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书中的观点和人物,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下面是一些网络上流传的读后感分享,或许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灵感。
最新项目式教学读后感大全(13篇)篇一
我是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的教师,于20xx年6月16日至6月30日期间参加了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举办的教学法国培项目,在为期2周的学习过程中,感受颇深,感触颇多,总结起来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谈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校园给我的影响,校园坐落在郊区,比较偏僻,也因此很安静,也正是我所喜欢的校园氛围。同时,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因偏僻而生的焦躁,安安静静的吃饭、安安静静的学习,没有嘈杂的人群和喧闹的环境,唯一见到的有“声响”的学生活动就是滑板练习,那也是在吃晚饭的时间段。怀着好奇的心情,在晚自习时间参观了教学楼学习情况,更是让我分外惊讶,一个机房大约30人左右,整体静悄悄,没有一个人玩手机,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都是专心致志的完成操作项目,并且好像也没有老师在场,那么安静的氛围,我走路都不敢发出声响,生怕打扰到他们。突然感概,校园的文化难道是几个花花绿绿的横幅和几张宣传海报吗?安静、踏实、求真的学习状态恐怕才是我们应该营造的校园环境吧。
其次,谈谈培训过程中的收获。
这次培训内容大致归纳成这样几个方面:信息化大赛,课程思政,师资力量建设,教学方法与逻辑思维,信息检索等,每一部分内容都有自己新的感受,例如:
第一,信息化大赛作品的准备与参赛要求方面应该权衡文件要求,既要贯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现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和教学活动的三教改革,又要贯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方针,贯穿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弘扬劳动精神的课程思政思想。因此,信息化教学大赛已经不是针对一个点的考察,而是通过一个知识点反应整个专业、乃至整个学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实施情况,是团队综合水平的体现,也就要求教师要有团队意识,要用协作,共享,互联的逻辑思维去共同打造优秀作品。同时,信息化大赛团队成员需要企业专家的参与,一方面体现产教融合的思想,另一方面,明确信息化手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岗位职业能力所必备的。还有,学情分析应该分析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应该具备的前置课程和知识技能,而教学策略主要指教学实施过程用到的方法,肯定需要体现信息化手段。
第二,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课程思政是德育教育的体现,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必要的举措,通过学习额交流,我比较赞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每节课5分钟的立德树人的专题讲解与讨论,将课程思政落在实处。还有张老师讲到的课程思政作为一个教学课题来研究,学校设定相应的评审指标,通过课题组团队的共同参与,经过一个周期的建设,完成项目既定目标,即完成课题成果,又完成课程思政的实施,也是很好的实施策略。另外,“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在这项工作中,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通常是教务处)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甚至是引领性的作用。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的教学实施则是教学的常规性工作。教务处无论在课程建设还是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应注重有意识地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这样方可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都做到强化所有课程都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应设置“育德效果”的观测点。
第三,就是对李新发教授关于教学法的讲授记忆犹新,他的观点是学生课程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处理好认知、行为和情感目标之间的关系,一节课的的学习效果主要由学生的参与情况来决定,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就需要教师先从情感目标出发,结合行为目标,最后达到认知目标才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最佳方法,在此过程中常常用到3252的模式,就是构思—小组讨论—决策—分享的思路,也就是五星教学法,从聚焦问题入手,激活旧知,练习新知,市证新知,最后融会贯通的过程。教学是在对话中进行,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在行为或感知中反思,小组讨论冲突越大,学习效果越好,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更多的是思维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完成情感的渗透。学习的过程是从实践到情感再到理论的过程,而不是倒过来的环节,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再到“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就是从实践中找到真理的过程。另外,教学重点的设置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或与目标密切相关的知识而设置的。难点是不易理解,给予搭台阶、举例子分析才能完成的内容,必须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才能解决的课程内容。
第四,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项目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均属于行动导向性教学,但是项目教学法讲究“殊途同归”,案例教学法则是“亦步亦趋”,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但是项目教学法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正确分析学情,保持项目完整,便于操作实施。项目教学法一般流程有6个步骤:信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和迁移。
通过2周的学习,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争取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进:
第一,精心设计课堂,从单纯的旧课复习导入新课转变为聚焦新闻问题、热点问题,激活旧知,由认知为主的课堂转变为由情感、行动为主的课堂,合理使用小组讨论,交流发言,结论再现等环节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第二,灵活使用思维导图法来实施教学任务,实践为主的实训课在每一小节的实训子任务进行之前都用思维导图法讲解子任务与综合项目的关联,前导后续知识与技能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提升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下大功夫做好课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借助学校教学资源支持的运行平台,系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通过课前预习资料发布,统计线上实时交流情况,督促线下复习巩固,解答疑难问题,回复反馈意见等环节尽可能将教与学的时间、空间放大,充分运用平台教与学的功能,提升教学效果。
第四,运用信息化思维实时教学,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三大基础设施,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学生为起点,始终贯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方针,时刻运用互联、协作、共享的思维,将教学资源信息化,提高课堂信息化水平,构建多元多效的课堂,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五,尝试团队合作,吸纳顶岗实习、在校学生,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团队成员,共同收集整理设计企业生产环节,在校实验、实训等过程中的原创图片、视频资料等碎片化资源,可通过学分置换、成绩奖励等形式激励学生参与情况,进一步激发学习与交流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间接强化学生观察能力,资料搜集整理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以提高学习综合效果。
综上所述,只要结合课程性质,专业特点,解决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这一核心问题,终将达到教与学效果提升的目的。
最后,衷心感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相关的老师为这次培训所作出的努力和无私奉献,感谢给予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的平台,也感谢这次培训兢兢业业为我们授课的各位教授、学者和专家们,你们渊博的知识和对职业教育的独到见解对我们终生受益,在各位前辈的带领下,让我们共同为甘肃、为祖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最新项目式教学读后感大全(13篇)篇二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整个中华大地瞬间变得寂静。20xx年的春节的街道上异常地安静。时间的脚步在近乎于静止的环境中来到了各个学校开学的时候。
疫情还未完全控制,孩子们的学习不能耽误。面对着这种两难得抉择,国家教育部为我们指明了一条两全其美的道路――在钉钉平台上进行网络直播教学。
王xx,一年级学生,他是山西省偏关县人,上幼儿园时从不跟着老师的步调走。刚入学时,他根本听不懂老师说的话,更无从谈听课质量了,上课他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也很少交作业。在第一次中期考试时,老师念题时他却因为不会做而趴在桌子上哭。考试成绩很差。看到他的成绩我的心情很是沉重,尤其是每当想起孩子考试时趴在桌子上哭,我很自责。就因为这一哭,我对这个孩子的看法改变了,我觉的这个孩子他是上劲的,他也是希望学好的。从此后我就把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我采取了很多方法。
1、帮助他树立自信心。上网课时多叫他,他不会就在线下对他进行单独辅导,还为他做对的简单题表扬他,如果他的作业稍有进步就在他的家校本作业中表扬他,并且把他的作业评为优秀作业。这样下来,他的家校本作业交的越来越早,作业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2、根据他胆小上课不回答问题的特点,我适当的采取了一些方法。首先在直播课时,鼓励他多与老师连麦,回答问题后多对他进行表扬,并且让其他孩子在评论区中同时发一些表示夸奖的话语或者表情。其次多鼓励他和老师在线下通过语音聊天、打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渐渐扫除我们之间的语言障碍。
3、根据他基础差,上课反映慢的特点,我加大了对他的课后辅导。我经常把他单独打电话给他,问问他上课听讲的情况,不会的在给他讲一讲,并出几道题考考他。在作业布置上,我刚开始只让他做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题,循序渐进,慢慢的做点难题。但总体上以基础为主。
经过将一个多月的转化,他的性格开朗了许多,学习上能主动的学习了,有时上课主动与老师连麦,积极地回答问题,课后作业交的一次比一次早,书写也越来越工整,被评为优秀作业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看到孩子的变化,我觉的太高兴了,我的心情顿时轻松了。不过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要长抓不懈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多付出一点爱心,多给孩子一点时间,他们一定可以大步向前跟上我们一(5)班的学习大军,一起向着知识的殿堂前进、前进、前前进!
我坚信我们班的孩子会在自己的'努力下,甩掉学困生的帽子,每天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而我正在欣喜地看着我的小花们悄悄绽放。
最新项目式教学读后感大全(13篇)篇三
以学校和年级组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算术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物理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竞赛指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复习,争取全面拿下中考。
三、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师生关系,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发挥其效益。
2、教学上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拓展。
3、加强月考,注重教学成绩。
4、加强试题的收集和研究,了解和掌握中考试题和命题的走向。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和能力训练为基础,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础实验。
第二轮复习,基于自制讲义,分类。
最新项目式教学读后感大全(13篇)篇四
为了适应高职教学形式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于20xx年7月加入了在江苏常州项目学院举办的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工程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取了在工程化教学方面卓有功效的各位专家所做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演练,使我对工程化教学有了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原来的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整体联系。
课程结构要与工作结构相匹配,学生完成任务后要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学到点真本领。
课程设计要任务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不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要突出能力目标,而不是盲目的传授、积累知识。课程内容必须有合乎课程要求的工程作为载体,教学是领着学生完成工程,来做事,而不是单做习题,工程要把撑持实践的理论知识融于工作过程中,学生工作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工程化教学要精心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评价规范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主要衡量尺度。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能在教师、地点、内容上进行别离,尽可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1、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3、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一起;
6、学生自己处理在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工程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办法。
工程化的工作过程有如下6项内容:
首先要了解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第二:工作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按照任务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方案等。
第三:各自的工作方案要在组内共同讨论,形成小组决策,大组交流评价,确定最终的实施计划。第四:学生按确定的最终工作步骤,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即具体实施。第五:对工作方案以内的内容、工作平安、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学生自查,学生间互查,教师检查等方式。最后一项为哪一项评价阶段:学生、教师进行工作总结与评价、解决实践性知识、拓展理论知识。
1、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认知识,否认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那么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附属于实践。
2、知识的掌握效劳于能力的建构。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不能按知识的相关性组织工程课程内容,力求知识的完整性。知识序化要按相关的工作过程组织,总量不变。
4、实践知识:指完本钱工程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
5、经验知识与技能仍然必须是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
6、理论知识:指完本钱工程必须具备的理解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7、工作知识是在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其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附着于工作过程是其存在的根本形态。
8、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理论知识中引导出来的,它与反映的工作经验相适应,并指导实际的职业劳动。
9、工作过程知识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不仅包括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如程序化知识〕,也包括相联系的隐性知识,它们不像显性知识那样容易被模仿、复制和传递,但它们对工作过程的进程却是非常重要的。
10、帮忙学生努力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彻底改变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学科课程模式,因此知识与技能、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都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11、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
12、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深厚的知识做支持,课程要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厚理论是学习的终结点,而不是起点。
1、突出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做事能力,完成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2、任务训练,工程训练。
3、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老师为主体。
以上是培训学习之后,对工程化教学的一点认识,还有待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体会、摸索适合所教课程的工程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办法。
最新项目式教学读后感大全(13篇)篇五
为响应学校政策,保证洋思教学模式落实到位。经科组、备课组讨论,下学期具体工作如下:
一:备课工作。
落实下学期教学内容,把每一部分内容落实到位,主备课教师必需认真完成指定任务,包括课件准备、教案、课堂练习等。下学期开学,在正式上课前,各备课小组集中讨论每位教师课件、教案、学案、课堂练习,提出不同建议,然后由备课老师进行修改整合,做出标准教案,实行统一模式同步教学,及时准备好课堂学生资料。
二:课堂教学要求。
严格按照“先教后学,当堂训练”得基本步骤进行,首先展示目标,由教师讲述目标,让学生把握本节课的总体要求,引起雪深有意注意;然后进行学前指导,要求学生明确时间:随后学生自学,教师指导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盯住差生作打算;再就十多分钟教师检查总结评价,指导运用;最后进行当堂训练检测,完成目标,并当堂批发作业,做到堂堂清。
三:课后评价及教学研究工作。
每上完一部分内容,就必需认真组织讨论,总结反思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在得问题,不断提高今后的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课堂效果,是否把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了实处;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四清”效果。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主备教师:肖峥。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
主备教师:王莹、王紫璇。
第八章。
东半球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主备教师:王丽娜、王紫璇。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主备教师:肖峥、王莹。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主备教师:肖峥。
最新项目式教学读后感大全(13篇)篇六
为了适应高职教学形式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于20xx年7月参加了在江苏常州工程学院举办的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取了在项目化教学方面卓有成效的各位专家所做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演练,使我对项目化教学有了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原来的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整体联系。
课程结构要与工作结构相匹配,学生完成任务后要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学到点真本事。
课程设计要任务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不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要突出能力目标,而不是盲目的传授、积累知识。课程内容必须有符合课程要求的项目作为载体,教学是领着学生完成项目,来做事,而不是单做习题,项目来自于企业实际但高于实际,要把支撑实践的理论知识融于工作过程中,学生工作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精心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主要衡量尺度。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能在教师、地点、内容上进行分离,尽可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1、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3、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一起;
4、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6、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项目化的工作过程有如下6项内容:
首先要了解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第二:工作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按照任务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方案,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等。
第三:各自的工作计划要在组内共同讨论,形成小组决策,大组交流评价,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第四:学生按确定的最终工作步骤,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即具体实施。第五: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工作安全、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学生自查,学生间互查,教师检查等方式。最后一项是评价阶段:学生、教师进行工作总结与评价、解决实践性知识、拓展理论知识。
1、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2、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不能按知识的相关性组织项目课程内容,力求知识的完整性。知识序化要按相关的工作过程组织,总量不变。
4、实践知识:指完成本项目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
5、经验知识与技能仍然必须是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
6、理论知识:指完成本项目必须具备的理解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7、工作知识是在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其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附着于工作过程是其存在的基本形态。
8、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理论知识中引导出来的,它与反映的工作经验相适应,并指导实际的职业劳动。
9、工作过程知识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不仅包括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如程序化知识),也包括相联系的隐性知识,它们不像显性知识那样容易被模仿、复制和传递,但它们对工作过程的进程却是非常重要的。
10、帮助学生努力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彻底改变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学科课程模式,因此知识与技能、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都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11、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
12、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深厚的知识做支持,课程要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厚理论是学习的终结点,而不是起点。
1、突出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做事能力,完成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2、任务训练,项目训练。
3、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老师为主体。
以上是培训学习之后,对项目化教学的一点认识,还有待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体会、摸索适合所教课程的项目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最新项目式教学读后感大全(13篇)篇七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生命生活与安全的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生命生活与安全课的学习。但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有部分学生毕竟还是比较自私的,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还需进一步提高。
教材分析:
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存的积极的生命态度与情感,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本册教材包括“热爱生命”“安全生活”“健康生活”“呵护心灵”“美化生活”五个板块。每一版块都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关注活动对学生的引导、促进与反思,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1、水是生命之源2课时。
2、保护水的洁净2课时。
3、万物共存2课时。
4、发烧的地球2课时。
第二单元:安全生活。
5、小心马路杀手2课时。
6、安全有用防溺水2课时。
7、提高警惕防拐骗2课时。
8、求救信号2课时。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
9、呵护我们的鼻子2课时。
10、让我们的皮肤更健康2课时。
11、预防蛔虫病2课时。
12、身体需要微量元素2课时。
第四单元:呵护心灵。
13、我是记忆小能手2课时。
14、说出你的心里话1课时。
15、学习中的烦心事1课时。
16、我有点嫉妒1课时。
第五单元:美化生活。
17、美食在四川1课时。
18、厨以切为先1课时。
19、色香味美拌三丝1课时。
20、招牌川菜――回锅肉1课时。
最新项目式教学读后感大全(13篇)篇八
我是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的教师,于6月16日至6月30日期间参加了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举办的教学法国培项目,在为期2周的学习过程中,感受颇深,感触颇多,总结起来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谈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校园给我的影响,校园坐落在郊区,比较偏僻,也因此很安静,也正是我所喜欢的校园氛围。同时,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因偏僻而生的焦躁,安安静静的吃饭、安安静静的学习,没有嘈杂的人群和喧闹的环境,唯一见到的有“声响”的学生活动就是滑板练习,那也是在吃晚饭的时间段。怀着好奇的心情,在晚自习时间参观了教学楼学习情况,更是让我分外惊讶,一个机房大约30人左右,整体静悄悄,没有一个人玩手机,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都是专心致志的完成操作项目,并且好像也没有老师在场,那么安静的氛围,我走路都不敢发出声响,生怕打扰到他们。突然感概,校园的文化难道是几个花花绿绿的横幅和几张宣传海报吗?安静、踏实、求真的学习状态恐怕才是我们应该营造的校园环境吧。
其次,谈谈培训过程中的收获。
这次培训内容大致归纳成这样几个方面:信息化大赛,课程思政,师资力量建设,教学方法与逻辑思维,信息检索等,每一部分内容都有自己新的感受,例如:
第一,信息化大赛作品的准备与参赛要求方面应该权衡文件要求,既要贯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现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和教学活动的三教改革,又要贯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方针,贯穿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弘扬劳动精神的课程思政思想。因此,信息化教学大赛已经不是针对一个点的考察,而是通过一个知识点反应整个专业、乃至整个学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实施情况,是团队综合水平的体现,也就要求教师要有团队意识,要用协作,共享,互联的逻辑思维去共同打造优秀作品。同时,信息化大赛团队成员需要企业专家的参与,一方面体现产教融合的思想,另一方面,明确信息化手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岗位职业能力所必备的。还有,学情分析应该分析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应该具备的前置课程和知识技能,而教学策略主要指教学实施过程用到的'方法,肯定需要体现信息化手段。
第二,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课程思政是德育教育的体现,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必要的举措,通过学习额交流,我比较赞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每节课5分钟的立德树人的专题讲解与讨论,将课程思政落在实处。还有张老师讲到的课程思政作为一个教学课题来研究,学校设定相应的评审指标,通过课题组团队的共同参与,经过一个周期的建设,完成项目既定目标,即完成课题成果,又完成课程思政的实施,也是很好的实施策略。另外,“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在这项工作中,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通常是教务处)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甚至是引领性的作用。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的教学实施则是教学的常规性工作。教务处无论在课程建设还是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应注重有意识地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这样方可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都做到强化所有课程都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应设置“育德效果”的观测点。
第三,就是对李新发教授关于教学法的讲授记忆犹新,他的观点是学生课程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处理好认知、行为和情感目标之间的关系,一节课的的学习效果主要由学生的参与情况来决定,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就需要教师先从情感目标出发,结合行为目标,最后达到认知目标才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最佳方法,在此过程中常常用到3252的模式,就是构思—小组讨论—决策—分享的思路,也就是五星教学法,从聚焦问题入手,激活旧知,练习新知,市证新知,最后融会贯通的过程。教学是在对话中进行,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在行为或感知中反思,小组讨论冲突越大,学习效果越好,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更多的是思维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完成情感的渗透。学习的过程是从实践到情感再到理论的过程,而不是倒过来的环节,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再到“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就是从实践中找到真理的过程。另外,教学重点的设置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或与目标密切相关的知识而设置的。难点是不易理解,给予搭台阶、举例子分析才能完成的内容,必须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才能解决的课程内容。
第四,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项目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均属于行动导向性教学,但是项目教学法讲究“殊途同归”,案例教学法则是“亦步亦趋”,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但是项目教学法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正确分析学情,保持项目完整,便于操作实施。项目教学法一般流程有6个步骤:信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和迁移。
通过2周的学习,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争取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进:第一,精心设计课堂,从单纯的旧课复习导入新课转变为聚焦新闻问题、热点问题,激活旧知,由认知为主的课堂转变为由情感、行动为主的课堂,合理使用小组讨论,交流发言,结论再现等环节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第二,灵活使用思维导图法来实施教学任务,实践为主的实训课在每一小节的实训子任务进行之前都用思维导图法讲解子任务与综合项目的关联,前导后续知识与技能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提升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下大功夫做好课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借助学校教学资源支持的运行平台,系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通过课前预习资料发布,统计线上实时交流情况,督促线下复习巩固,解答疑难问题,回复反馈意见等环节尽可能将教与学的时间、空间放大,充分运用平台教与学的功能,提升教学效果。
第四,运用信息化思维实时教学,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三大基础设施,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学生为起点,始终贯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方针,时刻运用互联、协作、共享的思维,将教学资源信息化,提高课堂信息化水平,构建多元多效的课堂,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五,尝试团队合作,吸纳顶岗实习、在校学生,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团队成员,共同收集整理设计企业生产环节,在校实验、实训等过程中的原创图片、视频资料等碎片化资源,可通过学分置换、成绩奖励等形式激励学生参与情况,进一步激发学习与交流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间接强化学生观察能力,资料搜集整理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以提高学习综合效果。
综上所述,只要结合课程性质,专业特点,解决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这一核心问题,终将达到教与学效果提升的目的。
最后,衷心感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相关的老师为这次培训所作出的努力和无私奉献,感谢给予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的平台,也感谢这次培训兢兢业业为我们授课的各位教授、学者和专家们,你们渊博的知识和对职业教育的独到见解对我们终生受益,在各位前辈的带领下,让我们共同为甘肃、为祖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最新项目式教学读后感大全(13篇)篇九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坚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服装制作基础知识与独立制作技能技巧;体魄健康能从事服装制作行业工业化生产或独立生产经营的中级技术工人。
二、课程设置。
(一)政治课与文化课。
1、思想政治。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2、职业道德。
进行以为人民服务思想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基本常识教育,特别是进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具体内容,树立敬业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提高辨别、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能力,为学生形成与其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3、语文。
讲授语法、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和逻辑常识。加强应用文和记叙文教学,能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并能写出与本专业有关的'说明文和应用文。
4、数学。
讲授代数、三角、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体育。
进行体育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养成用科学方法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不断增强体质,具有适应本专业工作需要的身体素质。
(二)专业课。
6、服装结构制图。
讲授一般男女服装的结构与裁剪知识,使学生掌握服装的量体、制图、裁剪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7、服装美术设计基础。
讲授素描、色彩、图案等美术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常识,基本掌握服装的表现技能,提高学生对服装的审美能力。
8、服装材料。
讲授常用服装面、辅料特性与功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服装材料的识别、选择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服装材料的能力。
9、服装设备使用常识。
讲授常用服装设备的种类和工作原理,使学生能正确使用、保养常用服装的设备,并能排除一般常风的故障。
10、服装缝制工艺。
讲授服装缝制工艺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指导学生进行一般服装的制作实践,使学生掌握服装制作的基本技巧,能独立缝制一般的西裤、衬衫、女裙、上衣及西服,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制作中山服、大衣等。
11、选开课。
根据需要和条件,选开外语、服装人体与时装画、服装手工工艺、服装设计基础与应用、服装制板与放码、原型裁剪、模特表演、计算机服装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机绣、手绣、服装发展简史等课程。
(三)实习。
实习[教学实习(训)和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基本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的重要措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从严训练和考核。
12、教学实习(训)。
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掌握服装缝制工艺等课程要求中提出的基本技能技巧。
13、生产实习。
使学生熟悉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增强从事服装生产的适应性。
三、时间安排。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专业编码:la501计划编码:20xxla5011。
最新项目式教学读后感大全(13篇)篇十
为了适应高职教学形式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于7月参加了在江苏常州工程学院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取了在项目化教学方面卓有成效的各位专家所做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演练,使我对项目化教学有了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原来的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整体联系。
课程结构要与工作结构相匹配,学生完成任务后要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学到点真本事。
课程设计要任务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不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要突出能力目标,而不是盲目的传授、积累知识。课程内容必须有符合课程要求的项目作为载体,教学是领着学生完成项目,来做事,而不是单做习题,项目来自于企业实际但高于实际,要把支撑实践的理论知识融于工作过程中,学生工作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精心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主要衡量尺度。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能在教师、地点、内容上进行分离,尽可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1、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3、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一起;
4、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6、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项目化的工作过程有如下6项内容:
首先要了解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第二:工作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按照任务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方案,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等。
第三:各自的工作计划要在组内共同讨论,形成小组决策,大组交流评价,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第四:学生按确定的最终工作步骤,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即具体实施。第五: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工作安全、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学生自查,学生间互查,教师检查等方式。最后一项是评价阶段:学生、教师进行工作总结与评价、解决实践性知识、拓展理论知识。
1、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2、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不能按知识的相关性组织项目课程内容,力求知识的完整性。知识序化要按相关的工作过程组织,总量不变。
4、实践知识:指完成本项目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
5、经验知识与技能仍然必须是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
6、理论知识:指完成本项目必须具备的理解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7、工作知识是在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其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附着于工作过程是其存在的'基本形态。
8、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理论知识中引导出来的,它与反映的工作经验相适应,并指导实际的职业劳动。
9、工作过程知识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不仅包括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如程序化知识),也包括相联系的隐性知识,它们不像显性知识那样容易被模仿、复制和传递,但它们对工作过程的进程却是非常重要的。
10、帮助学生努力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彻底改变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学科课程模式,因此知识与技能、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都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11、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
12、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深厚的知识做支持,课程要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厚理论是学习的终结点,而不是起点。
1、突出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做事能力,完成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2、任务训练,项目训练。
3、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老师为主体。
以上是培训学习之后,对项目化教学的一点认识,还有待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体会、摸索适合所教课程的项目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最新项目式教学读后感大全(13篇)篇十一
摘要:建筑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运用项目化教学方式,讲授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1],以技能模块为导向,配合情境教学,形成建筑工程测量的十次实训任务,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培养建筑工程测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项目化;情境教学;应用型技术技能型。
建筑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测量工作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也是毕业生立足施工一线的核心技术能力,因此该课程教学的好与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均在封闭的教室进行简单授课,仅能讲授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只能做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如何开展,便成为新时代建筑专业教学的研究课题。江苏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中采用了基于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过程中。[2]以技能模块为导向,配合情境教学,形成建筑工程测量的十次实训任务,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培养建筑工程测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将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地形图测绘、应用及误差知识;(2)掌握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高差观测、水平角观测、水平距离观测;(3)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知识;(4)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各种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2)具备小地区控制测量和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的能力;(3)具备建筑物施工放样、建筑物沉降观测和解决其它测量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1)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2)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3)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知识目标的选取对应能力目标,需要学生具备工程现场的常用必备技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知识讲授目标。能力目标应在知识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形成知识和能力齐头并进的常态,不断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成职业能力的形成,通过教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能力。所以建筑工程测量的课程讲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技术技能以及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所以项目化实施很有必要,也需要花功夫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将建筑工程测量拆分为三大技能模块:基本测量技能、普通测量技能、专业测量技能再讲这三大技能拆分为七项情境,具体实践过程中为对应的十次实训: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点位测设、地形图应用、施工场地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变形观测竣工测量。七个学习情境、是个工作过程,每个工作过程包括若干工作内容,不同的工作内容包括不同的知识技能,不同的知识技能进而构成建筑工程施工所需的测量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上讲授理论知识,实训基地进行测量实训,每一项实训均制定实训任务书以及记录观测数据用的外业记录表,通过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掌握每一项实训技能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这样再去进行实践,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实训工作的原理,也能够调动学生进行实训的积极性,通过实训环节也让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再回归到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能够确保学生真正牢靠地掌握测量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技术技能的同时,最终构架成职业技能体系,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较好的技术技能铺垫。
通过将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目标细化,实现项目化情景化教学,使得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收效较好,真正培养学生建筑测量的必备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完成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讲授后,由学校牵头组织测量技能大赛,以测量大赛为契机,让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的竞赛,再次让学生强化测量技能。学生以参赛的心态去比拼技能,对原有的技能进行进一步强化。通过比赛的宣传也为以后的新生学习测量起到较好的宣传引导作用,最后评选出单项技能优秀个人以及团队合作优胜小组,这样既能起到让每一位参赛选手提高自己的作用,又能强化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的能力。再者,积极组织测量员培训及考核工作,针对要求积极上进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和考核,获取测量员证书,证书的'获取是测量技能的一种鉴定和认可,也是未来就业的敲门砖。为最终形成职业面向的就业能力提前作好铺垫,也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门课程的讲授思路也许是一个大学新生培养正确专业学习思路的指引。
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如何将教学知识合理地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项目化实施过程中还对实训场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情境的设置就需要对应的场地支撑,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工程实际,结合学校实训基地现状进行精心的设计。有了实训基地后还需要购置匹配学生数的仪器台套数,这些仪器应优先考虑工程中经常应用到的常用品牌仪器。唯有建立好实训基地,配置好硬件设备,才能为建筑工程测量的情境化教学以及细化的十次实训作好强有力的保障,所以要真正做到项目化教学,既要提高任课教师的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测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5总结。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的开展,需要细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设置情境教学,进行十次实训,开展测量大赛,组织测量员考证,建立实训基地,购置实训仪器。为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助力,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能力,最终形成职业就业能力。课程的讲授不仅成为讲授知识的过程,更成了引领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实践的过程,最终培养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建筑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输送保障,形成良好的建筑专业培养模式体系,也为其他课程的项目化开展提供模版和参考,不断推进建筑工程测量专业化项目化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2]裴俊华.《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索[j].甘肃科技,2010(15).。
最新项目式教学读后感大全(13篇)篇十二
第3条项目部聘请的外部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设计资质与能力,并有相关的证明文件。
第4条项目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并满足项目技术性能、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委外的项目设计还必须满足设计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
第5条项目设计若需要进行设计分包时,必须由项目部组织设计招标工作。组织招标活动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与公司《招投标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最新项目式教学读后感大全(13篇)篇十三
项目教学非常适合空间设计这门课程,因为两者都具有灵活性、互动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这些特点使项目教学与空间设计合二为一,项目教学最能够使空间设计达到最佳效果,空间设计又为项目教学提供实践价值。
一方面,项目教学的形式对应了空间设计的形式。项目教学非常注重教学实践,小组协作的方式将成员的思维和智慧集中在一起。空间设计融合了各个学科,要想做好空间设计,设计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并且有能力运用自如。项目教学改善了固有教学方式死板、单调的缺点,提高学生发挥团队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之后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另一方面,项目教学的内容与空间设计的内容相一致。项目教学的目的就是打破单一的僵化模式,使课程灵活多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意识,注重其能力培养。空间设计的内容涵盖诸多方面,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项目教学用项目来引导,用目标来鞭策,用实地教学来实践。项目教学应用在空间设计教学中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具有极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项目教学中最重要的方式是案例引导。首先是拆分项目,把一个项目分解成若干单元,每一个单元项目都有既定目标,学生分组完成各自的目标,在互动过程中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必要时由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内容或讲解知识点以推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项目教学具有体验性,即教师与学生双方体验,共同提高职业技能。空间设计是项目教学内容的最佳选择,其想象空间与创造空间给予学生实践驱动力。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设计,构建室内设计知识系统,加强项目学习。狭小空间更适于作为空间设计的案例。空间越小对设计的要求就越高,在一个狭小空间内如何满足居住要求、生活需求,体现细节趣味、独特风格,涉及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给学生更多的挑战和思维空间。怎样利用狭小空间以实现功能最大化,达到经济与艺术的结合统一,这就要求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合理布局,能够使学生最有效地发挥智慧,在实践中得到最好的锻炼。
二、空间设计案例的项目教学法分析。
针对一个具体空间设计案例的项目教学,可把教学活动分为资料搜集、提出设计方案、选择设计方案三步。每位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任务,主动寻求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法。在空间设计之前,学生要根据教学安排,实地考察测量,了解设计项目的周边环境和建筑的内部环境、实际建筑尺寸与图纸的差别及梁柱等实际问题,尽量模拟实际设计项目的前期阶段。教师模拟实际客户与设计师的沟通场景,模拟的客户需求要真实,假设实际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实际场景中,根据实际情况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案例、分析案例,并亲自动手完成设计图,确定主题风格,统筹施工、材料、色彩、特色等诸多元素,经过小组讨论、修改定稿。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思路清晰,角色扮演饶有趣味,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项目教学对于空间设计具有多重价值。学生的视图想象能力、形象化思维能力、绘图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教师通过互动教学加深对每名学生的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在完成项目任务后,教师要设置测评体系,对课程的全过程加以分析,查找知识空缺,追求实际效果,学生之间互相打分,由教师评定,让每个人的成果提升到理论层面,进一步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