感谢那些为我们今天的幸福付出过努力和牺牲的人们。通过观看《红色足迹》,我将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十二
面对幸福安定的生活,却想起那一段段血浓于火的红色记忆,在一股又一股红色怀旧的风潮中加速了红色记忆的升温。冰封的雪山,留下了先辈们的足迹;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留下了先辈们的身躯;金沙江、泸定桥、大雪山都浸透着先辈们的智慧、勇猛、坚韧.此时无法表达这种最激烈,最痛心,最动人的血色记忆。时代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志向与使命的不同。虽然我们不需要用鲜血用身躯去完成使命,可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得不给学生传授红军的顽强,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使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同时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红色之旅到这里全部结束了。红色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我们就是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十三
八月十五,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丰盛的晚餐,谈笑风生,看着电视剧炮神,不免让我感触万分。
电视剧里,山河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认真的上课,这时突然冲进了一队日本兵,把他们全都抓了起来,把六个八路军的孩子枪杀了。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用担心外面有日本兵会冲进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
革命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怀着对祖国的虔诚,对革命的热情,对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带领着全国人民建立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平年代,我们不应忘记,南京城被屠杀的30万同胞;更不应忘记,伟大的长征精神。
开学第一课上的长征故事,依然历历在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亲自为红军长征写的一首诗。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不怕牺牲,终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起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长征体现出红军在面对各种困难、险境时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长征精神就是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
我想起了自己,平时数学一遇到难题,就等着爸爸讲给我听,不爱动脑筋思考;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儿挫折,就心灰意冷、不敢迎难而上。红军长征路上困难重重,我们的学习之路也不是一路平坦。长征虽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不应忘记。我们要传承长征精神,不怕困难,努力学习知识,勇于战胜学习中遇到的“敌人”,为建设我们富强美丽的国家不断地努力,像长征一样,终达胜利。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学习这些红色精神,要有理想,有信念,要为祖国的强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历史的红色足迹是革命先烈们踏下的,未来的红色足迹是要靠我们新一代踏下。我们要高举革命先烈们的旗帜,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青少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十四
明媚的阳光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声,我睁开睡眼惺忪的双眼,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本想在暖暖的被窝里再躺一会儿。可是一想到今天要去沙家浜就异常兴奋,迅速地从床上爬起来。来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踏上了去沙家浜的旅程,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期待的神情,一路上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到了。
车刚停稳,大伙儿便迫不及待地冲了下去。哇!沙家浜实在太美了,荡荡芦苇,一片青葱,微风徐来,绿浪起伏。参差不齐的芦苇显得青翠欲滴,一条条河流从芦苇中穿过,向远方延伸,不时地还有一艘艘乌篷船从水面漂过,远远望去,多么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芦苇荡中的鸟儿时而飞起,时而落下,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声,看得我心旷神怡,陶醉其中,真恨不得躺在草地上美美地打个滚儿。
午饭过后,导游带着我们参观了沙家浜革命纪念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让人肃然起敬。
之后,我们参观了许多古筑,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商店,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我好想去买一点东西啊,买的东西就是我们去沙家浜的唯一可以证明的东西。不一会儿,我的心愿就实现了。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我开始就去了烧烤摊,哇!好多吃的呀,我一点也没对我口袋里的钱留情,10元,10元,又10元,一点一点儿花过出去了。我又买了几个小发卡,是带给妈妈、姐姐和妹妹的礼物,他们戴上去一定漂亮极了。我还买了一个帅帅的墨镜给爸爸,墨镜看上去高贵大气上档次。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看4d电影,这对别人来说是一次很爽的经历,对我来说却是惊心动魄的。看的时候我全程眼睛都没敢睁开,一直用手捂着。我感觉好像真的有大章鱼、大鲨鱼要来吃我似的,很恐怖。但是看看小恐龙又觉得真心可爱。我看见恐龙爸爸和恐龙妈妈对小恐龙是那么温柔,我多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也能像恐龙爸爸妈妈一样啊!这次看电影时我感到惊险,以后看电影的时候都会想起这次难忘的经历。
这次旅行是我最开心的一次,也是最难忘的一次,已经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专业红色足迹观后感(案例15篇)篇十五
有时我很不明白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红色又是什么?但是我知道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接受着党的教育,闪耀着党的光辉,是它给了我们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我想知道它,了解它,去寻找那红色的足迹。
听爷爷说,过去的日子可真是苦。每天的饭菜只是白菜帮子和玉米面和在一起的窝头,每个月的粮食很有限,连油都很少,每家每户会用一根线吊着一枚铜钱伸进油罐子里。他在地里干了三天三夜的活儿,生产队拿出一个生冬瓜,切开,撒上点白糖,就可以吃了,根本不管吃完了会怎么样,会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大伙就冲上去抢开了。吃得很快,脸上还会挂着笑容,仿佛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好吃。那时候,粮食是按人口分配的,家里有多少口人就会分到多少粮食。所以,有的人家即使家里死了人也不下葬,把人用席子包起来,假装还有这个人的存在,这样就可以多另一份粮食。那是的生活真是无法和现在相比,那可真是一天一地的差距。如果追随的更远,那就是抗战时期。革命老战区有很多,但井冈山上有着不惜一切代价为人民奋斗,奉献一切的红色记忆。
1927年10月,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带领部队进入井冈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兰花坪。在井冈山上成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1928年4月底,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上顺利会师。两天后,两军负责人在“龙江书院”举行会议经湘南特委的决定,将这两支队伍合编起来,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兼十师军长,而毛泽东任党代表兼十一师师长。在庆祝大会上,毛泽东特别高兴,出人意料的是他身上背来匣子枪,在平时毛主席是从来不背枪。他走到队伍前诙谐地说“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罗。”庆祝会一结束,他就把枪交给了警卫员,从此在没看见他背着枪。在战斗中,牺牲被俘是常有的事,但是在革命队伍中也会有意志不坚定,经不住敌人严刑拷打的战士,他们成为了叛徒,出卖自己的同志来换取自己的性命。在192019年11月28日,毛主席亲自下令处决企图叛变的原红军团长陈浩等人。这是毛主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亲自下令处决叛徒。党代表宛希先、团长陈浩率领,第二次攻占了茶陵。部队进城后,陈浩等人不管队伍,整天得吃喝嫖赌,不愿回山沟里打游击,还侵吞了部队缴获的几千克黄金。毛泽东写信严厉批评了陈浩一伙。可陈浩心中甚是恼火,想要投敌。他的计划还没有得逞,就被揭发,公开宣布处决陈浩及徐庶、韩昌剑、黄子吉另外3名企图率部叛变的军官。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虽然时间不长,却开辟了一条革命的道路。
我找到了红色的足迹,那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挥洒而成的,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然而我的心中也有着一颗红色的种子,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