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心得是对军事训练过程中的收获、成长和变化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军训心得,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最新风险管理及内控心得(模板13篇)篇一
赵二虎经营山寨,虽身份卑微,形容粗陋,却也能自给自足,颇受拥戴。有一天遇到了大型国企出来的中层干部庞青云,本来想引进山寨做ceo,以便让本山寨融入新的血液和经营理念。却不料因自身理念无非与新ceo的正统化政治管理思想接轨,慢慢被越俎代庖,最终落了个鹊占鸠巢。企业领导人在政治上如此不成熟,企业理念如此悬殊,幻想轻易接轨,得不偿失啊。
2、一定要在真正的实践中强化提升自己的领导地位。
庞青云投奔赵二虎后,马上在一场抢粮车战斗中崭露头角,展现了“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的英勇与胆略。后来在攻打舒城、苏州、南京等地的时候,在真枪实弹的实战当中表现了自我,也提升了自我,更是突出了他的统帅才能,展现了一个大型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应有素质。试想如果庞青云一加盟山寨便纸上谈兵瞎指挥,则肯定早被清理出局了。
3、职业经理人一定要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开展业务。
一般来说,职业经理人跳到一个新的单位和岗位,通常应该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时候该如何适应呢?现实企业经营中,很多职业经理人在新的岗位上往往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庞青云则不然。且看庞青云投奔赵二虎山寨后,如果按照土匪的经营规则继续做事,则无疑是处于劣势的。而庞青云非常聪明地把对方从土匪拉到投军,一旦投军之后,按照正规军的游戏规则做事了,那么赵二虎自然就会生疏许多,而庞青云则无疑是轻车熟路。就这样企业“经营调性”和“品牌诉求”的微妙转变,为庞青云赢得了宝贵的业务开拓平台。
4、权力一旦没有约束,就会膨胀。
权力的过分集中就意味着腐败。这是任何组织管理都要谨记的铁律。庞青云接管赵二虎团队之后,逐渐把赵二虎给边缘化了。甚至后来做任何决策根本不用跟他商量。当权力拒绝任何外部干预的时候,这样就更快地滋生了庞青云的自我膨胀欲望。只不过他的欲望不是财,而是色和官。最后终成报应。
5、团队内部一旦不团结,就很容易会被从外部攻破。
遥想庞青云刚接管团队之时,三兄弟攻打舒城,精诚团结,英勇无敌,所向披靡。后来在面临降将安置和发放军饷等方面发生了严重分歧,组织团队内部矛盾越积越深。于是便很容易地被朝廷的那三位整天喝茶、听戏、下棋的大人给离间散了。一会儿这边劝着赵二虎独立单干,一会儿又在那边献计要庞青云赶紧剿杀赵二虎。一个团队就这样分崩离析了。
6、中层干部的斗争是最高领导最为便捷的制衡管理之道。
仍然是庞青云与赵二虎的团结问题,却成了朝廷制衡管理“兵”与“匪”的最便捷工具。后来赵二虎跟从庞青云一起进入了正规军,却又同时被三位喝茶、下棋的领导玩弄于股掌之上。想想现在某些地方的警匪关系,其隐喻不言自明。
7、许多男人最终都败在女人问题上。
大多数男人最终都败在女人问题上,这好像是一个千古难以打破的怪圈。庞青云拥有青云之志,武功高强,谋略过人,却偏偏喜欢搞“朋友妻,不客气”的龌龊事。难怪最终被姜午阳所杀。否则凭姜午阳前几次那么力挺他的战略决策,是不会对大哥轻易出手的。
8、没有情趣的男人往往很难守住老婆。
没有情趣的男人往往很难守住老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武大郎每天只知道走街串巷卖炊饼,所以他的老婆就跟了风流潇洒的西门庆;赵二虎每天把老婆当成了随军的“专用慰安妇”,所以他这个每天摆弄红绿纱帘搞小资情调的老婆才会跟了更解风情的庞青云。因此,对于红杏出墙的女人,我们除了严正谴责她的不忠之外,还应该多问问她的男人是不是还没有真正脱离低级趣味。有道是“无情未必真豪杰”,让我们大家思想、能力、情趣三者都共同提高吧。
最新风险管理及内控心得(模板13篇)篇二
集团公司为进一步提高风控、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于2017年8月29日至9月3日举办了为期5天的关于企业风险控制及财务预警的专题培训及考试。集团公司以及装备板块的领导都非常的重视这次培训。通过这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非浅,在这里我想从培训的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业务知识和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认识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从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业务知识的角度主要有以下-体会:
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产生的,可以认识与控制的不确定性。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等特点。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人员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为人类追求安全和幸福的目标,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近代的科学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我们对于风险管理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2)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3)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作用
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近年来,随着国内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程度的加深,使水泥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2017年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上市公司,装备股份面临着国资委证监会更加严格的监管。因此,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是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关键,也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企业的经营活动,帮助公司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内部审计工作评估流程体系的完整,诊断出价值链条的薄弱环节,测评关键流程能力,评估流程规范水平和执行力,综合评估流程建设环境和持续创新改进能力,保证、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
(二)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
(三)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
(四)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
二、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是在一般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其风险管理过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
(二)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
(三)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将企业风险管理融入内部审计程序
其次从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认识的角度主要有以下-体会:
从基层综合部转装备股份内部审计这几个月来,感觉差异还是很大的,目的不同,角度不同,手段不同,层面不同。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始终认为,认识到位了,工作才能到位;思想上来了,工作才能上台阶。转变思想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自己:
(一)争取学习机会,积极学习接纳新思想、新事物、运用新知识
(二)学习养成结构性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形成思路框架
(四)与外审的沟通要及时准确找出内审工作的'缺陷,有针对性的工作
(五)要运用公司现有制度流程,强化对部门,子公司的内部审计,转变沟通约束机制 总之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情况,服务企业经营,促进企业改进、规范内部管理和控制,将成为今后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集团公司组织的这次培训学习给我的帮助很大,及时的为我们财务审计人员充电加油,进一步地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审计部
宋志燕
2017年9月4日
无论多么完美的内控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也只能是聋子的耳朵——一种摆设而已。合规经营是企业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也是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合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规范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需要。合规经营是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因为合规与信用社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资本回报等银行经营的核心要素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能为信用社创造价值,而且有效的合规经营能将合规风险消除于无形。
其次,规范是完善制度体系的需要。企业赖以生存的质量效益源于依法合规经营,源于产生质量和效益的每一个环节,源于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所以信用社的发展一定要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风险。
再次,规范经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因为合规经营就是为业务保驾护航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业务发展服务的。在发展、开拓业务和同业竞争中,只有紧紧遵循合规经营的理念,提高管理的质量,才能保证信用社的经久不衰。
那么,怎样才能使规范经营深入人心,我认为,惟有做到“五个到位”:
纪意识。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法律意识;用现实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使员工将法纪规范熔铸在自己思想中。
二是强化奉献意识。引导员工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心理调控,不盲目与人攀比,防微杜渐,面对各种诱惑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正确处理好群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利益得失的矛盾。三是强化自觉意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运用各种社会规范指导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循规蹈矩。四是强化集体意识。引导每个员工珍爱集体荣誉,关心集体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荣誉,增强集体观念。
二要执行能力到位。根据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的制度体系。一是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引导员工增强利用制度自我保护意识,由“要我执行制度”转变为“我要执行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形成制度制约。二是不断创新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对实践证明仍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必须坚持,制定合规经营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为员工恰当执行法律、规则和准则提供指导。
三是培养员工良好习惯,坚持按照操作规程处理每一笔业务,把习惯性的合规操作工作嵌入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四是正确处理好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的辨 证关系,只有合规经营,业务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合规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平台上达到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益的合规。
四要监督管理到位。完善业务发展与合理管理并重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风险防范的监督机制。一是将合规经营落实情况考核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衡量各单位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使其和领导业绩、员工收入紧密挂钩。二是建立奖罚并重的专项考核激励机制。
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对履行工作职责中仅有微小偏差或偶然失误、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免责或从轻处理;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者,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追究责任。三是建立沟通制度。制度不是放在案头的装饰品,它需要管理人员经常地向员工宣讲,不厌其烦地沟通、解释、提醒,制度才能得以执行。四是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重视他们的意见,给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提出改善业务操作、防范风险的合理化建议,凡是自己提出来且受到重视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的建议,员工自然会铭记在心,自觉执行。
五要榜样作用到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面典型是旗帜,可以启迪心灵,引路导航;反面典型是警钟,可以敲山震虎,以之为鉴。一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给下属员工做出合规操作的良好示范。
最新风险管理及内控心得(模板13篇)篇三
集团公司为进一步提高风控、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于20xx年8月29日至9月3日举办了为期5天的关于企业风险控制及财务预警的专题培训及考试。集团公司以及装备板块的领导都非常的重视这次培训。通过这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非浅,在这里我想从培训的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业务知识和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认识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从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业务知识的角度主要有以下-体会:
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产生的,可以认识与控制的不确定性。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等特点。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人员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为人类追求安全和幸福的目标,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近代的科学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我们对于风险管理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2)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3)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
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近年来,随着国内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程度的加深,使水泥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20xx年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上市公司,装备股份面临着国资委证监会更加严格的监管。因此,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是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关键,也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企业的经营活动,帮助公司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内部审计工作评估流程体系的完整,诊断出价值链条的薄弱环节,测评关键流程能力,评估流程规范水平和执行力,综合评估流程建设环境和持续创新改进能力,保证、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
(二)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
(三)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
(四)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
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是在一般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其风险管理过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
(二)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
(三)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从基层综合部转装备股份内部审计这几个月来,感觉差异还是很大的,目的不同,角度不同,手段不同,层面不同。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始终认为,认识到位了,工作才能到位;思想上来了,工作才能上台阶。转变思想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自己:
(一)争取学习机会,积极学习接纳新思想、新事物、运用新知识。
(二)学习养成结构性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形成思路框架。
(四)与外审的沟通要及时准确找出内审工作的缺陷,有针对性的工作。
(五)要运用公司现有制度流程,强化对部门,子公司的`内部审计,转变沟通约束机制总之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情况,服务企业经营,促进企业改进、规范内部管理和控制,将成为今后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集团公司组织的这次培训学习给我的帮助很大,及时的为我们财务审计人员充电加油,进一步地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最新风险管理及内控心得(模板13篇)篇四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党的建设科学化首先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通过加强内控控制,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方面,有效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和预防国企人员腐败,是当前务必切实抓紧抓好的战略任务。
一、国有企业腐败案件的基本情况分析
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在监管方面客观存在的缺
相对较多,而近年来有向低层级、低职级人员发展的趋势。四是从涉案人员的年龄看,国有企业曾有一段时间存在“59”现象,而近年来呈现出逐步向低龄化转移的趋势。这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预防腐败的主要对象应当是,具体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企业中直接从事经济工作、年富力强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
二、风险管理对深化国有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在有关中央企业调研时明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体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把惩防体系植于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之内、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之中,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对于如何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风险管理在预防国企人员腐败中的运用
至最低的管控过程,其中包括对风险的评估、量度、防范和应对。就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基本属性而言,积极探索在国有企业运用经济学的风险管理方法,来最大限度地预防腐败案件的发生,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通过全面收集和分析风险信息,最大限度查找腐
败风险,提高企业人员风险意识、自律意识
按照风险管理要求,腐败风险收集应具有全面性、系统
性、超前性,覆盖企业多层面、多领域、多环节,考虑企业当前存在和未来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避免腐败风险问题遗漏,为全面风险识别奠定基础。企业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收集补充企业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廉洁档案、重点业务流程执行状态和结果等方面的信息数据。还可依据企业信访举报中反映的情况,效能监察、巡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腐败风险与其他各类风险的具体表现和发生条件,为后续的系统治理提供重要依据。风险信息收集过程是提高企业全体人员风险意识、自律意识的过程,通过思想引导、行为规范和营造氛围,进一步形成企业领导人员廉洁经营、全体职工共担风险的企业风气和企业文化,夯实体系建设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通过定期开展风险识别,认真分析企业各层面、
3
既全面推进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又紧紧抓住重点领域、
关键环节加大治理力度,是搞好预防国企人员腐败工作的关键,也是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方面。充分有效地利用风险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果,建立企业廉洁风险信息平台和分析机制,定期开展腐败风险识别,增加廉洁风险预测功能。在具体操作中,要尽可能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确定高风险目标和监控节点,特别在企业各层面、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范围内,重点围绕投资决策、产权交易、资本运营、财务管理、经营采购、工程招投标、重要项目管理、劳务管理、用人管理以及资产经营项目监管等,然后通过定期审查关键业务的工作流程及其受监控状态,逐步骤、逐环节进行诊断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缺陷,客观研判可能出现的廉洁风险并预测其风险等级。这就把治理腐败、风险防范和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体系建设根植于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中,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
《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新风险管理及内控心得(模板13篇)篇五
无论多么完美的内控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也只能是聋子的耳朵——一种摆设而已。合规经营是企业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也是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合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规范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需要。合规经营是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因为合规与信用社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资本回报等银行经营的核心要素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能为信用社创造价值,而且有效的合规经营能将合规风险消除于无形。
其次,规范是完善制度体系的需要。企业赖以生存的质量效益源于依法合规经营,源于产生质量和效益的每一个环节,源于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所以信用社的发展一定要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风险。
再次,规范经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因为合规经营就是为业务保驾护航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业务发展服务的。在发展、开拓业务和同业竞争中,只有紧紧遵循合规经营的理念,提高管理的质量,才能保证信用社的经久不衰。
那么,怎样才能使规范经营深入人心,我认为,惟有做到“五个到位”:
纪意识。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法律意识;用现实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使员工将法纪规范熔铸在自己思想中。
二是强化奉献意识。引导员工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心理调控,不盲目与人攀比,防微杜渐,面对各种诱惑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正确处理好群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利益得失的矛盾。三是强化自觉意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运用各种社会规范指导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循规蹈矩。四是强化集体意识。引导每个员工珍爱集体荣誉,关心集体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荣誉,增强集体观念。
二要执行能力到位。根据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的制度体系。一是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引导员工增强利用制度自我保护意识,由“要我执行制度”转变为“我要执行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形成制度制约。二是不断创新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对实践证明仍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必须坚持,制定合规经营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为员工恰当执行法律、规则和准则提供指导。
三是培养员工良好习惯,坚持按照操作规程处理每一笔业务,把习惯性的合规操作工作嵌入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四是正确处理好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的辨 证关系,只有合规经营,业务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合规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平台上达到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益的合规。
四要监督管理到位。完善业务发展与合理管理并重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风险防范的监督机制。一是将合规经营落实情况考核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衡量各单位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使其和领导业绩、员工收入紧密挂钩。二是建立奖罚并重的专项考核激励机制。
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对履行工作职责中仅有微小偏差或偶然失误、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免责或从轻处理;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者,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追究责任。三是建立沟通制度。制度不是放在案头的装饰品,它需要管理人员经常地向员工宣讲,不厌其烦地沟通、解释、提醒,制度才能得以执行。四是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重视他们的意见,给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提出改善业务操作、防范风险的合理化建议,凡是自己提出来且受到重视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的建议,员工自然会铭记在心,自觉执行。
五要榜样作用到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面典型是旗帜,可以启迪心灵,引路导航;反面典型是警钟,可以敲山震虎,以之为鉴。一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给下属员工做出合规操作的良好示范。
集团公司为进一步提高风控、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于2017年8月29日至9月3日举办了为期5天的关于企业风险控制及财务预警的专题培训及考试。集团公司以及装备板块的领导都非常的.重视这次培训。通过这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非浅,在这里我想从培训的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业务知识和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认识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从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业务知识的角度主要有以下-体会:
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产生的,可以认识与控制的不确定性。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等特点。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人员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为人类追求安全和幸福的目标,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近代的科学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我们对于风险管理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2)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3)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作用
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近年来,随着国内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程度的加深,使水泥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2017年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上市公司,装备股份面临着国资委证监会更加严格的监管。因此,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是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关键,也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企业的经营活动,帮助公司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内部审计工作评估流程体系的完整,诊断出价值链条的薄弱环节,测评关键流程能力,评估流程规范水平和执行力,综合评估流程建设环境和持续创新改进能力,保证、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
(二)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
(三)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
(四)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
二、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是在一般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其风险管理过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
(二)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
(三)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将企业风险管理融入内部审计程序
其次从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认识的角度主要有以下-体会:
从基层综合部转装备股份内部审计这几个月来,感觉差异还是很大的,目的不同,角度不同,手段不同,层面不同。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始终认为,认识到位了,工作才能到位;思想上来了,工作才能上台阶。转变思想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自己:
(一)争取学习机会,积极学习接纳新思想、新事物、运用新知识
(二)学习养成结构性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形成思路框架
(四)与外审的沟通要及时准确找出内审工作的缺陷,有针对性的工作
(五)要运用公司现有制度流程,强化对部门,子公司的内部审计,转变沟通约束机制 总之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情况,服务企业经营,促进企业改进、规范内部管理和控制,将成为今后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集团公司组织的这次培训学习给我的帮助很大,及时的为我们财务审计人员充电加油,进一步地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审计部
宋志燕
2017年9月4日
最新风险管理及内控心得(模板13篇)篇六
为了提高投资的质量,防范和降低投资的管理风险,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启鼎创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及风险管理制度。
(一)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风险评估
(1)董事会下属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对公司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
(3)各级部门负责对职责范围内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2、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包括自我控制、职责分离、监察稽核、实物控制、业绩评价、严格授权、资产分离等政策、程序或措施。
控制活动体现为:自我控制以各岗位的目标责任制为基础,是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在公司内部建立科学、严格的岗位分离制度、授权制度、资产分离制度,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间建立重要业务处理凭据传递和信息沟通制度,后续部门及岗位对前一部门及岗位负有监督责任,使相互监督制衡机制成为内部控制的第二道防线。充分发挥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对各岗位、各部门、各机构、各项业务全面监察稽核作用,建立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3、信息与沟通
公司建立双向的信息交流途径,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呈报渠道。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保证了公司员工及各级管理人员可充分了解与其职责相关的信息并及时送达适当的人员进行处理。公司根据组织架构和授权制度,建立了清晰的业务报告系统。
(二)投资风险控制
1、投资研究风险的控制措施:
吸引高素质投资研究人才、金融人才、法律人才,定期进行培训,要求投资研究报告依据详实资料,并尽量进行实地研究等。
2、投资决策风险的控制措施:
(3)投资基金经理对有价证券的投资,要在遵照投资决策委员会决定的投资原则和授权权限下,依据投资研究报告进行,并对投资个股进行跟踪、研究。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建立健全学校风险评估机制。把学校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措施等制定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对重大事项实施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先期预测、先期评估、先期化解,充分尊重和运用预测评估结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学校稳定问题的发生。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有机统一,确保学校的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风险评领导小组
三、主要内容
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以及重大改革等重大事项都要进行风险评 。
每个重大事项实施或出台前,由学校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客观、准确、公正、实效的原则,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四、责任分工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责任制。事件对师生有重大影响的,由校长负责进行风险评估;凡涉及教学工作的`决策由教务处、教科室负责进行风险评估;凡涉及师生参与的重大集体活动由团委负责进行风险评估;凡涉及建设、后勤管理和改革的决策由总务处负责进行评估。其他工作部门在本部门作出涉及全校性的重大决策前,应主动进行风险评估。
五、工作程序
(一)确定评估对象,全面掌握情况。对拟定的每个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查阅、收集相关文件、资料,调查专家、业主、相关领导,召开教职工及利益相关的人员代表座谈会,采取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等方式,了解掌握所评估的对象的有关基本情况,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为预测评估提供准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二)缜密分析预测,准确评估风险。根据了解掌握到的有关重大事项的第一手资料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逐项分析预测,科学、客观地作出评估。
(三)制定维稳预案,落实维稳措施。针对预测评估结果中的涉稳较大隐患,研究制定预防和处置工作预案,预案应充分体现周密、具体、清晰、可行的原则。
最新风险管理及内控心得(模板13篇)篇七
笔者认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在企业管理中,二者同时存在并相互依存,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而不是相互包含的关系,更不是简单等同关系。
从英国巴林银行、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到雷曼兄弟等国际知名公司相继暴露出严重的财务失败事件,加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呼声愈来愈高。
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2017年6月,国资委制定并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于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推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2017年6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企业应当建立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然而,在我国,尚存在许多问题,在工作实践中,就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多种观点并存。有的认为风险管理包括内部控制,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还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风险管理。
和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由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控制、监督等过程组成)。
内部控制
与风险管理的不同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目的不同、目标不同、作用不同和发挥作用的环境不同。
第一、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要及时地发现风险、预测风险以及防止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并设法把这种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的程度上。而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采取的风险管理流程规范,仅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
第二、风险管理工作,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危害,同时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内部控制则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实施的遵循性控制活动,它无法防范管理层非理性风险和凌驾于管理制度以上的决策风险。
第三、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是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在综合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情况下,把风险管理的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而内部控制则是在内部环境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风险管理是以应有的风险意识开展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内部控制是开展各项工作应遵循的操作规范。
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结构说,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是重合的,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两者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第一、内部控制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防范风险,没有风险防范这一既重要又明确的目的,内部控制的存在就大打折扣,至少发挥作用的空间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第二、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企业的内部风险普遍存在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如何识别、评估、分析风险,实施风险解决方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风险信息的取得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收集不到风险信息,风险管理就无从谈起。而内部控制是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这种嵌入式的工作方式,恰好为风险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见内部控制是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存在的。
第三、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从其过程看,风险得到控制是其最终目的,这恰是内部控制的最基本的作用所在。可见实施风险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这一强有力的工具。
第四、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员全程参与的过程,实施内部控制和参与风险管理的主体是一致的,过程是一致的,它们的最终目的也是一致的。当我们在管理风险时,也正在实施控制,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机制。
如何开展内部控制
和风险管理工作
如何实施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第一、要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每一位员工要树立“风险无处不在”的理念,应当知道个人职责对公司风险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在公司内部的作用和责任与他人有怎样的关系,这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充分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的前提。
第二、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内控责任。风险管理的起点是风险识别,是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我们有责任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将风险进行分类,并追溯导致风险产生的各种因素。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风险识别的目标,就是要广泛、持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发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第三、要充分利用内控规范并使其得到不断地优化。内控规范是根据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征求相关责任岗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使用内控规范是责任岗位执行人的本分,严格执行内控规范,使每项业务得到恰当处理,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合理保障了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笔者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体制与机制的关系,仅有内部控制这个体制,而无风险管理的意识,则内控管理就是空架子,缺乏灵魂。有了风险管理意识,而无内部控制框架,则风险管理就失去了科学的管理手段,也易形成风险管理目标的缺失。
最新风险管理及内控心得(模板13篇)篇八
风险管理真不是风险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特别是跨专业的公司层面风险,会涉及不同流程不同业务职能部门。风险管理/内控/财务/审计部门利用风险监控/分析/管理系统的支撑,建立风险信息沟通、协调控制、协同监督的风险管控机制,现成风险治理的合力,真正有效防控风险。
全面风险与内控的十大管理界面/区别(远光软件-李俊风险管控系统应用项目实践总结)
1、目标设定要求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负责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具体设定
内部控制:不负责设定具体经营目标,只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
2、风险管理侧重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重点在于建立对风险的防控机制,重大决策机制
内部控制:重点在于保证财务及相关业务信息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
3、针对风险领域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重点关注战略层面、财务及核心业务层面
内部控制:重点关注财务层面
4、针对风险事项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专项管理、例外/突发事项管理为主(针对非常规风险)
内部控制:日常管理、例行/常规事项管理为主(针对常规风险)
5、面对的管理问题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解决不确定性问题
内部控制:解决确定性问题(风险已能充分认知及应对)
6、风险应对保障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依靠公司所有管理资源,不仅要解决“正确地做事”,还要解决“做正确的事”
内部控制:立足于流程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解决的是“正确地做事”
7、风险决策思路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全面考虑风险(损失、机会)影响(使决策趋于理性)
内部控制:着重考虑风险负面(损失)影响(使决策趋于保守)
8、风险决策方式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半或非程序化决策(专家化)
内部控制:程序化决策(可自动化)
9、风控信息披露目的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提升投资人及利益相关方信心(风控能力)
内部控制:满足投资人及利益相关方信息对称需求
10、风险管理价值关注不同
当今社会,关于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讨论有很多。有人认为二者是包含关系,又有人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下coso报告中二者的概念以及框架:
内部控制是由一个企业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他职员实施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为提高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促使与可适应的法律相符合提供一种合理的保证。
——coso《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 1992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偏好之内,并为主题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2004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它们有以下共同点:
遍存在于管理者对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是企业日常管理所固有的。
2、它们都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3、它们都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都受人的影响。
4、全面风险管理有四大目标,其中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与内部控制的目标相重合。
5、二者的组成要素有五大重合,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虽然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中不明确包含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对策,但是这些要素其实都蕴含其中。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的先决条件就是制定企业目标和具体业务活动目标。而事件识别与风险识别又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二者的组成要素实则是重合的。
由上述五点可以看出,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既有横向交叉也有纵向交融,二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一、全面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coso委员会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中明确指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全面风险管理比内部控制范围广得多。
二、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英国turnbull委员会(2017)认为,全面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在全面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部控制应当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的运营风险,内部控制是必要的。
虽然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它们仍有这样那样的区别:
评估。
二、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贯穿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整改,而内部控制仅通过事中控制和事后整改以实现目标。内部控制只是管理的一项职能,是企业整体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一致。在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把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视为机会),将风险与机会区分开来;而在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
四、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管理哲学、风险偏好等新内容,在风险评估要素中,风险管理要求考虑内在风险与剩余风险,以期望值、最坏情形值或概率分布度量风险,考虑时间偏好以及风险之间的关联作用。该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的。
最新风险管理及内控心得(模板13篇)篇九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公司战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二、方案参考依据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17]108号;《山东省省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鲁国资企改〔2017〕22号;财政部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
三、总体策略
(一)方案内容
3、根据风险管理策略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确定具体的风险管理目标、对策、组织领导、管理流程、投入资源,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可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及风险管理工具,也即建立、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4、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5、建立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机制,及时跟踪风险及管理状况,建设并及时更新风险信息库,并根据风险监督结果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相应改进与提升,从而保证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效果。
(二)取得的成果
通过以上工作内容,我们会为公司出具以下工作成果:
1、公司风险信息库
2、公司风险评估报告。
3、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策略。
4、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或称为内部控制手册),包括(1)公司风险管理职能体系;(2)重大风险管理职责分工;(3)针对企业战略、规划、产品研发、投融资、市场运营、财务、内部审计、法律事务、人力资源、采购、加工制造、销售、物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制定的制度、程序和措施;(4)风险管理体系考核办法。
5、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6、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制度
(三)实现或达到的目标
1、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公司战略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确保内外部,尤其是公司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
3、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4、确保公司规章和制度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减少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
5、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公司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二、具体方案和完成时间
(一)初始信息收集
1、收集内容:公司战略、业务数据、管理信息、历史资料、外部环境信息、行业风险信息等。
2、收集方式:初步调查问卷、访谈等。
3、小组讨论研究收集的所有信息,并汇总整理形成风险管理初始信息。
4、制定风险辨识评估计划。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二)辨识、分析、评价风险
辨识:
1、在公司各部门发放风险辨识调查问卷,要求部门领导从自己业务和工作流程角度出发填写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2、汇总风险辨识调查问卷,连同在初始信息收集阶段辨识的风险,根据风险业务流程分别编制风险评估问卷,并发至相关部门,要求相关部门为各种可能的或潜在的风险打分。
3、根据事先制定的评估标准,对收回的风险评估问卷进行初步分析,提炼风险事件,并在公司职能部门进行访谈和研讨,确认辨识结果,形成风险信息列表。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分析:
1、根据风险信息列表,利用各种定性或定量分析工具,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2、分析各风险及事件对公司战略规划目标或关键绩效指标的影响路径和影响大小。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评价:
1、确定风险重要性的评价标准,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排序,形成初步评价结果。
2、开展部门访谈或研讨,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
3、征询公司领导意见,确认评价结果。
4、形成风险评价的结论,即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5、形成xx公司风险库。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三)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个人认为该报告是对前面三个环节即风险辨识、分析、评价的一个汇总,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公司存在的重大风险; 第二部分 重大风险的分析和说明;第三部分 风险可能对公司的战略目标或经营目标产生的影响。
《风险管理与内控实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新风险管理及内控心得(模板13篇)篇十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由降低和控制风险的一系列程序组成,其中包括:风险的识别与分解、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风险管理的实施与修正和风险管理结果评估。在coso发布的《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一书中提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包含8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8个构成要素同时也是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判断标准,如果这些构成要素存在且正常运行,那么就可能没有重大缺陷,而风险可能已经被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
对于风险管理范围来讲,一方面要分业务、分部门、分层次管理风险;另一方面也需要将各个层次的风险加以汇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定义和管理,从战略决策的源头对风险进行管控。以日本企业为例,日本的几家大型政府控股企业均设有“情报参事室”,专门收集企业外部环境信息以及变化情况,包括:宏观经济、地域政治、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等诸多方面。在汇总信息的基础之上,综合分析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组合之后对战略实施产生的影响,为企业战略制定提出参照意见,以确保战略方向的正确和风险最携。
企业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高层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责任,而是涉及企业内部所有人员,从ceo到每一位普通员工。只有全体员工树立了风险管理意识,全员参与风险管理,才能取得最终的效果。例如丰田实行的“全面质量管理”中就根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将质量指标和对应的失败风险分解,变成每一位员工的日常管理内容,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不按照要求的方法操作会带来的各种质量风险。通过员工自行管理,品质人员集中管理,管理层监督执行的方式到达全面管理质量的提升。而松下电子,建立了完善的产品档案,为每一件产品和产品上的组件都进行了编号,并将相关的生产信息和操作人员信息输入oem系统备案。在松下,一个螺丝钉或是一个焊接头都能根据编号在oem系统里找到生产的时间、操作人员姓名、以及当时的质检结果。这样,企业的品质便和每一个人联系了起来,质量风险也得到了很好的管控。
风险管理并不是要消除全部风险或是不惜一切代价来降低风险,而是尽量使得风险缩小到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调配投入的资源与产出的结果。美国通用电气的工程师们在实施sixsigma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风险管理也同样存在着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当管理风险的投入达到某一临界点的时候,再追加的投入所产生的管理效果将会逐渐缩小,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依然要遵循的`经济规律而并非一味加大投入。ge的前任ceo在谈到通用风险管理的时候说到:“我们都清楚不可能管理所有的风险,我只要求我的经理们在他们能控制的部分做到最好。”
最新风险管理及内控心得(模板13篇)篇十一
无论任何一种经济实体和经济类型,在发展过程中都难以避免风险的发生。而这种风险,既可能是因企业内部管理而产生,也可能是因外部环境而产生,种类和大小均不一,对企业的影响大小也不同。完全的风险防范几乎难以实现,企业在发展中只有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对风险进行识别、预测、衡量,选择合宜的对策和手段尽可能减少风险,保证企业的安全。
(三)对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何样的关系
上文分别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可以发现,其实风险管理也属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范畴。二者殊途同归,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企业持续经营,并且在这种持续经营中逐步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二者之间还直接相互影响。倘若企业在平时较为忽视内部控制或者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风险管理可想而知也不会十分优秀;同理,倘若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那么其内部控制也肯定存在某些漏洞,倘若严重,势必会影响企业发展。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较为混乱
内部控制环境也即企业的内部环境,其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在无形中影响着企业每一位员工和企业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员工职业道德素养、管理者品质等一切与企业相关的组织结构。从我国当前企业的状况来看,目前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较为薄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混乱。主要表现在,领导者内控意识不强、员工职业道德素养整体偏低、企业文化缺失、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等。内部控制环境的混乱,容易直接造成企业无法全面控制经营风险,使风险管理出现问题。
(二)管理者等拥有薄弱的风险控制意识
中,与此同时,很多国外企业也在积极涌入我国。这给我国市场经济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内众多企业带来不断增大的竞争压力和逐渐增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给其风险管理带来一定难度。然而,在此背景下,很多国内企业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未相应增强,依然还较薄弱。其更多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财务风险方面。
目前,国内企业在涉足金融衍生品业务时,发生亏损情况较严重。追其主观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者薄弱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严重的投机心理。虽然管理者们并非不清楚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诸多风险,而且也采取了金融衍生工具等相应措施加以应对。但是,企业管理者并不具有对来自于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的清醒认识。实际上,金融衍生工具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有效抵御风险,却也能在同时无限扩大风险产生的损失。
(三)全面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尚且缺乏
企业自身的内控体系与管理者的风险偏好直接决定企业的经营风险,尤其是企业内控机制是否完善和健全以及风险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和有效执行,会直接影响企业风险的大小和程度。而企业内控机制完善健全和风险管理措施得当且有效执行,有一个重要前提,即企业具有一个全面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企业内部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地全面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无法及时对已经出现或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准确分析、全面评估。并没有实际将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统一。而且,企业没有对风险管理操作系统和价值评估方法等进行严格控制,也没有制定一个准确且统一的风险计量标准。
三、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未来发展的对策
(一)培养企业员工和重点相关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漫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新风险管理及内控心得(模板13篇)篇十二
为规范***公司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证***公司经营活动安全稳健的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根据《***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和《***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以及***公司下发的《关于印发《***公司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年***公司从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规章制度、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等方面出发,全面地梳理了***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开展了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现将***年***公司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做出总结。
一、***公司编制了内部控制手册。手册主要描述***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组织架构与职责,全面阐述***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对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关注要点和相应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流程层面控制部分,介绍了***公司所涉及12个一级流程的实施要点和主要控制措施。12个一级流程分别是:经营计划管理、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仓储物流管理、采购管理、工程管理、安全质量环保管理、综合管理、运营监控、法律事务。
***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在结构和内容上既相互联系,又各成体系,并与***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制度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支撑***公司有效运营的管理体系。
二、***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与职责分配完善。***公司合理分配决策层职责权限,保证决策层合理,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公司已建立“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或联签机制;***公司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全面梳理职能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和权限。
三、***公司建立了包括人力资源配置、员工培训与发展、薪酬福利和绩效考核管理程序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旨在保证***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员工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员工薪酬福利的合理增长,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
面临的风险进行辨识、分析、评价,据以提出风险对策。***公司采用调查问卷、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访谈等方法识别可能阻碍***公司实现经营目标的因素,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五、***公司进行风险评估时,重点关注下列内部因素: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重点关注下列外部因素: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公司风险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公司下发《风险管理问卷》,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公司制定的风险管理办法,采用定量、定性结合的方法,从风险发生可能性与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打分。***公司汇总各职能部门与各大队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排序与分析,针对分数较高或异常的情况与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大队了解沟通意见,确定重点关注的重大、重要风险。***公司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通过风险调查问卷、风险研讨会等形式,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七、***公司风险应对策略科学合理,具有效益性。得出风险分析结果后,将风险评估报告发送给重大、重要风险主控部门,风险主控部门结合风险发生的原因、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采取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分担风险等风险应对策略。
《公司2017年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新风险管理及内控心得(模板13篇)篇十三
(一)。
信用社通过近年来的改革,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得到较大发展,但信用风险大,业务品种少、服务手段落后,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经营理念陈旧、内部控制不完善和员工素质低下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前,农村信用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实现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质量,实现贷款规模、数量、效益均衡发展。
因此,我们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过去信用社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下,按照存贷比发放贷款,通过粗放式、外延式的规模扩张来发展业务,实现利润。通过资产规模扩张来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出现恶性膨胀。当务之急要实现分帐经营。具体分三个时间段:第一时间段,省联社成立以前;第二时间段,2005-2007年,(期间现金发放的贷款,要严格实现责任追究)。对过去形成的不良贷款,联社要成立专门的清收队伍,对贷款进行全面核查,催收,保全资产;第三时间段,从2008年开始,对新增贷款发放,要引进严密的信贷管理机制,实现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
一、成因。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未严格按农村信用社信贷操作程序进行贷款管理,在发放和管理贷款方面的操作技术性失误等。贷款操作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有的信贷人员对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信状况、担保能力等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不能准确的反映借保人的经济效益和信用程度。调查报告只是信贷人员坐在屋内根据贷户的一面之词而写来应付检查的。对借保人(单位)在别的信用社或其它金融机构有不良贷款的贷户仍然发放贷款;审查贷款时不严格,重形式轻内容,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仍然发放贷款等;贷后检查不及时,在实际工作许多因为信贷人员贷款催收不到位,造成了贷款超过了诉讼时效,贷户赖帐都无法起诉。由于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导致贷款出现风险难以控制。
二是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借款人无论经营什么业务,事先都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预测其经营的后果及可产生的风险。特别是对固定资产贷款,除企业必须提供可行性分析的书面报告以外,信用社还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贷款项目评估。如果信用社在审查贷款项目时,既无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也无项目评估。单凭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决策贷款,就有可能产生经营风险。
三是缺乏科学管理。贷款规模过大,贷款投向结构、期限结构不合理,贷款经营机制不健全,都是使信用社贷款发生风险,造成损失的原因。
四是信息不灵。信用社任何一项经营决策,必须依靠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作出贷与不贷的决策。至于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则要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资金方面的信息。如果信息不准、不灵敏、反馈不及时,往往导致贷款决策失误,发生风险损失。五是思想方法不正确,主观片面。在信用社经营中,部分信贷人员只看到好的、有利的方面,看不到差的、不利的方面,导致决策失误,产生风险。
六是缺乏工作责任心。由于信贷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甚至放弃和滥用职责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屡见不鲜。
随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逐步把信用社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业机构”总体原则的确立。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建立健全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约束机制,树立“成本可算、利润可获、风险可控”的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我认为应该这样来理解:放弃单纯地追求规模增长,追求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追求速度。
近些年来,信用社积极探索和完善了一系列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难以适应信用社改革时期信贷风险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贷风险管理观念滞后。由于信贷风险管理观念滞后,在干部职工中普遍存在对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缺乏现代信贷风险管理必须的技术手段,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还没有从以实物管理为中心向以价值管理为中心的转移,没有形成与改革时期相适应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二)信贷政策需要继续完善。一是对于退出客户的信贷风险防范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由于对贷款客户实行择优选贷,必然导致一部分农户及企业失去贷款资格,存量贷款风险突出。二是贷款政策特别是支农贷款政策在操作中存在困难。三是贷信贷产品单一,没有形成与农业的产业特点和县域经济发展多样化相适应的信贷产品。
(三)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一是目前信用社贷款分类方法不能全面反映贷款风险情况。二是没有建立起适用于贷户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难以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三是对行业风险分析不足。在对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经济周期、经济规律的分析上还不够,预警调控机制还不完善。四是信贷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比较落后,当前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仍然停留在以定性分析为主的阶段,定量分析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四)目前风险管理程序不科学、责任不明确。一是贷款审批约束机制不强。各个岗位在管理上具有从属关系,没有专门的贷款风险控制与管理部门,审贷分离在执行中大打折扣。二是贷款风险管理责任不明确。由于授权制度还不完善,加之审贷分离原则落实不到位,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职责、权限还比较模糊,有关人员责任不明确,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责任追究制度,激励机制弱化。
二、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组织构架。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按照建立“监督管理、权力制衡、合规发放、正向激励、责任追究”的机制原则,提出新的信贷管理体制构架设。
1、建立和完善信贷监督与管理组织构架。针对农村信用社整体风险突出,主要体现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客观事实,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急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联社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并下设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委员会。
——全面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内控制度的建立是有效防止发生金融风险的关键。内控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决策制度、授权授信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业务操作制度、内部稽查制度、资料保全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奖惩制度。
——培育信用社风险文化。培育信用社风险文化就是要形成健康良好的行为准则,工作氛围。我们有很多管理制度,制度是要大家强制执行的,而健康的风险文化能把制度的执行从强制变为自觉自愿。
——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1)培养有利于提高执行力的三种意识。一是要做到违反制度不搞“下不为例”。二是不找借口违反制度,不变通执行制度。三是违反制度严格问责,大力提倡领导问责。2)完善有利于提高执行力的运行体制,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实行“三分离”的运作管理模式。按照审贷分离的原则,在建立县级联社理事长“一票否决”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县级联社分管领导前台、后台分离,信贷部门前台、中台、后台分离,公司类客户部门与个贷类客户部门分离的“三分离”运作管理模式,形成信贷决策的权利制衡机制。
(二)、再造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按照流程银行的理念,对原有的信贷业务流程进行适当补充和完善,在既要控制信贷风险,又要提高操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前提下,按照“贷款受理—客户调查、评价和项目评估—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的信贷业务流程,打造适合农村信用社管理特点的审贷分离、定岗定责、权利制衡、责任追究的流程银行模式。采取集中经营与授权经营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公司类和个人类客户对信贷服务需求的特点,设立客户受理岗、信贷调查(评价、评估)岗、信贷审查岗、信贷审批岗、放款操作岗、贷后检查岗、风险监控岗、档案管理岗,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各基层信用社可以根据贷款规模和人员数量及素质来定岗定责,可以一人多岗,但是,调查岗、审查岗、审批岗、检查岗必须分离,绝对不准出现贷款“一手清”现象。
因此在岗位设置上,基层信用社不宜再分内、外勤岗位,每个员工都是综合柜员,人人参与资产负债管理,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增加凝聚力,才能切实形成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全程营销和监控机制。
(三)、建立健全贷款管理责任制。
1、贷款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各信用社“一把手”在信贷管理上应处于“超脱”地位,要专职于管理,不能又操作又监督、又审批,要建立起会计、审计、纪检监督制约网络,明确各监督岗位的职责权限,避免道德风险和内部风险控制。
2、对联社参与审批的贷款。联社贷款管理部门要将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个环节的管理责任落实到部门,到岗位、到人。贷款管理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有人负责。
4、界定责任,奖惩分明。贷款失误拟按下列标准划分责任:1.调查岗人员提供情况不实、导致贷款审批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由调查岗位人员负主要责任,审查岗人员要对借据的合规合法性负主要责任,决策审批者负领导责任。信贷人员越权违章放款,造成贷款损失,由放款操作人员负全部责任。2.审批决策者不采纳调查人员的正确意见,做出错误决策,或不经信贷人员调查,直接审批贷款,造成损失的,由审批决策者负全部责任。3.贷款发放后,因检查人员检查不认真,未能及时发现或反映问题,造成损失的,由检查人员负全部责任。有权责任人对信贷员反映的问题,不及时处理或措施不力,造成贷款损失,由有权责任人负全部责任。
(四)、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实现贷款风险转移。
在市场经济中,贷款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贯穿于信贷资金运动的始终。因此,建立必要的信贷资金补偿和转化机制,是确保资金安全的有效举措。
措施之一:可建立风险损失准备金或基金制度。对弱势群体中的农户贷款或农户一万元以上大额贷款可实行五户联保方式,对民营企业贷款可实行三户联保,进行授信、发证、授牌,一户贷款出现风险或损失,其他贷户可有效补偿。
措施之二:可足额提取呆帐、以增强农村信用社抵御信贷风险的能力;
措施之三:可实行贷款风险保险制度。贷款风险保险是信用社在发放贷款时,要求企业和贷户以贷款项目和金额向保险公司投保贷款风险保险,当投保企业或贷户因保险责任内的原因不能按合同归还信用社贷款时,由保险公司承担偿还责任,以转移信用社的贷款风险,减少资金损失。
措施之四:可建立风险金制,推行信用社信贷人员风险金制度。
(五)强化贷款管理基础工作。
1、要按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考核暂行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的信息采集机制和反馈制度,以利于联社及时、准确地掌握辖内贷款管理有关信息,提高联社科学决策和工作指导水平。当前,一是要加强贷款合同管理,完善借款合同、借款借据要素;二是要建立健全借款人经济档案;三是要完善贷款登记簿制度;四是要逐级建立辖内大户贷款登记、报告制度。
2、加快贷款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要充分认识贷款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层社贷款管理工作中所需必要的设备,要尽快配备。要大力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
3、稳定机构,充实人员,更新知识,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要充实贷款管理人员,特别是第一线人员。要按规定比例尽快配足贷款管理人员。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组织贷款管理人员,学习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知识,尽快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六)目标管理,正向激励。我要讲的目标管理,有三个层面:一是联社经营层,要以实现股东、员工、客户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二是基层信用社主任,结合各基层社的实际情况,制定三年目标;三是基层信贷人员。要测算每个员工的保本点和贡献率。因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考虑边际效用,力求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要趋向均衡。对不能为信用社创造收益的员工,要进行分流、买断、内退。
(二)。
自省联社2006年成立,经过六年来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新一代系统上线以来,苍山县联社不断强化内部风险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开展合规文化建设,支持“三农”及地方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信用社信贷业务的飞速发展,风险随之也凸显出来,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案件的频频发生,不仅使信用社资产蒙受了损失,也使信用社的声誉受到负面影响,更是使一些信用社员工悔不该当初,高墙内的忏悔却不能减少对家庭、对亲人的伤害。
新形势下,信用社面临的风险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甚至全球化的趋势,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信用社要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入,对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都要有新的提升,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都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防范道德风险的能力。
风险存在于信用社业务的每一个环节,这种内在的风险特性决定了风险管理必须体现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所有信用社员工都应该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信贷人员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和风险的大小。
一是要把优秀的人才放在信贷岗位上,并将健康的信贷文化思想、行为及职业道德,进行有效传导和贯彻,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的产生;二是建立长效的信贷培训机制,根据新时期信贷工作要求制定培训计划,让信贷人员有针对性的不断“充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贷工作需求,特别要加强信贷人员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技巧,实事求是地撰写调查报告,对借款人的各项经济指标作出正确的分析、解读与结论;三是通过这次人力资源改革,建立信贷人员等级管理制度。设置评定信贷人员等级、建立科学的信贷考核目标体系和信贷考核的激励机制,让信贷人员以工作实绩“论英雄”,使其得到高额回报和实现个人价值,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正面引导解决信贷人员的思想压力与负担。由于责任追究效果的凸现,一些人受到处罚,使一些信贷人员总是担心贷户失信,在发放贷款时产生严重的“恐贷”、“惧贷”思想,宁愿少放一笔,不愿多担风险,更变不上积极主动地营销贷款,放贷时可谓思之再三,慎之又慎,这就要求联社要积极探索“尽职免责”的新政策,尽快修改完善“尽职免责”的有关规定,真正解除各环节尽职人员的后顾之忧,促进他们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业务发展。
二、坚持“合规管理”的原则,弱化合规风险的产生。
合规是指信用社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是信用社核心的风险管理,也是法律风险的一种。其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一是持续关注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正确理解法、规则和准则的规定及其精神,准确把握其对信用社经营的影响,制定并执行风险为本的合规计划;二是联社贷款授权授信管理全面实施,信贷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轨,要不断强化信贷管理责任,进一步规范信贷管理和操作流程,提升信贷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合规风险;三是对案件防控工作实行专项治理,在全辖内要做好常规查检、专项检查,要对风险点隐患及时清查与综合治理活动,提高合规经营理念,加大案件责任追究力度;四是持续开展行风建设活动,加大对信访举报件的核查摸排力度,深入落实安保工作责任制,推进安防设施达标工程,构筑强有力的安全保卫体系;五是加强对起诉贷款的风险防范。从起诉案例看,虽然信用社“赢了官司却赢不了钱”怪现象已是见怪不怪。这就要求我们在诉讼案件初始就寻找被告人可以执行的财产,与法院密切合作,切实维护信用社权益。
三、
坚持“三查制度”的高质量实施,全面提升防范及预警风险的能力。
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对每笔贷款都必须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时严格审查、贷后跟踪检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重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对贷后检查不规范,检查整体质量不高,甚至流于形式,可谓是案件防控的一个软肋。
一是明确职责,构建分层次的贷后管理责任体系。苍山县联社已设立了专门的贷后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指导和管理基层信用社开展贷后管理和问题贷款的外置工作。而在具体操作业务的基层信用社要按照借款人的借款额度的大小分别由县联社、信用社主任、业务主任、客户经理承担相应的贷后管理责任;二是规范行为,构建全方位的贷后管理检查体系。明确检查时限,划分检查金额,规范检查的程序和方式,同时要坚持双人检查制度,对规定额度上的贷款全部实行实地检查,对所作检查要明确内容和重点,及时了解和掌握借款人和各种情况;三是及时预警,构建立体式的贷后管理预警体系。要从外部各个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在内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动态贷后风险数据分析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预警,完善预警信号传导机制,对已预警的要实行督办制度,要指定部门、人员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并监督具体经办社贯彻执行。
(三)。
一、信贷风险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
作为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也面临: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指金融机构由于现金支付能力不足,不能保证存款者提现需求)、信用风险(指借款者或者金融交易对象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致使金融机构遭受损失,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首要风险,也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点)、赢利性风险(指金融机构经营亏损或赢利少于预期而带来的风险)、操作风险(指在金融机构内由于顾客、不足的内部控制、系统或控制失败以及不可控制的事件而造成意外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指被用于交易或可交易资产的价值发生变化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汇率等市场因素造成的价格波动)等诸多风险。在这些风险中,信用风险最为突出。
由于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产业务,因此信用社面临的风险集中在信贷风险上。目前我国信用社的贷款主要是三农贷款,也有一些商业运作。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存在特别的风险和成本。我国的农村经济,以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农户收入低下且有明显季节性、生产项目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大,贷款往往又缺乏必要的担保和抵押品,因而贷款风险高;而农户居住分散、贷款具有单笔规模小等特点决定了农村信贷的成本要高于城市工商信贷。二是存在着借贷的非生产性。由于农民的收入很低,在消费上难以满足自身需要,至今在借贷上仍有相当比例的用途是非生产性的。而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这些没有还款来源的项目。三是由于农村缺乏合适的抵押物。在中国,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而只有使用权,因此土地还不能作为抵押物。而农民可以用来抵押的物品如四荒的承包权、房屋和农机具等,金融机构又因为其执行成本太高而不愿意接受这些抵押物。四是农村获取相关信息困难,金融机构无法掌握借款人充分的信息。比如贷款资金的运用,借款人的资金状况等等,金融部门获取和处理这类信息的成本很高。信息不对称使得农村贷款的申请、获得和使用过程中都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
1、信贷流程管理不足。
信贷管理从流程角度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贷前决策,贷中跟踪管理和贷后。
总结。
评价。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流程管理上还很粗糙。
贷前有三个环节:贷前调查、授信复查和贷审会讨论,这些是风险防范的关键防线。然而在实际业务运行过程中,这三个环节都存在较大问题。首先由于信贷员出于自身利益,或者能力和素质不够等原因,使贷前调查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所以第一道防线有时往往是形同虚设。其次,授信部门复查,又因为人员力量有限而显得十分薄弱。最后,现行的贷审会制度,无论其人员构成、职能设置还是审批程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的干预也会使信用社承担本不应承担的风险。
在贷中和贷后管理方面,“重贷轻管”一直是农信社的老大难问题。其一是现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在价值取向上“重效率而轻质量”,即偏重于贷款增长而忽视存量的管理。其二是信贷人员配置不合理、不科学,与贷款规模不相适应。其三是管理模式有待改革。现行的信贷管理模式是“谁调查,谁管理”,即贷款人员作为贷款的第一责任人,负责从贷前调查、贷中管理、贷后监控到贷款回收的全过程。这一管理模式固然有其科学的一面,比如给予了信贷人员较强的激励。但是也存在明显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它从某种程度使信用社放松了对信贷风险的警惕,过分相信信贷员会把好关。事实上,这种模式不但削弱了信用社事前防范、预警和管理信贷风险的能力,而且事后一旦出了问题,信贷员是无法真正“负责”的。
2、贷款管理制度低效。
首先是制度设计上的低效,多数信用社都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制度不健全、不系统、不配套、不及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贷款业务中存在大量的控制盲点,一人承担不相容职务的现象相当普遍,如小额农贷,贷款员既做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又做贷款审批和贷后检查,使贷款人员失去了有效约束,极易诱发道德风险。其次是制度执行上的低效,内控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讲在嘴上,很多时候是为了装点门面或应付检查,贷款过程中违反国家方针政策、金融法规、内控制度的行为屡见不鲜。
3、信贷人员素质不高。
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信贷人员队伍素质不高。其一体现在业务知识和技能上,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知识结构缺陷和业务能力问题,不能正确分析和应对贷款风险,有的信贷员连企业的基础财务报表都不能阅读,对借款人假信息、假报表缺乏辨别和防范意识和能力,忽视对借款人背景等报表数据无法反映的因素的调查。其二是综合业务能力不强。其三是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有些信贷员业务发展指导思想不端正,只顾个人眼前利益,不关心贷款潜在风险。
4、信贷文化缺失。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积聚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可以归结为信贷文化的缺陷。信贷文化是一个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运行和管理理念的综合反映,体现在管理模式、风险控制、内控制度等各个方面。事实证明,单纯依靠规章约束或者未能脱离规章制度等硬约束因素的管理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效的。
1、强化信贷流程管理,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
信贷流程管理是信贷管理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资产的经营风险存在于贷款发放的全过程。不严格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忽视信贷流程管理,违规越权操作无疑是信贷资金运营中最大的风险。因此,要加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必须从强化信贷流程管理抓起。
2、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内控制度。
信用社制度体系包括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设计是否优良,执行是否有效,对于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具体谈谈内控制度建设。信用社应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理念,通过内控环境、信息与沟通、监督、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控制要素的健全和完善,建立起覆盖所有部门和环节,覆盖所有人员和岗位的内控机制,对信用社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监控,从源头上防范贷款风险。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要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内控机制进行全面梳理,查遗补缺,充实完善,真正做到“一个业务品种,一套业务流程,一套规章制度”,并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
3、提升信贷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形成准入、退出机制,严把用人关。其次要形成定期培训、等级管理机制。要实施岗位资质认证体系,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一系列对应的岗位资质标准,对各级从业人员实行层级管理,对员工进行系统化层次化的教育培训,并淘汰认证不合格员工,从而打造一支适应手段创新、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要求的员工队伍,从根本上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最后要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信贷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积极营销、扩大贷款总量和覆盖面的基础上,注重控制风险,不断提高资产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信用社的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对金融企业来讲,要以金融业务活动主体人为主要的监管对象,管理好了人,就控制了风险。信用社管理层要从观念上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并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全体员工树立贷款质量第一的观念,把信贷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做到人人关心风险、人人防范风险,事事考虑成本与效益,以提高整体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4、提升企业信贷文化,培育健康的风险文化。
信用社信贷文化的核心是信贷价值观。信用社发放贷款,目的是获取赢利,这就是信贷价值。而信贷价值的获取是以控制风险为前提,因此提升信贷文化是信用社防范化解信贷风险、取得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保证。信贷文化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是信贷人员、高级管理人员道德的回归。信贷风险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健康信贷文化的培养土壤,有着润物无声、功到自然成的效用。要将风险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范围,尽快培育健康的风险文化。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创造和运用多种载体和形式,使全员知道总体风险控制目标。
提升信贷文化还要求信用社要主动适应金融业改革开放的需要,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形成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的氛围。不断开发出既能满足客户需要又能有效分散、控制、转移风险的贷款品种,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支农方面要结合实际寻求既能够实现政府政策意图又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效益的有效途径。
5、完善担保抵押制度。
实行贷款担保抵押,是抵偿弥补贷款风险的有效方法。农村信用社应少信用放贷,提高抵押、担保贷款比重,完善抵押、担保手续。对抵押贷款,要加强对抵押物的评估、管理、确保抵押物的有效性。尤其在办理财产抵押手续中,认真核实抵押物的所有权及变现能力,依法签定抵押合同。这样农村信用社可占据追回同顺序债权的法律优先权,减少企业风险损失对其贷款债权产生的风险。
信用社在提供担保贷款时,要重视担保公司的风险。由于目前国家对于担保公司的管理比较混乱,多头管理,担保公司良莠不齐,信用社一定要对担保公司进行充分了解,否则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6、逐步建立并完善风险预警系统。
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除了在防范风险和降低风险方面提供有力措施,还需要有风险预警系统,提供风险警情判断和风险原因诊断,能够分析、监测和预警金融机构内部经营风险,使信用社能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化解风险,切实提高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实现风险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农信社运行风险预警系统要实现的功能目标主要包括:一是预警功能,即通过一系列的风险预警指标和指标的判断来实现风险的预警,包括衡量基层农信社的风险状况并评定风险等级;二是实时监控功能,通过对农信社各类风险指标和资金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对风险的变动情况做出风险评价;三是风险预测功能,根据对每一风险指标的计算和对历史变动情况的记录,预计未来风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风险状况和监管要求的变动,不断对风险监测指标和风险评价标准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