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教学盲点,进而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下是一些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真实反思,展示了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一
一、这是本学期第一节音乐课,学生有些拘谨,尽管我十分热情,极力的鼓动学生,但是收效甚微。真正调动起学生的还是他们参与其中的活动。回答问题只有八班同学一直很活跃,主动积极,情绪放松。一七班、一五班、一一班有些班不敢发言。除了班级同学之间的差异,可能还与我相同内容的不同语气、神情及无意的引导有关努力找出,积极改正!
二、《月光》。本节课从贝多芬的《耳光奏鸣曲》说起,但是我们都了解的那个美丽的传说却是虚构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就让学生有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所以学生在欣赏《月光奏鸣曲》的时候就格外的用心,想从中听出作曲家当时的真实感受。同名作品的比较也让学生体会了印象乐派、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不同,也许音乐不用过多的言语,但是经典作品肯定能让学生在听觉大餐中得到很大的精神享受,就连平常比较容易激动的班级都能静下来凝神聆听,可见优秀作品的魅力。但是有一点,对于现在的中学生,任何优秀的作品都不能太长,而且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更能增进学生对作品的印象,所以欣赏课其实包含的内容,所要注意的方面就更多。
三、学唱歌曲。兴致高昂,学习积极,教学效果很好。本节课所采用的材料(特别是视频)比较新颖,所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的开头很重要,老师要唱歌,同学都拭目以待,吊足了他们的胃口,摇滚与戏曲的结合更令人耳目一新。激将法(说别的班级用三遍就学会了一首歌),让学生快速认真学会演唱歌曲。游戏又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知识讲解中加进老师的形象表演和幽默的语言,效果会更好,知识讲解放在头二十分钟,遵守学生识记规律。
四、《欧洲随想》。相对于中国民乐和西方音乐学生大部分都喜欢西方的,感觉对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很大的讽刺。客观的来讲,欧洲的音乐作品相比于中国的确实有着其先进之处。但是学生却不懂得、不了解这种先进究竟从何而来,这节课就是让学生来了解欧洲音乐的历史,进而理解中西音乐的发展进程的差异。但是直接讲述效果不好,我就从他们所知道的音乐家入手,从音乐家的故事讲起,让欧洲音乐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再纵观中国同时期的国情,中国音乐滞后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对于二年的的学生来说,音乐课应该上升到一定得理论高度。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不同的班级表现是有差异的。有的班级同学们很会学习,主动记笔记,有的班级只是对音乐家的故事感兴趣。
五、《赛歌会》在讨论和欣赏几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阶段,各班情况大致相同,只是在赛歌会上表现出不同的演唱水平和反应速度。特别是第三轮,各班反应的敏捷程度不一,通过讲解舞台礼仪,发现学生对此了解比较少,(不如在台上的站姿和站位)。最后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了合唱能增进班级凝聚力的道理。
六、通过两个班的授课情况,发现学生对民乐趣味索然,决定对课程进行细节调整,变要求听赏、学唱为听辨、考查。聆听也欣赏是否用心与教师语言的引导有关,也与班级的同学有关。有的班级从以上可就死气沉沉,思绪没有火起来,以至于整节课都处在被动地位。通过调整,班内学生积极性有明显提高,但是学唱效果改善不多,究其根源,时间太短,鉴于此类歌曲不太受学生欢迎,不安排一节课全部学会,下节课复习的时候再做提高。继续用激将法,树立信心,加强要求,但不能苛求,会削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的。
七、《走近大师》。“长久以来,艺术大师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的象征,神秘而遥远,高不可攀,实际上,大师也产生于生活的土壤,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有着同样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通过教学,发现音乐课中的严肃音乐不易进入学生内心,而一些幽默搞笑的影片却能让学生在哈哈大笑中理解作品背后的内涵。通过《摩登时代》的观赏和卓别林生平的了解,学生对大师的表演风格、作品内涵、人物刻画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优秀的影片能给人带来精神的享受,更能带来精神境界的提升。
八、《奥林匹克》。学生对现代奥林匹克的了解还是比较宽泛的,特别是一些爱好运动的同学,因为这是一项世界共同瞩目的盛大赛事。开头让学生讲述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共享的过程,有的细节甚至我都不知道,我们的学生还是挺厉害的。但我给他们带来的是古奥运的一些故事,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古今的结合和对比,学生对此了解不多,所以兴趣浓厚。以至于学唱《奥林匹克风》兴致高昂。
九、《黄土地的畅想》。一节课如果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一节课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头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找同学表演秧歌,让他们猜在做什么,学生一下就猜了出来。其实学生感兴趣的是台上表演的同学样子,这样就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瞬间集中了起来。再在这样的注意力下,陕北的艺术作品欣赏哪怕不合他们的口味也会让他们静心欣赏的。在他们后半节课注意力又要分散的时候开始畅想黄土地的游戏,让同学们把不相关的几组词编程故事,可荒诞可搞笑,学生立马兴趣又浓厚起来。哈哈,让他们想不参与都不行。这节课表明了解一些心理学是多么的重要啊。
十、《仲夏夜之梦》。授课两节过后才发现只有很少同学知道这个名字,莎士比亚的这部名作没有几个人了解故事内容、艺术价值。当然就别说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了。本来安排的作品曲式结构、动机等等的学习就黯淡了意义,我的授课中心就变成了莎士比亚作品的故事情节和音乐作品的欣赏。又通过同名作品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让学生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含义,不同的作者在相同的故事上也会进行二次创作。比方说影视班的《仲夏夜之梦》,就把一个古老的故事搬到了现代社会中,但是故事背后所透出的和谐、自然、仁爱、信任等精神依然不变,不同的只是表达方式罢了。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二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跳、唱、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知识的拓展中,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了解了与音乐相关的姊妹艺术,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本课,我从听歌曲《苏珊娜》律动进教室开始,在律动的动作中感受音乐,导入教学。通过谈话与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欣赏歌曲的愿望。通过两次倾听,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与要求,使学生音乐能力有所提高。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口风琴伴奏和舞蹈创编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另外,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以开“音乐会”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角色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既是创造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对口风琴的吹奏技巧上的要求与指导还不是特别到位。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探索,也又一次的让我认识到,在常规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还需加强,对学生的整体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需不断的渗透与培养,发挥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三
一、心,做有心人。要有目的、有意义地做好这项工作,课内有心留意,主要教学那几个知识点,重点的、略带的把节与节、章与章、旧知识与新知识此问题与彼问题是否能巧妙地连在一齐。
四、活,灵活多样。写教学反思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应根据要求和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因课而异,不拘一格。
五、高,标准要高。分析教学情景,提炼得失,不能低标准地就事论事,应有必须的高度。这个高度不是自我随心所欲而定,要根据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学原理原则和不一样年级不一样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学生的年龄、身心特征来衡量。
六、实,实事求是。写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的工作和自我的要求。
七、恒,坚持不懈。许多事实证明,任何工作、任何事情,坚持数年,必有良效。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四
在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其背景中指出:"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进步的问题。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较育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难以跟上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教学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这段话确实道出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点。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堂纪律,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始终不忘把学生的安分守纪放在第一位,学生稍有"活动",教师便严加管制。这样的课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难以对音乐进行有效的感知,难以在音乐学习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这显然不符合课改精神,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课堂纪律,解放学生,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旧的课程标准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教唱一首歌曲首先从歌谱入手,给同学们分析节拍、节奏、视唱、旋律,本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采用这种单纯、强迫性知识技能的传授方法,使学生边学边厌,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对音乐课形成厌恶情绪。为此,本学期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调整。把重点放在音乐的感受上,让学生变成演员,给他们表达情感的机会。实验的结果非常成功。通过实践使我从中感悟到,以前总抱怨学生不重视音乐课,却没有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去考虑存在的问题,忽视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新课程目标强调学习者的情感态度,让学习者变被动为主动接受知识。
众所周知,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音乐兴趣、潜能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不一样。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对待学生,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的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学,让他们享受音乐的乐趣。
在音乐课程改革的大形式下,对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必须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开拓思想,大胆创新。勇做一个成功的改革先锋。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五
《邮递马车》是六年级下册的歌曲,日本作曲家古关裕作曲。《邮递马车》是他创作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表达了生活在边远的牧场上的青年们,盼望邮递马车给他们带来信函时的喜悦心情。充满希望的嘹亮歌声油然而起。《邮递马车》你也许会认为这首歌曲不太熟悉,但是,当听到其旋律,就会知道,原来是这首歌啊!这首歌曲风格独特,内容鲜明,学生首先要了解歌曲的内容,想象主人公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以及主人公的心情,在听旋律的时候感受主人公的情绪,学习的时候就能比较快的掌握。
《邮递马车》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歌曲,深刻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与演唱中体会旋律的节奏、力度、速度等,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知识与技能:在聆听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本首歌曲,表达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
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和旋律很感兴趣,歌曲旋律的独特性也使演唱琅琅上口,在开始学习的时候会稍有些难度,但是越唱越能体会到歌曲的魅力。学生一直能保持学习的热情,最终完全掌握歌曲的演唱。在教学的环节的设计上我考虑到学生的反应,注意到学生的情绪。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解决了本首歌曲的难句。在教授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孩子们划拍感受、哼唱旋律等多种教学方式来让学生用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演唱好歌曲。并让孩子们知道,过去的人们在遥远的牧场上得知家乡的亲人朋友信息是比较困难的,只有邮递马车,才能带给他们亲人们的问候。让孩子们体会到期盼已久的信件将要到来的迫切和激动的心情。本节课达到了音乐教学目的,学生在享受与表演中度过。学生课堂大胆游戏学习,发散学生思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探索中自主生成知识。板书设计合理。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六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关于高中的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新纪元,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音乐教育正在走向日益完善和系统的道路。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是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如:《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dvd等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细信心。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过程,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那可动的内容可真不少。
节奏模仿,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希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能力,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画旋律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我会学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而且通过画旋律线,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却是孩子们对教育部门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更不用说那些让学生们听起来枯燥乏味的欣赏曲了。我们的教材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学校实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做深一步的探讨和反思。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但仅唱会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专学唱歌,长久以来,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里。
器乐课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
欣赏课并非文学课。有些老师的欣赏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突发,临时应变等。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
总之,现在的音乐课堂仍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七
面对21世纪的国际教育挑战,音乐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的全新方式,是每个音乐教师认真探索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卡巴列夫斯基认为:“音乐课枯燥无味是最无法容忍的,因此,引起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使所有的`孩子们都喜爱音乐,并在音乐中成长,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达尔克罗兹的教学宗旨是“体验音乐,体验情感。
不能把教师自己的经验强加于学生”;奥尔夫的“元素性”不是单独的音乐,他是和动作、舞蹈、文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参与的音乐,人不作为听众而必须参与其中;我国音乐教育新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培养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则从一点入手,以谈话方式和游戏方式导入,螺旋上升拓宽知识面,以学生参与体验为主,尽可能的使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
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鼓励在音乐课上的创造性,愉快和求知的情绪学习音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聆听音乐的习惯,这是每个中学音乐教师认真探索的问题。我想这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和注意。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挖掘创作因素。如:教学起始学生的器乐创作,教学中进行的节奏创作、变奏、回旋演奏、结合创作多声部合奏,动静结合,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2、通过欣赏表演活动又一次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教学中想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及好奇心,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想象、表现、创造、理解能力,力争突出音乐的特点。
3、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爱护、鼓励、关心、尊重,让每个学生都懂得爱。去爱大自然、爱生活、爱学习、爱劳动、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八
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让学生从心底激发起对音乐的喜爱,从喜欢唱歌到喜欢上音乐课,这与教师在音乐课的教学大有关系。
教师的语言(口头语或身体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想上好一堂音乐课,教师自己应先进入课堂的角色,才可以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觉教师不是教师,而是我们的大姐姐,她在和我们一同学习交流。这样的`热情也就有了!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九
20xx年6月11日,呼和浩特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培训暨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赛罕区大学路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呼和浩特市教学研究室主办,目的是希望通过专家细致而深刻地讲解,给更多的一线教师带来启发与思考,指明课堂教学方向,帮助更多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事业上成长。来自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音乐教研员及全市300多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启动仪式特邀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吴斌教授做了题为“20xx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的专题讲座,吴斌教授倾情讲授,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给予大力支持,就此次专题讲座重点内容,笔者将分享并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就内蒙古地区众多教师参与的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观摩课”活动,吴斌教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评课过程中,一线教师与专家给定分数差异非常大?”面对这样一个具体而又指向明确的问题,在场的教师还是比较茫然。吴斌教授却通过几个信手掂来的案例对音乐课堂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评价标准给予了很明确的解析。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一定要是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包括音乐的音效、作品、音响、素材的质量、演唱者、演奏者、指挥、演奏乐团、舞团等等,挖掘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要素。
感悟之一:在比较中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发现本地区优势,推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基础教育发展。
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各个区都选出了较高水平的展示课,综观这些展示课,笔者发现,教师普遍存在音乐文化知识与能力相对欠缺,教育理论素养相对不足,没有很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技能亟待提高,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个人演唱、演奏等技能的提高,过于强调音乐背景知识等问题,结果导致课堂中对音乐本身的体现时间不足,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浮于表面,不够深刻。由于教师对当今国内外的音乐教学现状、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没有深入了解和学习,课堂教学的音乐表现力不足,不能充分体现音乐教学的特点和魅力。个别教师虽然对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有些许了解,但不能更好地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当然,这样的状况不仅仅存在于内蒙古地区,也是其他地区的普遍现状,这与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及我国的评价制度有直接关系。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借鉴国外音乐教学的先进经验,构建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完整体系,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肩上的使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弘扬、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也要更好的借鉴发达地区的教学经验,推动本地区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
在讲座中,吴斌教授很明确地提出了内容丰富是评优课的标准。音乐内容丰富、表现力强也是世界音乐教育的大趋势。通过例证和比较,他分析了香港教师、美国教师与中国教师在40分钟内完成的教学内容。
感悟之二:抓住音乐本质,丰富教学内容,让音乐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美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内容可以融入很多蒙古族音乐。学生从一次又一次的音乐听辨、感受、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成长了什么,这才是教学的关键。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学生来说,随处都可以听到各种蒙古族长调、短调、爬山调、漫瀚调等等,甚至生活中可以参加各种蒙古族婚礼,听到几十人的马头琴齐奏及蒙古族各种庆典仪式,在弘扬、传承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同时,音乐与人生,分享与交流必将是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重要的部分都将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并产生思想,引发思维方式的变化,这也是内蒙古音乐教育的地区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发挥,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由内而外的个人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每一位教师更勇敢、更努力地前进,既要突出我们民族的优势,又要与发达地区接轨。当教师能充分驾驭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点、表现力十足的课堂时,也就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质课,也将会走向全国优质课观摩活动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能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而最大受益者就是孩子们和社会。吴斌教授對少数民族地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希望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快速成长,从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事业的成长速度。
吴斌教授指出,听与模仿是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方式,只有音乐才能百听不厌,越熟悉越有感情,音乐最不怕的是重复,音乐重复90次会终身不忘,而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最怕的则是重复。感受到高质量的音乐将会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之源,教师高质量的范唱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因之一,也是教学的关键。唱歌课记住旋律和音响是重点,听音乐也是学文化,所以,音乐一定是以整体的方式学习。唱歌教学的关键就是范唱、模仿,整体、重复。音乐一定是听力理解,同时教师应在每节课上都给个体提供认知、体验、表演的机会,这也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重点体现的。
感悟之三:重视音乐元素,让学生在律动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内心世界。
以整体方式学习音乐时,不可忽略的便是所有的音乐元素。音乐元素就是指组成音乐的每个部分。如果教师对这些元素不够熟悉,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中只感受了其中一两个,忽视了其他,这样的教学必定是失败的。没有哪一位音乐教师,不运用大部分的音乐元素,就会成为一位优质课的教师。
在所有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音乐的动感,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开始时,一定是要找到律动,让学生倾听并感受律动,使自身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在音乐的反复中,寻找音乐中更多的内涵。即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设计学生一起演奏乐器部分,那也一定要培养学生演奏之前就要有动感,这个动感包括学生形成内心听觉的稳定性。如果使用奥尔夫教学法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稳定性,就是节奏基石,通过一个固定音型,将音乐不断发展。律动在常态课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以至于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上了好多年的音乐课,大多数学生没形成稳定的内心听觉,往往在演唱、演奏过程中,越来越快,速度不一,更没有合作精神,也听辨不出音乐的规律。
在音乐教学中还要重视休止符的价值。课堂上,学生可能不会问遇到这样的休止符该怎么做,但一定要使他们清晰,顺其自然地感受音乐,即使休止,那也是音乐的组成部分,是表达思想的无穷力量。
音乐的表现力离不开音乐元素,音乐元素不存在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之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音乐元素,发展学生敏锐的听辨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也是音乐文化的载体。
聆听大师讲解,感受成长喜悦!提高自身素养、遵循教育规律,回归音乐本质,提高民族地区音乐基础教育水平,我们任重而道远。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十
不经意间,我随手打开新一期《中国音乐教育》。北京101中学章连启老师撰写的《课评之反思——参与“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象评比”活动有感》一文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反复阅读,细细品匝那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刻内涵。章老师在围绕“关于不适度地强调学科综合的问题”的论述中对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实践及这次评比活动的部分课例谈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探究的主要对象不是音乐,而是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或人文学科——如舞蹈、美术、文学等。音乐成了学习其他学科内容的陪衬”。这不由得引发了我对前不久执教的音乐公开课《天鹅》的深层反思。
在那堂课上我将音乐、舞蹈、美术结合起来教学。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时引导学生学跳芭蕾舞,而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引导学生创作音乐想象画。特别是为了学生能画好《天鹅》,我还有意请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辅导学生画天鹅,并在公开课上让学生观看了一小段天鹅的生活录象,为的是让学生在创作音乐想象画时,能较好地画出天鹅的各种神态。的确,学生不负我望,果真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天鹅,有的在戏水,有的在游泳,有的在飞翔,有的在洗澡……最后我还请学生从黑板上张贴的一幅幅天鹅图中评价出最好地表现乐曲《天鹅》意境的作品。我暗暗窃喜,“音乐与美术的综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专家们的话深深地启发了我。是啊,把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是为了更好地拓展艺术审美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而欲达此目的,贵在把二者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切不可公式化。要学生把音乐形象描绘下来,教师应启发每个学生用各自独特的画面构思去表达同一音乐主题。当我们启发学生描绘一幅图景的时候,不应当无形地诱导学生一起去寻找同一种图解,而要鼓励他们去积极寻找各式各样的属于自己的图解。
通过这次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我真切地意识到我们教师要扎实有成效地开展课改,应深入学习理论,加强实践,并要学会反思,那样才能在正确的改革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十一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他们热衷于音乐课本上的歌曲演唱,但是他们又对教材中的歌曲所包含的背景故事却毫不知情,为了让学生不仅会唱歌,还要清楚唱的是什么?怎样唱?为什么要这样唱?怎样唱的更好?这就需要在针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层次感,循序渐进,深层次的进行探讨和反思。
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找出学生歌唱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的时候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导入尤为重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就是看一个教师对本堂课的掌控力和准备工作是否完备。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氛围之中,音乐课堂既是生动活泼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有着特殊教育意义的,所以,课堂的导入,精、准、到位,意义重大,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当之无愧的重点。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当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音乐课堂的教学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共同发展。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十二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选录欢快、活泼,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我在教授歌曲时,首先让学生唱衬词“啊哩哩”,经过几次接唱,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些印象,我又采取教唱法,分句教唱歌曲,这样学习歌曲效果较好。对于彝族的.民族服饰特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对彝族有更多的了解,如果说彝族的一些民族特点,只是教师口头说一说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印象不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是很有兴趣听,这一环节我做得不够,所以孩子在演唱歌曲中就犯了一个错误,把“银项链”唱成“金项链”。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为歌曲编排集体舞这一环节,孩子们跳得很开心,效果也较好,孩子们更好的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孩子们的韵律感。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十三
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终身受益,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学生:。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反对乐器有利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审美能力。
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案例14篇)篇十四
面对21世纪的国际教育挑战,音乐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的全新方式,是每个音乐教师认真探索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卡巴列夫斯基认为:“音乐课枯燥无味是最无法容忍的,因此,引起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使所有的孩子们都喜爱音乐,并在音乐中成长,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达尔克罗兹的教学宗旨是“体验音乐,体验情感。不能把教师自己的经验强加于学生”;奥尔夫的“元素性”不是单独的音乐,他是和动作、舞蹈、文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参与的音乐,人不作为听众而必须参与其中;我国音乐教育新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培养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则从一点入手,以谈话方式和游戏方式导入,螺旋上升拓宽知识面,以学生参与体验为主,尽可能的使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
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鼓励在音乐课上的创造性,愉快和求知的情绪学习音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聆听音乐的习惯,这是每个中学音乐教师认真探索的问题。我想这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和注意。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挖掘创作因素。如:教学起始学生的器乐创作,教学中进行的节奏创作、变奏、回旋演奏、结合创作多声部合奏,动静结合,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2、通过欣赏表演活动又一次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教学中想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及好奇心,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想象、表现、创造、理解能力,力争突出音乐的特点。
3、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爱护、鼓励、关心、尊重,让每个学生都懂得爱。去爱大自然、爱生活、爱学习、爱劳动、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8
七、八年级开设音乐课,安排我任这两个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多年来,我从事的是初中语文教学,只不过个人爱好音乐,略微懂一些乐理知识,叫我上音乐课,而且又是新课程标准,难度是十分大的。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觉得如何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在紧紧抓好音乐基础知识补习的基础上,用好新教材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令人反思。
开学第一节课,我搞了一次抽测,发现极大部分学生乐理知识几乎是零。连音符、音节、音阶、节奏都不懂,甚至有个别学生把简谱中的“1234567”用阿拉巴数字的读音来念。问了一下,才知道,至今尚有不少乡下学校没有音乐教师,轮到音乐课,能有一个教师拿一架录音机放放歌曲就算好了。学生的现状是这样,而音乐新教材却涉及面广、知识点深、难度大,如果不采取一些补救措施,直接按教材各单元内容去上课,教学效果非常差。比如七年级“欧洲风情”这个单元,课文选摘了几首欧洲有名的民歌,让学生欣赏、理解。课堂上,我放了几遍音乐,并对乐曲中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演奏的乐器等作了一番介绍。当提问“《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首歌采用的哪种演奏手法?”站起来的学生个个都是一脸茫然,以摇头作答。至于叫他们说出欧洲民歌的特点,那只能是老师的奢望。显然,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有关试题,对城市里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而对我们农村中学极大部分连本国短小、简单的民歌都不会唱的学生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的想法及做法是,每节课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补习音乐基础知识,从最简单的抓起,特别是多化一些时间视唱,提高识谱能力。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健康、曲调简单、优美动听的民歌或流行歌曲。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衔接,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