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长期以来努力实现的目标,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以下是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民族团结项目和活动,可供大家参考学习。
实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3篇)篇一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
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
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实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3篇)篇二
***.托乎提、维吾尔族、男、***市人、1963年12月29日出生、19**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克州***局长。
该同志自小受父亲的影响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思想比较活跃、开放,小学、中学一直上汉校。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特别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遵纪守法,讲原则、讲团结、讲稳定,识大体,顾大局,能够时时处处自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心和团结各民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能够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反对一切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祖国统一。
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对于这一点,***同志深信不疑。在党的长期教育下,***同志在思想深处,自觉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特别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要听党的话,跟党走,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尊纪守法,关心群众,依靠人民,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群众多做好事、实事。要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党的事业,坚定不移的走邓小平指明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党章的要求,做到了言行一致,在工作中善于发挥成绩,纠正不足,不断提高,干一行爱一行,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多年来,在多个岗位上都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息日,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到,决不含糊。在***同志的带领下,几年来自治州民政工作蒸蒸日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参保人数由5年前的2295人增加到目前的26836人,年下拨低保资金由5年前的176万元增长到目前的年20xx万元,5年来已累计下拨低保资金6000多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有效地保障了城镇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为城镇贫困群体构筑了最后一道“安全网”,维护了自治州社会稳定。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救灾救济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保障了农村贫困人口及灾民的生产生活稳定。我州山多地险,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5年来,发生各类大的自然灾害20多次,累计造成受灾人口达318117人次,受灾农作物156733亩,死亡大小牲畜82363头(只),倒塌房屋15997间,造成危房24336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285万元,共下拨救灾专项资金2355万元,约占全州农业人口10的贫困群众及因灾临时灾民得到了及时有效救济,保证了贫困群众有足够的口粮,有急需的生产资料,有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了灾民生活及灾区社会政治稳定。
三是积极实施了农村特困户定期定量救助制度,农村特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按照“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农村特困户实行了定期定量救助。“十五”期末,全州已纳入农村特困救助范围14929户,65187人,有效维护和保障了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在***同志的积极推动下,20xx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已累计下拨农村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75万元。此项工作开展两年来,我州共救助人数31160人,其中大病救助2767人。此项工作20xx年已在全州全面铺开。
四是稳步推进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建设,保障各族孤儿寡老们的生活权益。5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来投入敬老院建设140万元,投入儿童福利院建设120万元。我州目前共有应保五保户1603人,已保1222人。其中,集中供养151人,年集中供养标准2130元;分散供养1071人,供养标准为年1404元。实现了集中供养为主、分散包养为辅的五保供养制度,五保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全州集中供养孤儿215人,经积极争取,向华凌集团选送孤儿45名,由华凌集团负责培养、教育、安置。
五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克州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农村,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自治区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四民主、一公开”制度得到较好落实,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州顺利进行了2次村委会换届选举。
社区建设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壮大,发挥作用日益明显。我州的社区建设工作从20xx年启动。之前,只有18个居民委员会。目前全州共设立34个社区居委会,并在每个社区都成立了社区党支部。现有社区居委会成员135人。六是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军队和国防建设。以政策落实为重点,实施优抚保障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先后为600多名“三老”优抚对象解决了“生活、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五年累计下拨优抚事业费100多万元,使抚恤定补优待政策落实兑现。着力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探索了多途径、多形式安置退役士兵的新路子,使我州的安置率始终走在全疆前列,有力地维护了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
四、心系各族社会弱势群体以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为乐***同志心里时刻想着群众、装着群众,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以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最大快乐。仅20xx年以来,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实事10多件。一是20xx年初,当他得知因康苏煤矿改制造成20xx余名各族矿工及家属生活异常困难时,心急如焚,多次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康苏矿区调研,并到自治区反映情况;在自治区低保经费未落实的情况下调剂解决康苏矿区20xx人低保问题,确保了康苏矿区的稳定。之后经过积极争取,自治区同意为我州年增加低保资金130万元。
二是20xx年3月,当他得知***市光明路一孤寡老人因无人照顾,房屋已成危房时,多次深入这名老人家中了解情况,带头捐款5000元为老人修缮了危房。三是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10万元用于对口扶贫的阿合奇县色帕巴依乡特困户危房改造和发展生产,为这里的柯尔克族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四是在本局经费透支的情况下,筹集业务经费5万元,维修了乌恰县儿童福利院学生宿舍、食堂等;从公益金里挤出5万元,为***市儿童福利院解决接送孤儿上学用车1辆。
五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解决帮贫解困企业轻工供销公司困难群众低保问题2人,协调解决拖欠福利厂4名退休职工10年之久的退休工资8万元,补交养老统筹12万元。
六是积极争取民政厅、福彩中心的大力支持,用中奖彩民捐赠款对20xx年克州考入重点院校的33名各族贫困学生实施(单人)一次性救助4000元,共计13.2万元。
七是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去年夏天的一天,一位内地来的汉族同志,满身。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臭气,摇摇晃晃走进***,声称探亲没找到人,路费花光,3天没吃饭了。***同志立即热情接待了他,并安排相关人员给这名来访人准备饭菜、路费和必须的衣物。
八是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积极支持并投身于汉族殡仪馆的建设。克州汉族殡仪馆建设已计划筹备了十多年,是群众反映的一项热点问题。***同志从不泄气,反复找有关领导争取支持,最终他的热心、诚心打动了自治州领导,在州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于去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整个工程将于今年年中正式投入使用。
九是经过***同志等一班人的积极努力,在自治州没有拿出一分钱的情况下,于去年10月1日正式启动了城镇低保对象医疗保险项目,全州2万多名低保户纳入了医疗保险,解决了城镇困难群体怕生病、就医难的老大难问题。
十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与抗震安居工程相结合,解决受灾户、五保户、年人均收入在670元以下的特困户住房问题。这三类人在建抗震安居房中凡无力拿出的个人应出部分,由民政部门全额补齐,确保这三类人能建房,有房住。第一批1500户补助建房户,已于去年底全部建好入住。同时,计划再用3年时间彻底解决农牧区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同志就是这样一位注重团结,爱岗敬业,把心给了党、给了国家、给了各族干部群众的默默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为自治州的民政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为自治州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榜样。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实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3篇)篇三
一个动人故事,唱响了天山南北,一个汉族姑娘,感动了亿万人民。我也不只一次的被这个姐姐深深感动着。
毛兰江,一个新疆维族男孩,那年18岁,正在备战高考,却被发现是尿毒症晚期,只有换肾才能挽救他的生命。可是,经过医院的检查,男孩的亲人都不符合捐肾的条件,他的病情几度恶化,生命危在旦夕。
一天,23岁的汉族姑娘王艳娜,在报上得知了毛兰江的不幸遭遇,不禁为这个维族男孩担忧,她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第一次去医院看望男孩时,王艳娜就提过捐肾,但当时没有一个人把这事放在心上,大家都以为,连男孩亲人的肾都不符合要求,一个素不相识的汉族姑娘就更别提了。但是王艳娜却没有放弃,她瞒着自己的父母,还是到医院却做了配型检查。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个汉族姑娘和维族男孩的配型项目居然全都吻合,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因为媒体的报道,王艳娜要捐肾的事,没能瞒住家人,父母都极为震惊。她对家人说:“毛兰江这么小就面临死亡,太可怜了!如果我不捐肾,他就会死,我捐一个肾也能健康地活着,还能救人一命。”看到女儿这么坚定的表态,她的父亲默许了,但母亲却哭晕了好几回。
虽然母亲一再反对,手术还是如期进行,两人一起被推进了手术室,两个小时后,王艳娜那颗健康的肾成功移植到了毛兰江的体内。而毛兰江的母亲,早已激动的泣不成声,她紧紧握着昏迷中的王艳娜的手,说:“娜娜,谢谢你!你就是我的女儿!我的汉族女儿!”
如今,他们都健康的生活着,毛兰江说他多了一个汉族姐姐,王艳娜说她多了一个维族弟弟。就这样,一颗传奇的肾脏,把两个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紧紧地连结在了一起。
实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3篇)篇四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吧,事迹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单位民族团结先进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xxxxxx是xxx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下设12个二级事业单位及3个国营农场。现有在职职工175人,其中汉族128人,蒙古族47人。长期以来,xxxxxx把民族团结工作做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将民族团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民族团结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蓬勃发展。
多年来,xxxxxx充分发挥本部门的职能作用,注重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坚持把民族理论宣传教育与发展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紧密结合。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充分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每年都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月”活动,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已蔚然成风。二是加强民族理论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学习效果。把学习党的民族文化政策同当前农牧业工作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同实现畜牧业大旗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运用民族理论知识解决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建设的'能力。形成了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的良好风气。三是狠抓舆论宣传。以“宣传月”为龙头,注重抓好日常宣传,结合民族工作的实际,利用会议、活动、少数民族节日、横幅、led显示屏、宣传标语、室内外展板、图书角展示等宣传工具在潜移默化中宣传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法规。深入基层开展宣讲,局领导、各二级单位工作人员利用下乡开展工作的契机,经常深入到农牧户家中、田间地头,为农牧民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惠农惠牧政策、农牧业政策法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四是经常利用各种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全局上下蒙汉族职工共同参与,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xxx把民族团结教育与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从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谋,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的帮扶力度。xxx从20xx年开始对人居条件差、生活水平极低的禁止开发区内人口进行整体搬迁转移。截至20xx年,共投入资金约6亿元,搬迁转移农牧民3860户、9784人,区域面积6545平方公里。转移农牧民主要从“五个一”方面给予保障,解决进城农牧民后顾之忧。即发放一份补贴、提供一套住房、培训一项技能、找到一份工作和落实一份社保。近年来,通过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后续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转移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较转移前有大幅提升,收入由原来的1份变成了多份,每人每年6000元的生活补贴,人均4200元的草原补奖机制补贴,有劳动能力的转移农牧民,还可以通过打工或自主创业获得一定的工资性收入,以及达到法定领取养老保险年龄的转移农牧民每人每年又可领取6600元的城镇养老保险金,转移农牧民中一般人员年人均纯收入至少在1.2万元以上,而达到法定领取养老保险年龄的人员年人均纯收入至少在1.5万元以上。
近年来,结合伊和乌素苏木等区域养马历史悠久、自然基础良好、马业发展基础扎实、马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区位优势独特条件,加大扶持力度,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发展。一是大力扶持伊和乌素苏木希日摩仁嘎查马产业发展和马文化传承。我局积极引导成立了锡日摩仁马业专业合作社,指导扶持规范化运行,大力发展马产业和马奶产业,连续两年被xxx马业协会评为“马产业成绩突出单位”,20xx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二是与伊和乌素苏木、旗民族宗教事务局、旗马业协会等共同举办珠拉格(马奶)节。每一年珠拉格节,通过开展驯服马驹、栓起母马、挤马奶等项目的珠拉格祭祀活动和举办走马表演、驯马表演、赛马、摔跤、农牧民文艺表演等一系列蒙古族文化活动,再现了让传统游牧生活场景,让人们领略了蒙古族马文化的魅力,体味了蒙古族乡淳厚质的民俗风情。三是按照“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开发、逐步提升”的原则,帮助伊和乌素苏木希日摩仁嘎查大力开展马文化保护发展项目,推动马文化健康发展。引进国内外优秀种公马、母马进行优良马的培育;大力扶持发展以马奶、马具生产为主的马产业项目。在科研条件和经济条件成熟后进一步拓宽马奶的深加工,拉长马奶的产业链条,例如制作马奶粉、酸马奶片、马奶酒、传统工艺酸马奶等。
几年来,xxxxxx始终以“创建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并十分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时,打破常规,既看文凭更看水平,既看年龄也看业绩,既看品质也看威信。近年来,通过挂职锻炼、各级党校培训、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等多种渠道,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全局在职职工175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47人,占到全局职工的27%;在31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中有14名是少数民族干部,占领导干部45%;30名环节干部中有12名少数民族,占到环节干部的40%。
近年来,xxx一直非常关心民族教育工作的发展,投入资金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女工小组扶持坚持资助两名蒙古族女学生上学。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与蒙古族实验小学联合举行各类活动,把节日的祝福送给全体学生,经常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为蒙古族实验小学捐书捐物,让全体学生体会到职工干部们的关心和祝福。积极参与“杭锦助暖”冬日援助计划,为青海玉树利民学校和日喀则定日县曲当乡扎小学捐赠价值近10000元的御寒衣服及文具用品,为当地贫困学生送去温暖与爱心,帮助他孩子们度过寒冬。
xxx职工干部主动与困难少数民族群众、困难少数民族职工结为对子,上门听取他们的意见,实行零距离服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了大量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每年春节来临之际,在局长和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各分管局长分成几个慰问组,对过去工作在农牧战线上的少数民族离退休老干部及少数民族困难职工进行春节前走访慰问活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进一步加强对结对帮扶村少数民族的帮扶力度,特别是加强少数民族政策宣传,还向少数民族群众宣传了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宣传了劳动保障、就业、培训等优惠政策。全局领导干部重点联系杭锦淖尔村、沙圪堵村、昌汉白村的93户贫困户,帮助贫困嘎查村、贫困户分析贫困原因,制定脱贫规划和分年度计划,积极整合人财物力集中向贫困农牧民倾斜,提高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能力。
在xxx这个蒙汉团结的大家庭中,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谱写了民族团结之曲,唱响了民族团结之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实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3篇)篇五
苟亦工同志,汉族,54岁,大专学历,伊犁州精神病院男二病区的医生。1980年在伊犁地区民政处福利公司参加工作,1986年来我院从事护理工作。因医师资源匮乏,1992年,苟亦工下定决心自费到湖北省职工医学院学习了精神科医师专业,三年后回院从事了医生职业。
苟亦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以朴实的心态、敬业的精神去对待每一位精神障碍患者。凭着对精神卫生事业的热爱和对患者的高度负责的态度,使苟亦工同志成为一名业务素质高,政治立场坚定,为人正直、善良的人,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来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主动搞好民族团结,为了更好的和少数民族患者交流,他主动学习了维吾尔语,现在一口流利的维语是科室里重要的“翻译”。
伊犁州精神病院是由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等10个不同民族、140余医护职工组成大家庭。苟亦工作为带教老师,他格外关心他的哈萨克族徒弟阿热甫,这个2011年新来的大学生虽然选择了精神病院的职业,但是仍然会有自己的梦想。因为我院地处偏僻,所以阿热甫每天上班在医院,下班住在医院宿舍里,对于年轻的小伙子来说生活也很枯燥。苟医生便经常在工作之余和他聊家常、聊他们的宗教习惯,关心他的吃住情况而且还不厌其烦的给他讲解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鼓励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告诉他精神卫生学科需要有这样的新鲜血液输入,医院离不开年轻的力量。
对于各族患者,苟亦工更是一视同仁,用心医治、平等关爱。2010年,苟医生治疗了一位维吾尔族的门诊病人,他因“脑器质性伴发精神障碍”出现幻听。这个不幸的病人初次就诊时带着三个幼儿,他们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经过交流苟医生得知孩子的母亲还瘫痪在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苟医生为他确诊后便向他讲解民政救助的知识和方法,告诉他每天要按时吃药,病情会很快好转,只有这样才能照顾好孩子和家庭,并且预约了后期复诊的时间。病人虽然走了但苟医生的心却久久不能平复。他回家后便将亲朋好友的幼儿衣服收集起来,并买了6双新鞋带到单位。当这个维吾尔族患者再次复诊的时候苟医生便将衣物送给了他。现在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患者虽然早已康复,但他一直和苟医生保持联系,他告诉苟医生因为在民政的救助下家里不在那么拮据,而且他也在找到了园林绿化的工作。
苟医生的耐心、细致是常常是大家学习的典范。2013年11月,因气温变化较大,病房里很多年龄较的大的老患者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症状。其中有位年届七十的哈萨克族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衰、糖尿病,他一下烧到39度多,白天吃药打针还基本能控制温度,到了晚上体温又增高。苟医生急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本已经回家的他放心不下,夜里又搭着车来到单位照顾这位病人。第二天,看到病人不吃饭,他就主动给老人喂牛奶喝,结果老人破口大骂,并且语言不堪入耳,还边喝牛奶边向苟医生吐口水。其他医护人员都说别理他了,不喝就不喝。苟医生却说:“他是虚弱的病人,有情绪也很正常,他的家人都半年多不来看他,心里肯定不好受,他身体这么差,再不吃饭、补充营养肯定不行。”就这样在苟医生的耐心劝说下病人才积极配合喝奶、吃饭。这一场饭喂得苟医生身上污垢斑斑。一个星期后病人基本康复,他真诚的道了歉,但是情绪仍然低落。后来苟医生多次和病人的儿子联系,家属依旧没有来看望他们的父亲。苟医生为了安慰病人,自己买了烤鸡、烤包子、水果提到病人身边说:“你家里来人看望你了,但是因为现在一级预警,医院不让家人探视,他们说过段时间还会在来的……”这位哈萨克族老人的心就在这善意的谎言里得到了安慰。
苟亦工就是这样常常扮演儿子的角色照顾病房的老人,还常常扮演爸爸的角色照顾发育迟滞的孩子。男二病房里有个发育迟滞的回族男孩,他7岁时就住进了病房,因为病情,所以他吃饭乱吐,还经常随地大小便,弄得护理人员十分无奈,苟医生就像父亲一样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帮他改掉小毛病,后来这个男孩成了“小尾巴”。现在小尾巴都17岁了还经常跟在苟医生的身后喊他爸爸。
苟医生在医院28年,和各族病人亲如一家的事迹不胜枚举。他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有的只是在平凡中造就着不平凡,他是我们民族团结工作中的模范,也是我们在开展民族团结工作中学习的好榜样。
伊犁州精神病院2014年6月9日。
实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3篇)篇六
有这样一种爱,它在不同的地域间传递,在不同的语言里表达,在不同的民族中融合,在相同的感情里汇聚,它就是民族团结。今天,让他们来到阿热勒提格艾日克村,走进这些故事里。
“老师,你们来了没?”在去入户的路上就接到了包联户家女儿阿依娜扎的电话。听到小女孩的声音,心里瞬间暖暖的。上周到她们家去入户,临走时告诉她们下周来去她家住,也许当时她妈妈没听懂,等他们快走出她们家巷子时,猛回头,竟发现她妈妈在后面跑着追他们,边追边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喊:“老师,下周来不来她家住?”她停住告诉她“您回去吧。她下周一定来住”,她才高兴地回去。终于到了,还没下车电话又响了“老师到了没有,他们等你吃饭”,“马上到”挂了电话,拿上给她们家带的糕点他们直奔她们家。一进家门,一股饭香味扑鼻而来,原来她妈妈做了大盘鸡,崭新的餐具,崭新的拖鞋,都是特意给他们准备的,一路的疲惫瞬间在香喷喷的饭菜和他们一家热情的招待中消失了。饭后大家一起拉家常,当他们说要教他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阿依娜扎的妈妈感慨地说“共产党好,习主席好,他们的生活才这么好”。
热汗古丽·吐尔迪是吐尔迪·肉孜家的小女孩,第一次走访入户到她家时,任凭她怎么逗她,她总是躲在爸爸身后不敢出来。
那天,家庭、教育、生活……他们针对热汗古丽·吐尔迪的家事聊了很多。“刘老师,既然你这么喜欢热汗古丽·吐尔迪,不如认她做你的干女儿算了,”一同入户走访的同事刘瑞云开玩笑地说。
“好啊!”她说。
临走时,她抱着热汗古丽·吐尔迪亲了亲她的额头,给她留下100元,让她爸爸给她买件新衣服。
他们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时,好几个孩子跑到她跟前,有的扯着她的手、有的抱着她的腿,大声地喊着“妈妈”,她正莫名其妙时,热依曼·阿不都如苏力的爸爸走过来笑着说:“热依曼经常向周围的孩子炫耀她有一个汉族妈妈,汉族妈妈经常给她买好吃的,所以这些孩子都喜欢围着你。”突然,有种特别温暖的感觉涌上心头。
淳朴的老百姓,就是这么容易满足,虽然这下沉再村里的时间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很短暂,但他们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友情将是永恒的,同时他们要以身作则,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守护者。
一次结亲就是两家人的结缘,从此变成一个大家庭,他们要将民族团结的真情延续下去。
温宿县第二小学、温宿县幼教中心驻阿热勒镇提格艾日克村工作队。
实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3篇)篇七
少数民族家庭有个汉族爸----额敏县公安局马新华一家。
5月9日至10日,自治区党委在乌鲁木齐隆重召开民族工作会议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会议表彰了全区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144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282名模范个人。其中,来自公安机关的模范单位达4个,模范个人19名。其中,额敏县公安局马新华被评为自治区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塔城地区公安机关仅有马新华一人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表彰。
马新华,女、回族、现年49岁,是额敏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一名普通的车管民警。她的家庭由四个民族组成,丈夫米吉提是个维族同志,2001年下岗,做些小生意来维持家里的生活,儿子加吾兰,2007年入伍参军,儿媳妇加依娜是哈族,在这个少数民族家庭里,还有一位汉族父亲,名叫杨吉春。
多年来,一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是一个温馨和睦的民族团结家庭。他们就是额敏县公安局马新华一家。2004年初冬,杨吉春老人一人在外流落,马新华在下班途中遇到老人后,将浑身发抖的老人接回家,就这样,一个多民族家庭成立了。
当时,老人的精神状况很差,情绪也很不稳定。为了让老人安心住下来,马新华经常抽出时间陪老人拉家常、聊天,让老人忘掉不愉快。
时间长了,老人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每次做饭时,马新华尽量合着老人的口味,这让老人很感动,他逢人就说:“马新华是我的亲闺女。”
有一天,杨吉春老人语重心长地对马新华说:“你是好人,可我老了,不中用了,时间长了会给你们添麻烦,我想出去单过。”
听到老人的话,马新华心平气和地说:“都在一起过了这长时间了,您就是我的爸爸、孩子的爷爷,我们给您养老送终,这里永远都是您的家,您就放心吧。”见马新华真心的疼爱自己,老人又住了下来。
2005年9月30日,老人家突发高血压,马新华和丈夫顾不上劳累,迅速将老人送往医院。
由于抢救及时,老人连续打了10多天的吊针,就脱离了危险。
这一病,老人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同年冬天,老人在家里不小心滑倒了,膝关节肿得很厉害。
马新华送老人去医院时,老人执意不去,并说:“我老了不中用了,一次次拖累你们,快让我死了算了。”马新华诚恳地说:“爸,谁一辈子没有个碰碰磕磕的,这点小伤算什么?会好的,别往心里去。”说着就和丈夫将老人送到了医院。
经诊断,老人为腿骨骨折,需要马上做手术。在去手术室的路上,老人流着泪说:“新华啊!你们对我这么好,就是自己的儿子、儿媳又能怎么样,我这一辈子真是遇上好人了。”
老人的腿伤较重,再加之上了年纪,半年下不了床,马新华为他端屎倒尿,洗头擦脸,始终让老人的房间空气清新,经常给他讲一讲外面的事情。
老人痊愈后,逢人便说:“我有这么个好闺女,这辈子知足了。”
马新华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讲原则、讲团结、讲稳定,识大体、顾大局,时时处处自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心和团结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尽已所能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2008年8月,马新华被额敏县评选为“孝老爱亲模范”。
实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3篇)篇八
xx县xx镇党委书记。
xxxxxx,男,汉族,中共党员,xx县xxx镇党委书记。作为一镇的党委书记,xxx同志深知肩上的责任。xxx镇是一个多民族镇,这里住着汉族、回族、土族等好几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作为镇党委书记的他,始终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在xxx镇任党委书记的六年时间里,他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起经过多方争取,组织实施了牙尔山、张家湾等五村的自来水工程、焦土等10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上下藏小学新建工程、山石庄小学新建工程、镇文化站、司法所办公楼、计生办公楼、xxx灌区中低产田改造等众多工程项目,总投资达5000多万元;2008年经过多方争取,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000万元的xx千头肉牛育肥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土地征用、棚圈搭建等工作,该项目的实施将改变这一地区的产业链条,极大的促进民族地区特色养殖业和牛羊育肥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xxx镇是一个农业镇,又是严重缺水、易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民族乡镇,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科田,使农牧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xxx同志担任镇党委书记的第一个设想。为了尽快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他甘当小学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捧起了厚厚的农业技术书籍,不懂的就向农业技术员请教,他硬是靠自己刻苦钻研的精神,使自己由一个农业技术的门外汉成为一个标准技术员。在工作中他发现,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观念较落后,在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运用难度较大,他就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走村窜户,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班子成员的不懈努力,群众终于接受了推广的各类种植先进技术,2008年完成双垄全膜玉米种植2600亩,地膜洋芋1000亩,杂交油菜10000亩,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使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xxx同志明白,在工业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仅靠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是不够的,很难实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他带领党政班子成员,奔走协调,争取以向新疆输送季节性拾棉工、向内地企业成建制输出毕业返乡青年、鼓励群众发展餐饮业,向省内外的厂矿企业输送民工、培育劳务经济人等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努力发展劳务产业,增加收入。2008年全镇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52%,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xxx认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融合,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是促使全镇各族人民脱贫致富,达到共同富裕的可行办法。随着农村奔小康进程的加快,部分少数民族农牧民因缺乏劳动力或未成年子女诸多因素,从致富奔小康的队伍中掉队,为使这部分人尽快脱贫致富,他采取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劳动扶贫、建房扶贫、实物扶贫等措施,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xxx镇回族群众较多,清真寺院有36座,许多矛盾出在寺院之间信教群众的相互争夺,这一矛盾也成为维护全镇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因此,xxx同志,结合在全镇开展的寺院社会管理工作,经常深入寺院和信教群众之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清真寺阿訇和信教群众,认真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了《宪法》、《民族区域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全镇干部执行民族宗教政策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强了“四种意识”,努力做到了“四个维护”,形成了全镇各民族平等相处、团结和睦、友好互助的良好氛围。
实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3篇)篇九
我是昌吉市回民小学二年级(4)班的学生。我叫加斯力克,哈萨克族,今年9岁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56个民族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璀璨文明。团结统一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民族政策。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
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各族人民就如同亲姐妹,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在学校里,我们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放学后,我们与各族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不会做的作业向各族小朋友请教,我的汉语进步得很快。
在班级里,我热爱班集体,能够和各族同学和睦相处,能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使我们的大家庭更加合谐。
老师教导我们“三个离不开思想”。我知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个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如果没有各个民族的共同努力,就没有电力、水利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没有维族,就不会有美丽的阿德莱斯,香喷喷烤羊肉;如果离开了哈萨克族就缺少了肥美的牛羊肉,美味的奶疙瘩。
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虽是精神层面上的抽象概念,却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而民族传统文化是形成民族精神的基石,我们没有办法脱离文化来谈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在漫漫五千年中,以儒学文化体系为基础,提倡的是“仁义治天下”、“以礼治国”,这就造就了我们平和、宽容、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正如这首歌中所描述地那样,只有民族团结,我们的祖国妈妈才会更加的繁荣,更加的昌盛,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使我们的祖国妈妈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强,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实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3篇)篇十
xx,从事民族工作一干就是近二十年,现任白城市民委民族科长。多年来,他根据民族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做好民族工作的思路和途径,为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xx年至20xx年连续被白城市评为“优秀公务员”、20xx年被白城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xx年被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为民族政策落到实处,进言献策。
多年的民族工作经历使他悟出一个道理,推动民族政策的落实,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他建议委领导在每年的年初,要协调市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民族乡村进行调查研究;协调市人大、政协对民族工作进行专项视察,检查民族政策的落实情况;要主动向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汇报民族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争得上级领导对民族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在市民委的积极努力下,20xx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制定了22条少数民族优惠政策;20xx年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意见》、《关于支援农村薄弱中小学校建设意见》、《关于加强清真饮食业管理意见》等规范性文件;20xx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民族工作领导小组”,27个成员单位与民族乡村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农业、水利、教育等对口支援,推动了各项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民族事业不断发展,尽职尽责。
多年来,xx始终一人承担着民族科繁杂的工作任务,为全市民族事业团结进步繁荣发展勤奋工作。每年在《xx民族宗教》刊物或网上撰写大量的民族工作信息,多次在《北方民族》上发表研究性论文。20xx年和20xx年,负责起草白城市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拟定白城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干部人才等事业发展的专项规划、调研报告、汇报总结、经验介绍等综合文字材料350余件。落实全市8个民族乡40个“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的考察、论证和申报工作,争取无偿资金1400多万元。组织全省第四届、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马比赛,白城市第三次、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白城市第一次、第二次民族乡经济工作会议,白城市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等大型活动,得到领导的高度赞扬。
为民族关系和谐稳定,尽心竭力。
提出“要把白城市民族乡村作为xx省的特殊问题,出台优惠政策,采取超常规措施,尽快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解困问题”的建议,得到省民委的认可和重视。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热爱少数民族工作、情系少数民族群众、推动少数民族事业发展,是xx的永远追求。
文章标题。
实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3篇)篇十一
5·22恐暴案的血腥在时间的冲刷下逐渐稀释淡化,但这起灭绝人性的残案给予我们的思考却越来越清晰,让我们不得不回头看,也不能不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想法与深思。
新疆人民是坚强的,绝不会被几个恐暴恶魔所吓倒,绝不会被丧失良知的恐暴分子所吓倒,反而会愈来愈坚强,越来越团结,大家团结向前的步伐会越来越稳,追求幸福美好的步子会越来越大。在新疆各民族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的情况下,暴恐分子破坏我区我市各民族人们利益,制造血腥与恐怖,想使新疆各民族处于人人自危的恐怖环境中的阴谋是不会得逞,恐暴分子只会越来越孤立,因为新疆各民族包括维吾族人民都是追求幸福的,大家都希望安全稳定,都希望过好日子,都希望幸福平安。
在新疆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民族团结,一手抓恐暴严打。民族团结是新疆的生命线,要天天讲年年做,民族团结是我区我市的稳定之基,发展之源,是我们新疆建设发展的前提与根本。但是对待暴恐分子却没有团结可讲,因为他们是各民族的敌人,对待他们只有严打,只有保持高压态势,只有坚决打掉他们,对暴恐分子不要抱什么幻想,无数严酷事实证明,有些恐暴分子已经“头上流脓脚底生疮——腐烂透顶”,对待这些人就只有血与火。
暴恐分子想要破坏新疆各民族人们的生活,想让新疆各民族处于恐怖生活之中,实际上包括维吾尔族在内所有人都对此深恶痛绝,维吾尔族群众也深怕暴恐分子不长眼的炸弹会让自己的美好生活哪天消失,维吾尔族群众也深受暴恐分子给自己带来的不便,在新疆,暴恐分子越来越不得人心,已成为过街老鼠。
新疆各民族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是追求幸福生活的,暴恐分子这种破坏各民族稳定、幸福生活的恶劣行径,已经让全体新疆人们看透看穿。
新疆各民族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生活越来越幸福,与周边国家已形成明显对比,让周围国家羡慕不已,在新疆,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老人都老有所养,孩子都小有所教,贫团者有低保,无房将有公租房,人们安居乐业,在我国经济飞迅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生活会更加美好,正是如此,追求美好生活的各民族一定更加团结,暴恐分子已是日薄西山,日暮穷途。
5·22暴恐案再次告诉人们,对暴恐分子绝不能手软,而在暴恐案发生时各民族团结互助共渡难关的情形,又告诉人们,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民族幸福的源泉。
真是:新疆人民爱和平,暴恐分子难藏身。对待暴恐唯严打,民族团结更推进。新疆人民大团结,美好幸福便成。
实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3篇)篇十二
刘永辉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工作积极主动,爱岗敬业,能够按照工作职责,作到严格要求,勤奋努力,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该同志能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全力以赴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7.5”事件发生后,我单位根据州党委和州教育局安排,从7月24日至2010年元月,抽调刘永辉同志赴乌市天山区胜利路社区从事维稳工作,在近半年的维稳工作中该同志能够坚决服从各级党组织的安排,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始终保持了思想上的坚定性,工作上的主动性、不辱使命,不辜负领导的重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维稳工作任务。
(二)该同志注重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内容的学习,通过学习努力提高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该同志认识到要做好所肩负的维稳工作就必须加强学习,只有深刻理解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护高度一致。通过个人自学和小组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相关材料和政策法规。通过理论武装,该同志能够很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在对社区群众进行民族团结和政策宣讲工作时得心应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该同志不惧困苦和个人安危,全力完成维稳工作的各项稳控任务。从抽调到乌鲁木齐市以后,就以积极的工作状态投入到社区的各项维稳工作之中,胜利路社区住户多、人口杂、民族结构复杂。“7•5”事件中有13位居民受伤,3户居民房屋受损,7户商铺受损。刘永辉同志主要承担社区内一个片区流动人口的清查和调查,“七.五”受伤人员的安抚慰问,“七.五”事件被拘押人员家属、失踪人员、重点人员的监控教育工作,针刺事件期间的治安值勤和维稳值班、社区常住人员入户宣讲等多项工作。工作中,该同志都能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是工作需要,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保证工作,并能够主动团结配合维稳工作组的少数民族同志和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承担文字撰写和表格的填写工作,保证了小组工作的按期完成。共参与排查登记常住户2070户,排查常住人口6312人,排查流动户263户,登记流动人口553人,签订出租房屋责任书153份,采集流动人口头像、收集照片553人,采集指纹553人,走访登记商户52户,出色地完成了流动人口摸排、调查和登记任务。
(三)该同志坚持严以律已,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在维稳工作期间能够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工作环境复杂危险,但作为抽调到乌市120名工作队员中最年轻的党员,在工作中能和老同志一样,从不讲任何条件,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有时疲惫身体不适时也能坚持工作,5个多月来没有请过一次病假和事假,而且节假日加班和夜间值班达51天。能够做到弃小家顾大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工作组同志和大家的一致好评。该同志谨言慎行,在群众中树立了昌吉州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在和群众面对面做思想工作时,能够努力做到耐心细致,力争把党的政策讲深讲透,让广大群众能够放下心理包袱,解开思想疙瘩,使他们对党和政策的决策和方针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党和人民群众和血肉联系。该同志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讲政策法规等教育活动,发挥自身教师的特长,组织并主讲了“7.5”事件真相、民族团结、科学发展观、党建知识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4次,参加的党员和干部200多人次。该同志走访居民时开展各种座谈会、宣讲会21场次。在工作中一方面深入群众、广泛宣传、做到全覆盖100%入户,一方面积极上报当日工作进展情况及信息情况反映,做到各项工作任务传达迅速,落实有序,并对各阶段工作进行了及时归纳与汇总。同时也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等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四)该同志能够尽其所能地为社区和群众办实事。在维稳工作中,十分注重解决社区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针对容易引发上访事件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及时调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协调安装社区巷道的路灯、天然气、停车位、排水等问题。利用工作闲余时间组织四次社区工作人员和维稳人员,参加计算机办公软件培训,得到社区人员一致好评。该同志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为大家做出了表率。
昌吉电大工会。
2010年3月。
实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3篇)篇十三
巍巍贺兰、金色大漠、清澈湖泊、梦幻峡谷……在这个被誉为苍天圣地的阿拉善左旗最北部有一个地域辽阔、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的边陲苏木叫乌力吉,它是闻名遐迩的阿拉善奇石的故乡,又是阿拉善民歌长调的故乡。乌力吉苏木北与蒙古国南戈壁省交界,总面积有7707平方公里,下辖3个嘎查,总人口为974人,其中从事牧业人员215户652人,少数民族群众占总人口的86.2%,边境线长83.45公里,是一个蒙古族聚居的畜牧业边境苏木。
2009年以来,乌力吉苏木人民政府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一级政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各族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和谐、富裕乌力吉这一目标,在做好口岸建设和牧民生产二项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民歌故乡和阿拉善奇石二个品牌的知名度,夯实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牧民增收、生态改善、城建改观五个基础,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乌力吉苏木政府2014年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2013年被命名为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被评为201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1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1年度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度全盟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先进集体、2009年度全盟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先进集体、2010年度全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度全盟农牧民转移转产就业先进苏木镇,多次被旗委、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坚强领导、民主管理,助推民族团结。
乌力吉苏木政府是一个蒙古族占多数的蒙汉民族融合的机关单位,现有干部职工36人,其中党委书记和2名干部为汉族,其他全部是蒙古族。2006年以来有2任汉族同志担任苏木党委书记一职,并能够团结班子、真抓实干,密切党同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的“四个相互”思想,任何时候都不忽视和放松民族团结工作,做到大事集体议,小事常沟通,公开公正,民主管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发挥各自特长,形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狠抓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健全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和机关集中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每月一次专题学习,认真学习《党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宗教事务条例、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区蒙古语2文工作条例,积极开展“蒙汉双语”互学,采取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领导讲和干部议相结合,做到“学习制度化,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的“三化”,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接访、大落实”不断加强学习讨论,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征求意见、查摆问题、整改落实,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为更好的服务各族群众奠定了基础。
生活改善、牧民增收,助推民族团结。
乌力吉苏木各项经济指标与2009年相比财政收入实现了翻一翻、从512万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1050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5625元增加到2013年的10038元、增长了78.5%,人民生活水平切实得到了明显改善。乌力吉苏木政府深知,实现和谐就要从牧民增收来考虑,从收入源头想办法,拓宽收入渠道。要想让各族同胞走上致富的道路首先就要从思想意识入手,光靠别人讲知识讲道理是不行的,要从自身做起,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让行动和成果去带动各族同胞,让各族同胞们看到效益、看到成果、看到美好的未来才是根本。几年来,通过发展奇石产业、阿拉善彩玉的深加工、发展沿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探索牧民联户经营解放劳动力等措施,牧民收入渠道增多了,收入明显3增多了,放开陈旧的思想走出家门自主创业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由此带给各族同胞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的思想冲击更是深远,带动了大批年轻少数民族同志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创业的干事创业精神,从根本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些工作中,注重少数民族团结,宣传党的各项优惠政策,挖掘和树立少数民族带头人等等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无论是每年的阿拉善奇石文化旅游节、额济纳胡杨节等重大节日,还是发展沿路经济、安居住房、安置就业等等都将少数民族同胞放在首位,把群众装在心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共同发展。
设施完善、城建改观,助推民族团结。
乌力吉苏木是未来中蒙乌力吉口岸建设地,也是一个葡萄玛瑙和奇石产地,没有农业,只有少量的资源型工业,各族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畜牧业和奇石。多年来,乌力吉苏木政府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实际依托中蒙乌力吉口岸建设,在人居环境的改善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9年乌力吉苏木镇区还是一个房屋年久失修、道路泥泞、没有路灯、没有自来水、没有楼房、没有绿化的小乡镇。而短短五年间,在苏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不断提升,基础设施、镇容镇貌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行政服务及教育卫生等9座新楼拔地而起、43公里柏油路街道通向各处、12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夜晚的乌力吉、2万平方米绿化区域环绕镇区、1000平米嘎查村活动场所、7000平方米风干羊肉厂、36顶蒙古包、46套游牧民定居转产就业房屋及60套奇石市场房屋分布在s218省道两侧,居民群众饮用上了安全的自来水,乌力吉苏木镇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牧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其中36顶蒙古包为主的贫困牧民转产就业经营场所、乌力吉卫生院蒙医五疗诊所和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继承了蒙古族传统风干羊肉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风干羊肉项目都是得益于4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今年苏木又争取了5公里的巷道硬化工程,40盏太阳能路灯项目,为改善环境拟建的集中供热项目也在积极筹划中。
保障民生、便民服务,助推民族团结。
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游牧习俗的民族,经过长年发展目前已告别了拉着蒙古包到处游牧的生活方式,基本已定居到指定的草场,分为冬季草场和夏季草场进行轮牧。为了贯彻落实安居政策和落实游牧民定居政策,乌力吉苏木政府按照上级要求,召开牧民大会充分征求牧民意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为92户牧民争取了游牧民定居和危房改造项目。根据个人意愿、家庭劳动力、子女上学情况在苏木镇区、苏宏图沿省道两侧安置了64户牧民发展沿边经济,另一方面在旗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就学校附近安置了30户牧5民,这样既解决了安居问题、也解决了就业问题,既解决了子女上学问题,也能让牧民集中到苏木镇区,符合了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旗委战略,是个一举多得的为民办实事工程。通过乌力吉苏木政府的不懈努力,各族群众告别了蜡烛和煤油灯的时代、普及了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告别了牲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普及了摩托车和各类机动车、牧户车辆保有量达100%,告别了子女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收费时代、享受了子女上学免费政策,少数民族子女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上学率达100%,告别了养老无保障时代,全苏木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告别了医疗无保障时代,大病医疗及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各族群众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社保条件得到全面提升。
生态改善、环境适宜,助推民族团结。
乌力吉苏木自然地形为南高北低,地貌以戈壁、荒漠、丘陵为主,区域气候受到海拔高度和沙漠的影响,风光资源较为丰富,而水资源较为短缺,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梭梭是最耐旱的一种天然生长的植物,也是我苏木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被誉为“沙漠人参”的肉苁蓉就寄生在梭梭树根上,而且种植梭梭和嫁接肉苁蓉技术已非常成熟,是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成功的沙产业。乌力吉苏木政府看到这一点,认为这是一个各族群众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可持续的拓宽增收渠道的好项目。为此结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6政策,积极争取林业项目鼓励牧民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沙产业,积极推广梭梭种植保护和肉苁蓉嫁接技术,目前已保护天然梭梭林70万亩、人工种植梭梭2万亩,人工嫁接肉苁蓉基地3600亩,种植牧户平均增收2万元。锁阳是寄生于白刺上的又一种高价值中药材,在苏木政府的引导下牧民尝试嫁接锁阳2000亩,并在牧民草场上试种文冠果、黑果枸杞等科技试点项目,为牧民增收和环境改善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心系群众、救灾及时,助推民族团结。
乌力吉苏木是一个牧业苏木,畜牧业在牧民的生产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蒙古国窜入我境的野狼频繁,给苏木的牧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牧民的牲畜频频被咬死咬伤,很多牲畜受惊吓走失,给牧民带来了一定财产损失。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苏木政府马上通过对野狼的主要活动范围进行了解,并申请上级部门批准,带领边防派出所、当地牧民对入境的野狼进行围堵驱赶,降低了牧民损失,同时协调民政部门争取救灾款近50万元,补偿给受灾牧民手中。
临策铁路建成后,牧民骆驼和小畜穿越铁路时常发生铁路交通事故,给牧民带来了经济损失,给铁路部门带来了安全隐患。最多的时候压死骆驼13峰、山羊70头只,按市场价骆驼每峰1万元计算、牧民损失13万元,山羊按15007元计算牧民损失10万元。乌力吉苏木政府了解到此情况后,第一时间深入摸底、实地了解情况,协调各级部门耗时1年多时间拉设了300公里网围栏,使铁路交通安全得到了保障,牧民群众利益得到了保护。
边疆安全、综治维稳,助推民族团结。
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为此乌力吉苏木建立了以苏木党委为核心、嘎查支部为纽带、军警企民共同参与的党建管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各部门、各行业的整体协调、配合和联动性,近几年来无一例特大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无一例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苏木政府高度重视边疆安全稳定工作,实行“点线面”结合的战略,重视关键点、守好边防线、控好社会面,每年的民兵训练也以各嘎查年轻少数民族牧民为主,并将边境一线年轻牧民纳入民兵预备训练,联系边防七连进行专业化训练,协同各边防部队站所官兵,形成了联边联训联防的体制机制,在强化民兵队伍的同时拉近了军民关系,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军警企民共建,呈现出了边疆安全稳定,军民和谐共处,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致力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乌力吉苏木是一个边境苏木,边境线长83.45公里,边境一线二线牧户有15户49人,该部分牧户中蒙古族44人、汉族5人,都是祖祖辈辈守土戍边的当地牧民。全部按照军事化管理模式设立9个民兵点,常年在本地生产生活的同时8守护着边防线。乌力吉苏木政府考虑到守土戍边牧户路途远、路况差、采购生产生活材料困难的实际,特申请上级部门和民政部门给予每人每天1斤边补粮的补贴,考虑到用电困难问题争取和发放风光互补发电设备15套,考虑到饮水困难问题联系机械给人畜饮水困难户打机电井3眼、筒井4眼等优惠政策,确保了守边各族牧民生产生活。
文化繁荣、传承民俗,助推民族团结。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乌力吉苏木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各方筹资100多万元修缮了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沙日扎庙,健全调整了沙日扎庙管理委员会,强化了民族宗教的规范管理,保障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有效遏制了邪教的传播和渗透。苏木政府每年开展3次敖包祭祀活动、1次乌兰牧骑演出、1次三八妇女活动、1次五四青年暨职工运动会和1次本地区独有的“长调回荡的乌力吉赛汉”牧民传统文化节、敖云别立格民歌大赛,继承着古老的传统,传承着古老的民族文化和民俗,这些努力不仅调动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了乌力吉苏木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而且也促进了乌力吉少数民族的团结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乌力吉苏木政府在社会当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成为富有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先进集体,为促进党中央及区、盟、旗委政府政令畅通9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强各民族间的友谊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在步入“十二五”的今天,乌力吉苏木政府这棵民族团结之花,正以提升民歌故乡和阿拉善奇石二个品牌的知名度,夯实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牧民增收、生态改善、城建改观五个基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美丽、和谐、富裕乌力吉”为奋斗目标而积极努力拼搏着,她将以更灿烂的笑脸、火热的心情迎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