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典礼上,人们常常会以特殊的方式庆祝、纪念或宣告重要的事件或时刻。在筹备和组织典礼的过程中,团队合作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团队并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在这些典礼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场合、不同形式的典礼,希望能启发大家创作出更有个性的典礼内容。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一
――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二中学校长吴小仲。
本报记者。
唐维红。
“要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中小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作为上海市重点中学的校长,吴小仲代表见到记者并没谈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等,而是把话题引到了伦理道德教育上。
吴小仲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总是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而不要求孩子对他们的'付出有所回报。久而久之,孩子们只知理直气壮地向父母提要求,却不懂得尊重、体谅、关心父母。那些在并不缺少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并没学会去爱别人。为此,我们学校从1995年初在学生中开展了争做‘孝星’活动,从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做起,为孩子们补上这一课。”谈到这里,吴小仲有些激动。她说:“现在的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者,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学校不能只重分数、只重升学率,而应该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是责无旁贷的。”在谈话中,吴小仲还提到,目前社会上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好书、特别是优秀的科技书籍太少了,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的文化设施也很有限。她说:“国家应该给科技类图书一些出版的优惠政策,应该增加对公益性质的社会设施建设的投入,现有的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和体育馆等设施也应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二
2001年,机械厂在总厂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公司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职工的顽强拼搏,全年共完成产值1.8亿元,实现利润168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在此,向关心和帮助机械厂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2002年,是总厂扭亏脱困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厂加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新形势意味着新挑战,新挑战带来了新机遇,新机遇蕴含着新发展。我厂结合总厂“挖潜增效、二次创业”主题教育,制定出2002年工作指导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和总厂扭亏脱困动员大会的精神,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实施“四大”战略,深化内部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推进主辅分离,不断拓宽市场,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能力。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厂2002年的奋斗目标是:产值在2001年1.8亿元的基础上增长20,争取达到2.1亿元,确保1.9亿元,力争在消化总厂下移全部费用的基础上实现利润180万元。
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厂2002年将继续实施四大战略:
1、实施创新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管理创新是基础,我们将继续以深化财务为核心、以管理为基础的成本费用控制模式,通过财务软件的升级配套,强化财务报表和成本分析对决策的`指导作用;通过财务、采购等四个局域网的联网,尽快建立我厂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预结算工作力度,减少资金占用,力争在自采材料成本上降低10,综合材料成本上降低3――5,人工成本上降低10,管理费用上降低10,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技术创新是关键。根据我厂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按照“技术做精、产品做专、市场做大”的原则,成立三旋、高效换热器、高效塔内件三个课题组,负责专项产品的研发、对外合作、市场调查、产品推广和生产组织,并采取新的管理机制,保证做大、做强的速度和质量。在新产品开发上,我们按照“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开发思路,加快与各大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步伐,重点抓好与北京院共同开发的新型旋风分离器、与清华大学合作生产adv微分浮阀塔盘系列、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强化传热换热器项目,同时还要加快金属波纹软管、波齿复合垫片的试制工作。
体制创新是保证。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管理的不断加强,体制问题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根据集团公司和总厂的要求,我厂将充分利用好集团公司给予我们的优惠政策,加快主辅分离和带资分流的力度。同时,实施三项制度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
2、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企业现有人才极为短缺的实际情况,企业要长久生存和永续发展,就必须实施人才战略。我厂2002年实施人才战略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努力营造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首先重奖技术精尖人才,并大张旗鼓地宣传,给予他们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激励。其次,积极地为专业技术人才、生产骨干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加大从一线职工中选拔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的力度,使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是搞好一个考核。我厂将结合岗位培训,对主要工种进行考评,促进练兵活动的开展,在考核的基础上,成立技能鉴定委员会,对全员技术工种进行技术等级鉴定。通过培训、考核、鉴定,逐步在全厂建立一种新的激励机制,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和人人学技术、练本领、强素质的内部环境。同时,也将技术等级做为三项制度改革竞争上岗和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另外通过考核,对有培养价值的一线青工,将进一步派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逐步缩小我厂与先进施工企业的差距。
三是突出一个重点。我们将重点抓好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学习,不但使广大干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把企业培养成一种学习型的组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实施品牌战略,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充足的人才储备。
3.实施品牌战略,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品牌是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企业实力的综合反映,用户对品牌的鉴别是对企业产品的认同程度的体现。为此。根据现有优势,我厂在稳定检修安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产业,不断开发定型产品。加快与科研院校合作的步伐,研制开发一系列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高效换热器、高效塔内件、旋风分离器,做大做强我厂机械加工制造产业,不断扩大加工制造产品的市场份额,争取在未来5-10年,将我厂发展成为本地区石化设备、配件加工基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三
诚信: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我、支持我。我真是从心里感激你们,我想有可能我一出院,有一大堆群人会觉得我是宝贵的,就如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希望我会梦想成真!
诚信:我会对他说你决定把我抛下水,肯定是觉得如果没有其他东西,人生就不好走下去了。其实你错了,诚信是什么意思,诚信表示诚实守信。“诚”是对人的态度,忠诚、诚实;“信”是做人的态度,守信、信誉。黄金有价,诚信无价。实现诺言,守住诚信。有时,有可能让人失去什么,但同时也会让人得到金钱所买不到的东西,诚信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代表所有关心你的人祝你早日康复!你还想说些什么?
诚信:谢谢你们,我真希望快点康复,能为人们做点事,让人们知道我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重要!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四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
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
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
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
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
《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
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
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
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
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五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六
1 扎实的采访前准备 我有幸见到过易立竞老师准备一个采访,对方是一个曾经非常有名但已经过气的女明星,她找了所有关于这个女明星的文字资料,包括1本在淘宝上买来的破破烂烂的关于她的旧书,发行于90年代中期。
因为这个女明星非常有名,所以关于她的文字资料是海量的,但易老师还是认真地读了所有。这只是她的工作常态。
我有时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要采访a(a是一个我非常了解的人)我会问什么问题?如果我的问题不够好,那肯定是因为我对我的采访对象不如我对a了解的多。
2 充实的采访 艾未未说困困采访他,时长一个多月,他疑惑:这个姑娘采访我的内容都够写一本书了,我除了上厕所,去哪她都跟着。
困困写艾未未的那篇文章我觉得相当棒。这不是一个简单的2小时对话能呈现出的人物采访丰富度。
那篇文章我印象相当相当相当深刻。
3 如果水不够多,说明井不够深 我曾经想要报道一个被很多人报道过的名人,但随后我觉得我再不可能想出来更好的报道角度,于是我放弃了。
但后来,我看到了让我惊喜的关于他的报道,我很后悔。有时候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壁垒。
在本刊,我最想学习的人是彭苏老师,而这句话是她教会我的。
4 一个良好的业务讨论氛围 和蒋老师、杨潇的每次讨论都让我受益无穷。
我觉得,做人物报道时,对这个人做出的判断常常会囿于经验、知识和观点限制,此时,良师益友会帮助你做出判断和建立逻辑。
5 大量的阅读与思考 这会让文章成文时文笔通顺、结构圆融。
也许我写不了非常好的特稿,但我们总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让稿子拿到80分。 其实归结起来上面这么多就俩字:勤奋。
其他诸如天赋才华灵光神来之笔的词儿,都不是我这种普通人能有幸拥有的。 这些当然重要,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的,是这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6364些。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七
在浩瀚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同天上的繁星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让我钦佩,比如:诸葛孔明,他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汉高祖刘邦能知人善任;楚霸王项羽英勇无畏;汉武帝等都让我钦佩不已。但惟独有一人最令人钦佩,他就是有名的政治家——曹操。
尽管书中写道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居上者,为何偏信刘者可称帝?曹操一生,也犯下了许多的错误。比如赤壁之战是曹操最大的`错误,此战中曹操拥兵百万之多,却输给了孙刘联军几万人马,这迫使走华容道死伤惨重。
曹操同样也是一位诗人,他写的《短歌行》与《关沧海》,彰显出他远大的抱负,广纳人才,他在《短歌行》中这样慨叹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渴望人才,真乃帝皇之大气也!曹操为得许攸谋士,每夜与其美谈,终得这个深谋远虑的人才。一天,曹操在河边钓鱼,将士问他为何不放鱼饵,曹操说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令众将士信服。
他同样是一位军事天才,如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心高气傲的袁绍,活捉吕布、樊城之战等等,在此我们领略到杰出的军事家曹操的军事才能,但是最终在赤壁之战输给孙刘联军,难以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梦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至今广为流传,人们把它当作座右铭,寓意为国效力。还有很多关于曹操的故事,有望梅止渴、举酒论英雄等等。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也有过错,斩杀他叔父吕伯奢,杀害名医华佗,梦中杀人之事,导致他臭名远扬,被负骂名,但功大于过,他的成就为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很多令人钦佩人物,曹操就是我最钦佩的人物,让我们走进古人的历程。因为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走进古人,古人不远!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八
人物访谈怎么写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
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
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
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
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 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
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
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
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九
人物专访的写作方法,是一个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或者叫人物通讯),要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人的最主要的亮点。譬如,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他,二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人生的春华秋实;
他,桃李满天下,被某某部门连续多年命名为先进工作者;
他,辛勤耕耘,被某某领导的亲切的誉为“某某某”,
他,就是某校特级教师某某某。
(然后引出正文。)
人物通讯的开头,要略微讲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在写作方法上,可以描写,可以抒情。从写作角度上,可以写某一个侧面,然后引起读者兴趣。例如:
在某某地的表彰大会上,一位身材消瘦的年轻人从某某领导手中接过了某某奖章,这位年轻人恬淡而自信的微笑,让所有的现场的人为之折服。
他,就是某某某,某某单位某某(职务、工种)。
(引出正文)
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例如,可以这样写:
他的履历,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畅的轨迹,某某年为某某工人,某某年入党,某某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某某年担任某某职务。他创造了一些列的深化,填补了某某空白,某项工作得到了最高奖励或者荣誉等等。
他就是某某某。
(引出正文)
关于人物通讯的结尾,可以是对某某人物的感叹类的语言、赞美类语言,或者寄托希望类的语言等等。
例如: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实践着高尚者的情操,这难道,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吗?等等。
根据个人采写经验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帮助到您。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十
二十几年如一日,马长白老先生深入广西、甘肃等贫困地区捐助物资,助学扶贫。让很多没书念,没衣穿或是没饭吃的孩子们找到了生活的源泉,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不忍状元失学,走上慈善之路。
早在1991年,从报纸上得知,一中考状元因家中贫穷而不得不放弃念书,马老为之痛心,便决定投身慈善事业。家境并不宽裕的马老慈善事业道路并不那么顺畅。从一开始的单干,资金不足,便牺牲自己爱好,卖掉珍藏的邮票换来资助贫困生的经费。在他心里,只要能够帮助贫苦人民,不管做出多大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于是马老又想方设法招纳人员,成立了慈善社团。现在他的名字,慈善社团几乎遍布了各个贫困地区,尤其是在广西地区。如今已有很多人由于马老的资助,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将马老的一颗慈善之心传承下去。
不畏人言是非,坚持慈善之路。
当被问起是什么力量使他坚定地在这长达二十几年如一日的慈善之路走下去时,他的答案很简单:同情心。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不仅蕴含了他的伟大,更饱含了他慈善道路的艰辛。马老谈到,有一次他在广西,将身上的钱都给了一位贫困生之后才发现自己所剩的钱已经不够回家路费,无奈之下找朋友借钱,朋友却劝说他不要在做慈善,马老回了一句:“钱可以不借,慈善还是要继续做!”顿时采访马老的实践队员们感动不已。他告诉实践队员们,像广西瑶山这些地区生活的`主要收入仅有面积不大的贫瘠土地上的玉米。讲到这里,马老眼睛里饱含泪水。当看到有关贫苦人民的生活的照片的时候,实践队员深受感动。马老还提到,他最佩服那些在贫困地区代课的教师,领着最微薄的工资,却承担着中国贫困山区教育大业的重任,没有他们,山区的落后教育将土崩瓦解。他们讲授的是知识,传递的却是爱心。前不久,海峡论坛上他和小组的其余成员共同讨论了慈善事业的经历、体验,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个民间伟大的慈善组织,参与其中,慈善道路也越走越远。
寻找优秀接班,传承慈善之路。
谈起他这份慈善事业的未来,他也充满了希冀。他也在规划着慢慢扩大规模,并与教育事业相结合,希望以后能够做的更好,不管是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或是中等教育。最后,马老感叹道:自己也在慢慢变老,年龄大了,他也在寻找自己的继承人。当被问到什么样的人比较合适时,他强调了三点:首先,就是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份事业;其次是要有爱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里人的支持。说到这里时,他提起了他的家人,并称赞当时家人对自己的支持。还说,面对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身边的人并没有对他的工作有所质疑,而是支持。他相信慈善事业未来的的道路越来越顺畅,会有越来越多的贫苦人民受到资助,看到生活的希望,点燃生活的激情,满怀信心的走向未来。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实践队撰稿)。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十一
今年是恢复高考30周年。您知道当年恢复高考,是谁率先提出的倡议吗?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大教授查全性。
1月23日,记者拜访了已是82岁高龄的查院士。回忆往事,他很平静:“我只是说了几句真话。”
查院士说,1977年8月,当时他还是武大的一名副教授。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召集了一次科学教育座谈会。因熟知当时“推荐上大学”制度的弊端,查全性在会上坦言直陈:必须立即改进大学招生办法,恢复高考!
邓小平当场拍板同意。当年冬天,我国就进行了首次高考。
30年来,多少人的命运因此改变!30年来,高考制度也发生很大变化,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分省命题,自主招生。其间,人们对高考的争议也一直不断,但查院士认为,相对而言,高考仍是一个较好的制度。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十二
韩启德,1945年7月生于上海,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理生理学家.现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作者:金茹作者单位:刊名:百年潮英文刊名:hundredyeartide年,卷(期):2003“”(7)分类号:关键词: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十三
先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十四
今年59岁的徐席林是八里湖新区市容环卫局的一名垃圾清运工,从事环卫工作3年的他,从未喊过苦、喊过累,只是用自己的双手默默地为大家创造干净明亮的环境。
徐席林的工作便是每天清理垃圾,为了将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徐席林经常用手捡小孩的尿不湿以及卫生巾等,天气炎热的时候,臭味很大,但是为了把工作做好,他只能咬紧牙关,把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干净,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有一次,在把垃圾搬上车时,因为油管爆裂,徐席林的脚被弹出的钢板扎破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可他依然坚持把垃圾清理干净。
直到垃圾清理完毕,徐席林才到医院进行简单包扎,可是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一出医院大门又跑去上班了。
徐席林告诉浔阳晚报记者,“不管什么工作,都需要人去做,既然我选择了环卫保洁工作,就要干得比别人好,看着街道整洁、干净,我的心也舒坦了。
我们保洁人员是平凡的,不被人看重,然而,正是我们这些平凡的环卫人员,每天用自己的一身脏,换来了万家净。
我们甘愿吃苦,忘我的劳动,为新区增新貌,才有这清新优美的环境;是我们勇于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净化着社会空气,播种着精神文明。
作为一名环卫人员365天一天都不能停,我要一直坚持干下去,无论是刮风下雨、寒冬酷暑,都得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它干好。
宁愿我一人脏,换来万家幸福!”
56岁的李火枝是九江县悦馨老年公寓的院长,2010年这家公寓开起来的时候,有120张床位,但只住了一半还不到。
一年后这里的入住老人把公寓挤得满满当当。
有人说,老年公寓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因为这里会有许多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有患老年痴呆的人,洗护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到位,各种排泄物的气味、沾染杂物床单的气味……混杂到一起,简直让人没法进门。
可是李火枝这里四处干干净净,仔细闻闻,空气也和外面操场上的一样干爽。
二、三十位老人坐在一楼的大厅打麻将、看电视、低声交谈。
每个人的头发都整齐干净,衣服熨帖,看上去就神清气爽。
2000年的时候,李火枝正式开始护工之路。
那时候她还不到40岁,长发烫着大波浪,穿一身洋气的套装,踩着高跟鞋,漂亮得很。
第一天去福利院上班,一个70多岁的婆婆就嫌弃说:这哪是来做事的,这是大小姐!
第二天,李火枝就把头发剪了,拖地洗衣,按摩喂饭。
谁都没有她麻利,谁都没有她做得好,不到一个月,那个原本嫌弃她的婆婆就改了口:她还真能做事!哪个都没有她好!
现在公寓里有30来个工作人员,能够把老人们照顾得妥妥帖帖。
但是李火枝还是每天都要到各个房里走一趟。
“娘啊,你今天觉得怎么样呐?”李火枝俯下身去摸摸老人的头发,望着她的眼睛,“能看见我吗?知道我是谁吗?”这是一个轻微老年痴呆的婆婆,眼睛不好,腿脚也不好,几乎整天躺在床上。
“是院长来了吗?”老人一把攥住李火枝的手,“我怎么好久都没看见你了,我在等你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婆婆记性很差,刚刚见过的人,转头就忘了,但是她却牢牢记得李火枝。
“不要以为老人心里不清楚,哪个对她好她就对哪个亲。
一次有位老人大便失禁,弄了一身,刚来的护工慌了神,问李火枝怎么办。
“怎么办?我教你怎么办!如果她是你娘,你怎么办,那你现在就怎么办。
在这里每一个婆婆都是李火枝的“娘”,每一个公公都是李火枝的“父亲”。
李火枝每进一个房间都能准确地说出老人的名字、身体状况、家庭状况。
“你要每天都下床动一下,就这样扶着动动腿也是好的。
不要多,两条腿都动个十来次。
“我给你拍拍枕头,中间都睡塌了,搞好了你舒服一点。
很多老人来的时候身上有褥疮,李火枝给清洗按摩,现在整个公寓就没有一个老人有褥疮。
“这些不能动的老人,除了给他们翻身,还要时不时给他们移枕头,抬抬手抬抬脚。
他们整天这样躺着,哪怕是动一下也是好受的。
因为服务好,老人生活质量高。
李火枝的公寓越来越满,满到她自己这个院长都没有住的地方。
“原来我是有一个单间的,现在就只能住在这里了。
”李火枝的“房间”是一楼的一个阳台,长3.5米,宽1.5米。
除了一张床就是地上有个箱子,所有的衣物都只能堆在床上,这就是一天工作后,李火枝的栖息地,不到四个平方她住了整整三年。
“我家里房子大得很。
我四个孩子都成家有孩子了,哪怕他们都回来,也能住得下。
不过我没时间住,这里离不开我。
这里离不开李火枝,李火枝也的确没有离开过老年公寓。
一年365天,除了要出去学习交流,每一个夜晚她都是在这里度过。
即使是大年三十,也是全家人到老年公寓来和李火枝团圆。
现在李火枝的媳妇也成了她的好帮手。
“原本她是要考公务员的,我说孩子啊,这照顾老人的事情比什么工作都有意义。
2010年老年公寓刚开业,媳妇也临近预产期。
李火枝不说在家照顾,反而带着媳妇给公寓忙里忙外。
二十多天后媳妇生了,她也只在医院照看了一天就回来照顾老人了。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让老人过得好,我个人辛苦一点算什么呢?这是值得的。
”
实用人物专访稿(模板15篇)篇十五
朱清时:很多地方、很多中学,都把考上清华、北大作为政绩。甚至规定如果有一个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给学校和老师发多少奖金,很多学生不是为他自己考,而是为他所在的中学考,为他所在地区的当地政府考。这就等于把很多优等生引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非常窄的桥上去了。这就造成全国只要是好一点的高中,它的优等生都想去考清华北大。
现在有些学校有高四、高五,就是指复读的学生。这种现象的危害非常大。我们国家的中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很有限,你呆在那儿一年不走,就意味着同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你的弟弟妹妹就享受不了。
实际上北大清华也是受害者,这样的复读生大量涌进它们学校去。对它们来讲,也是不情愿看到的。他们可能高考考了好几年,就是拼命施肥料,施到后来,本来这一遍料可以亩产700斤,你施两遍肥料能变成亩产800斤,施十遍肥料变成亩产850斤。所以最后那50斤要多施好些遍肥料。这个是很悲哀的。一个是对一个学生施的肥料本来可以供几个人成才用了,结果他占了位置不放,让好多年轻人没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另外一个就是,这些学生施肥施得多,上了清华北大,他也并非优质的人才。
另外,北大清华去招生,地方政府很多做手脚,让它们先招,它们选招剩下来的学生档案,才投给其他学校。比如有个省,就让学生填两份志愿表,一份志愿表上完全填北大清华,这份志愿表就悄悄地先送给两所学校,如果录取了,第二份志愿表就不投了。没有录取上,就把第一份志愿表撕了,把第二份志愿表做正式的投给其他学校。
我们的社会文化就是简单化。
南方周末:报上的标题是清华北大“掐尖”,但您在里头举的例子都是地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做法。
朱清时:标题是这些媒体自己加上去的,不是我的原意。我并没有炮轰清华北大,清华北大是一流高校,我跟它们有很好的关系,对它们也很尊重。我并没有任何批评它们的意思。我说的只是社会上、教育界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应该由清华北大来负责任。
南方周末:似乎也不应该是家长来承担被批评的责任。
朱清时:家长是被误导了。他们不了解情况。他们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受到最好最好的教育,都想当状元。
南方周末:如果我们追根问底的话,谁应该为此负责?
朱清时:真正要说责任的话,我们的社会文化就是遇到事情就简单化,用“指标”作为评价体系。比如说评科研成果,就开始数论文篇数。整个社会容易追求一些浮躁的、容易理解的指标。本来上北大清华是好事,但是把它扩张到一定程度就变成泡沫了,掩盖了很多真实的内容,本来的好事都畸变了,就变荒谬了。弄到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和学校都把考上清华北大学生的数量作为自己的政绩。
朱清时:我想这是一种浮躁心态。最近几年,北大清华被媒体宣传得多,它们在beijing,被国内外注意得多。1996年以前,中科大招生分比清华北大还高。1970年代和1980年代,中科大的考分最高;1990年代中以后就开始转向,清华北大的分数线一下子就升上去了,中科大就挪到后面去了。而清华北大分数线的大幅上升,不是它们的教学水平、教学队伍有大的上升,而是像炒作明星一样炒作上去的`。
南方周末:为什么媒体要“炒作”清华和北大,而不是其他学校?
南方周末:您指的是“985工程”吗?
力非常困难,安徽省的3个亿就基本上没有兑现。
南方周末:家长和地方学校的选择,您觉得纯粹是一种盲目的行为,还是作为一个。
经济人的很合理、正当的选择呢?
朱清时:这个是简单化的理解。家长被媒体误导后,就认为考上北大清华回报高。
实际上他们不知道这个是假象。
南方周末:为什么是假象?
朱清时:第一,北大清华在某些领域是一流的,但也有好多领域水平不高。比如清。
华的工科肯定是一流的,但是清华最近几年才建立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这都不是。
一流。就说医学院吧,协和医科大的水平肯定比它水平高多了,国内好多医科大学水平。
都比它高,清华医学院可能国内二流都算不上。再比如,清华的法学院,是它过去从来。
都没有的,是从其他高校挖了一些人过去建的,那它比起人民大学肯定就差远了。清华。
的理学院比起中科大要差很多,因为理学院有好多骨干就是从中科大挖过去的,所以我。
们很清楚。
南方周末:但它能给予的回报就最大?比如我进了清华,我出来的身价跟我在中科。
大的地球物理系――虽然那是很牛的一个专业,很可能是不同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