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告范文的主体部分,我们需要对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叙述和分析。接下来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示。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一
贵州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文化的省份,这里的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贵州民族文化的报告会,深切感受到了贵州这块文化宝地的魅力和多样性。在听取了专家讲座、参观了民族村寨和手工艺品展览之后,对贵州的民族文化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多元文化交汇,形成多彩的文化景观。
贵州高山峻岭,河流纵横,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讲座中专家详细讲解了贵州的民族分布情况及其各自的文化特点,让我更加了解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其中,黔东南地区的侗族文化深深吸引着我,侗族歌舞风情,在专家的介绍和演示下,让现场观众驻足停留。此外,会上还介绍了苗族、布依族、瑶族等民族的文化传承与文化现状,通过观摩群众的生活及艺术表现,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些民族独特的文化风貌。
第二段:民族村寨开启亲身体验之旅。
跟随专家的带领,我们参观了贵州的少数民族村寨,包括麻江、镇宁、榕江等地。不同的村寨,其建筑、风俗、风景都独具特色,深受我喜爱。在麻江村寨,当地的苗族族绣、木雕、公益旅游项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镇宁的侗族村寨,我终于见到了专家在座谈中所提到的“侗寨歌会”。精选出的优秀歌者在现场互相竞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吸引了周围居民纷纷聚集。在村寨中观摩聆听不同民族的歌舞文化,更加丰富了我的视野。
第三段:手工艺品展览传承民族文化。
此次活动中,还有一次手工艺品展览。展品包括了当地的苗绣、火柴盒画、刺绣、手工鞋等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凝视着一件件艺术品,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家园、对民族传承的满腔热血,在心中暗暗为他们点赞。在专家的讲解下,我了解到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遗迹、文化内涵,因此其价值不止于其实用性。展览中的作品教育了我要珍惜民族文化,要学会欣赏和传承这些艺术品。
第四段: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贵州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专家的讲座中,我了解到贵州正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民族村寨的参观中,我亲身感受到了当地各族群众积极投身文旅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实惠和改变。据专家介绍,贵州各地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旅游线路,各个景点的旅游基础设施也得到不断地完善。贵州迎来的发展机遇,也孕育了文化、旅游和经济相互促进的理念,为外来游客带来了更为丰富的体验。
第五段:爱国主义情怀。
围绕着民族文化的讲座、观摩、展览,让我对民族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认识,同时也唤醒了我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这些民族文化的创作、传承、发展都是中国文化、中国民族的瑰宝,而自身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则是我们的应有之义。我认为,只有在深入地了解文化的背景和内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爱国和传承,坚守文化自信的底线,在新时代为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贡献力量。
在这次与贵州民族文化的接触中,我看到了其文化的多样性,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文化现状和发展情况。更加坚定了我对民族文化的信心和爱国情怀。希望大家都能积极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承,推动共同的文化发展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任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二
(一)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协调发展。
1.区域合作开发意识有待加强。
少数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和区域地缘性。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是桂中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凝练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区域地缘性和整体性。目前,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都是在政府主导和强力推进下展开的。由于柳州和来宾属于两个平级的地级市,各自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在所属辖区内独立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这就使得有些本来是一脉相承的少数民族文化由于行政区域的不同被人为的割裂而丧失其整体性和延续性。当前,柳州市、来宾市都把提高辖区内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发展作为促进地方发展、提升城市品牌效应的一个重要视点。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柳州市和来宾市都制定了相对独立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缺乏区域合作开发的理念和意识。
2.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有待完善。
目前,柳州市、来宾市都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如柳州市在《柳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一个中心、两条走廊、三大板块、四大主题旅游线路、五大精品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对其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来宾在《来宾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一城、两带、四区、六品牌”旅游发展总体框架,把大瑶山瑶族民俗文化和忻城壮族土司文化作为来宾市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项目。从柳州市、来宾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和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计划来看,二者之间缺乏系统的整合,一方面,规划使作为整体呈现的桂中“民族四绝”碎片化,把一脉相承的红水河文化和壮族刘三姐文化强行割裂;另一方面,在旅游路线的设置方面也不能呈现桂中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行。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有待进一步科学的整合与完善。
3.旅游品牌形象有待进一步凝练。
凝练区域旅游品牌对提升区域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桂北的山水旅游资源、桂南的海洋旅游资源、省会南宁的会展旅游资源都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效应。广西桂中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目前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品牌形象已初步树立,但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有待进一步凝练,“民俗风情看桂中,民族旅游到桂中”的旅游品牌效应还需进一步打造。
(二)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
1.市场培育不足,企业参与不够。
当前,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和具体负责实施,企业参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度低,市场主体融入市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足;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开发机制还不完善,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还不高。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策划、运营等方面较为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2.产业融合较低,产业链不完善。
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合力度,产业融合不强。“桂中一体化旅游”的发展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尚未打造出国内外知名的桂中旅游精品线路。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打造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精品。
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要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壁垒,从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延续性和地缘性出发,根据不同少数民族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地域特征,全面整合区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精品文化、精品路线和精品服务。如在开发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桂中“民族四绝”的旅游路线时,可以设置为“三江—融水—柳城—金秀—忻城”;又如桂中地区的刘三姐文化的开发,要以开发桂中壮族文化为出发点,以刘三姐文化为核心,全面整合柳州刘三姐歌谣、传说和来宾壮族土司文化等资源,甚至可以整合延伸桂林、河池等地的刘三姐文化,以柳州、来宾为中心,打造“来宾—柳州—河池”和“来宾—柳州—桂林”两条壮族文化旅游路线。
(二)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拓展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空间。
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要以柳州、来宾为旅游集散中心的辐射互为带动,促进柳州、来宾各县市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共同打造桂中“民族四绝”和精品旅游路线,全面提升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和质量。同时也要注重整合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拓展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如整合桂林红瑶、河池的白裤瑶,开创一条瑶文化旅游路线:“桂中(五大瑶族支系)—桂西北(白裤瑶)—桂东(红瑶)”,又如壮族刘三姐”风情游,可设置“桂林(阳朔)——柳州——宜州——忻城”旅游路线。此外,还要加强与区外省份、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实现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向周边省份延伸和向国际旅游拓展。
(三)推进旅游产业融合,促进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市场深度开发。
桂中地区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企业不仅数量较少,而且普遍“小、散、弱、差”的缺陷,缺乏市场竞争力。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较低,产业链不完善。因此,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要强化政企联动机制,推进旅游产业融合,促进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市场深度开发,要进一步调整、注重“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大力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努力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素质,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三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繁衍、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的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民族成员的生产生活、思想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较为明显。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积极因素出发,探寻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和利用不足的原因,并从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载体建设以及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和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比例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大。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已经内化成学生心底的价值取向,外化成了日常的行为准则。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着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通过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寻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引导等方面的共性因素,能够有效地调动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少数民族文化对各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起着重要的凝聚作用。”[1]中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虽然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但却是多元统一的。每一种民族文化对其民族成员都具有独特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民族文化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这为通过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来丰富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例如,针对不同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节日文化等,探索将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延进一步拓展。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般性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等针对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而后者往往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凝聚性密不可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人际关系、学业、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虽然表现的形式千差万别,但其在思想根源上大同小异,都是来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追求。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利用好少数民族文化的凝聚性,能够有效地探究少数民族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理规划各项教育内容,构建起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每个少数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而多样性也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文化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特别是后者,提供了历史、文化、心理、道德等方面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和使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少数民族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充实和完善。”[2]少数民族文化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上各少数民族为民族解放而英勇牺牲的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教育,部分少数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受到骑射和游牧文化的影响,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更加注重团结协作,有着“重朋友”“讲义气”的传统,这些教育资源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因为有着民族渊源,更易于为少数民族学生所接受。
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每种少数民族文化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文化的独特性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具体体现在不同民族成员的思维和行为上。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中民族成分多、少数民族学生多、少数民族文化种类多,这种独特的优势为培育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些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符号性和仪式感。通过挖掘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相结合,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将成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例如,探索将少数民族的制度文化与大学生法制教育相结合,将少数民族的行为文化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能够充分展示特殊性和一般性、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举行富有民族特色、蕴含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要素的.活动;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举办特色文体活动,能够有效培育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课程,民族院校也仅开设了以个别民族文化为主体的选修课或者辅修课程,课程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小,没有起到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作用。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教材,授课内容的随意性较强,导致课程内容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容易把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等同于一般性知识教育,把课堂变成讲授知识点、识记文化要素的过程,使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在对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课程的考试和考核中重理论、轻实践,即使修过相关课程,学生仍缺少对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理解,仅局限于表面化的知识掌握。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技能不足。
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对于他们的风俗习惯、行为习惯有着一定的了解。但受到学科背景、知识结构的限制,在文化技能方面显现出不足,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容易出现本领恐慌。例如很难区分风俗习惯与宗教行为、个人陋习与民族传统等,导致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行为管理、轻思想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倾向于简单说教,缺少深入细致的引导。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多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教师的相关知识储备有限,对课程缺乏归属感,投入不足,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不强。
(三)缺乏有效的文化载体。
文化的传承需要有效的载体,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往往起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以某种特别的形式延续下来。在民族院校中,趋同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时空的限制,使得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缺少必要的形式要件。这种条件下,表现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方式也高度趋同,比如更加侧重易于表现的歌舞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等等,而对处于文化核心地位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以及传统美德等方面表现手法空洞。在一定程度上,将民族文化教育在形式上简单等同于主题教育、在内容上简单等同于文体活动,教育的实效性较差。
对不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学生群体来说,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他们多认为少数民族文化是封闭的、落后的,甚至是愚昧的,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的愿望较低。在信息爆炸时代,学生的兴趣点被不断的分散,再加上多元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弱。以至于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民族地区的“专利”。民族院校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方面需加大力度,特别是在新兴网络媒体等传播手段的运用上仍有较大的作为空间。要不断强化少数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人、引导人、熏陶人的作用。
(一)加强课程建设,推进少数民族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民族院校要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文化的授课主体,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研究,通过开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修课以及少数民族文化选修课等方式,着力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文化特征,把“三个离不开”思想、“五个认同”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有效融入少数民族文化课程中,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切实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材建设,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内容上进行甄别和选择,重点开发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度高、具有正能量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内容充实、规范系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教材。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将少数民族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融入到建筑、设计、计算机等相关领域,实现学生人文精神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激发他们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育人能力。
在充分盘活原有少数民族文化教师资源存量的基础上,加强教师的引进力度,注重民族学相关学科背景人才的引进,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对少数民族文化有深刻认识的少数民族文化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文化技能,一方面,通过选派学生工作者到民族地区实习实践、挂职锻炼等形式,使他们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加强文化技能培训,聘任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专题报告、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增强学生工作队伍运用少数民族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专题研究,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少数民族文化的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建设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基地,聘任民族地区教师和少数民族大学生担任兼职宣传员,有效补充少数民族文化育人队伍。
(三)加强载体建设,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实现从制度管理的刚性约束为主向民族文化的自觉转化,引导各民族大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中,组织学生深入新疆、西藏、内蒙古等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少数民族文化主题,加深对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寻找少数民族文化与现行的社会准则和价值观等共同精神追求的共同点,构建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实施文化建设推动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民族团结的校园氛围,通过举办民族风俗风情展示周、民族文化讲座、民族歌曲赏析等活动,丰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
(四)营造良好氛围,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民族院校要注重加强校园硬件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在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建设上体现少数民族文化主题,建立一批主题鲜明、工艺精湛、特色突出的文化景观,让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大学的文化传承功能,倡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有机融合。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综合运用书报、网络等媒介宣传和普及优秀少数民族文化。注重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开展宣传工作,通过qq群、微信平台等推送民族名片、饮食文化、节日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知识和信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覆盖范围。注重选拔、树立、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人物,深入挖掘和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增强感召力。
[参考文献]。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四
为加快我县文化事业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开发,推动我县民族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壮大,实现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日,县人大常委会民工委、财工委在时副主任的带领下,到县文化体育局进行了关于泸西县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调研。
一、近年来民族文化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的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彝族文化为主打,努力实施“民族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在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打破地域界限,优化组合艺术生产要素,提高精神产品生产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逐步完善运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挖掘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使全县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我县传统民族文化。
我县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结晶,涵盖在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产技术和工艺技能等方方面面。为传承、保护、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打造“阿庐文艺”精品,我县曾组建了彝族“羊头鼓舞”大型广场文艺表演队、壮族“虫茧巴乌”演奏队和“洞经音乐”演奏团,成立了“城子古村”开发领导小组。同时,以“阿庐文化中心”建设为契机,成立了“阿庐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研究并编辑出版了《阿庐文化》刊物;并以省、州、县的大型文化活动为契机,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和排练演出,邀请省、州专家进行指导包装,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根据《云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普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我县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并报请州政府审批,将“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汉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四类17个项目公布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其中,传统文化保护区1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3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7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6个。今年还争取资金2.1万元对7个文化传承人进行了补助。在17个项目中,重点对向阳乡阿乌族的“古代兵器舞”和“泸西木雕”进行了深挖。其中,把《泸西木雕》的制作技艺和工艺制成光碟,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文化厅,申报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项目。20xx年,我县投资70余万元修复了西寺,投资90余万元对逸圃、石洞村汉代文化进行考古发掘,使我县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和保护。
在开展“泸西县民族文化普查”和“阿庐文化”重点片区调查的基础上,挖掘、整理和编辑了《泸西县文化艺术志》、《民歌集成》、《民舞集成》、《民间器乐集成》和民间传说《飞鹤集》等书册。编纂保存了一些民间歌曲、故事、谚语、歌谣、戏曲、曲艺音乐、舞蹈、器乐等文化形式,同时,编辑出版了近16万字的《泸西阿庐文化调查》一书,以及40万余字的《阿庐文化》系列从书,投资17万元出版了《菊谱新诗》、5万元出版了《石洞逸圃考古发掘》,创作了《阿庐文化》杂志,完成了13万字的《话说红河泸西篇》编撰工作。这些资料全面反映了阿庐风光、风情、传说、工艺和饮食,以及阿庐由来、阿庐方言、阿庐文物等9个方面的内容,并在县文化馆建立了保护名录档案。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今年县文体局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作用,针对土地开展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文艺队下乡演出,宣传相关政策。此外,为推进烟农文化学校建设,我县文化馆组织开展了文艺进村演出活动,并创作了四口快板《说说烟农学校》、小品《烟嫂烟哥哥》等文艺节目,将烤烟生产和烟农文化学校建设的互惠互利,用文艺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在午街铺镇凤舞村和山林哨建盖了民族文化培训室、活动室和陈列室,投资90万元即将开工建设永宁、旧城、三河文化站,投资40万元建设旧城村民族文化广场,投资26.4万元在午街铺镇11个村委会建设了11个篮球场。县文化馆还充分利用阿庐文化中心、秀山休闲广场等条件较好,人口集中的地方,积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娱活动,受到群众的好评。
二、存在问题
调研组在认真听取了县文化体育局的工作汇报和走访了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之后,一致认为:当前我县的民族文化工作在县委、县xxx的重视之下,紧紧围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绩,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束缚,我县民族文化工作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县本身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较难平衡,建设和吃饭的予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对民族文化建设的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近年来,在县委,县xxx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下,也千方百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进行了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许多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文化建设大项目,大资金无法落户我县,使我县缺少建设民族文化的大手笔,给文化工作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和困扰。再者由于各级财政尚有不少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都无法解决,根本不可能充分顾及到看似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文化事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化工作爱谈不爱投的局面。
(二)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困难。
许多乡镇由于工作格局的实际情况和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够,基层文化工作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基层文化工作仅限于乡镇机关内打场球,搞场文娱表演。全盘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文化工作在基层服务发展,传承文明,更新观念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
(三)民族文化产业化启动困难。
一个与泸西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形式或实体的挖掘整理、宣传打造、直至市场化运作将是提升泸西城市品位、宣传泸西旅游形象,甚至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省我州都有许多成功先例,社会各界的期望值也较高,大家都在讨论以文化提升gdp的可能性,然而以目前的条件来看,民族文化产业化产展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充裕的资金投入,容易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的.鲜明的民族文化形式以及非常专业的艺术人员、策划人员目前我县都不具备或不成熟,结果只能是谈的多、动的少,也给文化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三、工作建议
(一)建议县xxx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
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求,在财政支出中确定对文化投入的具体比例;二是各级政府应在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专项经费进行抢救性保护。应采取有效的补助、扶持措施,保护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三是政府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作、研究、传播人员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等;四是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大力提倡社会投资办文化。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建一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
(二)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
各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搭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潜力,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传统民俗、节日庆典文化活动中,充分整合、利用泸西现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开展有价值的群众性文娱活动,使广大老百姓在吃饱穿暖之余玩得潇洒、过得愉快,远离一些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我县民族文化形象。
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影视剧等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炒作我县历史、人文地理、民族文化方面一些较有特色的东西,促使外界关注泸县、对泸西感兴趣、想到泸西走一走、看一看,提升泸县人气、汇拢四方宾客,从而达到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目的、为此,建议县xxx重启《黑虎将军》、《马缨花》两部本土影视剧的拍摄筹备工作。
(四)建议县xxx重建阿庐艺术团。
目前的县级艺术团队还是要以政府扶持为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民族文艺团队,广泛网罗各类突出的文艺人才,并解决其后顾之忧,以艺术团为基地,收集整理我县各类音乐、舞蹈、器乐、戏剧等传统民族文化形式并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宣传展示和重点打造,宣传泸西,宣传阿庐古洞,在此基础上再来逐步寻求民族文化市场化运作和树立泸西民族文化品牌之路。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五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包括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哀牢山区的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民族风俗浓厚,非常富有历史色彩,他们的住房、服饰、食品、节日、风俗都非常具有特色。
2、活动宗旨。
通过展示哈尼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文化发展、中教信仰、生活习性,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承载傣族民俗风情,丰富校园文化,拓展同学们课外生活,让更多同学老师认识、了解哈尼族人民的生活我系特举办此哈尼族文化月活动。
3、活动主体。
本次哈尼族文化月活动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完成,前期主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达到预热,让全院师生了解活动概况,中期通过活动展演、长街宴等一系列活动向大家展现哈尼族风貌,让更多同学了解、认识哈尼族,后期则是哈尼文化讲座,旨在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哈尼族民族风俗及历史文化。
活动地点:经济管理学院喷水池广场。
活动时间:11月14日----28日。
活动对象:文华学院舞蹈系学生会及全院师生。
4、活动负责人。
主办单位:文华学院舞蹈系团支部。
策划承办单位:舞蹈系学生会。
协办单位:单位。
邀请单位:
赞助商:优习网、大学生精英论坛。
5、五活动宣传。
(一)宣传部。
时间:11月14日(星期三)进行张贴海报、挂横幅、礼仪拿着展报游动、小规模游街、发卡片+传单+歌伴舞蹈等宣传。
1、经管学院喷水池处设点进行舞蹈、卡片、传单宣传。
2、学院外商业街、校内球尝食堂门口进行礼仪游动宣传。
3、到时得现场进行拍照。
(二)外联部。
负责联系一些商家,更大范围的宣传我们学生会,拉到些赞。
6、活动开展。
1舞会的会场布置。
2舞会的司仪。
3舞会的会场服务,包括会场的秩序维持工作。
4舞会的流程。
(1)开场舞。
(3)增加一些趣味游戏,用不同的形式去宣传。
比如说2:哈尼文化常识抢答赛规则:主持人宣读题目后,现场起最先手嘉宾进行抢答,答对者将荣获一份奖品。
(5)最后,由我们舞蹈系学生会送一份神秘的礼物给到场老师、嘉宾并合影留念,以促进感情。
时间及地点:11月28日(周三)在经管学院附二栋楼102阶梯教室《阿密车》舞剧编导老师进行哈尼族文化讲座。
(1)会场布置。
(2)司仪、主持人。
(3)作人员领嘉宾签到就坐,会场服务,包括会场的秩序维持工作。
8、活动物资及经费预算。
(1)物资需求及人员安排。
(2)经费预算。
红丝带1包·20元·气球20×5=100元·宣传卡片0.5×50=25元。
合计:1791元。
9、工作人员安排分配。
一、宣传(11月14日)地点:喷水池定点宣传、游动宣传。
人员:6个礼仪+2个男生敲鼓+1个播音讲解+1个发传单卡片+1个照相=11人。
礼仪:6照相:1。
敲鼓:2传单:1。
播音:1。
主要负责人:
二、展演(11月21日)地点:喷水池。
舞台布置:6主持人:2。
服饰道具管理:2崔场人:1。
放音乐:1后勤:4。
维持秩序:2礼仪:6。
主要负责人:
1.菜肴:4。
2.礼仪:6。
3.食品介绍:2。
主要负责人:
(三)哈尼文化讲座(11月28日)地点:附二楼102阶梯教室。
人员:场地布置4人+维持秩序4人+6个礼仪+4个后勤=18人。
1.会场布置:4。
2.活动主持人:2。
3.司仪:4。
4.后勤:4。
5.维持秩序:4。
主要负责人:
10、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
在活动中可能出现摔跤、磕碰、扭伤、食物过敏等问题,所以后勤同学提前准备好双氧水、纱布、创可贴、食用醋,轻微的磕碰或食物过敏及时给予视察清理解决,伤情严重后勤同学应将其送到校医院处理。
11、收尾工作。
(1)活动工作人员及老师评委选手合影留念。
(2)全体工作人员清理场地,归还东西。
(3)学生会开总结会议。
xx.11.12。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六
贵州,是中国西南的一块瑰宝,她浩瀚的山峦,深遂的峡谷,原始的森林和美丽的溪水潺潺,一直吸引着各类旅游者到这里一探究竟。然而,贵州除了自然风光的魅力外,还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交融,形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图景。近期,在贵州旅行过程中,笔者就深入接触了贵州的民族文化,下面将带领大家一同学习认识。
【正文】。
首先,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不同的民族拥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承。作为诞生地的苗族文化,在贵州省内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苗族人民环境环绕着秀美的山峦,因此,苗族人们天然的就锲而不舍地守护了大自然的资源,他们传承给后人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保护环境的精神。
其次,贵州苗族还有着极具文化深意的摆手舞,它源于古代苗族的祭祀活动和宴席舞蹈,通过手势的表现和动作的舞蹈形式,表达出了苗族人民朴素的生活信仰和对生活的向往。在“摆手舞”的现场,我们时常能看到身着传统苗族服饰的姑娘,身姿曼妙,手舞足蹈,如同清泉般纯洁动人。
除了苗族文化,贵州的侗族文化也是一大亮点。侗族以唱歌、跳舞为生命的表达方式,他们很少说话,却在音乐中表达人生的风险与激情。侗族的“大歌”,孚古云:“歌者必客,客者必歌”,这也说明了侗人端庄、好客、忠厚的性格特点。同时,侗族婚礼上的“抢绣球”,被誉为世界上“最疯狂”的婚礼仪式之一。侗家青年抢不到球就不得成婚,这传统的婚礼仪式,凝聚着侗家人凭借智慧和勇气追求幸福的精神。
另外,贵州的布依族文化就以她的独特美食,服务于上万珍藏在布依族文化的饮食文化中。布依有一句话,叫做“脊背不能忘土,胃口不能忘家乡味”,这句话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时刻都在想念家乡的美食。在贵阳、安顺、遵义等地区,街头巷尾的布依族餐馆以其别具一格的味道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荔波豆腐糙米粉、龙州脏腑套餐以及毛旗鱼汤。
最后,关于“苗族风情街”是我们旅行的一个重要站点,它不仅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同时,也是游客深入认识苗族文化的好去处。在苗族风情街的每一个展位、每一项活动,都能感受到苗族人充满魅力的文化底蕴,从而深深地感受到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
【结论】。
通过本次旅行的体验和认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贵州的民族文化不仅多彩多姿,更是中华民族一道重要的文化符号。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通过旅行认知这些文化,我们可以学到更多丰富多彩的人文因素,真正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挥之不去的魅力。在今天,我们需要鼓励更多的人前来贵州等地品尝民族文化的独有魅力,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地继承、弘扬和发展我们珍贵的中华民族文化血脉。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七
活动名称:
七彩云南,哈尼风情。
活动背景。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包括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哀牢山区的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民族风俗浓厚,非常富有历史色彩,他们的住房、服饰、食品、节日、风俗都非常具有特色。
活动宗旨。
通过展示哈尼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文化发展、中教信仰、生活习性,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承载傣族民俗风情,丰富校园文化,拓展同学们课外生活,让更多同学老师认识、了解哈尼族人民的`生活我系特举办此哈尼族文化月活动。
活动主体。
本次哈尼族文化月活动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完成,前期主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达到预热,让全院师生了解活动概况,中期通过活动展演、长街宴等一系列活动向大家展现哈尼族风貌,让更多同学了解、认识哈尼族,后期则是哈尼文化讲座,旨在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哈尼族民族风俗及历史文化。
活动地点:
经济管理学院喷水池广场。
活动时间:
11月14日----28日。
活动对象:
文华学院舞蹈系学生会及全院师生。
活动负责人。
主办单位:文华学院舞蹈系团支部。
策划承办单位:舞蹈系学生会。
协办单位:单位。
邀请单位:
赞助商:xxx、大学生精英论坛。
活动宣传。
(一)宣传部。
时间:11月14日(星期三)进行张贴海报、挂横幅、礼仪拿着展报游动、小规模游街、发卡片+传单+歌伴舞蹈等宣传。
1、经管学院喷水池处设点进行舞蹈、卡片、传单宣传。
2、学院外商业街、校内球场、食堂门口进行礼仪游动宣传。
3、到时得现场进行拍照。
(二)外联部。
负责联系一些商家,更大范围的宣传我们学生会,拉到些赞。
6、活动开展。
1舞会的会场布置。
2舞会的司仪。
3舞会的会场服务,包括会场的秩序维持工作。
4舞会的流程。
(1)开场舞。
(3)增加一些趣味游戏,用不同的形式去宣传。
比如说2:哈尼文化常识抢答赛规则:主持人宣读题目后,现场起最先手嘉宾进行抢答,答对者将荣获一份奖品。
(5)最后,由我们舞蹈系学生会送一份神秘的礼物给到场老师、嘉宾并合影留念,以促进感情。
时间及地点:11月28日(周三)在经管学院附二栋楼102阶梯教室《阿密车》舞剧编导老师进行哈尼族文化讲座。
(1)会场布置。
(2)司仪、主持人。
(3)作人员领嘉宾签到就坐,会场服务,包括会场的秩序维持工作。
8、活动物资及经费预算。
(1)物资需求及人员安排。
(2)经费预算。
红丝带1包·20元·气球20×5=100元·宣传卡片0.5×50=25元。
合计:1791元。
9、工作人员安排分配。
一、宣传(11月14日)地点:喷水池定点宣传、游动宣传。
人员:6个礼仪+2个男生敲鼓+1个播音讲解+1个发传单卡片+1个照相=11人。
礼仪:6照相:1。
敲鼓:2传单:1。
播音:1。
主要负责人:
展演(11月21日)。
地点:喷水池。
舞台布置:6主持人:2。
服饰道具管理:2崔场人:1。
放音乐:1后勤:4。
维持秩序:2礼仪:6。
主要负责人:
1.菜肴:4。
2.礼仪:6。
3.食品介绍:2。
主要负责人:
(三)哈尼文化讲座(11月28日)地点:附二楼102阶梯教室。
人员:场地布置4人+维持秩序4人+6个礼仪+4个后勤=18人。
1.会场布置:4。
2.活动主持人:2。
3.司仪:4。
4.后勤:4。
5.维持秩序:4。
主要负责人:
10、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
在活动中可能出现摔跤、磕碰、扭伤、食物过敏等问题,所以后勤同学提前准备好双氧水、纱布、创可贴、食用醋,轻微的磕碰或食物过敏及时给予视察清理解决,伤情严重后勤同学应将其送到校医院处理。
11、收尾工作。
(1)活动工作人员及老师评委选手合影留念。
(2)全体工作人员清理场地,归还东西。
(3)学生会开总结会议。
xx.11.12。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八
[摘要]文章论证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如何发挥特有优势,用现代传播手段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不断增值,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库”的应有作用。
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文化与经济日益融合。“xx文化搭台,xx经济唱戏”的活动,在我国广泛兴起;“美食新概念”、“购物文化节”、“茶文化”、“酒文化”,等等,物与文化的结合举措此起彼伏、铺天盖地。在传播学已经进入“后传播时代”的今天,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如何挖掘、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值,并利用现代传播手段,使其不断增值,是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光荣、艰巨而又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有其独有的特质,是其他文化资源不能替代的,这是有着最丰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馆藏的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独具的优势。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而论,她位于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最壮观的民族大道中段,是广西最大的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馆舍占地面积2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主楼10层,书库大楼20层,整个建筑由一、二、三段组成,其中一、二段凌驾于波光粼粼的湖面之上,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水上图书馆”。到目前为止,拥有政治、经济、法律、及其他各门类学科图书244万册;中外文期刊两万余种;音、像带及学术期刊光盘两万多件,被誉为“八桂学府,壮乡书城”。其中,地方文献部藏有以壮族为主体的,包括苗族、瑶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11个少数民族的大量文化资源。自治区已经投资5000多万元,对老馆进行改扩建,把该馆建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高精尖技术装备,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国家一级图书馆。目前新馆已建成,阅览大楼总建筑面积达12195平方米,一楼为入口大厅、检索大厅,二楼、三楼均为阅览室。新楼入口设计合理,人流集散便捷,不迂回,不穿越,不同性质的人流分流明确,自然通风采光。新馆可容藏书400万册,拥有3500个座位,电脑网线达到1000个信息节点。
广西,是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唯一临海的自治区,具有出海、亚热带双重地理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各方的努力,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已经逐步显现出其巨大价值:被称为壮族歌仙的“刘三姐文化”、壮族“三月三歌节文化”、中国绿城——广西南宁的“绿城文化”、南宁国际民歌节的“民歌节文化”、以壮族为创始民族的“铜鼓文化”、壮族特有的民居“干栏式民居文化”以及现在正在兴办的“东盟博览会文化”等等,在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工艺美术、山川风物等方面,都显现出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显现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巨大的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历史价值;而人文价值、历史价值是一种品牌、一种无形资产,在某种条件下,又可转换成经济价值。就是这些已经显现出巨大价值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也还缺乏作为无可替代的“信息库”、缺乏“图书馆作为”浓墨重彩的这一笔!笔者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部,现在藏有明清以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图书四万余种。壮族文化资源之丰富,是全国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比拟的。在挖掘、丰富、扩大、增加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上,是大有作为的,是独有的优势。就是上面提到的、已经初步显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价值的一些方面,也极待补充、增加其民族文化的含量。像“刘三姐文化”所以产生在广西,产生在壮族,绝不是偶然的。因为自古以来,广西就有“歌海”之称,每年“三月三歌节”,漫山遍野都是对歌的群众,民歌资源非常丰富。壮族的《布洛陀》《嘹歌》《姆六甲》等,早已经在民间流传。再如“干栏式民居文化”,在我国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遗存中,就有“干栏式建筑”的实物,距今已有八千多年;远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有临水的民居,都是“干栏式建筑”;笔者在泰国的湄南河上,亲眼见过大量的“干栏式民居”,只是建筑材料已由木质改进为钢筋水泥而已。壮话属于壮侗语族·壮泰语支。壮族与越南、泰国、老挝的某些民族,都可直接用语言交流。壮族是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有1800多万,是我国最重要的跨境民族之一。其实,从血统、语言、文化、分布、社会、经济各个角度上看,不管是壮族、布依族,还是越南的侬族、岱族,其实都是一个民族不同的称呼而已。再如远播东南亚的“铜鼓文化”,据广西专家考证,是由壮族的先民“濮人”在黄帝时代创始的,几乎和中华文化同样悠长。所有这些,都需要充实、传播,扩大其覆盖面。还有大量的广西图书馆已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也极待扩大其影响。像发源于广西金田的“太平天国文化”,这是改动中国历史的大事件;震动中外、在我国革命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百色起义文化”,更是中国革命史上壮丽辉煌的一章;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脊文化”,在全国、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宁明的“花山崖画文化”,更是壮族悠久历史极待解读、极待挖掘的文化瑰宝;桂北的“红瑶文化”,更已吸引了全世界旅游、观光的眼球……总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都极待加上“图书馆作为”这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其本以无可估量的价值再次增值!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播不可回避的现状是:作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信息库”的图书馆,在现代化传播手段的建设上,还是比较滞后的。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领导重视”、“政策倾斜”的“等、靠、要”观念,在某些人的头脑里,仍然根深蒂固。目前,我们面对的是市场经济,说“重视”,得市场重视,说“倾斜”,得市场倾斜。市场需要、用户需要,才是我们的“领导”,才是“倾斜”的所在。若想让市场“重视”,让市场向你“倾斜”,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新兴的传播学,吸引人类的眼球;用传播学的手段,引起市场的“重视”,引导市场向你“倾斜”。新兴的传播学学科,自从上世纪3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特别是自拉斯韦尔harolddwightlas-swell提出了著名的传播学“5w模式”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社会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因为,现代社会已从以纵向结构为核心的简单社会,转向了以横向结构为中心的复杂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所谓的`“合力与力的平行四边形”,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特征。尤其是互联网诞生以来,线性函数已经无效,只能是非线性函数。传播学已跨越口传播、印刷物传播而进入第三代的多媒体传播的“后传播时代”。到底统计,我国已有互联网用户8000多万,这是个空前巨大的“受众群”。不可估量价值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面对如此巨大的“受众群”,正是通过多媒体传播使其充值增值的大好良机。谁认识不到这一点,谁就是落伍者,将后悔莫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已建立起计算机管理系统、缩微拍摄、阅读系统以及音像视听等自动化设备。目前,图书馆所有业务环节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自动化计算机网络体系,整个图书馆网已纳入国际互联网中,并且与县级以上图书馆通过互联网或ppp拨号系统进行联网。广西图书馆已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数目数据和多个全文数据库,其中,已建成书目数据56万多条、连续出版物数据库0余条、中文古籍数据库13000余条、视听资料数据库23400余条、外文图书数据库20000余条、科技小报索引数据库、广西文献索引数据库、广西名人文库以及农村适用信息、太平天国资料、广西地方志、广西民族民俗图文等全文数据库。凭借这一现有基础,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播方面,尚须充实、加强、扩建的有:
1.为每一个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立项,建立起专题传播网络。这首先就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将每个专题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加以筛选、归类、充实,建立起便于检索的数据库,建立起相应的网页。这一数据库面对的不仅是广西5800万各族人民,也不仅是我国13亿人民,而是全世界。这将对旅游观光业、民族制品业、餐饮美食业、医药保健业、服装鞋帽业、娱乐休闲业、体育健身业、珠宝饰品业以及民族史、民族文化、生态研究学等等,产生广泛、深刻、持久的影响;将打破历史造成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落后、封闭,改变一直停留在“借书还书”、“阅览复印”的传统服务模式,使“死”资源变成“活”资源,变“读者上门”为“图书馆上门”,使图书馆变成不分节假日、不论刮风下雨,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的“上门”的“读者服务”。这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充值增值,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生态价值。是“图书馆作为”浓重辉煌的一笔。目前,互联网上电子书刊许多都是收费的,而图书馆是全民的福利事业,是免费的。这种“价格优势”是电子书刊业无法竞争的。据笔者的实践体会,当在互联网上开动“搜索”引擎搜索时,图书馆几乎是完全缺位的。最活跃的是销售企业、旅游业,其次是政府部门,图书馆连个人“博客”都不如。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许多还处于“内部”状态。这和图书馆“信息库”的地位很不相称。如今是“知识爆炸”时代,在这场“知识爆炸”中,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加上“信息库”——图书馆这枚“超级重磅炸弹”。
2.互联网传播的前提是“愿者上钩”——因为需要。用户上不上钩,不需要“领导重视”、“政策倾斜”等客观条件,关键是“图书馆作为”要做得到位,适应用户需要。长期以来,图书馆一直受“输入困难”的困扰。许多民族书刊存在大量的生僻字,要造字,输入缓慢。特别是一些珍本书、善本书,生僻字连篇,输入十分困难。而且读者借阅又受到一定限制,大大影响了这些“宝贝”价值的发挥。由于电子技术的进步,现在有了“汉王文本王”之类的具有一键进入word的智能键,所有生僻字,完全可以一键进入,“输入”一本书,也就是几十分钟,大大加快了输入速度。新兴的电子书刊业,是没有这些珍本书、善本书“宝贝”的。一旦图书馆的珍本书、善本书变成电子版,加上又免费,电子书刊业是无法跟图书馆竞争用户的。图书馆的专题网页。要制作得漂亮,吸引眼球。当用户“搜索”时,图书馆的网页就可“一拥而上”,特别是那些使一般用户头痛的生僻字,用户可以立即复制保存,节省了大量的精力、时间。
3.互联网的数字化传输手段,是文、图、声同时传播的,其科技含量的先进性是当前任何一种媒介无法比拟的。纸传媒,虽然可以文图并举,但无声;就是最先进的电视,虽然有声有图,也是活动的,但它的文却常常缺位;而且,这两种传媒也只能单独、不能同时进行。有一个很典型的例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王申生,根据自己十几年临床诊断积累,个人编排了一个多媒体资料库。用户把这资料库搜索到后,在菜单上点击“二尖瓣狭窄的听诊练习”,在出现的人体图片心脏部位,再点击一下,耳机里就会出现这位“病人”的心跳声,就像临床医师直接用听诊器听到的一样。俨然是一部临床诊断学的多媒体教科书。他这一多媒体资料库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许多医院下载后,作为培训进修医师的教材。国家卫生部还将把它纳人全国医师统考题库。这个例证说明:多媒体的传播优势,目前是任何一种媒介都无法比拟的。制作这种多媒体资料库,对图书馆“单位”来说,集体的人力物力,不知要容易多少倍!电脑的复制、下载的存储功能,更是其他任何传媒无法做到的。用户需要的文化资源,经过互联网到手后,可以任意复制、翻录。电脑对图版的修整功能,还可弥补原件的某些不足。电脑的编辑功能,又可以把文、图、声任意编排。就是光盘,也可任意复制。那些珍本书、善本书“宝贝”,将发挥出无穷的潜值。数字化传输的访问人数记录与传统的借阅统计,不知要高出几十几百倍,图书馆将“门庭若市”,带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大覆盖、大播种、大丰收!
4.利用网络传播快、广的优势,在网上发布征集、呈缴地方文献的通知,不断充实馆藏。要知道。有许多地方志、族谱、民族史、个人作品,都忠实地记录了一个地方的家族、民族、个人的历史。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文字未能正式发表,而流传在民间,这就需要图书馆利用其特有的收藏优势,向各方征集各种文献以便不断地充实和丰富馆藏,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广西图书馆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网上发布了地方文献征集的通知,并将征集来的文献迅速做成数据,以供需求者在网上查询,或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文献,发挥地方文献的增值作用。
总之,要建立起“图书馆传播体系”。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充值升值,有赖于传播的到位;传播到位,吸引眼球,又反过来扩大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影响,使其充值升值。这是一种“正”循环。是加法;反之,传播不到位,不能吸引眼球,就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扩大影响,也就不利于其充值升值,则是“负”循环,是减法。是“正”循环,加法;还是“负”循环,减法,把柄,就掌握在图书馆同行们的手上!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九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这里的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多彩。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的民族文化,笔者去阅读了《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深受感动,不仅对贵州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文化自信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第二段:报告内容。
《贵州民族文化报告》涵盖了贵州各个民族的文化形式,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报告详细介绍了每个民族的习俗、传统和思想文化,让人们深入了解了贵州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比如,在音乐方面,《贵州民族文化报告》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贵州不同民族的音乐类型,并对贵州特有的口弦乐器、唢呐乐器等进行了介绍,让读者深入了解了贵州民族音乐的独特风味。
第三段:心得感悟。
在阅读《贵州民族文化报告》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受到了贵州民族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贵州人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在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民族文化逐渐消失或遭到污染,而贵州的民族文化却能够得以传承至今,这说明了贵州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坚定。同时,也让笔者深感自己的文化自信不足,需要更加努力去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本土文化,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贡献一份力量。
第四段:思考。
在阅读《贵州民族文化报告》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贵州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并不是一帆风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一些贵州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正在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而聚集着丰富文化元素的贵州土司文化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淡化。笔者认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传承好贵州各民族文化遗产,让贵州的文化更好地为人们所认知和传承。
第五段:结论。
总之,《贵州民族文化报告》让笔者对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自己的文化自信也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通过阅读和了解其它民族的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让本土文化在多元文化之中得以绽放。笔者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人阅读《贵州民族文化报告》,了解和传承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好中华文化。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十
报名参加公开招聘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行端正、人格健全。
(三)安心应聘岗位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四)具有胜任应聘岗位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五)年龄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放宽到40周岁,具有博士学位(非在职)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年龄放宽到45周岁。
(六)身体健康,符合应聘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七)符合应聘岗位要求的其它具体资格和条件。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十一
讲座之一侗族概况。
侗族,人口有251.4人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
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1958年制定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
侗族的宗教信仰多为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
侗族村寨依山傍水。侗寨的房屋一般是用杉木建造的木楼,多为二至三层,在河边或山坡上的房屋大多为吊角楼。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此种建筑吸取了汉族古代建筑的精髓,又突破了塔楼的常规,下部呈方形,瓦檐呈多角形,飞檐重阁,形似宝塔,高耸寨中。鼓楼一般一姓一座,较大的寨子有三四座以上,那是侗族人民开会娱乐的场所。
在侗族聚居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桥。最能反映侗族人民高超建筑技艺的要数“风雨桥”。这种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三江著名的程阳风雨桥,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桥上建有5座多角宝塔形楼亭,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桥梁构造不用一根铁钉,只在柱子上凿穿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结构精巧,十分坚固,令人叹为观止。
侗族服饰朴素,色调以青、蓝、白、紫为主。男子多穿对襟短衣,或右衽无领短衣,包大头巾。女子上穿大襟无领无扣上衣,下穿百褶裙或长裤,束腰带、裹腿,包头帕或戴银冠及各种银饰等。
侗族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有刺绣、编织、彩绘、雕刻、剪纸和刻纸等,大都实用美观,富有鲜明特色。刺绣是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在服饰上刺绣出各种图案花纹,形象生动,色彩绚丽。
侗族的主食是大米,山区则多食糯米。侗族还喜食酸味,有荤酸、素酸、煮酸、腌酸等,有“侗不离酸”的俗语。油茶是侗族人民的普遍嗜好,也是待客佳品,做法是用谷雨茶同糯米炒成糊状后再冲水,拌以茶油炸好的米花、黄豆、花生等,其味鲜美,清香可口。
侗族传统节日有侗年、吃新节、祭牛神节等。吃新节时,旱稻刚熟,家家尝新米饭,供奉祖先,并唱侗歌、侗戏,举行斗牛活动。
侗族有“饭养身、歌养心”的谚语。侗族民间音乐最有名的是“古楼大歌”,它是一种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1986年贵州侗歌合唱团赴法国演出时引起轰动,音乐界惊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复调音乐:即若干旋律同时进行而组成有机整体的一种音乐形式)的说法。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十二
贵州民族文化宫坐落于中国贵州省贵阳市中心,是一座集展览、演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文化艺术综合性建筑群。游览贵州民族文化宫,不仅可以领略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更能感受到这个多姿多彩的省份的独特魅力。在参观贵州民族文化宫的过程中,我收获颇多。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感受独特的建筑风格。
贵州民族文化宫是仿造明代贵阳士族大宅建筑风格而建,融合了少数民族建筑的元素。这使得文化宫的建筑充满了贵州的特色和历史底蕴。在游览中,我不禁被它的独特之处吸引。比如,建筑中的彩色琉璃瓦,带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让整座建筑显得格外艳丽。另外,宫内有许多精雕细琢的木雕作品,每一个作品都展示了贵州传统木雕的深厚技艺。这些建筑和艺术品使我深深感受到贵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第二段:了解多元的民族文化。
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逾三十个民族在此共处。参观贵州民族文化宫,我有机会了解到各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艺术。在展览馆中,我看到了形态各异的传统服饰、精美的工艺品等。同时,演出馆也提供了精彩的少数民族表演,如歌舞和音乐演奏。通过这些展示,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贵州的多元文化和丰富的艺术表达形式。
第三段:感悟少数民族的传统智慧。
贵州民族文化宫还举办了一系列研究和教育活动,旨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智慧。在教育区,我参观了各种展览和文献,了解到贵州不同民族智慧的来源和内涵。贵州民族文化宫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平台,还是研究和教育的场所,通过这里的展览和研讨会,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智慧。
第四段: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贵州民族文化宫既传承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又融入了现代的表达方式。在文化宫的现代化展览馆中,我看到了许多现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得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文化宫中还有许多传统工艺品的制作体验区,让游客亲手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为贵州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五段:对未来文化发展的展望。
参观贵州民族文化宫,不仅仅是欣赏文化艺术的享受,更是对未来文化发展的展望。贵州民族文化宫将文化艺术与旅游业相结合,不仅提供了旅游的景点,也形成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制作和销售。这为贵州的文化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同时,文化宫也通过各种教育和培训活动,促进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让我对贵州的文化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总结:
贵州民族文化宫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展览、演出、研究和教育等活动,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贵州的多元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智慧。同时,我也看到了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发展与旅游经济的结合,对贵州的文化未来感到了期待和希望。参观贵州民族文化宫是一次文化之旅,也是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一次探索。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十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文化空前的交融和人员空前的流动都对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国际社会就更加迫切地意识到需要抓紧时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迎来了非常好的时机。加上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之一,必须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而**是藏民族文化的根据地,作为科技厅下属的一个部门,更作为一个以信息为工作的本所,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去保护藏民族文化。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十四
“…蒙古民族除了成吉思汗还有别的名人吗?布里亚特蒙古不是俄罗斯的吗?图瓦是蒙古人吗?车臣不是俄罗斯的分支吗?…”常常有人问起这个话题,特别是外地的异族或异国朋友问起这类话题。
1,蒙古族是世界最古老的人种之一。
更准确地来讲,做为世界三大人种之一,蒙古人种这个人种概念范畴包括了今天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以东的广袤的西伯利亚(xiabar蒙古语泥泞的音译)地区,欧洲及美洲北部的极地原土著居民,美洲的印第安人、玛雅人等古老居民都可以认定是蒙古人种。
欧美的教科书或百科大全至今仍旧这样统称世界人种。
知道了这个大致的地理范畴,相信就不会再去争论亚洲那些古老的土著居民、特别是北方的游牧部族的属性了。
(注:这里所指的仅仅是其人种范畴,并不指民族属性)。
2,蒙古族是亚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亚洲现有民族1000多个。
其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112个(蒙古族就属于这个范畴,不足千万人口),人口在千万以上的有32个,人口在1亿以上的有4个。
历史上,亚洲北方先后涌现出众多的游牧民族,蒙古只是其中的一个。
有关匈奴与蒙古是否是一个民族,学术界历来有争论。
但可以认定的是,蒙古在形成民族的过程当中,匈奴、东胡、室韦等北方部族起了很大作用。
反过来讲,世界上从未有与生俱来的单一民族成分。
就以今天的汉民族来讲,其中就融合了所有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过的那些民族成分。
甚至严格来讲,如果一定要钻牛角尖,那么,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一带,相对北方的汉族,可能成分要更纯一些。
3,蒙古族是人类史上唯一建立过真正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性大帝国的民族。
前面说过,即便是今天,世界所有蒙古人的总数仍旧不足六百万。
但在八百多年前,蒙古人就是以比现在还要少得多的百万人口,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里,征服了远比自己人数超过千百倍、且文明程度远远高于自己的诸多国家和民族,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
这在人类史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自成吉思汗于公元12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起,崛起于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历经多年的对外征战,成功地向外扩展了她的帝国版图,版图西起欧洲腹部的伏尔加河流域,东至南海,横跨欧亚大陆4000英里。
向南,蒙古人最远则征服过位于赤道附近的爪哇、印度尼西亚等岛屿诸国。
这些国家的史书上都有相关的记载。
而我们无论是翻阅欧洲史还是亚洲史,再找不出第二个这样具有开拓精神的民族。
4,鼎盛时期的蒙古远征。
无论是对世界史来讲,还是蒙古史而言,毫无疑问,中世纪的历史是由蒙古人做导演的英雄史诗。
东西方的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交流,归根到底要归功于蒙古民族发动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远征。
远征使得自古以来封闭的东西方各国,开始进入蒙古铁骑建立的世界舞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商业的发展。
历史上,蒙古人发起过无数对外远征,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
(1)1219--1223年,成吉思汗亲率十多万蒙古军前去征讨中亚的hurzam花剌子模帝国,起兵原因是对方杀死了450人的蒙古商队。
结果:花剌子模帝国被蒙古所灭。
(2)1235--1241年,蒙古利用第一次远征获悉的军事情报,再加上后来的刺探,制定了“以时间征服全部欧洲”的作战计划。
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读音zhu)赤的次子拔都汗,担任这次的远征军最高统帅,时年拔都37岁。
其它各路大军元帅也都为蒙古诸王之长子,所以,中国史书称这次的远征为“长子西征记”。
年轻的统帅率领15万蒙军,仅以6年就征服了上述庞大作战计划的2/3的地区。
并在伏尔加河畔建立了蒙古的金帐帝国。
之所以没有继续征讨西欧和南欧,并非对方的抵抗,唯一的原因是在1241年,就在蒙古大军准备一鼓作气拿下西欧等地时,从蒙古本土传来了时任大汗窝阔台大汗驾崩的消息,心悬皇位的拔都汗随即停止攻势班师东返。
途中,得知新皇帝已产生,逐在金帐开始治理和统治东欧各国达240年之久。
直到1480年,莫斯科公国推翻了蒙古的统治。
(3)1253--1260,旭烈兀(成吉思汗四子拖雷之子、忽必烈之弟)率军发动了第三次远征。
远征的起因是第一次远征时臣服蒙古的中亚诸国叛乱。
包括今天的叙利亚、大马士革、报答(即伊拉克的巴格达)波斯(今伊朗)乃至埃及东北部都在远征的范围之内。
此外,忽必烈时期,蒙古先后几次远征日本,均因台风突袭告以失败。
其中规模最大的两次,日本史书分别称之为“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
5,蒙古的.四大汗国(汗,蒙古语khaan帝王之意)。
除了上面提到的金帐汗国外,蒙古先后共建立过四个汗国,分别是以成吉思汗的四位太子继承地为原型扩展的---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
这些帝国名义上附属中央的蒙古大帝国,实际上却是各自独立的王国,甚至有时为争夺牧场和人口相互开战,这些,也是导致蒙古从繁荣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6,蒙古名人。
首推被欧美誉为世界千年第一人的成吉思汗,也是蒙古民族伟大的缔造者。
生于公元1162年,逝于1227年,一生征服44个国家和民族,打破了东西方之间的人为枷锁,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忽必烈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蒙古元王朝的建立,不仅结束了中国自唐末以来混战400多年的割据局面。
还使得西藏、大理王国等第一次真正归附中央政权。
开创了中国今天的多民族国家的最初蓝本。
换句话来讲,今天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版图是蒙古人打下的最初版本,包括今天的北京,在元代称之为大都。
蒙哥大汗(mongke1208--1259),是东方最早研究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第一人,可惜人们只知道近代康熙帝如何研究西学等等,殊不知蒙古人早在13世纪就开始研究西方科学了,而且这个研究者还是率领千军万马远征宋朝的皇帝。
此外,十三世纪的博学者合赞汗、元代著名营养学家忽思慧、古代天文学家乌鲁别克、古代蒙古族神医墨尔根、伊希丹金旺吉拉、十八世纪科学巨匠伊希巴拉珠尔、蒙文铅印术的创始人特睦格图、还有清代的科学家明安图(1692--1765)现在世界已经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发现的行星了。
而文学诗歌方面的就更数不胜数了,这里只提《青史》作者,伟大的尹扎纳西、还有《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即可。
近、现代乃至当代的科学家就更多。
如:
李四光,卓越的地质学家;。
巴玉藻(1892--1929);早期最杰出的飞机设计制造者;。
古拿(1892--1972)、来自辽宁阜新的现代杰出的医学家;。
杨石先(1896--1985),南开大学原校长、当代杰出的化学家;。
萨本栋(1902--1949)36岁时就出任厦门大学校长的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博士;。
朱洪荫,中国著名成形外科专家、北京整形医院创办人著名教授;。
向斌南,中国著名建筑学专家、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委员会委员;。
萨本茂,中国海军高级女工程师、三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抛开这些不谈,离我们最近的,就有中国试管山羊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副院长旭日干博士,是我们大家耳闻目睹的科学家,当今的生物克隆技术,正是依赖在他的试管山羊的理论和基础上。
再回到开头的一些问题:
布里亚特蒙古世代居住在贝加尔湖畔的蒙古古老的部落之一,他们是俄罗斯联邦里的布里亚特加盟共和国,首都是乌兰乌德。
而图瓦共和国则是位于蒙古西北部、比邻哈萨克斯坦等地的蒙古古老部落,而车臣,则比较敏感和复杂了。
我们只需知道原先的那个远离蒙古本土,孤悬于欧洲腹地的金帐帝国就可以了。
她的民族属性在几百年来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尽管他们仍旧认为自己是蒙古后裔,但其外表和语言等,早已与当地居民无异了。
现今的乌兹别克就是以金帐帝国第九任皇帝“月哲别,也称乌兹别克”演绎而来的。
但“车臣”这个词则是不折不扣的蒙古语seqin的音译。
如果说,蒙古的影响还有哪些?鉴于篇幅所限,这里只提一下,包括可可西里、乌鲁木齐在内的中国诸多地名,车站的站、蘑菇、胡同等现代汉语中的蒙古词汇,还有蒙古政教合一的产物---现今的**喇嘛制度及印度莫卧尔(mongol的音译)帝国的泰姬陵等等,都可以从中领略这个昔日伟大民族辉煌时期的无限风光!
爱我们的民族,也爱我们的这片热土吧,无论上面居住的是哪个民族的兄弟姐妹,让我们共同开创我们美好的明天。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十五
贵州民族文化宫是一座展示贵州各族民族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近期,我有幸参观了贵州民族文化宫,并对其展示的各种珍贵文物和生动的民族风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增长了对贵州各民族的了解,并对贵州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贵州民族文化宫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物。在各个展厅中,我看到了各个民族独特的服饰、工艺品和器物等,每一件展品都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比如,苗族的银饰、侗族的蜡染、布依族的布艺等。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贵州民族的智慧和技艺,也让我更加了解了贵州各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观看这些文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贵州民族文化宫展示了贵州各民族的传统歌舞和表演技艺。在参观期间,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苗族舞蹈表演。舞者们身着传统的苗族服饰,饰以精美的银饰,翩翩起舞,舞姿优美动人。他们的舞蹈动作生动活泼,充满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如此,文化宫还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演奏和传统戏曲表演,让参观者领略到了贵州各民族的传统艺术之美,也更加全面地展现了贵州民族文化的鲜活和多样性。
此外,贵州民族文化宫还介绍了贵州各民族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在展厅中,我仔细观看了各个民族的历史陈列,了解了每个民族的兴衰发展过程以及其独特的文化传统。通过了解他们的历史,我对贵州各民族的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在贵州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贵州民族文化宫的陈列让我明白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贵州各民族的文化遗产。
最后,贵州民族文化宫给我留下了对贵州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通过参观这座民族文化宫,我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贵州的各民族文化丰富多样,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无论是通过参观学习还是积极参与文化传承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贵州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综上所述,贵州民族文化宫展示了贵州各民族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精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参观,我更深刻地了解了贵州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传统艺术等。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贵州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应该为此付出的努力。希望贵州民族文化宫能够继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为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贵州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专业贵州民族文化报告大全(16篇)篇十六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200字)。
贵州民族文化宫是位于中国贵州省贵阳市的一座大型博物馆,展示了贵州省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我有幸参观了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并对其留下了深刻的体会。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拥有很多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贵州民族文化宫作为一个展示这些传统文化的场所,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第二段:展览内容和感受(200字)。
贵州民族文化宫内的展览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多民族的服饰展览。我欣赏到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华丽服饰,每一件都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此外,宫内还有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展示,让我对贵州各民族的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参观贵州民族文化宫,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更加珍惜和尊重了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第三段:启示与思考(200字)。
参观贵州民族文化宫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不同民族之间经常发生文化交流和融合。这种和谐共处和融合是贵州地区得以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参观贵州民族文化宫让我思考,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如何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贵州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四段:文化保护和传承(300字)。
贵州民族文化宫展示了贵州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提醒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当前,全球范围内正面临着文化多样性的困境,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正在消失,许多民族特色正面临着被同化的危险。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来保护和传承我们独特的民族文化。政府需要加大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来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每个个体也应承担起责任,积极参与到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来,将我们独特的文化遗产传给后代。
第五段:个人启发和总结(300字)。
贵州民族文化宫的参观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感悟。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认识到了各民族之间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责任。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从个体层面,我们都应该采取行动,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贵州民族文化宫这样的场所得以继续存在,并将我们独特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总结:贵州民族文化宫是一个展示贵州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通过参观贵州民族文化宫,我更加珍惜和尊重了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我相信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够让我们珍爱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