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下面是一些经过精选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一
数学活动中的倾听,是指通过听觉来辨别、收集口头表达的数学关系、数学要求及任务的数学语言信息。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数学活动和获取新的数学概念,是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表达描述的,这必须依赖“倾听”。实验表明,幼儿倾听的能力和水平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数学活动的质量。而幼儿倾听的能力和水平除了来自于幼儿的专注和幼儿的主动、来自于教师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之外,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倾听,也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提出倾听要求,激发倾听兴趣。
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前或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调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里愉快迅速地安静下来,积极地等待教师表述信息。同时,教师要抓住这有利的时机,提出倾听要求。例如:“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正方形对折后会变成几个相同的图形?变成的是什么形状?”“请聪明的孩子把你发现的秘密告诉大家。”“认真听并能回答出听到的秘密是什么的,我们也为他鼓掌!”……这些语言信息,既包含了学习的要求,也蕴藏着启发倾听动力的诱因,从而激发起了幼儿的'倾听兴趣。
二、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精练、有趣。
幼儿倾听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容纳能力是较弱的、有限的,同时,他们选择有用的倾听信息进行储存的能力也是受年龄特点制约的。3岁幼儿与6岁幼儿相比差异较大,而6岁幼儿的此种能力也是初步的,这是因为幼儿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提出的学习要求要清楚明了,概念要准确,表达要简洁、清晰、易懂,要做到“无关的话不说”、“含混的词不用”,特别要防止错误概念的出现。
为了提高语言的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表述还应该富有童趣,所选取的内容应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这样,幼儿在自己熟悉的事和物中倾听辨别有用的数学信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同伴讲述,是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的。由于幼儿的操作、感知、理解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在表述、概述层次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有的幼儿回答自信肯定、切题而清楚;有的幼儿则含混杂乱、答非所问。为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全体幼儿积极认真地倾听同伴讲述,更重要的是,要以最简洁、最肯定的语言重复幼儿正确的表述、委婉地纠正错误的讲述,并及时引导幼儿分析同伴的讲述、辨别同伴的描述、评价同伴的概括,帮助幼儿及时获取倾听到的正确的数学信息,提高倾听的能力和水平。
四、提高倾听的储存能力。
数学活动中的倾听,认真专注的程度在不同幼儿身上表现是不同的。幼儿倾听能力的差异与他们的辨别能力、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及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不同的幼儿对倾听的记忆储存也是不同的。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从幼儿较熟悉、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新概念的建立应在幼儿对数学材料的操作观察之后,待幼儿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后,再给予一定的倾听信息刺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倾听的正确性和倾听的储存能力。因此,倾听信息的正确及倾听信息的容纳量,是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重点。其训练的方法可以在游戏中进行,例如数数类游戏——“听音数数”、“听数字拍手”、“接龙数数”、“小组报数”等等,计算类游戏——“快速抢答”、“听条件编应用题”等等,区域活动——“娃娃餐厅”、“小小银行”、“叮当超市”等等。通过这些与数学概念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可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促进幼儿有意识倾听,从而逐渐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二
五、发展节奏听觉、节奏记忆。
如果我们根据儿歌内容和其节奏特点,有目的地为儿歌设计有特点的、富有变化的节奏句式,就会使儿歌的朗读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自由多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儿歌的表现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节奏听觉和记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突破儿歌的常规读法,进行有创意的改编或设计。如:
附图{图}。
金波的《小螳螂》是一首很好的儿歌。按照原作,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节奏句式:
附图{图}。
附图{图}。
为了发展幼儿的节奏记忆,我们把这首儿歌的节奏作了一些修改:
附图{图}。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儿歌内容设计各种类型的节奏片断,让幼儿做回声式模仿,锻炼他们的节奏记忆。学习富有童趣的儿歌节奏片断比单纯的节奏拍击模仿更易为幼儿接受和掌握。进行这种练习前,可以根据音乐教学进度由简单到复杂地设计节奏类型。练习时,可以从结合儿歌内容的节奏拍击模仿逐渐过渡到单纯的节奏拍击模仿,每次以四二拍两小节的长度为宜。
附图{图}。
附图{图}。
六、二声部节奏训练。
附图{图}。
附图{图}。
作为固定节奏型,先让一组幼儿朗读两遍这个节奏型,然后让另一组幼儿开始朗读常瑞的.《踩高跷》(正月里,好热闹,/村子里,踩高跷。/叔叔扮个猪八戒,/腿儿长长个子高。/走一步,摇一摇,/摇来摇去摔不倒。/爷爷乐,奶奶笑,/小娃娃们追着跑)。这时,朗读固定节奏型的声部始终伴随,形成类似音乐中的二声部的效果。
附图{图}。
唐鲁峰的《小树叶)(小树叶,会说话,/你听:/“哗啦啦,哗啦啦,/风大啦!风大啦!”/小树叶,会说话,/你听:/“沙沙沙,沙沙沙,/风小啦!风小啦!”/小树叶,会说话,/你听:/“唰唰唰,唰唰唰,/下雨啦!下雨啦!”/风停了,雨住了,/小树叶,不响啦)的固定节奏型可以分别用:
附图{图}。
幼儿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我们还可以启发幼儿自己设计固定节奏型,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附图{图}。
练习时,先单纯拍击固定节奏型数次,在对固定节奏型熟悉之后,再配入儿歌朗读,形成二声部。
[1][2]。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三
《纲要》指出,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并且喜欢与同伴交流,知道在与别人对话时要轮流发言,还能用短句进行讲述事件的经过,并能使别人听懂。对于我们大人来说说话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我发现对于刚刚进入小班的孩子来说,却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很多的时候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要我象猜迷语去猜测很久,小班的孩子在碰到事情的时候常常是只会哭,不肯告诉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就算是几个比较会说的也最多说几个单字,想要他们把事情说清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为了让小班的孩子在语言发展这一个非常重要又关键的时期真正学会说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更好的学习本领,我主要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谈话氛围。
记得在刚刚开学一个星期的时候,我班有一个叫邓严浩的小朋友因为环境的变化,对我们老师和阿姨都感到陌生的情况下,浩浩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一个人含着泪水躲在钢琴边上不肯出来,当我们走过去和他说话时叫他和小朋友坐在一起的时候,他只是用含着眼泪的眼睛看着你,对你对他说的内容连点头摇头的反应都没有,更不要说坐到小凳子上听我讲故事了。
到了第二个星期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别的幼儿都在教室外面活动,他们开心的在外面玩着圈和皮球,我隔着玻璃看见浩浩在教室里面盯着辉辉手里的皮球,满眼都是羡慕,我马上拿了一个新的小皮球走进教室对浩浩说:“浩浩,我们来玩皮球。”浩浩一脸紧张地看着我,我笑着没有说话,只是把皮球滚到了浩浩的脚边,浩浩看着皮球动也不动,我又笑着说:“浩浩,请你把球滚给我好吗?”浩浩看了看我,眼神有点犹豫,我笑着对他点了点头。然后张开了自己的双手,浩浩终于蹲下来把前面的球一推,球滚到了我前面。我马上笑着说:“谢谢浩浩哦!”这时,我看到从来没有笑过的浩浩竟然对着我笑了笑,我马上说:“浩浩,我还要玩皮球,你愿意和我一起到外面玩吗?这里太小了!”浩浩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我走过去,轻轻地拉起他的手说:“来,我们和小朋友一样到外面去玩。”浩浩竟然没有反抗,任我拉着他的手到了教室外面。那天,我在和他玩球的时候不断地和他说话,虽然他没有回答我,可是他在玩球的活动时一直在开心地笑,玩球的结束后当我让他和小朋友坐在一起时,他竟然也没有反对,乖乖地坐在了小凳子上。
在以后的自由活动的时间里,我总是有意地和他多玩玩,还特意的去摸摸他的小手,亲亲他、抱抱他,常常用亲切的语言和他交流,经过一段的时间,浩浩终于会在我和他说话时回答我的问题了,也乐意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还能够在全班的小朋友面前念新教的儿歌。浩浩在宽松的自由活动中变得愿意与人交谈了。
要让小班的孩子把话说得清楚、说得完整,就必须让孩子积累一定的词汇,孩子词汇的积累不是靠一个活动或几个活动就可以完成了,而是需要在各类语言活动中不断丰富积累的。小班的孩子生活经验很少,所以他们的词汇也很贫乏。因此,我注重在各类语言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参加了小班组的讲故事比赛活动后,我们班的孩子就特别喜欢听故事和自己学讲故事。散步前的一段时间就成了我班的讲故事时间,每当孩子们自己上来讲故事时,我就让他们先要向大家问好,再要介绍自己是哪个班的小朋友,今年几岁了,故事的题目是什么。而每次我自己讲故事给他们听的时候都会说:“今天,我讲的故事是……。”等我讲完了故事,我会要求孩子们说一说今天我讲的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上去讲故事都不会自我介绍,只会说一个题目,这时,我会一句句地教孩子们说完整话,让孩子知道话要说完整。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模仿,他们现在上去讲故事都会这样介绍:大家好,我是小(3)班的xxx,今年x岁了,我给大家讲的故事叫x。有的小朋友还会加上一句:希望大家喜欢我。
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这一语言活动,孩子们不仅知道了各种有趣的事情,还增加了词汇量,说话清楚了,完整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小班的孩子模仿能力强,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活动。因此,我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开设了两个娃娃家和好几个活动区域。
在一开始玩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在娃娃家只知道要扮演娃娃家的妈妈或者是娃娃家的爸爸,而且在游戏时也不会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就是在娃娃家走来走去,要么就是“妈妈”给“爸爸”吃东西这样的肢体语言。于是我在幼儿玩过游戏后请幼儿回去观察爸爸妈妈在家要做些什么事情,在吃东西前会怎么说。在玩游戏时我又以客人的身份去做客,和他们在游戏时交谈,引导他们在游戏时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要做的事情。还生成了“小主人、小客人”的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中开展“鸭哥哥请客”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游戏时知道怎么去做好娃娃家的主人和客人,怎样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游戏的乐趣,更重要的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总之,我们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在一日活动中鼓励、激励孩子们大胆地开口说话,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提高。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四
就小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很容易被学生模仿。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认真、耐心地倾听,给学生以尊重和鼓励,这时,其他学生看到教师听得很认真,他们也会认真听。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认真倾听的同时,自己先要做到这一点,不管学生说得好不好,有没有道理,教师都要认真听完,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及时的帮助。还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倾听氛围,让学生乐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在课下和学生交流时,也要耐心听学生把话说完,不能插话或打断。这样,就达到了树立认真倾听的榜样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内一直让小学生认真倾听确实比较困难,再说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运用合适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用更多的时间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认真倾听。
三、提醒、表扬和批评。
上课时每当看到学生那一双双有神的眼睛时,就会给自己以信心和力量。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有走思的时候,每当这时候,我就会用语言提醒学生,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调整听课状态。当然也不能单一地用语言提醒,有时候我还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和眼神提示学生,用表扬认真听讲的学生来暗示他们。在教学中,我不会吝惜自己的语言,教师的一句夸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手势都会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当然,表扬要及时和个性化。不过单纯表扬也是不行的,有时候在表扬的同时,善意的批评也同样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表扬和批评一起用。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倾听习惯慢慢养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数学的学科特点开展有益于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活动。在活动中,如果有没听完别人讲话就举手发言的学生,教师也不能批评,要及时提醒他们,并告诉他们等别人发言完了,再说出自己的`见解,否则是不礼貌的。教师还可用手势和眼神及时提醒学生认真倾听。有的学生总是听不进去别人的发言,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他们,让他们重视别人的发言。
五、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
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对发言学生作出评价,评评他们的发言。这样,学生要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作出评价,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发言会更热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评价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要进行引导、补充。学生如果能认真倾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那么,学生的倾听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会提高。这样,采用适当的评价机制,对学生是有益处的,对中差生更是有利的。因为中差生反应较慢,通过让他们参与评价,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有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利用评价及其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倾听习惯就会慢慢养成,倾听能力就会慢慢提高。总之,我们要做有心的教师,只要用心,就能找到适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好方法。虽然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但是他们有没有自控能力。只有长期坚持、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五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流活动最重要的.工具,它在人类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抓住2与岁一3.5岁间幼儿语言关键期的教育培养,对幼儿的语言智能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仝中原作者单位:河南省水利厅幼儿园刊名:决策探索英文刊名:policyresearch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六
摘要:随着知识的更新换代,各种现代化手段已进入教学,旧的训练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要想不段地涉猎一些新的知识,信息,掌握新的技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充实自己!
关键字:兴趣;教学课堂;材料。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材不是学习的唯一凭借,应该利用教材,超越教材。从大量的文章阅读中,可吸纳大量的文化思想,科学领域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
一、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改的初期,我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乐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二、营造自主阅读的氛围。
在此次教改中,我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程以激励为主,没有机械的阅读要求,没有刻板的表达框架,没有专制的学习评价,始终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坦然、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了真正自由的空间,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意见,正确的及时给予肯定、支持,对不正确的意见,也不轻易否定,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把课堂让给了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学得主动、愉快、高效,学生始终情绪饱满,有着强烈的学习情感,求知欲很高。
三、配合课堂教学,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我们小学阶段所学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其中许多内容是节选内容,这就为课外阅读提供了大量阅读资源。
1.加强拓展阅读,如学完《骑在白鹅的背上》后,督促学生课余时间及时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有助于对所学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2.开展比较阅读。比较是培养学生语感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有比较就有发现。在学生对句子理解的模糊处,在作者表达情感的'细微处,可通过比较读,让学生去发现,去感悟。例如,教《林海》一文时,学生对“这里的岭的确多,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这个句子的理解停留在说岭多、岭的式样多。此时,如果直接点破,那就索然无味了。可让学生比较读读另一个句子“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学生马上就会发现没有了“点儿”句子的意思不大一样。有的说,有了“点儿”说明了岭与岭之间高矮、长短的区别并不大;有的说,有“点儿”写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读出了味道,比出了惊喜,起到了意会胜于言传的效果。
四、开展阅读积累,辅助习作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积累也是积累的主渠道。通过阅读,学生一点一滴地吸纳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并逐步内化为个体的基本素养,所以我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一)积累语言材料。
丰富的语言材料是构建学生“知识仓库”的必备内容。语言材料包括字、词、句、段落和篇章。因此在阅读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积累语文教材和课外书籍中的妙辞,佳句,精美篇章。如朱自清的《匆匆》……,学生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脑子里有丰富的知识,写作时,才能“文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积累语言表达形式。
语言表达形式的感悟,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因此,在阅读中我引导学生积累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积累写句子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句,排比句,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把句子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如学习《燕子》一文时,引导学生体会积累作者在描写燕子飞行特点。积累写段的方法,如教《匆匆》第三自然段。
积累写篇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体裁积累写篇的方法,如学习《有的人》时,体会积累“对比”写法,学习《匆匆》时,体会积累“前后照应”写法……如此,通过在阅读中对写法的积累,使学生不断地从作者的思路中得到启发,从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表情不同谋篇的方法,便于解决学生习作中“怎么写”的问题。
五、于情感萌生处练写。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思涌动才能才思绵延,课堂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方能有所感悟。总之,在教师有效指导下,发展思维,调动情感,积累经验,学生才能不断地向一个又一个发展目标前进,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引领学生走进想象的天地,放开手脚,给孩子们一个展示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学生看看自己成长的足迹,思考如何使自己逐步完善,如何使语文学习成为回味无穷的生活片断。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七
童年与故事分不开。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大多数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他们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知道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在故事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
一、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幼儿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尾,它留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象,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有的说:当狼要吃掉小羊时,猎人出现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说:小羊的朋友们来了,用石头打跑了大灰狼;还有的说:小羊从地上抓起沙子扬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机逃跑了……。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和家长把握好时机,让幼儿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幼儿在故事中认知道理,反思自我,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才对。在故事《懂礼貌的好孩子》中,幼儿在大人的引导下能正确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我们要向小猫学习,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故事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在故事中,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为故事中的人物着急、担心、高兴、悲伤。例如:在故事《迷路的小鸭》中,当幼儿听到小鸭迷路回不了家时,都为它担心着急,听到小鸭哭着找妈妈时,都皱起眉头,对它充满怜爱与同情,听到小朋友把小鸭送回家时,都松了口气,为小鸭高兴。这个故事中的种种感受让幼儿在无形中陶冶了情操,体验着审美情趣,并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的好品质。
故事还能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教师和家长要把握好教育时机,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成长。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八
摘要: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高中语文教育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用、审美、探究”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在语文教育中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关键词:语文教育;审美;培养训练。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义教育中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尤其侧重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训练,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和交际需要的能力。
在教授《雨巷》时,当老师朗诵完诗歌后,在分析诗歌的意境时,老师顺势为学生设置情境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在学校的本届艺术节上表演诗朗诵《雨巷》,你作为舞台设计师,为这个节目设计场景,你该怎样设计,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设计这个场景。有的同学说,舞台上的背景屏幕上播放的画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小巷”,最好要铺着青石板;还有的同学认为,画面上还要有颓圮的篱墙……通过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联想,不仅让学生体会了诗歌的`意境,更让学生在设计场景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为解决高考的语言文字与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文的写作是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尤为注重对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以‘我的一条建议’为题写一段文字,为办好上海世博会进言献策。”在老师从什么是建议书、建议书的格式等方面做详细的指导后,学生们大都按照规定的时间写出了内容合理、具体,语言顺畅的建议书。
在以上的洲练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提升空间。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史特色的课程,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教师应当对学生指明并揭露文艺作品中的真正的美,并要保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领会真正的美,祖国自然的美,人物性格与品行的美,他们在社会上生活与活动的美。”人教版的语文课本精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有许多描写自然美的篇章:有清新、幽静的故都之美,也有神奇瑰丽的天姥山之美;既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橘子洲头之美,也有奇异瑰丽的楼阁之美;既有声势浩荡的长江之美,也有壮阔浑雄的洞庭之美……一套语文课本就如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把大自然的美铺展在学生面前。
语文教师在教育中要充分挖掘作品中这些美的东西,研究教学方法。培养训练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教育要贯彻语文新课程关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理念,培养训练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教育中探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探究性课堂教学,这必须要求教师努力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语文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时,师生先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又进一步提出:这里的“此夜曲中闻折柳”这样一个生动传神的句子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蕴?依据是什么?通过提供一系列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培养训练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此外,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一书中,每一篇课文的后面都配有相应的“探究·讨论”题,为培养洲练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平台。
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高中语文教育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用、审美、探究”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是新理念,也是新原则,语文教育中不同能力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1):15.
[2]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m],人民教育出版社,(11).
[3]郑金洲,教育碎思[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九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并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来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而认知范围的扩大,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应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为幼儿创设条件和生活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语言。可带幼儿去踏青,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丰富其生活内容,开阔幼儿的视野。
二、丰富生活经验,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
幼儿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善于指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幼儿更主动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事物的属性,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为幼儿说话创造条件,让幼儿有说话,从而激发幼儿说的兴趣。有时有意识带幼儿去广场散步,沿途中有意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象,并让幼儿说一说。回到教室后,老师再让幼儿说出所看到的事物,此时幼儿的兴趣越发浓厚,这样幼儿的讲述积极性高,更有利于幼儿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幼儿的自信心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自信心的树立一方面与以往成功和失败的体验有关,另一方面与成人的期望和评价有关。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快,充满幽默与风趣的说话氛围,以信任、接纳的态度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愿望。对于性格内向、胆小、自卑,不愿跟人交流的孩子,要无“原则”的鼓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表达,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这些孩子,因为胆小与自卑,往往说话声音非常小,甚至自言自语,这时,教师就要付出百倍的爱心,从保护孩子的自尊出发,在他们的讲话中挑亮点。尤其对于第一次在集体面前开口说话,哪怕说了一个字,说了半句话,也要真诚的鼓励,切忌横加指责,盲目排比,粗暴对待;对于口齿不清不能正确发音,但表达愿望又非常强烈的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给予适时纠正。与他们交谈做到语速快慢适中、语言生动、表情自然,更不能伙同孩子们去嘲笑他们,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说话的积极性;对于有交流愿望但说话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的幼儿,他人的倾听态度是幼儿将话题进行下去的关键。因此与这些孩子交流,要适时创设关爱、接纳、支持的交流环境和氛围。同时,对表达错误或不到位的地方应给予及时指导。久而久之,幼儿得到教师激励性的评价,看到同伴赞许的目光,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就有了说话的勇气和自信,也就敢说了。
随着幼儿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们想说的也越来越多。我们要帮助幼儿丰富词语,教他们运用词组成句子,引导幼儿完整地、生动地、丰富地、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通过规范的语言指导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论文)尽量让孩子说完整的话。教师用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在晨间谈话时,让孩子尽情的说说他想说的,他愿意说的话。让他在与老师交流的时候声音响亮,口齿清晰,并时刻提醒孩子说话完整。让孩子主动学习语言,爱上说话。让幼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万万不能打断孩子的话。这是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最好的方法。
五、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
创造机会和情境,让幼儿多说。幼儿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方面要将语言学习渗透到各课程领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幼儿创造各种语言情境和交流环境,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说说对所听乐曲、所表演舞蹈的理解和感受;在绘画课上,引导幼儿评价他人和自己的作品;在抽象的计算教学中巧用“图画、图片阅读”;在各种游戏中,鼓励幼儿善用角色对话,能大胆调节游戏冲突;在闲暇时间吸引幼儿多接触儿童文学精品等。通过多层次、多侧面丰富的语言刺激,加深幼儿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喜爱。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园互动。在家庭中,家长不要嫌孩子太小,不懂事,而应与成人平等看待,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为孩子设置话题情境。尤其是在家庭民主决策中,在成人的交谈中,也能让孩子参与进来,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谈话习惯和乐观、自信、健谈的良好个性。
六、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语言教育活动。
教师要抓住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时,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将语言的学习与不同领域的内容结合起来,在生活和环境中渗透进行,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十
语言文字是符号系统,是用于传达信息、表达情感的交际载体。语言学习最终要实现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语言的掌握是要以语言表达能力为根本的和终极性的标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学科宗旨和重要目标。语文课堂教学须致力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着力引导和调动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能说,这是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所在。
一、通过阅读实现信息贮存和语词意义深化。
表达能力体现为有话可说,有话可说的前提和内在根据是“有事可言、言之有物”,即头脑中须有关于人物、事物、场景的有意义的信息量贮存,以及与这些“人”“事”“物”相对应的语词贮存,内心中盛装着信息,盛装着有意义的事物和标指这些事物的语词。获得这些信息贮存,以及与之相应的语词的累积与贮存,阅读是重要的实现途径。语文材料是用语言文字标示和表达的客观事实与作者的主观感受。通过适宜的阅读,实现对语文材料内涵的理解,从而实现信息贮存和语词意义深化。
1.课文整体沉浸式阅读。
阅读的根本指向在于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材料获得全面的理解、掌握,完成对它的全面知觉和内涵把握,人在知觉过程中,往往因为原有知识基础的薄弱和受个人知觉类型倾向的左右,而出现“场依存性”情况,即不能超越细节去把握全局,不能使自己的知觉脱离具体的细节去掌握事情的整体要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情形在青少年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整体沉浸式阅读是引导学生克服对语文素材的局部感知而忽略对其整体意义把握的重要手段。学生首先借助教材课文来学习语言,通过课文整体沉浸式阅读,理解课文的内涵,成为语文学习的基础。从根本上说,课文整体沉浸式阅读是一次整体的意义建构过程。具体说来,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文本中心思想、核心精神的领会,即知道说的什么事;二是对文本的主体情感基调的体认,即体会到了课文所蕴含的情感色彩;三是对反映和代表中心思想的具体词语的感知与辨识。后两者是紧紧结合在一起,构成课文的意境。整体阅读中必须强调对课文意境的感知,文本往往是因意境而立体、因意境而鲜活,而意境都是由具体事物构成的,或者说,是由表征具体事物的语词构建而成的,所以,具体语词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一定不要将具体词语从课文语境中抽取和剥离出来进行读或写的训练,而是引导学生在不脱离课文环境的状态下去辨识、学习,体悟具体词语含义,深入理解和记住语词,实现语词意义深化。课文整体沉浸式阅读还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即引导学生个体对课文做基于个人立场和个人经验的品读。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固然重要,但不要太多,课堂不是教师个人口才的秀场,而是催发学生思绪飞扬和精神畅游的时空。因此,课堂上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个人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和视角与文本内容碰撞。带着自己的侧重,读出自家的味道,形成自己的体悟,才能实现来自阅读材料的语文给养与自身经验系统的深度结合、牢固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语言积累和贮存。这也正是紧随而至的个性化表达的基础。
2.深邃的经典阅读。
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的意义在于它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和本质解释更为传神、凝练和深刻,它的生命力、传播力因此而更厚重久远。阅读学习经典贵在精秀和纯正,不求数量的众多,但求深刻领会经典作品的深邃意蕴。将经典作品细加品读,并熟读至诵,是经典阅读的好方法。
3.广博的各类文体阅读。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是对广阔生活面的反映,生活是语言文字素养成长的最原始母体,因而,增加语言文字的积累,借助教材课文和经典文学作品还远远不够,还须引导学生有广博多样的各类文体的阅读经历和阅读储备。物品说明、企划方案、启事文告,甚至是各类商品广告词,都可以对学生语言素养的丰厚与提升发挥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留心、收集这类文本材料,并加以咀嚼和揣摩,天长日久必能丰益学生的语词结构,进而提升其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
二、从汉语文字本体切入,培植和强固学生的文化底蕴。
文字所内含的文化意蕴是丰富而巨大的,远远超越了文字符号本身。语言表达的内在驱动力量来自于语言文字的内部,来自于强劲的文化意蕴、文化血脉的支撑,文化意蕴和文化血脉是语言表达的深厚根基和依托,是意蕴深厚的“背景书”。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字的文化意蕴体会得越饱满厚实,他用语言文字呈现出来的就越丰富鲜活,他就越有话可说。可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需从培植和强固学生的文化底蕴做起,因此,从汉语文字本体切入和突破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角和抓手。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是最富有文化携带和文化附着意义的文字体系,其文字本身就蕴含着文化问题,文字的结构框架本身就具有文化属性,它在传播过程中要传播本体所携带的文化。例如“人”字,它以形象的文字结构形态,传递给学生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本质关系,进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存的属性。因此,学习汉语文,还要注意从汉字本体入手,打开内在文化意蕴的厚重所在,引导学生真正透视到其内在关联着的逻辑架构。讲述、讲解汉字本体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实际上就是回归生活的本原,打通语言文字与生活之间的血脉联系,揭示出文字所表征的本原性的生活意义和文化色彩,而这须有宏大的社会相关领域里的知识背景做观照和依托,这实际上已然超出了语言学习范畴,而向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等领域做延伸。例如,我们向学生讲解“耕种”这个词语时,仅仅告知这是一个农业生产的'操作方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须向学生揭示这个词语所代表的一种农业经济形态,这个词语所表征的人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符号价值。课堂文化的核心是讲授文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方面,应具有较为丰厚的文化底蕴,从汉语文字本体切入,在培植和强固学生的文化底蕴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教师对语文学科知识及其教学的把握,早已超出机械论范式,它更注重赋予课文里的每一个词汇、每一个语句以鲜活的生命张力和厚重的文化意义质感。他懂得知识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知识的源头在于生活,在于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和对生活世界的回归,于是,他通过解析文字的架构,讲述文字背后的故事,讲授文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方式,将一个生动鲜活的文字故事图景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时,文字在学生面前不再是孤立的符号,不是孤立的意义单位,而是一种具有生活内涵和生命意义的流淌,语文学习也不再是机械的、呆板的符号记忆,而是一种对于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系统的立体建构式掌握,从而使语言文字传递过程的信息本体和文化意蕴的结合达到最佳境界,实现文化的固本强基。
三、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的直观形象化。
1.注重将过程情形直接呈现给学生。
学生有话可说,实际上是学生对客观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或从学习材料中看到了某种结论,进而去表达这个结论。新课改强调“过程与方法”的理念,就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反对将公式、公理、法则、论断等结论性知识直接呈现或塞给学生,所以,教师要注重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描绘和介绍,善于将进程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非直接将结论塞给学生。例如,在讲到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异同时,有的教师直接把“人称称谓上不同、对所介绍之物的情感表现上不同”等几个不同点告知学生,而有经验的教师则是引导学生以某一事物的写作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记叙文和说明文两种不同文体里的“某一事物”,其在人称、情感色彩等的写作手法上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自己得出上述结论,这个时候,学生因直接观察到了两者的不同,内心具有了深刻的感悟,因而说出这个结论时,其语言是丰富流畅的,真正发自内心有话可说的。
2.善于使用对话式语言。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描述性语言对于交代知识的前提背景、一般状况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最能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重点引向具体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内容更为直接和活跃、答案的产生更为集中和迅捷的,是对话式语言的使用。提问是最经典、最适宜的对话语言运用形式,所以教师一定“要善问”,一定要善于以问题做驱动,且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清晰明了的,具有明朗感、清晰感,这样,学生才能容易回答和说出答案。教师的直接提问或前提描述与设置是最有助于学生产生明朗感,也最能够激发学生将感受说出来、表达出来的,最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来自于课文中的,所以教师首先要对课文整体烂熟于心,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明确的提问意识和具体的谈话计划。其次,要把握提问的几种类型:一是信息梳理式提问,即基于对整篇课文作全面梳理,确定提问话题。二是关键点提问,即所提问题一定是能够对整篇课文和整个学习材料起到串联作用的。例如,在《木兰辞》这篇课文中,对木兰毅然报名替父从军征战的描述和木兰回乡、家中梳妆的描写是全文的关键意义点、节点,也即设问之处。三是扩展式提问,能引导学生做延伸性联想和思考的问题。最后,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形成讨论的习惯和氛围。
3.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mindmap),使思维可视化,也是一种较为形象的语文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是将思维过程和思维内容,用线条、图形等较为形象化的手段加以表达呈现的一种思维工具和技术方式,被称为外化的“精神图谱”。无论在新授课上,还是在复习课上,得体地使用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成长、提升学习效能,更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上思维导图的使用强调“师生同画”,即师生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实际上,导图的绘制绝不是看似简单的“画”,而是由语言、图形和动作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次调动起听觉、视觉和动觉等几种感官活动、触及到几种认知风格的综合性活动,是集语言描述与讲解、图形呈现与观察以及动手操作绘制于一体的立体性活动。导图的意义在于绘制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引领,在于引领中对于课文内容的又一次强调、点拨与渗透,在于言语中枢、视觉中枢和运动神经的共同行动与兴奋。它通过调动学生听觉的、视觉的和动觉的感官活动,使听、看、画三者协同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从中汲取到适宜自己的刺激信息信号与方式,让每位学生的每一种学习风格都得到发挥,并看到自身的不足,有意识地向别人学习,使各种感官活动互补和相互促动,进而起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效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十一
摘要:推销技能是市场营销教学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与人沟通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说”.技校学生“不会说”“不敢说”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应从基础抓起。“会听”是“会说”的基础,因此可从日常教学、趣味训练及模拟实战中开展从“听”到“说”的训练,以使学生逐步掌握推销技能。
关键词:会听;会说;教学渗透;趣味训练;模拟实战。
推销技能训练是市场营销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课程要求技校学生通过训练掌握推销的基本环节和技巧,能够进行自然、大方、流畅地开展常规的现场推销。商业类专业教师要通过课堂内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这一基本技能。在日常教学和技能比赛训练中,专业课教师不断摸索有效的训练方法,遇到了困难,也积攒了不少经验。
一、“必须说”与“不会说”的矛盾。
(一)“必须说”是推销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能说会道”一词是对推销人员的直观描述。的确,推销人员所要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说”.因此,在推销技能训练中,最终要让学生能开口说、说得流畅、说得合理、说得打动听者。
(二)“不会说”是困扰大多数中职学生的难题。
当教师满怀激情地向学生介绍推销艺术的魅力时,学生眼中闪烁着光芒;但当教师随机抽选学生起来谈谈想法的时候,他们有些语无伦次、甚至沉默不语。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除了教师课堂上充满爱心的鼓励,同时也需要一些训练“说”的技巧和方法来辅助教学。那么,这种训练应该从训练“听”开始。
二、“会听”是“会说”的基础。
(一)要想“说”的好,首先得让学生学“会听”
教学实践证明,想让学生“会说”,不能急于求成,对于底子薄的技校学生,更应该从基础抓起,这个基础就是“听”.“会听”是“会说”的基础。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听是说、读、写的前提。
(二)拥有“会听”的能力,为“会说”打好基础。
教师应当通过听的训练,使学生“会听”.“会听”能使他们在课堂更加全神贯注,养成边听边思考的习惯,消化知识为己有;“会听”也能使他们的记忆、概括、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增强,而这些都是“会说”的素养;“会听”更能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积攒知识,让“说”有了更多的素材。因此,中职教师要脚踏实地,耐心、细致地从训练学生“会听”开始,为下一步“会说”做好充分准备。
三、让学生成为“会听”话的人。
(一)教学渗透,培养“听话”习惯。
1.细节管理,有效提高听课专心度。
开学伊始,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技校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落后,在调查中发现,82%的学生是由于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差。因此,让学生有个好的学习习惯,甚至要从让他们懂得上课从“耐心、专心听讲”开始。近年来,许多学校持续推进“德育积分管理制度”.德育积分使得学生的点点滴滴行为都能得到反映,作为任课教师完全可以与班主任沟通合作,在课堂内推行细节管理,有效提高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意识。这些细节包括上课到课率、是否睡觉、是否主动回答问题、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课堂的细节管理能督促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序列训练,分阶段提高“听”能力。
做任何事都不能一步登天,“听”的训练更是如此。课堂内的“听”训练应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第1至4周)为听答训练。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复述提问,通常3至5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专心“听”的情况,答案要求简单,不对语言能力进行高要求,通常为判断题或者选择题。
第二阶段(第5至8周)为听写训练。教师读句子(通常为课外补充的知识)学生书写在作业本上,随着训练的推进,教师要逐步加快语速和减少重复的次数。实践中发现,通常在第5周时,只有16%的学生能顺利完成,一旦教师停止说话,教室里都是相互询问的声音。当坚持训练到第8周时,83%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听写。但仍有17%的学生因书写速度慢、很多字不会写、听和写不能兼顾等原因需要课后找同学抄写。这些学生需要在课外加强听写练习。第三阶段(第9至12周)为听说训练。本阶段要求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重点判断并做课堂笔记,同时能对教师的提问进行阐述。如,在介绍完“接近客户的十种方法”后,问:“请你任选一种接近方法说明它的特点并举例说明。”通过举例进一步考查学生是否真的听懂知识点。“听”训练的三个阶段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听”力。特别指出的是在进行某阶段训练时,依然要延续训练前阶段的方法,但要逐步提高要求。
(二)趣味训练,提高“听话”兴趣。
1.搞活形式,开展趣味性“听话”训练。
技校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这时,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也开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个人评价。枯燥乏味的课堂将被学生排斥,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也将大大降低听课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多动脑筋,努力使课堂新颖、有趣、互动性强。如,在“听话”训练中使用小组竞赛形式就比较受学生欢迎。可开展听写比赛、听课笔记展赛、听问抢答等形式,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课堂内,同时通过竞争也能使比赛项目的教学成果更加显著。
有时,我们还可以引用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经典游戏,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如,在新生入学时,为了学生之间相互认识并训练他们“听”的记忆能力,第一步,可以把学生按10人左右分为几组,小组成员大声报出自己的名字,其他成员要快速记忆;第二步,小组按身高由低到高排列,第一名同学报自己的名字,第二名同学报第一名和自己的名字,第三名同学报第一、二名和自己的名字,以此类推,如果出错,游戏将中断;第三步,判断正确率高的组获胜,有时需要加赛,可以打乱组内前后顺序再比。这些管理游戏操作方便,活泼有趣,是值得教师参考使用的。
2.增长见识,增加课外知识“听话”训练。
现代社会的学习,仅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增长知识面,开拓眼界,同时也为将来“会说”积累好素材。在课堂中,可以选取两种渠道:
(1)听人读报纸。
专业课两节课为一次,通常安排第二节课的最后10分钟听报。内容主要选择近期报刊中有关商业的一则新闻,由教师(也可安排学生)朗读学生听,最后进行提问。例如一则新闻:《公交车啥时候来?掏出手机查查就知道了!》根据这一新闻,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说说你所知道的gps?(检验学生的生活常识)(2)推行这项服务,将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训练学生分析判断能力)(3)这项业务推出后,将会影响哪些商业产品的销售?(训练学生的销售“嗅觉”)。
(2)听音频材料。
通常安排一节课的时间(40分钟)完成。音频材料一般为15分钟左右。在听之前,教师应对即将要听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把设计好的书面答卷发给学生(5分钟)。学生边听边记,在听完材料后完成答卷(10分钟)。教师公布答案,并对有异议点或难点进行再播放,让学生完善答卷(10分钟)。答卷由学生保存,成为日后课外的参考材料。
(三)模拟实战,检验“听话”效果。
1.听推销语言,感受职业生活。
推销的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推销员通常会说什么?如果能亲历现场,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更加直观和具体。为此,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积累推销过程的视频、音频,可以使用网络或采取和商家合作的方式进行搜集。另外,历届技能大赛中教师、学生比赛现场的录像也是很好的教学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在课堂上放给学生听(或看),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销售工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可采用学生先说、视频播放、对比讲评和形成作品四个环节来完成。
2.听推销对话,关注顾客感受。
在推销实战中,“听”是对话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因为通过“听”销售人员能了解客户的问题所在与真正需求,这正是销售成功的前提。另外,从客户角度而言,销售人员的倾听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礼貌,更是一种尊重。倾听你的客户有了倾诉和发泄不满的渠道,销售人员所要做的就是让客户感到安全和舒适,没有压力地说出他的痛苦与快乐,他最关注的问题等。因此,在训练中,除了要听成功推销员怎么说,也要听客户会怎么说。主要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1)教师要提供一些常见客户所提的问题供学生参考并分析对策。
如推销时客户常常会说:“很抱歉,这种产品我们和某某工厂有长期的供应关系,目前我们没有变化的打算。”“贵公司的大名我从未听说过。”“东西挺好,可是我没带那么多钱”等等。学生可就这些问题思考客户真正拒绝的原因并讨论对策。
(2)师生、生生扮演买卖双方角色,进行模拟推销。
其他学生分为两组听双方的对话并做记录,一组负责观察卖家,一组负责观察买家。模拟结束后根据分组提出更好的对话方案,比如买方提出更苛刻的要求,由卖方给出应对回答方案。
推销是一门科学、一种技术、一门艺术,是每个选择了商业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对学生“听”能力的系统训练,使他们在活泼、有趣的课堂中耳朵变得更灵敏、记忆更快速、思维更活跃,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多思维能力,以使他们为下一步“会说”练好基本功,也使他们将来能更快地适应职业生活。
参考文献:
施云康。让学生的耳朵灵起来.教学月刊,(07)。
j.h・舒尔曼。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严先元。教师的教学技能.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7.
严永金。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十二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校内设备也日趋完善,有录音机、钢琴和丰厚的音乐磁带,而且是班班配备齐全。然而,当我们漫步在校园中,偶然听到了孩子们那毫无动感和美感的歌唱声,看见了孩子们那面无表情的单调又机械的律动神态和对于每天播放的音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场景,再猜想一下此时此景教师的教育反思,到底我们学校里的音乐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有多少呢?在《音乐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的教育必须“既符合孩子们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我猛然觉得不断总结和提炼教育者有效的教育行为与策略,提高音乐对孩子们的影响教育,已迫在眉睫。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而“美妙动听”的乐声与“烦躁刺耳”的噪声之间并无太大本质上的区别。我们若问孩子“你喜欢什么样声音?”孩子们真实的回答一定是“不确定。”就让我们也用同样的问题,自我思考一下,你将也会发现:对声音的感受是如此的奇妙,声音对人情绪的影响都显得格外直接,然而,这也是种无法用贴切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一种感觉而已。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的。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本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和对音乐欣赏教育的探讨,我在幼儿园大班,对40名孩子,做了一些尝试性教学研究,感觉孩子们在整个“听”活动下,进步是十分明显的:。
1保持自然和安静是孩子们“静听”的环境准备。
保持宽松自然的情绪,拥有独立安静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听”环境。我在每次的听活动前,首先要关注的是每个孩子情绪状态,大致了解孩子们的情绪后,先请孩子们稍稍休息(引导语:“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去想,休息一会”),让孩子们保持基本情绪稳定,保持心平气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有着比较宽松的心境,有着静心而不烦躁的心理准备;再是,请孩子们一同整理活动空间,将室内空间尽量腾空,所有课桌椅移到走廊,并关上门窗,防止外来干扰,且提供人手一块小座垫,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个人活动空间,此时教师的引导语用:“请小朋友找个宽敞的地方,用自己觉得坐的舒服的姿势,坐好。”其间,关注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2适宜的声响资料是孩子们“爱听”的必备条件。
根据孩子视觉发展的年龄特点,在起初的“听”活动中,提供画面生动的视频动画,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挑选了一些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段和一些音乐启蒙电脑课件作为孩子们最初音乐欣赏的材料,如《黑猫警长》、《哪吒》等动画故事中的一些带有强烈情节变化的片段和《wawayaya-走进音乐世界》等,让孩子们多次反复地欣赏,指导他们将其中故事的变化与音乐背景结合着看,并学着迁移性听和辨,初步感受到音乐背景和声响效果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造势的作用,并以自身对其声响的倾听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尝试地感受着此时此刻故事中角色形象心情变化,师的引导语:“看,故事中的……,他怎么了?听,这时候的声响是什么?你觉得这个时候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音乐和声响呢?”在孩子们看见角色和情节的变化时,引导孩子们更多地注意到音乐背景声音的变化,将孩子们无意的注意逐步转向对声音的有意关注,并初步了解和体会到故事情节的变化与声响效果间的一定联系。
待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就采取不依赖图象的效果,单一的听赏音乐录音的声音题材。从一些孩子们熟悉的标题音乐作品开始听,《3》、《3》、《3》等到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小狗圆舞曲(肖邦).mp3》、《玩具兵进行曲(耶赛尔).mp3》、《野蜂飞舞(里姆斯基・克萨克的夫).mp3》等等,教师的引导语:“认真听一听,这音乐是怎么样的,听到这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最想做什么呢?”孩子们从带有暗示性的听转向富有个性的自我欣赏中,都需要好的音乐素材,它们激发了孩子们爱听、乐听、会听的情感欲望。
3欣赏性的指导方法是孩子们“乐听”的关键。
教师在孩子们听的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孩子们的听的表现和听的效果影响都是十分明显的。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参与指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真正地感受的音乐中的内容。声音的多变性,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所表达内容具有的不确定性,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不应该将其单一地“解剖”。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同时还应成为孩子们学习活动的“欣赏者”,尝试着走近孩子听的世界,而并不要擅自走进孩子,更不能以我们自认为是丰富而资深的阅历,来限制和更改孩子的“听”:。
3.1闭眼听。为排除视频效果对听觉能力的影响,引导孩子们能轻松自然的听,闭上眼睛,不受干扰,专心倾听,是“听”的基本方法。
3.2开放性指导。在孩子们听的历程中,教师语言提示和指导是开放型的(少用暗示性,不用选择性)是关键。更多的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活动中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力求做到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3.3联系生活地听。我们将音乐、声响中的一些片段,请孩子们反复听辨,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师的引导语“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听过这声音(或节奏)?”
3.4追求不同的“听”后表达。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的限制和个性差异的不同,而听又是一种个人内化的行为表现,鼓励“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的表达是目的。在了解孩子们的表达时,应允许孩子们有的用动作表情、体态来演绎自己的感觉,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有的可以用哼唱表达,还有的也可用绘画表现等等,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哪怕只是表达其中的一点点,都加以鼓励和支持。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听”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们所表达的就是“一个不受干扰地浓缩了主观和客观经验的地方”――马拉古奇说。
总之,我们力求每次的“听”都在孩子们自然的环境中进行,通过反复“听”活动的开展和开放性的指导教学,关注每次“听”的过程,更多的去欣赏孩子们自我展现的、富有个性的“听”,强调每次的活动孩子们都能“乐于其中”,哼唱、模仿、舞蹈、甚至是沉默,只要是快乐的,只要他们体会到的,是真实的感受,那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和安排多样倾听体验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体验参与和创造音乐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也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作品的各种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主动注意,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多样倾听体验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也锻炼了集体的协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实践体验浸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相信在倾听教学中,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教学的体验方式,突出聆听音乐这一主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能有效地达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十三
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孩子没有掌握自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由于年龄偏小,小班都在三岁左右,在自理时都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父母不是教诲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到,导致孩子不会自理;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会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为了让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我们小一班进行了“幼儿自立能力培养”的训练,在一系列活动中,严格遵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
三岁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了,能够掌握各种大的动作和一些精细的动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要在此时抓紧培养。培养儿童生活自理的意义还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自幼培养独立和不依赖成人的性格。小班的生活能力是独立用勺吃饭、用杯喝水、会漱口会洗手、会用水吞药片、会扣大扣子、会自己睡觉盖被、会大小便、会用卫生纸擦鼻涕„„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帮助下幼儿独立的做就可以渐渐学会,贵在放手让幼儿练习,开始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怕浪费时间,要有耐心,要让幼儿在独立做的过程中学会。家长们的包办代替只能养成幼儿的笨手笨脚,还要利用儿童好模仿的特点,鼓励儿童模仿大人的生活。除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外也可以利用游戏加以辅助练习,如扣扣子练习就可以让幼儿脱下自己的衣服或妈妈的衣服练习解扣、系扣,给娃娃穿衣服,用勺给娃娃喂饭等。在培养生活能力时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进餐时就要养成饭粒不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讲故事的好习惯,又如睡觉前要小便,脱了衣服放在固定地方,不蒙头睡觉、手里不拿东西睡觉等好习惯。
二、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高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三岁幼儿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吃饭、洗手、刷牙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幼儿洗脸的顺序: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际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
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的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
三、教育孩子懂得劳动要创造财富。
让孩子知道家里的一切东西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如电视机是用钱买的,钱是爸爸妈妈天天辛苦用劳动得来的;小朋友的新衣服、玩具、图书等都是劳动得来的;农民伯伯通过劳动种出粮食、蔬菜„„为了加深印象,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劳动创造财富这个道理,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劳动,利用废旧材料做一件有趣的玩具„„使孩子懂得每样物品都是劳动创造的,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小班幼儿自立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立的正确方法,应简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学习洗手,如果让小班幼儿独立去完成洗手这一基本动作,往往会看到孩子不仅没把手洗干净,反而把衣服给洗湿了,有的幼儿借此玩水,甚至连裤子鞋子也弄湿,有时也把同伴的衣服鞋子打湿,所以我们在教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的时候,自己先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首先卷衣袖-开水龙头-淋湿手-擦肥皂-洗手心、手背、手指,用力搓一搓-开小水把肥皂泡冲干净-关水-擦手-挂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分批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并把洗手的过程自编了洗手儿歌“打开水龙头,卷起小袖口;浸湿小小手,擦上香香皂;搓搓手心,搓搓手背;十指交叉搓一搓,冲洗小小手;毛巾擦一擦,挂好小毛巾,亲亲小香手。”幼儿在念儿歌的过程中情绪愉快的完成了洗手动作,避免的幼儿因玩水弄湿衣裤的现象。每天的反复练习,饭前便后洗手,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了。刷牙:将牙刷浸湿-挤上牙膏-用口杯接水-漱一下口-先刷门牙,后刷两边,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接水漱口-把牙刷冲干净,刷头朝上放入口杯中。还可配合刷牙儿歌来提高小朋友的兴趣:“小朋友们讲卫生,早晚都来把牙刷,先刷门牙后两边,从上往下一二三,里里外外刷干净,接水漱口冲干净,刷头朝上放杯中,张开小嘴口气新。”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小朋友们轻松愉快的把牙刷完了,并按一定的顺序,每天早晚刷,习惯就成自然了。
五、通过教学活动,以语言指导行动,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六、增设自理区巩固自理能力。
准备一些幼儿游戏动手操作的材料,用布贴游戏练习扣扣子、瓶子盖拧开再盖上,自制小衣服练习折„„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不断练习巩固,所以中小班若开设自理区,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大有好处。通过鼓励和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孩子在劳动中,任何一点成功和进步成人都要给于赞许和鼓励,这是保持孩子学习劲头的必要条件,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在鼓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正如古人所言:“数子十过,不如夸子一功”。经常的夸奖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比如幼儿自己扣上了扣子,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给于肯定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的情绪,提高自信心,成功的时候愈多,自信心愈强,劳动就愈容易成功,成人应特别注意和充分应用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多指点,多给其成功感,以增强自信心。
总之,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和义务来研究探索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并且要组织多种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为幼儿的生存搭建平台,同时在劳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十四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日趋向好,很多家庭很注重日常摄入食品的营养,并且很多家长过度关心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新生幼儿群体的身体素质较以往有所提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能力教育缺失问题。因此,采用适合幼儿自身成长特点的教学策略就可以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以音乐游戏来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这一做法极为有效。
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不断提高,孩子就是家长最爱的“小苹果”,他们不仅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质条件,还对孩子的生活进行了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这就导致现在的大部分孩子的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这种状况的发生不利于其日后更好地适应陌生环境,往往会造成孩子的内心脆弱等后续问题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幼儿阶段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未来成长十分关键。因此,从幼儿教育阶段就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音乐游戏,来推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有必要的。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在日常中能够具备基本的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以及自我服务性质的劳动能力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生活质量,可见在他们的成长阶段,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而音乐游戏内容都很生活化,歌词浅显易懂,说唱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因此,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激发幼儿的情感,使他们领悟教育的内容,从而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教育效果。对其今后的系统学习以及步入社会以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在音乐游戏中,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的主观性。
音乐游戏与幼儿教育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因为在很多幼儿对其它生活元素不感兴趣的时候,却对音乐元素有感觉,对声音与节奏的感知能力要稍胜一筹,这是幼儿阶段孩子的天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幼儿音乐游戏的开展是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只有让幼儿融入到实践活动当中,才能对生活化的事物有更为系统的认知。
音乐游戏的组织形式有很多种,对于幼儿教育而言,音乐游戏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教学工具的认知、对歌曲的学习和演唱等方面。并通过教师与幼儿共同操作的模式,来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其它生活知识的求知欲,使其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完成音乐游戏,对幼儿自身的自理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益处,并且,还能够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更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环境。
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要顺应幼儿阶段孩童的特点。在我国,在大部分新成立的家庭当中,都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童十分溺爱,往往忽视了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发展,而自理能力恰恰是一个人首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积累游戏经验,为幼儿音乐游戏提供丰富的源泉。
1.创编故事,理解音乐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教育形式将音乐情节呈现出来,从而在美妙的背景音乐声中激起孩子们探究故事结果的好奇心,从而让幼儿从音乐游戏中汲取成长的养分。例如,教幼儿学唱《小马的变奏曲》,一开始,幼儿可能对歌词内容不了解,教师要耐心降解,并让幼儿模仿小马跑的动作,然后让幼儿清楚了解小马为什么有时候跑得快、有时候跑得慢,慢跑是因为小马没有吃东西,肚子饿。从这一点内容来看,就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教育幼儿要学会独立进餐。另外,自理能力当中还包括有幼儿自己穿脱衣物、整理自己的物品,如玩具、学习工具、衣物等。不可小看这些基本的能力素养,从以往的教育研究资料中可以看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增强幼儿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有益于令其形成一个系统的思维模式,对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可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2.角色扮演,融入音乐情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小型教具,例如,日常家务劳动时所用到的盆或桶等,让孩子们对生活物品有所认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组织一些具备教育意义的音乐游戏来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就像教幼儿学唱《我有一双小小手》这只歌曲,一方面,可以用音乐游戏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幼教老师在解释歌词内容给幼儿时,要渗透让孩子亲自动手来进行自我服务的思想内容,从而让幼儿依照歌词当中所提及的内容进行模仿。这样一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组织的音乐游戏就起到了培养幼儿劳动观念,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另外,还可以灵活运用游戏形式,结合音乐游戏,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二)采用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音乐游戏自主发展的舞台。
从长期幼教过程中发现,具备基本自理能力的幼儿要比稍弱一点的幼儿在理解同一个问题时的思维模式不尽相同。可见,要想培养幼儿其它技能,则要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实际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可以遵循,如以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来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极为有效。例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采用融合式的游戏形式,或者可以在集体舞的教学活动,采用串连式的游戏形式。另外,在教育过程中要组织有教育内容的音乐游戏。对于幼儿的自理能力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活跃起来,当其沉浸在某个情境之中时,他们的学习以及领悟能力的最佳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以组织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提升幼儿自理能力这一教育目标,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劳动等,这是因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更符合幼儿阶段孩童的心理特点,令其在十分愉悦、轻松、美妙的音乐声中感知这个世界,从而增强了幼儿动手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便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参考文献: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十五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
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
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
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
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1)不爱听学生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
他们表现欲望强,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
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
(2)"假”听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
其实,这就是“假”听,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
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3)遗忘快一位美术老师曾做过一个试验:要求全班小朋友都把材料带齐了,才开始上手工课。
结果,第二次上美术课时有1/3的学生带了材料,第三次上时有2/3的学生带了,可是一直到第五次,还是有三个同学给忘了。
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大人们常说孩子“左耳进,右耳出”说的也就是这点。
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1、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事半功倍。
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
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
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
2、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
但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
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奖励倾听。
课上,我“一不小心”说错了一个词,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
当我把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贴在她的额头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
于是,我告诉这群孩子: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
我把一个大大的“听”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惊叹“好大的听字!”是的,我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不停止对学生倾听的奖励。
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
“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同时,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频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倾听方法。
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告之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
要养成善听,倾听的好习惯。
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
(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
(3)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关或理解,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学生学会了先听后说,真正养成了倾听的习惯。
4、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
科学课上我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
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
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至,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
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利处多多。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昔养成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十六
那么,究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能力呢?我们知道,倾听能力与表达和交流能力不同。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于文字,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形成于声音,可是倾听能力却没有独立的物质外壳,似乎难以捕捉,这就为其培养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倾听能力虽为无形,却往往交融于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之中,这便为我们探讨培养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线索:有效的教育在于引导幼儿经历以下倾听阶段的发展。教师应为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
倾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如刚开始只要求孩子拥有倾听的意识即可,知道倾听很重要,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倾听。如有声音吗?是什么声音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渐让孩子养成倾听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巩固和强化。当倾听的外在行为养成之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倾听能力本身,让幼儿不但能够倾听,且能够对倾听的内容进行加工和提高,如幼儿能够对听到的内容进行加工整合,抓住倾听内容的重点等。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在常规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倾听意识和习惯。具体到日常活动中,要求幼儿基本做到: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集中注意地听,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口型、表情和姿势,做出相应的反应;2.别人在说话时,要保持安静,有礼貌地倾听;3.能辨别不同的音素、声调、语调,能听懂并执行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指令、要求;4.能听懂普通话,能辨别普通话与母语的不同发音、不同表达方式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如《爱插话的小八哥》等,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他人。还可以用复述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在幼儿听同伴或老师表达之后,请幼儿尽量能够将他们听到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述。
1.活动之前给幼儿提出倾听任务,给予幼儿任务意识,让幼儿带着任务去倾听。如一个幼儿回答问题之前,对其他幼儿布置任务:让幼儿重复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转述别的小朋友的回答;也可以要求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同伴回答,轮到自己回答时,答案和别人不一样;或评价哪一个小朋友回答得最好,哪一个回答的不好等等。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培养激发幼儿认真倾听的`动机。2.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回应幼儿,通过提升性的回应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如在《礼物》读本教学中,老师在导入活动的时候,用纸盒包装了一个大的礼物让幼儿猜测:“是什么礼物?”一个幼儿回答是小猫,老师紧接着让小朋友想一想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接着幼儿回答:小狗、小兔子。然后,老师变换回应方式:“刚才小朋友讲的都是小动物,还有没有可能是别的礼物?”于是幼儿的思维经过进一步的发散:有可能是鲜花、巧克力、蛋糕等。老师又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刚才小朋友讲到了盒子里面的礼物可能是小动物、植物、吃的东西,除了这三种类型的东西之外还有没有可能是别的呢?”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只表扬回答问题的幼儿,而对认真倾听的幼儿也要及时肯定和赞扬。如果在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只表扬那些积极发言的幼儿,久而久之,会给幼儿一种导向:只有积极回答问题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为了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加对倾听的正面评价,对倾听能力好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长期坚持,幼儿就会学会有意识的倾听。
除以上方式方法之外,教师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一些小的细节问题。如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幼儿喜欢听什么类型的故事,注意投其所好;活动难度的选择要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观察幼儿注意的程度,并相应地调整音量,运用低音来吸引幼儿注意;两个可能打闹的幼儿不要坐在一起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幼儿的注意力。此外,教师的某些行为、语言和动作会影响幼儿的倾听,如热情、活跃(但不要过度),视线的接触等。
倾听是一种习得行为,倾听能力随着经验和环境的影响而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精心设计有计划的活动,使幼儿可以持续地发展倾听能力。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十七
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在《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表达与表现”部分第一条就是: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在教育活动实践中,很多教师重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非常重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幼儿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投入到倾听活动中去。作为教师首先要精心选择倾听的内容。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的不同为各个年龄层次的幼儿选择不同的倾听内容。如:对小班的孩子,选择一些简短、有趣、易懂易记的儿歌、故事等。对中班的孩子则选择一些稍长、形象生动、有一定表演性的内容。对大班的孩子,选择一些相对较长、情节曲折、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关心的热点话题。孩子们关心的问题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比如:每天电视节目中名目繁多的儿童食品广告,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由此,我常常组织孩子们说广告,并让其他孩子听一听他(她)是不是和电视里说得一样?应该怎么说?这样一来,孩子们倾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不仅能认真倾听同伴说的广告,而且对电视广告节目也会更有兴趣地去倾听,以便下次说得更好。第三,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孩子总是希望得到大人的夸奖,对幼儿来说,教师又是重要人物,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特别对于胆小懦弱的孩子更要给予充分地肯定与积极的鼓励。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日积月累才能形成的。因此我十分注重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倾听习惯的培养。幼儿是否能听清并听懂老师的讲解,将直接影响孩子参与活动。为了能使幼儿愉快、顺利的活动,在每个活动环节提出要求时,我会提醒每个幼儿都认真倾听。例如:每日的点名就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良好机会。在点名时我要求幼儿仔细听,比比谁的耳朵灵,能一次就听清自己的姓名。开始时是有规律地点名,然后把点名册上的.学号颠乱了点名:今天从第一个跳跃到最后一个,明天从最后一个跳跃到第一个,后天则是颠乱了无规则地点名,孩子们对这种点名方式很感兴趣,每次都会安静地倾听是否叫到自己的名字,几次下来,也便在点名时形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又如:在幼儿关心的热点讨论中,不仅要求幼儿倾听老师的讲述,而且还注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讲述。我会经常在一个幼儿说完后,问其他小朋友:“你觉得他(她)说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这也促使每个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从而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孩子天生喜欢游戏,把枯燥无味的倾听训练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加以练习,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游戏“录音机”,我说一句话,请孩子们做“录音机”一字不差的重复一遍,比比哪只“录音机”质量好,孩子们在听的时候就十分的认真,都想做最好的“录音机”。又如:游戏“改错”,我故意说错话,让幼儿来纠正。例如:我说:“美丽的春天到了,地上的小草变黄了。”孩子们则很快会纠正:“美丽的春天到了,地上的小草变绿了。”或“美丽的秋天到了,地上的小草变黄了。”这样,通过有趣、愉快的游戏,孩子们倾听的兴趣被激发了,倾听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情况又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中要注重个别差异,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要求,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的要求高一点,对能力弱的幼儿则相应地把要求降低一些。例如:同样是游戏“录音机”,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复述长句,而能力弱的幼儿只要求复述短句或词组。同时,针对不同情况的幼儿采用不同方法:对胆小的幼儿多和他们聊天;对倾听能力弱的幼儿则在和他们聊天时减慢语速,或加上手势、眼神、动作,使他们听清、听懂;对倾听能力强的幼儿多给他们听有趣的故事、儿歌等,并让他们学着复述故事和朗诵儿歌。
儿童的情感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幼儿学会倾听,让孩子倾听自己的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的表达。其实,老师倾听孩子的表达,对于加强老师与幼儿的交流,促进幼儿的倾听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当孩子有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时、当孩子有委屈想辩解时、当孩子有秘密想倾述时,即使你再忙再累也要抽空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十八
专注性倾听,集中注意地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思维能跟着老师走等)。
辨析性倾听,分辨不同内容(如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的声音等)的倾听。
理解性倾听,掌握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和执行指令情况等)。
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它对于发展幼儿语言、思维十分有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倾听能力较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许多成人认为听力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必要培养,遇到孩子插嘴或不专心倾听则训斥、责备孩子,如大人讲小孩子听等。训斥、责备的式则使孩子失去倾听的欲望和兴趣,会变得不爱倾听或不会倾听。还有一种极端的表现就是成人以孩子为中心,认为插话等是孩子自信、能干的表现,往往过分顺着孩子的意思,以致使孩子愈加不会倾听。
受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较弱,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特别是有些幼儿聪明活拨,表现欲特别强烈,在集体活动中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其他幼儿的发言。所以幼儿有时候根本没听清楚或听得不完整。
3.成人的消极榜样作用。
父母、老师等是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成人的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对孩子产生影响。有些成人在和别人交往时、和幼儿交谈时就不会倾听,因此,孩子在无形中习得了他们的不良行为。
优秀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篇十九
美国的教育学家娜思夫人说过:“从小播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将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孩子将终生收益。”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曾指出:“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可见,我们在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适当的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众所周知,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它对于发展幼儿语言和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在活动中不难发现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许多成人遇到孩子插嘴或不专心倾听时训斥、责备孩子,导致孩子丧失了对倾听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变得不爱倾听或不会倾听。还有个别成人以孩子为中心,认为插话等行为是孩子自信、能干的表现,往往过分顺着孩子的意思,以致使孩子愈加不会倾听。
不良的倾听习惯是影响幼儿倾听能力的主要问题。幼儿不良的倾听习惯通常表现为:幼儿不能安静的倾听,倾听时不专心,随意插嘴,不能耐心的听完老师或同伴的讲述等。
受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幼儿的倾听质量低。
在活动中,我们总会发现个别幼儿不能够专注的听讲或者理解所倾听的内容。例如: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等等。这都是受幼儿身心发展约束的。
父母、老师、以及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都能够影响幼儿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大多数成人不能够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达,致使间接的影响了孩子倾听能力的发展。
根据每个幼儿接受的能力和性格特点不同,在培养倾听能力的时候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制定培养的方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幼儿的注意力才容易集中,思维也处于活跃状态。因此,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丰富的小游戏活动和惟妙惟肖的故事表演总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1.通过声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专注的倾听。
3.通过故事或诗歌来满足不同幼儿的倾听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个别幼儿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不能够很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使幼儿力争做到:
1.能够注意倾听他人的谈话,并对其做出的表情、发出的声音作出相应的反应。
2.能够有礼貌的倾听他人的谈话。
3.能辨别不同的音色、声调、语调。
4.能听懂并执行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指令和要求。
为了更好的使幼儿做到这些要求,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的灌输的和渗透,已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幼儿园时常会有幼儿倾诉或者告状的情况存在,此时,教师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认真倾听,耐心引导。在向幼儿提问时,耐心等待和聆听幼儿的回答。倾听过程中要给与幼儿一定的反馈,让孩子知道教师对他的关注和理解,从而培养幼儿关注别人、倾听别人的能力。
良好的倾听环境能够在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过程中启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课间活动时,将一些小故事给幼儿听。在就餐和午睡时,播放舒缓的音乐的等。这样,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净化幼儿的心灵,也能在非教学活动中适当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家园配合。在生活中,家长与幼儿的交流和沟通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多抽出时间陪孩子玩耍,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并适当提出问题要求幼儿回答,也可以在家里进行故事中的角色扮演,让孩子在玩儿中体会倾听的乐趣。
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由此可见,在幼儿思维和言语发展的关键期里,培养倾听能力是很重要的,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能力,为幼儿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