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相关主题进行多方面的总结和解析。在下文中,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一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实例。
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
本报通讯员xxx。
3月12日下午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在xxx省xxx市政府五楼会议室举行。能容纳500多人的会议室里,端坐着全市49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他们将通过闭卷考试获得任职“科技资格”。
主考官: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xxx和副市长xxx。
主监考:市委组织部长。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题目《农业综合技术测验题》,涉及本地主要农作物、林果业及养殖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担任考务工作的高级农艺师郭老师对笔者说:“试题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是培训过的知识。”
3点15分,考生开始答卷。考场上格外肃静,只听见沙沙的答卷声。担任监考员的市委组织部两位副部长,目光不停地扫视着,有两名考生刚一交头接耳,便被提出警告。4点过后,便有考生交卷,郭老师浏览几份试卷后告诉笔者,考得好的能得90多分。
考试结束后,笔者在考场采访了宋副书记和胡副市长,他们说,市委、市政府采取考“科技资格”的办法,“逼”乡镇领导带头学农业技术,以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实际本领。市委组织部长告诉笔者:“市委、市政府将张榜公布这次考试成绩,并奖励成绩优秀者;对考试成绩不及格的,限期补考,再不及格者,将采取一定的组织措施。没有‘科技资格’,就不能胜任乡镇领导。这样的考试,今后我们每年都要进行。”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二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
1981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美联社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13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另起一段)昨天晚上,该片宣传负责人恰克潘恩特说,这部拍摄费高达2200万美元的电视片是西方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一则导语,两个自然段,有声有色,有主有次,读起来方便、自然、舒服。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今天,乒乓球赛新闻层出不穷,倒霉的不仅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黑色的星期四而永远留在记忆中。”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957年11月17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这“小中见大”的功夫了得。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南方日报1986年3月8日发的一条报告会消息,导语就写得格外“热闹”:“‘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那一段时,就被6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
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月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
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三
广播新闻的写作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这是广播新闻的基本组成部分。学写广播新闻,必须弄清这些部分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1、广播新闻的导语要以最简洁、最生动的文字,概述整篇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一下子把听众“钩住”。广播新闻的导语不能像报纸新闻的导语那样写得过于抽象或过于具体,而应像报纸新闻的标题那样,着眼于用最精练的文字,概述新闻最主要的内容,既不过于虚,又不过于实,而是有虚有实,虚实结合,以虚带实,以实补虚。
2、广播新闻的导语尽可能只突出一个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而把其它事实移到主体中交代,力求把导语写成一句话。
(1)概括式导语:亦称为叙述式、提要式导语。这种导语采用叙述的方法,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给听众以“听觉先导”比较适合于听。
(2)结论式导语:这种导语的句型和结构比较简单,干净利落。同时,这类导语有事实,有结论,听众不费思索,就能抓住要领,比较适合于收听。
(3)提问式导语:这类导语可以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主题,便于使听众掌握重点,容易引起听众关注。
(4)描述式导语:这种导语的特点是:先对发生新闻事件的现场或新闻事件本身的某个侧面进行必要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引起听众兴趣,然后再揭示新闻事实。广播新闻的导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外,还有引语式,对比式等多种,这里就不列举了。
第一,详细阐述导语中交待的新闻事实,使之具体化。即导语只概括最重要的事实——主体部分,进而详细地展开新闻事实。第二,报道主要的新闻事实。有些新闻为了吸引听众,运用描写式开头,一般不一定点出主要新闻事实,也不概括交代全篇的基本事实,只起了“引路”作用。把听众引入正题。其主要的新闻事实,须在新闻的主体部分交代。第三,对导语进行解释和说明。有些新闻,特别是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新闻,最新、最主要的新闻事实放在导语中交代,主体部分不再交代最新事实,只是交代有关背景材料,对导语进行解释、说明。那么如何写好新闻主体呢?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紧承导语,讲清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而不能游离于导语之外。第二,选取典型的材料,说明导语中提出的观点和问题。新闻主体的选材是否典型,是否有分量,直接决定新闻导语中提出的观点和结论是否能站住脚、能否服人。第三,材料安排要层次清楚,逻辑严密。主体部分由于内容丰富,材料多,需要认真构思,精心安排。要认真消化材料,提炼观点,并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对观点和材料进行归纳、排队,再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联系或时间顺序,有观点、有材料、有条不紊地写来,不能东拉西扯,杂乱无章。第四,文字表述要简洁,力求言简意明,切忌啰嗦冗长。
第一,交代新闻事件或新闻事物产生的原因;第二,说明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具体条件;第三,交代新闻事物或新闻事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第四,阐明新闻事件的实质和意义,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明白;第五,向受众传播知识,增强报道的可听性。在写广播新闻时,交代好新闻背景并不容易,必须根据表达新闻主题的需要来确定。具体地说,交代新闻背景,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抓住新闻中需要解释的关键问题交代背景材料,加深听众对新闻主旨的理解。第二,要抓住受众最感兴趣、最关切的问题交代背景材料,满足听众的新闻欲。第三,要抓住新闻中比较难懂的问题,交代背景材料,消除听众听广播中的“盲点”、疑点。第四,交代背景材料应灵活自如,言简意明。背景材料安排在新闻的什么位置,完全依据新闻内容的需要而定,不要有固定的模式。有人习惯地把背景材料放在导语之后交代,好像导语之后的一段文字是专门安放背景的,这显然不妥。实际上,背景材料还可放在导语中交代,也可穿插在主体部分交代,亦可放在结尾处交代。交代背景的文字要精练。要精选材料,用最能说明主题的材料充当背景材料,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也塞进背景材料中来。在表述上要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一篇较好的广播新闻,不仅应有一个好导语和主体,也应有一个好的结尾。写好新闻的结尾,不仅可以使新闻在形式上更为完美,而且可以使新闻的主题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加强与听众的感情交流与联系,激起听众的回味与思索。广播新闻的结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总结式结尾:对新闻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强调新闻的主旨和意义。第二,评述式结尾: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进一步点明新闻的意义。这种评述,依托于事实,但又高于事实,比事实更具哲理性。第三,启发式结尾:用启发、引人思索的话语结尾,给听众留下难忘的印象。第四,趋向式结尾:结尾处写出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向,引起听众关注。此外,还有含蓄式结尾、引语式结尾、背景式结尾、自然收尾等多种。广播新闻的结尾,一定要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安排,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切忌远离主题,生硬唐突;切忌无实在内容的'空泛议论;切忌公式花、概念化。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四
20xx年3月9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共青团支部学生会在管理学科楼大讲堂召开学生干部工作报告会。团总支书记孙琦出席会议,团总支学生会全体成员出席会议。(第一段:主办单位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人员等信息应清晰明了)
会议有四个议程项目。首先,共青团总支部书记孙先生对20xx年9月以来学生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希望各部门要有新的面貌和计划,有新的工作作风,有新的变化。大会第二项,由共青团总支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为上学期优秀院系明星颁奖。会议的第三项内容是由团总支主任、学生会部长抽签决定,围绕各部门的工作介绍、工作总结和工作前景进行发言和答辩。
共青团总支两个部门和学生会九个部门的部长分别作了发言和答辩。各部门发言结束后,会议进入议程第四项:共青团总支副书记彭阳阳、学生会主席团代表孔婷婷。他们肯定了各部门的工作,对各部门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中间部分总结活动的细节或步骤,介绍详细地点,总结总结)
工作报告会的成功召开,旨在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同时,凝聚了学院学生干部的凝聚力,激发了我院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坚持了忠于梦想、脚踏实地的理想信念和工作作风。(结语、补充说明、简明改进、活动意义升华)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共青团支生会
20xx.3.11年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五
记者写作导语时要使用五个“w,和一个h”—谁,什么,哪里,何时,为何以及如何。
是谁—谁的故事?
什么样的新闻故事?
在哪里—你写的新闻事件发生在哪里?
什么时候发生的?
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比方说,你写一个新闻故事,说的是一个人从梯子上摔下来受伤。
这里有五个w和一个h:
谁—一个男人。
什么事—他从梯子上摔下来。
在哪里—在他的房子里。
什么时候—昨天。
为什么会摔下来—是摇摇晃晃的梯子。
如何摔下来—摇摇晃晃的梯子突然倒塌。
所以,你的导语可以这样写:
昨天一名男子掉下来受伤,而他当时正在粉刷他的房子,突然摇摇晃晃的梯子倒塌。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六
3月12日下午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在xxx省xxx市政府五楼会议室举行。能容纳500多人的会议室里,端坐着全市49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他们将通过闭卷考试获得任职“科技资格”。
主考官: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xxx和副市长xxx。
主监考:市委组织部长。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题目《农业综合技术测验题》,涉及本地主要农作物、林果业及养殖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担任考务工作的高级农艺师郭老师对笔者说:“试题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是培训过的知识。”
3点15分,考生开始答卷。考场上格外肃静,只听见沙沙的答卷声。担任监考员的市委组织部两位副部长,目光不停地扫视着,有两名考生刚一交头接耳,便被提出警告。4点过后,便有考生交卷,郭老师浏览几份试卷后告诉笔者,考得好的能得90多分。
考试结束后,笔者在考场采访了宋副书记和胡副市长,他们说,市委、市政府采取考“科技资格”的办法,“逼”乡镇领导带头学农业技术,以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实际本领。市委组织部长告诉笔者:“市委、市政府将张榜公布这次考试成绩,并奖励成绩优秀者;对考试成绩不及格的,限期补考,再不及格者,将采取一定的组织措施。没有‘科技资格’,就不能胜任乡镇领导。这样的考试,今后我们每年都要进行。”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七
既要“开门见山”,更要“远山涂绿”
都说写文章要“开门见山”。什么叫“开门见山”?“开门见山”见的什么“山”?人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却是不全面的。
其实,这种方法早就被外国记者采用了,他们写的导语真像是远处的“山”,而且这“山”上都有“绿色”。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新闻界对导语的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一批好的导语。当时^v^记者郭玲春写的新闻导语最为引人注目。会议报道是新闻界公认的难题,而郭玲春正是从会议报道这一难题上进行了突破,并多次获得全国好新闻奖(即中国新闻奖的前身)。
《开幕新闻》的导语:
这个导语运用回环的修辞手法,以解释报道对象开头,新颖、活泼,真像磁石一样吸引人。
《领导讲话》的导语:
这个导语引用中央领导人的致辞,并阐发其意义,先声夺人。
《大会发言》的导语:
倘若要采写获奖者的事迹,他们当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一篇通讯或特写的主角。我只将听会后的所思、所感摘录于后,向读者介绍我的同行。
这个导语以假设起句,既而转折,带读者兜了一个小小的圈子,形成曲折、起伏的文势。
这三个导语,每一个都很别致,用“远山涂绿”的手法,牵住了读者的视线。
会议新闻中最难写的又数追悼会新闻,多年来追悼会形成了固定的格式。郭玲春又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请看她写的得奖作品《金山追悼会在京举行》的导语:
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v^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
后追悼会改为遗体告别仪式,与追悼会相比,遗体告别仪式时间短,人员是流动的,又没有像悼词之类的文字材料,所以就更加难写,但郭玲春仍然写得十分精美,请看她写的《史良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的导语:
没有悼词,只有令人心碎的哀乐……。
仔细分析郭玲春写的几则导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在新闻事实的前面加上气氛的渲染或者精彩的说明,这正像在“山”上涂绿一样,让读者看到远处的“山”,而不是挡在门前的光秃秃的“山”。郭玲春在谈写作体会时说,“我久已不愿,也不甘为‘新华体’所束缚”,“意欲奋力从蚕茧中解脱”。
郭玲春的探索在中国新闻界起到了很重要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如今媒体上,“远山涂绿”的新闻导语已是精彩纷呈,五光十色。我们来看几则导语:
《与“神十二”航天员面对面》(《^v^》2021年6月21日第十九版)。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八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4.新闻特写的实例
——xx区组织召开“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动员部署工作会
5月15日,xx区组织召开“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动员部署工作会。会议由区政府副区长、xx公安分局局长程清功主持,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副组长胡达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胡达军强调,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把此次“六五”普法考核验收作为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扩大法治宣传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契机,围绕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
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展规律,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五个一”(即一份高质量的汇报材料、一部普法成果专题片、一本工作画册、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一批可供学习借鉴的示范点)的工作标准,高规格地展示我区普法工作成效。
为适应新形势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九
新闻稿格式及范文,新闻稿怎么写呢?有什么格式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新闻稿格式及范文,欢迎参考!
新闻稿的格式有许多,并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成长过程当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期间格式也纷歧样。
一般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敍式」等写作型式。
「倒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电视机台经常使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熬头段,或是以「新闻撮要」的方式出此刻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於电视机台编纂下标题,亦有助於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
源于美国新闻界迎合了受众的接受生理,於是患上到了遍及的仿照,此刻中国的许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类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1个新闻事务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说就是新闻中那些最凸起,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方才结束,不雅众/读者/听众们最想懂患上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阐扬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导主体中按照事务各个要素的重要水平,依次递降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
同时注重,1个段落只写1个事务要素,不克不及一段到尽头。
由于这类格式不是切合事务成长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只管即便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务重要水平的.熟悉来安排事务要素。
故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不雅的对於受众的熟悉。
「正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布局的写作方式,依序别离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於特写。
「折衷式」:,又叫新华体。
此种写作方式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的折衷,亦即,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出现,接著,则依新闻的时效性或思维规律性敍述。
咱们国家的新闻报导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可是这类"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合适受众的阅览习惯(一般人没有时候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导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务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论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援,不至於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生理落差。
故而,第二段现实上是1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务成长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平铺直敍式」:顾名思义,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转、合,力图文字的流利精准。
对西席社团而言,由於时常必需揭晓对特定教育政策、事务的看法,此种写作方式反倒合适社团在揭晓声明时使用。
这段很风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首要独特的地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务中的1个"镜头",一般是以1个人的言举动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导,比如央行关於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导就能够从1个普通城市居民的住房贷款举动写起,比力能切近现实,切近群众,切近生活。
标题对於新闻报导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1个标题就是一条报导的情况。
故而,标题要炼取新闻事务的"精华",把最吸惹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
要是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标题。
要是要写作比力长篇的查询拜访性报导、深度报导,就要注重在文中按照事务敍述了了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归纳综合1个部分的内容,便於受众阅览(针对印刷电视机台而言)。
除上面所说的以外,要注重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只管即便使用直接引文,只管即便少地进行记者的不雅点抒发;行文要流利,不要艰涩等等。
写作方法:
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
(who、what、when、where、why、how)
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题:扼要、凸起、吸惹人。
文:导语100至200字:开门见山,人事时地物。
主体300至500字:深切浅出,阐扬大旨。
结束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报下阶段勾当。
图:视需要加入有助於读者理解的图片。
表:视需要加入有助於读者理解的表格。
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
简洁切要的内容、夷易友好的敍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新。
切忌偏离事实、交接不清、内容空洞。
这个之外,篇幅也不宜长篇大论,一般以1至2页为原则,必要时可以加入图表,增长文稿的专业性,切忌内容空洞、语意不清、夸大不实。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
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
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4.新闻特写的实例
3月31日晚6点30分,学院第五届“秀外汇中”中英文朗诵大赛决赛在文科楼报告厅拉开帷幕。
本次大赛由同创文学社,演讲与口才协会,普音社团和blank英语社团联合承办。
大赛邀请了江苏省普通话测试员龚春艳老师、外国语学院王丽娟老师等专业教师担任大赛评委。
来自不同院(系、部)的20位选手各展才能,共同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激情饱满的朗诵盛宴。
社团联合会指导老师查振芹对此次大赛致开幕词,并对选手们寄予殷切希望。
随即20位选手纷纷亮相,比赛正式开始。
比赛由“给定话题”、“才艺展示”、“实力大比拼”三个环节组成。
在给定话题演讲环节,选手们分别围绕“发扬爱心”、“歌颂母爱”、“赞美友谊”、“讴歌爱情”、“热爱祖国”等话题进行了演讲,在展示他们个人风采的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历史、人文、情感的关注与思考。
才艺展示环节,各位选手登台献艺,舞蹈、京剧、绘画、书法„„将比赛推向高潮,实力大比拼更是突出了选手们在中、英文朗诵方面的天赋,慷慨激昂的语音语调、得体大方的姿体语言,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各个奖项尘埃落定,比赛共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优秀奖五名以及最佳人气、最佳潜质、最佳台风、最佳表现奖各一名。
冠军由影视传媒学院孟林、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陈雨组成的“雨林沐风”组合夺得。
最后大赛评委对此次比赛做出了精辟的点评,对大赛也做出了充分肯定,表示此次中英文朗诵大赛与往年相比,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比赛形式更是有所创新,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同时希望中英文朗诵大赛能够继续办下去,并且越办越好。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十
由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和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由浙江省综合交通物流行业协会承办的浙江物流业转型升级发展论坛在之江饭店举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郑黎明出席开幕式并作开幕致辞。
论坛邀请了省交通运输厅、省运管局相关领导;各市运管处分管处长、货运科负责人;省市物流龙头企业负责人;制造企业代表与媒体代表共计约250余人。论坛聚焦主题为新经济形势下的浙江物流业转型升级。不一样于以往论坛的单一讲座模式,本次论坛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包括背景vcr、议题对话、沙龙聚会、专题讲座等,以物流业转型升级作为主线,相关贯穿。
一向以来,制造业与物流业始终伴随浙江经济发展的每一步进程。20xx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22832亿元,每年持续近9%以上的增长。庞大的制造业让人们记住了浙江,“浙江速度”的背后又离不开物流业如火如荼的发展。20xx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到达5.8万亿元,每亿元gdp物流需求达2.5亿元,社会物流增加值也到达2120亿元,占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1.6%。然而,市场总是以她特有的规律刷新着面孔。历经考验的浙江经济,在遭受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后,打破了已有的平衡,关于制造与物流的种种弊端被市场无情地放大,浙江经济也由此陷入了发展瓶颈。一方面,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没有转化为社会化的需求,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受到制约,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潜力不高,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应不够并存的矛盾。
此刻,又有一系列创新命题摆在我们浙江的物流业面前。
这天,浙江省物流行业的政府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济济一堂,相互碰撞思想,分享观点,交流经验,共同探求物流业发展的破冰之旅。作为“后起之秀”的物流业,必将迎头赶上振兴大势,透过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发展途径,真正实现“大物流”的发展目标。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十一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4.新闻特写的实例
实例
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
本报通讯员xxx
3月12日下午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在xxx省xxx市政府五楼会议室举行。能容纳500多人的会议室里,端坐着全市49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他们将通过闭卷考试获得任职“科技资格”。
主考官: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xxx和副市长xxx。
主监考:市委组织部长。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题目《农业综合技术测验题》,涉及本地主要农作物、林果业及养殖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担任考务工作的高级农艺师郭老师对笔者说:“试题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是培训过的知识。”
3点15分,考生开始答卷。考场上格外肃静,只听见沙沙的答卷声。担任监考员的市委组织部两位副部长,目光不停地扫视着,有两名考生刚一交头接耳,便被提出警告。4点过后,便有考生交卷,郭老师浏览几份试卷后告诉笔者,考得好的能得90多分。
考试结束后,笔者在考场采访了宋副书记和胡副市长,他们说,市委、市政府采取考“科技资格”的办法,“逼”乡镇领导带头学农业技术,以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实际本领。市委组织部长告诉笔者:
“市委、市政府将张榜公布这次考试成绩,并奖励成绩优秀者;对考试成绩不及格的,限期补考,再不及格者,将采取一定的组织措施。
没有‘科技资格’,就不能胜任乡镇领导。这样的考试,今后我们每年都要进行。”
xx月xx日下午,我区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西郊生态植物园建设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动员会议。
区委书记杜永光,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区人大主任韩建安,区政协主席张秀岭,区委副书记于良,区人大副主任王真海,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勇,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晓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继英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山东中泰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崇海,副区长韩建岭、刘堪林,区长助理胡安玉,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区财政局局长胡乐华,区长助理龚广奇,区长助理、区发改局局长张学贵出席会议。
会议由区人大副主任王真海主持,区委副书记于良宣读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村庄整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意见》,中泰集团、区建设局、永安乡党委政府等3个单位就完成西郊生态植物园建设第二阶段任务作了表态发言。
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在充分肯定西郊生态植物园前段建设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强调指出:西郊生态植物园和市中新区建设是创造枣庄历史的'工程,是造福东城区全体人民的工程,是保持市中区持续繁荣的工程。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对市中长远发展和对全区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力加快工程建设。
要坚持适度超前,确保拆迁补偿工作稳妥有序进行。
要加大对被拆迁户从回迁安置到补偿、补助、社保、就业、医保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坚持依法操作和有情操作,细化拆迁方案,将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岗,倒排时间表。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好规划设计关和质量安全关。坚持安全施工,质量第一,确保把西郊生态植物园和永安新型社区真正建成群众的满意工程、精品工程和廉政工程。
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把握好政策口径,阳光操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
各指挥部要进一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齐心协力推进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区委书记杜永光也就完成西郊生态植物园建设第二阶段任务作了重要讲话,杜永光指出:实施村庄整合,建设西郊生态植物园,有利于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全区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水平,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大大改变市驻地的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是市中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必然选择,更是驻地广大居民群众的热切愿望。
要依法稳妥地搞好拆迁,坚持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和谐拆迁,制定好带头拆迁、主动拆迁的奖励政策,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弱势群体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切忌一刀切。
全区上下都要树立全局观念,对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相互配合,积极协调解决,要精心组织施工,全力加快工程进度,要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安全施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新区建设,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市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十二
3月12日午时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在xxx省xxx市政府五楼会议室举行。能容纳500多人的会议室里,端坐着全市49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他们将经过闭卷考试获得任职“科技资格”。
主考官: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xxx和副市长xxx。
主监考:市委组织部长。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题目《农业综合技术测验题》,涉及本地主要农作物、林果业及养殖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担任考务工作的高级农艺师郭教师对笔者说:“试题虽有必须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是培训过的知识。”
3点15分,考生开始答卷。考场上格外肃静,只听见沙沙的答卷声。担任监考员的市委组织部两位副部长,目光不停地扫视着,有两名考生刚一交头接耳,便被提出警告。4点过后,便有考生交卷,郭教师浏览几份试卷后告诉笔者,考得好的能得90多分。
考试结束后,笔者在考场采访了宋副书记和胡副市长,他们说,市委、市政府采取考“科技资格”的办法,“逼”乡镇领导带头学农业技术,以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实际本领。市委组织部长告诉笔者:“市委、市政府将张榜公布这次考试成绩,并奖励成绩优秀者;对考试成绩不及格的,限期补考,再不及格者,将采取必须的组织措施。没有‘科技资格’,就不能胜任乡镇领导。这样的考试,今后我们每年都要进行。”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十三
为了做好学院和新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在迎新的最后一天举办了新生家长见面会。9月3日下午2:00,见面会在行政楼b414正式开始。我院石xx院长、郭xx副院长、办公室主任彭xx出席会议,与新生家长作了进一步交流。
会上,首先由xx院长向新生及家长介绍我院的概况,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学院概况、师资力量、专业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等相关情况,也向家长们说明了今年会采用新编的教育方案来进行教学,进一步强调了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还与家长交流了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学校与家长共同监督的措施。并设有答疑环节,针对新生家长对于学生培养、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事宜给予解答。其中,对于家长提出最关心专业学习的问题,石院长细心做出了解答。会议中,彭主任还请来播音专业辅导员跟新生家长进行沟通,建议家长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最后,郭院长对会议进行了收尾的工作,再次强调我院对新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重视,会议在各位家长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学院还为家长建立了qq联系群,方便家长与学校随时沟通,此次见面会赢得了家长肯定与鼓励,为今后家长能更好地协助学院引导学生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相信在家长和学院双方的支持下,20xx级新生的大学生活会更加顺利和多彩。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十四
你是运动场的心脏,跳动梦想;你是漫长路的精神,激励辉煌;你们是将上下求索的人!风为你加油,云为你助兴,坚定,执着,耐力与期望,在延伸的白色跑道中点点凝聚!力量,信念,拼搏与奋斗,在遥远的终点线上渐渐明亮!时代的强音正在你的脚下踏响。爱拼才会赢——致长跑运动员望着绿茵场上你愈渐沉重的步伐,赛前鼓励你的豪言壮语已变得苍白无力,此刻的我仅有沉默,只能在心底为你默默地祈祷和祝福。明知赛场上的五千米是你的极限,你为什么还要义无返顾地去挑战?我想因为终点是一座辉煌的里程碑,上头篆刻着蓬勃青春的注释——爱拼才会赢。
运动场上有你飒爽的英姿,运动场上有你拼搏的身影。应对着漫漫征途,你没有畏惧和退缩。任汗水大湿脊背,任疲惫爬满全身,你依然奋力追赶,仅有一个目标,仅有一个信念。为了班级的荣誉,拼搏吧,让我为你们呐喊。
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放在蔚蓝的天空,伴随着你那深沉的眼光,画出美丽的弧线。人生能有几回搏?千百双眼睛注视着你,为了期望、为了胜利,跑出青春的梦想。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十五
新闻稿的格式有许多,并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成长过程当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期间格式也纷歧样。
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电视机台经常使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熬头段,或是以「新闻撮要」的方式出此刻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於电视机台编纂下标题,亦有助於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源于美国新闻界迎合了受众的接受生理,於是患上到了遍及的仿照,此刻中国的许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类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1个新闻事务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说就是新闻中那些最凸起,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方才结束,不雅众/读者/听众们最想懂患上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阐扬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导主体中按照事务各个要素的重要水平,依次递降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重,1个段落只写1个事务要素,不克不及一段到尽头。
由于这类格式不是切合事务成长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只管即便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务重要水平的熟悉来安排事务要素。故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不雅的对於受众的熟悉。
此种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布局的写作方式,依序别离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於特写。
又叫新华体。此种写作方式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的折衷,亦即,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出现,接著,则依新闻的时效性或思维规律性敍述。咱们国家的新闻报导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可是这类"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合适受众的阅览习惯(一般人没有时候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导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务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论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援,不至於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生理落差。故而,第二段现实上是1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务成长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顾名思义,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转、合,力图文字的流利精准。对西席社团而言,由於时常必需揭晓对特定教育政策、事务的看法,此种写作方式反倒合适社团在揭晓声明时使用。
这段很风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首要独特的地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务中的1个"镜头",一般是以1个人的言举动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导,比如央行关於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导就能够从1个普通城市居民的住房贷款举动写起,比力能切近现实,切近群众,切近生活。
标题对於新闻报导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1个标题就是一条报导的情况。故而,标题要炼取新闻事务的"精华",把最吸惹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要是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标题。要是要写作比力长篇的查询拜访性报导、深度报导,就要注重在文中按照事务敍述了了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归纳综合1个部分的内容,便於受众阅览(针对印刷电视机台而言)。
除上面所说的以外,要注重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只管即便使用直接引文,只管即便少地进行记者的不雅点抒发;行文要流利,不要艰涩等等。
1、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
2、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3、题:扼要、凸起、吸惹人。
4、文:导语100至200字:开门见山,人事时地物。
5、主体300至500字:深切浅出,阐扬大旨。
6、结束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报下阶段勾当。
图:视需要加入有助於读者理解的图片。
表:视需要加入有助於读者理解的表格。
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简洁切要的内容、夷易友好的敍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新。
切忌偏离事实、交接不清、内容空洞。
这个之外,篇幅也不宜长篇大论,一般以1至2页为原则,必要时可以加入图表,增长文稿的专业性,切忌内容空洞、语意不清、夸大不实。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十六
广播新闻的写作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这是广播新闻的基本组成部分。学写广播新闻,必须弄清这些部分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1、广播新闻的导语要以最简洁、最生动的文字,概述整篇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一下子把听众“钩住”。广播新闻的导语不能像报纸新闻的导语那样写得过于抽象或过于具体,而应像报纸新闻的标题那样,着眼于用最精练的文字,概述新闻最主要的内容,既不过于虚,又不过于实,而是有虚有实,虚实结合,以虚带实,以实补虚。
2、广播新闻的导语尽可能只突出一个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而把其它事实移到主体中交代,力求把导语写成一句话。
(1)概括式导语:亦称为叙述式、提要式导语。这种导语采用叙述的方法,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给听众以“听觉先导”比较适合于听。
(2)结论式导语:这种导语的句型和结构比较简单,干净利落。同时,这类导语有事实,有结论,听众不费思索,就能抓住要领,比较适合于收听。
(3)提问式导语:这类导语可以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主题,便于使听众掌握重点,容易引起听众关注。
(4)描述式导语:这种导语的特点是:先对发生新闻事件的现场或新闻事件本身的某个侧面进行必要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引起听众兴趣,然后再揭示新闻事实。广播新闻的导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外,还有引语式,对比式等多种,这里就不列举了。
第一,详细阐述导语中交待的新闻事实,使之具体化。即导语只概括最重要的事实——主体部分,进而详细地展开新闻事实。第二,报道主要的新闻事实。有些新闻为了吸引听众,运用描写式开头,一般不一定点出主要新闻事实,也不概括交代全篇的基本事实,只起了“引路”作用。把听众引入正题。其主要的新闻事实,须在新闻的主体部分交代。第三,对导语进行解释和说明。有些新闻,特别是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新闻,最新、最主要的新闻事实放在导语中交代,主体部分不再交代最新事实,只是交代有关背景材料,对导语进行解释、说明。那么如何写好新闻主体呢?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紧承导语,讲清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而不能游离于导语之外。第二,选取典型的`材料,说明导语中提出的观点和问题。新闻主体的选材是否典型,是否有分量,直接决定新闻导语中提出的观点和结论是否能站住脚、能否服人。第三,材料安排要层次清楚,逻辑严密。主体部分由于内容丰富,材料多,需要认真构思,精心安排。要认真消化材料,提炼观点,并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对观点和材料进行归纳、排队,再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联系或时间顺序,有观点、有材料、有条不紊地写来,不能东拉西扯,杂乱无章。第四,文字表述要简洁,力求言简意明,切忌啰嗦冗长。
第一,交代新闻事件或新闻事物产生的原因;第二,说明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具体条件;第三,交代新闻事物或新闻事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第四,阐明新闻事件的实质和意义,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明白;第五,向受众传播知识,增强报道的可听性。在写广播新闻时,交代好新闻背景并不容易,必须根据表达新闻主题的需要来确定。具体地说,交代新闻背景,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抓住新闻中需要解释的关键问题交代背景材料,加深听众对新闻主旨的理解。第二,要抓住受众最感兴趣、最关切的问题交代背景材料,满足听众的新闻欲。第三,要抓住新闻中比较难懂的问题,交代背景材料,消除听众听广播中的“盲点”、疑点。第四,交代背景材料应灵活自如,言简意明。背景材料安排在新闻的什么位置,完全依据新闻内容的需要而定,不要有固定的模式。有人习惯地把背景材料放在导语之后交代,好像导语之后的一段文字是专门安放背景的,这显然不妥。实际上,背景材料还可放在导语中交代,也可穿插在主体部分交代,亦可放在结尾处交代。交代背景的文字要精练。要精选材料,用最能说明主题的材料充当背景材料,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也塞进背景材料中来。在表述上要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一篇较好的广播新闻,不仅应有一个好导语和主体,也应有一个好的结尾。写好新闻的结尾,不仅可以使新闻在形式上更为完美,而且可以使新闻的主题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加强与听众的感情交流与联系,激起听众的回味与思索。广播新闻的结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总结式结尾:对新闻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强调新闻的主旨和意义。第二,评述式结尾: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进一步点明新闻的意义。这种评述,依托于事实,但又高于事实,比事实更具哲理性。第三,启发式结尾:用启发、引人思索的话语结尾,给听众留下难忘的印象。第四,趋向式结尾:结尾处写出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向,引起听众关注。此外,还有含蓄式结尾、引语式结尾、背景式结尾、自然收尾等多种。广播新闻的结尾,一定要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安排,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切忌远离主题,生硬唐突;切忌无实在内容的空泛议论;切忌公式花、概念化。
最新新闻导语的格式及(案例17篇)篇十七
10月27日13时,信息工程系在篮球场1号场地停止了一场篮球对决。本次竞赛是小组决赛的强强交锋,也是大一与大二的友谊比赛。竞赛开端,身着红色的大一队开端就表现出激烈的取胜愿望。他们借着身高优势对大二发起猛攻。大二无法获得进攻上的优势,只得防卫。竞赛第一节的比分可是紧紧相逼啊。
第二节开端,由于经过第一节的顺应,大二队员经过调整战术,全力打好配合,快攻猛打,充沛应用弹跳力优势稳住篮板,屡次抢到对手的篮板球。比分基本开始拉大,大二开始追赶对手。
异常是在竞赛双方罚球时,现场的氛围很紧张。然而以精彩的一球突破,全场到达一次高潮,比分差距6分。
在接下来的竞赛中,大一队员受到在场观众得成功的鼓舞,再接再厉,奋力拼搏。
最终5分钟是决议胜负的时分。虽然总分大一队以6分之差抢先对手,可是队员们都不敢漫不经心。大二队汲取了先前的经验,决议发起还击,到离竞赛完毕只剩三分钟时,总比分都不断飙升,仅落后大一队四分。慌张的时辰就要到来了!全场队员都发挥出了全部的身手,他们闪电般的速度,精确的抢断,尖锐的打破,花式的.动作一次又一次地引爆了现场的氛围,全场的喝彩声一波之后一波。在成功行将到来的时辰,本人院队员丝毫不敢涣散,稳扎稳打,不给对手有可乘之机,最终将比分定格在了45:39,以6分之差险胜大二队。
这是一场精彩的竞赛,双方队员都发挥出了最好的程度,氛围慌张,全场高潮迭起。本次竞赛大一队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出他们得拼搏精神,也体现出他们团队的团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