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兴的场合上,欢迎词能够增强人们的团结和凝聚力。欢迎词需要简明扼要地介绍活动的背景和目的,使来宾们更好地了解活动内容。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欢迎词,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一
第十三条游泳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场所的卫生、安全管理负全面责任。
第十四条公共游泳场所必须严格执行溺水抢救操作规程、溺水事故处理制度、救生员定期培训制度以及治安保卫、安全救护、卫生检查、设备维修、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度等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并确保开办过程中持续符合各项开放条件。
第十五条公共游泳场所应当制定包括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播、氯气泄漏等健康危害事故和溺水伤亡事故在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发生传染病、健康危害事故、台风、雷暴雨、水域受污染等不适宜游泳活动的情形时,公共游泳场所应当停止开放;正在开放的,应当及时劝阻游泳人员中止游泳活动,引导游泳人员进入安全区域。
第十六条公共游泳场所应当将许可证、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体育设施、设备、器材的使用说明及安全检查等制度,以及救生员、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游泳)姓名、照片和资质信息张贴于游泳场所的醒目位置,并对游泳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定予以警示。
公共游泳场所提供游泳服务收取费用,应当执行价格管理有关规定,实行明码标价。
第十七条公共游泳场所应当依法配备取得资格证书的游泳救生员。游泳救生员应当持证上岗,并佩戴能标明其身份的醒目标识。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及以下的游泳池,应当至少配备游泳救生员3人;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游泳池,应当按面积每增加250平方米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游泳救生员。天然游泳场所按每360平方米水面面积配备1人的比例配备游泳救生员。
存在建筑景观或者树木等物体阻挡游泳救生员视线的,按避免救生视觉盲点的原则增加救生员。
第十八条公共游泳场所应当按照人工游泳场所人均水面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天然游泳场所人均水面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的标准控制入场游泳人数。
正在场内游泳人员达到上述标准时,公共游泳场所应当及时停止接纳新的游泳人员入场。
(一)不得向游泳人员出租游泳衣、裤、镜;。
(二)不得向游泳人员出售含酒精的饮料,并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
(三)每天进行池水余氯、ph值、温度等检测并予以公布;。
(四)及时维修、维护游泳设施设备;。
(五)妥善保管游泳人员寄存的物品。
第二十条公共游泳场所开展游泳培训,应当依法配备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游泳教练员。游泳教练员每人每次所带学员数量,初级班不得超过15人,中高级班不得超过20人。培训时,游泳教练员应当做好学员的安全防范工作。
第二十一条禁止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等患者和饮酒者进入公共游泳场所游泳。
12周岁以下或者身高未超过1.3米的未成年人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方可进入公共游泳场所游泳。
第二十二条游泳人员在公共游泳场所游泳,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服从管理人员指挥,在规定时间和区域内活动;。
(二)不得使用脚蹼或者划手掌;。
(三)不得进行跳水、潜泳、打闹等影响游泳安全的活动。
游泳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的,公共游泳场所应当给予劝阻和制止;经劝阻无效的,公共游泳场所可以要求游泳人员退场。
鼓励游泳人员依法投保意外伤害保险。
鼓励游泳协会等具备专业救助能力的社会团体参与人道主义救助。
第二十四条公共游泳场所发生溺水伤亡、传染病或者健康危害事故时,游泳场所管理者应当及时启动相关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并立即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卫生、公安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处置。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公共游泳场所的突发事件。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依法对公共游泳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可以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采取联合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记录备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公共游泳场所管理者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法从事公共游泳活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对公共游泳场所进行监督检查中有违法行为的,有权向相关部门举报。接受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二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健身的人也越来越多。游泳是人们喜爱的健身、竞技、休闲、康复,医疗的活动,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和池水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下文是浙江省游泳场所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第一条为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管理,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游泳场所,包括下列经营性场所:
(一)室内外人工游泳池、馆(含拆装式游泳池,以下统称人工游泳场所);。
(二)海滨浴场等天然游泳场;。
(三)其他提供游泳服务的经营性场所。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卫生和计划生育、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公安、旅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规定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游泳场所的管理。
第四条举办游泳场所,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举办人工游泳场所的,还应当依法取得《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证》。
第五条省体育部门会同省卫生和计划生育、旅游等部门根据管理需要,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按照法定程序制订适用于游泳场所的地方标准或者规范,并指导、督促执行。
(一)全面执行国家和省相关标准、规范,保证场地、设施设备、水质、卫生环境、安全保障等符合规定要求。
(二)向游泳者警示、提醒有关注意事项。
(三)按规定对水质进行日常检测,并公示检测的结果及时间;属于人工游泳场所的,还应当采取循环净化消毒、及时补充新水等水质维持措施。
(四)工作人员应当持有健康合格证明,水上救生员还应当持有上岗证。
(五)依法应当遵守的其他管理规定。
第七条人工游泳场所实行游泳者健康承诺制度。游泳者应当如实填写健康承诺单,对有不适宜游泳禁忌症的游泳者,游泳场所工作人员应当劝阻、制止其入水游泳。
省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会同省体育部门制定游泳者健康承诺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八条游泳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标准、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卫生、安全、应急等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向游泳者提供卫生与安全保障,提高服务质量。
第九条通过承包、委托等方式经营游泳场所的,当事人双方应当依法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第十条海滨浴场等天然游泳场和室外人工游泳池在气象、水文等环境条件有可能出现危及游泳者安全情况时,应当采取预警措施,必要时应当临时关闭,确保游泳者安全。
第十一条游泳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维护游泳现场正常秩序,劝阻、制止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发生治安事件和安全事故。
禁止向游泳者出售含酒精饮料;禁止醉酒人员进入游泳场所。
第十二条游泳场所经营者在游泳场所开办游泳培训的,应当配备取得资格证书的指导人员,并加强安全管理。
游泳场所经营者与有关培训机构合作开办游泳培训的,双方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合作内容。游泳场所经营者依法应当承担的管理责任,不得通过协议减免。
未经游泳场所经营者同意,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在游泳场所的管理范围内从事游泳培训活动。
第十三条鼓励游泳场所经营者依法投保有关责任保险。鼓励游泳者依法投保意外伤害保险。
第十四条游泳场所发生溺水死亡事故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以及调查处理规定对事故进行处置。
第十五条体育、卫生和计划生育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依法对游泳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有关针对游泳场所的投诉、举报,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体育部门对游泳场所经营者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
(一)水上救生员冒名顶替的;。
(二)救生设备未按规定配备齐全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未采取预警、临时关闭等安全措施的。
第十八条游泳场所经营者在游泳场所出售含酒精饮料的,由体育部门处1000元以上20xx元以下罚款,并责令改正。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对游泳场所经营者处500元以上20xx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
(一)未按照规定检测水质、公示检测结果、采取有关水质维持措施的;。
(二)未按照规定执行游泳者健康承诺制度的。
第二十条游泳场所经营期间水质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的,由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对人工游泳场所经营者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
(二)对海滨浴场等天然游泳场经营者处20xx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暂停营业;水体已难以满足游泳水质要求的,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吊销《卫生许可证》。
(三)对其他提供游泳服务的经营性场所经营者处20xx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本规范所称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二)循环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内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消毒杀菌处理后,符合相关水质标准后,再送回游泳池内重复使用的系统。
(三)直流式给水系统,是指将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水流,按设计流量连续不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的流量连续不断经排水口排出游泳池的给水系统。
(四)直流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地面或地下水,经过滤净化和消毒杀菌处理达到游泳池水质标准后,按设计流量连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流量排出游泳池的系统。
(五)浸脚消毒池,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在通道上设置的含有消毒液的水池。
(六)强制淋浴,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身体清洗而在通道上设置的淋浴装置。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三
第一条为加强对公共游泳场所的管理,保障游泳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公共游泳场所,是指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各类室内外人工游泳池、游泳馆(以下简称人工游泳场所)和设在江、河、湖、海等公开水域的界定范围的天然游泳场(以下简称天然游泳场所)。
公共游泳场所分为公益性公共游泳场所和经营性公共游泳场所。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游泳场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公安、工商、价格、安监等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公共游泳场所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益性公共游泳场所建设予以扶持。
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公共游泳场所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依法列入本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
第五条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游泳场所。
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游泳场所向社会公众开放。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四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依法取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经营公共游泳场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开放公益性公共游泳场所,未按要求备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公共游泳场所经营者取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后,公共游泳场所不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但仍继续开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公共游泳场所在开办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要求安排规定数量和资质的救生员上岗;
(二)未按规定进行安全警示;
(三)未按规定控制入场人数;
(四)向游泳人员出租游泳衣、裤、镜;
(五)向游泳人员出售含酒精的饮料;
(六)出现不适宜游泳活动的情形时,未停止开放;
(七)游泳教练员未按规定开展游泳培训。
第三十二条公共游泳场所不符合条件擅自开放,公共游泳场所负责人、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者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相应义务,对游泳人员造成损害的,公共游泳场所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公共游泳场所管理中营私舞弊、玩忽职守、乱用职权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五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公共游泳场所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公共游泳场所建设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
第七条开放人工游泳场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空气质量、水质和环境卫生符合国家标准;。
(六)配置能够有效使用的救生器材;。
(八)设有广播设施、安全警示牌、水质检测结果和水温告示牌;。
(九)其他按照国家标准应当具备的条件。
新建、改建、扩建的人工游泳场所对外开放的,应当安装池水循环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
第八条开放天然游泳场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水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四)配置与游泳场所相适应的救生艇(船)等救生器材;。
(五)设有天气预报、水质检测结果告示牌。
饮用水源保护区、血吸虫病区、工矿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内或者潜伏有钉螺地区不得开辟天然游泳场所。
第九条申办经营性公共游泳场所,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二)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
(三)体育场所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四)体育设施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说明性材料;。
(六)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的书面材料;。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经营性公共游泳场所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书面材料和实际情况进行核查,并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应当发给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开放公益性公共游泳场所的,应当在开放前15日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书面备案。备案材料参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备案材料后10日内,对书面材料和实际情况进行核查。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要求开办者限期改正。
第十二条已获批准或者备案的公共游泳场所进行改建、扩建或者整改的,应当在重新办理审批或者备案手续后方可开放。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六
游泳是人们喜爱的健身、竞技、休闲、康复,医疗的活动,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和池水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下文是浙江省游泳场所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第一条为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管理,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对社会开放的室内外人工游泳池\\\(场、馆\\\)和设在江、河、湖、海等水域的天然游泳场\\\(以下统称游泳场所\\\),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全省游泳场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游泳场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卫生、公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体育行政部门,对游泳场所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开办游泳场所,必须先向卫生、公安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和“治安许可证”,再向体育行政部门提出开场申请。
第五条游泳场所申请开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基本要求;。
\\\(二\\\)有适合的名称、管理机构;。
\\\(三\\\)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
\\\(四\\\)有相应的。
规章制度。
第六条游泳场所的开场申请,由市\\\(地\\\)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和审批。有关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开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开场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单位。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开办的游泳场所,应当从办法施行之日起的6个月内,补办开场审批手续。
第七条人工游泳池\\\(场、馆\\\)必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设计、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二\\\)深、浅水区具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浅水区水深不超过1.5米;。
\\\(六\\\)夜间开放配有灯光,其水面照度不低于80勒克斯,并备有应急照明设备。
第八条天然游泳场必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设计、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四\\\)配有与游泳场所相适应的救生设备和器材。
第九条游泳场所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公共场所卫生、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负责人到各岗位管理人员的卫生、安全责任制和各项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条人工游泳池\\\(场、馆\\\)必须严格实行健康合格证制度,无当年健康合格证者,一律不得入池游泳。
卫生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体检并发放健康合格证。
第十一条游泳场所必须严格控制每场人员容量,不得超员售票。人工游泳池\\\(场、馆\\\)人均水域面积不得低于2.5平方米;天然游泳场人均水域面积不得低于4平方米。
第十二条游泳场所的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在卫生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加强经常性卫生管理,做好池水消毒和清除水中污物工作,保持淋浴室、更衣室、厕所等设施的清洁。游泳场所的工作人员未取得健康合格证的,不得从事直接为游泳者服务的工作。
第十三条游泳场所的负责人和治安管理人员应当切实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维护游泳场所的治安秩序,劝阻和制止各类违法违章行为,防止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游泳场所必须严格实行下列规定:。
\\\(二\\\)禁止向游泳人员出售含酒精的饮料,禁止醉酒的人员进入游泳场所;。
\\\(三\\\)禁止其他违反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天然游泳场特别是海水游泳场在气候等环境条件有可能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采取预警措施,保证游泳人员的安全。
第十五条游泳场所必须制定和严格实施水上救护制度,配备合格的水上救生员。人工游泳池\\\(场、馆\\\)水上救生员按人均水域面积250平方米配备;天然游泳场水上救生员按人均水域面积2500平方米配备。
第十六条水上救生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并取得上岗资格证书。不具备上岗资格的,不得担任水上救生员。
水上救生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水上救生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工作规则,切实履行。
岗位职责。
认真贯彻“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判断和发现情况积极救护溺水人员和援助不适宜继续游泳的人员。
第十八条游泳场所发生溺水死亡事故,必须立即向所在地体育行政部门和公安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游泳场所未经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开场的,责令限期补办开场手续,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游泳场所的救生设备和器材不能有效使用的,责令限期改进,可以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游泳场所出售含酒精饮料的,责令其改正,可以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游泳场所未按要求配备水上救生员或者水上救生员不具备资格上岗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元以上20xx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决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游泳场所违反卫生管理、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分别由卫生、公安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游泳场所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游泳人员溺水死亡或者残疾,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主管人员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一)本规范所称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二)循环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内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消毒杀菌处理后,符合相关水质标准后,再送回游泳池内重复使用的系统。
(三)直流式给水系统,是指将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水流,按设计流量连续不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的流量连续不断经排水口排出游泳池的给水系统。
(四)直流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地面或地下水,经过滤净化和消毒杀菌处理达到游泳池水质标准后,按设计流量连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流量排出游泳池的系统。
(五)浸脚消毒池,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在通道上设置的含有消毒液的水池。
(六)强制淋浴,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身体清洗而在通道上设置的淋浴装置。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七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公共游泳场所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游泳活动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游泳场所。
第三十五条游乐嬉水池的开放、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八
1、所有游泳所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场长办公室内,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换证,逾期三个月未复核换证,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卫生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并按国家规定定期进行复检和复训。
6、游泳者必须持健康证入场,患性病、伤寒、痢疾、肝炎、肺结核、传染性皮肤病、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精神病和酗酒者,严禁入场游泳。
7、室内游泳场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8、更-衣室,淋浴室和卫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排水通畅,设置有效的独立的排气装置,卫生间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而厕垫纸。
9、应有消毒设施和消毒制度,泳池水离余氯应保持在0.3---0.5mg/l,必须备有余氯检测设施和检测记录,必须配备持有效上岗证的专职水质净化、消毒员。
10、在泳池入口处,必须分别设有强制性淋浴池和浸脚池宽度与走道相同,长度不少于二米,深度不低于二十厘米,游离余氯保持在5---10mg/l,须四小时更换一次。
11、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九
第一条为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管理,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对社会开放的室内外人工游泳池\\\(场、馆\\\)和设在江、河、湖、海等水域的天然游泳场\\\(以下统称游泳场所\\\),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全省游泳场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游泳场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卫生、公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体育行政部门,对游泳场所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开办游泳场所,必须先向卫生、公安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和“治安许可证”,再向体育行政部门提出开场申请。
第五条游泳场所申请开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基本要求;。
\\\(二\\\)有适合的名称、管理机构;。
\\\(三\\\)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
\\\(四\\\)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第六条游泳场所的开场申请,由市\\\(地\\\)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和审批。有关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开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开场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单位。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开办的游泳场所,应当从办法施行之日起的6个月内,补办开场审批手续。
第七条人工游泳池\\\(场、馆\\\)必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设计、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二\\\)深、浅水区具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浅水区水深不超过1.5米;。
\\\(六\\\)夜间开放配有灯光,其水面照度不低于80勒克斯,并备有应急照明设备。
第八条天然游泳场必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设计、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四\\\)配有与游泳场所相适应的救生设备和器材。
第九条游泳场所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公共场所卫生、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负责人到各岗位管理人员的卫生、安全责任制和各项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条人工游泳池\\\(场、馆\\\)必须严格实行健康合格证制度,无当年健康合格证者,一律不得入池游泳。
卫生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体检并发放健康合格证。
第十一条游泳场所必须严格控制每场人员容量,不得超员售票。人工游泳池\\\(场、馆\\\)人均水域面积不得低于2.5平方米;天然游泳场人均水域面积不得低于4平方米。
第十二条游泳场所的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在卫生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加强经常性卫生管理,做好池水消毒和清除水中污物工作,保持淋浴室、更衣室、厕所等设施的清洁。游泳场所的工作人员未取得健康合格证的,不得从事直接为游泳者服务的工作。
第十三条游泳场所的负责人和治安管理人员应当切实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维护游泳场所的治安秩序,劝阻和制止各类违法违章行为,防止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二\\\)禁止向游泳人员出售含酒精的饮料,禁止醉酒的人员进入游泳场所;。
\\\(三\\\)禁止其他违反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天然游泳场特别是海水游泳场在气候等环境条件有可能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采取预警措施,保证游泳人员的安全。
第十五条游泳场所必须制定和严格实施水上救护制度,配备合格的水上救生员。人工游泳池\\\(场、馆\\\)水上救生员按人均水域面积250平方米配备;天然游泳场水上救生员按人均水域面积2500平方米配备。
第十六条水上救生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并取得上岗资格证书。不具备上岗资格的,不得担任水上救生员。
水上救生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水上救生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工作规则,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认真贯彻“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判断和发现情况,积极救护溺水人员和援助不适宜继续游泳的人员。
第十八条游泳场所发生溺水死亡事故,必须立即向所在地体育行政部门和公安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游泳场所未经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开场的,责令限期补办开场手续,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游泳场所的救生设备和器材不能有效使用的,责令限期改进,可以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游泳场所出售含酒精饮料的,责令其改正,可以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游泳场所未按要求配备水上救生员或者水上救生员不具备资格上岗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决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游泳场所违反卫生管理、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分别由卫生、公安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游泳场所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游泳人员溺水死亡或者残疾,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主管人员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1月1日起施行。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十
1、游泳场所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场内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
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泳客应持健康证入场,患性病、伤寒、痢疾、肝炎、肺结核、传染性皮肤病、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精神病和酗酒者严禁入场游泳。
7、室内泳场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8、更-衣室、淋浴室和卫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排水畅通,设置有效的独立的排气装置。卫生间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9、应有消毒设施和消毒制度。泳池水游离余氯应保持在0.3-0.5mg/1,必须备有余氯检测设施和有检测记录。必须配备专兼职水质净化、消毒员。
10、在泳池入口处,必须分别设有强制性淋浴池和浸脚池。浸脚池宽度与走道相同,长度不少于2米,深度不低于20厘米,游离余氯保持在5-10mg/1,须4小时更换一次。
11、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范文二、
1、《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悬挂在明显位置,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上岗。
2、成立卫生管理组织,设立卫生管理人员,设有专职救生人员,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卫生资料档案。
3、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卫生,室内无积尘,地面无痰迹和垃圾。加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设施保持正常使用,空调器(系统)定期清洗消毒。有防蝇、蚊、蟑螂、鼠害的设施,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
4、室内泳场应有机械通风设施和人工照明设施,保证新风供应,空调器定期清洗消毒。更-衣室、淋浴室和卫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设置有效的独立的排气装置。
5、淋浴、强制式脚浸池、通风换气等卫生设施能正常使用。池水循环净化消毒,每2小时自测一次余氯,水质符合卫生要求。
6、禁止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游泳,有明显标志。
7、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8、厕所采用水冲式蹲式便器,有通风设施。
9、用水、供客用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应符合相关卫生要求。
10、对旅客废弃的衣物要进行登记,统一销毁。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十一
5、维护游泳馆形象,负责检查、督促服务区域的环境卫生工作。
6、有效带领团队,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口碑效应,吸引更多泳客。
7、用心工作,积极观察,了解泳客动态,掌握重要泳客资料,提供超值服务。
8、认真记录工作日志,并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向上级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工作。
9、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接待参观工作。
10、参加上级部门会议并向员工传达会议决议与精神。
12、完成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十二
第一条 为加强婴幼儿游泳场所卫生管理,保障婴幼儿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传播和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指为婴幼儿提供游泳健身、戏水娱乐等活动的经营场所,包括泳池间、缓冲休息间和更-衣、洗浴间或区域,其布局应合理。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各类室内婴幼儿游泳场所。
第四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卫生许可,不得从事婴幼儿游泳场所经营活动。
第五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分为单项(单人单池或多人一池)和多项(单人单池和多人一池)两种。
第六条 单项经营的婴幼儿游泳场所面积应不小于25㎡,多项经营的婴幼儿游泳场所面积应不小于40㎡。多人一池的平均每位婴幼儿活动水面积不得少于1㎡。
第七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的内外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舒适、明亮、通风,空气质量应符合附录a要求。
第八条 用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单人单池池水应一人一换。多人一池池水至少每日更换一次,并有能满足水质处理要求的水循环和水质消毒、水温调节设备。泳池水温宜为34—36℃,游泳时的水质应符合附录b要求。
第九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使用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必须取得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卫生许可批件,禁止使用氯制剂、二氧化氯制剂、臭氧等对皮肤黏膜产生刺激作用的消毒剂及消毒设备。
第十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应设有空气消毒、空气温湿度调节、机械通风等设施。室温宜为26—28℃。
第十一条 应配备体温计、空气温湿度计、ph值计、水温度计等设备。
第十二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地面应使用不渗水、不吸水、无毒、防滑材料铺砌,在地面最低点设置地漏,以保证不积水。
第十三条 婴幼儿游泳池与池水接触的材料或涂料应无毒、无害,并不得对婴幼儿身体产生危害。
第十四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应保持良好通风,机械通风设施正常运转。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游泳场所,其空调通风系统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十五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应在适宜位置设置废弃物盛放容器,应设有预防控制病媒生物的设施。
第十六条 在婴幼儿入水前应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7℃不得入水。
第十七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一人一换一消毒,并具有相应的消毒及保洁设施。
第十八条 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九条 婴儿游泳场所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并建立卫生管理档案,卫生管理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分类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第二十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应当制定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播等健康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第二十一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应当建立卫生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相关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岗。
第二十二条 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婴幼儿服务的工作。
第二十三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工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戴饰物。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第二十四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卫生许可证应悬挂在场所醒目处。
第二十五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第二十六条 婴幼儿场所入口处应有明显“严禁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患者进入”的标志。
第二十七条 本规范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游泳场所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场内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泳客应持健康证入场,患性病、伤寒、痢疾、肝炎、肺结核、传染性皮肤病、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精神病和酗酒者严禁入场游泳。
7、室内泳场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8、更-衣室、淋浴室和卫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排水畅通,设置有效的独立的排气装置。卫生间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9、应有消毒设施和消毒制度。泳池水游离余氯应保持在0.3-http://,必须备有余氯检测设施和有检测记录。必须配备专兼职水质净化、消毒员。
10、在泳池入口处,必须分别设有强制性淋浴池和浸脚池。浸脚池宽度与走道相同,长度不少于2米,深度不低于20厘米,游离余氯保持在5-10mg/1,须4小时更换一次。
11、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十三
一、当溺水者所在区域内救生员、游泳池管理员发现情况后,立即发出紧急信号(长哨音)。
二、另一侧救生员立即向120报警,并通知临场指挥后,协助实救或补位。
三、当事救生员立即将溺水者施救上岸,并作肩背至救护室急救,待救护车到时送往医院。
四、临场指挥接警后,立即手持无线话筒,疏导泳客、指挥抢救并同时通知门卫或其它岗位人员接救护车及医务人员到接护室。
五、门卫人员或其他岗位人员,立即同在馆人员赶赴现场,并向领导报告。
六、泳池管理人员作好临场记录。
最新游泳场管理办法(通用14篇)篇十四
为确保游泳爱好者在游泳馆进行游泳锻炼、健身的安全,及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特制定游泳馆紧急预案。
组长:总经理。
组员:各主管。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在出现紧急事故时的指挥、抢救、报告及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要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部门实施细则,要落实到岗、落实到人。一旦发生出现安全事故,要能及时处置和应付。
(一)溺水预案。
1、顾客在游泳锻炼时,出现抽筋,救生员及时进行救护,帮助顾客解除痛苦。顾客抽筋过后再进行游泳时,将其作为重点保护对象。
2、顾客一旦出现溺水时,救生员第一时间采取救护措施,并招呼其他救生员,通知服务员立即向值班经理和领导小组成员报告,值班经理和领导小组成员要迅速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工作。并随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和报告情况。
3、顾客溺水时,若出现昏迷和休克状态,立即让其他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必要地紧急救治,如人工呼吸等,直至医生赶来。
4、在医生为赶来之前做好以下工作:劝退现场闲杂人员、保证现场有足够的照明和保持空气流通、为医生抢救溺水者提供便利条件。
(二)停电预案。
1、一旦突发停电时,服务员立即通知值班电工赶到现场,并同时向值班经理和领导小组成员报告。
2、突发停电启动应急照明,值班经理要迅速赶到现场,在确保不发生人身安全问题,有条不紊组织疏散人员,并随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和报告情况。
3、值班电工突发停电时要迅速赶到现场,切掉电源,查清原因,迅速处理,并随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和报告处理情况。
4、查清原因,处理完成,按配电室《配电操作规程》送电。
(三)客人投诉丢失财物的处置预案。
1、当客人投诉财物丢失时,接报人应立即将情况报告经理办公室并留在现场控制无关人员靠近。划定保护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绝对禁止对现场进行破坏性变动。
2、如失主丢失财物数额较大或失主明确要求上报公安机关,经经理同意后,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并协助公安机关来馆后的工作。
3、配合公安机关工作,根据各方面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处理善后事宜。
(四)对打架斗殴、流氓滋事事件的处置预案。
1、当发生打架斗殴、流氓滋事事件时,事发地当班人员应立即报告经理办公室,然后在现场维持秩序,并向到现场的领导介绍有关情况。
2、维护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将肇事者带到不影响体育馆正常工作的地点进行处理,在必要的情况下安排人员保护好现场。
3、如事态发展严重要采取果断措施控制局势,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并协助其来体育馆后的工作。
1、获得火灾信息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值班主管和单位领导报告。
2、火险初期,应立即采取扑救措施(楼道内、游泳外放置灭火器),立即拉响所有楼层的火灾警铃,启动消防泵、水喷淋泵,同时向单位领导报告,并打119报警。
3、报警人讲清火灾的单位名称,火灾具体地点(部位)、燃烧物、火势等情况以及报警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一面组织人员疏散,一面组织人员阻止火势蔓延,同时派人在明显位置迎候消防人员。
5、将紧急出口打开(同一把锁的钥匙存放在两处)。维持秩序,疏导撤离。
1、活动前通报中心有关部门,举办大型活动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活动内容、规模、负责人、车辆及贵宾等)。
2、确定安全具体负责人。
3、活动中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立即组织人员从三处疏散。
4、出现伤情,由现场医务人员及时处理,必要时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或拨打120(讲清单位名称和地址、伤员情况、本人姓名、联系电话等),并派人到路口处接迎急救车。
1、馆内定时通风、排风、更衣室每班开始前20分钟排风,夏季增加排风时间。
2、存衣格及座椅每班消毒一次,地面每天消毒一次,并做好交接记录。
3、泳池余氯含量夜间可高于正常标准(0.5)。
4、根据国家发布疫情的要求,限制人员入馆。
5、设立隔离室。
6、必要时启用疫情报告制度。
应急指挥视情判断事故排除、险情结束、隐患消除后宣布应急状态的终止。
原危险区域、事故发生点的警戒撤除与否,必须由应急总指挥决定。
应急预案终止后,应急指挥部应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的发生原因作出调查,并就事故原因、事故过程、经济损失、经验教训等向社会发展局作出书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