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供以后参考。以下是一些著名企业家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创业和管理的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一
教官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旅行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亲近自然,感受社会生活,还可以开拓眼界,培养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教官,我有幸带领学生参加了一次研学旅行,这次经历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和体会。
第二段:全方位的教育。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学到的知识。在这次研学旅行中,我带领学生参观了不同的地方,包括博物馆、历史遗迹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印象。比如,在博物馆中,学生们亲眼目睹了历史文物和展览,通过观察和解读,他们更加了解了历史和文化的变迁,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第三段:培养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在这次研学旅行中,学生们不仅进行观察和讨论,还有机会参与实地调研和实践。比如,在参观一个农场时,学生们亲自体验了种植和养殖的过程,这样他们不仅能够理论学习,还能够亲身实践。通过实践,学生们不仅能够享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还能够学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段:增强团队意识。
研学旅行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这次研学旅行中,学生们有机会参与不同的团队活动和游戏,并且需要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样一来,他们能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团结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还能够学会与他人相处和相互帮助。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总之,教官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旅行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全方位地学习和体验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作为一名教官,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其中,带领学生们一同成长。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将研学旅行作为一项重要教学手段,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成长平台。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二
研学旅行是一种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官,我有幸担任学校研学旅行的指导教师,并亲身带领学生们走过了一段精彩纷呈的旅程。通过这次经历,我对教官带研学旅行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首先,教官带研学旅行需要全面了解行程安排和目的地。在正式出发之前,我首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目的地的背景知识和特色景点。只有对目的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才能在旅行中科学安排行程,并为学生提供详细准确的讲解和指导。因此,教官带研学旅行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洞察力,以便能给学生提供最真实、最有有效的学习经验。
其次,教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研学旅行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游玩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官,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周边环境,发掘问题,并鼓励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和提高。
第三,教官带研学旅行需要合理制定计划和安排时间。研学旅行通常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教官需要合理安排好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确保学生们能够充分体验每个景点的特色和乐趣。同时,合理的时间安排也能避免学生过度疲劳,使他们能在旅途中得到更好的休息,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
此外,教官在带研学旅行时还要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线下交流和实践机会。虽然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时代,通过网络可以随时获取各类信息,但亲身实践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他们能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从而对所学知识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教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帮助他们巩固和扩展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综上所述,教官带研学旅行不仅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和教学经验的机会。通过深入了解目的地,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合理制定计划和安排时间,以及提供线下交流和实践机会,教官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教育意义和乐趣的研学旅行体验。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带来更多更好的研学旅行。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三
研学旅行,是一种以学习和体验为目的的旅行方式。在我的心目中,研学旅行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旅行,它不仅能够让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见识,还可以让我们认识更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在经历了多次研学旅行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研学旅行给我带来的好处和体会。
首先,研学旅行让我更加开阔了眼界。通过参加研学旅行,我不仅能够亲身体验不同的地方所带来的不同的生活和文化,而且还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比如,去过长城、故宫、博物馆等历史文化遗址后,我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去过科技馆、动物园等地后,我也对于科技、自然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些知识和见识,不仅可以满足我的好奇心,而且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帮助。
其次,研学旅行让我更加自信和独立了。旅行中,我需要自己调整好作息时间,自己打点好行囊,自己解决饮食起居等问题。而且在研学旅行中,我们需要与陌生的同学和老师生活在一起,进行互动和交流,这就需要我们具备相应的独立和自信能力。通过这些经历,我变得越来越独立和自信了。
第三,研学旅行让我更加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人群。在研学旅行中,我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风土人情。而这些人、文化和地方的区别,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人群。比如,在我去过某个少数民族地区之后,我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体验也让我更加尊重这个民族,也更加珍惜我们共同的文化传统。
第四,研学旅行让我更加注重安全和健康。在研学旅行中,我们需要外出参观,甚至还有长时间的步行、爬山等活动。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注重安全和健康,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因此,我在研学旅行中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心态,保证自己能够顺利度过整个旅程。
最后,研学旅行让我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家和国家。虽然研学旅行让我们到了不同的地方,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美景和文化,但是在我们回到家和国家之后,这些景色和文化也让我更加爱护并为之自豪。研学旅行中感受到的美好,不仅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文化,而且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和探索世界的信心和决心。
总的来说,研学旅行让我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见识,也让我更加独立、自信、尊重和爱护,对于我的成长和人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我强烈推荐大家也去尝试研学旅行,拓展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四
研学旅行是指通过实地参观、实践活动等方式,在既有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旅行方式结合了旅游和学习的特点,我觉得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体验。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多次参加过研学旅行,每次回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历史文化背景。
在研学旅行中,首先要做的是了解所去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准备期间,我们会通过老师提供的材料,或是自己主动去寻找有关信息,了解所要去的目的地的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的旅行学习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了解了历史文化背景,我们在实际的旅行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所看到的事物,也会更加尊重当地文化。
第三段:实地参观是重点。
在研学旅行中,实地参观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环节。只有亲身参观才能够让我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比如,我们去参观博物馆的时候,通过看物品的展示、解说员的解说,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在实地参观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当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同时也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四段:团队协作重要性。
而在研学旅行中,团队协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是作为一个整体前往旅游,需要相互配合,协同完成任务。比如,当我们在团队中有小组作业,我们需要相互分工,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任务。当有人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相互帮助,一起探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团队更好的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增强我们之间的沟通能力。
第五段:总结感想。
通过不断参加研学旅行,我越来越认识到,旅游不仅仅是欣赏风景,更是一种学习的体验。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通过团队协作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我相信,随着世界的发展,这种学习旅行的方式将会越来越普及,并成为越来越多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五
xxx年3月26日,我们xx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我们为期一天的“祭英烈.探航秘”的研学之旅。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富平习仲的陵园和纪念馆。陵园四周松柏常青,习忡勋的雕像坐落在陵园的中央,背面是他的夫人齐心书写的“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陵园对面是习仲纪念馆,纪念馆陈列着我国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习仲生前的部分图片、简介。从中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阎良航空科技馆。科技馆整体外观呈动感飞机造型,馆内歼教5、初教6、运5等三架国产战斗机,数十个中外著名飞机模型展示,让我们大开眼界,流连忘返。科学家们的科学发明与飞行成果以及他们一个又一个挑战极限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我作为一名小学生,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只有现在学好了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国出力。
这次研学之旅,我不仅知道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而且学到了一些航空知识,更重要的是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那种浓浓的爱和集体主义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六
历经了五天的研学修行,在活动基地里,我亲身体验到军人般的生活。这些天,我们唱军歌,站军姿,进入无声食堂,早睡早起,规律化的生活让我们从假期的杂乱无章中清醒过来;各种有趣的团体游戏让我们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也暴露了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不足;同时,严厉的教官们以身作则,告诉我们一个中国男儿应该有怎样的血性,其中,有些看似严厉的教官也有呆萌的一面,可谓是他们亲口说的能收能放。总而言之,这次修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改变了我自己。
五天的'活动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走会操和过硫酸河。先说说过硫酸河,这是一个非常考验协调性和团体协作的游戏,规则简而言之就是拿板子过河,板子必须用身体一部位压在地上,并让全员通过。而我,被选为队长,本应担起大任的我却因太过着急把步子迈得太大而失去了一块板,返回时也因同样失误导致被淘汰。倒在地上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很对不起我的队友们,因为我的一点小失误,他们的过河速度慢了特别多。教官也特意来到我面前,告诉我一句话:你的野心太大了。这一句,却是我这次修行中最大的收获。
再说说会操。会操分为6步,具体哪6步我忘了,但是,在表演会操时,我们喊出口号的那一刻,那种如军人般的怒吼,让我仿佛浴血于战场之中,血脉贲张,无与伦比的自豪感涌上心头那一刻,我如中国军人一般,展现着新生代的雄姿!那一刻,我们都在宣告,我们是炎黄的子孙!
五天下来,我的观念被改变,懒惰已被军刃磨尽,勤劳动,多思考,看淡功名,才是正道。正所谓三千年读史,不外乎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洒田园。
出发!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七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全体同学进行研学旅行,要去的地方是西安曲江农业博览园和西安楼观台森林公园。
一大早,我便装好了午餐要吃的食品,就去了学校。8点整我们集合出发前往第一站:西安曲江农业博览园。西安曲江农业博览园是西安曲江楼观道文化展示区首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观光农业示范区的亮点工程,西安曲江农业博览园项目占地约585亩,基上栽植27种灌木,34种草木共计60余种植物。项目地处秦岭北麓平原,位于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东北角:地势开阔平坦一望无垠,距古城西安约40分钟车程,与无中环线相接。园内配套设施完善,提供一站式旅游体验服务,必将成为西安现代旅游观光农业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也到达目的地了。
首先,我随着班级体来到了曲江农业博览园的大草坪上观看航模表演,站好队,许久也不见航模飞起来,正当我要放弃的时候,只听“嗡”的一声,只见一辆小型航模从空中飞了起来,而且尾巴后面还带了一青烟,在空中飞来飞去,犹如仙子下凡。过了一会儿,又见一个类似超人的飞机飞了起来,威武极了。到了中午12点,我们愉快的进行了午餐。
前往第二站:楼观台木森林公园。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西安市南面周至县城东南15公里的终南山北边。楼观台名于西周,古代圣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又有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来到楼观台的山脚下,我们先去了百竹园、沿林间小道走,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竹布满周围。
今天研学旅行不仅玩得非常开心,而且还学到了许多关于现代航模知识和古代遗址画面的知识。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八
七月流火,九转丹成。为聆听窗外的声音,寻求更为自由的行走,我们上路了。“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时就无法思考。”我如行者,穿梭于腾冲大地,徜徉于青山绿水及乡愁之中,且行且思。
一、见人见事见山水。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始为研学旅行之初心。
人之精神,在于志趣于道。叩问腾冲教育之道,教育研学馆给予了我们清晰的解答。
古朴庄重的木屋,陈列着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发展的厚重史册,教育的源起、转化、兴盛、升华的清音铿锵有力,一代代腾冲人怀揣“兴腾”的梦想,从家乡出发,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创造了许许多多不朽的神话,令后人不由自主的神往和追随。没有追随时代,就无法抓住时代。遥想明朝军屯、民屯、商屯后中原文化于腾冲大地绵延后世,明清进士、举人、贡生、文官、秀才辈出。追忆陈鉴1471年即设司学始叹家国情怀之重,仰望唐知州1699年捐资开办义学领风气之先……南方丝绸古道提振了腾冲人的精气神,义学官学的兴盛织就了腾冲人的文脉,李根源、艾思奇、张问德、赵端礼、寸树声等腾冲骄子挺起了腾冲的脊梁……一路走来,见证前贤兴利除弊之伟绩,可歌可泣!
造化钟神秀,这块大自然最钟情的奇葩——腾冲,她特有的教育土壤,孕育出了厚重的人文、独有的民族风情、谦谦君子式的腾冲风骨,这一切起于教育,又反哺教育,并牵引着教育往更高处渐行渐远。
人之心灵,在于修德于性,追求弘道但却务本修身。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为我们立身指明方向。
绮罗文昌宫历经四百年风雨依旧散发出神秘而深邃的魅力,从民间传说的文昌帝君,到孔子四大贤徒,再演绎到儒家文教与道教宫冠合一的民俗文化,无一不透射出中原文化在腾冲流动的气韵。李家大院的建筑风格特异,展现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拐角楼”的范式,凝固成画。各种雕刻蕴意深远,各种造型栩栩如生,契合虔诚达善之意,诸如“凤穿牡丹、龙凤呈祥、三阳开泰、喜上眉梢”等精美装修让人目不暇给,尤其是“一担水照壁”上“有多少德行就有多少财富”的指意发人深省,矫正生命的向度。
人之境界,在于践仁于行。达则兼济天下,价值的张力为研学的畅行腾出时空。
江东银杏村,自然与身心相遇后绽放出生命之光使人勃发对生活的热爱。爱银杏村的人,必然是敬畏生命的人;爱银杏村的人必然是诗意而浪漫的人;爱银杏村的人必然是自由而有梦想的人。——因为“五种树”的理念扎根人心:感恩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健康树,叶皮茎果皆入药;摇钱树,食药同源白果香;科普树,生物化石究成因;和谐树,一枝一叶总关情。银杏村不仅风光甲腾冲,更因祖辈传承的寨风家风使人崇敬。家庭“分官”总把银杏树留给老人养老,与邻舍树枝交错生长的果实平分,养雄株银杏的人家总能收到别人家收获的银杏果作为答谢之物,这代代相传的朴质礼仪成为了银杏村最厚重的人文精神。
人之经历,在于游艺于情。即兴于每日每事,笑对日出日落。乐情于山水,游艺于春秋。
蒲川茶山之旅,邂逅如约而来的美丽。水碧山清秀,人在画中游。在茶人的引领下,从采茶、制茶、泡茶、品茶中感悟人生理趣。文字上:茶字形象地点出了“人在草木间”的自然真谛;文化上:儒家喝茶长精神,佛家品茶见空灵,道家饮茶冲淡自如;文明上:茶道演绎出做人做事之风骨,既有内外兼修之执着,更有行进之样式。茶之前世今生,四季轮回,苦尽甘来,给人于出尘之感,飘飘乎天高地迥。
二、所思所感所悟。
教育研学突破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藩篱,营造了教育的“第三课堂”,构建了大教育的平台,让师生一路行走一路思索,自觉探寻物外之趣,真正“聆听了窗外的声音”。“仰佐国家之风致,厚培桑梓之福基”,既增长见识、拓展视野,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批判性思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回归自然、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激发师生爱国爱乡爱家的情怀,自主建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事业的的价值信仰。让师生阅历更加丰富、经历更加精彩,人生更加丰盈,最终实现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为此,教育研学应该基于几个方面来开展活动。
1、融合自然教育。
天地大舞台,大自然是的学校,要提倡走出学校、走出家庭、走近自然的教育理念,解放孩子们的手、口、脑、腿,带领孩子们去认知新奇世界、了解万事万物,触摸自然的脉络,感受生命的美好。
2、融合合作教育。
交流、沟通、合作是成长之基,让“一个人走的快但不如一群人走的远”的理念植根学生心灵,让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路上,从团队合作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3、融合体验教育。
“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和亲身品味,方能循事物之理,明德于物外。搭建舞台,让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发展生存生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信力。
4、融合家庭教育。
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备受关爱关注到独立行走,在研学路上自觉保护自己,自愿展示自己,敢于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担当,把师长、家长的谆谆教导化为具体行动,获得生命真正的成长。
5、融合学校教育。
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兴之所至,信手随笔,学校之所学均可在研学之中善思善用,把课本搬上研学剧场,课堂内外相统一,互为弥补,从而获得深度发展。
6、融合社会教育。
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提炼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教育只有融入社会才真正体现课程的本职功能。社会即学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社会资源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研学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
三、善思善为善做成。
自由的行走,深度的融合,必将塑造出教师的人生高度。
1、从教育层面看。
研学即生长——激扬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潜能,直抵人心,指向至善;研学即生活——勃发人的好奇心和理性思维的能力,激发情感,回归本真;研学即创造——唤醒人对世界本源的探寻和智慧追求,建构信仰,绽放生命。
2、从教师层面看。
首先是为教师寻求到了一个可以汲取营养的花园,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情感,寻求事业发展的支点,坚定教育信仰,终身从教;其次是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从困囿于学校的圈子中走出来,敞开胸怀,拥抱生活,变单一为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三是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自觉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寻求更为智慧的教育方法,去领略课外的精彩,去发现美的教育;四是升华了教师的育人观念,摆脱现实的奴役,跳出教育看教育,为国家社会培养健全人格、健康人性、健美体魄的大写的人。
3、从管理层面看。
一是不断提供教师研学的机遇,让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研学旅行”;二是积极鼓励学生及家长参与研学旅行,从家乡出发,走遍腾冲大地,并一路追寻,向着世界明亮那方奔跑;三是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把世界的精彩纳入学校、纳入课堂,让学生不出门亦知天下事;四是探寻“新教育”与研学的融合之路,创新研学方式,走自己的路;五是积极对接引进市外研学资源,打造教育研学共同体,博采众家之长,同研同学,全面发展。
人生若只如初见。“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研学旅行必然有最美丽的遇见,最美丽的记忆,最美丽的生活,一切文化的印记都将镌刻在我们灵魂深处,历久弥香。生活中孕育着美,而美隐匿于生活的深处。世界因研学而精彩,未来之腾冲必有“回行之思”,更多“行者”必返回人文传统,于历史的深处获得更多跃入当下的力量,“俯察品类之盛”,代代传唱腾冲精美的故事。
研学之路一路花开,远方更美丽。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九
第一段:引入旅行的魅力(200字)。
旅行是一种令人陶醉的生活方式,它能让我们跳出常规的生活圈子,探索未知的领域。旅行不仅是一种享受美景的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修复和启迪。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带给我们丰富的经历和深刻的领悟。无论是走进陌生的城市,还是踏上崇山峻岭,旅行都能够为我们打开新的视野,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第二段:旅行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200字)。
旅行是一次抛开束缚的自由舞蹈,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激情。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与自己对话的机会,让我们从繁忙的工作节奏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回自我。在旅行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感受新鲜的风景、美食和文化,这种新鲜感让我们心情愉悦,对生活也更加有动力。
第三段:旅行带来的自我成长(200字)。
旅行是一次与内心对话的过程,让我们更加与自我和谐地相处。在旅行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时候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旅行,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独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旅行也能够增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提高我们的眼界和见识。
第四段:旅行带来的人际关系建立(200字)。
旅行是一次与他人相识和沟通的机会,让我们结交新朋友,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在旅行中,我们可以遇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他们交流思想和经验,增进相互了解。通过旅行,我们可以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的不同,培养友善的处事态度。在旅行中结交的朋友,也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和事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机会和资源。
第五段:旅行的意义和价值(200字)。
旅行是一次重拾生活热情和激情的机会,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获得丰富的体验并开阔眼界,这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力。旅行还能够让我们放松心情,摆脱压力和疲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旅行,我们能够重塑生活的动力和激情,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
总结:旅行是一把揭开未知世界面纱的钥匙,它赐予我们无穷的体验、认知和发现。通过旅行,我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美好,与自己和谐相处,并收获深厚的情感和人际关系。旅行让我们更加独立、自信和温暖,为我们的人生注入了勃勃生机。所以,不妨放下身上的包袱,踏上旅途,品味旅行带来的心灵盛宴。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十
古城西安,十三朝古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矗立着大明宫、小雁塔、华清宫,它们见证了千年前的繁华。
我们首先走进了交通大学,交通大学以精勤、敦笃、果毅和忠恕的宗旨闻名四海,吸引成百上千的优秀学子竞折腰。
下午游览了大唐芙蓉园,晚饭后在城墙上散步。大唐芙蓉园将唐代建筑几乎完美的还原,还有许多精彩表演,是个放松的好地方。在城墙上,我们欣赏到了西安的夜景,历史与现代交融,令人心灵震撼。总之,西安是个美妙的地方。
第二天上午我们走进了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栩栩如生,坚挺的脊背,坚定的眼神令人心灵震撼,在破碎的兵马俑碎片中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下午我们体验了汉文化,学习汉代历史文化,了解汉代文明。聆听汉学专家讲授汉代故事;穿汉服,做汉礼活动;制作汉代瓦当拓印。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在瓦当这一小小的图形空间内,古代中国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
第三天上午我们走进了西安博物院,它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扬的雁塔晨钟、秀丽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下午在回民街闲逛,回民街有许多特色小吃,都很美味,吃的很尽兴。回民街上集中了西安各式各样的清真小吃,有在卖烤羊肉串的,有在卖桂花糕的,有在卖肉夹馍的,有在卖裤带面的,有在卖牛羊肉泡馍的。各种食物的香味弥漫在整条街上,香极了!店家的叫卖声、游人的说笑声夹杂在一起,热闹得不得了。
晚上聆听古老秦腔戏剧,“生、旦、净、末、丑”让我们眼前一亮。《面见圣上》及《王小三传闻》的'经典戏剧演出,为我们了解秦腔打开了一扇大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到了临别的那天,我们坐在动车上,望着渐渐远去的西安城,我有点念念不舍,但此时的我只能说:“西安,再见!”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十一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西方,化淡妆总是合适的。”每当想起这首诗,我就会想起我难忘的西湖经历。
今年暑假我爸爸带我去了西湖。
刚入西湖,只见岸边柳枝随风飘荡,透明的湖水被阳光照得闪闪发光。湖水不断拍打着岸边,不断发出“咕咚”声。湖水非常清澈,所以当我把手伸进湖里时,我感到凉爽。盛夏,湖里的水里站着许多荷花。真的是“荷叶无限,阳光下的荷花不同。”清晨,绿色的荷叶上镶嵌着露珠。一阵风吹来,顽皮的露珠不断滚动,仿佛珍惜它短暂的生命。
我们在湖边散步,看到湖边有许多塔。这些塔有不同的形状,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宽,有的窄。每个人都是人。傍晚,这些塔在夕阳和风景下显得格外美丽,其中最著名的.是雷峰塔,著名的雷峰塔日落是在夕阳西下时形成的。
我们接着看著名作家苏的《苏笛》。从苏堤上远远望去,我看到了几个小岛。这些小岛被树木覆盖,郁郁葱葱。往前走,走过了很多桥,有些费力,有些好走。在苏堤的尽头附近,前方有一座桥。看了介绍,知道这座桥叫span虹桥,很陡。爬这座桥花了我们很多努力。
西湖之旅结束了。西湖真的是人间天堂。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十二
在局主要领导的全力支持下,7月23日,我们五峰研学旅行学习团队一行5人,踏上了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去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培训班。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拥有2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持单位的井冈山,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其中的青少年教育基地牢牢把握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这一主线,充分挖掘井冈山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契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和青年干部成长需求,引入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理念,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打造基地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了一条红色基因教学的创新之路。
为期五天的学习,我们将基地的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都一一进行了体验。
一、红色育人的研学课程。
1、开班式上放异彩,烈士墓前祭英魂。
参训的154名学员盛装出席,以最饱满的姿态向基地指导老师及同行展示教育人的风采。三千翠柏卫忠魂,紧逼戎装后来人。开营仪式后,全体学员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祭奠革命英灵。
2、八角楼台铸热血,挑粮小道磨意志。
150余名学员慕名前往坐落于茅坪村的八角楼,昏暗的灯光九十年前照亮了伟大的革命道路。烈日炎炎,培训学员重走挑粮小道七里山路,虽然汗水湿透的衣裳,但那一幅幅咬牙坚持的革命精神,已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里。
3、聆听讲座获新知,革命家风代代传。
培训学员有幸聆听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钟教授对井冈山精神的解读,更有感于革命后代王放讲述父辈投身革命,将革命精神作为家风祖训进行传承。通过讲座,让我们了解到,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当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铸就的峥嵘革命史,那段辉煌悲壮而光荣的历史需要我们共同找寻,共同铭记。
二、课程开发的有益启示。
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课程开发的成功,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着力解决研学旅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研学旅行如何与学校课程实现有机融合?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如何设计?此次的培训学习,带给了我们如下思考:
1、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立足教育性。
研学旅行做到立意高远、目标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必须把教育性原则放在首位,每一门课程须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寻找适合的研学主题和课程教育目标,深度促进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既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又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井冈山之行中,通过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聆听感人的革命故事,让学员体会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感悟信仰的力量,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所以研学旅行在课程目标的制订上,要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思想品德课程、历史学科课程、科学学科课程等统筹考虑,活动中的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和核心素养的`目标统筹等等,都应该是落实课标的核心要点。
要通过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身心、思想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突出实践性。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是目的,旅行是手段,通过旅行中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实现综合育人的目的。为此,课程设计和实施中,要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充分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研学旅行,就是要让他们在与学校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实践思考。
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设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要避免学生在学校中的以单一学科知识被动接受为基本方式的学习活动。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的课程设计,井冈练兵、三湾改编、学编红军草鞋、自做红军餐等,都突出了研学的实践性。
研学旅行的课程应当超越学校、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因地制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在实践学习中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加强融合性。
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要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研学旅行基地功能的拓展、研学旅行线路的设计、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都要创造性地整合。
从课程资源的整合看,既包括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跨界整合,也包括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例如,要统筹安排好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线路的课程资源开发;要结合域情、校情、生情,从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各种场馆中挖掘和整合可利用的课程内容。充分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实现与学校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衔接融合,推动学校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融合。
4、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确保安全性。
由于研学旅行的课堂多是在路途上,开放性非常强,所以安全性原则是确保活动课程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以学生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学旅行,需要对研学线路、课程设计、组织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安全保障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切实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确保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安全性。
五天的课程,转瞬即逝。井冈山,我们轻轻的来,又轻轻的走,蓦然回首,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当我们走在挑粮小道上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时,当我们站在革命英雄烈士墓前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时,当我们聆听革命后代讲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谆谆教诲时,我们领会到了井冈山精神的真谛。但愿我们今后所做的研学旅行活动,也能够给学生带来一辈子能够受用的、值得铭记的宝贵经历。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十三
暑假里,各地中小学的研学旅行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孩子们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带领下,离开爸爸妈妈,在集体旅行、集中食宿中体味成长的快乐,在行万里路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研学旅行的好处显而易见。比如,在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过程中,孩子们走进大学校园,亲身感受其中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独特魅力。“百闻不如一见”,这样润物无声的熏陶,可能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求真向上的种子。同时,“独自”离开家闯世界,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独立能力,学会照顾自己,还能面对更多“突发状况”,学会做出选择、服从命令、提高安全意识。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
但值得注意的是,研学旅行不能走马观花,混同于一般大众化旅游的“上车睡觉、景点拍照”。出发时,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一路上真正有“研”又有“学”,力求在亲身实践中探索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在团队合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同学们同吃同住,而应该合理分工、互动互助,在各司其职中培养责任意识。
作为组织者,则应该努力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动有备案、应急有预案”,让一场研学旅行真正充满“研学”的味道。
最新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篇十四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小时候,我们便能将《论语十则》倒背如流,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我竟来到了曲阜、邹城——孔孟之乡这得益于沂源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的研学之旅。
经过两天的车马劳顿,我们结束了此次研学之旅。我们游览过以丰富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规模宏大而著称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修览度假胜地,世界级人文旅游目的地——尼山圣境;孔子的诞生地——夫子洞;来到了曲阜师范大学,提前感受大学生活,聆听专家的讲座,深入了解孔子;最后我们参观了孟府、孟庙。
短短的两天时间,却让我了解到了许多从未接触的东西,触发了我内心的深思。
孔子,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因创建儒家思想而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他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却不曾知道,孔子的身世坎坷,他3岁丧父,17岁丧母,家境贫寒。孔子生于战乱时期,却崇尚和平,推行仁义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他有门徒三千,深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形成了一个影响华夏千秋的儒家学派。
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运动沉重打击了儒家思想,他们全盘否定儒家思想,肯定西方先进文明,因此在现代,儒家文化越来越淡出我们的视野,儒家文化的生命力越来越衰弱。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讨论人类要如何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其中一位西方学者提出"必须要回首2520xx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令我十分震惊,就连西方人都如此重视儒家思想,我们还有何理由再次否定它,忽视它?尽管它有不和时宜之处但我们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而这小小的一部分,便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让我们多多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将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