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接下来是几篇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最优绘画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一
儿童绘画是儿童以自己的方式通过画笔、颜色等绘制图画,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经验。通过绘画,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情绪状态,同时也是儿童认知、情感、语言、社交等多方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儿童绘画是一门科学,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才能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孩子的绘画发展。
儿童绘画的作用远不止是美术教育,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绘画能够促进孩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同时,绘画还可以帮助孩子表达情感和探索内心世界,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绘画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发展。
儿童绘画具有以下心理学特点:1、直观性强,即孩子绘画的内容和形象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的感觉和想象;2、形象化程度高,孩子通常会比较真实地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和感受到的事物;3、符号性和象征性,孩子画的图像往往具有一些象征意义;4、表现技能层次不同,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程度不同。
第四段:如何引导孩子绘画。
在引导孩子绘画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时间,鼓励他们自由发挥;2、注重孩子的感性认识和创意表达,先培养孩子感性认识和想象力,再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故事;3、关注孩子的情感表达,不仅要关注孩子画了什么,还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想法;4、帮助孩子提高表现能力,对于技术上的不足要及时提出指导建议。
从孩子的绘画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了解他们的兴趣、情感和思维,还可以发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世界和思想,进一步促进他们心理发展和成长。儿童绘画的作用不仅仅是美术教育,更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应该注重对儿童绘画的研究和引导。
最优绘画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二
儿童绘画是孩子们自己创造世界的形式之一。它是优秀的娱乐方式,也是表达情感和沟通的工具。而儿童绘画心理学,也就是研究儿童绘画背后所暗示的思想和情感状态的学科,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在我的多年教育实践中,我对儿童绘画心理学有着深刻的领悟和认识。今天,我想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理解到绘画不仅有益于儿童的艺术素养和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儿童的绘画活动中,可以自由发挥创意,表达内心情感;同时,儿童的绘画作品也可以成为与家长、老师沟通的桥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在研究儿童绘画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观察作品的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创意和思想。首先,要留意绘画作品的颜色,颜色往往代表着儿童的情感状态;其次,要注意作品的内容,通过绘画内容可以窥见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最后,则需要注意绘画的形式,从中可以了解儿童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第四段:教育绘画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绘画活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绘画可以激发儿童的创意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而且,通过教育绘画,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身边的环境和事物,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第五段:结论。
综上所述,儿童绘画心理学是关于儿童绘画背后思想和情感状态的研究学科,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我们要注重对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心理健康和艺术发展的环境。
最优绘画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三
这段时间,我通过在网上参加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的相关教学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并以后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从中发现及其本质和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有明确的科学知识体系,有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方式,习惯,性格,研究心理变化与行为的关系,并通过研究的结果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心理学是人类在研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关系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学问,所有的心理学,实际上都是处理人的关系:人的自身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离不开心理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将会愈来愈重要。心理对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直接影响于生理健康。在当今信息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现代生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竟争加剧,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理的不适应与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渐繁多,“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类自身发展的主题。而通过心理咨询等活动,可使人们内心的情绪得到渲泄、解除,且对一些事,观念上进行认知的纠正,从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已的适应能力。为以后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渗透到教学中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习的本质,二是学习的过程,三是影响学习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习与学习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我主要学习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学习心得,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平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假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加速运行,完全打破了几十年来人们在传统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当突然直面一个激烈竞争,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我们会深刻的感受到多年来积累的知识,能力,经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夜之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学习工作,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经常困扰着人们健康的心灵,严重影响其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师的连线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与此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氛围,很受鼓舞。说心里话,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对此学科的理解几乎是片面的,琐碎的。但,当我从参加第一堂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就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此学科的浓厚的兴趣。通过徐清照老师的讲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们去唤醒他。”
1.心理相对健康。
心理咨询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来访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他的来访者。虽然心理咨询师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会像其他人一样希望得到爱,希望被接受,被承认,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须有能力在咨询关系以外求得这些欲望的满足,以保证有效地完成心理咨询师这一社会角色的任务,不致引起角色紧张。心理咨询师也会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数来访者,在相同的社会环境里,遇到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而且能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他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因为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一个愉快的,热爱生活的,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要得到来访者的信任,咨询师自己必须愿意不断成长,并且在生活中不懈奋斗。那些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很难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2.乐于助人。
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在咨询关系中给来访者以温暖,才能创造一个安全,融洽的气氛,接受来访者各种正性和负性的情绪,从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乐于助人”说起来容易,但并非任何人时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关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缺乏热情的人,也是难以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3.责任心强。
心理咨询师既要耐性倾听来访者的叙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来访者感。
到自己被关注,也要能诚恳坦率地和来访者谈心,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愿意暴露内心的痛楚和秘密。工作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负责任在咨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这些人格条件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不是光靠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以获得的。因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应先检验自己的人格条件。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要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心理咨询不是仅仅依靠良好愿望,满腔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困境的来访者或鼓励心理病人跟疾病斗争。有时,廉价的安慰反而会引起来访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科学工作,要用科学的咨询知识和技巧来帮助来访者,使他们认识困扰着他们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弃适应不良的行为,使心理成熟起来。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来访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何在,他们心理症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用什么防御手段来对付内心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才谈得上有针对性地协助来访者分析问题,并引导其走出困境,促进人格成长。
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学到的。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向来访者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上面所说的职业道德,人格条件,知识条件和技巧条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钠所说: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和助人技巧的结合。
首先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
第二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写心理学论文的时候,了解了许多关于治疗的方法,然而,对我影响最大,最有启发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适时地应用,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个人就可以更加平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学会了宽容。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著是郭德俊、雷雳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月由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用十四章25万的篇幅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述。通过认真阅读这本教育专著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师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业务素质。下面就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首先我觉得《教育心理学概论》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全书引经据典的论述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
其次是《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特别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运用。《教育心理学概论》中以“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别差异”、“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阐述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都是学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现实生活中有个别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个别教师在学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客观事实,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完善学生品德、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教学目的。
其三是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自古以来人们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和智者的角色,但这一定位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书中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为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大类角色。作为第一类教书育人角色的教师从品德和能力上必须能承担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示范者这样的重任;第二类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第三类心理导向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第四类自我定向角色总体来说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期望,为了回报社会这一期望教师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须扮好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作为一名成人教育工作者对我而言,我觉得应定位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定位才能够关心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好务、才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才能够在成人学员的考试中坚持原则维护考试纪律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维护好学校的声誉。
最优绘画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四
绘画心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对于帮助人们了解艺术创作与心理状态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作为一名教师,在镜水艺术学院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了绘画心理学,并且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下面将围绕这个主题,介绍我在绘画心理学方面的教研心得体会。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都不同,因此无法一概而论。我常常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及进行学生心理测试等方式,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有的学生可能更偏向于表现自我的内心感受,有的学生可能更善于观察和描绘外界的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绘画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绘画心理学研究揭示了艺术创作与审美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非常重要。通过多给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引导学生去欣赏、理解艺术作品中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和含义。同时,我还通过让学生参观画展、观看艺术纪录片等方式,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绘画中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绘画心理学研究了创造力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许多创造力的发展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通过丰富的创作课题、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积极的鼓励,鼓励学生发现和探索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四、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绘画心理学研究了艺术创作对于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并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希望能够在艺术教育中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绘画才能。
五、展示学生的作品。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会定期组织学生的作品展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展示学生们的绘画成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创作过程,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此外,学生之间的作品交流和互动也可以促进彼此的艺术成长,激发更多的艺术灵感。
总结来说,绘画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教师的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展示学生的作品,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心理健康水平。综上所述,我在教研中对绘画心理学的研究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也希望将这些经验与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分享,共同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最优绘画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五
绘画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了艺术创作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在教研过程中,我深感绘画心理学对于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在绘画心理学教研中的心得体会,我将分五段式进行阐述。
第一段:引言。
绘画心理学教研给予我深刻的启发和体验。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承载了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而绘画心理学则是通过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来解读和理解艺术的内在含义。在教研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许多关于绘画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深刻感受到了绘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第二段:探索创作源泉。
绘画心理学教研让我明白了创作源泉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的绘画主题和材料,主动探索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法。例如,我提供了一个“童年回忆”为主题的绘画任务,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对于童年的回忆和情感。这样的创作任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三段:创作过程中的情绪管理。
在绘画心理学教研中,我也学习到了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以提高他们的创作效果。绘画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媒介,容易引发学生的情绪波动。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用绘画来发泄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也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支持。我发现,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学生的绘画作品更加自由、真实和有力。
第四段:促进学生自我认知。
绘画心理学教研使我明白了绘画对于学生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艺术创作是一个倾听内心,探寻自我身份的过程。在教研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例如,我要求学生绘制一个代表自己内心的形象,并写下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这样的练习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和认知,也帮助他们更加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绘画心理学教研让我意识到了绘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心理发展存在差异,需要我根据个体差异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服务。其次,绘画心理学教研需要不断更新和深入,以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最后,绘画心理学教研需要和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以构建更加完整和系统的教学模式。
总结。
绘画心理学教研让我深刻认识到艺术创作和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启发了我在教学中的理念和方法。通过探索创作源泉、情绪管理和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我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个人表达能力。同时,我也明白到了绘画心理学教研所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方向。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绘画心理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最优绘画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六
儿童绘画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象和思维,同时也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儿童绘画心理学是研究儿童绘画心理现象、规律和特点的学科,通过对儿童绘画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帮助儿童发展自我。
1.帮助孩子表达情感和想象。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情感和想象的一种重要方式,孩子们可以通过画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人物和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与他人交流。
2.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儿童绘画是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发展方式,通过画画,孩子们可以不断练习和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积极。
儿童绘画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通过训练儿童的观察力、细致性和想象力,可以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等,从而促进儿童良好的心理发展。
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是指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绘画特点和变化。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主要包括对色彩、形状、结构、线条等要素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在绘画技能和表现力方面的不断发展。
儿童绘画的心理现象,包括儿童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表现。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出他们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特征,通过对这些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儿童绘画的评价与指导,是指在孩子们绘画的过程中,进行评价和指导的方法和技巧。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不同,所以在评价和指导时,需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处理,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1.尊重儿童的个性和特点。
在进行儿童绘画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需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通过了解孩子的情感和兴趣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
2.指导儿童正确的表达情感和想象。
在引导孩子绘画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让他们学会将内心的感情和想法通过绘画展现。
3.关注绘画作品的形式和内涵。
在对孩子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作品的形式和内涵,分析和了解作品的创意、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特点,从而给予更加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第五段:总结。
绘画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研究和运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促进他们良好的心理发展。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也有责任去了解和运用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最优绘画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七
绘画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绘画教育的发展和教学实践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长期的绘画心理学教研中,我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心得。在这里,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理论,分享一些关于绘画心理学教研的体会。
首先,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绘画是一种视觉和思维的结合。绘画要求学生有清晰的思维,准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真实的物体,比如花朵、水果等,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物体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绘画思维上,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题材和思考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产生不同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绘画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绘画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让他们学会用画笔来诉说内心的话语。通过绘画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再次,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绘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绘画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组绘画项目,让学生在小组中协作完成作品。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境保护、贫困儿童等,让他们用绘画来表达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关爱,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绘画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绘画过程中,学生需要集中精力观察和描绘物体、颜色、纹理等,这对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绘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比如,可以设计一些观察练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一幅画作,然后用绘画来表达他们的观察结果。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绘画技巧。
综上所述,绘画心理学教研体会的核心就是通过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从认知、发展、社会和实验等角度分析绘画对学生的影响,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绘画心理学,不断实践和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绘画教学。
最优绘画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八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论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让我们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感恩,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
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比如说,我们的出生、我们的高度胖瘦、我们的性别、我们的爸爸妈妈等等,这是先天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曾几何时,幸福似乎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至于幸福是什么,亦是无法言说的。毕淑敏说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我发现幸福就来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比较积极乐观,而乐观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是有能力一步一步地朝着那个既定方向去迈进,尽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顿挫,有失败,有遭人误解,你虽然不能保证你一生将会有怎样的困窘出现,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够学会乐观地看待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来。理健康的人也比较善于积极思维,对事物永远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得到解决的结果。幸福其实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而幸福也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在合理价值目的性的引导之下,人有意义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体验幸福感受。既要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也要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快乐,如是,便离幸福很近。只是,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坚持自己的初衷与梦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之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要悲伤包裹自己!
我们还测试了自己的性格优势,让我们发掘自己的优势在哪,这让我们能更加了解自己,尽量的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弥补自己的弱势。对于择业也是一个不错的建议,我们可以选择更符合自己性格的领域,这样我们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工作做得更好。每个人总有自己的优点,或许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要正确的看待自己,不要把自己想得一团糟什么也不会,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件事,相信自己可以,有了自信有了勇气我们就可以把它做好。
最优绘画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九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
2、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
(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
(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
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
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上课时间,有幼儿没有注意听讲,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另外做的好的幼儿,来引起这一幼儿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时予以鼓励。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向幼儿传递好的信息,如,跟幼儿说礼貌用语,老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这样幼儿通过模仿,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通过正强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儿向着一个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还应该多给自己充充电,多看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学性,适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帮助幼儿,与幼儿一起成长!
最优绘画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十
严老师是一位资深的绘画教师,凭借多年的经验及深厚的绘画造诣,在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最近,他对绘画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绘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绘画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通过分析绘画作品给人带来的情绪和联想,揭示了艺术对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第二段:绘画对情绪的影响(300字)。
严老师在实践中发现,绘画对人们的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据心理学理论,颜色是情绪被激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某些颜色会引起人们的愉悦和平静,而其他颜色则会激发人们的焦虑和不安。严老师在教学中积极运用这一原理,根据学生的情感状态,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绘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从中获得心灵的安眠。
第三段:绘画对人类心理状态的塑造(300字)。
此外,严老师还发现绘画可以对人类的心理状态进行塑造。当人们投入到绘画的创作过程中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放松,这种状态有助于释放内心潜藏的压力和焦虑情绪。严老师通过开设绘画心理辅导课程,帮助那些处于压力和困扰中的学生通过绘画来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他认为,绘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能够在无形中塑造人类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
第四段:绘画的心理疗愈作用(300字)。
在严老师的指导下,一些有心理创伤的学生通过绘画找到了疗愈的力量。绘画可以帮助他们表达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苦闷,给予他们情感的宣泄和宽慰。严老师引导学生们把不愉快的情绪和回忆转化为绘画作品,通过创作和分享,学生们逐渐释放了内心的负担,重新拾取信心与希望。绘画的疗愈作用源于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只要拥有一双勇敢的双手,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治愈之道。
通过对绘画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严老师发现绘画对情绪的影响、心理状态的塑造以及心理疗愈作用。他所开展的绘画教学和心理辅导课程,在学生中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效果。绘画能够帮助学生释放情绪,调节心理状态,从而提升心灵的健康和幸福感。严老师相信,绘画心理学的研究能够为绘画教育和心理辅导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最优绘画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十一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论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让我们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感恩,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
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比如说,我们的出生、我们的高度胖瘦、我们的性别、我们的爸爸妈妈等等,这是先天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曾几何时,幸福似乎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至于幸福是什么,亦是无法言说的。毕淑敏说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我发现幸福就来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比较积极乐观,而乐观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是有能力一步一步地朝着那个既定方向去迈进,尽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顿挫,有失败,有遭人误解,你虽然不能保证你一生将会有怎样的困窘出现,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够学会乐观地看待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来。理健康的人也比较善于积极思维,对事物永远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得到解决的结果。幸福其实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而幸福也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在合理价值目的性的引导之下,人有意义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体验幸福感受。既要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也要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快乐,如是,便离幸福很近。只是,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坚持自己的初衷与梦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之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要悲伤包裹自己!
我们还测试了自己的性格优势,让我们发掘自己的优势在哪,这让我们能更加了解自己,尽量的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弥补自己的弱势。对于择业也是一个不错的建议,我们可以选择更符合自己性格的领域,这样我们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工作做得更好。每个人总有自己的优点,或许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要正确的看待自己,不要把自己想得一团糟什么也不会,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件事,相信自己可以,有了自信有了勇气我们就可以把它做好。
学完这门课程,我觉得收获真的很多,不仅在课堂上享受了,在课堂上放松了,而且也改变了我对生活的一些看法,我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可以积极的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生活中的欢笑与悲哀常常源于一个人看世界的那双眼睛。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很难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很难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个快乐的人,它眼中的世界也是快乐的,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真实地活在当下的每一天。
对这课的几点建议:
1:以后每节课应该点名,不能放任我们过于自由。
2:课间我觉得应该休息几分钟。
3:上课应该多点名提问,这样学生会更加投入些。
最优绘画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十二
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
2、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
(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
(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
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
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上课时间,有幼儿没有注意听讲,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另外做的好的幼儿,来引起这一幼儿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时予以鼓励。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向幼儿传递好的信息,如,跟幼儿说礼貌用语,老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这样幼儿通过模仿,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通过正强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儿向着一个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还应该多给自己充充电,多看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学性,适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帮助幼儿,与幼儿一起成长!
最优绘画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十三
又是一期的团体心理课程落幕了,在这次课程中我受到很多启发,意外的发现了一些自己从未发现的问题。
老实说,我内心非常抗拒这样的上课氛围。因为有事耽误了,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看见所有的同学都已围坐成圈。我的心就开始七上八下了。剩下了两个位子,我选择了靠女生的那个安顿下来。失去桌子保护的座位排列方式,感觉自己的一切暴露在别人的眼皮之下。这种没有安全感的空间感真的让我浑身不自在。
在整个活动互动中,各种问答,思考,感受的环节让我第一次碰触到那些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问题。
我是个开朗乐观的女孩,我善于交友。我一直坚定的认为自己与人的关系间根本不存在害怕的感受。我从来没有发现当自己被别人瞩目的眼光看着的时,浑身如此的不自在。我迫切的需要一些东西遮挡住自己。我紧紧的抱着本子,感觉这样可以拉远一些我和别人的距离。每一轮回答我都努力用微笑掩饰自己的紧张感,身体尽量的贴住椅背让自己觉得安全一些。也会时不时的开关我的笔套,缓解紧绷的神经。无数个瞬间我都有一种想逃离的冲动。
这些都是现在我无法解决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我可以很坦然的在别人的瞩目下仍旧拥有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