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某个主题或领域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题材,包括散文、议论文、实用文等,其中有的文字温暖人心,有的思想深刻,有的触动人心,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思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一
春秋时,齐桓公由于有贤相管仲的辅佐,曾称霸于中原。
管仲病危时,齐桓公去看望他,说:“仲父您病了,有什么话教诲我吗?”管仲说:“我希望你能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这些人。”桓公说:“易牙用自己儿子的肉来孝敬我,说明他爱我胜过爱他的儿子。”
管仲说:“如果他对自己儿子都很残忍,对君主怎么能好呢?”齐桓公又说:“常之巫能预知人的死期,能治疗我的顽疾,难道不能信任他吗?”管仲说:“死生由命,顽疾是身体上的毛病,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数,守住自己的根本,却依靠常之巫维系健康,他将会因此而为所欲为了。”
齐桓公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已十五年了,为了我,他父亲死了他都没去奔丧,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这样的人还不能信任吗?”管仲说:“人最亲的莫过于父母,对父母尚且如此无情,又何况对他人呢。”桓公认为管仲话有理,便坚决地答应了。
管仲死后,齐桓公便驱逐了这四个人。但四人走后,桓公食不甘味,夜不酣寝,更没有心思上朝理政,且旧病复发,着实难受。但由于管仲当初有言在先,所以也就强忍煎熬坚持了下来。
又过了三年,桓公实在忍不下去了,便说:“仲父的'话也太过分了,此四人有益于我而无害于国。”
就又把他们召回朝廷。次年,桓公病了,常之巫造谣说:“桓公将在某日死去。”于是易牙、竖刁、常之巫勾结起来发动政变,把桓公的宫门堵塞住,不准任何人进出,并在宫外筑起三丈多高的围墙,且断绝了他的饮食,最后把桓公给活活饿死了。
齐桓公临死时,流着泪叹息说:“唉!恨我当初没听仲父的话,以致落到今天这个下场,仲父真是圣人啊!”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二
膏肓:古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为肓,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形容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缓,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缓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医缓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六月丙午这天,晋景公想尝新麦,派甸人献上新麦,由庖人烹调。这时景公把桑田的巫人叫来,将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将要吃新麦的时候,景公肚子发胀起来,走到厕所,跌入厕所里死去。有一个宦官当天早晨梦见背着晋景公升天,到了下午,他(果真)背着景公出厕所,于是就把他作了殉葬人。
三、病入膏肓成语造句。
1、这人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
2、尽管爷爷已经病入膏肓,但他乐天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
3、他已病入膏肓,医生也束手无策了。
4、这个病人已病入膏肓,治好的机会已经很小了。
5、他们再这样胡搞下去,问题终将病入膏肓,难以挽救。
6、染上毒癮若不能立即戒断,到了病入膏肓时,想戒也没用了。
7、王先生病入膏肓,幸亏遇到一个妙手回春的大夫,他才得以完全痊愈。
8、这些歹徒真是恶习难改,病入膏肓,希望法官判以极刑!
9、由于母亲病入膏肓,这个新战士整日无精打采,茶饭不思。
10、虽然大家都认为他已经病入膏肓,王老师仍苦口婆心地希望他浪子回头。
11、王先生病入膏肓,幸亏遇到一个妙手回春的大夫,他才得以完全痊癒。
12、从检验报告来看,他已病入膏肓,情况很不乐观。
13、这种人恶性深植,早已病入膏肓,光用话劝已没有用了。
14、扁鹊发现蔡桓公已是病入膏肓,便逃往秦国去了。
15、这家公司由于长期资金周转不开,已是病入膏肓,早晚有倒闭的一天啊!
16、这家公司依我看已病入膏肓,难以为继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三
隋朝末年,战事频繁,魏先生隐居于梁、宋之间。李密早年投身行伍,后因战败,只身逃到了雁门,换名换姓,扮成一教书先生,与魏先生认识且常来往。
一次,魏先生半开玩笑地同他说:“我观察先生面色沮丧,目光涣散,心神不定,言语支吾,现在朝廷正在抓捕山东的叛乱分子,难道先生就是其中的要人吗?”李密惊慌起身,抓住魏先生的手说:“您既已知道我的底细,还望先生救我。”
魏先生说:“我看先生没有帝王气象,也不具将帅的谋略,仅一乱世英雄而已。”
接着魏先生详细地向他分析了历代帝王将帅及乱世英雄成败得失的原因,最后魏先生说:“我夜观天象,汾河晋地一带有帝王将出,如您能前去辅佐,则前途不可限量。”话音未落,李密拂袖而起,傲慢地说:“腐儒之辈,不屑与图大事。”
不久,李密又借故西逃,沿途招兵买马,驻营作战,最后还是一败涂地,投降了唐王朝。后又闹叛乱,终被全部消灭。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四
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现在,这是个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成语。
回车巷一带是邯郸的老城区,那里有很多老房子,有几处深宅大院,是民国时期邯郸市政府机构的院落,今天住在那里的都是普通百姓。房子虽然老旧了,民风依然侠义犹存。那一日我背着相机在老街闲逛,一位工人模样的中年人自告奋勇地领着到处转,在他的带领下,我看到了邯郸古城墙遗迹,民国邯郸政府的税务局和机械局的大院,还有一座简易的土地庙。老街上的人们闲适自在,放学的学生们嬉笑打闹,没有呼啸的汽车,偶尔响起一声小贩的叫卖声,深处其中恍如隔世。不过拆迁改造的推土机的轰鸣声已经隐约地听到了,不知道这份宁静还能守护多久。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五
“胡服骑射”这个故事我认为它算不得成语,充其量只能是个典故。这个典故告诫人们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对处在社会变革当中的我们,还是具有比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在与周边胡人的军事摩擦中,他发现胡人的短衣长裤、骑马作战非常灵活,于是主张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得以击退胡人,消灭中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邯郸市西的插箭岭相传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邯郸市区的丛台公园中的武灵丛台则是赵武灵王检阅军队是使用的。如今从台已经成为邯郸市的地标建筑,许多商品都以丛台命名,当地人还送过我一瓶“丛台”酒呢。
“滏流东渐,紫气西来”的丛台,除了检阅练兵之外,还是王侯休息娱乐的地方,颇负盛名,历史上屡建屡废,现在的主体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留下来的。历史上许多大文豪,如李白、杜甫、郭沫若等,帝王如乾隆等都曾慕名登台,是一处文化古迹。如今,这里建成了丛台公园,成了普通百姓休息娱乐的场所。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六
今天我看了“邯郸学步”主要内容是:相传在两千年前,有一位少年他听说邯郸人走路姿势特别美就背着家人去邯郸学走路,见一个人,学,见一个人学,就这样连自己走路的姿势都忘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趴着回去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不能盲目地学别人,在借鉴他人成果时,应取其精华加以学习利用。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七
今晚我读了【邯郸学步】这篇小故事,它讲的是一个人总是学别人走路,到最后自己连走路都不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别人的优点是好的,但是方法要正确,不能不动脑子胡乱学,否则不但没学到别人的优点,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也给失去了。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八
无弦琴:指没有弦的琴,自寻乐趣;或者用来形容意趣高雅,不同流俗;或用来表示弦外之情。
五年书:指书多。这一典故后来演化成“学富五年”,形容读书多,学问深。
五斗折腰:表示清高、有骨气。
太公钓鱼: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中流击楫:称颂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日近长安远:比喻向往帝都而不能到达,一般多寓有功不成,名不就,希望和理想都不能实现之意。
毛遂自荐:表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干某项工作。
风声鹤唳:表示人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听到与此无关的声音,也非常紧张、害怕。
东山再起:比喻再度任职或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失势后又得势。
东施效颦:“效”是学的意思;“颦”皱眉头。比喻弄不清别人的长处,胡乱模仿,结果适得其反,把事情弄糟。
东窗事发:指阴谋败露,将被惩治。
半部论语: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些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夸父逐日: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和幻想,。后来人们用它表示不怕艰难困苦,坚定信念,通往直前,宁愿牺牲也要达到目的的英雄气概。
百步穿杨: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伸为本领高强,能达到预期止的,决不会落空。与它有相似意义的典故是“百发百中”。
死灰复燃:原指失势后重新得势,现在一般指被消灭的恶势力或坏思想重新活跃起来,带有贬意。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薄。
床头《周易》:形容有才能的人不轻易暴露,用读书来消磨岁月,有时候也用来形容文人生病。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使人回味无穷。
车胤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韦编三绝:形容勤奋好学。
网开三面:比喻实行仁政,恩及百姓;也比喻从宽自理罪犯,给罪犯一条弃旧图新的出路。
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难得。现常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竹林七贤:比喻志同道合、放任不羁的文人。
名落孙山:指考试没考取。
守株待兔:比喻有些人不想踏踏实实地工作,而希望侥幸地得到意外的收获和成功;或者是比喻凭狭隘的经验墨守陈规,而不能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办事。
孙康映雪:表示勤学苦读。
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几条,或订立互相遵守的条约。
杞人忧天:指不会发生,毋须置疑的事或事物。
邯郸学步:告诫人们千万不要胡乱模仿别人,免得没学会别人的东西,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苏武牧羊:比喻为忠贞守节,坚贞不屈。
苏秦刺股:比喻勤学苦读。
投笔从戎:比喻弃文就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
投鞭断流:本来是形容自吹自擂,后来被用来形容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伯牙鼓琴:比喻乐曲高妙,或者朋友知己,心心相印。
伯乐一顾:比喻受到名家的推荐和赏识的重要作用。
忘年交:形容不分辈分不拘年龄而结成莫逆之交。
沧海桑田:原表示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现比喻世事翻覆,变化极大,或者是年岁久远。
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当了高官,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或得到好处。
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领,或者是一些不正当的小伎俩。
杯弓蛇影: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羹之让:指受人威胁、要挟,而用“分杯羹”、“分我杯羹”等来指从别人那里分享利益。
画龙点睛: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之处用神来之笔点明要旨,使之更加生动有力。
画饼充饥:比喻徒有虚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
范蠡泛五湖:形容功成身退,避祸远难;或用来形容归隐江湖,心境闲适。
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不甘安逸,奋发图强,立志为国雪耻。
岐路亡羊: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找不到真理。
图穷匕见:表示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终究完全显露出来了。
和氏之璧:称誉人的德才之美,形容某物的质地纯真。
周处斩蛟:常用来表示勇于除害自新的行动。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某种事物的规律之后,办起事来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空弦落雁:比喻箭艺或武艺高超。
项庄舞剑: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装作和平无事,实际上想乘机害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容无辜受到牵连,遭到祸害。
桃李满天下:比喻培养人才的众多。
荆轲易水歌:比喻诀别、离别。
南柯一梦:比喻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梦幻,空欢喜一场而已。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或背道而驰。
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产生错觉,稍有动静就紧张。
指鹿为马:常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管宁割席:形容节操高洁,不羡慕荣华富贵,有时候也用“割席”指朋友绝交。
狡兔三窟:表示留有余地,有多种应变能力。
闻鸡起舞:表示有志之士抓紧时间锻炼的奋发有为精神。
洛阳纸贵:用来称颂作品深受群众喜爱,风行一时。
将相和:表示先公后私、顾全大局的高深风格,也表示勇于改进的精神,后来表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对敌。
破釜沉舟:表示拼死一战,义无反顾。
捉刀人:借指某些英雄人物,有时候也用来指代替别人写-想象作文字的人。
晏子卜[挑选]邻:指选择好的邻居,“晏子居”、“晏婴宅”指狭小简陋的住所。
笑里藏刀:比喻表面和善,内心非常阴险狠毒。
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向前。
胯下之辱:表示有才能的人在未发迹时被人鄙视、嘲弄、遭受耻辱。
家徒四壁:形容家境贫穷,家中一无所有。
萧何追韩信:比喻将有才能而离去的人追回来,并且加以重用。
梦笔生花:比喻文人才思大进,或者形容文笔秀丽俊逸。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推敲:形容反复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又可引伸为对某种情状、思想意图或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悬梁苦读:根据孙敬的故事概括出。比喻发愤读书,刻苦学习。
望洋兴叹:喜气洋洋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比喻办事力量不够,无从着手,缺乏条件,从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梅止渴:比喻从空想中得到安慰。
烽火戏诸侯:形容国君荒唐,因迷惑女色而亡国。
鸿雁传书:指投寄书信或书信往来。
鸿鹄之志:形容志向远大,而用“燕雀”指安于现状、平庸无能的人。
渐入佳境:比喻境况一点点好起来。
盗泉宁渴:表示宁死也不接受不义之物,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形容不厌其多,越多越好。
朝三暮四: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董卓燃脐:形容朝中的奸臣被杀,罪有应得。
焚书坑儒:比喻为残害文人的文化专制手段,或用野蛮手段毁灭古代文化,迫害文化人士。
凿壁借光:[匡衡]以此来表示勤学苦读。
程门立雪:强调尊师重道,诚心求学的精神。
智差三十里:形容才智相差很大。
焦尾琴:指精美的琴,或者用来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
痛饮黄龙:表示收复国土失地的雄心壮志,而用“黄龙未饮”来表示这方面的壮志没有能得到实现。
渡淮橘成枳:说明小土环境等外部条件对改变人的性情的作用。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或者是以次充好,也可表示自谦。
塞翁失马:表示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却因此而得到好处;或用来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精卫填海:比喻不畏艰难险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
虢灭虞亡:比喻相邻两国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潘妃金莲:形容美人的小脚;或者形容美人步态的佳美。
鹤立鸡群:形容仪表出众或品质、才能高于一般人。
螳臂当车:比喻力单势弱,不自量力,必然失败,带有贬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或警告目光短浅,只想为了眼前利益损害别人,而不知道有人跟着算计他的人。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九
典出《后汉书·董宣传》。
董宣是东汉初年著名的清官,他为官清正,执法如山,不畏权贵,受到朝野的赞扬,被誉为“强项令”。
有一次,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家的一个奴仆,仗着湖阳公主的威势在外面杀了人。洛阳令董宣下令捉拿这个奴仆,但他躲在湖阳公主的家中,逍遥法外。董宣知道自己无权闯到湖阳公主家去抓人,就天天在湖阳公主府外等候,下定决心一定要逮住这个奴仆,加以严惩。
过了一些时候,那个奴仆以为事情已经过去,当湖阳公主外出的时候,又大摇大摆地跟在湖阳公主的车马后面。董宣见了,立即带着几名捕快,冲上前去要将其逮捕。
湖阳公主见董宣竟敢拦住她的车马抓人,不由竖起眉毛,沉下脸来,阴森森地说:“大胆洛阳令,你有几颗脑袋,竟敢挡住我的路?”
董宣没有被湖阳公主的威势吓倒,反而当面大声责备公主不该放纵奴仆杀人,并让几个捕快立即冲上前去,逮住了那个杀人的奴仆。那奴仆拒捕,董宣立即下令将他当场格杀。
这一下,几乎把湖阳公主气昏了。她立即驱车进宫,向光武帝哭哭啼啼地诉说董宣怎么欺负她,要光武帝严办董宣。
光武帝听了,认为董宣这样做确实有损皇家的威严,便派人把董宣召进宫来,怒气冲冲地骂道:“董宣,你竟敢冲撞公主,是准备找死吗?”
董宣叩头说:“我是洛阳令,负责的是京都的治安,抓捕的是杀人的凶犯,一切都是按照皇上的法令行事,为什么要死呢?”
湖阳公主听了,又哭又闹,要光武帝替她讨回面子,责打董宣一顿。光武帝拗不过湖阳公主,便吩咐武士取鞭子责打董宣。
董宣大声说:“用不着打,请皇上让我说几句话,我就死而无憾了。”
“你想说什么?”光武帝问他说。
董宣说:“陛下是中兴之主,一向注重德行。现在却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如今又为了这事竟然要责打按律执法的人,这样下去,怎样去治理天下呢?用不着打我,我自杀就是了。”
董宣说罢,就挺着脑袋向柱子撞去,撞得头破血流。光武帝叫内侍赶快把他拉住,对他说:“你讲得很有道理,我饶了你。但你冒犯了公主,去向她叩个头,赔个不是吧!”
董宣说:“我没有错,决不叩头。”
光武帝命内侍把董宣拉到湖阳公主面前,强行按下他的头,逼他叩头,可董宣两只手使劲地撑在地上,挺着脖子,不让自己的头被摁下去。那摁董宣头的内侍十分机灵,他明明知道光武帝不能治董宣的罪,可又得让光武帝和湖阳公主下个台阶,就大声说:“禀告皇上,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
光武帝内心十分佩服董宣这种倔强的精神,只好笑了笑,放他走了。
后来,“董宣强项”这个典故,用来形容执法如山,不畏强权。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十
1)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羽毛未丰: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3)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4)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5)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6)饮醇自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7)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8)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9)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10)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11)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12)一鸣惊人: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3)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14)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5)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16)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17)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8)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19)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0)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21)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2)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23)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4)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5)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26)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27)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28)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9)一傅众咻: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30)一木难支: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十一
古代燕国有一个帅哥,他吃的、喝的、穿的都不用愁,但有一个心病,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衣服没有人家好看,站姿也没有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就学什么,学一样,就丢一样,不能自始至终做好一件事。
一天,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很美。”他听见了就上前打听,表示要学邯郸人走路。那人听了他的想法,笑了笑,走了。
他很想知道邯郸人是怎么走路的。于是,他摆脱家人,不听劝阻,去了遥远的邯郸。
他学了很多种走路姿势,越学越不像,越走越难。钱花光了,怎么办?回家吧,但不知道怎么走路了。别人说:“你怎么来的,就怎么走回去呗。”他说:“我忘了。”别人都笑了:“那你就爬着回去呗。”他恍然大悟,说:“对,我会爬,我怎么没想起来呢?”于是,他真的爬着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的优点不一定适合你,不能总去模仿别人,否则不但没学会,反而失去了自己本来的优点。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十二
【释义】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语出】宋朝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
【人物】吕蒙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有机会读书,后来跟着姐夫打帐很勇敢,得到了孙权的赏识。有一次。孙权很认真地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国家的栋梁,要好好读书啊”。吕蒙嘻皮笑脸的回答说:“我现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里有时间读书啊。”孙权很严肃:“我这个当国王的要比你还忙吧?我读了那么多书还嫌不够用,现在还抽空读许多史书和兵书,很有好处啊。你看现在曹操这么老了,还很好学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话当玩笑啊。”后来吕蒙下定决心,一有空就读书,学识长见得很快。有一次,当时的大知识分子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鲁肃常常被吕蒙问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鲁肃很高兴地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以前我以为你这个大老粗只是在军事方面有本事,现在才知道你学问很好啊,看法独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吴下(吴国)的那个阿蒙了!”吕蒙很自信地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十三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后,楚将项燕的后代项梁和他的侄子项羽也在会稽起兵伐秦。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秦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不久,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战斗失利,陈胜战死。而项梁率领的起义军在战争中势力发展很快,并逐步汇集各路起义军,屡破秦朝的城池,声威大振。
这时,年过七旬的居鄛(今安徽省铜城)人范增也投入了项梁的起义军,成为项梁的得力谋士。范增平时深居简出,喜好研读兵书,很有计谋。他给项梁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秦朝大势已去,推翻秦朝的统治,夺取天下的日子已经不远。他对项梁说:
“最近陈胜率领的起义军遭到大败,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不拥立楚王的后代,却自立为王,所以他的事业不能长久。当初秦国灭掉六国,楚国最无辜。自从楚怀王访问秦国被扣留客死他乡后,楚国人至今仍深深地思念他,时刻都想为他报仇雪恨。所以阴阳家楚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楚国人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也还是要报仇雪恨的,将来推翻秦朝的一定是楚国人。如今你在江东举起反秦义旗,楚国人蜂拥而来归附你,就是因为你们项氏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领,能够再立楚王的后代为王,重建楚国。”
项梁觉得范增言之有理,听从了范增的计策,在民间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昭心。当时,昭心正在为别人放牛,项梁便拥立他为楚王,仍然称他为“楚怀王”,以顺应老百姓的愿望,借以获得其他起义军和广大民众的拥护。
项梁死后,项羽成为这支义军的首领,自称西楚霸王,范增成为项羽的谋士,项羽称范增为“亚父”。范增为项羽出谋划策,击败了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出了大力。“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得到了应验。
后来,“三户亡秦”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报仇雪恨、抗暴复国的坚强决心和意志。
优秀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范文(14篇)篇十四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语出】
《礼记 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