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训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培训心得的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热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得体会范文(13篇)篇一
:作为人民教师,立德树人是每一教师的根本任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落实立德树人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我的十几年教学生涯,我不敢说自己具有很高尚的师德,但我深深意识到,师德规范的主旨,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20xx年,我接手的是三年级,这个班数学基础较差,很多学生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别说应用题,计算题都成问题,孩子们厌学情绪严重。于是,我每节课前都让学生背诵一遍乘法口诀,对学生的作业,精心批改,在课本的每个知识点上,注明未熟练掌握的学生,在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于调皮生更是注意教育方法,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而是鼓励、安慰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并利用周末时间到他们家里去谈心、辅导功课,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良好的回报,期末考试时,我所教数学获得了全学区第一名。我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一份回报。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无非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有效教学,也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充满关爱,尽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养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热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得体会范文(13篇)篇二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要有“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的自觉担当,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生追求。近年来,学院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大力弘扬乐教善育、精益求精的教风,组织开展“最美教师”评选表彰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广大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树立“立德树人是第一责任”意识,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着力传播先进思想、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新风;要强化师德监督,引导广大教师把师德规范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之中,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提高师德践行能力;要注重师德激励,引导广大教师立足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影响和感化,当好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和守护者。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要进一步夯实意识形态基础。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于办学育人的全过程。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建设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着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小落细落地落实。
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立德树人。对于高校而言,坚持立德树人不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上。近年来,学院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内涵得到提质,教与学的精神状态得到提振,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上,坚持“立足地方、贴近社会、产教融合、服务发展”办学宗旨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办学理念,推进专业优化、课程实用、科研创新、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上,认真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健全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功能,建设一批富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群,设立学生创业启动专项资金,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要进一步推进学院党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只有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才能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近年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学院党的建设,为学院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学院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断强化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全面提高学院党建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广大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学院、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考核机制,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显担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院将深刻认识“为谁培养人”、深入探索“如何培养人”、深度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保持昂扬竞进的奋斗姿态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潜心静气,埋头苦干,一以贯之,真抓实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奋斗,把学院办优办强、办出特色、办出品位,向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优质高职院校目标奋力前行,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热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得体会范文(13篇)篇三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社团活动、管理评价、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网络活动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与此相适应,还要完善德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革管理评价机制,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深认识,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变为行动。
何为“根本”任务?根就是树根,“木下曰本”,本也是根,根本就是最本质、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贯重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明明德”“修身”,就是为学之道、为人之本。《大学》还直截了当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都过于注重知识、能力、升学、就业、收入这些“才”或“财”,而没有对“德”予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如今国家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以说是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立德树人也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如何才能强起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是能战胜各种外在诱惑和人性弱点的内心强大的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克服“后富裕社会”可能带来的各种新问题,避免贪欲、空虚、懈怠和“软骨病”。这都需要真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
美德是事业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说文解字》说:“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中庸》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孟子更进一步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幸福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通过诚于良知、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心灵境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幸福。所以,立德树人不应该只是对学生的外在要求,而应该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每个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和根本动力;立德树人不只是对教师育人的外来任务,而应该是每个人的内在愿望。立己德,立己人,得己福,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立德树人才能落实到每一个人,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
外因是条件,内因守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确实需要国家政策、措施、资源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改善,但更不能忽视的是每个人的“自修”。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强调反求诸己、内省自修。《中庸》说,“修道之谓教”。孟子教导我们:“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思想道德修养,归根到底要靠自己的修和悟,而自修自悟的关键在于“诚于己”,在于“慎独”。只有每个人时时刻刻、随事随处觉察反省、知善知恶、为善去恶,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要立志为先依道而行。
王阳明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立德树人同样不可能。立志不是指从事怎样的职业、成就怎样的事业,而是要确定人生的志向,即成为一个有怎样心灵品质和道德境界的人。“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志是诸多德行的统帅,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志对于修德有纲举目张之效,明确坚定的志向也是修己成人的根本动力源泉。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立志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强调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应该把学生、教师、家长公开立志、不断励志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予以高度重视。
德有百千种,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谦、和、慈、恕、诚,这些都逝人一贯强调的重要的、基本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在众多美德中,孝又是更基本、更需要优先培养的德。孟子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从每一个家庭开始,从孝亲敬长开始,是立德树人最有效的切入点和着力处。
立德树人应追求“立大德、树大人”。只有立大德,才能成大业。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才是大德,只有这样才可望成为栋梁之材,成就伟大事业。
立大德、树大人应该循大道。《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世间的所有德行规范应源自天道、符合天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易经》也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大道是利益万物之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就是大德、大道。但凡“立大德、树大人”,都必须以此作为根本原则和终身的奋斗目标。
【思想宣传范文】。
近日,关于教育惩戒的问题成为舆论热点。如何正确运用教育惩戒,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促进学生成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教育机制,帮助教师正确用教育惩戒手段。
应规范治教,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健全教师监督机制。首先,应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门槛制度,对教师的专业学识、心理素质、道德水平、教育能力进行全面审核。对于获得教师资格的教师,建议增加6个月到3年的试用期,通过实践操作的检验,再次对教师进行资格评估,并对教学效果不达标的教师予以辞退,在源头上把控教师队伍的质量。其次,应建立严格的教师评价、监督机制,在“分数、人数、奖金数”等“硬指标”的基础上,增加道德品质、教学创新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受学生欢迎程度等“软指标”,使教师的评价立体化、科学化。并且,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以保障师生和谐关系为核心,对教师的执教行为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严防部分教师滥用惩戒权。
要科学治教,完善教师教育培训,提升教师抗压能力。教师体罚学生,与教师的抗压能力、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学校如果“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就会为教师的工作增加不小的压力,部分教师有可能将压力“落实”到学生身上,导致急躁性手段——体罚的出现。针对此现象,建议对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优化。培训内容朝多样化方向改进,不仅仅要精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更要重视对教师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让教师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完善自我,及时化解自身的不良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学工作中的困难,保持阳光心态。
要依法治教,建立惩戒教育机制,界定教师惩戒边界。教育离不开惩戒,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解决师生矛盾冲突,建立惩戒教育机制实为恰当之选。一方面,要在听取学生、学生家长、教师等多方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惩戒规章,规章中应包含惩戒的明确适用范围、调查处理程序、监督机制,学生的哪些行为应受到处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都要详细列明。惩戒规章的实施要经过学生事务中心的调查后再作出决断,整个流程接受学生家长、师生的监督,依法从严治教。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建立正确、合法的惩戒观,将教师的惩戒权限约束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从而在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给予学生适当惩罚的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利。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做好规范治教、科学治教、依法治教工作,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建立健全惩戒教育机制,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为学生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思想宣传范文】。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提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社团活动、管理评价、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网络活动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与此相适应,还要完善德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革管理评价机制,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些措施都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一定是行之有效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深认识,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变为行动。
何为“根本”任务?根就是树根,“木下曰本”,本也是根,根本就是最本质、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贯重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明明德”、“修身”就是为学之道、为人之本。《大学》还直截了当地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都过于注重知识、能力、升学、就业、收入这些“才”或“财”,而没有对“德”予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如今国家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以说是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立德树人也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而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老子说:“知人者智,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是能战胜各种外在诱惑和人性弱点的内心强大的人。主席说: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如何才能强起来?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克服“后富裕社会”可能带来的各种新问题,避免贪欲、空虚、懈怠和“软骨病”,都需要真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所以,从培养偏重知识能力的“智者”到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强者”,也是新时代教育的重大战略转型。
美德是事业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说文解字》说:“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中庸》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孟子更进一步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幸福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通过诚于良知、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心灵境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幸福。所以,立德树人不应该只是对学生的外在要求,而应该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每个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和根本动力;立德树人不只是对教师育人的外来任务,而应该是每个人的内在愿望。立己德,立己人,得己福,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立德树人才能落实到每一个人,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
外因是条件,内因守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确实需国家政策、措施、资源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改善,但更不能忽视的是每个人的“自修”。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强调反求诸己、内省自修。《中庸》指出:“修道之谓教”,孟子教导我们:“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思想道德修养,归根到底要靠自己的修和悟,而自修自悟的关键在于“诚于己”,在于“慎独”,只有每个人时时刻刻、随事随处觉察反省、知善知恶、为善去恶,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
三、立德树人要立志为先、以孝为本、依道而行。
王阳明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立德树人同样不可能。立志不是指从事怎样的职业、成就怎样的事业,而是要确定人生的志向,即成为一个有怎样心灵品质和道德境界的人。“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志是诸多德行的统帅,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志对于修德有纲举目张之效,明确坚定的志向也是修己成人的根本动力源泉。正因为如此,党中央领导人反复强调立志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应该把学生、教师、家长公开立志、不断励志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予以高度重视。德有百千种,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谦、和、慈、恕、诚,这些都逝人一贯强调的重要的、基本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在众多的美德中,孝又是更基本、更需要优先培养的德,《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孟子甚至认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从每一个家庭开始,从孝亲敬长开始,也是立德树人最有效的切入点和着力处。
立德树人应追求“立大德、树大人”。德有大小,即使是孝也有大小之分,“小孝孝身,中孝孝心,大孝孝志”,在忠孝不能两全时,要舍小节而取大义。只有立大德,才能成大业。因此,党中央领导人教导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才是大德,只有这样才可望成为栋梁之才、成就伟大事业。
立大德、树大人应该循大道。《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世间的所有德行规范应源自天道、符合天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易经》也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大道是利益万物之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就是大德、大道,但凡“立大德、树大人”都必须以此作为根本原则和终身的奋斗目标。
【思想宣传范文】。
近日,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暨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委员会年会在山西晋城举行。论坛以“传承经典,立德树人”为主题,由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委员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组委会、晋城市教育局、中共泽州县委宣传部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校长、一线教师以及国学爱好者200余人参加。
围绕“传承经典,立德树人”的理论和理论构建,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教育部原副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强调,传承经典首先要回归经典,敬畏经典,通过厘清经典之本义来认识经典。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理论研究所所长吴安春研究员认为,经典的传承不能墨守成规,应基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将传统文化之“精神要义”与立德树人之“发展导向”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之本”相结合。而提升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国学素养,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地的重要保障。汤用彤学术奖评委会秘书长雷原提出,育人的基本方法包括亲近自然、勤耕精艺、养蒙读经、尊师好学乐群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认为,中学阶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亟待改善。
“传承经典,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是本次论坛关注的重要内容。北京府学胡同小学开展国学校本教材研发,并形成了“1+x”全学科国学教育模式。北京星火小学将经典融入校园情境,创办“齐家读书会”,将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水泥厂学校的燕都书院设置了“小水滴”校本课程、入泮课程、国学微课程。北京垂杨柳中心小学通过网聚名师大家,孵化课程,以此弘扬传统文化。
【思想宣传范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x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x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新x会议)胜利召开5周年、同时也是x纪念馆成立55周年。7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党支部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组室支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x再出发”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x会议是党和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也作为我们即将开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提前预热活动。“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通过这次实地学习,笔者感触颇多。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精神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工作期间,考察了大量苏区老区和红色遗迹,他曾先后19次来到闽西,十八大以来,他先后到河北阜平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x、陕西延安铜川、贵州遵义、江西于都等革命老区考察,也对革命精神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成为他关于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从“革命理想高于天”到“不忘革命初心”,年底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明确提出“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什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来,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靠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新时代,新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精神的重视与强调,集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构成要素,也为我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与生动素材。
通过x之旅,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高校教育工作者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都要紧密联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实际,大力弘扬x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不忘初心,全面阐释x会议精神的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素材;要时刻牢记使命,把x会议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吃透精神,对照要求,积极组织,力避华而不实、变味走样、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贴近性、针对性、精细化和实效性,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提升育人境界,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水平,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
首先是思想引领与制度规范相统一。x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是我国建党建军史上的里程碑。《x会议决议》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对当时红军的性质和任务都有了明确规定,指出了思想建党应该放在首要位置,提出了多种教育方式和方法。虽然x会议形成的建党理论尚显稚嫩和简单,但它已经初步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基本要素,更重要的是其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在党的建设伟大征程中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丰富和完善,成为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的教育方针表述也有多次演变但日渐丰富和发展,既有思想引领的自觉性也有制度规范的约束性。“建国后29年”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等;1978年9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贯彻到底”;20世纪80年代是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阶段,提出了“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等教育方针思想;20世纪90年代以后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教育方针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办好讲好学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在20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原来“四育并举”(德、智、体、美)的提法上升为“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赋予了全面发展新的。在20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纵观党的教育方针,其主线异常清晰,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又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体现出思想引领与制度规范相统一的辨证关系。
其次是党的意志与群众智慧相统一。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具有政治性、主导性、排他性、统一性等特点,但群众智慧有主观性、实践性、多样性、主体性等特点。x会议虽然仅仅在1929年12月28和29日两天召开,但其前期背景和工作是不能被忽视的,要把x会议的前后和x会议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和研究。会议能够成功召开,是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四军党的领导人带头将党的意志与群众智慧加以善用密不可分。陈毅同志带着党性修养,带着红四军的挫折、教训、碰壁后红军发展之路怎么走的疑惑,赴上海实事求是汇报情况,并带回了周恩来同志起草的党中央指示《九月来信》。朱德一旦认识到毛泽东的意见是正确的,便写信邀请已经落选前委书记并到闽西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的毛泽东重返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陈毅也亲笔致信毛泽东坦言“陈毅主义是错误的”,毛泽东回到红四军后作了自我批评。随后红四军的领导层坚持革命大局和党及人民的整体利益为重的党性原则和以人民为师的学习精神深入基层、深入连队召开各种座谈会,找群众干部战士谈心,充分吸取了各种有益的意见和建议。高校教育工作者也要学习这种把党的意志和师生智慧相统一,并贯穿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全过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和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党支部的这次x主题党日活动,就是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坚持抓好理论学习“双结合”、集中学与个人学相结合、培训学和研讨学相结合的一部分。学院党政班子把握学院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实行坚持党的领导、集体决策、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积极融入各支部组织生活,参与双重组织生活会。积极鼓励教师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等相关领域提供智力支撑,为政府和社会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院毕业生选择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与岗位去发展、到基层去锻炼,将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奉献力量。
第三是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相统一。为帮助中央深入全面了解朱毛红军的情况,中央要求陈毅尽快完成书面报告送交中央。陈毅每天在他住的旅馆里,除了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找他谈话以外,闭门不出,集中精力赶写。他离开闽西时,为了安全起见,随身没有带文件材料,完全凭着个人记忆,认真搜索每一个历史细节,陈毅以坦诚公正的风格、坚强的党性原则、坚持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相统一的精神,用了一周左右时间,到1929年9月1日,将朱毛红军成立一年多来的全部情况,写成给中央的5份报告:《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一)》、《关于朱毛红军的党务概况报告(二)》、《关于朱、毛争论问题的报告》、《关于赣南、闽西、粤东江农运及党的发展情况的报告》和《前委对中央提出的意见——对全国军事运动的意见及四军本身问题》。这5份报告将近5万字(其中最为主要的前两份报告即长达3万余字)及多次口头报告,为帮助中央了解朱毛红军的历史和各项活动、执行中央政策及其成效,有了较为真实完整的了解,特别是对于红军党内关于人民建设的创造性理论和内部争论的不同意见,更是得到了充分的理解。陈毅此行上海协助中央解决红四军问题,日后被誉为陈毅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三大贡献之一。面对中央的批评,红四军领导人坚持问题导向,坦诚相待,虚心接受。红四军三位领导人从革命大局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纠正错误、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和勇气,以及同志之间光明磊落、坦诚相见、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德,终于在如何建设党和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为x会议召开做好准备。坚持问题导向,同样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也是其党建思想的突出特征之一。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不仅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而且具有直面矛盾、解决问题、敢于斗争的责任担当意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主人翁的心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主动同一些不良思潮和错误观点做斗争,旗帜鲜明地讲好中国故事,理直气壮地宣讲党的政策,促进思政育人、社会育人、活动育人等全方位育人的有机融合。要在完成重大任务中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相统一,对重点问题重点关注,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高端引领性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才培养和教育引导、学术科研和智库建设、学院和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协同发展等方面上加强解决和推进力度,形成各方面的合力。
回顾x会议,笔者更加直观、立体、更加深刻认识到x会议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晶。《x会议决议》是我党我军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为我党我军制定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列主义路线。既要学习其深刻、历史价值和地位作用,也要学习背后透露出的思想引领与制度规范相统一、党的意志与群众智慧相统一、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相统一的重要意义,更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懈追求真理、始终坚持真理、一切以实践为标准的纯粹的革命信仰和赤子精神。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x会议仍然给我们以智慧和力量,这种革命精神永远吹奏着催人奋进的时代的旋律,x会议永放光芒!
热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得体会范文(13篇)篇四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在第__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广大教师如同烛火,他们不辞辛苦,教书育人,点燃了国家和民族的“信念之灯”“科技之灯”“温暖之灯”,以点点微光,汇聚成绚烂光芒,指引着我们不断迈向新征程。
广大教师以思政课,点燃了民族的“信念之灯”,照亮伟大复兴之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办学校,就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广大教师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找到人生正确方向。成绩喜人,未来更可期。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谆谆教诲,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用丰富学识沉淀自己、启迪学生,当好爱护学生的师者和长者,当好学生求学为人的引路者,从而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好家国情怀,让他们志存高远,把爱国情怀根植在内心深处,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革命精神的弘扬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身立德打牢根基,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大教师以科学课,点亮了民族的“科技之灯”,指引壮丽创新征程。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党中央对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寄予殷切期望,强调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从北斗导航到新能源汽车再到5g、物联网、量子通信……在这些举世瞩目的成果背后,无不凝聚着广大教师的心血。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广大教师沐雨栉风、砥砺前行,不断用科技教育筑起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家园,他们以心血点燃“科技之光”,勃发出一股股强大的源动力,指引着科技创新的壮丽征途。
广大教师以品德课,守护了民族的“温暖之灯”,护航幸福生活华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和打好思想道德基础的最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教师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他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取得了良好成效。从培育学生的爱国之心,到厉行勤俭节约,从倡导文明礼让到培育谦虚谨慎的品格……我国广大教师在党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他们不辞辛苦,久久为功,在广大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点燃了民族心中的“温暖之灯”,更以此护航着幸福生活的绚丽篇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致敬广大教师,并祝愿他们未来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伟大实践中实现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热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得体会范文(13篇)篇五
xx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提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社团活动、管理评价、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网络活动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与此相适应,还要完善德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革管理评价机制,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些措施都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一定是行之有效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深认识,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变为行动。
何为“根本”任务?根就是树根,“木下曰本”,本也是根,根本就是最本质、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贯重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明明德”、“修身”就是为学之道、为人之本。《大学》还直截了当地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都过于注重知识、能力、升学、就业、收入这些“才”或“财”,而没有对“德”予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如今国家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以说是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立德树人也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而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老子说:“知人者智,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是能战胜各种外在诱惑和人性弱点的内心强大的人。主席说: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如何才能强起来?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克服“后富裕社会”可能带来的各种新问题,避免贪欲、空虚、懈怠和“软骨病”,都需要真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所以,从培养偏重知识能力的“智者”到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强者”,也是新时代教育的重大战略转型。
美德是事业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说文解字》说:“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中庸》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孟子更进一步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幸福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通过诚于良知、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心灵境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幸福。所以,立德树人不应该只是对学生的外在要求,而应该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每个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和根本动力;立德树人不只是对教师育人的外来任务,而应该是每个人的内在愿望。立己德,立己人,得己福,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立德树人才能落实到每一个人,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
外因是条件,内因守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确实需国家政策、措施、资源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改善,但更不能忽视的是每个人的“自修”。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强调反求诸己、内省自修。《中庸》指出:“修道之谓教”,孟子教导我们:“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思想道德修养,归根到底要靠自己的修和悟,而自修自悟的关键在于“诚于己”,在于“慎独”,只有每个人时时刻刻、随事随处觉察反省、知善知恶、为善去恶,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
三、立德树人要立志为先、以孝为本、依道而行。
王阳明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立德树人同样不可能。立志不是指从事怎样的职业、成就怎样的事业,而是要确定人生的志向,即成为一个有怎样心灵品质和道德境界的人。“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志是诸多德行的统帅,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志对于修德有纲举目张之效,明确坚定的志向也是修己成人的根本动力源泉。正因为如此,党中央领导人反复强调立志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应该把学生、教师、家长公开立志、不断励志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予以高度重视。德有百千种,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谦、和、慈、恕、诚,这些都逝人一贯强调的重要的、基本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在众多的美德中,孝又是更基本、更需要优先培养的德,《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孟子甚至认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从每一个家庭开始,从孝亲敬长开始,也是立德树人最有效的切入点和着力处。
立德树人应追求“立大德、树大人”。德有大小,即使是孝也有大小之分,“小孝孝身,中孝孝心,大孝孝志”,在忠孝不能两全时,要舍小节而取大义。只有立大德,才能成大业。因此,党中央领导人教导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才是大德,只有这样才可望成为栋梁之才、成就伟大事业。
立大德、树大人应该循大道。《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世间的所有德行规范应源自天道、符合天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易经》也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大道是利益万物之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就是大德、大道,但凡“立大德、树大人”都必须以此作为根本原则和终身的奋斗目标。
热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得体会范文(13篇)篇六
生命之舟面对险滩,面对激流,弱者会选择逃避和放弃,而强者则会选择面对和挑战。人生中无限的乐趣都在于对人生的挑战之中迸出不衰的光芒。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
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社团活动、管理评价、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网络活动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与此相适应,还要完善德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革管理评价机制,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深认识,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变为行动。
何为“根本”任务?根就是树根,“木下曰本”,本也是根,根本就是最本质、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贯重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明明德”“修身”,就是为学之道、为人之本。《大学》还直截了当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都过于注重知识、能力、升学、就业、收入这些“才”或“财”,而没有对“德”予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如今国家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以说是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立德树人也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说,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如何才能强起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是能战胜各种外在诱惑和人性弱点的内心强大的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克服“后富裕社会”可能带来的各种新问题,避免贪欲、空虚、懈怠和“软骨病”。这都需要真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
美德是事业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说文解字》说:“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中庸》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孟子更进一步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幸福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通过诚于良知、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心灵境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幸福。所以,立德树人不应该只是对学生的外在要求,而应该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每个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和根本动力;立德树人不只是对教师育人的外来任务,而应该是每个人的内在愿望。立己德,立己人,得己福,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立德树人才能落实到每一个人,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
外因是条件,内因守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确实需要国家政策、措施、资源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改善,但更不能忽视的是每个人的“自修”。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强调反求诸己、内省自修。《中庸》说,“修道之谓教”。孟子教导我们:“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思想道德修养,归根到底要靠自己的修和悟,而自修自悟的关键在于“诚于己”,在于“慎独”。只有每个人时时刻刻、随事随处觉察反省、知善知恶、为善去恶,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要立志为先依道而行。
王阳明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立德树人同样不可能。立志不是指从事怎样的职业、成就怎样的事业,而是要确定人生的志向,即成为一个有怎样心灵品质和道德境界的人。“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志是诸多德行的统帅,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志对于修德有纲举目张之效,明确坚定的志向也是修己成人的根本动力源泉。正因为如此,反复强调立志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强调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应该把学生、教师、家长公开立志、不断。
励志。
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予以高度重视。
德有百千种,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谦、和、慈、恕、诚,这些都逝人一贯强调的重要的、基本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在众多美德中,孝又是更基本、更需要优先培养的德。孟子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从每一个家庭开始,从孝亲敬长开始,是立德树人最有效的切入点和着力处。
立德树人应追求“立大德、树大人”。只有立大德,才能成大业。因此,教导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才是大德,只有这样才可望成为栋梁之材,成就伟大事业。
立大德、树大人应该循大道。《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世间的所有德行规范应源自天道、符合天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易经》也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大道是利益万物之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就是大德、大道。但凡“立大德、树大人”,都必须以此作为根本原则和终身的奋斗目标。
近日,关于教育惩戒的问题成为舆论热点。如何正确运用教育惩戒,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促进学生成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教育机制,帮助教师正确用教育惩戒手段。
应规范治教,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健全教师监督机制。首先,应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门槛制度,对教师的专业学识、心理素质、道德水平、教育能力进行全面审核。对于获得教师资格的教师,建议增加6个月到3年的试用期,通过实践操作的检验,再次对教师进行资格评估,并对教学效果不达标的教师予以辞退,在源头上把控教师队伍的质量。其次,应建立严格的教师评价、监督机制,在“分数、人数、奖金数”等“硬指标”的基础上,增加道德品质、教学创新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受学生欢迎程度等“软指标”,使教师的评价立体化、科学化。并且,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以保障师生和谐关系为核心,对教师的执教行为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严防部分教师滥用惩戒权。
要科学治教,完善教师教育培训,提升教师抗压能力。教师体罚学生,与教师的抗压能力、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学校如果“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就会为教师的工作增加不小的压力,部分教师有可能将压力“落实”到学生身上,导致急躁性手段——体罚的出现。针对此现象,建议对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优化。培训内容朝多样化方向改进,不仅仅要精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更要重视对教师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让教师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完善自我,及时化解自身的不良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学工作中的困难,保持阳光心态。
要依法治教,建立惩戒教育机制,界定教师惩戒边界。教育离不开惩戒,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解决师生矛盾冲突,建立惩戒教育机制实为恰当之选。一方面,要在听取学生、学生家长、教师等多方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惩戒规章,规章中应包含惩戒的明确适用范围、调查处理程序、监督机制,学生的哪些行为应受到处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都要详细列明。惩戒规章的实施要经过学生事务中心的调查后再作出决断,整个流程接受学生家长、师生的监督,依法从严治教。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建立正确、合法的惩戒观,将教师的惩戒权限约束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从而在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给予学生适当惩罚的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利。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做好规范治教、科学治教、依法治教工作,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建立健全惩戒教育机制,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为学生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xx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提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社团活动、管理评价、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网络活动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与此相适应,还要完善德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革管理评价机制,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些措施都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一定是行之有效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深认识,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变为行动。
何为“根本”任务?根就是树根,“木下曰本”,本也是根,根本就是最本质、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贯重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明明德”、“修身”就是为学之道、为人之本。《大学》还直截了当地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都过于注重知识、能力、升学、就业、收入这些“才”或“财”,而没有对“德”予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如今国家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以说是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立德树人也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而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老子说:“知人者智,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是能战胜各种外在诱惑和人性弱点的内心强大的人。主席说: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如何才能强起来?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克服“后富裕社会”可能带来的各种新问题,避免贪欲、空虚、懈怠和“软骨病”,都需要真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所以,从培养偏重知识能力的“智者”到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强者”,也是新时代教育的重大战略转型。
美德是事业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说文解字》说:“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中庸》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孟子更进一步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幸福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通过诚于良知、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心灵境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幸福。所以,立德树人不应该只是对学生的外在要求,而应该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每个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和根本动力;立德树人不只是对教师育人的外来任务,而应该是每个人的内在愿望。立己德,立己人,得己福,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立德树人才能落实到每一个人,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
外因是条件,内因守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确实需国家政策、措施、资源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改善,但更不能忽视的是每个人的“自修”。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强调反求诸己、内省自修。《中庸》指出:“修道之谓教”,孟子教导我们:“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思想道德修养,归根到底要靠自己的修和悟,而自修自悟的关键在于“诚于己”,在于“慎独”,只有每个人时时刻刻、随事随处觉察反省、知善知恶、为善去恶,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
三、立德树人要立志为先、以孝为本、依道而行。
王阳明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立德树人同样不可能。立志不是指从事怎样的职业、成就怎样的事业,而是要确定人生的志向,即成为一个有怎样心灵品质和道德境界的人。“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志是诸多德行的统帅,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志对于修德有纲举目张之效,明确坚定的志向也是修己成人的根本动力源泉。正因为如此,党中央领导人反复强调立志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应该把学生、教师、家长公开立志、不断励志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予以高度重视。德有百千种,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谦、和、慈、恕、诚,这些都逝人一贯强调的重要的、基本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在众多的美德中,孝又是更基本、更需要优先培养的德,《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孟子甚至认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从每一个家庭开始,从孝亲敬长开始,也是立德树人最有效的切入点和着力处。
立德树人应追求“立大德、树大人”。德有大小,即使是孝也有大小之分,“小孝孝身,中孝孝心,大孝孝志”,在忠孝不能两全时,要舍小节而取大义。只有立大德,才能成大业。因此,党中央领导人教导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才是大德,只有这样才可望成为栋梁之才、成就伟大事业。
立大德、树大人应该循大道。《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世间的所有德行规范应源自天道、符合天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易经》也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大道是利益万物之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就是大德、大道,但凡“立大德、树大人”都必须以此作为根本原则和终身的奋斗目标。
近日,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暨中华孔子学会。
国学。
教育委员会20xx年年会在山西晋城举行。论坛以“传承经典,立德树人”为主题,由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委员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组委会、晋城市教育局、中共泽州县委宣传部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校长、一线教师以及国学爱好者200余人参加。
围绕“传承经典,立德树人”的理论和理论构建,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教育部原副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强调,传承经典首先要回归经典,敬畏经典,通过厘清经典之本义来认识经典。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理论研究所所长吴安春研究员认为,经典的传承不能墨守成规,应基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将传统文化之“精神要义”与立德树人之“发展导向”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之本”相结合。而提升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国学素养,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地的重要保障。汤用彤学术奖评委会秘书长雷原提出,育人的基本方法包括亲近自然、勤耕精艺、养蒙读经、尊师好学乐群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认为,中学阶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亟待改善。
“传承经典,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是本次论坛关注的重要内容。北京府学胡同小学开展国学校本教材研发,并形成了“1+x”全学科国学教育模式。北京星火小学将经典融入校园情境,创办“齐家读书会”,将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水泥厂学校的燕都书院设置了“小水滴”校本课程、入泮课程、国学微课程。北京垂杨柳中心小学通过网聚名师大家,孵化课程,以此弘扬传统文化。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新会议)胜利召开5周年、同时也是纪念馆成立55周年。7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党支部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组室支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出发”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会议是党和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也作为我们即将开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提前预热活动。“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通过这次实地学习,笔者感触颇多。
对革命精神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工作期间,考察了大量苏区老区和红色遗迹,他曾先后19次来到闽西,xx大以来,他先后到河北阜平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陕西延安铜川、贵州遵义、江西于都等革命老区考察,也对革命精神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成为他关于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从“革命理想高于天”到“不忘革命初心”,20xx年年底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明确提出“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20xx年1月1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98年来,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靠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新时代,新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对革命精神的重视与强调,集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构成要素,也为我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与生动素材。
通过之旅,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高校教育工作者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都要紧密联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实际,大力弘扬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不忘初心,全面阐释会议精神的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素材;要时刻牢记使命,把会议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吃透精神,对照要求,积极组织,力避华而不实、变味走样、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贴近性、针对性、精细化和实效性,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提升育人境界,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水平,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
首先是思想引领与制度规范相统一。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是我国建党建军史上的里程碑。《会议决议》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对当时红军的性质和任务都有了明确规定,指出了思想建党应该放在首要位置,提出了多种教育方式和方法。虽然会议形成的建党理论尚显稚嫩和简单,但它已经初步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基本要素,更重要的是其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在党的建设伟大征程中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丰富和完善,成为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的教育方针表述也有多次演变但日渐丰富和发展,既有思想引领的自觉性也有制度规范的约束性。“建国后20xx年”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等;1978年9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贯彻到底”;20世纪80年代是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阶段,提出了“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等教育方针思想;20世纪90年代以后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教育方针思想;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办好讲好学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在20xx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将原来“四育并举”(德、智、体、美)的提法上升为“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赋予了全面发展新的。在20xx年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纵观党的教育方针,其主线异常清晰,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又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体现出思想引领与制度规范相统一的辨证关系。
其次是党的意志与群众智慧相统一。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具有政治性、主导性、排他性、统一性等特点,但群众智慧有主观性、实践性、多样性、主体性等特点。会议虽然仅仅在1920xx年12月28和29日两天召开,但其前期背景和工作是不能被忽视的,要把会议的前后和会议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和研究。会议能够成功召开,是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四军党的领导人带头将党的意志与群众智慧加以善用密不可分。陈毅同志带着党性修养,带着红四军的挫折、教训、碰壁后红军发展之路怎么走的疑惑,赴上海实事求是汇报情况,并带回了周恩来同志起草的党中央指示《九月来信》。朱德一旦认识到毛泽东的意见是正确的,便写信邀请已经落选前委书记并到闽西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的毛泽东重返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陈毅也亲笔致信毛泽东坦言“陈毅主义是错误的”,毛泽东回到红四军后作了自我批评。随后红四军的领导层坚持革命大局和党及人民的整体利益为重的党性原则和以人民为师的学习精神深入基层、深入连队召开各种座谈会,找群众干部战士谈心,充分吸取了各种有益的意见和建议。高校教育工作者也要学习这种把党的意志和师生智慧相统一,并贯穿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全过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和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党支部的这次主题党日活动,就是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坚持抓好理论学习“双结合”、集中学与个人学相结合、培训学和研讨学相结合的一部分。学院党政班子把握学院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实行坚持党的领导、集体决策、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积极融入各支部组织生活,参与双重组织生活会。积极鼓励教师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等相关领域提供智力支撑,为政府和社会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院毕业生选择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与岗位去发展、到基层去锻炼,将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奉献力量。
第三是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相统一。为帮助中央深入全面了解朱毛红军的情况,中央要求陈毅尽快完成书面报告送交中央。陈毅每天在他住的旅馆里,除了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找他谈话以外,闭门不出,集中精力赶写。他离开闽西时,为了安全起见,随身没有带文件材料,完全凭着个人记忆,认真搜索每一个历史细节,陈毅以坦诚公正的风格、坚强的党性原则、坚持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相统一的精神,用了一周左右时间,到1920xx年9月1日,将朱毛红军成立一年多来的全部情况,写成给中央的5份报告:《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一)》、《关于朱毛红军的党务概况报告(二)》、《关于朱、毛争论问题的报告》、《关于赣南、闽西、粤东江农运及党的发展情况的报告》和《前委对中央提出的意见——对全国军事运动的意见及四军本身问题》。这5份报告将近5万字(其中最为主要的前两份报告即长达3万余字)及多次口头报告,为帮助中央了解朱毛红军的历史和各项活动、执行中央政策及其成效,有了较为真实完整的了解,特别是对于红军党内关于人民建设的创造性理论和内部争论的不同意见,更是得到了充分的理解。陈毅此行上海协助中央解决红四军问题,日后被誉为陈毅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三大贡献之一。面对中央的批评,红四军领导人坚持问题导向,坦诚相待,虚心接受。红四军三位领导人从革命大局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纠正错误、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和勇气,以及同志之间光明磊落、坦诚相见、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德,终于在如何建设党和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为会议召开做好准备。坚持问题导向,同样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也是其党建思想的突出特征之一。同时,党建思想不仅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而且具有直面矛盾、解决问题、敢于斗争的责任担当意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主人翁的心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主动同一些不良思潮和错误观点做斗争,旗帜鲜明地讲好中国故事,理直气壮地宣讲党的政策,促进思政育人、社会育人、活动育人等全方位育人的有机融合。要在完成重大任务中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相统一,对重点问题重点关注,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高端引领性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才培养和教育引导、学术科研和智库建设、学院和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协同发展等方面上加强解决和推进力度,形成各方面的合力。
回顾会议,笔者更加直观、立体、更加深刻认识到会议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晶。《会议决议》是我党我军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为我党我军制定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列主义路线。学习精神,既要学习其深刻、历史价值和地位作用,也要学习背后透露出的思想引领与制度规范相统一、党的意志与群众智慧相统一、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相统一的重要意义,更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懈追求真理、始终坚持真理、一切以实践为标准的纯粹的革命信仰和赤子精神。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会议仍然给我们以智慧和力量,这种革命精神永远吹奏着催人奋进的时代的旋律,会议永放光芒!
热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得体会范文(13篇)篇七
我的儿子锁睦晨今年6岁,目前就读于东关小学学前四班。学习上他自觉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中,他热爱劳动,充满爱心。他兴趣爱好广泛,喜欢画画、唱歌和跳街舞。进了学前班后,在老师的悉心教育和培养下,我们感觉他进步明显,对学校生活适应较快。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班主任唐老师、语言课的郭老师及所有其他老师,谢谢你们为孩子付出那么多辛勤汗水和无尽的爱。
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文化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另外对待孩子,我们要做到疼爱但不溺爱,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败是正常的一件事,对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强求。
我认为必须家庭与学校两方面共同发力,掌握好小孩品德发展的共性。平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多多沟通,与老师一起查找针对小孩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了解孩子情绪是否稳定,言行是否一致,并共同制定良好的教育计划,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改进。平时多与孩子平等交流,耐心听取孩子的不同意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对于孩子犯错,家长不必太过激动,可采取摆事实,明道理的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欣赏激励法等。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热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得体会范文(13篇)篇八
如果说班级是小社会,那么社会就是大班级。不管是班主任,还是老师,在班级生活、学习或劳动中,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细节教育,这样最能去立德树人,也最能让孩子们一步一个成功,逐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社会人。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但这种探索的欲望如果被老师事无巨细地代替,肯定会在好心中扼杀了孩子去探索的欲望。
也许道理很多老师都明白,可是实际有的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连每个学生削铅笔这样的事也包办了,认为孩子玩转笔刀多危险啊,更不说铅笔刀、剪子,都被他们列入危险品准备管制到小学毕业!至于用大扫帚等卫生工具也被辛勤的老师包办了。这样孩子虽说能专心学业,但这些做法只能使孩子越来越胆小,越来越蔑视体力劳动,而这样的老师,若有事请假,其班上卫生多次脏乱,有些孩子作业也不做了,等着老师来转铅笔呢。恰当的做法是,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然后放开你的手。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适当的`鼓励不可少。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自信的建立往往需要老师适时适当的鼓励,因此,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如孩子能把地上的纸片放进垃圾箱时,老师都应及时表扬。当孩子面临困难时,老师能给他的最有效的帮助是告诉他:我知道你能行!生活中孩子会遇到许多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他向你求援时,不要急于动手帮他,而应该鼓励他再试试。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为每个孩子多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开始时孩子缺乏做的勇气,老师不妨先让孩子在班里扮演一些实习者的角色,如负责分发一下作业,互相检查一下读书背书甚至鼓励一些孩子实习小老师给老师或别的孩子讲思路等等。
热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得体会范文(13篇)篇九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
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社团活动、管理评价、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网络活动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与此相适应,还要完善德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革管理评价机制,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深认识,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变为行动。
何为“根本”任务?根就是树根,“木下曰本”,本也是根,根本就是最本质、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贯重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明明德”“修身”,就是为学之道、为人之本。《大学》还直截了当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都过于注重知识、能力、升学、就业、收入这些“才”或“财”,而没有对“德”予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如今国家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以说是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立德树人也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说,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如何才能强起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是能战胜各种外在诱惑和人性弱点的内心强大的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克服“后富裕社会”可能带来的各种新问题,避免贪欲、空虚、懈怠和“软骨病”。这都需要真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
美德是事业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说文解字》说:“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中庸》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孟子更进一步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幸福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通过诚于良知、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心灵境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幸福。所以,立德树人不应该只是对学生的外在要求,而应该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每个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和根本动力;立德树人不只是对教师育人的外来任务,而应该是每个人的内在愿望。立己德,立己人,得己福,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立德树人才能落实到每一个人,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
外因是条件,内因守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确实需要国家政策、措施、资源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改善,但更不能忽视的是每个人的“自修”。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强调反求诸己、内省自修。《中庸》说,“修道之谓教”。孟子教导我们:“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思想道德修养,归根到底要靠自己的修和悟,而自修自悟的关键在于“诚于己”,在于“慎独”。只有每个人时时刻刻、随事随处觉察反省、知善知恶、为善去恶,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要立志为先依道而行。
王阳明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立德树人同样不可能。立志不是指从事怎样的职业、成就怎样的事业,而是要确定人生的志向,即成为一个有怎样心灵品质和道德境界的人。“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志是诸多德行的统帅,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志对于修德有纲举目张之效,明确坚定的志向也是修己成人的根本动力源泉。正因为如此,反复强调立志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强调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应该把学生、教师、家长公开立志、不断励志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予以高度重视。
德有百千种,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谦、和、慈、恕、诚,这些都逝人一贯强调的重要的、基本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在众多美德中,孝又是更基本、更需要优先培养的德。孟子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从每一个家庭开始,从孝亲敬长开始,是立德树人最有效的切入点和着力处。
立德树人应追求“立大德、树大人”。只有立大德,才能成大业。因此,教导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才是大德,只有这样才可望成为栋梁之材,成就伟大事业。
立大德、树大人应该循大道。《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世间的所有德行规范应源自天道、符合天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易经》也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大道是利益万物之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就是大德、大道。但凡“立大德、树大人”,都必须以此作为根本原则和终身的奋斗目标。
热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得体会范文(13篇)篇十
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基础,爱岗敬业是使所有其它素质成为可能的特征。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乐于奉献。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个多么神圣的字眼,老师职责不单是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
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这是时代呼唤,也是新一论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在读书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是我们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导引学科的发展。
陶行知也说过“道德性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无愧人师的地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于言教的楷模。
热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得体会范文(13篇)篇十一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万众瞩目的第六届泉州旅游节经过8个月的努力,明天就要在鲤城区隆重开幕了,这是泉州和鲤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盛事。今天,我们举行新闻发布会,目的是为本届旅游节的成功举办营造隆重、热烈的宣传氛围,借重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力宣传多元文化品牌,提升名城知名度,促进泉州和鲤城经济社会发展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跨越。首先,我谨代表第六届泉州旅游节组委会办公室,中共鲤城区委、鲤城区人民政府以及30万鲤城人民,向莅临会议的各位来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本届旅游节的筹备情况。
一段时间来,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上下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全力以赴、紧锣密鼓地推进旅游节各项筹备工作,确保旅游节办出水平,办出效益,办出影响。目前整个筹备工作已经就绪,达到预期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大气恢宏的开幕式暨大型音舞诗“刺桐赋”广场文艺表演今天作最后的彩排工作,明天将在市民广场举办,这台大型音舞诗表演分为相聚刺桐港、情系刺桐花、腾飞刺桐城、走向未来等四个篇章,将充分展示泉州多元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无限魅力;“相约鲤城”文艺晚会暨中华闽南语歌曲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颁奖晚会、泉州戏曲文化展演、民间民俗文艺晚会和“南戏精萃”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活动节目彩排工作正紧张进行;高空焰火晚会将于今晚8点在金山公园举行;中国南少林国际武术大赛开幕式暨表演赛将于12月19日上午在侨乡体育中心举行,主要有南拳拳术、南拳器械、南拳对练、南拳特技和南拳集体项目五个项目的比赛;还组织南少林史迹探寻纪念活动和中国南少林功夫研讨会等,目前已邀请到美国、日本等国内外49支代表队参加大赛,各项活动和比赛所需的场地、器材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李贽纪念活动扎实推进,12月19日将举行“李贽故居”修缮竣工仪式暨泉州市李贽思想学术研讨会;《鲤城摄影》画册首发式暨《鲤城风情》摄影展今天上午开幕。
(二)旅游亮点绚丽夺目。重点培育的北门旅游购物街、江滨文化公园、温陵南艺坊等成为本届旅游节的新亮点。北门旅游购物街,已完成153家店面的招商工作,集中展示鲤城木雕、德化陶瓷、惠安石雕、安溪藤铁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工艺品;街景小品、夜景工程、旅游公厕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形成一条独具闽南文化特色的购物街,填补了泉州旅游购物街的空白,与中山路、威远楼、泉山门、朝天门、西湖以及清源山构成一条独特的观光旅游购物线路。江滨文化公园,江南、金山、石笋、民俗公园已建成对外开放,夜景工程、电瓶车已投入使用,美厝体育休闲公园等正在抓紧建设。在江滨两岸防洪堤上制作的“千年刺桐赋、温陵揽胜”大型浮雕群,艺术地再现了泉州千年历史和刺桐风情,其中南岸12幅以风景名胜为题材,北岸18幅以人文历史为题材。
目前,江滨文化公园已初具规模,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成为展示魅力泉州、魅力鲤城的亮丽风景线。温陵南艺坊,把富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等民间艺术,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包装,弘扬泉州优秀传统艺术。表演队伍由21名青春靓丽、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专业及业余女子组成,首场专演精选了舞蹈、单箫、压脚鼓、木偶、南音、梨园戏、茶艺表演等节目,为泉州旅游增加了一个体现泉州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旅游项目。泉州旅游资源、旅游商品展销会,250个展位布馆完毕,全面推介“海丝”多元文化、惠女风情、黄金海岸等旅游精品,集中展示木雕、石雕、陶瓷等特色旅游工艺品;精心推出5条“刺桐游”观光线路,让广大游客饱览泉州的风景名胜,感受泉州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经贸会展好戏连台。安排重点项目17个,其中竣工10个、奠基7个;涉及生产性项目8个、城建项目5个、旅游设施项目4个,已于今天上午举行竣工(奠基)剪彩仪式,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后劲。海峡两岸美食节暨美食烹饪大赛是全市规模最大的美食盛会,全国各地400多种美食小吃参加展示、23位中国台湾名厨参加比赛,于今天上午开幕。中国(泉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已落实66家国内外汽车商近100多部名车参展,水陆两用等新款汽车巡游、美少女争靓赛等准备工作已完成,成为我市规模最大的一次顶级品牌车展。
第三届中国泉州电子信息产品交易会已确定联想、松下、汉王等118家电子公司参加,将成为闽南最大的电子专业展示活动。招商项目推介及投资项目签约会已确定签约项目46个,投资总额将达58.76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3个,投资总额16.07亿元,利用外资13.25亿元;内资项目23个,投资总额42.69亿元。闽台特产博览会设置展位123个,荟萃了港澳台特产、闽南特产、闽北干货等1000多种特色农产品。闽台特产商贸城同步招商,将建成全市首家最具规模的特色年货主题集合市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经贸活动,从全新的视角展示泉州和鲤城经济文化发展的整体实力。
(四)宣传推介高潮迭起。已建成旅游节网站,完成《泉州旅游地图》、《刺桐风情》系列邮资明信片、《鲤城旅游投资指南》、《相约鲤城》vcd等宣传材料的制作;在《福建日报》、《香港大公报》、《泉州晚报》、《福建旅游》、《华东旅游报》等省、市以及海外报刊刊出专版8个,对第六届泉州旅游节进行集中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声势;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福建电视台第一、六、七频道和泉州电视台等联合拍摄制作并多次播出旅游形象宣传广告;《魅力鲤城》十个专辑12月6日至17日在泉州电视台全面推出;“鲤城杯”旅游新闻大赛不断推向深入;开幕式将在新华网等媒体上进行现场直播。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强有力的宣传推介活动,吸引国内外新闻媒体和旅游商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鲤城、投向泉州、投向第六届泉州旅游节。
(五)后勤保障缜密有力。本届旅游节将邀请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全国部分优秀旅游城市、各友好县(市、区)、国内外旅行商、新闻记者及海外嘉宾共计x多人。目前,出席旅游节的中央及省领导已基本确定;各接待酒店的设施更换、安全检查和景观景点、环境整治工作已完成,旅游节导游员和星级酒店服务员的培训工作全面结束;安全保卫组成立10个职能小组,制定了安全保卫方案和紧急、应急预案,提前进入安全防卫状态。组织市、区两级公安、消防、安全等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范围内各接待单位及相关设施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其整改,为本届旅游节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
总的来说,与前五届旅游节相比,本届旅游节具有以下4个特点:
一是规格高,规模大。从参加对象看,既有中央、省、市和驻泉部队的有关领导;又有香港泉州同乡会、菲华泉州公会、台北市晋江同乡会等42个社团以及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知名人士;从活动规模看,旅游节开幕式、汽车展、电子展、武术大赛、美食大赛等规模均为历届最大,如“刺桐赋”广场文艺表演演职人员达x多人,观众将超过5000人。
二是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本届旅游节以“展示多元文化,彰显名城风采”为主题,整合鲤城和泉州丰富而又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品牌,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特色和深厚内涵,致力打造世界多元文化旅游胜地。隆重推出了北门旅游购物街、江滨文化公园和温陵南艺坊等三大旅游亮点,凸显独特的名城魅力。
三是内容丰富,带动性强。本届旅游节主要安排传统文化大展示、旅游资源大推介、旅游文化街市大突显、经贸活动大汇聚等四大内容,凸显“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特点,强化多元文化的影响力,促进经贸与文化互动发展,为鲤城增加了新亮点、新特色和新魅力。
四是理念新颖,作用明显。牢固树立经营文化的理念,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赞助”办节模式,向社会推出了开幕式、大型浮雕群等14个筹资项目,通过广告招商、冠名权招商、指定用品及标识使用等方式筹集办节资金,推进了文化产业化进程。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本届旅游节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也离不开新闻界朋友们的支持和参与。在此,我衷心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关心鲤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继续加强对本届旅游节的宣传报道,使旅游节在你们多彩的镜头和生花的妙笔下更好地为海内外所了解,推动我区更快地发展成为旅游强区。
我区作为东道主,一定会全力以赴把本届旅游节办成一次交流的盛会、一次文化的盛会、一次展示的盛会、一次收获的盛会,为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泉州湾滨海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幸福、万事胜意!
谢谢大家!
热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得体会范文(13篇)篇十二
教师的多重身份,对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修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规范变得尤为沉重,我们不仅得换角度思考,还得刷新固囿的陈陋眼光。
在边学习边反思中,我清楚地意识到,当好当前形势下的新型教师,随遇而安的态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态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态度也不行,光说不练的态度更不行。我们得顺应潮流,得紧随形势,得更新自我,得探索创新。
“探索创新”是此次学习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种感受。
教材的更新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课堂角色的转换需要我们探索创新,信息技术的高端化需要我们探索创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运用需要我们探索创新,我们激励学生探索创新自己得先探索创新??但是如何创新这还是一个有商榷须争议的科研话题。
教师也是科研工作者,通过此次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科研工作更需要创新精神。
首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新。科学的理论始终是前进的航标,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思路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创新。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班级管理、常规检查等日常工作,都会给提供我们发现的契机,我们要善于利用创新空间,大胆设想,勇于探索,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再次,在调查基础上创新。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调研,发现经验,发现典型,发现问题,寻找科学的措施和对策。
必定具备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荆棘挡道,依然不改艰辛前行的步伐。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热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得体会范文(13篇)篇十三
自古教师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都是高尚而神圣的。学生们总是用这样诗句形容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都是赞美老师对教师职业无限的付出和努力。得这些赞美的原因,正是教师最平凡的职责,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它诠释了一名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重视。
爱岗敬业就是爱学生。曾经听过一位语文老师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自己的“甘为渡口一只船。”老师就是学生的渡船,把学生摆渡到幸福的彼岸。我认为,老师爱岗敬业,最大的目的是让学生因为自己的教育得到幸福。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让学生们从自己的言行和教导中找到他们需要的创造幸福的能力。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是不完善的,老师的职责除了传授以外还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在学生遇到生活上的困惑的时候,作为老师应该耐心的为学生解决,用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影响学生。让他们找到自己未来通向幸福的道路。如果说爱学生是爱岗敬业的重要部分,那么加强自身的修养就是完成这一部分的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也是爱岗敬业的表现。在工作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借鉴其他老师优良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更有利于推进教学的进展。
而品德是教师的灵魂,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带给学生的,总是比他在课堂上讲的更多。所以爱岗敬业的老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我也享受到了付出带给我的快乐。看到学生微笑着朝自己走来,打招呼;看到学生们在绿茵的球场上奔跑,射门;看到学生们校运会的时候冲刺,拼搏。所有的时刻,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对我而言,为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而幸福,也是爱岗敬业的一部分吧。
爱岗敬业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而我会让教师的光辉在自己身上绽放,诠释教师的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