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者对书籍内容进行回顾和思考,并对书中所述的主题、观点和情感作出自己的评价和解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一
和张文质先生结缘于南通,深入交流于蚌埠,得先生最新出版的赠书,看书名《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本以为就是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后来一直忙于办理赴台湾的手续,也就把刚收到书时的兴奋淡化了。从台湾回到大陆,又被琐事缠绕,直到要开“慢教育”书友圣诞读书分享会了,才匆匆一读,竟然不能释卷。书是写给父母看的,读书分享会上,书友小刘的孩子才一岁多点,我们开玩笑说,你的孩子就是我们“慢教育”的试验田了。也有书友说,自己的孩子大了,要早看见这本书,在孩子小时就会换一种教育方法了。是呀,世界上所有的工作可能都需要先培训后上岗,唯有父母这一行,好像没有哪个部门培训,也就无证上岗了。我看这本书,不是被如何做父母吸引的,而是被书中蕴含的教育的智慧所吸引,父母教育孩子应当如此,教师教育学生何尝不也需要同理心。在台湾铭传大学学习,深深地被学校创办人包先生的理念所折服,“人之儿女,己之儿女”。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不就应当具有这样的情怀吗。学数学的人思维方式是线性的,读书也就是以点带面,就感触多的地方写起了。
2、“教育孩子是一种智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何尝不也需要智慧。张先生举例说,要想让孩子学钢琴,聪明的家长会让孩子知道,这台钢琴是你要买的,而不是我给你的,就会使得孩子在以后学习中有种责任意识。学校教育不也如此吗?要引导学生把学校意见变成学生要做的事就是一种智慧,变我想做的为你要做的,那么就可以由学生去定规则,学生去管理。同伴教育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体育节”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学校的“体育器材开架使用”和校内的“阅读角”,以及后续为学生方便引入的开放式阅读,就需要我们的管理者去发挥教育智慧了。
3、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张先生说,“表扬一个学生时就当众进行,甚至隆重地进行,批评一个学生时就用私下的、悄悄地、温和一些的方式进行”。近年来,我们在升旗、集会时大张旗鼓地对那些取得成绩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表扬,甚至上台领奖,看起来是花了一些时间,在我们看来就是一张纸,学校盖个章,但对获奖的人来说,鼓励就不是一会的了,可能一件事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学校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就应当坚持,不能人去政废。何为特色?能坚持人所不能坚持的,就是特色。犹记得上一年度“十佳班主任”的颁奖,那份感动还在心间。
4、“破窗理论”。威尔逊和凯琳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一扇窗户,而又没有及时修复,那么别人就会受到纵容、暗示,会去打烂更多的玻璃。张先生在本书中提到这个理论为了说明劳动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意义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于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劳动过程产生自尊感和自信心,从而迁移到学习中去。我更感兴趣的是,“破窗理论”在学校管理上的应用。你看有些班级内不整洁,肯定是一开始班主任要求不到位的,地上有一张纸不拾起来,接着就会有第二张。我们都有这种感受,在上海的街头,你手上的废纸就是不好意思扔在地上,为什么?干净,整洁的环境也能教化人。校园内,损坏的公物及时修复,寝室内的卫生经常督促,正面的引导配合“说教”以及榜样的样板,还是很需要的。日本人认为在一个干净的国家里犯罪率都会低,不知干净和犯罪率是不是有正相关性,但是,从一个整洁的家庭内走出的孩子,至少会让人看得顺眼点,这就足够了。
我把张先生的书去这样解读,不知先生有何感想,改天不妨当面求教。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二
《为孩子重塑教育》是张敦迎校长在青年教师成长型需要项目组会议上为老师们推荐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教育改革先锋、知名教育创新家托尼·瓦格纳和著名风险投资人、斯坦福大学工程学博士泰勒·丁特史密斯。
书中的推荐序中写道:做教育创新的,有两类最极端的人,一类是最虚妄的人,一类是最谦逊的人。而在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第三类人,他们既怀有对教育的敬畏之心、谦卑之心,能够把理念付诸于点滴实践和辛勤耕耘,又可以利用合适的舞台,有效发声、积极倡导、联合同盟,以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改变。他们谦逊而不迂腐,发声而不虚妄;既有一线的实践经验,又有哲学层面的思考;既有对现状的抨击,又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方法。而托尼·瓦格纳和泰勒·丁特史密斯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共同致力于促进教育创新与学校改革,是教育创新真正的引领者。
这使我想到了我们可敬又可爱的赵勇校长,他不就是第三类人吗?知晓当前社会的教育现状,对教育怀有谦卑、敬畏之心,带领着各校区把共享生命成长的教育教学理念付诸于点滴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推动教育的改变!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以往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体验都围绕着讲课、记笔记、以记忆为基础的测试和分数来展开。学校的各类俱乐部、体育运动,都是高强度学习间隙偶尔能让人喘口气的休息方式,这样以讲课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对真正的学习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帮助。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只有将知识应用于新情况或者新问题,只有让学生对他们认为重要的话题或问题进行研究,只有让学生展开同学之间的互动、活动和项目,才能获得长久持续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而非短期记忆,才是帮助学生培养重要技能和动力的关键。而这些技能和动力,就是孩子们未来改变人生的法宝。
所以,我很庆幸能够成为山大附中永锋实验学校的一员,在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先进的集团理念引领下,做好一线教师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深知基础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乃至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我们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而不是只会做题、只会考试的工具。我们希望的是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做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做知识的附庸品。我们培养的是思维敏捷、具有创新能力的孩子,而不是只会附和、不懂质疑的孩子,我们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认知技能和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磨练孩子的性格,并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为迎接未来做好准备。
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更容易成功?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学校又是如何将科技化配套设施变为考试工具的陪衬?过时的教育体制,遏制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这本书向我们传达了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的原因,并告诉我们要以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技能为原则,才能实现重塑教育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更有可能走向成功。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孩子具备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关键技能,更要在大学锻造孩子拥有决定性的人生优势。
未来理想的教育是学生要学会如何主动的学习知识,而不是等待老师被动灌输知识;要学会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不仅包括口头沟通,还包括正式的书面沟通和公开演讲;与他人建立有效协作,成为团队中的一分子;用创造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标准答案;加强应对风险和压力的能力,能够坦然面对失败;学会成为一名领导者和变革者,而不是一位盲听盲从的追随者;能够正确取舍,做出好决策;学会制定目标,并按照进度完成目标;具有毅力和决心,学会自我驱动;不拘泥于个人得失,放开胸怀,用自己的激情和才华去影响整个世界。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三
《我用阅读教育孩子》的书中,在第六页最后两行引用了《人民日报》的一句话“初中掉下来的成绩可能都是小学欠下的阅读账。”书中还说“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从小学低年级起,就狠抓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作业和补习班中,并满足与孩子所得的高分,其实这样做对孩子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对于这几句话我是深有体会,我女儿今年大二,在她很小的时候,我没有带孩子大量阅读的理念,看到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会写好多字,会几十加几百的算术题了。我也被这种不正确的潮流感染者。幼儿园时期很少带孩子读绘本,小学化倾向,所以在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特别省心。再加上我是老师,不断地给孩子机械性的刷题、辅导。嘿,女儿的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为众多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为同学的楷模,我眼中的骄傲。可是到了初中以后,女儿的成绩渐渐的力不从心,不光是语文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等各门成绩都是平平,失去往日的光辉。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自己的理念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可是那个时候已经为时晚矣!初中每天十几门功课都需要学习,每天作业都要做到很晚,哪有时间读书啊?好不容易放寒假、暑假了,那点时间让孩子去阅读宛如杯水车薪,再说女儿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一本本书让她去读谈何容易。为此我非常苦恼,也非常后悔。上了高中,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好在女儿从小喜欢弹古筝,对于音乐情有独钟,因为自己的勤奋好学,也考到了一个理想的大学。真正印证了:“初中掉下来的成绩可能都是小学欠下的阅读账。”
现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全民倡导者聂震宁先生认为,阅读里就是一个人的`学习力、思想力和创新力,阅读力的培养就是对人的思维力培养。
特别是现在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语文教材,全国教材主编温儒敏透露:将来的语文高考试卷仅文字就要万字以上,考试吧的阅读内容会涵盖历史、天文、地理、科技、哲学等等内容,远远会超过语文平时教的水平。那么没有阅读的同学,是不是见到了如此大量文字的试卷,不要说做了,看上去是不是有点晕呢?缺乏阅读的孩子,就好比一辆燃料不足的跑车,自然不可能在人生的赛道上跑得多快多远,更不可能插上双翼,展翅高飞了。
《我用阅读教育孩子》一书中,周璐作家反复提到北京文辉中学一名初二学生葛天宇,他是央视中国读书少年总冠军,他是一名出色的小作家,经常会得丰厚的稿酬,被聘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他上知天文,下至地理,每一门学科都是他喜欢和擅长的科目,很少能找到他的短板。这样的少年,我们几乎都认为他是天才吧?葛天宇的妈妈说,他其实非常非常普通,今天的葛天宇都是阅读和时间相互积累的结果。
亲爱的家长、小学界同行们,我们一定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尽量从容一些,宽容一些,少一些攀比,少一些浮躁,不要过分在意孩子一时的成绩,而应该着眼于他更长远的将来,着眼于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能力的培养,那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四
近在工作闲暇之余,恢复读书。选择《我用阅读教育孩子》这本书第一是因为我本来就对阅读感兴趣,感觉书里的世界是一个新鲜的世界,可以打破地域和交际圈的限制,去领略不同的世界。而且阅读这个习惯相对来说比较廉价,成本低而且收益高。所以我一直很重视阅读。第二是因为自己怀孕,对教育也有了兴趣。所以看到这个书名,觉得十分感兴趣,就想要一睹为快。
读的过程中,十分佩服这本书的作者周璐。她是青少年阅读教育专家、有书少年的总编辑,曾任中信书院副总,北大《后e视野》主编。资深媒体人,曾采访过比尔·盖茨、柳传志、林毅夫等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她用阅读培养了优秀的女儿,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十分用心。文中她提到了亲子共读,读书会,戏剧教育等,这都让我感觉到她绝对是一个队教育十分用心的人。
今天,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绝大部分家长的认可,很多家长都已经认识到了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阅读对于增长孩子的见识、开阔孩子的视野、开启孩子的心智之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哥哥已经开始给我买儿童书,虽然当时不知道什么,但是现在想来,对于个人的成长还是很有帮助的。当时买的书有诗词,猜谜语,童话故事等等,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能有这种待遇已经十分可贵。
好的阅读能带给孩子家长们所给不了的人生智慧,好的阅读对于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品行和情操的培养、情商的提升、道德的完善、习惯的养成等等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如大文豪雨果所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好的书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比家长更有说服力的人生导师,可以取代家长的唠叨和说教,孩子由此可以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
如果一个孩子能自我教育,那真的是一种很好的境界。我经常接触学生,见惯了太多家长对已经成年的孩子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这样的孩子一方面自己的能力很差,另一方面待人接物也让人很不适用,想来正是因为家长太过于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想要去替孩子做事情,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都是脆弱的,所以我的小孩我一定会尽早让他培养独立能力,要让他自己去做事情。即使有的事情是付费的,托付给别人做的,但是我也会要求孩子尽力多参与,只为培养孩子的能力。
同时在工作中,我也能发现,为什么有的孩子习惯很好,有的小孩习惯于抱怨,习惯于去依赖别人,除了家长的言传身教,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如何去培养一个小孩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也是我感兴趣的,以后有时间想要多多去了解。
现在深刻的感悟到,有了小孩之后,自己还有好多要去努力,比如说想要去多读书,以后才能多陪孩子领略更多的书中的世界,而且能更好的做出指引。但是现实是,目前我读的书很少,连四大名著都没有读完,更何况是国外的名著了,像日本的东野圭吾、法国的雨果、英国的毛姆都是我想要去了解的作家。相比这些书籍读了会让人的眼界更加开阔,至少会比现在的我优秀的多。另外,有的主题书籍也是我想要去涉猎的,比如说写作的书,我总觉得写作是一种自由抒发情绪的一种途径,像画曼陀罗一样,你可以自由的表达,天马行空,没有限制,而且不用去考虑倾诉对象的感受。写作可以真实记录你当下的心情,有的情绪是稍纵即逝的,包容让人打开心扉,去挖掘更多深层次的东西,确实会有一种疗愈的效果。
跑题太多,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也许某一天回过头来,看到自己写的东西,又会觉得很有意思。最近的生活让我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压力和责任都在追赶着我向前走。去负责另一个小生命的成长,去教育他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容犯错的事情,未免有些焦虑,想要好好去预习去准备怎么带给他更好的将来。物质上可能能力有限,实在给不了太多,只能是用心去教育,去呵护。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五
作为一名90后,我们的儿时生活并不像现在的孩子般丰富,那时没有网络、游戏、乐园、电子读物,我们的欢乐大部分都来自“书”,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便是一切新鲜事物的来源。
成长至今,我依然感慨儿时阅读的习惯让我们这一代受益至今,近期读到《我用阅读教育孩子》这本书,一是因为同事推荐该本书写的很好,可以打破思维限制,去领略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二是反观自己的成长历程,回想与父母间交流的不足,希望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由于不同辈分在不同时代领略的风景、接触的人事物都不一样,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总是存在隔膜,各用各的观点试图说服对方,终是很难互相理解,而父母“一切都为你好”的说教更是让人瞬间燃起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书籍便是好的桥梁,所谓好的书籍,就是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比家长更有说服力,可以取代家长的唠叨和说教,孩子由此可以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
有时,书籍里包含更多的科学、正确且全面的知识点,可以随时举证,更有说服力,能够和孩子阅读相同观点的书,可以帮助大家形成相似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远比说教式教育要更为高效。
现代社会,一个家庭普遍仅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太多家长从孩子小时就对孩子的事情事无巨细,放不下心,这个习惯甚至在孩子已经成年时仍无改变,总是没有限制的大包大揽,这样成长过来的的孩子一方面自己的能力很差,另一方面待人接物也让人很不适用,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都是脆弱的。孩子也并不总“吃这一套”,独立的想法促使他们产生更多抗拒心理,慢慢不再愿意和家长沟通。
如此没有节制的包揽,反倒不如在吸引他们好奇心、注意力的情况下、引导孩子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多参与、多实践,更多的为以后在社会生活、学习、工作打好基础。看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书中的基础,多鼓励、引导孩子实践和作为,可以不断验证读书的正确性,也能及时提出问题、培养思维意识,这样长大的孩子更加自信、独立、愿意尝试。
人生在世,我们的`父母也会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感到焦虑,而这份焦虑会自然而然地传给我们,会让我们成长中的幸福感、安全感大大降低,也不利于孩子在年少时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学会自我的情绪管理。
所以,不管父母已经处于何种阶段,都要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孩子在你的焦虑下战战兢兢地学习与生活。就如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先生曾说过:“任何当下让你焦虑不已的事,十年后回头来看时,都会觉得不值一提。”,作为一名女性,除了家庭之外,我们还需要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朋友、自己喜爱的事业,需要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认为,读书便是最好的方式,纸质读物、电子读物都是放松的好搭档,工作之余、生活间隙徜徉在这样的海洋中,幸福而满足。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家长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这句话我很认同,因为最近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能觉悟到自己的不足对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言传不如身教,而父母与子女之间更是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断提升自己来营造一个更好的家庭氛围,如此一来,家教的实质就变成了家长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一切就会变得更好。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六
曾几何时,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往往带有偏激的育人观,把我们视为私有财产,不顾及我们的情感,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我们。
所以当我成为爸爸的那一刻起,我发誓,我要做一个作风民主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事情上,妻子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就是不干涉,让她自由的成长。当我的女儿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她能很快的背熟唐诗,能踊跃的举手发言,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自己快乐的事情。能认真的完成手工作业。事情似乎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她那时爱睡懒觉,反正幼儿园的到校时间也不是很早,我的工作时间也很自由,我和她妈妈的观念就是,孩子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保证睡眠,让她睡到自然醒。
等上了一年级,事情似乎一下子全变样了。我的女儿总是不能及时写完作业,我成了为数不多的几位在校门口等待的家长。有时候,在我“翘首以盼”的一个多小时后,她才“姗姗来迟”(也太难为老师了,陪她那么久,等她把作业写完)。
“着急”两个字,不在她的“字典”里。她总是“云淡风轻”,“不急不慢”。
而且她做作业的时候,“附加动作”太多,喝水,找橡皮,时不时来汇报一下她已经写好几题了。
潜移默化很重要,要不然也没有“孟母三迁”了,问题还是出在我身上,为此我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式,不再刻意在她休息前加班把工作做完,星期天她写作业,我工作。我们把工作和学习细分成几个小阶段,我们比赛,看谁先完成。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的写字速度终于能赶上大部分同学了。
孩子还小,心智还不成熟,你和她讲大道理也没用,不该错的时候还是错,不该马虎的地方还是马虎。为了改掉这个毛病,只能让她学会观察,从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微的事情上,慢慢的改掉马虎的习惯。让她观察哪条小鱼吃得多,它吃了几颗鱼食。这朵小花有几片花瓣。这片新叶子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慢慢的她的马虎越来越少了。
现在三年级了,突然她又像回到了一年级的“时光”。她又来不及写作业,来不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在和老师沟通后,得知她延时服务的时间基本在玩,作业留到晚上回家写。老师也特意观察了一下她们哪几个人爱讲话,把她们调动了一下座位。我和她妈妈商量了一下,特意安排她在每周的周五晚上把作业写完,周末带她出去痛痛快快的玩耍。让她慢慢明白,该学习的时候就要认真学习,休息的时候才能尽情的玩耍。
看了这期家校共育节目,使我有很多收获,在培养孩子品格上,一方面我们要顺其自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因势利导。每次孩子回家,多和孩子聊聊在校的情况。如果发现新的状况或者有什么疑问,就能及时与老师沟通,确保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能及时加以纠正。
总之,孩子是块璞玉,培养孩子就是不断雕琢的过程,不同的时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七
近日,我有幸读了《魏书生教育。
教学。
艺术》,对于其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变味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据专家统计,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只不过是二、三流的,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来源自于学生时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据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应。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
第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打破课堂教学如死水般的寂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
三、
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第四、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
但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这些都需要靠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导才能完成。
教师要怎样来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例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内容引进语文课堂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学习,在思考中慢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实施以下的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
1、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不必把课文分成大小不等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而是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应因人而异,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课文是由老师翻译,还是学生自己翻译?我让学生来选择,然而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那样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要我帮忙的地方,我就去引导。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这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结。
”这样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学习模式是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六步法”学习法就收到很好的实效,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
(二)、要把握课堂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加以积极引导。
发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往往收到实效。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互助中取长补短。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情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所以,我在班上是经常开展自学比赛活动。如: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速读竞赛、书写竞赛、查字典竞赛等。或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完成的任务最多,或是在限定任务量的前提下看谁用的时间少。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所学习知识充满了兴趣,以致在欢乐中忘记了困难和疲惫。人的能力是在动力下得到发展的,学生在这种竞赛中培养了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又如,课堂上常常采用分组朗读或表演等方式。学生在表现自我,评价别人中,自己的学习能力从中也得到发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分散和合作查阅信息,或在共同讨论中达到自己学习效果。在单元复习中,教师采用学生互相命题,互相测试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积极性;很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3、构建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八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九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张广利校长结合他在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思考的文字呈现。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好久好久以前学校发的一本书,当时顺手放在了办公桌里,一直没有再翻出来。
这学期无意间翻出来,就顺便看了看,结果就被里面那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和拨出问题看实质的质朴的语言吸引了。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张广利校长结合他在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思考的文字呈现。
其“社会即学校,家庭即学校,父母即教师”的观点,是我伴随着教育工作年限的增长,感触越来越深的。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培育孩子的责任,为孩子的一生发展负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生活方式及对每一件事、每一个问题的看法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在孩子的心中打下烙印。
“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该播种些什么”使我更加清晰的知道:让孩子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比学习书本的知识更重要。
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该播种些什么,教育孩子从小该崇尚什么,反对什么,珍惜什么,爱护什么……是值得我们做父母和老师应该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是汪中求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我想,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我们不要期望自己的孩子未来多么伟大,关键是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当下,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和学习中成长,从小事做起,从脚踏实地地做事中体验成功,从平凡的经历中发现伟大,成就孩子真实而丰硕的人生。
一篇一篇细细品读下,再与自己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所做的一切相对比,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某些教育行为是不恰当的。
或许,我们早就知道,或许,我们才发现,但这需要我们改变。
“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应该改变自己”。
这是一句非常简单好记的话,但做起来却相当困难。
就像教我们家的小姑娘识字,发现就是简单的“东南西北”这四个字,她在学习时却东张西望,一遍一遍记不住,在那里胡猜。
大怒,训斥一顿之后,孩子一边哭,一边吓得往大人怀里钻,还得一边继续胡猜。
或许,冷静之后想一想,让孩子休息一下,等她能精力集中时再来认,效果一定比边哭边学习的效果要好。
但当时盛怒之下,知道是错的,却还在和孩子,也和自己较着那个劲。
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做个智慧的父母和老师,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
为此,我们都要努力呀!
假期看过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妈妈这样教育孩子》,讲述的是一位美国妈妈教育孩子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中讲述的妈妈,就好像是我们眼中的后妈,对孩子有点“漠不关心”。
这位妈妈的底线:只要没有生命的危险就行。
当孩子掉进小水池时,妈妈看见就像没看见似的,当孩子从水池中爬出来带着湿漉漉的衣服又和其他孩子打闹,美国妈妈还是没有去关注孩子,甚至没有让孩子去换衣服。
问其原因:你越是阻拦,孩子越是好奇,大人的阻拦可能导致孩子偷偷地去玩,那时候孩子可能发生危险,当他尝试掉进水池的感觉并不好玩时,他才会下次注意并保护自己,当他感觉到湿的衣服不舒服时,他才会有意避免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美国妈妈重视孩子自己体验生活,在亲身经历中学会自理,学会自立,学会创新,学会生存。
但是中国妈妈首先会连哄带吓的制止孩子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玩耍,当孩子掉进水池,中国妈妈们会快步急走把孩子扶起来,甚至还会埋怨水池,给孩子换上干净衣服那是每个中国妈妈们必须要做的事。
故事二说的是一位美国机械工程师竟然不会计口算10.3-5.8等于几,问其怎样成为工程师的,虽说数学和其他学科平常考试都不及格,但是可以借助计算器计算,还有他的爬树和手工是很棒的,他的爸爸对的要求底线就是:保证一门功课是优秀的就行。
想想我们自己对孩子教育的底线:各门功课必须是优。
要求孩子全面发展,但是孩子的能力毕竟有限,最后顾及不了就成了一个平庸者……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家庭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出创新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家长朋友们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育人环境,让孩子自由、快乐的健康成长。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十
在生活中,我们是大人,孩子是小孩,我们经常对孩子说的话就是:你不可以,不行,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大部分的家长都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因为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有些举动在我们眼里是错误的,是荒唐的。那么,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眼里的世界,孩子的想法。
我的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小班,自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花式哭闹。第一天:哭。第二天:哭。第三天:继续哭。于是我就忍不住了,我说:念幼儿园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别的小朋友也都念幼儿园啊,难道你哭了就可以不用去了吗。当时凶完以后,我女儿很安静,不哭不闹也不说话。我突然醒悟过来:她才四岁,她懂什么叫必须念书?她不懂。
之后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每次都会蹲下来跟女儿说话。会循循善诱的问她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包括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乖乖睡觉。做了什么游戏?学了什么儿歌,我会跟着她的思路走。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是我们大人自己去把她复杂化了。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非常的宠爱,孩子想干嘛,爷爷奶奶就挺她的。常常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水里怕摔了。甚至很多爷爷奶奶来接孩子之后,是抱着回家的,或者说是背着回家的。当然,这个我们无法制止,只是想说,这样的溺爱真的好吗。我们虽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一切事物,但是一味的顺着他的意思这就是溺爱。
家长是孩子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只有家长跟我们老师一起配合好了,才能给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谨以此篇文章感念写下这本书的刘老师,是你教会了我很多。谢谢。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十一
手捧《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封面中题目下方的一行小字引起了我的同感: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恐怕还是不容易的。真心与儿童做朋友,我们该通过什么的方式与儿童做朋友,这些方式能够被儿童接受吗?什么样的方式才是与儿童做朋友的最佳方式?何谓真心?这样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所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史云中教授写的总序,史教授在总序中主要提到了教育家应该具备的四个条件,即真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有自己独到的`教育理念;能够全面把握学科知识;会反思和会研究。
书中一个个的案例,让我认识到吴正宪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她对学生的尊重和爱。让她的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了对数学的兴趣,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吴老师常说:“智慧不能像知识那样直接传授,更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
吴老师的数学教育价值观认为:小学数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和规律,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数学教育要用教师的智慧不断唤醒、点化、丰富、开启学生的智慧,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教学目标三者和谐有机地结合。
吴老师追求的是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她以“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三维教学目标为依托,为学生创造喜欢的数学课堂。在吴老师的课堂中,处处是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在她的课堂上,没有“失败者”的角色,她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付出加倍的爱,帮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吴老师课堂教学风格中的一个成功之处就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唤醒什么?唤醒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为一个人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新的知识。
所以,吴老师的追求的是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更是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追本溯源的寻根课堂;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时刻要让学生透过数学知识,看到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的看问题、数学的想问题、数学的解决问题”。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十二
作为一线的教师,工作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通过阅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一书,我认为,教师对孩子包办太多,导致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我认为应该放手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教师要成为守望者。反思自己平时的工作,我们对孩子的一切是不是包办太多?对孩子的呵护是不是太全面?我认为适当的时机应该学会放手,让我们的孩子在磨砺中成长。
但放手不等于放任。特别是户外活动时,可以事先周全考虑好环境、活动中的安全细节,准备充分,功课做足,教师和孩子就可以轻松愉快的一起活动了。有了教师的参与,孩子会玩的更有趣,更开心。
幼儿的体能得到发展,情商也得到培养。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不是放任孩子去玩、去闹,而要有具体的安全要求、游戏规则。在活动之前先提出要求,让幼儿知道怎样玩。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指导、要适宜,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教师才能出现。多数时候教师站在孩子的身后,做守望者,给孩子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孩子玩完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幼儿总结评价活动,让幼儿讨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努力。教师把握好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环节,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会规则。只有这样。孩子的“玩”才是安全的、快乐的、有效的,孩子的发展才是健康的。
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作为教师应该怎样爱孩子?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就小了。例如在户外活动前,教师先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器械,掌握游戏规则和动作要领等。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增强,学会自我保护,才能幸福成长。可能这期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此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和生命教育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作孩子成长路上聪明的引领者。凡是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评判、去解决。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犯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教师只有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能力,适时指导,让幼儿成为最好的“自己”幼儿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十三
精神成长的富足,定会荡涤着孩子的心灵,定会终生受益匪浅。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是德育最长久的场所,而德育核心就是孩子健康品格的养成教育。
儿子的童年应该是愉快的。进入小学,因为是独生子女,家中很少有人来玩,孩子有时会产牛孤独感。我就鼓励孩子多和小伙伴、小朋友在一起,并时常邀请邻居小朋友到我家中或他到别的小朋友家中玩、住。小朋友家中没有的玩具,儿子会主动借给别人,有时损坏了,我们也觉得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家中只有一个而产生孤独,性格也不会变得孤僻,同时在玩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一次课间和同学玩的时候,嘴唇碰到了操场上的滑车上,顿时鲜血直流。我及时赶去带他到医院治疗。儿子告诉我是一位小朋友恶作剧扳起了他的腿才碰到了滑车上。看到儿子缝合的嘴唇,我真心疼,为了让孩子也接受教育,我对儿子说:“他肯定小是故意的,是你们不小心造成的,以后和小朋友玩时应该注意安全,谁都不要做危险性的游戏,这点小事不要和小朋友计较。”当那位小同学的妈妈得知她的孩子在学校惹了祸赶到学校时,我已带着孩子从医院回到学校,见到她语气平和地说:“没关系,孩子们还是好朋友。”这使家长深受感动,也让孩子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学会了谦让和宽容。自习课上,同学撞掉了他手中的笔,他会从地上捡起并重新写字,碰倒了他正在看的书,他会换个角度接着看,不会与别人争执,影响学习。
小学阶段,我和孩子中午不回家,在食堂吃饭,买什么吃什么。儿子从小几乎穿的都是大人衣服改过的裤子。上年级了,穿的还是我的棉衣。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懂得穿戴不与别人攀比。假期外出旅游,我们会有意把钱让孩子管理,旅途中需要的东西儿子负责。公交车上儿子会主动给老人让座。街头,一根冰糕棍儿他会拿上很久,找到垃圾箱再扔。在家中,尽管家务都是我主动承担,但我会找机会让儿子参与,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擦地板,甚至连织毛衣、绣花儿这种女孩儿学的手工活儿,我都会叫儿子一起动手,在劳动的过程中,进行着爱与亲情的传递。大学毕业后,我们还专门交给了儿子一些烹饪知识,同时儿子也学会了驾车技术。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十四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品格决定命运。”既然如此,未来无尽的远方便必然会从脚下的路延伸。
认真的品格是一个人高贵的财产,也是荣誉的桂冠,正如锡山中学的唐江澎校长所认为的,一个能成为“终生运动者”和“优雅生活者”的孩子,一定能站得高、看得远。人生之路漫长,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和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那眼前的任何大山都能轻易翻越。
由此可见,优秀的品格对于个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啊!可是该如何何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呢?自观看了郭鑫悦老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认真品格》这个讲座起,我收益颇丰,且认为: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明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创设好成长的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貌是与人沟通应有的态度。家长要率先垂范,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有礼貌的教育与培养。从生活细节入手,教孩子养成礼貌的习惯。如,教孩子早上醒来和爸爸、妈妈说:“早上好”,爸爸、妈妈上班说:“再见”。
培养孩子的爱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孩子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助人为乐的喜悦。家长要善于抓住机会,让孩子体验助人之乐。例如,带孩子外出,看见小朋友摔倒,让孩子主动去搀扶;把自己的文具分给生活困难的小朋友使用等。
进取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在培养孩子积极进取方面,主要应该注意给与孩子适时、适当的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例如,孩子的画有了进步,就要跟孩子说:“你画的画又有进步了,照这样,你长大了一定会成为好画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肯定、赞扬孩子好的一面,让孩子更加坚定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走向成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作为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经常带孩子去书店看书,去感受那种浓郁的读书氛围。为孩子制定每天阅读规划,养成良好习惯。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许多人深陷应试教育的围城中不能突破重围,但亦有如唐校长这样对教育、对孩子未来看的透彻的人,他所提出的对终生运动的培养、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以及对生活问题的解决都是对时代的破局。
当孩子们在生活中优雅地面对压力,在坎坷中不断奔跑,在挫折中涅槃,历经洗礼和激荡,此后的人生方是无憾。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十五
教育家李跃儿形象地将孩子比喻成脚,教育方法比喻成鞋,而教育者则是造鞋人。事实上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原生家庭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方法。“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从事教育的决心。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当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书中“芭学园的教师守则”这部分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给了我们方法。“守则”中不仅告诉我们对待孩子应该有的态度,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以及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有与同事和家长的相处方法,更有对教师自身修养提升的要求。细读守则会发现,在幼儿园里教师会遇到的人或事,都不必迷茫,“守则”无疑给了我们指引。也正因为“守则”,芭学园里的教师尊重每个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行为有的是尊重和理解,正是有了这样良好师生关系,如此健康的精神环境,孩子们可以和老师敞开心扉地交谈,可以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芭学园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并体验自己的童年生活,积累利于其终身发展的成长经历,为其幸福人生掀开第一篇章,使孩子具有完整的人格和易于生存的基础能力。
以后的教育中,希望自己深记“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教育理念,学习“芭学园的教师守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努力,努力!
专业孩子品格教育读后感(案例16篇)篇十六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引用顾明远先生的这句话开启我的文章,之所以引用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一直在影响着我,教会我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好教育工作。
教师绝大部分时候面对的是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与孩子一起生活,甚至可以说教师就是孩子们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们。所以教师这个社会角色很重要。教师除了要以教书育人的角色站在孩子面前,又要以孩子的角色站在孩子面前,以孩子的视角考虑问题。要用爱与每一位孩子面对面,关注孩子们的点点滴滴。
最近,有幸获得了顾明远先生著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其实对于专业是教育类的我来说,顾明远先生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他的著作一直伴随着我的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我也多次接触顾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其思想也影响着我。现在已经参加工作多年,当看到了《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首先被题目吸引住了,产生了颇多的感触,开始在脑海里寻找自己的教育实例,找寻自己站在孩子视角考虑问题的案例。可喜的是,自己也能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找到很多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的事例。不过,有时自己也会考虑的不全面,没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而在读完《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之后,自己也有了很多收获,而且我也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之路上,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我会做的更棒,会让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常态行为。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分为5个部分,分别从教育理念篇、素质教育篇、教书育人篇、教师发展篇和童心与教育阐述了作者对教育的态度。我依据自己的理解将这5部分,归为两大类:一类为教师自身学习成长篇;一类为教师与学生相处篇。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想快速适应自己的岗位,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成就,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那如何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呢?无疑就是多读教育类的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而《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中,恰恰用教育理念篇、素质教育篇、教师发展篇3部分内容,向我们阐述了很多教育理论和一些当下的教育大趋势。教育首先要有高度,做教育要有国家情怀,教育工作者要怀揣着“中国梦,教育梦”的心情,做好教育工作,响应“办一流的教育,建一流的国家”的号召。教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是让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教育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全社会都来一起推进教育领域的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当下,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公平对待每一位孩子,用爱和热情对待每一位孩子,为创新人才的涌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教师,除了这些教育实事,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教师发展的现状和理念。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新世纪都在呼唤教师培训的新变革,教师应该有更新的教育观念,时刻警记师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要主动地多听课、看课,多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学习育人方法。在当今时代,教师争当终身学习的典范,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了解和学习了当代教育的先进理论,教师还需要将这些理论附着于实践教育过程中来。在《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中,教书育人篇和童心与教育两部分内容来具体向我们阐述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如何与学生们相处。无论哪一部分,都渗透着:教师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最应该具备的就是爱。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孩子们,爱每一位个性不同的孩子们。关爱孩子们,保护孩子们的童真,激发孩子们的童趣。爱孩子就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成为走近孩子们内心的`教师。而在我的工作中,我也在努力做这样的好老师,努力用自己的爱和个人魅力感化孩子们,并带动班级每一位学生一起进步,快乐成长。如,在处理调皮淘气的小机灵鬼们时,我常常会不经意的与他们交谈,这些交谈并不是在非常正式、严肃的氛围中进行,而是在轻松的课间、走路队时或吃饭的时候。我们的交谈内容,并不是因犯错的事件开始,而是用一些家常闲话开始,询问最近我所注意到的一些现象,妈妈最近发了周末一起去哪里的朋友圈等等。其实用这些家常闲话开始,是有意的,因为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有时也会与家庭有关系。而且这样的谈话,会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关注他的生活的,把它放在心上。这样一来老师既能了解清楚问题,又能让孩子信任自己,并能敢于表达出自己犯错的原因。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主动意识到问题,并有意识的知道去改正。这样的做法,比老师一味的逼问,一味的教育,有用的多。所以老师蹲下来,陪伴孩子们一起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其实每一位孩子对待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有我们通过询问,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再正确的引导,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一位孩子都是善良的,内心都是单纯的,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处处以孩子们为重,替孩子们着想,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分析、考虑问题,我们的孩子们才能永葆他们的纯真,拥有快乐的、美好的回忆。最后,还是以顾明远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用大爱与善良谱写育人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