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是国家形象的代表,它能够影响外界对国家的认知和评价。培养善良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自己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感悟和体验吧:【案例】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一
2012年12月31日,位于山西治市的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苯胺泄露事故,泄露38.7吨苯胺,其中30吨被当地紧急拦截,但是仍有8.7吨苯胺流入浊漳河,泄露发生辐射流域约80公里,涉及潞城、平顺两市县在内的28个村庄,污染物流入河北、河南境内,最终影响了下游邯郸等地的供水,而邯郸市在2014年1月5日才接到山西省有关部门的通报。
2014年1月5日,河北省邯郸市大面积停水,市民纷纷抢购饮用水,引发各界广泛关注;1月6日,邯郸主城区85%以上的居民已恢复正常供水。事故发生后,浊漳河出山西省界的王家庄监测点苯胺浓度一度达到国家标准的720倍,经应急处理,截至6日2时,王家庄监测点的苯胺浓度已经从72毫克/升降至为3.4毫克/升。7日上午,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组召开第三次新闻通气会,会上对“未按照要求程序上报的质疑”做出了解释,定性为严重地迟报。
本次事件波及多省市,对沿线数百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造成威胁,而事件发生后五日才进行通报,涉事企业和事发地政府存在信息漏报、迟报,甚至瞒报的嫌疑,一时间该事件成为焦点。本次事件是继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后一年内发生的第二启大规模水污染事件,我国的水源地为何危险事件频出,应当如何保证特殊情况下的供水安全,这些问题又一次摆到我们面前。
纵观“12?31”重大水污染事故,涉事企业和事发地政府并没有迅速作出反应,对事态的恶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件发生后虽然采取了三省联动应急处理,但速度相对较慢,没有认清事态的严重性,对于邯郸市、安阳市的饮水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威胁,幸运的是,邯郸、安阳两市并非单一水源地城市,两地切换地下水源,并未导致长时间的停水。从2012年初的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故到2014年初的该事件,无一例外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建立、推行科学高效的跨区域应急效应机制势在必行。
每一次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总是会出现超时饮用水一抢而空的场面,此次同样没有例外,河北省邯郸市区自5日下午突发大面积停水后,市民一度出现抢水储水风潮。虽然邯郸、市政府在得知上游发生事故性污染物排放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切换地下水源、出动送水车保证供水,但该事件还是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恐慌。从柳江到镇江再至邯郸,一次次的抢水风潮背后,隐藏的是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公信力下降等诸多复杂因子。迟来的解释难免苍白,第一时间将真-相摆在群众面前才是真正的避免恐慌之举,供水单位及地方政府在通告事态局势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水源水质的`知情权,告知水源被破坏后的处置手段。
事发地段为漳河上游,邻近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之地,漳河水系是山西治市、河北省邯郸市、河南省安阳市三地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地点会出现如此重大的污染事故?在饮用水水质备受关注的同时,水源地保护也逐渐成为热点,各地纷纷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但这些保护措施却忽略了“水系”的概念,水源地并不是孤立的地块,忽视全局统筹保护与上下游关系是无法进行有效保护的,这次的污染事件就印证了这一点。
1月7日上午,事故调查委员会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于事故的定性以及通报时间过长等质疑,长治市坦言,“因对环保事故认识不够、警惕性不高,事故发生初期并未未造成人员伤亡,因而将该事件作为一起单纯的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地方政府表示,由于对事故性质判断有误造成了事态扩大。,企业只将其定性为安全生产事故,只通报给了长治市潞城市环保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逐步恶化,导致了损失进一步加大。由此不难看出,企业的环境安全意识淡薄、对相关设备设施的管理不善延误了事故处理的最佳时机;政府的环保事故警惕性不足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造成大范围恶劣影响。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正确的理念才是防范环境风险的先决条件。
目前,长治市政府对浊漳河流域112家化工企业进行停产整顿、排查隐患,山西治市张保也已代表省政府向公众道歉。对于事件的后续进展及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中国水网将持续关注。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苯胺泄漏事故反思。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二
泄漏事故一直以来都是引发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现代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该问题的风险更加突出。随着各种泄漏事故的频发,人们开始反思和总结这些事故所带来的教训,以期能够从中获得经验和启示,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悲剧。本文将探讨泄漏事故的根本原因、应对策略以及自身的反思心得,并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泄漏事故的发生往往有明确的根本原因,其中之一是管理不当。在现代工业体系中,许多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忽略了对安全措施的投入。管理层在节约成本和追求效益的同时,对于设备的维护、员工的培训和监管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了潜在危险的存在。另外,技术不当也是引发泄漏事故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工业生产中,由于设备老化、操作不规范等原因,泄漏事故往往因技术原因引发。因此,在防止泄漏事故发生时,管理层应高度重视设备的维护和升级,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以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面对泄漏事故,及时的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及时止损和清理泄漏物。确定事故的范围和性质后,应立即停止泄漏源,并采取相应的清洁措施,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其次,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必须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以便采取紧急措施并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最后,要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和应急演练。只有在预先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和定期的应急演练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泄漏事故,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对泄漏事故的反思和总结,我深感自身的责任重大。作为一个公民,我应该更加关注和了解工业生产中的环境安全问题,并主动参与到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中去。同时,我也应该加强个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我们才能在事故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减少事故的后果。此外,我还应当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和讨论,推动政府和企业改善安全管理制度和设施,提高工业生产的安全性。
在总结中,泄漏事故反思的体会和心得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泄漏事故的深入研究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控制事故的根本原因,有效改善和加强事故的应对策略,进一步提高工业安全水平。个人也应该通过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和知识,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和讨论,推动工业领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设施的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泄漏事故的发生,并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而努力!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三
1日,上海市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8·31重大事故原因被初步认定,系生产厂房内液氨管路系统管帽脱落,引起液氨泄漏,导致企业操作人员伤亡。笔者看到这则报道,不禁想起矿井安装报警装置。假如这家企业,安装报警装置,肯定不会酿成这么大事故。
别的地方比较落后,上海大都市发生这样的事故,真替他们感到脸红。看来,安全不分城市大小,企业规模如何,关键是做好安全防治工作。有人说,若是那个管帽不脱落,不致于发生事故。试问,管帽由谁来管,还不是企业里的.操作人员,或许没把管帽当回事,结果却被管帽给耍了,夺去15条生命,伤了25人。从这起事故,引应起哪些反思呢?笔者有这样几个看法:
一是企业所有的设备都应该做到完好率百分之百。管帽脱落,应该说,设备管理不到位,既没有发现问题,又没有及时更换。往往出事了,人们开始重视了,我想他们肯定没拿管帽当回事。
二是安全检查不到位。所说的不到位,是指重点部位。液氨管路系统,是企业安全重中之重。管帽做好检查吗?有检查记录吗?这些都是不安全信号,发生事故在所难免。
三是安全监管不到位。到底监管什么,绝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那样做是分不清重点与一般。换句话说,就是管不到正地方。甚至是因小失大。四是安全检查走过场或流于形式。这样做既劳民伤财,又放跑了安全隐患。结果作业工人倒大霉了。比如,怎样保证这家企业液氨不泄漏,这是重点之重点。结果疏忽其管理,事故肯定找上门来。
总之,笔者看了这则报道,感到安全管理不到位,势必酿成事故。其实,这样的事故,不是不能避免,而是我们的安全管理人员失职,企业的领导没有落实以人为本方针。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液氨泄漏事故反思。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四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仅仅10天后的11月22日,在青岛就发生了中石化输油管道漏油引发的爆燃事件,至11月24日13时,死亡人数52人,失踪人数11人,住院治疗136人。这一事件我们称之为青岛“11•22”事件。
青岛“11•22”事件是国内近年罕见的重大伤亡事件,在央企重大安全事件中也属于极为严重的一次。今天(24日)下午前往青岛看望伤员,并了解情况。虽然最后原因有待于国务院调查组公布,但从公开媒体报道的事故情况看,我们可以拼凑出事件的大致图景:
11月22日凌晨3时许,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的中石化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泄漏石油混入了市政管网,部分油气随之挥发;上午10时30分左右,在管道公司和黄岛油库清理油污的过程中发生爆燃,多处管道和市政管网发生爆炸。从现场照片来看,青岛“11•22”事件造成的破坏不亚于一次大型恐怖袭击事件,管线爆炸造成沿线居民生活和财产损失巨大。除造成多人死伤之外,管道漏油已流入海洋,造成污染。
对于此次事件,相信刚刚宣布了改革宏图的中央不会轻易放过责任者。然而,此次漏油之后的爆燃事件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事件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深刻反思和总结。
第一,为什么7个多小时未对公众披露信息并采取疏散措施?从22日凌晨3时发现输油管线破裂漏油到10时30分左右发生爆燃,这期间有7个多小时,中石化和当地政府没有任何疏散或提醒群众的通知和行动。据报道,当地民众反映,早上8点多就闻到明显的油味,但“一直没有人告诉我们出事了,更不知道还这么严重”。青岛市市政府副秘书长郭继山未正面回应此问题,只表示爆燃后才知道漏油实情。青岛海事部门工作人员则表示,中石化未在漏油第一时间报告海事部门,在输油管线漏油事件发生近4小时,海事部门才接到青岛港务局和丽东化工厂的漏油事故报告。
高风险布局并不只是中石化的问题,这与当地近年人口迅速增多、发展失序也有关。据报道,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曾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发布《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东黄(复)线、东临线隐患整治工程环境信息公告》,称“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这意味着,出事的输油管道在两年前就已隐患重重,但在两年内,风险问题却未得到任何改进。
第三,为什么央企近年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简单回顾国内近年重大安全生产事件,大型央企可谓“劣迹”累累。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4年,中石油、中石化共发生至少6起重大事故,中石油大连公司竟然一连-发生4次!很明显,在安全生产领域,重大安全生产事件并不分什么企业所有制,国企的表现极差,并不比民营企业更好。身为资金雄厚、垄断经营的国企,按道理说,应该更舍得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资金,但为什么事故频发仍不能接受教训,在管理上有所改进?这不是简单的管理失误,而是国企制度使然。
第四,国企在安全事件问题上是否仍能享受特殊标准?青岛“11•22”爆炸事件后,如何处理事件引人关注,考验着许多的事情,比如三中全会布局的改革如何展开,未来的国企改革如何进行等。不能不提的是,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方面,国企与民企一直是双重标准,任何民企但凡出现伤亡事故,企业法人总是在第一时间被控制——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情况严重的还要判刑。而国企总能享受“超国民待遇”,即使责任惊人,也是党内处分了事,大不了撤职。为此,网络上已有舆-论呼吁:国企可以垄断商业,但不可垄断司法。
在对“11•22”爆炸事件的调查之后,政策部门应该更深层地思考国企如何改革的问题。安邦(anbound)智库团队过去提出的以共同基金改造国企,是在现实约束下的国企改革解决方案。安邦(anbound)方案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基金控制资本的方式,把政府与直接参与市场的国企拉开距离,在政治上则有效切割矛盾。只要能控制共同基金,就能在保持足够的经济资源的同时,在市场层次上减少一些特殊权力的国企,从而增加一些相对公平竞争、透明运营的市场主体。牺牲一点国企利益集团的利益,可以换来更大的社会满意度和市场满意度,这是值得政府一做的。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化工厂泄漏事故反思。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五
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各行各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事故和灾难。在这些事故中,泄漏事故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它不仅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且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在泄漏事故发生后,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得启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泄漏事故反思的心得体会,以期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首先,泄漏事故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事前预防的重要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源于一系列系统性的问题,例如工艺流程不合理、设备老化、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等。通过反思,我们深刻认识到,在事故发生之前,我们应该着重于加强对工艺流程的合理设计,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只有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泄漏事故的发生。
其次,泄漏事故反思让我们认识到安全意识与责任感的重要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工作人员对安全意识的不重视或责任心不够。通过反思,我们意识到,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一线员工,每个人都应该把安全放在首位,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工作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减少事故的发生。
再次,泄漏事故的反思让我们认识到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各个环节之间的沟通不畅或协作不到位。通过反思,我们明白到,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互相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并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我们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此外,泄漏事故的反思还让我们认识到监管与管理的重要性。事故的发生往往与监管不到位和管理混乱有很大关系。通过反思,我们认识到,企业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自我监管,并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执行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同时,企业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泄漏事故的反思让我们认识到学习与创新的重要性。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技术落后和缺乏创新有很大关系。通过反思,我们认识到,企业应该注重学习和创新,不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企业应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泄漏事故的反思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通过这些反思,我们认识到事前预防的重要性,安全意识与责任感的重要性,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监管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学习与创新的重要性。只有深刻领悟这些,我们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泄漏事故的问题,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人民生活的安全和健康。因此,我们应该牢记这些心得体会,不断总结和创新,使泄漏事故难以再次发生。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六
近年来,随着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泄漏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面对这些事故后,我们不禁要反思,思考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和减少泄漏事故的发生。通过对泄漏事故的反思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预防和控制泄漏事故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合理规划、加强监管、提高安全意识、健全应急机制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合理规划是防止泄漏事故的基础。合理规划包括选址、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方面。首先,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避免泄漏事故对人员和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其次,设计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考虑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设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督,确保施工安全和合格率。更重要的是,运行和维护是预防泄漏的关键。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定期维护设备,并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其次,加强监管是防止泄漏事故的重要手段。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合法经营和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日常检查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定期进行抽查和评估。在发现泄漏事故的情况下,监管部门要依法追究企业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罚,以示警示。
第三,提高安全意识是防止泄漏事故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化工企业的经营者还是操作人员,都必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企业应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管理者要明确和落实相关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工作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实施。员工也要自觉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健全应急机制是防止泄漏事故的有力保障。应急机制要包括全面的演练计划和应急预案。化工企业要建立明确的应急管理组织和指挥系统,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部署和调动。同时,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事故现场的救援和处理工作。此外,合理规划和安排各种应急资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最后,科技创新在防范泄漏事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监测和控制技术被应用于化工行业。例如,智能监测系统可以自动监测化工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及时报警。还有一些高新技术可以用于事故演练和模拟,帮助企业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是防止泄漏事故的重要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防止和减少泄漏事故的发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合理规划、加强监管、提高安全意识、健全应急机制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化学行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反思泄漏事故,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从燃气设施的建设者,到燃气的经营和服务者,再到燃气灶具的安装和维修者,最后到燃气的用户,都涉及燃气安全,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那么,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应承担什么责任呢?根据国务院2011年3月1日刚开始实施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我们这里来了解一下燃气经营者和燃气用户的责任。
首先,燃气经营者的责任。《条例》规定:“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对其供气范围内的市政燃气设施、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承担运行、维护、抢修和更新改造的责任。”“燃气经营者应当指导燃气用户安全用气、节约用气,并对燃气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据此,燃气公司负有对小区公共区域的燃气设施,包括燃气管道等进行维修检查的义务,并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但此规定存在几个问题:第一,燃气公司仅对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即公共区域的燃气设施承担责任,那业主专有部分以内的燃气设施由谁负责呢如果用户家里的管道、灶具发生泄露,该找谁维修呢《条例》对此没有规定,我们知道,对燃气设施的维修检查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且需要具备相应资质,显然用户不具备这种技能,也无法承担这种责任。
1/3。
第二,“定期安全检查”到底是多长时间进行一次《。
条例》对此规定比较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说给了燃气经营者太大的自由裁量权,一个月一次是定期,一年甚至十年一次也是定期。
此外,燃气公司应制订好发生重大燃气事故后的应急预案,在爆炸事故发生第一时间采取紧急应对措施,避免损害进一步扩大,并对事故原因及时进行公布。这次事故发生到现在已两天,但燃气公司却没有任何回应,这凸显出燃气公司在危机应对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
笔者认为,《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的出台,进一步加强了燃气管。
2/3。
理,保障了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但为更好地执行该《条例》,各地应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对条例中“定期安全检查及检查范围”等做出详细规定,使法律的规定更具有操作性。笔者相信,如果对燃气设施的日常维修检查以及使用安全都形成常态化机制,并通过法律明确各方的责任,燃气管理部门、经营者、还有燃气用户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信会极大地降低发生燃气爆炸的危险,我们大家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就都有了更多的保障。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燃气泄漏事故反思。
3/3。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八
引言:
氨泄漏事故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一种化学安全事故,给社会生产和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作为一名工程师,我在一次氨泄漏事故中有幸获救,深刻体会到了事故的危害和自身安全与防护意识的重要性。在此,我要借此机会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发事故的原因及自我反思。
氨泄漏事故是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而这种设备故障其实在事前已经存在迹象,只是没有进行及时维修。回首往事,我深感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着疏忽大意的问题。作为一名工程师,首先应该具备对设备的维修和检查能力,以及对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和应对能力。在这次事故中,我对设备状况的检查不够及时和细致,没有发现问题的危险性。因此,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需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时刻保持警惕。
第二段:事故处置的经验教训。
在氨泄漏事故发生时,大家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慌乱,有的无所适从。那时,我也感到茫然无措,不知所措。所以,在事故处置方面,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首先,要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措施将泄漏源封闭,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其次,要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并与消防部门取得联系,告知事故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此外,要注意自身的防护措施,佩戴好防护装备,并及时就医检查身体状况。这次事故教会了我科学地对待事故,正确地处理紧急情况。
第三段:提高安全意识。
在氨泄漏事故中,我被自己的工作疏忽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我认识到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这是工程师必备的素质。首先,要加强对工作现场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隐患并及时消除。同时,要牢记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工作,切勿因为熟悉程度而松懈对待。其次,要经常参加培训和学习,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身在化工工作中的安全意识。
第四段:加强团队协作。
在氨泄漏事故中,我深刻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次事故中,及时的团队合作帮助我们迅速控制了泄漏的氨气,避免了事故的进一步扩散。在今后的工程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团队的合作,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和信任,形成高效的工作模式。只有通过团队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确保生产安全。
结尾:
回顾这次氨泄漏事故,我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团队协作、加强安全培训和学习、常态化的安全检查评估,这些都是我今后工作中需要努力改进和提高的方向。只有坚守安全底线,才能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九
泄漏事故,是指在生产、储藏、输送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的有害物质的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泄漏事故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身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我在多次处理类似事故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泄漏事故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在此,我将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我对泄漏事故处理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增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身处一个产业大国,许多工业企业为了追求效益而忽视了生产工艺的安全问题。这就给泄漏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环保工作者,必须加大宣传工作,增强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只有让大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能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环保的事业中来。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业企业,环保部门可以采取像无纸化登记等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防患于未然。
第三段:及时处理事故是关键。
当泄漏事故发生时,我们应该立即进行紧急处置,并通知相关单位配合处理。为此,我们需要处理好现场指挥,充分发挥应急响应能力。重点是要安排专人负责事故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做到随时响应,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完成。一旦事故发生后,我们要做好事故抢救和修复工作。化学物质的种类繁多,后处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处理。
第四段: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原则。
在处理泄漏事故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守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应该按照国家环保部门所规定的法律法规办事,要注意遵守相关基本原则,以保证整个处理流程的合法性。其次,我们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比如科学论证,综合治理,创新监管等。与此同时,在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主动协调各个相关单位,建立一个高效、便利、互通的管理体系,确保随时能够解决紧急情况。
第五段:总结。
在处理泄漏事故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冷静和理性。同时,对于往后的工作,环保工作者们也要不断完善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树立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信心。唯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大规模的泄漏事故,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十
3.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综合管理部、武装保卫部、职工医院、事故责任单位。
4.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综合管理部负责现场指挥、应急救援所需物质的准备、应急措施的落实、对外联络和具体协调工作;武装保卫部负责组织和指挥抢险及现场保卫警戒;职工医院(87657414)负责受伤人员救护;事故责任单位负责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5.应急措施。
5.4事故处理完毕后,应急人员立即用木屑(或沙土)将地面油污油渍吸附干净,并按规范、要求进行收集、存放及处理;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对泄漏现场的.清理及收尾工作,确认不会出现新的泄漏或其他污染情况后,方可撤离现场并准备恢复正常生产工作。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十一
近日,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一起氨泄漏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次事故发生在一家化工厂,导致了大量氨气泄漏到周围环境中,引发了爆炸并造成了多人伤亡。这一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化工产业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和体会。
二、事故教训。
这次氨泄漏事故的教训是惨痛的。首先,事故的发生暴露了该厂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通过调查了解到,化工厂在处理化学物质过程中存在设备老化、设备维护不当等问题。其次,事故也再次提醒我们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标准程序。从事故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氨泄漏是因为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疏忽大意,没有按照相应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导致了设备的故障。第三,事故暴露了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化工厂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生产过程安全的重要手段,而这次事故的发生说明该厂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没有能够有效地防范事故的发生。
三、个人体会。
作为一名化工从业人员,这次事故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职业的危险性和责任的重大性。首先,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认清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化工行业的工作环境复杂,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丝不慎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而作为从业人员,我们要时刻保持对职业的敬畏之心,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其次,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将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故。最后,我们也要关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执行。不论是从业人员还是管理者,都要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安全管理的学习和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安全管理。
从这次氨泄漏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首先,企业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只有让每一个员工都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其次,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监控和维护。企业应当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再次,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执行,确保安全标准得到严格遵守。
五、结语。
这次氨泄漏事故是对我们的一次巨大警示。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每一个从业人员的责任。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对工作环境、设备及操作规程的审查和监控,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这次事故,我们应该认识到化工从业的危险性和责任的凸显,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做到安全生产,共同为社会的安害工作。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真正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为建设安全可持续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十二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其中包括泄漏事故。在我所经历的一次泄漏事故中,我亲身感受到了这种事故的严重性。当时我正在一家工厂上班,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接着就是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原来是一辆运输车泄漏了化学品,导致厂区内的工人不得不进行疏散。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不仅关乎我们个人的安全,也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安全。
泄漏事故的影响不容小觑。首先,泄漏出去的化学品可能造成污染。进入地下水、土壤或者大气中,可能对人体、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影响。其次,泄漏事故可能会给周边环境造成诸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危险。比如,在化工厂发生泄漏,会对周边的企业和居民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最后,泄漏事故不仅对环境造成伤害,也可能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导致重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这也是泄漏事故最为严重的后果。
第三段:探究泄漏事故的应对与预防措施。
尽管泄漏事故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减少其影响,采取一些方法来应对与预防。首先,我们应该建立全面的安全检查制度,对脆弱地区、易泄漏区域等要加强检查,发现隐患就要消灭。其次,对于处于高风险区域的企业,要制定较为严格的安全监管制度,防止潜在危险的发生。此外,大力改善泄漏事故的应急响应装置、完善防护措施,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安全意识和知识意识,也是很关键的预防手段。
当泄漏事故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首先,要及时调查泄漏原因,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其次,要增强应急人员的技能,提高应对危险的能力。最后,要确保现场应急措施和品质管理的质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或者危险。在这些应对策略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循标准,确保不因疏忽或者其他原因而损害环境和人类安全。
第五段:总结泄漏事故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
泄漏事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态,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从中吸取教训。不但要在以往的教训中总结经验,还要注重新技术的开发,继续完善安全防护设备,提高应急情况下的救援能力。只有做好严谨的措施,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安全健康,也可以为未来的发展保证良好的基础。因此,大家都要深入理解泄漏事故的形成,制定出对应的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提升环境保护与安全意识,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生活保障。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十三
石油泄漏事故是一种严重破坏性的灾难,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困扰。作为一个关注环境问题的人,我越发认识到石油泄漏事故所带来的危害是如此深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首先,石油泄漏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石油泄漏后,油污会对海洋、河流及其周边地区的植物和动物造成严重破坏。油污会降低水质,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负面影响。这不仅会导致珍稀鱼类灭绝或数量骤减,还会使其他海洋生物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此外,油污还会渗透到土壤中,对当地农田的种植和作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石油泄漏事故需要我们深思油类资源的使用需慎重,同时要加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其次,石油泄漏事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石油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它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众多领域。一旦石油泄漏,供给链将会遭到破坏,导致燃料紧缺,交通堵塞,经济生活受到严重干扰。此外,石油泄漏还会释放有毒气体,给居民的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保护油类资源和预防石油泄漏的重要性,如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学习如何应对和处置石油泄漏的应急措施。
此外,石油泄漏事故的发生往往带来深远的经济影响。一场石油泄漏事故可能导致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的损失,包括修复环境损害的费用、补偿受影响的产业以及恢复当地经济的代价等。石油泄漏也会打击当地旅游业,间接导致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的停业,造成失业和经济衰退。可见,石油泄漏事故不仅对环境造成伤害,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各级政府和企业必须对石油泄漏事故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紧急预案,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类似事故。
最后,石油泄漏事故对全球环境保护形成了警示。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石油泄漏事故的频发无疑加剧了这一挑战。我们应当认识到依赖化石燃料的问题,并积极推动使用清洁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对石油的需求。同时,全球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国际标准,共同应对石油泄漏事故和其他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石油泄漏事故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危害,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预防石油泄漏的发生。各级政府应加强监管,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企业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居民应增强环保意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我们才能够有效地预防石油泄漏事故,保护好我们珍贵的环境资源,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十四
高效、有序地做好抚州发电公司烟气脱硝系统液氨泄漏预防及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污染范围,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危险化学品名录》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xx]43号)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抚州发电公司范围内突发脱硝液氨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1危险性分析
1、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体,危险品中属有毒气体,其分子式为nh3。在标准状态下,其密度为0.771kg/m3,常压下的沸点为-33.41℃,临界温度为132.5℃,燃点为651℃。氨挥发性大且易溶于水,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氨气与空气(15~28%)或氧气(14.8%~79%)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虽然在空气中难以燃烧,但在空气中持续接触火源,会发出绿色的火焰,燃烧后生成氮气和水。
(2)爆炸性。氨按一定的比例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会引起爆炸。另外,液氨与氟、氯、溴、碘、强酸接触,会产生剧烈反应而爆炸、飞溅。
(3)腐蚀性。对铜、铜合金等有强烈的腐蚀性,故氨系统中不宜使用铜零部件。
3、存在危险性分析
(1)若遇高热,会导致存贮设备压力容器超压,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性。
(2)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发生爆炸。
(3)氨大量泄漏时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危及周边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4)氨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4、人体毒害性分析
(1)对呼吸系统的伤害。氨是敏感性气体,很低的浓度即可被察觉,通常浓度在5~10ppm即可闻到臭味,对嗅觉产生影响,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等症状。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患者会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黏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窒息、中毒性肺水肿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微量的氨进入眼睛,会产生刺激流泪。高浓度的氨进入眼睛时,会侵害眼睛内部,导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3)如持续吸入微量氨气,会引起食欲减退,并对胃有损害。
(4)液氨如直接接触皮肤,会引起冻伤、灼伤等症状。
(5)接触大量氨后还会造成肝损伤,危及生命。
(6)微量的氨接触到伤口,会产生剧痛。
2.2事件可能发生的区域
(1)烟气脱硝系统氨区内液氨储罐、卸料压缩机、蒸发槽、缓冲罐等设备及其管线、阀门、法兰。
(2)脱硝反应器及氨区至脱硝反应器间的设备、管线、阀门、法兰等。
(3)现场运液氨槽车及卸氨系统连接的管路。
2.3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1)液氨(气氨)系统连接阀门、管道及附件损坏、开裂,卸料过程泄漏,泄漏点尚可切断和隔离,会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及人身安全。
(2)气氨罐、气氨母管遇高热、超压造成罐体根部阀门、法兰或罐体、管道爆裂,致使大量气氨泄漏,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并危及人身安全,甚至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
(3)设备损坏、高温、雷击、过量储存或其它不可抗力,造成液氨储罐、槽车罐体或罐体根部连接部大量泄漏,以及氨系统突然着火、爆破,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并危及人身安全,甚至发生爆炸和火灾并污染周边环境。
3.1应急组织机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生产副总经理、纪委书记、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3.2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制定液氨泄漏事件应急预案,落实预防措施,组织应急演练;发生液氨泄漏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调配各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现场的态势,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2)生产副总经理职责:及时向总经理汇报事故发生情况,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指挥调度生产应急工作。当事件危及人身安全时,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从上风口离开工作地点或通知值班人员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器具。
(3)安全监察部职责: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写和完善,监督应急预案的有序进行,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负责事故的调查和结案工作。
(4)发电部职责:对应急现场进行监测,对突发情况进行应急处置,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5)消防队职责:事故现场存在火险或火灾时,对事故现场进行灭火和防火,经有关部门同意或请求,使用高压水枪对扩散氨气进行清洗消毒。进入事故现场人员应着消防服或戴防毒面具或正压呼吸器。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用最快速度将伤员从事故现场搬运到安全地带。
(6)保安队职责:做好事故地点的人员警戒、疏散工作,在隔离带设置明显警戒标志,除应急抢险人员和应急领导小组同意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隔离区内。进入隔离区内抢险人员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或其它防护用品,否则不得入内。
(7)医务人员职责:及时到达事故现场,对伤员进行救治。
(8)总经理工作部:根据命令,随时派出足够车辆参加抢险工作。
(9)计划供应部职责:提供必需的抢救物资。
(10)设备、检修部门职责:参与应急方案的审核和编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制定预防方案,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4.1氨区管理
1、氨区必备的防护用品
(1)烟气脱硝系统氨区应配备下列防护用品,以有效监视氨区安全状况及减小泄漏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过滤式防毒面具(配氨气专用滤毒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气密式)防化服、橡胶防冻手套、胶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便携式氨浓度检测仪、应急通讯器材、救援绳索、堵漏器材、毛巾等。
(2)防护用品应在集中控制室、氨区分别存放,以便于使用。运行管理及相关消防人员每月对防护用品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更换。
(3)氨区应按要求配备适量2%的醋酸水或2%的硼酸水,并有充足的氮气储备。
(4)沿氨区围墙部位及液氨储罐、卸氨站等重要部位应安装氨气泄漏检测器和视频监控系统,氨气泄漏检测器和视频信号应传输至集控室。氨气泄漏检测器应具有生产厂家的测试报告,设备部热工专业对氨气泄漏检测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复检,确保不出现误报、漏报现象,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2、氨区消防水管理
(1)氨区消防喷淋水系统采用双路水源,一路消防喷淋水,一路工业水,互为备用,确保不断水。
(2)液氨槽车卸料应采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卸氨期间,喷雾车和消防车备足水源现场应急,防止槽车漏氨扩散。
(3)氨区消防喷淋水系统每月20日试喷一次。试喷时,采用氨气触发就地氨气泄漏检测器联动和dcs画面发指令触发两种方式分别进行。
(4)消防喷淋水系统或相关设备因检修退出运行时必须通知消防队,重新投运后需进行试喷试验,以确保备用正常。
(5)氨区周围消防器材齐全完整,按要求进行检查,氨区周围消防栓及消防带数量充足。
(6)氨区洗眼器应采用生活水,保证随时可用。
3、加强运行管理
(1)运行人员应加强氨区的运行管理,按要求定期对氨区相关设备进行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缺陷和隐患,发现泄漏时立即报警。
(2)加强对液氨罐液位、压力等重要参数的监视,掌握参数的异常变化。
(3)氨区有启停、切换等重大操作时,巡检必须先到就地做好充分检查准备工作。
(4)氨区所有阀门应采用失电关闭型,应定期对液氨罐气侧、液侧进出口阀门进行远方传动,确保事故状态下能可靠关闭。
(5)脱硝系统正常停运时,在停止喷氨后,应维持烟气系统继续运行30分钟左右,以吹扫尽催化剂内残留氨气。严禁停运稀释风机。
(6)脱硝系统停运后,应及时关严混合器前气氨阀门、前后截门、旁路门,防止氨气漏入,同时关严液氨储罐气侧、液侧手动门。
4、做好防火防爆工作
(1)禁止在已投运的液氨、气氨设备,管线及周围进行动火作业。必须动火时,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动火工作票,进行氮气置换,测量氨气浓度不大于20ppm后方可开工,动火工作完毕后及时清理火种。
(2)现场动火应严格执行动火工作制度。取样分析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分钟,如超过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间隔超过30分钟,应重新取样分析,特殊作业还应随时进行检测。
(3)氨区内及周围禁止存放检修物品、杂物及易燃易爆物品,周围通行车辆应加阻火器。
(4)在脱硝塔内或锅炉内部动火前,应检查确保炉前气氨阀门关闭,并按要求测量动火区域氨气浓度合格后方可动火。
(5)氨区及脱硝塔相关区域照明系统应由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网络组成,事故情况下,事故应急灯应能至少持续1个半小时。照明设施及开关必须选用防爆型设备,氨区压缩机等设备电机应选用防爆(隔爆)型。
(6)进入氨区,必须进行登记,禁止带手机、打火机,禁止穿带铁掌的鞋进入。进入氨区后要触摸放电板放电。
(7)设备部电气专业应定期(每年3、9月份)对氨区防雷设施的接地、液氨设备和管道静电接地检查检测,确保装置完整无损。当接地电阻大于设计值时,必须查明原因并及时解决。
(8)氨区周围应设置风向标,其数量、位置、高度应考虑在事故状况下各方向均能辨识到风向。
4.2压力容器管理
(1)液氨储罐为压力容器,应按照《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国质检锅[20xx]207号)注册登记,并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xx)规定监督管理。
(2)液氨储罐安装前应按照《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20xx)执行验收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技术资料审查、外观检查、厚度抽查和无损检测等。
(3)做好液氨储罐日常监督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年度检查,新安装压力容器投运满3年内必须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下次定期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确定,一般3-6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查、检验内容和要求,按照《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20xx)规定进行,并将检查、检验的记录和报告存入压力容器技术档案。
(4)液氨系统相关压力管道应按照《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20xx)规定监督管理,对管道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在线检验(年度检查),新投用管道首次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下次全面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管道安全状况等级确定,一般3~6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查、检验内容和要求,按照《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xx]108号)规定进行,并将检查、检验的记录和报告存入压力管道技术档案。
(5)液氨金属管道除需要采用法兰连接外,均应采用焊接。管道安装或维修后焊缝应进行100%无损检测,并进行泄漏试验。泄漏试验时,应重点检查阀门填料函、法兰或者螺纹连接处、放空阀、排气阀、排污阀等处。验收移交时,还应对安装焊缝进行不少于20%的无损检测复查。
(6)安全阀入口处应安装氨用切断阀,正常运行时,该阀必须保持全开并加铅封,切断阀的直径不应小于安全阀的入口直径。
(7)压力表和安全阀、截止阀等与氨接触的部件应与氨介质相适应,宜选用氨专用压力表和氨专用阀门。不应采用灰口铸铁材料的阀门和使用含铜材质和镀锌镀锡零部件。
4.3液氨接卸管理
1、卸氨前准备工作
(1)检查运装液氨槽车车况良好,《危险化学品运输许可证》等相关证件资质齐全。
(2)液氨槽车进入厂区前,及时通知本厂安监部,以便做好应对措施。
(3)卸氨前确认氨区消防喷淋水系统、生活水系统及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随时可用。
(4)卸氨前检查防护服、防毒面具、正压呼吸器等防护用品完好备用,以防不测情况。
(5)进行接卸操作的液氨罐应停止向蒸发槽供应液氨,相关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均显示正常。
(6)新安装或检修后的液氨储罐,应先进行氮气置换或抽真空工作,当罐内气体氧含量小于2%或真空度不低于0.086mpa后,方可进氨。
2、卸氨操作及注意事项
(1)液氨槽车进厂时,应按照规定行车路线行驶,在指定地点停车或等待。等待停车位置应避免阳光直晒,并与其他车辆、热源、危险场所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卸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接卸安全操作规程。
(3)接卸应采用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禁止使用软管接卸。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应设置在储罐区围栏内,禁止单独设置于围栏外、通道旁。
(4)卸氨过程中,驾驶员、押运员和恒力项目部接卸操作人员等相关人员必须在现场,驾驶员必须离开驾驶室。卸氨期间,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5)液氨槽车开至卸氨位置后熄火,做好固定措施并接好防静电导线,在车身前后约2米位置放置醒目的安全标示牌。
(6)槽车与液氨罐连接完毕后,应微开相关阀门对系统进行充压,待确认管道、阀门、接口无泄漏后方可进行卸氨操作,开关相关阀门应缓慢进行。
(7)卸氨管道液氨流速不宜超过1.5m/s,现场操作时应通过调节液氨槽车与液氨储罐压差来控制卸氨速度,通常维持液氨槽车压力大于液氨储罐压力0.2mpa左右。
(8)卸氨时注意液氨储罐储量不大于80%的罐体容积,禁止液氨罐超压、超装。卸氨后,应用便携式氨气检测仪对相关管道设备进行检测。
(9)卸氨时周围严禁烟火,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物品。
(10)卸氨过程中严禁用蒸汽或其他方法加热贮罐和槽车罐体。
(11)卸氨时严密监视槽车压力,应保证槽车内残压不低于0.3mpa,且相关管道液氨或气氨不向大气排放。
(12)液氨接卸应避开夜间进行。另外若卸氨过程中发生雷电天气、设备管线泄漏、生产操作异常等情况,应停止卸氨,立即汇报。
(13)液氨卸车结束后禁止立即打火启动槽车,待确认周围空气中无残氨5-10分钟后方可启动槽车。
4.4应急演练管理
(1)本预案编制完成后,由公司分管负责人审批,主要负责人签发。
(2)发电部每半年应组织一次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审,及时完善相关应急措施,补充相关应急救援物资。
(3)液氨使用、接卸等生产岗位及负责人员,每季度应进行一次防毒面具、正压呼吸器、防护服等穿戴的演练,并做好记录。
5.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氨区泄漏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员应立即汇报值长,值长应立即向生产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报告。
(2)在生产副总经理或总经理的领导下,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相关运行人员按照应急规程进行操作和处置。
(3)应急组织机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4)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应同时启动环境污染事故、人身事故、火灾事故等事故处置方案。
5.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应急处置原则:“救人第一”和“先控制”(控制扩散区域和中毒人员)、“后处置”(疏散救人、处置毒源)的原则。
1、现场人员防护要求
(1)进入事故处理现场,必须穿防化服、防化手套、防化鞋、防毒面罩等必要防护用品,避免皮肤有裸露部位。
(2)在氨浓度大于2%或者不清楚的情况下,必须穿戴正压式呼吸器方可进行处理。
(3)进入处置场所时,在戴上必要的防护用品的同时,必须派一人(或多人)穿戴好防护用具,在外面监护,以防不测。
(4)防护用品及正压式呼吸器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存在破损、泄漏、气压不足等影响功能的器具禁止使用。
(5)在呼吸面具不足的情况下,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组织人员尽快逃离。
2、可控性泄漏处置
可控性泄漏是指泄漏设备存氨量少,或上游部位阀门能可靠隔离,残氨外泄量少的可控性泄漏事件。
可控性泄漏事件一般由现场发现人员处理。此时运行人员应首先选择远方关闭泄漏部位上游的阀门,检查消防喷淋水系统动作正常。然后迅速穿戴好防护用具,就地检查泄漏部位、泄漏状况、现场检修及人员情况,并根据情况逐级汇报。如有人员伤亡首先进行现场急救,同时通知医护人员到场。在做好自身防护、辨识风向后沿上风口路线关闭相关阀门进行隔离,通知检修部门消缺。
3、大量非扩散性泄漏处置
发生氨系统大量泄漏但扩散范围不大时,运行人员应首先检查液氨罐气侧、液侧气动阀门已关闭,同时检查消防喷淋系统动作正常,迅速穿戴防护用具,就地检查泄漏部位、泄漏状况、现场检修及人员情况,并根据情况逐级汇报,如有人员伤亡应首先进行急救。
应急组织机构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护人员、消防车到现场紧急处置。消防队接到报警后迅速、准确到达事故现场,从上风向喷射开花或喷雾水流对泄漏出的有毒气体进行清洗、稀释、驱散。局势控制后,做好自身防护,沿上风口路线关闭隔离系统阀门,然后对泄漏区域采用大量的消防水进行清洗稀释。
医护或救援人员到场后立即将受伤中毒人员安置到上风向安全地带,设置警戒线和警戒人员,并按要求展开现场救护工作。
泄漏控制完毕后应接通消防水对泄漏液体进行稀释或中和,以减小泄漏液体的危害。
4、扩散性液氨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处置
当发生不可控性液氨泄漏或发生扩散性液氨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应立即汇报并启动应急预案。
应急组织机构在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展开自救的同时,应立即通知地方消防部门参与,地方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组织大量消防车迅速、准确到达事故现场,从上风向喷射开花或喷雾水流对泄漏出的有毒气体进行清洗、稀释、驱散。局势控制后,做好自身防护,沿上风口路线关闭隔离系统阀门,切断漏源,然后对泄漏区域采用大量的消防水进行清洗、稀释。
医护或救援人员到场后,为避免现场发生火灾、爆炸等继发性扩散事故,应将中毒人员安置到远离事故现场区域,并按要求开展急救工作。
应急组织机构应及时与地方政府联系请求社会性应急救援,并根据风向、风速及液氨泄漏情况,紧急通知有可能受到威胁和危害的相邻区域、单位、周边居委会,进行人员疏散和转移。转移路径应由专人引导,备好湿毛巾,朝上风向处转移,禁止顺风跑或在低洼处停留。
5、现场急救处置
任何情况下,抢救人员应首先判明风向,将患者移置上风向的安全地带,在确保抢救人员和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开始急救处理,并通知医疗小组尽快赶到现场。
(1)对皮肤的处置。立即脱去全部脏衣服,将受损的部位用充足的冷水冲洗10分钟以上。接着可用2%醋酸或2%硼酸水冲洗。最后再一次用清水洗净受伤部位。注意不能在受伤部位涂软膏之类的药,要用布把伤口盖上,并用硫代硫酸钠饱和溶液擦洗湿润。
(2)液氨冻伤的处理。若有液氨溅到皮肤上,液氨将迅速气化带走热量,引起皮肤冻伤。当液氨溅到皮肤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连续冲洗冻伤部位30分钟以上,随后在冻伤部位敷上防冻软膏,情况严重者应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3)溅入眼部处理。立即用充足的清水洗眼,如果要用硼酸水来冲洗,在准备硼酸水的过程中必须不间断地用清水洗眼。
(4)吸入体内处置。如果患者能够饮用饮料,应饮用大量的0.5%柠檬酸溶液或柠檬水;如患者呼吸已变得微弱时,可用2%硼酸水洗鼻腔,促使其咳嗽;如患者已呼吸停止,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注意对神志不清的患者,不要从口中喂水或喂食。
5.3事件报告流程
(1)值长应立即向应急组织机构汇报氨区泄漏事故的基本情况、设备损坏情况以及故障设备隔离情况。
(2)事件扩大后,必须在1小时内,由总经理向上级主管单位、所在地县级及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汇报事故信息。
(3)事件报告应准确、完整、清晰,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4)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6.1相关文件
与现场应急处置相关或相衔接的公司应急预案和相关文件主要有:《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化学危险品泄漏事件处置方案》、《人身事故处置方案》、《火灾事故处置方案》、《脱硝运行规程》、《消防规程》等。
6.2应急设施、器材和物资清单
略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十五
物料泄漏事故是指在生产、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有害物质因违规操作、设施设备故障或外力破坏等原因,导致物质泄漏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事件。这类事故在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对社会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我曾亲身经历过一起物料泄漏事故,从中深刻体会到了事故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的重要性。以下将通过五段式的文章,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物料泄漏事故的发生源于人为因素和设施设备问题。那次事故发生在我工作的化工厂,当时我们正在进行一次新产品的生产过程。由于工人疏忽,没能及时关闭输送管道上的阀门,导致有害物质大量泄漏。经过事故后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管理失误。同时,设备维护不到位也成为了事故的追加原因。这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让我们深切认识到只有加强人员培训和设备维修保养,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物料泄漏事故的发生。
其次,物料泄漏事故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是不可忽视的。事故发生时,我们无法及时对泄漏物进行控制,导致大量有害物质进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水体被污染,周边居民的健康也受到了威胁。这一次事故,让我深刻认识到生产过程中的疏忽和不负责任将给环境带来怎样的破坏和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威胁。从那次事故后,我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同时也提醒身边的同事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再次,我们要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在那次事故后,我们反思了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发现我们缺乏对事故的预见性和处置能力。虽然我们有应急预案,但在实操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决定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并完善事故预防和应急预案,以应对不同场景的物料泄漏事故。
然后,我深刻认识到事故后的恢复和整改是非常重要的。发生事故之后,我们及时进行了环境整治和修复工作,同时进行了全面的设备检查和维修。我们还邀请了专业的机构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根据调查报告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这次事故后的整改工作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事故发生后不能简单地忽视事故的后果,只有全面解决事故带来的问题,才能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最后,我们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的沟通和合作。只有通过与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公众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应对物料泄漏事故。在这次事故中,我们及时向环保部门和居民通报了事故情况,并积极参与了环境修复和整改的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加强了与社区的沟通和关系,与周边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增强了互信和合作的基础。
总的来说,物料泄漏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生产工作者,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加强安全生产意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和设备良好运行。同时,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及时进行事故的恢复和整改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加强沟通和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处理物料泄漏事故,保障社会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
2023年泄漏事故反思(案例16篇)篇十六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泄漏事故时有发生,给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然而,泄漏事故不是不可预见的,而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安全意识来避免。此次泄漏事故的发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深以为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与认知。
第二段:事故原因分析。
此次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而是追求短期利益,无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忽略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在事故前期,相关的管理人员虽然知晓有风险,但并没有完全重视,没有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并没有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此外,市场竞争压力和生产管理缺失等也是泄漏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第三段:事故教训与启示。
首先,安全生产不能只是一张报告,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上,有关人员应该始终保持高度的承诺与责任感,从根本上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规程的创新功能,对确保生产作业安全从源头上进行防范。最后,生产经营单位应该确保全员参与和各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实施安全工程和安全投资。
第四段:提出具体建议。
首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按照标准运作规范达到事先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思的目的,从而预防潜在的危险。其次,多方面涉及安全生产,从消防安全、环保安全、产品质量、物资安全以及安全教育和培训等各方面入手并主导为生产主体的风险防范。最后,应有意识地加强协依合作,合理平衡生产经营与安全生产上升。
第五段:总结。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保持安全生产意识,积极参与领导的安全管理,发挥自己的职责和业务特长,努力为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企业快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风险预防能力、安全管理技能和责任意识,全面提高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能力,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