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借鉴,促进共同进步。范文中的培训心得体会,或许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一
20xx年7月16―17日,20xx年xx市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培训会如期举行,我校高一年级英语组全体老师参加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我们用好新教材的信心和决心。
图片。
01。
学习新课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新课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更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高中英语新课标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也使评价更加公正、全面和综合。同时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高中阶段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每堂课的设计、组织、反馈,一方面要基于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帮助学生通过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
02。
使用新教材,衣带渐宽,消得人憔悴。
通过培训,我们从新教材出现的背景,教材使用情况,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整体框架,各册内容的编排,新旧教材学生用书板块对比这五方面,全面详细地了解了新教材。可以感知到新教材的设计,无论从单元的容量,新增的板块,板块的编排,语篇文本还是活动的设计都比老教材更能体现新时代的人文观与价值观。基于新课标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编写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语言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让我们对新教材有着一种期待。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对新教材进行精读,细思。通过认真研读文本梳理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确保教学设计语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基于单元整体教学,提高新教材使用效率,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进而改变传统老教材的教学模式。
03。
培育新素养,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高中教育的最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恰恰诠释了这一宗旨。英语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与教学策略都与核心素养休戚相关。遗憾的是,目前的高中教学依旧存在学科素养意识差,课堂模式化,表层化,知识碎片化,语言文本分析思维缺失,情感态度培养标签化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的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我们还应该走向融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通过课堂活动的精心设计、通过德智体美劳的多维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语言能力;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学习能力;学习未知事物,探索新奇世界的认知能力。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课标”的核心理念。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来源,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教学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二
20xx年8月1日至3日,我校思想政治学科全体教师集中参加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培训,听取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各位专家的介绍与分析,专家们给我们介绍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理念及思路。介绍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与特色、重难点及框架和体系设计说明,还分别对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综合探究和教研活动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本次新教材培训收获颇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这次培训使我感受到新教材对学科理念进行了新的调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注重运用活动课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家们通过精准准备和深入挖掘新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要想教好新教材必须认真体会和把握新课程标准,认真揣摩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进行认真精心备课,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通过教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进行铸魂育人。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本次培训感受深刻的就是专家们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传授,也有操作性实用性强的案例讲解,尤其是针对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结构安排,编写思路,教材重点难点分析,以及综合探究等的讲述,使我对必修一模块四课及两个综合探究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使我能清晰名白新课程的编写意图、编写体例和特点、体系脉络以及教材使用建议,同时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教材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还有高老师《新教材使用中的行与思——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的精彩讲座。高老师首先厘清新教材必修一教学中的困惑和思考:如何避免“方向偏差”、必修一如何教、怎样讲的深入人心,提醒老师们要把必修一上出政治味道,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接着高老师以山东省2020年高考真题和冬季学业水平测试真题为例,指出要关注教学与评价方式的统一,重视课程标准的研读,明确课程标准的导向,做到理例结合有骨肉、辩证思维有角度、思路清晰有逻辑、三观端正有温度,建议大家高度重视“综合探究”,要设计真情境、真议题。最后高老师结合自己设计的精彩课例,对新教材的教学实施提出对策和建议,建议大家阅读经典、抓住主线、巧设议题、创设情境,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向深度教学。增强了我用好新教材的信心,讲到了我们一线老师的心坎上。讲座有血有肉,有理论有实践,有情境有素养,不仅体现了高水平的专家素养,而且消除了我们对以后新教材的教学的一些恐慌。
三、本次培训让我意识到要重视教材中的辅助文和综合探究在教材中的作用,辅助文原则上不属于教师教学的内容,但是设置辅助文的本意是开拓和加深学生对正文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探究和前面的正文内容一样,同样属于课堂教学的内容,综合探究是教材每一个单元学习的重要内容,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它是教师实施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借助辅助文和综合探究来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教学环节。
四、本次培训使我进一步的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使命,培养认同自己的国家、认同自己的文化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责任感,也让我更深入把握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明确思政课的地位使命和属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紧扣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帮助同学们将知识结构语言化,最终掌握科学方法,帮助同学们将成熟性的知识,最终转化为课程性的知识,将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用于判断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科问题意识,了解每一个知识点和学科基本问题间的关系。
五、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也使我深入透彻的了解到应该如何把握课堂教学,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等等,使得我认识到对于教材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有助于我在面对新教材新内容时候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时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
不负使命!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三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被学校安排到翠屏区中山街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省级课标教材培训,期间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祥彬老师(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副主编)对我们作了全套西师版数学教材的特点介绍,并着重对一下的教材作了培训;四川省眉山市教科所主任胡开勇老师(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副主编)为我们作了二下的教材培训;四川省教科所尤一老师为我们作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四个问题的一些思考》的专题讲座;同时还听了中山街小学和人路小学两位老师的两节数学课。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觉得受益非浅,对教材的把握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课堂的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作为教材编者为我们作的教材培训,比我们区县作的教材培训更加深入透澈。陈祥彬和胡开勇老师说出了他们编者的意图,为什么要这样编教材,有些什么优点,有些什么不足,对知识的把握应做到什么程度,在教学时应该怎样去处理教材。通过他们的讲解,让我能更好地去把握教材。比如:单元主题图如何处理,例题的情景如何利用,计算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解决问题中蕴藏的暗线如何教会学生,估算与求近似数有什么区别等等。可以说通过培训我能更准、更好地把握教材,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老师也提了一些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的列法以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这真是我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今后还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三是,听了尤一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进一步体会到如何用教材去教,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在讲座中尤一老师对本次的两堂课作了点评,同时也给我们举了很多课堂教学的例子。通过讲解和举例让我进一步意识到课该怎样上。尤老师说:“大师上课其实就是比一般老师多了一个范儿,明星的范儿,这个范儿就是敢于让学生多说出自己的想法。”回想自己的教学,往往学生还没说完,我就急于帮他们把正确答案说出来,甚至很多时候不是学生说出来的,而是老师全部说出来了。老师说多了,说早了,抢了学生的先机,抢了学生的话语权,限止了学生的思维。就像尤老师说的一样,我们上课就是要借势,借学生的势推动课堂向前发展,借学生的势引导学生思维向前走。想想,如果什么时候我的课堂也能上成这样,可能我的课就能更受学生的欢迎了。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四
本人近期有幸参与了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线上研修活动(高中英语)。研修过程中听取了多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来自韶关的王锦霞老师所作的“区域高三英语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讲座。现就王老师的讲座浅谈几点个人的收获总结。
一、将课标理念与高三复习完美结合。
新课标自20xx年发布以来,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课标里的各种理念也可以说都或多或少能够深入人心,但如何在日常实践中很好地践行却一直是一线教师在不断研讨当中。特别是在高三复习中,如何将课标理念与高三复习完美结合起来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平常经常看到的高三复习教学很多都是词汇语言点教学、语法复习、专题训练等,这些教学方式与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大相径庭的。然而,王老师的讲座却给我带来了新的启示。在王老师的教研整改下,新课标的理念已经能够很好地与高三复习完美地结合了,如她将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理念贯彻到高三复习的日常操作中。
二、将前沿教学理念与高三复习结合的大胆尝试。
从王老师的讲座中,我还发现她将很多前沿理念有机地与高三复习进行了大胆尝试,比如群文阅读。在王老师所展示的四节高三复习典型课例中,她介绍了在阅读课中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高三阅读教学。该课例中,授课老师选用了一篇高考真题,一篇新教材的阅读文章和一篇旧教材的阅读文章。这三篇文章都是基于同一主题选择的,而且文体也都是说明文。本节课例中,第一个文本和第二个文本进行对比阅读,有效地实现了阅读技能的迁移,第三个文本作为拓展作业又再次巩固了阅读技能。
三、将区域学情与高三复习结合起来。
王老师除了把新课标和前沿教研的理念融入到高三复习中,而且还扎根于区域学情特点,把高三复习教学做实做到位。在王老师提供的四个课例当中,每个课例都是基于相对薄弱的学情开设的。这是非常接地气的做法,因为高三复习针对的群体绝大多数学生的学情并不是特别乐观。提供大量支架支撑学生有效地学习便是最大的基于学情的体现。以写作课为例,写作教学除了教授写作策略外,该课例中授课老师还提供了很多主题词、句、段的支架,而且这些支架也都是循序渐进,完全没有太多的违和感。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五
20xx年8月26日、27日,我按时参加了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新课程、新教材音乐教师网络全员培训。本次培训的内容可以说是去年新教材培训的提炼与补充,包含了音乐教材修订总体情况的介绍、音乐鉴赏修订介绍与教学建议、歌唱修订介绍与教学建议、合唱教学法指导、音乐与舞蹈舞蹈表演教学法指导、戏剧表演教学教法指导、音乐与戏剧模块课程简介与教学实践,以及刘梦颖老师的《第十交响曲·江雪》,何佳洋老师的《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乡村音乐》,还有薛晖老师的对这两节课的专业点评。
孙红成博士指出这次湖南版教材的修订是根据课标的修订展开的,课标中指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建构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以此为依据,设置了高中音乐新课程,即由六个基础课性质的必修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及与之关联的拓展课性质的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还有以校本课程为主的选修模块构成。孙老师以音乐鉴赏中的《1812年序曲》、歌唱中的《绒花》、合唱中的《茉莉花》、《茫茫云天》、合奏中的《爱我中华》、音乐与戏剧中的《主角与配角》等课为例,从框架结构、内容选材、问题导向等方面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湘艺版新教材,让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新教材结构清晰、选材经典、贴近实际等特色、特点。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音乐教研员薛晖老师,就《音乐鉴赏》和《歌唱》两个模块的有效实施入手,为老师们分享了如何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对音乐的感悟、审美和评价能力等有效策略。音乐鉴赏模块中,薛老师从初高中音乐教材的对比与关联、目标的定位、教材教法、各单元编写意图、教学实施建议等方面讲授,并结合各单元有代表性的课例,如《音乐与时代》、《古典与现代》、《巴洛克音乐》、《绚丽多彩的汉族民歌》、《梨园百花》等,最终为我们总结出高中音乐鉴赏的实施策略,即紧靠单元主题组材、明确教学目标、凸显音乐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表现、多运用比较欣赏的方法等。薛老师的精彩讲授与解析、引导我们紧跟其思路,学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课例中的教学思路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是值得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借鉴的。
歌唱模块中,薛老师从目标定位、教学策略、存在问题、歌唱模块中的“欣赏体验”、发声指导、各单元框架结构及设计依据、演唱的方法及风格特点、情感的表达、舞台的表演实践、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讲授,结合经典课例《情韵悠悠——感受民族唱法的魅力》,还加入多个小视频、自身的示范演唱、流行唱法的尝试等内容,让我们了解了《歌唱》模块的实施只有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材内容与拓展内容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歌唱教学,逐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演唱、表演能力。
魏伟国老师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法指导》讲座,讲到了找到拍点、左右手的配合、各种起拍(整拍起拍《对花》、后半拍起拍《让世界都赞美你》等)、不同情形的收拍,总谱的读法、以及以实际作品为例引导我们学习了各种拍子的打法,如二拍子《太行山上》、《渔歌子》;三拍子《沃尔塔瓦河》、《神圣的战争》、《卖花生》;四拍子《本事》、《大海啊故乡》、《凤阳花鼓》、《蒙古人》……魏老师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我再次领略了指挥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训练学生、指挥手势、歌曲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跟着视频学习、练习,切实纠正、解决了自己很多的问题,受益匪浅。
熊康老师的《音乐与舞蹈、舞蹈表演的教学法指导》讲座,为我们呈现了《音乐与舞蹈》教材修订前后的对比,通过视频展示教材内容,确实可以感受到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按照舞蹈学科自身的结构进行了很精细的调整。她为我们推荐了当代舞《士兵与枪》、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展示了自己学校排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片段、《十八岁的天空》,通过熊老师的系统讲解,我们感受到新教材重新构建了以音乐舞蹈文化为主线、融合舞蹈作品欣赏、舞蹈表演实践以及舞蹈创编为一体的内容体系。《舞蹈表演》模块是必修课程《音乐与舞蹈》的拓展与延伸,注重的是舞蹈表演,突出的是实践性。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湖南师大附中这一模块的开设情况,包括选修的要求、创作的历程、学生的编创和展示,教学测评模式(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戏剧表演是把戏剧理论和表演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模块。孙成洪老师的《戏剧表演教学法指导》首先引导我们对教材进行了整体的了解。这一模块的上篇以理论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对经典戏剧作品赏析,理解音乐在戏剧中的地位,认知戏剧艺术的一般规律,了解戏剧的品种、特点。下篇则以表演实践为主,用灵活多变的实践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艺术的表演与创编。下篇出现的小品、配乐朗诵、课本剧等都是建立在学生通过对上篇的学习,已经对戏剧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基础上的。教学案例一《千斤话白四两唱——坐楼杀惜赏析》,既有理论的准备,又有实践的参与,最后的模仿,更是让这节欣赏课提高了一个层次。教学案例二《角色与七声音阶游戏——戏剧表演基础》,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唱熟音阶,唱出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教学案例三《爱的二重唱——配乐朗诵诗两首》,配乐朗诵可以说是戏剧模块中最容易上手,也最能让学生体验到表演的成功与快乐的艺术形式。孙老师亲自示范,激情朗诵,让我们知道了教师既要做一名有经验的指导者,更应该是一名身体力行的参与者。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始终应时代之需而有所突破。罗月恒老师的《音乐与戏剧模块经验简介与教学法实践》着重为大家分享了长沙一中的“音乐剧体验式课程”。刘梦颖老师执教的《第十交响曲·江雪》,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交响乐队与古琴的结合、不同行当的吟唱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中西方音乐结合的魅力、不同行当唱腔的特点,以及现代音乐的特点、表现形式。何佳洋老师执教的《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乡村音乐》,通过动、唱、奏、听等一系列学生活动,由《什锦菜》到乡村音乐,由点到面,一步步落实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各位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收获了很多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真的是受益匪浅,在此,感谢各位专家和老师的辛苦付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依托课标,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合理利用新教材,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尝试积极开展多个模块的教学。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我们也应继续加强音乐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勇于创新,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构筑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六
从炎炎夏日到秋风送爽的这段研修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太多的感触和思考使我对这段日子的每一天都记忆犹新。从开始阶段平台故障的不顺利到后来如潮水般高涨的发帖热情,还有课程专家辛勤工作的精神,对课程改革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及对学员作业的及时点拨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希望。我们语文团队是团结的队伍,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似乎还有很多的荆棘和困难,但我相信总会在这么多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因为我们这个团队是一个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团队,“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这个集体的智慧将是无穷无尽的,我相信语文课改的明天也将是美好的。
这十二般的热情激励着我在这次研修学习中兢兢业业,每天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发帖参与评论。这些源于新课改的思想和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面对学生语文学习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难、课程专家和前沿老师的积极探索,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也感到了肩上的责任。高中课程改革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就拿阅读为例。在不少时候我们总因担心课堂讲解的时间不够,把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全部挤到课外,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其效果也不理想,到上课时连课本还未问津的学生大有人在。把语文课真正上成在教师引导下“教会学生学习”的.课似乎道路还比较漫长。很多时候我们以讲废读,用繁琐乃至架空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领悟,唱“空城计”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就无从发展。而课堂设计中一些无价值的提问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只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路的模式使我们的学生离开老师似乎已经不会走路了。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我的感受是: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从而构建起一个现代人所应有的价值观,而这一切的获得是不能强迫的,是不能靠教师灌输的,只能让他们在平等的被子有欣赏和关爱的温暖和幸福中获取。“话需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通过点拨和引导,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让他们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的时候,当他们对语文兴趣高涨的时候,当他们热爱读书的时候,我相信我们的努力就不是徒劳的。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给每一个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照葫芦画瓢一蹶而就,一帆风顺。改革首先要从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开始,只有努力做一个主动学习型、勇于实践型、善于反思型、勤于积累型、敢于创新型教师,才能少些迷茫,多些理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从从容容地走进新一轮课改,并使语文素质教育这面旗帜,在新一轮课改浪潮的探航中更鲜明与飞扬!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七
20**年高考结束后,我们便参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训。为期三天,我们听了主讲教师的授课,观看了视频,每天在网上发布作业。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所必然。为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走出来,从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严酷现实中走出来,从一切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唯一硬性指标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育一片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向善向真向美,是使受教育者个性中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不健全的灵魂得到重塑,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质,热爱科学敬畏自然,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却悖离了教育的这个宗旨,悖离了它应走的道路,已经异化为对人个性的遏制甚至扼杀的“被教育”。这种“被教育”完全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死记硬背那些在社会实践中没有用处的过时陈旧的知识来获取高分并由此进入高等学校,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正如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是指我们的教育现在只讲考试,只讲成绩。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而大学却在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补课”。在一些学校,公然张贴有“用分数说话,拿成绩发言”的大幅标语。这是告诉我们的学生,你除了把成绩提高以外,你可以不管其他,或者说你可以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只是对他的智育负责。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抓得如此之紧,现行的应试教育也只能把入口成绩好的学生作一些提高,而大部分入口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出口还是一般或稍差。
新课程改革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没有现成模式,也无可以上升为理性总结的经验。以四川省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例。从两本教材变成了三本,执行新教材的还是原来的那些教师,教法还是原来的那些方法,或者说有一些变化。这样的改革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是很大的。
通过学习,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心灵塑造工程而不只是课堂教学,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不转变,那就什么都谈不上,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工程,而不是每年的升学率。
其次,我认为那些讲课的教师都讲得很好。比如诗歌教学的美感熏陶,又比如作文教学写心灵,审题立意等,但恕我直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些东西却根本推不开,也无法实行。我们高中语文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很多重点大学在他们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都取消了语文考试,更有甚者,在一些重点高中的自主中考中,也取消了语文考试。许多中学的校长都认为语文课无关紧要,可以临时突击。而在高考分数下来后,却又惊叹语文还是可以将学生的总分抬高的。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要艰难前行。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把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把满堂灌变成金手指,对学生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作一点拨。
语文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影响下,语文基础知识都很不牢固,文学素养也差,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不要说读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某些学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只是死背一些文学名著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他们连书的封面都没见过。新教材增加了高中生的阅读量,也选了大量的名著选段,这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再次,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长期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要长期坚持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合作学习是要发挥学生各自在知识的不同点上的长处,取长补短,吸纳优势。这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前途光明,我们作为参与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八
20xx年高考结束后,我们便参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训。为期三天,我们听了主讲教师的授课,观看了视频,每天在网上发布作业。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所必然。为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走出来,从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严酷现实中走出来,从一切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唯一硬性指标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育一片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向善向真向美,是使受教育者个性中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不健全的灵魂得到重塑,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质,热爱科学敬畏自然,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却悖离了教育的这个宗旨,悖离了它应走的道路,已经异化为对人个性的遏制甚至扼杀的“被教育”。这种“被教育”完全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死记硬背那些在社会实践中没有用处的过时陈旧的知识来获取高分并由此进入高等学校,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正如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是指我们的教育现在只讲考试,只讲成绩。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而大学却在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补课”。在一些学校,公然张贴有“用分数说话,拿成绩发言”的大幅标语。这是告诉我们的学生,你除了把成绩提高以外,你可以不管其他,或者说你可以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只是对他的智育负责。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抓得如此之紧,现行的应试教育也只能把入口成绩好的学生作一些提高,而大部分入口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出口还是一般或稍差。
新课程改革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没有现成模式,也无可以上升为理性总结的经验。以四川省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例。从两本教材变成了三本,执行新教材的还是原来的那些教师,教法还是原来的那些方法,或者说有一些变化。这样的改革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是很大的。
通过学习,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心灵塑造工程而不只是课堂教学,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不转变,那就什么都谈不上,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工程,而不是每年的升学率。
其次,我认为那些讲课的教师都讲得很好。比如诗歌教学的美感熏陶,又比如作文教学写心灵,审题立意等,但恕我直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些东西却根本推不开,也无法实行。我们高中语文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很多重点大学在他们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都取消了语文考试,更有甚者,在一些重点高中的自主中考中,也取消了语文考试。许多中学的校长都认为语文课无关紧要,可以临时突击。而在高考分数下来后,却又惊叹语文还是可以将学生的总分抬高的。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要艰难前行。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把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把满堂灌变成金手指,对学生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作一点拨。
语文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影响下,语文基础知识都很不牢固,文学素养也差,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不要说读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某些学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只是死背一些文学名著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他们连书的封面都没见过。新教材增加了高中生的阅读量,也选了大量的名著选段,这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再次,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长期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要长期坚持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合作学习是要发挥学生各自在知识的不同点上的长处,取长补短,吸纳优势。这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前途光明,我们作为参与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九
20xx年8月1日至3日,我校思想政治学科全体教师集中参加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培训,听取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各位专家的介绍与分析,专家们给我们介绍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理念及思路。介绍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与特色、重难点及框架和体系设计说明,还分别对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综合探究和教研活动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本次新教材培训收获颇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这次培训使我感受到新教材对学科理念进行了新的调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注重运用活动课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家们通过精准准备和深入挖掘新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要想教好新教材必须认真体会和把握新课程标准,认真揣摩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进行认真精心备课,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通过教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进行铸魂育人。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本次培训感受深刻的就是专家们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传授,也有操作性实用性强的案例讲解,尤其是针对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结构安排,编写思路,教材重点难点分析,以及综合探究等的讲述,使我对必修一模块四课及两个综合探究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使我能清晰名白新课程的编写意图、编写体例和特点、体系脉络以及教材使用建议,同时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教材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还有高老师《新教材使用中的行与思——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的精彩讲座。高老师首先厘清新教材必修一教学中的困惑和思考:如何避免“方向偏差”、必修一如何教、怎样讲的深入人心,提醒老师们要把必修一上出政治味道,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接着高老师以山东省2020年高考真题和冬季学业水平测试真题为例,指出要关注教学与评价方式的统一,重视课程标准的研读,明确课程标准的导向,做到理例结合有骨肉、辩证思维有角度、思路清晰有逻辑、三观端正有温度,建议大家高度重视“综合探究”,要设计真情境、真议题。最后高老师结合自己设计的精彩课例,对新教材的教学实施提出对策和建议,建议大家阅读经典、抓住主线、巧设议题、创设情境,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向深度教学。增强了我用好新教材的信心,讲到了我们一线老师的心坎上。讲座有血有肉,有理论有实践,有情境有素养,不仅体现了高水平的专家素养,而且消除了我们对以后新教材的教学的一些恐慌。
三、本次培训让我意识到要重视教材中的辅助文和综合探究在教材中的作用,辅助文原则上不属于教师教学的内容,但是设置辅助文的本意是开拓和加深学生对正文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探究和前面的正文内容一样,同样属于课堂教学的内容,综合探究是教材每一个单元学习的重要内容,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它是教师实施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借助辅助文和综合探究来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教学环节。
四、本次培训使我进一步的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使命,培养认同自己的国家、认同自己的文化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责任感,也让我更深入把握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明确思政课的地位使命和属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紧扣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帮助同学们将知识结构语言化,最终掌握科学方法,帮助同学们将成熟性的知识,最终转化为课程性的知识,将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用于判断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科问题意识,了解每一个知识点和学科基本问题间的关系。
五、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也使我深入透彻的了解到应该如何把握课堂教学,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等等,使得我认识到对于教材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有助于我在面对新教材新内容时候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时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
新时代新教材对我们思政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积极实践探索,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十
新教材培训让我收获颇多。新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降低了认知难度,大单元教学也更明显,单元知识更加系统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训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很多可操作的抓手,明白了编者的用意以及教材的框架,懂得了教学中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感谢各试教团队及专家们的`指导,为你们所付出的努力点赞!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十一
为期四天的培训在紧锣密鼓中即将落下帷幕,每天听报告,做笔记,收图片,看简报,赏心得……一石激起千层浪,意识的火花在不知不觉中绽放,新旧思想的碰撞,成果与问题的交互,使我的内心不再平静: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评价体系需相辅相成,教研人应及时充电,做“三新”的急先锋。分享有三:
一、且学且行,且行且改。“三新”改革要想落地生根,需要一线教育人,教研人不仅仅是学习新政策,了解新理论,掌握新方法,更主要的是要做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这将是一向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需要把今天的所学认真梳理,潜心研读,对照自己工作中的结合点,选择性的加以消化、吸收、运用。专家老师们从不同站位,不同角度,给我们传输了多方位的信息,这将会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撑,会激励指引我们有方向,有目的的前行。且学且行,且行且改,任重道远!
二、研思结合,注重积累。做研究型教研员。通过培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研员肩上责任重大,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要思考,如: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点对落实;单元课程与课时知识的构建结合;学科课程间的迁移整合;学段课程间的衔接过度;深度学习的思考探索;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创新等等。这些问题在报告中专家老师们给我们做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有的是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呈现,各学科教研员还需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将所学理论予以转化,为我所用;面对新高考改革,我们要思考:科学选科、走班方案、强基计划、如何备考等等;面对新评价,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创新是对我们的新挑战,如何落实才能做到最大化的公平更需要我们去思考……诸多问题的出现,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转变观念,做研究型教研员,必须转变工作方式,做导向型教研员。
三、心怀感激,砥砺前行。感谢给我们搭建平台的省教育厅,感谢为我们统筹策划的学前师范学院,感谢各位专家老师们的倾情教导,感恩遇见所有的陕西教研人。加油,我们!愿我们心怀感激,砥砺前行!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十二
最近一段时间大多高三老师应该都比较忙碌,6月24日12:00高考成绩出来,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电话成了热线。紧接着大家关注的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于27日10点正式发布——陕西2022年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2025年整体实施,打破文理科“固定组合”考试模式,高考实行“3+1+2”模式。无论你是否期待、是否恐惧,它真的来了,新变化势必对一线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适应”与问题,老师们需要用心思考、学习、消化、实践。
6月28日全天进行“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培训”,上午听取了王本华老师所讲《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和胡晓老师所讲《如何用好统编高中必修(上册)语文教科书》,下午学习了尤炜老师所讲《守好学科本位努力开拓创新——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为中心的思考》和贾玲老师所讲《〈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课例分析》,一边听一边思考,时而明朗时而困惑时而又清晰,总之很有收获,简要分享如下。
一、关于新教材。和老教材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变化很大,但并非对既往教材教法的颠覆。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必修”2册,所有高中生都要学,“选择性必修”3册,理论上可供自主选择,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要学。必修安排在高一,选择性必修安排在高二,当然,也可以做其他灵活的安排。高中统编教材和“新高考”配套衔接,改革是趋势,必须跟进,我们要欣然接受。
二、关于“学习任务群”。老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不是讲授不重要,而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教案的设计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问题(课题)、解决问题(课题)的方法与材料提示、对学习和交流“活动”的组织引导、读书的引导等等。备课时最好还能够重新研究和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看其中对本单元所承担的“学习任务群”是怎么定义和要求的。
三、关于“整本书阅读”。老教材有“名著导读”,篇目较多,大多时候教师只是简单指导学生阅读,效果不显著。新教材有2部——《乡土中国》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作为“任务群”专设2个单元的,都安排在必修。“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应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动,老师也可以给一些引导,主要是读“这一类书”的方法引导,该方面贾玲老师整体的指导和借仪敏老师的课例讲得非常细致,不做赘述。
总之,面对变革,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应,要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十三
在使用新教材教学的两年中,新版高中英语教材在教材文章的内容选择、教学方向引导以及新时期的英语教学目标等方面做出了系统化调整。教材中新颖与时代接轨的主题设定,有助于激发出学生优秀的文化意识,新教材也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语言技巧和写作能力方向的培养。在双新背景下我们一定要遵从双新的教育方向,新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立德树人,强调素养指向,强调让学习真正发生。深入挖掘,利用好新教材的优质内容,真正从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下功夫。
新版教材充分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将学生作为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发展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为目标来进行教材的编纂。面对双新,高中英语的各项活动也都做出积极的适新调整,2021年举办的最新一届“烛光杯”大赛上众多优秀的参赛教师们所呈现的课堂让我们在迷途中有了明灯,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教师们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优秀资源,给学生适当的指导,明确学习任务后,通过小组合作去深入挖掘单元主题,进而展示合作成果,教师真正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切实做到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流和写作。大赛中优秀教师的展示,也时刻提醒我们日常在教学中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教学调整。
一、结合新教材文本选择加深文化渗透。
新教材的文本选择相较于旧版本,文章文化内容具有时效性,其中地道的表达随处可见,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教材不再是应试教育的工具,而是文化传递的链条。现代高中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已经大大提升,他们对于英语课堂的期待已经成了个人兴趣的探索领域和语言能力得以的提高的实践领地。新考改也正是与时代和新教材高度匹配,我们对学生的语言理解应用和写作能力要求提升,对于过于细节化的语法项目的考察相对弱化,这才是能督促高中生将所学英语知识在日后学以致用的应试考察策略。新教材文章选材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喜好,合理结合了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加深文化渗透,让学生们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去阅读文章,才能更深刻感受到文章的美感,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在积极的主观情绪带动下再去学单词,再去讲语法和句法,才更具时效性。在文化的带动下,才能有思考的深度,才能提高表达和写作的意愿。例如在新教材必修一unit1。anewstart中,我们对英美高中生活进行文化讲解,让学生对所学单元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便于调动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学习热情。对相关词汇的记忆就会随之加深,有了情感共鸣后,也便于本单元的写作积累相关素材,从而提高课堂时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更关注新教材的presentingideas部分,这部分是很大的亮点,将文化主题升级为便于学生实践探究的呈现活动,自发性的研究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发深入思考,形成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虽是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来实现presentation,但最后的课堂呈现结果,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启发性,同时在每个单元的学习过后也促成了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形成,一方面训练了写作,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呈现部分将课堂交给学生绿色作文网,将语言学习过程变成具体的应用实践的过程。那么,呈现部分的成功与否,虽是整单元的一小部分,但检验的是日积月累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况。
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机地组织到教学中。这样不仅能立刻得到定量的教学反馈,也助于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消除隔阂和生涩。在日常的师生答疑环节,我们正确处理学生英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保护他们的自尊,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正如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关于课后教师指导环节能否顺利实施,实际考验的是师生关系。因为学生要想投入并且高质量的呈现环节,一定会遇到很多细节方面的难题,若他们能积极的去跟老师沟通,不断的调整,定会做出令人满意的呈现环节,增强自己的信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唤醒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活动的意识,这些尤为重要。使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安全感。从而大胆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学习乐趣。为教学程序的顺利实施扫除人为障碍。从而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课后的沟通做好后,那么课上的呈现就会顺利并且高效,让学生成为有效教学活动的中心。
三、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紧跟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步伐。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境即“情境教学”。英语是一种语言,脱离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语言就难于恰当地表述,难于发挥其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利用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加强语言信息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巧用情境优化英语课堂结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根据教材內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创设英语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用英语进行练习的机会。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利用教学材料,挖掘其內涵,激活情境,也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受制于教材和教参,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我们充分,灵活地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多看、多听,通过模仿或创新所了解的内容,进行教学情境展示。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们对有意思的课堂游戏,还是抱有较高的热情,基本可以做到全员投入。情境教学不拘泥于表现的形式,但核心是为了课堂的多样性服务。总之,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借助于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激情、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高一进行了趣配音大赛,我们学校安装了智能黑板我们可以进行单词大赛,词组pk赛等。
综上所述,双新背景下,我们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作出了适当的调整,让学生更加注重语篇的背景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应用能力,为新高考的调整做出充分的准备。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十四
今天我们市一小一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及其全灵宝市内所有的一年级语文教师,都去聆听了灵宝市教研室赵老师对于一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教材的解说培训,这给我们教师在授受教材时,能够更好更准确的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给予了正确的引导。
首先赵飞燕老师从教材的结构上进行了解说:一年级语文下册共八个单元:2个识字单元和6个阅读单元,需要学生会写的字有200个,会认的字有400个;然后从教材的突出特点上进行了阐述,说明了本册教材的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比如借鉴《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还有《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接着对教材里边的课文进行了较深度的解说,哪些是孩子必须理解掌握的:比如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加一加,减一减…这些趣味识字,都能帮助孩子更好的识记生字,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还有课文里面的一些aabb式,abab式的词语以及一些重点句式的仿说仿写;哪些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的:比如连环画课文,需要孩子看图,理解,说话,在看,想,说的基础上来理解记忆课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最后又给我们传授了,吟诵诗歌的基本准则:比如七言平起诗,2442停顿,七言仄起诗,4224停顿,在朗诵的时候按着每个字的声调,吟唱出来即可,并播放吟诵音频,一起吟诵学习。
总之整本教材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我们要把赵老师对教材的解说,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再加以修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我们的学生也在这么精心编排的教材中,学习和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魅力,并爱上学语文。
2023年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十五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和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新高考新教材语文成为了备受瞩目的话题。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有幸亲身体会到了新高考新教材语文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感受,分享一下关于新高考新教材语文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高考新教材语文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学习空间。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更注重文言文的学习,而对于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的学习相对较少。然而,新高考新教材语文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贴近生活实际,开拓了学习空间。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新高考新教材语文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和知识的传授,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然而,新高考新教材语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多样化的文本,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还可以拓展思维边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再次,新高考新教材语文强调了实用性。语文学习是一项实用的学科,我们需要通过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逻辑能力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传统的语文教育往往只注重文言文的学习,忽略了实用性。然而,新高考新教材语文注重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才能。我们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进行实践,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新高考新教材语文注重了情感教育。在过去的语文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培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然而,新高考新教材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文关怀。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力量,培养自己的情感认同和情感表达能力。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还提高了我们的情商和人文素养。
总结起来,新高考新教材语文带来了诸多的变化和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强调了实用性和情感教育。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更加注重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实际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高考制度,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高考新教材语文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充分利用这些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