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范文中的结论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论证,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亮点。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一
此处岩层性质为新田沟组泥岩,岩石硬度较小。此处以旁边的小路为分界线,可以明显观察到小路西面与该处的岩石性质有所不同。
(2)水塔处——煤矿工人疗养院
此处的岩性与上一层岩石性质不同,为下沙溪庙组砂岩。在该处我们利用罗盘分别测量了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倾角约为60度,走向为135度,经过测量,可以大致了解该地的产状特点。
(3)煤炭工人疗养院——李家院
经过观测此处的岩性为泥岩,靠近李家院处,岩石性质多为砂岩,或为泥沙互混岩,此处地貌为向斜槽部,槽部有河流流过。
(4)李家院——海拔米处
此处岩性多为泥沙互混岩,地处背斜中心处。
(5)海拔米处——齐家湾
此处岩石性质为泥岩,岩性较软,地貌则表现为东面为背斜翼部,西部则表现为
背斜核部。
(6)齐家湾——郭家沱
此处的岩石性质为泥岩,地貌类型表现为背斜,在嘉陵江沿岸,清晰可见河流阶地,有两级。(河流阶地:过去的河谷底部因为河流的下切作用而相对抬升,并高出洪水位高度,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
(7)郭家沱——张家沱
此处岩性为砂岩,在岩石产状中,倾向不变,倾角约为57度,地貌表现为向斜翼部。
(8)张家沱——白鱼石
此处岩石岩性也为砂岩,地貌则表现为背斜翼部,在河流沿岸,亦可清晰可见河流阶地。但是在接近白鱼石附近岩石性质则多表现为泥岩,岩性较软。
(9)水塔——金刚碑
此处岩石性质为砂岩,泥岩互混层,地貌则表现为背斜翼部。
本次地貌野外实习路程为白虎咀——庙咀,在此段路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观测到河流阶地,向斜,背斜,河流作用形成的河漫滩等河流地貌。在这次地貌实习过程中,利用到了在上学期《地质学》学习到的岩石产状测量方法,了解岩层产状,对该地区的地貌类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就是河流阶地地貌。
在这次的地貌实习中不仅学到了地貌知识,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应用与实际,而且也在野外的环境中和徐老师,同学们亲密的接触,受益颇多。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二
实习内容: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调查;猫儿山漓江上游源头的土壤、植被调查。
实习目的: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实习时间:第十八周(20xx年6月20日—20xx年6月21日)。
20xx年6月22日(星期五)—20xx年6月24日(星期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3.1猫儿山。
3.1.1基本情况。
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北纬25°48′-25°58′,东经110°20′—110°35′。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m,境内山峦重叠,原始森林密布,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
3.1.2文水。
猫儿山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年均降雨量2500毫米,茂密的森林植被蕴含着巨大的森林水文效益,森林土壤瞬时涵养水源能力为4738.32万吨,是一座天然的绿色水库。猫儿山森林密布、地域广阔,原始植被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9.19%。茂密的植被蕴涵着的巨大的森林水文效益,桂林的母亲河——漓江,以及资江、浔江都发源于这里。发源于猫儿山的39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3.14亿吨,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3.1.3土壤及植被分布。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空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由于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引起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从而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猫儿山区地处北纬25°48′-25°58′,南北跨度10′,同属中亚热带。由于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加之常绿阔叶林生长繁茂,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迅速,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作用下形成红壤。因此,从纬度地带性来看,本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红壤,也即猫儿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
猫儿山植被共有202科,691属,1720种。其中木本维管束植物784种,草本植物707种,藤本植物229种。地带性植物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樟科、壳斗科,茶金缕梅科、蔷薇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杜鹃花科中的一些种类。
猫儿山森林密布,从山脚往山上望去,很明显的看到满山都是阔叶林,植被分层,有明显的界线。从调查的区域来看,主要是毛竹林,并且多为人工种植而成,位于海拔1300m以下的山地山谷,在猫儿山山腰以下部位几乎全为毛竹林,但总体讲管理水平不高,加上多岩石裸露,因此长势一般,没有看到有新笋,看到有竹桩,很明显是被附近的居民砍伐所留的。竹林覆盖度0.6左右,林下灌木草类生长茂密,耐阴种类为主,也有不少的阳性种类,灌木以羊角杜鹃,贵州杜鹃,鹅掌柴为多,草类以铁芒萁、五节芒、野古草为主。
3.2会仙湿地。
3.2.1地理位置与交通。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四塘乡一带,北至文全、黄插塘一带,南至睦洞、毛家、渣塘底一带,西至九头山、莫家,东至冯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50″—110°14′30″,北纬25°05′20″—25°06′45″,总面积约35.2km2。区内交通发达,以桂梧高速及良永二级骨干公路为主,并与乡村连接成网。目前,共有睦洞、四益、新民、文全、竹园、大湾等四级公路,可以直达湿地的大部分地区,交通便利。
3.2.2气象水文。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研究区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835.8mm,年最大降雨量为2452.7mm,年最小降雨量为1313..3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69.7mm。年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8.8°c、)﹣3.3°c。
区内主要河流有睦洞河、相思埭古运河,分别位于湿地中、南部,进东西走向。
3.2.3地形地貌。
会仙岩溶湿地主体位于毛家向斜的轴部,北部位于马面-黄村背斜南部边缘,南部为架桥岭背斜背部倾伏端,中部狮子岩一带为柳江水系与漓江水系分水岭。地势总体为北部较高,其次是南部,中部最低,地面标高147.0—544.3m。
根据会仙岩溶湿地地形特征、成因类型、地表组成物质、下伏基岩古地形及现代地貌的演变过程等,可将其地貌类型划分为峰丛谷地、孤峰平原、残丘平原三种。
3.2.4会仙湿地历史。
据考证,桂柳运河又称相思埭开凿于唐武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开凿的目的,在于转运粮饷,以便唐王朝更好地控制西南诸地。据史料记载,唐代的桂柳运河仅初具规模,只能在丰水期通航。
清朝年间,官府对此河进行了三次大的维修,开凿疏浚,增建了附属工程,运河之水才长流不枯。由于历史的变迁,桂柳运河在清末民初由军用运河转变为官民两便的水上交通要道,迎来了运河的全盛时期。除官船往来外,满载各种物资的商船日夜穿梭不息。至上世纪20年代末,因陆路交通日便,其作为运输要道的功能才逐渐消失。桂柳运河又是一项水利工程,其河床较宽,断面呈矩形,水深而缓,能航、能排、能灌。在历史上曾起到与灵渠相同的作用,与灵渠并称为南北二渠。它“因势利导以为功迹,一线之泉流而至于经达万里,联江会海,沃农田而资贾楫”,本身就是古人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个典型范例。
3.2.5会仙湿地的功效与我所见的湿地。
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占地六平方公里,属湖泊雷行湿地,是漓江大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热带、亚热带岩溶峰林地貌中最大、最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目前,全国岩溶机构准备把会仙湿地建成岩溶湿地研究基地。
本次我们的研究区睦洞湖是会仙湿地的核心区域,面积约2000余亩,由1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塘叉连接构成,湖面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湖内勾叉纵横,岛屿众多,芦苇浩荡,水路曲径通幽。我们坐在船上,凉风习习,伴着我们观察着这一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湿地一望无际,看不到哪里是边缘。一路上可以看到露出水面没有被植物覆盖的黑土、很多阔叶植物、湖里的鱼,还有那不受欢迎的水葫芦。一路嬉戏,笑声不断,不久便到达了湖中的山——龙山,等老师到达后,一起攀登这在当地和游客都很亲睐的龙山。上山途中,我们观察着山上的植被变化和种类,山中植物种类众多,植被没有明显的变化界线。下山到中途一块平地的时候听金老师给大家讲湿地的知识。
下山后继续划船去所谓的乾隆桥,由于我们两船的'同学想体验体验划船的感觉,导致我们两船落后了很多,我们还没有到达乾隆桥,在前面的同学已经打道回府了,所幸的是老师也刚刚到达,在桥上合影后我们也快速划船回码头了。
看到乾隆桥后,根本不会想到这就是乾隆桥,它既不大很不宏伟,是一座很普通的石拱桥,并且还略显荒凉——被两三种藤覆盖着,桥旁还有树,看不到桥身。整座桥被森森的植物覆盖着,像是一座树桥。
通过本次岩溶地貌实习,我对岩溶地貌加深了认识,对于它形成的悠久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结束了本次实习,老师耐心的为同学们讲解有关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知识。从老师那里我学会了如何思考和看待问题,不迷信权威。同时把以前学到的理论用到现在的实际中,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才是能力。
本次实习我觉得唯一不足的是由于同学比较多,有时老师讲的听得不是很清楚。如果能分组,不同的老师带不同的组,那样效果就更好了。不过还是很感谢学校提供给我们一个野外实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们的无私指导和不辞辛劳的引导,让我们在欣赏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受益匪浅。
【2】桂林晚报多媒体数字版《会仙湿地我的梦里水乡》凌世君。
【3】道客巴巴网《桂林会仙湿地》。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三
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
1、点的特征;
点型是形态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态世界最小的表现极限,它在空间中呈飘浮状态,有长短,宽窄及运动方向,它是由各元素相互对应,相互比较而特定的,如随着点与块的缩小与扩大,它们之间互相的转换,对形态上造型语言的不同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如角状点型,有强烈的冲击力,曲状点型则有柔和的飘浮感。其表现形式无限多,或方或圆或角或其他任何形状,还可有实心与空心的变化。
2、线的特征:
几何曲线能表达饱满,有弹性、严谨,理智,明确的现代感觉,同时也有机械的冷漠感,自由曲线是一种自然的、优美的、跳跃的线型,能表达丰阔、圆阔、柔和、富有人情味的感觉,同时也有强烈的活动感和流动感,例如大自然中闪电形成的自由曲线。
3、面的特征:
面作为构成空间的基础之一具有强烈的方向感,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面在空间形态上可分为平面和曲面两种形态,平面有规律平面和不规律平面,曲面有规律曲面和不规律曲面。圆形总是封闭的,具有饱满的,肯定的和统一的效果,能表现流动、运动、和谐、柔美的感觉不规则面的基本形是指一些毫无规律的自由形态。
4、块的特征: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而成,大而厚的块体能产生深厚、稳定的感觉,小而薄的块体,能产生轻盈飘浮的感觉,块体可分为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体和自由曲面体等。几何平面体包括正三角锥体、正立方体、长方体和其它的几何平面所构成的多面立体,具有简练大方、庄重、严肃、稳定的特点。
这些就是我在立体构成课程期间所学的知识以及我自己的作品。虽然还有很大的欠缺,我想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让我的作品更有创造力,更美观,更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甚至超越时代的潮流。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四
本次河流地貌认识实习,主要是通过调查、观察漓江上游猫儿山漓江源头和会仙岩溶湿地,了解土壤、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以及河流的形成以及其他地形地貌。
猫儿山 湿地 岩溶 地貌
实习内容: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调查;猫儿山漓江上游源头的土壤、植被调查
实习目的: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实习时间:第十八周(20xx 年6 月20 日—20xx 年6 月21 日)
20xx年6 月22 日(星期五)—20xx年6 月24 日(星期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3.1 猫儿山
3.1.1 基本情况
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北纬25°48 ′-25°58 ′,东经110°20 ′—110°35 ′。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m,境内山峦重叠,原始森林密布,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
3.1.2 文水
猫儿山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年均降雨量2500毫米,茂密的森林植被蕴含着巨大的森林水文效益,森林土壤瞬时涵养水源能力为4738.32万吨,是一座天然的绿色水库。猫儿山森林密布、地域广阔,原始植被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 89.19%。茂密的植被蕴涵着的巨大的森林水文效益,桂林的母亲河——漓江,以及资江、浔江都发源于这里。 发源于猫儿山的39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3.14亿吨,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3.1.3 土壤及植被分布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空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由于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引起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从而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猫儿山区地处北纬25°48′-25°58′,南北跨度10′,同属中亚热带。由于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加之常绿阔叶林生长繁茂,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迅速,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作用下形成红壤。因此,从纬度地带性来看,本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红壤,也即猫儿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
猫儿山植被共有202科,691属,1720种。其中木本维管束植物784种,草本植物707种,藤本植物229种。地带性植物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樟科、壳斗科,茶金缕梅科、蔷薇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杜鹃花科中的一些种类。
猫儿山森林密布,从山脚往山上望去,很明显的看到满山都是阔叶林,植被分层,有明显的界线。从调查的区域来看,主要是毛竹林,并且多为人工种植而成,位于海拔1300m以下的山地山谷,在猫儿山山腰以下部位几乎全为毛竹林,但总体讲管理水平不高,加上多岩石裸露,因此长势一般,没有看到有新笋,看到有竹桩,很明显是被附近的居民砍伐所留的。竹林覆盖度0.6左右,林下灌木草类生长茂密,耐阴种类为主,也有不少的阳性种类,灌木以羊角杜鹃,贵州杜鹃, 鹅掌柴为多,草类以铁芒萁、五节芒、野古草为主。
3.2 会仙湿地
3.2.1 地理位置与交通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四塘乡一带,北至文全、黄插塘一带,南至睦洞、毛家、渣塘底一带,西至九头山、莫家,东至冯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50″—110°14′30″,北纬25°05′20″—25°06′45″,总面积约35.2km 2。区内交通发达,以桂梧高速及良永二级骨干公路为主,并与乡村连接成网。目前,共有睦洞、四益、新民、文全、竹园、大湾等四级公路,可以直达湿地的大部分地区,交通便利。
3.2.2 气象水文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研究区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835.8mm,年最大降雨量为2452.7mm,年最小降雨量为1313..3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69.7mm。年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8.8°c、)﹣3.3°c。
区内主要河流有睦洞河、相思埭古运河,分别位于湿地中、南部,进东西走向。
3.2.3 地形地貌
会仙岩溶湿地主体位于毛家向斜的轴部,北部位于马面-黄村背斜南部边缘,南部为架桥岭背斜背部倾伏端,中部狮子岩一带为柳江水系与漓江水系分水岭。地势总体为北部较高,其次是南部,中部最低,地面标高147.0—544.3m。
根据会仙岩溶湿地地形特征、成因类型、地表组成物质、下伏基岩古地形及现代地貌的演变过程等,可将其地貌类型划分为峰丛谷地、孤峰平原、残丘平原三种。
3.2.4 会仙湿地历史
据考证,桂柳运河又称相思埭开凿于唐武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开凿的目的,在于转运粮饷,以便唐王朝更好地控制西南诸地。据史料记载,唐代的桂柳运河仅初具规模,只能在丰水期通航。
清朝年间,官府对此河进行了三次大的维修,开凿疏浚,增建了附属工程,运河之水才长流不枯。由于历史的变迁,桂柳运河在清末民初由军用运河转变为官民两便的水上交通要道,迎来了运河的全盛时期。除官船往来外,满载各种物资的商船日夜穿梭不息。至上世纪20年代末,因陆路交通日便,其作为运输要道的功能才逐渐消失。 桂柳运河又是一项水利工程,其河床较宽,断面呈矩形,水深而缓,能航、能排、能灌。在历史上曾起到与灵渠相同的作用,与灵渠并称为南北二渠。它“因势利导以为功迹,一线之泉流而至于经达万里,联江会海,沃农田而资贾楫”,本身就是古人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个典型范例。
3.2.5 会仙湿地的功效与我所见的湿地
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占地六平方公里,属湖泊雷行湿地,是漓江大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热带、亚热带岩溶峰林地貌中最大、最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目前,全国岩溶机构准备把会仙湿地建成岩溶湿地研究基地。
本次我们的研究区睦洞湖是会仙湿地的核心区域,面积约2000余亩,由1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塘叉连接构成,湖面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湖内勾叉纵横,岛屿众多,芦苇浩荡,水路曲径通幽。我们坐在船上,凉风习习,伴着我们观察着这一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湿地一望无际,看不到哪里是边缘。一路上可以看到露出水面没有被植物覆盖的黑土、很多阔叶植物、湖里的鱼,还有那不受欢迎的水葫芦。一路嬉戏,笑声不断,不久便到达了湖中的山——龙山,等老师到达后,一起攀登这在当地和游客都很亲睐的龙山。上山途中,我们观察着山上的植被变化和种类,山中植物种类众多,植被没有明显的变化界线。下山到中途一块平地的时候听金老师给大家讲湿地的知识。
下山后继续划船去所谓的乾隆桥,由于我们两船的同学想体验体验划船的感觉,导致我们两船落后了很多,我们还没有到达乾隆桥,在前面的同学已经打道回府了,所幸的是老师也刚刚到达,在桥上合影后我们也快速划船回码头了。
看到乾隆桥后,根本不会想到这就是乾隆桥,它既不大很不宏伟,是一座很普通的石拱桥,并且还略显荒凉——被两三种藤覆盖着,桥旁还有树,看不到桥身。整座桥被森森的植物覆盖着,像是一座树桥。
通过本次岩溶地貌实习,我对岩溶地貌加深了认识,对于它形成的悠久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结束了本次实习,老师耐心的为同学们讲解有关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知识。从老师那里我学会了如何思考和看待问题,不迷信权威。同时把以前学到的理论用到现在的实际中,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才是能力。
本次实习我觉得唯一不足的是由于同学比较多,有时老师讲的听得不是很清楚。如果能分组,不同的老师带不同的组,那样效果就更好了。不过还是很感谢学校提供给我们一个野外实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们的无私指导和不辞辛劳的引导,让我们在欣赏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受益匪浅。
【1】《河流地貌认识实习指导书》
【2】桂林晚报多媒体数字版《会仙湿地 我的梦里水乡》 凌世君
【3】道客巴巴网《桂林会仙湿地》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五
通过参观省森林植物园和哈尔滨太阳岛优秀的园林景观,认识园林植物,初步了解园林设计方法、园林花卉的名称、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手绘和上色的练习,为将来能够更好的进行园林设计图纸绘制打下基础。
长久的等待之后,我们终于盼来学期末的园林专业课的实习,此次实习包括两部分内容:园林花卉观赏实习和园林测量学手绘实习。
(一)园林花卉观赏实习:
四季秋海棠:四季秋海棠的叶片,可分成两大种类,其一为接受日照后变成红绿色,另一则为红铜色。花色有红、桃、白、复色等等。花形又分为重办与单瓣。
非洲凤仙:糖果(confection)重瓣花系列,花色有红、玫瑰红、粉、橙等,适用于盆栽、吊盆和栽植槽栽培。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路观察、记录、拍照、,我们看了带有喷水鹿头的园林景墙,在树木标本园,我们观赏到了各种科属的园林树木,有松属的、桦属、柳属、槭属、绣线菊属、忍冬属的,其中有乔木、灌木、花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落叶的、常绿的,这些植物形成了统一和谐的森林旋律。在药用植物园我看到了许多以前从没有看到过的植物如:
芍药:初出叶红色,花大且美,有芳香,花生枝顶或生于叶腋;而牡丹花只生于枝顶,这是牡丹与芍药的区别之一。芍药花瓣白、粉、红、紫或红色,花期5—8个月。
火炭母:藤浅红色,节膨大,红色。叶互生,椭圆形,叶脉紫红色,叶面有人字形暗紫色斑纹,叶柄浅红色。花小,白色或粉红色,集成头状花序。果熟时浅蓝色,半透明,汁多,味酸,可食。
白头翁: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花期早,植株矮小,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果期羽毛状花柱宿存,形如头状,极为别致。一路上给我印象较深的植物就是玉簪,玉簪是较好的阴生植物,在园林中可用于树下作地被植物,或植于岩石园或建筑物北侧,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切花用。花为白色,管状漏斗形,浓香。花期6月—8月。同属还有开淡紫、紫色花的紫萼、狭叶玉簪、波叶玉簪等。性强健,耐寒,喜阴,忌阳光直射。它好像是这个植物园的一个标志,不论你走到哪都能看到它绿油油的生机盎然的身影,每次看到它,我都感觉自己好想是它们中的一棵,那样富有生机,从中,我能感受到大自然那种神奇的力量,这是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更加的喜爱,一路上,我们马不停蹄的观赏着,记录着,感叹着?三天的植物园实习结束了,在这三天的时间我们好像学习了相当于一学期书本上的知识那么多,带着留恋与不舍我们结束了植物园的实习。20xx年6月25日我们开始了去哈尔滨太阳岛的实习,刚下车的时候,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块刻有太阳岛三个大字的大石头,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知道这块太阳石放在此处起的是障景的作用,对此,我终于知道园林中障景的真实含义了,在同学们到齐后,我们进入了著名的避暑胜地—太阳岛,一路前行,我们看到了各种令我们带开眼界的园林立体花坛有坐龙、凤凰和花篮等,它们主要是用白草、绿草和小叶红栽植建成的。立体花坛主要是通过适当的载体和植物材料建的,结合环境色彩美学与立体造型艺术,通过合理搭配,将花卉的装饰功能从平面延伸到空间,从而达到较好的立面或三维立体的绿化装饰效果。根据景观特点及所使用的花卉材料不同,将花卉立体景观分为垂直绿化和花卉立体装饰两大类。垂直绿化是用各种攀缘植物对建筑立面或局部环境、篱垣、棚架、栏杆、灯柱及桥梁等进行竖向绿化,是增加城市绿量的一个重要方法。花卉立体装饰有立体花坛、花钵、悬挂花篮等形式,立体花坛、花钵广泛应用于广场、公园及街头等处,悬挂花箱、花篮多用于庭院、墙壁、门厅等处装饰,也可装饰护栏、栏杆等。其中如此浩大的工程,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对园林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师,将自己设计的作品能够诞生在家乡的土地上。我们继续参观太阳岛,在公园里我们树木茂密,全岛遍植各种树木100来种。
樟子松:树形及树干均较美观。可作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
丁香:丁香属植物主要应用于园林观赏,因其具有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之花序、优雅而调和的花色、丰满而秀丽的姿态,在观赏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为国内外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可丛植于路边、草坪或向阳坡地,或与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缘,也可在庭前、窗外孤植,或将各种丁香穿插配植,布置成丁香专类园。在花卉园中我们看到了在书本上了解到的各种花卉,有金色娃娃、美女樱、藿香蓟、银叶菊、麦秆菊??其中当看到麦秆菊时大家的眼球都被它吸引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干花,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亲手摸到,我绝不会相信它竟然这般像假花,据老师讲解,这种干花一般能保持半年左右。一路上欢声笑语,一路上喜累交加,一上午的观赏实习结束了。这次实习我真的了解到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当中有多么大的差距,以后无论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还是自己都要多观察,多学习,多实践。
(二)园人布置两幅手绘临摹的色彩画林测量学手绘实习:
上色的几个基本步骤是:
(1)铺大色调:铺大色调是着色的开始,要把握住静物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觉,从整体着眼,主体物入手。把暗部色彩画完后,再画明暗交界线及中间色,然后逐步向亮部推移,最后加亮光。画第一遍色一般从中间的色块开始,用较大的笔,调较薄的或不薄不厚的颜色画大块的色彩关系。将背景、主体物、桌面的区别及它们间的色彩关系画出来,然后将物体受光面的色彩画出,使画面形成一个基本色调。画时要胆大心细,要有激情又要稳重,因此在铺大色调时应根据水粉画的特点,用色时采用先湿后干,先薄后厚,先深后浅的步骤,最低限度地使用“白粉”。把大色调铺得既突出又与其他各部衔接得自然,对后来进入刻画和塑造形体阶段打下好的基础。
分地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可以从主体部分开始画起,随后塑造每一个静物局部的结构和形体及色彩空间等关系。在完成某一部分的塑造过程中不要忘记整体关系。要经常保持整体看、局部看。局部画又不能画得过分,要适可而止。眼睛要不断在画面上下左右进行比较,以便确定这个物体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并以此决定深入描绘程度。不断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分相比较;使之形体更为确切,色彩更为结实,造型更为概括,画面更为完整。
(3)深入刻画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对画面中的主要物体的进一步塑造,使之更具体,更富有表现力。
(4)整体调整:画面的每一个部分都已进入深入刻画阶段之后,各部分可能会出现与整体不谐调的现象,这样对整体会有所破坏。这时,就要跳出局部的小圈子,检查整个画面,做出适当调整。调整中的着眼点,第一应是对空间层次的处理,前后是否能拉开距离,虚实关系是否得当。其次还要在某些次要部分或不应该过分实在的部分做减弱处理,以求虚实结合。一幅好的习作应该是用笔生动活泼,色彩明快,虚实并举,造型结实,既然既有丰富感人的质感,又有绚丽的色彩。
我们在整天在画室埋头苦画,就是在练习自己的手绘能力,虽然过程是单调繁重的,可我们每个人都认真的临摹,这不光是练习自己的绘画基本功,更是在磨练自己的意志,终于,我竣工了,成功的完成了此次的实习。可以给老师、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了。
通过此次的实习,我认识到了很多书本上或老师讲解中自己忽略了的或有些疑惑的地方,从实际观察和老师现场讲解指导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也让我更深刻的了解设计行业的个性和潜力。这次实习我们达到来了预期的目的,对一些植物种类、分布特点、植被类型等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植物与环境互相作用有了深刻的体会,这次实习是我对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深的认识,实习的过程是难忘的,学到的东西是宝贵的。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在太阳岛实习是我们发现道路两旁栽植的玉簪叶的边缘发黄,已经枯萎,通过老师的讲解与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我得出个,玉簪是喜阴性的植物,适宜栽种在阴暗光线下在阳光直射下会枯萎发黄。在植物园的观果园中,我们看到很多观果植物,我认为应该在校园等地多栽种一些适宜当地的观果植物,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和欣慰,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在手绘实习中,经过我仔细的观察与了解,我觉得大家对临摹这种绘画形式显得很约定俗成,我认为最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注重设计与创新,我们应该给学生做够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这样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不仅可以练习它们的绘画基本功,同时对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是用手去体会绘画乐趣的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体会到:“知识无处不在”这句话的含义,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的认识,此次实习是成功的,但在实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大家集体去哈尔滨实习的时候,有些同学忽视实习的纪律,迟到,但只大家集体形成的延误,我认为着应该加强实习前对大家的提醒与督促。此次实习结束了,我们期待着下一次实习的到来,在这里,我要衷心的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一学期的栽培,暑假马上就要来临了,祝愿各位老师:假期愉快!!!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六
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
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学生。
1、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
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3、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
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
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
6、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
7、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
实习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在杨东林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七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作为一个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学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貌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2、时间。
1月16日至xx年1月18日。
3地点。
肇庆市七星岩公园三水木棉围岗美东岗村三榕峡公路旁。
第一天,经过几个小时从珠海到肇庆的车程,在白土镇安顿好,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到这里的七星岩公园,考察七个秀丽的喀斯特石峰。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七星岩风景区具体由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坡岩(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峰以及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等五个大湖组成。七座岩峰布列,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而这一次我们主要是要观察这里的水平溶洞(双源洞)和断层及洼地地貌。
紧跟着老师的脚步,我们找到了地下河脚洞性质的双源洞。阿坡岩下的双源洞,其实就是一个喀斯特地下溶洞,它是七星岩最长的静水地下河,全长320米,洞中有两条溪水汇合,向东流出洞外,故称“双源洞”,洞内有钟乳石。双源洞是发育在石炭系中上统的壶天群灰岩,之前我们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统的,比较老。双源洞洞口上,断层、节理、褶皱均有。在这里,老师为我们解释了有关的地质地貌知识。双源洞是发育在石炭纪下统的壶天群石灰岩,主要是由白云石灰岩组成的,呈浅灰色,组成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隐晶质(或称泥晶质)结构,个别地方有粉晶结构,为厚层状构造。因为存在白云岩的缘故,故用10%的稀盐酸滴在这些岩石上,岩石并不起泡,但是如果把岩石磨成粉,却可以起泡,这是因为岩石成分里面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镁。因这些岩石比较坚硬,故其经历了千万年而不倒,形成挺拔的山峰。双源洞位于两节理的交汇处,裂隙发育,洞内有两条水源与外面的湖相连,使地下河水不断循环流动。在双源洞的洞口上,我们可以见到断层、节理、褶皱以及强烈的根劈地貌。
在路的两边,时常看到像在山的表面长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石钟乳。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於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而我们看到的石钟乳就像在山的表面长出的一大石柱,是原来岩洞崩塌后留下来的,属于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是经过石灰岩的不断融蚀、再沉积的过程而形成的。这个石钟乳是浅灰色的不透明体,这是因为虽然矿物的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里面含有太多的杂质。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登上马栏岗。这是一个石灰岩与沙页岩的交汇处,马栏岗主要是由石炭纪下统沙页岩风化后形成的,经过上千年的变迁,现在已经远远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据老师的介绍,这是一个背斜,马栏岗是背斜的中部,由于页岩的抗风化的能力比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于张性大,收到挤压而造成岩石的支离破碎,很容易受到侵蚀,再加上这里是沙页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可溶性岩石与不可溶性岩石交界处喀斯特水的溶蚀作用一般比较强烈,受到侵蚀背斜逐渐被削低,发育到现在就成为现在的马栏岗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了,而且地表水在这里汇集形成一个巨大的落水洞。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蚀作用,还有侵蚀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汇集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与倾入洞内的砂砾同时冲击和磨蚀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顶板崩塌,使之迅速扩大。落水洞发育于不可溶的砂页岩和可溶的石灰岩交界处,喀斯特作用特别旺盛。由背斜理论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岩石看上去是山,实则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长满了植被,阳光很难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从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难判断落水洞有多深。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就是落水洞,这里正好是岩层层面和岩层裂隙交接地点,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蚀较强,顶板崩落后便形成了。
接着,我们来到天柱岩脚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十分笔直,陡峭,很少有石峰连接而成山脉。天柱岩高108米,由下而上有4层溶洞,最低的一层在地下,越往上,溶洞的年代越久远,这是由于抬升运动造成的,现在上面的三层溶洞由于缺少了有侵蚀性的水已经停止了发育。第二层的溶洞较小,我们没有仔细观察。而是选择仔细观察第三层的溶洞,这个洞比较大,里面黑暗一片,我们无法看到洞里有多深,我们在洞里面的较外部听老师讲解。在洞里,我们在闪光灯和电筒的微光下可以看到洞顶比较光滑,有些地方还向上凹入成为一个倒扣的"脸盆",即石锅,这是由于过去经常受地下水的溶蚀和侵蚀,而局部地区又受到强烈的紊流作用,水压增大,溶蚀,侵蚀力加强,结果这些地方溶蚀量比周围大,从而形成向洞顶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裂隙发育有石钟乳,但是目前已经停止发育。四周也是比较光滑,并且发育有石幔,这是由于含有碳酸钙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时二氧化碳迅速散逸而形成的。继续往上,我们看到了第四层溶洞,但是这些溶洞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现在已经变的很小了,很多就剩下一个凹进山壁的窟窿了,但是从这些"窟窿"里面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溶洞的痕迹的,比如有些岩层上有明显的水平层理,反映出静水沉积的作用。老师说这一层以前经过很多河流的冲刷,虽然我们无法观察到具体流向,但大致水面的位置和可能的方向还是可以判断出来的。而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比较巨大的石钟乳,老师说迟早一天他会整个掉下来。经过大概1个小时的登山,我们到达山顶的摘星亭。从山顶眺望,北领山脉自北向南过渡,背面有很多的别墅建在洪积扇上面,山前右倾斜平原过渡到冲积平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阶地,接着是喀斯特丘陵;冲积平原上是市区;七星湖上是其它六个喀斯特山峰。这些山峰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蚀挖空之后的两翼形成山岩的(称为残峰),它们本来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由于抬升和平移运动,它们才逐渐断裂分开发育成为今天的'这种地貌类型,断层中间破碎带由于风化和搬运作用,就发育成今天的五个大湖。老师还在这里给我们讲解了肇庆市的地貌特点和大概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地貌知识,这里真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啊。
过渡。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简单来说,洪积扇是由于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沟谷出山口后,坡度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就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积锥或洪积扇。如果扩大到整个山脚四周即称为洪积群,如果面积继续扩大,即可形成洪积平原。老师介绍了关于东岗村附近这些地貌的特点,这里的岩石以沙叶岩为主,砖红色,有一定的磨圆度,但有些有棱角,粒径较大,较疏松,大多为砾石,而且颗粒由上到下,由山里到山外是由粗变细。
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滑坡是我们地貌学第一节课所教的内容,现在亲眼看到,还真是震撼。而3天的实习也到此为止。
这次肇庆地区地貌学实习能够圆满完成,有赖于老师们事先充分的踩点布置等各种的准备,令我们从课堂外这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地貌学。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尤其要感谢我的实习指导老师,老师们的耐心指导教诲和经验技术的授予,使同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气氛保持良好的状态。这一次实习,我深深的感受到以往书本上没有生气的文字和图片里的石头与地貌,活生生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巩固了我对硬知识的认识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去加深对地貌学的体会和理解。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实习是一次美好的经历和一次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一次思维模式的转换。希望再有机会去进行野外实习。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八
1、查阅测试行业知名企业在软件测试方面开展的工作,掌握测试行业发展趋势。
2、实际注册参与众包测试,实际了解众包测试等新型测试模式与技术。3、调研移动应用测试的发展现状,了解常用测试工具使用。
4、调研当前企业招聘软件测试人员的招聘需求,了解企业对于软件测试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设计型。
1、测试行业发展:网上搜索访问至少3家以上国内外知名公司建设的测试平台,列出这些测试平台的网址、功能介绍等信息,了解国内外知名it企业在软件测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比较他们的区别,并结果这些汇总。
2、众包测试:选择至少一个知名众包测试平台,注册账号完成一个众测任务,通过截图列出你从账号注册、登录、领取任务、完成任务以及获得积分或奖励的系列过程。了解众测的基本概念和模式。
3、移动应用测试:如了解移动应用测试中的monkey测试、monkeyrunner、阿里易测以及appium测试框架等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列举出这些工具的具体作用,并汇总这些结果。并最好至少安装其中一个测试工具来使用。
4、查找汇总2个以上软件测试方面排名前列的知名论坛或者教育培训网站,通过这些网站或者其它信息来源,汇总出当前企业对于软件测试人员招聘时的具有共性的岗位需求(至少4条及以上)。
题目一部分结果截图:
题目三部分结果截图:
题目四部分结果截图:
基本掌握了测试行业发展的趋势,实际了解了众包测试等新型测试模式与技术,基本了解了常用测试工具的使用,了解了企业对于软件测试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九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经验与体会,这些使我一生受用不尽,记下来与大家共勉:
1.手脚勤快,热心帮忙他人。初来匝道,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份内之事,都就应用心去完成,也许自己累点,但你会收获很多,无论是知识与经验还是别人的称赞与认可。
2.多学多问,学会他人技能。学问学问,无问不成学。知识和经验的收获能够说与勤学好问是成正比的,要记住知识总是垂青那些善于提问的人。
3.善于思考,真正消化知识。有知到识,永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当你真正学会去思考时,他人的知识才能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4.前人铺路,后人修路。墨守陈规永远不会有新的建树,前人的道路固然重要,但是学会另辟蹊径更为重要。
5.独立而不孤立。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实验,但要记住与他人的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实验和实验事永远不是你自己的。
6.实事求是做实验。不骗自己更不要骗他人。
7.认真仔细地做好实验纪录。不要当你真正用到它时才知它的重要所在。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十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郑老师研究成果的的支撑下,我公司于20xx年5月14日进行了板材用硅微粉改性试验。根据粒度、白度、水分以及吸油值等指标考察改性效果,并重点通过客户的试用情况确定改性后的硅微粉是否能降低树脂用量,是否能提高混合浆料的流动性。通过中试试验,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板材用硅微粉是一种制造人造石英石板材的主要原料,该产品成分纯净,sio2含量大于99.0%,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具备高档填料所要求的低杂质、高细度、高填充量、高硬度、高电阻率、耐酸碱等特性。它不仅赋予人造石材良好的致密性和耐酸碱腐蚀性,还能有效改善石材加工流动,分散工艺,使合成品能够接纳较高比例的填充料,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差等问题。与此同时,与我公司存在竞争关系几家板材粉供应商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经改性的板材用硅微粉,并经客户反映该产品的性能优于我公司生产的板材用硅微粉。为此,我公司拟通过对硅微粉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降低产品吸油值,适应客户需求,提高我公司板材用硅微粉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郑水林教授是粉体加工领域的专家,尤其是在粉体表面改性技术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先后参与或主持过数项与之相关的国家级、省级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郑教授所开发的硅微粉表面改性剂能显著降低产品吸油值,与不饱和树脂体系的相容性好,而且成本低于市场上常用的硅烷偶联剂及人造石专用助磨改性剂。因此,经过深入的市场分析和实验室研究,我公司决定选用郑教授开发的硅微粉表面改性剂作为中试试验原料。
通过表面改性,可以将粉体颗粒表面原有的极性基团改为非极性基团,降低表面能,颗粒间摩擦力减小,润滑性变得更好,可以提高硅微粉与有机高分子的亲和性、相容性以及流动性、分散性。而且,粉体颗粒堆积的更加紧密,堆积密度增大,吸油值减小。
入磨物料与表面改性剂混合进入球磨机后,粉体颗粒和包覆材料在磨仓中经过强烈冲击,利用超细粉碎过程和其他强烈机械力作用激活颗粒表面,使其结构复杂或无定型化,增强它与有机物的反应活性,从而使改性剂均匀包覆在颗粒表面。
原料:咸宁原矿、改性剂(郑老师研制)、自来水。
设备:计量泵、自制药剂桶(见图1);球磨分级系统。
2.3h。球磨机开机运行后,改性剂同时开始滴加,考虑到球磨机开机运行前仓内仍剩余大约3t左右的料,开机后需先用改性后的磨粉将球磨机内剩余的料挤出,因此开机后1.2h左右的粗粉料仓出料仍主要是球磨机内原剩余的未改性粉,在此之后的粗粉料仓下料才是稳定的经改性的产品,即在开机后1.2h-2.3h之间的产品是经过完全改性的,其试验分析结果和客户试用结果最具参考价值。
中试试验开始前先清空粗粉料仓,12:23分开动球磨机,同时打开计量泵滴加改性剂。12点40分开始下第一包料,而后每隔15分钟下一包料,按照顺序编号为1、2、3。。。,并标记好每包重量,下完一包料后立即进行取样化验。由于计量泵调节精度的限制以及计量误差,原定于2.3h内滴加完的改性药剂于15:21分才全部滴加完成,总耗时2.97h,按照产量核算改性剂的'掺量只有0.20%,比原计划的0.25%的掺量低0.05%左右。改性剂滴加完成后,球磨机继续运转了半个小时,于15点55分下完最后一包料后停机。
本次试验球磨分级系统运转3小时32分,共生产板材粉8.9t,小时产量2.52t,球磨机分级系统共耗电782度,生产每吨板材粉需耗电87.9度。共下料14包,具体每包料的重量和检化验分析测试结果如下:
1、产量变化情况。
从12点40分下第一包料开始,每隔15分钟下一包料,直至15点55分球磨机停机,共下料14包依次编号为1、2、3。。。产量变化如下所示:
球磨分级系统稳定运行后,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稳定运行的小时产量为2.6t。
2、粒度变化情况。
每下完一包料后,检化验员及时从每包料内取一个样品检测粒度、白度以及吸油值和水分,编号和下料编号保持一致。其中,d50、d100的检测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可以看出,在球磨分级系统运行期间,产品粒度基本保持稳定,d50在20±1.5μm范围内波动,d100也在134.46-152.54μm范围之间变化,均为合格品。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十一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2.观察认识内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峰山滴水岩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2) xx峰山电视台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石英脉、煌斑岩脉的穿插关系;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及花岗岩的粒度变化,分析峰顶处的变质岩(残余顶盖)的形成机制;观察认识花岗岩中的“x”次生节理,学会节理的产状测量与记录。
(3)赣县江口木材厂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燕山晚期玄武岩的岩性特征及产出状态,初步掌握岩浆喷出作用及喷出岩的野外鉴定特征。学习断层特征的判别与产状测量。
(4) xx市蛤湖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笔架山岩体(花岗斑岩)的岩性特征及中细粒花岗岩脉的穿插关系;通过参观莹石矿,了解气水-热液成矿作用的机制,初步掌握莹石矿的鉴定特征及形成条件。
3. 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三天
第一部分 前言: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时间、地点等;
第三部分 几种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探讨:选择地质实习路线中最有兴趣、感想最深的两种以上地质现象,对其作用方式、形成过程、产物及特征作较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与探讨。
第四部分 结束语:通过实习的收获、体会及建议。
地质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逻辑清楚、言简意骇、图文并茂。
5.通过实习,要求对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学会用手持gps定点。
(2)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构造面)的产状。
(3)初步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学会绘制地质信手剖面图,学会绘制地质现象示意图、素描图。
(5)基本掌握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编写地质路线小结。
(6)初步学习标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关知识。
(7)学习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十二
地貌实验是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地貌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地球表面的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地貌类型、地貌作用以及地貌环境的演变。在这次地貌实验中,我体会到了很多,下面我将从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感受、实验收获以及实验启示等五个方面,对这次地貌实验的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实验内容。这次地貌实验的内容是使用砂土和水等材料,模拟出不同的地貌类型,如河流侵蚀地貌、风蚀地貌和冰蚀地貌等。通过调整水流的强弱、角度以及砂土的分布和密度等因素,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对砂土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添加石块、树木等模拟不同的地貌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实验方法。在进行地貌实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如砂土、水桶、漏斗等。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将砂土放入水桶中,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以模拟地表形成过程中的流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从而得出对地貌形成原因和演化规律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地貌形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在实验中观察和模拟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我逐渐意识到地貌形态的形成不仅仅是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例如,在模拟河流侵蚀地貌时,我们发现水流的流速、流向、水位以及基岩的硬度等因素,都会对地形的形成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这使得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貌形成原因的复杂性。
在这次地貌实验中,我收获到了很多有关地貌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对不同地貌类型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有了更加深入和清晰的认识。在实验中,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和仪器,如量角器和剖面仪,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和分析。这些技能不仅在地理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最后,这次地貌实验还给我带来了一些启示。通过实验,我深刻认识到地貌是地球表面最直接的地理特征之一,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地貌保护和环境治理,在进行人类活动时要尽量避免对地貌的破坏。同时,地貌实验还充分体现了科学实验和实践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地貌实验,我不仅对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和实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为地理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十三
李洺宇地理科学学院师范二班李洺宇***班级:指导老师:徐刚姓名:学号:
一、实习地点:
北碚区白虎咀----庙咀,嘉陵江沿岸。
2012年12月2日。
三、实习过程:
(1)白虎咀---水塔处。
此处岩层性质为新田沟组泥岩,岩石硬度较小。此处以旁边的小路为分界线,可以明显观察到小路西面与该处的岩石性质有所不同。
(2)水塔处---煤矿工人疗养院。
此处的岩性与上一层岩石性质不同,为下沙溪庙组砂岩。在该处我们利用罗盘分别测量了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倾角约为60度,走向为135度,经过测量,可以大致了解该地的产状特点。
(3)煤炭工人疗养院---李家院。
经过观测此处的岩性为泥岩,靠近李家院处,岩石性质多为砂岩,或为泥沙互混岩,此处地貌为向斜槽部,槽部有河流流过。
(4)李家院---海拔246.2米处。
此处岩性多为泥沙互混岩,地处背斜中心处。
(5)海拔246.2米处---齐家湾。
此处岩石性质为泥岩,岩性较软,地貌则表现为东面为背斜翼部,西部则表现为。
背斜核部。
(6)齐家湾---郭家沱。
此处的岩石性质为泥岩,地貌类型表现为背斜,在嘉陵江沿岸,清晰可见河流阶地,有两级。(河流阶地:过去的河谷底部因为河流的下切作用而相对抬升,并高出洪水位高度,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
(7)郭家沱---张家沱。
此处岩性为砂岩,在岩石产状中,倾向不变,倾角约为57度,地貌表现为向斜翼部。
(8)张家沱---白鱼石。
此处岩石岩性也为砂岩,地貌则表现为背斜翼部,在河流沿岸,亦可清晰可见河流阶地。但是在接近白鱼石附近岩石性质则多表现为泥岩,岩性较软。
(9)水塔---金刚碑。
此处岩石性质为砂岩,泥岩互混层,地貌则表现为背斜翼部。
本次地貌野外实习路程为白虎咀---庙咀,在此段路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观测到河流阶地,向斜,背斜,河流作用形成的河漫滩等河流地貌。在这次地貌实习过程中,利用到了在上学期《地质学》学习到的岩石产状测量方法,了解岩层产状,对该地区的地貌类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就是河流阶地地貌。
在这次的地貌实习中不仅学到了地貌知识,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应用与实际,而且也在野外的环境中和徐老师,同学们亲密的接触,受益颇多。
2012年12月10日+。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十四
地貌实验是地理学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通过模拟地理环境与地质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貌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在参与地貌实验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实验的乐趣,并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以下是我对地貌实验的心得体会。
首先,地貌实验让我亲身感受到地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纸上谈兵毕竟不如亲力亲为。在进行实验时,我通过自己观察与解读实验现象,将书本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解了地理学中一些抽象概念的含义。比如,在制作火山实验中,我明白了岩浆从地下喷发至地表形成火山喷发的过程,进而理解了火山地区的地震活动与高温气体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这样的实际操作不仅提高了我对地理学知识的理解深度,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其次,地貌实验增强了我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在进行地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实验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在实验中,我需要反复调整实验的参数,以观察不同因素对地貌演变的影响。比如,在水流实验中,我可以通过改变河床的坡度和流速,观察水流对河岸的侵蚀和沉积作用。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我逐渐培养了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第三,地貌实验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进行地貌实验时,我需要与同伴们紧密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相互协助,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在例如分工合作的地貌实验中,我们需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不仅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第四,地貌实验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有时一些看似不相关的实验现象也能给我们启发。例如,在进行沙土流动实验时,我观察到不同粒径的砂土在模拟水流中的运动情况,进而想到类比到自然地貌中的河流冲刷与物质输移的过程。这样的类比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貌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最后,地貌实验也强调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实验设备的安全使用,如防止溢流和火山实验时的爆炸等。同时,实验后也要将实验室或实验场地清洁整理干净,保持良好的实验环境。这样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对于我们今后的实验研究和生活也非常重要。
总之,地貌实验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乐趣的学习活动,通过参与实验,我不仅对地理学知识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技能,拓宽了视野和思维方式,并强调了安全和环保意识。希望今后能继续参与地貌实验,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为地理研究和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十五
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拟进行的会计模拟实验的基本情况,在接下来的会计模拟实验中,有明确的前提条件。知道所应遵循的规则和方法以及在会计模拟操作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使整个操作过程不至于中断和与制度不一致。
2、通过实验使学生能进行从开设账户、处理一般经济业务到计算成本、进行期末结转和最后出会计报表等会计的一整套流程。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将所学的会计知识进行运用、提高,以胜任今后的实际会计工作。
3、通过实验使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主要方面的财务决策深入了解,通过对财务案例的研讨、剖析,培养学生自己收集相关信息、剖析案例、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加上教师适当指点、讲授,并组织集体讨论,使其能充分适应以后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实验中要注意的是案例讨论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1、手工会计实务。
2、电脑模拟会计实务。
3、财务案例研究与讨论。
三、实验环境与实验软件。
四、实验过程与步骤简述。
最新地貌实验报告大全(16篇)篇十六
1.电子示波器是用来直接显示,观察和测量电压波形机器参数的电子仪器。
2.用每一个触发脉冲产生于同触发电压所对应的触发信号的同相位点,故每次扫描起点会准确地落在同相位点于是每次扫描的起始点会准确地落在同相位点,于是每次扫描出的波形完全重复而稳定地显示被测波的波形。就是触发扫描实现同步的原理。
3.当示波器在y轴与x轴同时输入正弦信号电压且他们的频率式简单的整数比时荧光屏上出现各式各样的图形这类图形称作“李萨如图”
yb4320f双追踪示波器,sg1642函数信号发生器实验步骤:
1.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1)调节扫描旋钮,使示波器的扫描线至长短适当的稳定水平亮线。
(2)将信号发生器接到ch1或ch2输入上,频率选用数百或数千赫兹方式开关及触发源开关的位置与信号输入通道一致的出稳定的波形。
(1)当示波器在y轴与x轴同时输入正弦信号电压,且他们的频率式简单的整数比的的荧光屏上出现各种形式的图形,这类图形称作“李萨如图”
数据处理如上。
1.示波器为接通前,有那些注意事项?
2.波形不稳定时,应调节那个旋钮?
3.为了观察李萨如图,应该怎样设置按钮?
4.欲关闭示波器,首先应把那个旋钮扭到最小?
2.应调节水平微调使之稳定,再调节ch通道。
3.首先示波器应该在xy轴输入正弦电压,且加上fg与fx上的频率成整数比。
4.将示波器探头脱开测量电路,将输入选择开关,达到接地位置,关机,如果是模拟示波器的话,需要将聚集旋钮和亮度旋钮调低,然后在关闭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