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它可以供我们参考和借鉴。范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高校文科基础性专业之一,它的发展历史是十分悠久的。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需求的人才类型也有所变化,由传统型向应用型和复合型方向转变,这无疑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实用的技能和鲜明的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的世纪我国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同样也给传统的人文学科造成不小的冲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载体,但是其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我们很难做出较为专业的定位。
1.学生认同感不强。
汉语言专业这门课程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它没有涉及到专业性强的领域,相对于一些理科专业来说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都怀有无奈、被迫学习的心情,常常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在很多学生看来是自己选错了专业,他们很少看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机遇和发展空间。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少有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致使最后这些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很薄弱,缺乏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更加缺少对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2.专业课程设置不全面。
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专业性要求很高,要求学生要掌握比较多的文学知识,但是很多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追根溯源是由于学校对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全面、不合理,没有给与这一专业足够的重视,课时量较少。另外,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很少有上实践课的机会,枯燥乏味的知识传输使学生对汉语言专业失去兴趣,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文化知识以及职业技能掌握得很不理想。
3.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很多学校只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判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毕业,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够合理的。通过调查可以知道,很多大学生经常逃课,但是到最后却都可以顺利的拿到毕业证书。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学生考试的试卷大部分的试题都是概念性和基础性文化知识,只是需要学生在考前加以背诵就可以通过的,学生不必对专业知识有任何拓展和延伸。因此,这就导致不良的恶性循环,很多学生根部不在乎教学过程,只关注最后的考试结果。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本专业的教育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基本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体系的调整。
传统的汉语言专业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传授上面,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知识型人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有所变化,那么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相应的做出调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调整需要遵循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学校应该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源。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对于文学课程的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对原有的陈旧的文学史观念加以调整,力求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艺术感悟能力都是本专业需要培养学生重点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根据不同的科目本身的教学特点以最科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如现当代文学可以开设一些作家作品研究的选修课;古代文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体形式作为讲解的线索;外国文学可以以作家作品的讲解形式为主;文学理论和美学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等。
(2)在一些演讲类的语言课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协调发展。语言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则以应用语言学为主。
(3)在写作课教学中无疑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体的文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社会上需要很多写作人才,然而对于毕业生来说,既有写作能力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是比较理想的。传统的写作课只是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教授,要改变这种教授模式,着重于培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提供多种写作形式的教学,比如新闻写作、文学写作、公文写作等,还可以外聘一些比较有名的记者、编辑、作家等举行专题讲座来更好的辅导学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写作课以理论代替实际的教学模式。
(4)、以实用为原则,有目的开设一些其他的专业科目,比如哲学、宗教、音乐、美术、历史等相关专题的选修课,可以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
2.调整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学生很少有参与的机会,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自由的讨论文学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上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得到训练。
4.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想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对汉语言专业概念的理解都很模糊,没有准确的定位,我们都知道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事实物的实用价值,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状况是教育观念不强、专业性质混乱。因此,如果想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就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去改革,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品位,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最终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在很多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目前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的也越来越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的职业类别大致上主要包括语文教师、公务员、营销人员、文案编辑、文秘等相关工作,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较强的口才、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等等。所以学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贯彻落实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学生当前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学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为汉语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高校应该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探索和改变,不断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明.中国电力教育,20xx(09).
2、彭松乔.问题与出路一一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xx(05).
3、孙宗禹.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u].中国大擎教学,20xx(5).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二
首先是要确定选题。你以为选题是这么好确定的吗?你以为百度出来的选题都能入得了导师的法眼吗?别天真了。现如今,中文的童鞋们只能是往没人走的路走,越走越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呢。选题最好是选择比较小的范围,举个例子:论杜牧作品中的京兆城。京兆城是杜牧的故乡,没错,就是陕西西安。这么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诗人从小就没和它有什么交集吗?肯定有,找材料去挖吧~~不单单是一座城市,一个人,古人喜欢游历的两座城,这都是许多可循的角度呢,看似不经意其实有大文章可以写。选题真的是非常重要,千万别去看网上的各种老得掉渣的题目啦。不要担心万一你找到题目,找不到材料,写不出来。想得出来就有迹可循,我们是福尔摩斯~接下去我会教你们怎么写的呢。
选好题目了对吧?还是以刚才的:论杜牧作品中的京兆城 为例。可以找这几个材料:
杜牧生平,年谱。
杜牧所有提到过京兆城的作品(这一部分绝对要很仔细的找,但是也不需要看太多,只需要找关于他作品的解析,一般材料中都会提到)。
京兆城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各种历史大背景。
开始写读书笔记,把找到的材料认真看。重点摘抄上面的几个点,记得一定标注好摘抄的书,页码,因为写参考文献的时候必须要精确到页码的。
开始撰写论文。相信看了这么多数,以你对杜牧的了解,应该心中有七八分的底。
第一,介绍京兆城与杜牧的渊源。
第三,由作品感知京兆城在杜牧心中的地位,在作品中是什么样的存在?
查重。感觉很多宝宝都怕查重,个人觉得其实没那么可怕。
之前基本上论文都是我自己写下来的,当时用软件查是23%。用学校的知网号称最严的查才6.9%。所以这一块我很有信心。如果你真切了解了大概,中文系的可以随便写的,只要有理有据。像以上组织好一个框架就易如反掌啦。写论文还是需要静下心来写的哦。
另外,致谢语也会被查重哦,最好能自己写。我有一半篇幅的致谢语被查了,,也是醉啦。不过不管怎么说,我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写论文的思路,希望大家能够得到启发。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三
以课程和教师作用为出发点去考虑,后现代教学大力提出去中心的平等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去中心就是不赞成一学科知识、教师为中心,反对教师权威、教学控制,并赞成教学中师生的平等互动关系。美国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认为,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性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并不要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并且,教师要求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发现新的自己。多尔提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平等成员关系中的领导者,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并不等于无视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将教师的作用从新整理,从外在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的共存,权威也随之进入其中,教师应该做到自己是情境设计的领导者,而不是学生课堂的专制者。
法国哲学家利奥塔作为后现代主义大师从现代科学技术,值得一提的更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上,对教师作用所发生的重要变化进行认真探讨,并在专著中强调现在,所谓的传播媒介并不完全是在一群沉默的学生面前讲道理,由助教回答制定的问题,并协助探讨实习作业,学术知识已可以演变成电脑语言,传统教师的作用将被电脑记忆库所取代,教师的教学也将委托给链接传统记忆库与电脑记忆库的机器,并且学生在终端机前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利奥塔又指出,传统的教学法没有完全失势,学生仍然必须从教师处学习一些东西,不是学内容,而是学习终端机学习的方法。
以教学过程的认识为出发点考虑,对话是后现代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为知名的现代教育学者美国的罗蒂阐述了对话理论,这种对话理论的要求对话者平等、开放、富有创造性,具有多元价值观。我国教学论研究者钟启泉在《对话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中引用日本学者佐藤学的论述是: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新的世界进行交流,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所以,学习的实践是对话的实践。在课程与教学层面,对话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性差异,从而学会区分所学文本的差异性及文本中所描述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因此我们要鼓励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性差异,作为一个后现代的合格教师来讲,要鼓励学生的语言艺术、文学、科学和社会学进行自我提高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
后现代教育重视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尊重人性及其个别差异,解释创新、平等关系的观点,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内容上,后现代教学的选用的是阐释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传授式和促进式教学方法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阐释教学方法不是仅仅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是带着开放乐观的心态,不断开辟新的学习道路,将学生带入真理的日益深入的情景中。将传统的教条主义规范进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删取方式用在后现代化的教育与事业上,怎样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得以表现出来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完全地体现出教学目的在于创造意义,赞成所有创造性的行为的同时,也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站在教学评价的'角度去考虑,后现代教育者认为世界走的是多元化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整体,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不能用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此同时,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因此,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赞成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主张采用自式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法。派纳在《什么是课程理论》中多次打击标准化考试的弊端,他在里面阐述:可以较少依赖标准化考试,而更多的采用档案袋和其他收集学生作业的方法,并且具有各种不同兴趣的个人,包括家长、社区领导以及教师和其他学生构成的委员会来进行评价。
目前我国正在开发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档案袋评价法正在火热进行,显然是受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理念的影响。然而,我国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差距性比较大,客观并科学地建档相当困难,评价时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难操作,需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所有,档案袋评价法在我国的发展有了阻碍因素。
后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在教学上的一些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计划主义就是比喻那种把计划看做先于行动而制定的东西,并且不能有什么改变的,这其实是一种独行武断,它使课堂教学成为知识单向传递和被动接受。而合作性计划是教师、学生和课本之间可以建立相互合作的学习关系。
多维性赞成在互动的对象上要变一维为多维。也就是要打破原来那种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单一化格局,积极倡导一种既有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格局。教师要重树权威,变换组织形式,使得学生可以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
在现实的语言文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育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弄懂了教材的知识,但知识并没有与学生的精神的完整性、经验的完整性联系起来,并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真正联系起来。知识没有转换成学生的精神食粮,没能与学生的内心勾连。所以在教学当中要重新认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多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尽为己用,终身受益。
占有式学习,是把知识当成现成的、在手边的,无需进一步操作的东西,是把现成的知识作为一个物装进自己的口袋,是一种简单的占有,而存在式学习则把知识当成是上手的东西,这意味着人要与知识进一步地打交道,这样学习就是人的存在方式,它要求人的一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从内心里有对学习知识的渴望,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为其今后的道路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现代教学思想不管是在教学理念、课程计划、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上,都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考虑,挣脱传统的束缚,开创新的途径,我们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将会有新的突破,在培养具有现代人文意思和实用技能的专门人才中起到的作用可用这是一次思想的革命来形容。
参考文献:
[1]袁桂林.后现代主义课程的特征[r].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专题报告会,20xx.
[2]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xx.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四
摘要: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通过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历史进行回顾,指出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巧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提高目前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汉语言文学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汉语言文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出语言学和文艺学方面的优秀人才,更要培养出具有民族气节、家国情怀的国家栋梁。但是,现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教学水平和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进行创新。
由于招生质量、师资力量、社会风气及学科本身的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不容乐观。如今,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生源质量越来越得不到保证。一方面,不多的师资力量被名校垄断;另一方面,许多学校招不到学生,教师又面临着无课可上的窘境[1],继而无法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导致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授课水平持续下降,其表现主要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由于汉语言文学教育强烈的文科性质,使得阅读在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对大量的文字资料照本宣科,使得教学过程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对教师存在的必要性产生质疑。许多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求学生首先阅读著作,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都在日复一日地阅读[2]。这样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地会产生问题,学生需要极大的兴趣支撑才能在本专业的学习中继续下去。文学艺术和语言学本来是非常具有魅力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这种魅力,才能保证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本活力。但许多教师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过于依赖,对于文学艺术普遍缺乏自己的理解,难以把握学生的兴趣点[3]。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创新,许多教师讲授的内容许多年都没有变化。教学时只是对书本内容逐句进行讲解,没有创新,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有的课程在开设了一个学期甚至两个学期之后,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学生学习许多课程都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有效的[4]。
(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材多年以来始终缺乏变化,许多课程使用的教材甚至是几十年前编订的。部分教师以为文学史和文学理论都是已经确定的,不会再发生什么变化,只要照着书本研究前辈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成果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对于国际文学界的`变革毫不清楚。相比于语言学教育,文艺学尤其是最应该与时俱进的文学理论更加落后。不少学校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模型,对国际文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没有涉及,不利于具有理论研究能力人才的培养。汉语言文学教育多年来倾向于研究历史,而忽视了当今文学的发展[5]。许多学校的当代文学史课程只到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的几十年。以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只能根据个人兴趣对当代国际文学界进行了解。对于新的文学形式,如网络文学,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其流行原因和形成机制缺乏思考。甚至现今活跃在文坛上的严肃文学作家在大学中文系也缺乏知名度。当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令人担忧。不少中文专业的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看的仍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较为通俗的文学。言诗则是席慕容、汪国真,言小说则是《平凡的世界》,对于今天的文坛流行趋势缺乏了解。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使学生找不到接触新鲜世界的窗口。
(三)教学过程缺乏交流。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本就倡导开放性、灵活性,要让大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地方学习,但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则是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与中学语文教师没有区别,甚至还不如中学教师上课生动有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上学生发言很不积极,许多教师甚至不给学生提问和发言的机会。这种情况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
要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首先要先做到理念的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学生也不是靠背课文和背知识点就能被培养为人才[6]。要做到教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要致力于培养和提升中文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文化素养是区别一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和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的主要方法。对于有家学渊源的学生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基础教育可通过家庭教育完成。对于大多数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来说,不可能所有人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完成了文学启蒙。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接受教育的学生不仅包括文学爱好者,也包括文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必须要兼顾这两种类型的学生,给予他们各自合适的教学资源,推荐阅读各类经典和流行作品,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其次,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核心加以把握。授课教师必须要想明白中文系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希望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得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或技巧。中文系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在培养具有较高读写能力的应用人才的同时,寻找有理论研究能力的人才,这二者缺一不可[7]。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汉语言文学在教学手段创新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文学艺术本就是一门具有很大魅力的学科,只要能让学生初步领略其魅力,就算是达成教学目标后,接下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继续探索。而劣势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充满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要想获得足够的阅读量,必须静下心来专心阅读,对于缺乏定力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未免太过枯燥乏味。创新教学手段可以从脱离书本开始,甚至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课堂,要营造多面立体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手段上多想多试,总结经验和教训,力求营造一个生动有活力的课堂。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是十分抽象的,想要了解它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比如,在讲解小说时,试图让学生模仿作家的小说创作技巧进行创作,这就能使学生对这位作家的风格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以余华的“零度叙事”为例,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零度叙事的写作技巧,以便对作家的水平和自己的文学素养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分组探讨,提高课堂活力。
总之,汉语言教育身负前承中华传统文化、后接时代文明成果的重大任务,必须要尽快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面临着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缺乏交流的严重问题。要想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创新入手,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表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革新是必要的,这个专业在革新的过程中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身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正确地认识教育现状,努力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姚锦莲.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马兵.台湾与大陆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3]刘颖.基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j].科技资讯,2014(32):154.
[4]彭小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中国现代文学导读》教学设计[d].广州:暨南大学,.
[7]张煦.浅议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12):218.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五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汉语言文学在开展相应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教授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汉语言文学基本技能等等。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的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以及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够培养起文化悬窗方面的专门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汉语语言文学有着其自身的特色,汉语言文学能够传承我国的人文精神,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目前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组成内容。在我国民国时期的一些汉语言文章对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通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和学习能够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开阔国民的人文情怀,增强国民的人文素养。
在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和赏析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意境,作者在进行写作和创作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于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中,古诗是最能够体现汉语言文学意境的文体,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够营造出非常好的意境,让自己的诗歌和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六
内容摘要: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渗透,对于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审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学校缺乏重视等诸多问题,阻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就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审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促进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有效融合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
一、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汉语。
言文学教学中的现状对学生进行母语文化教育并提高学生的汉语言使用能力是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目的。但部分院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往往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而将汉语言文学做为普通的专业学科。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这些学校忽视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为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立的课时较少。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本质是为了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便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措施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带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当前时期,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例如课程时间安排相对较短,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和肤浅;教学时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性教学,导致学生对汉语言知识的运用不够合理及成熟;另外,部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枯燥晦涩的内容缺乏兴趣,从而难以领略汉语言文学的精髓,阻碍了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
二、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上的教学措施。
(一)将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
素进行合理运用,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文学作品进行充分解读,将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深刻领略文学作品的意蕴和魅力。然后教师要培养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拓宽学生发掘作品亮点的思路,同时引导学生在品读文学作品时要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使学生对作品的意境有更深刻的领悟。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同时领略汉语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另外来讲,优秀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较高,需要教师将文学作品的作用教学进行充分利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某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来让学生品读。阅读结束后,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深读,之后让每个学生起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悟,并说出所选段落的精彩之处。通过这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功底,带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处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求知欲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为学生讲授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少见的事物和环境,从而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自身的社会见识;引导学生充分感悟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带动学生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教师要将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传递给学生,将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精髓和艺术魅力展现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时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单一,致使课堂气氛沉闷,降低了学生了学习兴趣。因此需要教师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文学作品视频播放,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意境有更深刻的领悟。让学生发表一下在看完视频之后的感受,让学生对作品的精彩之处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朗读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作品进行朗读,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感受文学作品的意蕴,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情。最后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领略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例如可以根据作品设立相应的场景,使学生各自模拟文章中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将文章中的片段生动的呈现出来。这种活动不仅使学生对文章片段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通过此类有趣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将审美教育合理巧妙的融合到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艺术素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够提高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美的能力,使学生更深刻的感悟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汉语言的运用更加灵活,提高自身的修养。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七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新的文学形态,一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决定了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走向。
为您编辑了“浅谈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
浅谈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影响广泛的学科。
在现行的大学学科体制中,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合并在一起,称之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它其实告诉人们,这两个专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
在19世纪末期,闭锁的中国开始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艰难一步。
其中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兴办现代报刊,这些现代报刊以城市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基本采用白话文或文白夹杂的语言,以白话文为主要叙述语言的文学作品逐渐在这些报刊中占据更多的版面,这类文学作品可以视为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形态的雏型。
但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诞生,却是自觉提出文学革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语言上断然与传统划清界限,强调新文学是以白话文进行写作,坚决反对传统文学的文言文写作。
白话文即现代汉语的起点,它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生命,而中国现当代文学近一百年的发展和实践,一个重要的功绩则是催熟了现代汉语,使现代汉语逐渐规范化和经典化。
现代汉语的叙述特点、审美特点和它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也先天地注定了当代文学发展的走向和局限。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对待中国当代文学,并不是单纯地在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引入语言学的方法,而是想通过分析现代汉语生成的历史背景所带来的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进而分析这种特殊性对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形态所造成的影响。
我把中国现当代文学定义为现代汉语文学,显然这里的现代汉语是特指一种书面语,是对应古代文学的书面语一文言文而言的。
其关系完全是一种否定性革命关系,而不是渐进的改良关系,因此现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断裂的状态,二者之间缺乏美丽圆润的过渡,中国古代文学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要移植到现当代文学之中来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但这种移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近百年来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间断过。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经验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本土性的、最具原创性的精神资源,当代文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更好地开发我们独有的.精神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发古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就应该从二者断裂的根源总结起,根源就在于现代汉语对文言文的彻底否定。
这也是本文从现代汉语思维人手来讨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理由。
一现代汉语的革命性和日常性。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系,现当代文学相对于古代文学当然不仅仅是语言形态的改变,而是在于语言形态的改变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改变。
现当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思维为逻辑关系的新的文学体系。
现代汉语取代文言文,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首先是中国现代化运动进程中的启蒙运动的需要。
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开展一场思想革命,而这场思想革命则是以语言革命为先导的。
胡适在其《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事”,其中有“五事”是纯语言问题,一句话,就是要以白话代替文言,要。
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
白话是指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因为只有采取日常生活中的白话,才能让思想革命落到实处,让广大的民众能够接受。
“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反复强调,文言文是死去的文字,必须摈弃不用,而白话则是活的语言。
其实,说文言文是死去的文字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情景,文言文在当时是通行的书面语言,在传统社会里,它还是活得有滋有味的。
如果依胡适的极端主张,还很难看出文言文与白话文谁优谁劣。
胡适就说过,要把《丁文江传》改为《丁文江的传》,这样才是彻底的白话文。
若真要按这种思路进行文学革命,恐怕白话文是难以战胜文言文的。
但文言文只对传统社会有效,它无法处理一个新社会新时代的思想和文化,“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不得不合弃文言文,而选定白话作为启蒙的语言工具,于是一种活在引车卖浆之流口中的语言登上了大雅之堂。
这就决定了现代汉语思维的两大特点:一是它的日常性,一是它的革命性。
现代汉语革命性的思想资源并不是当时的白话所固有的,它主要来自西方近现代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多半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他们在国外直接受到西方现代化思想的熏陶,并以西方现代化为参照,重新思考中国的社会问题。
通过翻译和介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就将西方的思维方式、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注入到白话文中,奠定了现代汉语的革命性思维。
高玉在研究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时注意到思想革命与语言变革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说:“思想革命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绝对是重要的,而思想革命并不像五四先驱者们所理解的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行的运动,它和语言运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没有语言之外的思想革命。”反过来说,现代汉语从它诞生日起,就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而是承担着革命性的思想任务。
“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以现代汉语建构起新的文学时,必然采取的是宏大叙事,现代汉语的革命性思维在宏大叙事中得到充分的展开。
另一方面,现代汉语的日常性思维又将现代文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铆在了一起,生成了一种日常生活叙事。
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现当代文学绚烂多彩的风景,而这一切,我们都可以从现代汉语的思维特征上找到本源。
对于现代汉语思维的革命性和日常性的根本特征,海外的汉学家也许是“旁观者清”的缘故看得比较清楚。
夏志清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把“五四”叙事传统的核心观念明确地表述为“感时忧国”精神。
认为“感时忧国”精神是因为知识分子感于“中华民族被精神上的疾病苦苦折磨,因而不能发奋图强,也不能改变它自身所具有的种种不人道的社会现实”而产生的“爱国热情”。
而这种“感时忧国”精神让中国现代文学从一开始就负载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负。
夏志清、李欧梵等一些海外学者将这种文学叙事称之为“五四”和左翼的宏大叙事,或称之为革命叙事,或称之为启蒙叙事。
而中国内地的现当代文学史基本上是以这种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建构起来的。
他们提出了另一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思路,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存在着一种日常生活叙事,挖掘出代表着日常生活叙事的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作家的资源,并勾画出一张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地图。
这张新地图无疑把一些被遮蔽的历史显露出来,但由此颠覆以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为主线的现代文学史,又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历史的遮蔽。
事实上,不应该将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看成是截然对立的两种叙事,它们恰好是现代汉语思维的两种表现形态,是一张面孔的两种表情,会同时存在于一个作家的写作之中,不过在有些作家那里,启蒙叙事处于显性的状态,日常生活叙事处于隐性的状态;而在有些作家那里正相反。
进入到当代文学阶段,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被赋予唯一正统地位,日常生活叙事受到严重的打压,但它仍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作家的创作之中,或者在政治气候比较宽松的时候,展示自己的风采。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政治环境的大改变,日常生活叙事得到显性的发展。
这也得益于文学理论的推进。
特别是海外学者关于文学史建构的理论的影响。
使现代文学中一直被遮蔽的日常生活叙事显露出来,并成为作家们寻求创新和突破的重要参照对象。
于是启蒙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就像是两辆并驾齐驱的马车,共同获得充分驰骋的自由天地。
无论是启蒙叙事,还是日常生活叙事,现代汉语思维这两种内在的叙事在新的文化气候中都结出了新的果实。
许多理工类与财经类院校也纷纷开办汉语言文学专业,改变了单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多元化特色,满足了社会和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但不容忽视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市场经济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较大冲击,尤其是一些财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着专业定位不准、人才培养目标陈旧的问题,教学仍然受到传统学科体系与专业体系的制约,没有突破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财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走综合类大学和师范院校的路子,不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与从事中文教育人才为目标,而应以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结合院校自身的优势,调整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因此,需要重新思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入探讨,力求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笔者所在的西安财经学院中文系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创建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夯实学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功底与人文素养(“一体”)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重点培育学生的应用能力(“两翼”),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下文试就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作一粗浅的探讨。
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人文素质。
强化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的培育,是中文本科专业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基础化的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承担着传承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重任,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影响他们的社会观念与价值观念。
学生将文化知识内化之后所养成的精神境界、意志品格与人文情怀,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但却能使他们受益终生,有着实用性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习语言学、中外文学史及基础写作等中文专业传统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和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财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机械地以实用性专业的应用性作为衡量标准,应该在充分考虑本专业人文性的前提下来理解应用性的内涵,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深厚的根基,才有发展的后劲。
西安财经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20xx年6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四年制本科专业,该专业方向定为高级秘书及宣传出版,主要为培养高级文秘方向的实用性人才,故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多侧重于公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训,从而相应地压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的课时。
这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素养不够,基础不扎实,没有底蕴,没有后劲。
虽然一时上手易,但跟进时代难,缺乏持续竞争力。
而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理论,不能因为突出应用而缩窄专业知识面,削弱基础理论教学。
因此,我系在培养规格上,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模式塑造人才,逐步加大基础理论课的份量。
我们不断修订培养计划,遵从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与前瞻性等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在借鉴其他同类院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取消了一些与中文专业相容性不大的课程,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有机地衔接相关课程,并选用能够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理论的课程教材或部、省获奖等重点推荐教材。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八
近几年,素质教育在教育行业的综合性推广,使教师从主要以应对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化为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新模式。汉语言文学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语文学科,逐步成为提升语文教育水平的重点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对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科技对接;素质教育;交流沟通。
一、汉语言文学在语文学科中的突出地位。
汉语言文学作为基础教育中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重点改革项目之一。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内容包含了对古代诗、词、歌、赋等不同文学创作模式和内容的鉴赏。然而,在近现代的语文学科教育中,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使汉语言文学在学生的心目中只代表了背诵科目,忽略了其对于学生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引导作用。汉语言文学的学科教育不仅对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中华文明的古代文学艺术传承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现阶段,我国的整体教育发展还不够完善,语文教育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对学生文学底蕴的积累和延伸还没有起到足够的指引作用。在各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突出汉语言文学在语文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将汉语言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基础教育项目,是实现学生在文学方面综合发展的有效教育举措。
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语言是沟通交流的桥梁。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桥梁,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延续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加强语文学科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积累语言基础,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继承和传扬中国文化,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方面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语言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载体,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逐步了解的学科,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在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指导,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无论是学生接受初级语文教育的基础学科教育阶段,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化教育时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将思维意识转化为语言这种外在的表达方式,将内在的精神外延成为一种沟通交流的载体,是我们处于幼儿时期就会模仿学习的一种本能。在接受系统的语文教育时,学生进一步将语言组织成具有逻辑性的思想表达模式,将思想通过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语文学科的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组织引导作用,对培养思维敏捷性、开发语言文学潜力、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等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突出的贡献。
三、关于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对接,在实践能力方面的思考。
不管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二者都能对学生的精神面貌或者认知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都能够丰富人的见识。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要实现很好的对接,要能够形成结合性发展模式,首先要实现二者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对接。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应该寻找他们的共通点,虽然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在本质上有区别,但是语文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个模块的,因此,二者在教学内容或者一些理论指导上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在实践方面,应该抓住这些共通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要积极地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汉语言文学中,诗词歌赋的品读和学习也需要重视起来,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索和运用方面。而在语文教育中,也要把握汉语言文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
四、实现汉语言文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对接。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现代化技术逐步融入教育行业,一方面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技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在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学科讲解时,可以融合时代特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通过相关教育问题的讨论,可以有效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化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突出汉语言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门应将汉语言文学在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指导和语文教育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作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大汉语言文学的改革力度,深化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学能力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为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江.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j].关爱明天,(4).
[2]刘民殷.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分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
[3]夏丛丛.关于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性的若干思考[j].教育界,(9).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九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您好!
首先真诚地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求职书!我叫,是广州师范大学文学院xx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值此择业之际,我从网上获悉贵单位的招聘信息,因此特呈请此求职书,诚挚地向您推荐自己!
本人综合素质佳,能够吃苦耐劳,忠诚稳重坚守诚信正直原则;具备良好的人品,乐于与人沟通,生活在群体之中,能够与人进行客观直接的沟通,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能够积极互动努力达成团队的目标;善于学习,勤奋务实,刻苦钻研,具备广泛的兴趣,适应能力强,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融入新的领域。大学期间,我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两次,三等奖学金两次。此外还曾两次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等称号。除了主修本专业的课程外,我还辅修了与日常办公、公文等相关的课程。经过努力,我成功通过了英语四级、普通话二甲、三笔字、计算机省一级等教师必备技能考试,能够熟练操作基本的电脑办公软件。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不仅专注于学习,而且还热衷于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我曾担任班上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认真负责,同时积极团结同学,注重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曾参与校、院各种大型学生活动的筹划组织工作,期间带领班集体都获得过相应荣誉。这些学生工作经历不单只是一种表面的荣誉象征,更是丰富了我的成长经历,培养了我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变得日渐成熟与稳重起来。我知道,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小阶段,马上我就要从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了,在未来的工作中更需要踏实、进取、开拓的精神,我将不断努力!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这个缤纷复杂而充满机遇和竞争的世纪之初,我已作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我愿尽我平身所学为贵单位的车轮滚滚前行贡献自己的力量。籍此向贵单位真实求职!给我一个机会,还您一份惊喜!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十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陶渊明与谢灵运同为我国东晋时期伟大诗人,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于陶渊明和谢灵运的研究一直是文学论题中的热点话题。本文旨在从陶谢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手法、观物模式以及诗歌艺术境界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他们的比较研究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其人、其诗,进一步了解陶谢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学习他们诗歌创作上的特色和方法。目的在于揭示二人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和对后世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鼻祖,山水诗人奉他为开派使者,这就保证了比较的对等性。陶谢并提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也是对传统的'继承。文学批评史上,陶谢并提的由来已久。较早且有影响的当属杜甫,其《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曰“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成为研究者经常引用的经典材料。此外如唐白居易“篇咏陶谢辈”(《哭王质夫》),宋陆游“陶谢文章造化侔,篇成能使鬼神愁”(《读陶诗》),清曹秉钧“同游妙述作,诗手并陶谢”(《和兰雪题西湖饯春图诗韵》)等。
当然陶谢比较研究在现当代仍方兴未艾,但比较的方向跟语言表述都有了一定的变化。钱钟书先生《管锥编》指出:“余观谢诗取材于风物天然,而不风格自然;字句矫揉,多见斧凿痕,未灭针线迹,非至巧若不雕琢、能工若不用功者。……晋宋诗家真堪当‘吐言天拔’,‘出于自然’之目者,有陶潜在……”而后起之学者,他们的陶谢比较,既有对传统点评的继承也有现当代点评的理论诗辨,将对陶谢诗歌比较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白振奎在《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一书中对陶谢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细致的研究,全书拟上、中、下三篇,从“人生思想”、“艺术实践”、“批评接受”三个层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主攻方向:本文力图从陶谢二人诗歌写作手法以及诗歌艺术境界两个方面入手,分析陶渊明与谢灵运二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他们各自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影响下而创作的山水田园诗所表现的不同特色。
主要内容:
第一章陶谢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第一节“写意”与“写实”
第二节陶诗的平淡自然与谢诗的富艳精工。
第二章陶谢诗歌的观物模式比较。
第一节“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第二节定观与游观。
第三章陶谢诗歌艺术境界比较。
第一节陶谢对“真”与“清”的追求。
第二节“情”与“理”的表现形态。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联系法。结合前人对于陶谢诗歌比较提出的典型观点,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分析,更加深入的探究其人、其诗。
技术路线:选择论题、阅读两位作者的诗歌作品、查找相关资料、阅读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指导老师评审、撰写论文初稿、指导老师评审、修改论文初稿、指导老师再次评审、论文定稿。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20xx年8月15日—11月15日阅相关书籍并作读书笔记。
20xx年11月16日—12月16日收集整理资料,理清写作思路。
20xx年12月17日—20xx年1月24开题报告第一次修改。
20xx年1月25日—3月23日开题报告第二次修改。
20xx年3月24日—3月31日开题报告第三次修改。
20xx年4月10日开题报告四次修改。
20xx年4月10日—4月13日提交开题报告。
20xx年4月14日—4月17日论文详细提纲写作。
20xx年4月18日—5月8日写作论文初稿。
20xx年5月9日—5月18日在老师指导下修改论文,进一步完修改稿。
20xx年5月19日—5月20日论文终稿、提交。
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m]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2、李华主编.《陶渊明诗文赏析集》[m].四川:巴蜀书社出版.1988年3月版.
3、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4、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龚斌.《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宗白华《意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叶笑雪选注《谢灵运诗选》[m],古典文学出版杜,1957年.
8、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中华书局,1996年。
9、白振奎.《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
10、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1、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十一
社会的不断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变化,尤其促进了我国当今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汉语言文学授课的实效性。
本文首先阐述了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内容创新、实践强化、德育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思路。
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是人们交流、工作的基础,如今已逐渐走向了世界,被许多外国人民所学习与应用。
汉语言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文明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代表,同时是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汉语言文学授课的实效性。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与复合型的趋势,要求其不仅仅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完善的知识体系,而更多的是要求其能够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应用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教书与育人的教育功能有机结合。
1、教学方式单一。
汉语言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门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习、掌握其它知识的基础与前提。
实践中,如今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呈现出单一、缺乏创新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的授课主要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备课与授课的重点都在课本上,对于课本上的字、词、句讲解的比较清楚与详细。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种先进的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出现,获取知识更加的快捷方便。
在单一教学模式下进行的汉语言课程,已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热情,不能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只依靠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真正魅力。
2、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缺乏吸引力。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了课本知识的与体系上,但是在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应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方面进行创新,从而达到增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吸引力,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在熟悉课本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与人文故事,将其应用衔接于课本知识中,从而既丰富了课堂知识内容,又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时,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将其与课本中的知识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突破“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记住重点的知识点与体系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的增强,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多媒体时代的今天,汉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并将其结合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如ppt、人物传记视频资料、图片、纪录片、文化宣传片等内容融合于教学过程中,在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未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德、学、才、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是社会进步、企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知识贮备扎实、口才较好、文笔过硬、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高素质人才。
汉语言文学课程开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接受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使其在所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与理论水平,形成自己对于世界与外物的独特认识与见解。
因此,汉语言学生的教学在给学生灌输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比如,可以选择具有创新型的主题,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各自的见解。
同时可以结合学习内容组织演讲比赛,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应变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口才的提高,本质上是其知识储备情况,应用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与热情。
三、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具体思路。
1、内容创新。
汉语和汉字根源悠久,历史长远,起到维系文明和国家命运的重要使命,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应用到汉语言文字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偏差。
因为受到历史、区域、文化差异所影响,不规范用语、错别字的现象层出不穷。
针对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源着手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里面包括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十数种课程,作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这些课程进行全面的内容改革创新。
2、实践强化。
让汉语言文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就业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就业后体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根据汉语言文学学科在就业后的作用,可以把教学重心放在读、写、说几个方面,所以教师有必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强化工作。
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招聘练习,以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自我简介与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手段,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
3、德育结合。
不能否认,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性很强,在教学时如果单纯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同我国应用式人才培养目标相龃龉的。
因此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学时,一方面要加强实践、应用、创新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尊重传统文化中的传道授业解惑思路,把教学推到德育层面。
例如:教师在讲解《大学》这本著作时,可以把为人子,止于孝当作专题。
让学生体会到孝道对于人生发展的基础性意义。
社会发展对于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汉语言文学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与时俱进,解放思路,将先进的理念与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化精髓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社会、贡献社会做好应有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才忠.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j].成功教育,(4).
[2]谢奇勇.从专业出发认识特色的基本特征促进特色专业建设——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汉语言课程标准(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牛铁力.浅谈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12)137.
[5]张爱明,宗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8)234—235.
汉语言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本来就已经渐渐变得冷门,再加上其教学方式传统落后,导致社会中人们普遍对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大幅度减少,所以,能够真正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老师一直在减少,而且由于现在社会风气的败坏,导致学校在招聘教汉语言文学老师的门槛一直在降低,所以,有越来越多没有足够资历能力的人进入学校鱼龙混珠。
而且,由于学校对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的不重视,给教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安排了很多政务,使得老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变成一种兼职,学校的行政工作非常繁重杂乱,如此繁杂的工作已经导致老师精疲力竭,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去,导致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一直荒废,无法进步。
(二)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落后陈旧。
现如今,有很多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都非常传统,在如今发展的新形势下,其教材内容不能够脱离传统刻板的教材形式,而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材内容都相当的刻板,它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能够死记硬背,但是充满朝气活力的学生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他们更需要的是有实践性的学习。
所以,对于枯燥无味的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
他们除了反感就是抵触,又怎么会又兴趣去主动学习呢。
对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材内容,他们不能够接触到具有实践性的学习机会,所以,汉语言文学也就不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虽然新的教学方式已在全国各大院校大力推行开来,但是如今有很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的考试形式还是非常陈旧单一刻板,存在很多弊端,考试形式是对学生学习以及老师教学的最直接的考核,它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汉语言文学的考试方式主要是“要点式”的考核方式,很明显,这种考试方式只要是考察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考察学生背诵要点知识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是毫无意义的。
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仅限于考试要点重点,这和当今教育中的应试教育也正好相对应。
(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汉语言文学本就是一门比较枯燥难懂的学科,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非常有朝气,有活力的青少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比较新奇,有活力的事物,对于汉语言文学,他们不仅不感兴趣,甚至,大多数人对它是反感的,再加上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传统落后,内容陈旧落后,讲课方式刻板,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对这一学科更是没有一点的积极性,这对于学好汉语言文学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五)学校不重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
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很多时候对物质的追求远远高于对精神的,在如此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人们渐渐的认为汉语言文学已经无法在现代社会中存活下来,也没必要去费劲力气去学习这一门学科,所以,理所当然,学校也越来越不重视对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学校不会设立专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小组,而且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情况考察也非常松懈,根本不能达到学校对课程考察的标准。
最重要的是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老师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松懈,老师被安排更多的行政事务工作,导致老师没有太多的精力专注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从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当然会越降越低。
二、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平提升对策。
(一)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首先,学校在聘请老师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招聘的标准对老师进行严格筛选,聘请有资历有能力的老师来教汉语言文学这一门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老师教学的起步就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上。
其次,学校应该鼓励老师形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极有内涵的学科,教师必须不断的进行学习,深究其中的一字一词才能够所有进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
而且学校也应该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培训他们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授技巧和传授能力,让他们了解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形式,以及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尝试不断创新。
最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尽量争取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派遣有能力的老师去其他模范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借鉴人家有优势的一面,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并且带领学校的其他老师共同改进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从而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
(二)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进行改革创新。
如今的教育都是以开放教育为主且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
首先。
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核心,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强的实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能力。
(三)对汉语言文学的考试形式进行改革。
学校应该积极对汉语言文学的考试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切忌一直搬照以前传统的考试形式,这样不仅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能力和质量,而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进步。
对汉语言文学的考试形式的.改革主要是将汉语言文学的考试活化,在考试中更多的融入实践性的题型,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深奥与奥妙,才能够主动的融入到学习中去研究文学知识。
(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汉语言文学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本就比较枯燥难懂,学生对其没有很高的积极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师是完全有义务在教育上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十二
就我国目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全球化这一新背景之下,我国语言确实面临了不小的冲击。而且,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语言都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以及其他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为了避免我国汉语言这一文化陷入困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加强。除此之外,因为全球化所带来的冲击也并不仅仅是负面影响,因此,我国人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这一背景之下的汉语言发展状况,并且以此为契机努力发展它。
2.浅析汉语言这一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受到的冲击。
在国际贸易越来越发达的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国家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交流,而由此衍生的就是国际通用语言的诞生。而这一状况的产生不仅仅给我国汉语言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更是使得我国语言文化有了走向国际的机遇。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这一背景的不断加深,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不断地出现在我国市场之上,而这一行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使得我国市场语言文学类的著作受到的冲击,更是挑战了我国的语言文化。而另一方面,我国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在不断流入国际市场,这也在很好的宣传了我国精神面貌的同时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我国语言文化的魅力。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两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却不是等同的。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语言文化的魅力以及市场冲击能力,必须采取措施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我国汉语言文学的优势。
3.在全球化这一广阔背景之下我国汉语言文学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前文已经简单地探讨了在全球化这一广阔背景之下我国语言文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而接下来文章就会重点探讨我国语言文化在这一背景之下会遇到的问题。首先,我国历史十分悠久,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语言文化经历了很多的演变,从最初复杂难懂的象形文再到如今通俗简单地简体字文化,我国汉语言文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改变。而现在,随着简体字的不断盛行,已经使得更少人会去注意我国古时文字。一方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人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文言文,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一种古时语言确实繁琐难懂。长此以往,必将使得我国这种语言文学得不到传承,而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我国语言文化链上出现断裂。其次,因为全球化背景的不断加深,已经使得外国语言逐渐流入中国,并且在中国教育以及其他领域占据很大位置,尤其是英语。除此之外,因为全球化会带来国际性的贸易,为了追寻更大的经济利益,我国企业也更加注重会国际语言的人才,而这就使得研究外国语言的人越来越多,不仅仅使得我国自身语言的教育受到了冲击,更使得以英语为首的外国语言在我国肆意横行。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因为市场竞争下企业文化的需求,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我国本身教育的缺陷。一般来讲,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时候会涉及到很多丰富的内容,而这也就意味着这门学科在研究的时候很难能够快速提升学生成绩,而以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教师以及家长就会认为学生不好学习,甚至会产生这个孩子前途不会光明的错觉。所以,相对比较难提分的语言文学,学生更愿意去学习英语以及数学等学科,在庞大的题海当中难以自拔。
4.能够有效解决我国汉语言文学在全球化这一背景之下所面临的问题的措施介绍。
通常情况之下,语言文化传承时的影响力以及速度和一个国家的软硬实力有着直接关联,尤其是其中的经济军事实力。因此,为了保证我国汉语言文学不会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出现语言链上的断裂,必须努力加强我国经济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实力。而且,在自身实力增强的同时也能够使得我国人们更愿意去学习研究汉语言文学,这样一来不仅仅会使得我国这一语言文化得到更好地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更多人了解我国语言文化之后能够大大的促进我国其他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比如说戏曲等等。除此之外,在进行语言文化传承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学生这一领域。而且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化的时候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另外,因为我国本身在教育方面就存在误区,所以,如果不对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也很难能够使我国语言向更高的地方发展。当然,在发展我国语言文化的时候也不能够一味地否认外国语言,而是应当在学习外国语言的同时,了解这个国家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且在努力学习其中优点的同时改变我国语言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困境。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汉语言这一文学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之下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门语言虽然面临很大的冲击,却仍然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一结论最大的论证就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所以,为了能够使我国语言文化更好地发展,在加强语言文学发展的同时也必须确保经济文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语言文化屹立在国际舞台之上,并且宣传我国沿袭了几千年的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文红.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经济价值展望[j]湖南商学院(6):23.
[2]朱峰.现代教育思想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探讨[j]吉林大学2015(3):71.
[3]娄小燕.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5(2):49.
[4]李守奎.汉字研究融入国际学术体系的思考[j]吉林大学2015(11):96.
[5]严晓鹏.孔子学院对汉语言的影响与作用[j]中国教育(13):40.
[6]赵军.汉语资源开发与国际推广[j]社会科学2015(17):58.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十三
姓名: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国籍:
中国。
个人照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江门。
身材:
160cm?48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8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助理或文员行政/人事类文员其它类小学教师或家教。
工作年限:
8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1000--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4月至1月在广州市穗兴新技术有限公司,从事文员和主管工作。
203月至3月在开平市中国农业银行,从事储蓄专柜出纳及日常帐务和汇款工作.
1月至1月在广州天河城物业管理公司,从事话务员及文员工作.
202月至11月在广州市科裕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从事文员和预算造价员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华南师范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财务会计。
受教育培训经历:
19毕业于广东省贸易学校,所学专业:财务会计.
20毕业于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诚实稳重,敢于面对新的`挑战。积极向上,有刻苦钻研的毅力和较强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性格随和,容易与人相处,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爱好广泛,如音乐、交谊舞、文学、乒乓球、羽毛球等。能说流利的广州话、普通话和英/日语日常用语,会使用日常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wps,powerpoint,outlook,希望有幸能成为贵公司的一份子,让我有机会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奋斗效劳于贵公司。
详细个人自传。
工作地点非天河区黄埔区,销售类,保险类请勿电,谢谢!
个人联系方式。
热门汉语言文学类的论文范文(14篇)篇十四
汉语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语言,它承载中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儿女用来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汉语言、让小学生为汉语言背后的文华感到骄傲、能够用标准的汉语言完成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任务。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却发现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这说明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教学效率不高,小学语文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水平。
在开展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时候,如果语文教师一味的给学生讲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学生会因为觉得这些知识太枯燥而不乐意学习。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着手,让学生了解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会愿意自主的吸收汉语言文学知识。
部分学生受到耳闻目睹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而这些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能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深厚的汉语言文化,他们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会成为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力量。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小学生产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没有用处的感觉。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到汉语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教师要从实践应用的角度着手,让学生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使小学生理解到自己学好汉语言文学知识,就能提高语文应用的水平。
1,从教学主体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喜欢以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非常排斥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教学主体上创新,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创造出这样的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主题。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曾经很有兴趣的汉语言文学事物,。一名小学生非常喜欢打《幽城幻剑录》这一款游戏,他听说这一款游戏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连一块石、一根草的命名都应用着典故,这名学生对这款游戏有强烈的兴趣,然而却不知道如何鉴赏这部游戏中蕴含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他的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起分析游戏中谈到的名词,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理解到,游戏中的饕餮这个怪兽源于中国的古书《山海经》,这部书中描述它是羊身、虎齿、八爪的怪兽,它的眼睛在腑下,十分贪吃,现在人们形容一个人十分贪吃,且食量很大的时候,就会说他像个饕餮。教师可以引导这名学生继续提出有可能是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范围,自己和学生一起研究。
2,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习惯给学生讲述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这使学生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非常枯燥。为了让学生改变这种教学认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比如一名小学生很有兴趣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想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教师可以从成语典故这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了解到秦晋之好这个成语的由来,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到这个成语的出现源于秦晋两国的一场婚姻。
那是在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比较强大,晋国国君夷吾出兵攻打秦国,然而却作战失败,秦国当时还不够强大,虽然秦国一时战胜了晋国,秦国国君却不宜与晋国为敌,秦国国君为了巩固和强大的晋国之间的关系,于是将女儿怀赢嫁给夷吾的儿子公子圉,两家从此成为秦晋之好。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典故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对婚姻进行祝福,却有秦晋之好这种说法,却不说百年好合呢学生经过思考就可以了解到,虽然这两个个成语同样是描述婚姻的一种状态,然而秦晋之好却偏重于描述婚姻的社会层面,而不是描述于婚姻当事人的感情层面。
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汉语言知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享受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很枯燥。
3,从教学平台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教学中,汉语言教师不太注重创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成果。实际上,给学生一个展现的平台,这个平台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典一个古典诗词欣赏会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语文课本以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学生要说明这首诗词为什么很优美,它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等。在这个诗词欣赏大会里,学生能够通过诗词欣赏的方式传达自己的审美品味、展现自己的汉语言水平、享受和其它学生交流的乐趣等,从而学生得到学习汉语言知识、应用汉语言知识的动力。小学语言教师给学生创建展现的平台,就能通过这个平台给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结: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低下,这体现在部分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言知识上、对汉语言的知识非常肤浅上、学生不能应用汉语言流畅的进行社会交流上。语文教师只有从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汉语言知识的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通过全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蕾.邹细华.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4).
[2].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6).
[3].梁琳.汉语言文学专业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xx(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