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研报告,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所在,找出改进的方向,推动工作的进步和发展。请大家认真研读下面提供的调研报告范文,学习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研并准确呈现结果。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品牌。发展品牌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如何打造优质名牌,实现我县农业生产由重量向重质、重效的转变,推进农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推进农民增收,这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县品牌农业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三品一标为抓手,主要为提升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引导和培育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生产主体,效益逐步显现,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到目前,我县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生产主体有30家,三品一标产品总数93个,有效认证面积40。79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22家,产品80个,面积22。1万亩,绿色食品生产主体5家,产品10个,面积1。54万亩,地标产品3个,认证面积17。43万亩。上述获证产品中,蔬菜类47个、粮食类19个、果品类21个、玫瑰产品3个、鱼类2个、禽蛋1个。
目前,我县一些历史悠远、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产品被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和消费者所熟知和了解,民乐享大白菜、天源玫瑰干花蕾、九州玫瑰干花蕾3个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农(林)产品,民乐享马铃薯、大白菜先后荣获济南市十大农产品品牌,腾龙山鸡腿菇被评为济南市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品牌农产品。我县玫瑰制品、食用菌、绿色蔬菜等品牌农产品的影响正逐步扩大。
二、我县品牌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农业覆盖面小。我县三品一标新认证数量每年稳步增长,但认证产品大部分都是初级产品,加工产品少,而精深加工产品则更少。
(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由于目前实施市场准入制度进展缓慢,很多市场农产品优质不优价,无论认证与否产品都可以进入市场,导致企业参与三品认证的积极性不高,品牌意识淡薄,求精求高意识不强,不少获证农副产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加工产品阶段,加工精度和开发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品牌产品包装设计档次不高。
(三)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品牌农业实施主体需要大量生产资金进行基地建设、配套相关设施,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使我县现有三品一标品牌较为混杂,存在小、散、弱现象,管理难度大,品牌作用难以发挥。
(四)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亟待建立。三品一标生产仍以农民分散种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还不紧密、不完善,农业标准化技术、质量安全可追溯化记录难以真正落实到农户、到产品。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违规、违法、超范围用标现象仍然存在。
三、发展我县品牌农业的建议。
(一)强化行政推动,加强品牌认证宣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年度认证计划,把三品一标认证为重点的品牌农业创建任务分解到镇街,严格考核,加快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科技下乡、咨询、发放明白纸、示范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及农业三品一标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申报积极性。
(二)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主体。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是打造农业品牌的主体,培育品牌必须抓住主体中的龙头。大力支持具有知名品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依托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制定实施企业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品牌农业基地,开发品牌产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鼓励开展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做强做大。
(三)严格认证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在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工作中,严把认证环节各个关口,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并实行全程监控,严格执行审查标准,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审查申请主体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产品质量,认定一个产地,带动一片标准化生产,发展一个产品,保障一方产品安全。按照全程质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对全县有品牌的生产单位的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基地标牌、档案管理、产品抽检等,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认真清理、打击获证三品一标企业不用标、不规范用标以及没有认证的企业乱用标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获证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
(四)完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品牌农业竞争能力。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监管要求,以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结合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建设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优化整合检测资源,配备现代化检测仪器设备,加强检测机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检测设备,加强生产环节质量监控,为品牌农业创建提供保障。
(五)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针对农产品标准质量不统一,造成市场混乱,降低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创建一种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个能够展现xxxx农业特色,为市场和消费者广泛认可的公用品牌,提升xxxx境内名优特农产品的形象和效益。例如章丘市,在区域内就打造了百脉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章丘农产品的美誉度。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二
xx管理区属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缺水非常严重,素有“十有九旱”之称,农牧业生产频频遭灾,农业经济脆弱,环境恶化,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饲草短缺,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xx管理区土地总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16万亩,草场12.9万亩,林地3.4万亩。下辖四个管理处,24个自然村,总人口2.4万人。
区内地上水系主要有闪电河和沙井子河两条河流:闪电河南北贯穿全区,沙井子河东南、西北向流经小城子管理处大梁底草滩,汇入闪电河。浅层含水层系指处于地层最上部的孔隙潜水含水层。榆树沟管理处和小城子管理处位于闪电河两岸。以闪电河冲积成因为主,含水层连续性较好。闪电河两岸地下水水位埋深多为1—2m,其余地带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2—7m之间。含水层底板的埋深一般不超过20m,局部地段达30—40m,黄土湾东北部的含水层底板埋深只有10m左右。深层含水层为孔隙承压含水层,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普遍在100m3/h至200m3/h之间,属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为人畜集中供水及农田供水的理想含水层。当水位降深为10m时,各富水等级区的单井抽水影响半径均为387m。深层含水层的岩性为含泥质砂砾石,且泥质含量较高,透水性能相对较差,富水性属较贫水区。当含水层厚度为29m,水位降深值为10m,单井出水量为76m3/h。其单井抽水影响半径为274m。根据张市地质第三大队钻井记录和我区资料记载,项目区承压水含水层埋藏深度一般为150-175m之间,含水层厚度一般在20-65m左右,最大厚度为75.23m。根据资料计算,总补给量8278万立方米/年,调节储量6923万立方米/年,动储量1355万立方米/年,静储量15558万立方米。
为改善管理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自20xx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其节水灌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8-20xx年采用铝合金管道式全移动喷灌机,该灌溉方式较渠灌节水,但费时费力劳动强度较大;20xx-20xx年采用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地面建出水栓,利用卷盘喷灌机进行浇灌,该灌溉方式虽然节约人力物力,达到了节水的目的,但该喷灌机要求压力较高,需配套大功率高扬程潜水泵,因此该灌溉方式耗能较高;20xx后以后采取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利用指针式喷灌机进行浇灌,该灌溉方式达到了节水、节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前两种灌溉方式无论从节水、节能和工作效率上都与后种灌溉方式相差悬殊,其唯独优点是不受地块限制,而后种灌溉方式受地块限制,一是要求面积要大,二是其浇灌范围内不能有障碍物。但我管理区大部分土地还属管理区支配,因此该灌溉方式目前在我管理区还是比较适宜的,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节水灌溉方式。节水灌溉的建成使我区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喷灌机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带来的`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充分体会到它具有节地、节水、高产、高效等突出优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推进了我区种植业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截止目前来我区租赁承包土地的公司和个人11家,租赁承包土地19610亩,每年交纳承包费235万元。另外,租赁承包土地的公司和个人20xx年种植马铃薯16000亩,具统计每亩马铃薯需人工费150元,16000亩马铃薯可为我区职工群众创利240万元。不但解决了我区剩余劳动力,同时也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xx管理区土地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12.7万亩,20xx年总播面积为11.7万亩,主要作物品种有:莜(燕)麦、马铃薯、经济作物、青玉米及青饲草等。莜(燕)麦占总播面积的30%,马铃薯占总播面积的14%,油料占总播面积的8%,青玉米占总播面积的48%。据统计数据表明莜(燕)麦水平年亩产量为62公斤,马铃薯亩产量旱地1000公斤,亚麻亩产量37公斤,青玉米亩产(青体)2500公斤。
在xx管理区水资源的短缺,常年处于干旱情况下,区领导高瞻远瞩,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近几年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我区初见成效。我局对小城子管理处的井灌区进行调查,水浇地主要种植多年生牧草、马铃薯和青玉米。根据调查数据表明,种植多年生牧草,第一年投入174元(含种子费60元,肥料费24元,机械作业费35元,农药费10元,浇水费45元);第二年产草籽,利用期5年,每年亩费用145元(包括浇水费45元,收割费10元,折旧费90元),平均每年成本150.8元,多年生牧草生产期平均产草籽20kg,单价16元/kg,亩产值320元,青干草产量300kg/亩,亩产值120元,亩总产值440元,亩纯利润289.2元。种植马铃薯亩产量为2500kg,按每公斤1.0元计,亩产值2500元,扣除成本1800元,亩利润700元。种植马铃薯的土地第二年种植青玉米,平均亩产量4000kg,每公斤按0.22元计,亩产值880元,扣除成本560元,亩利润320元,其效益是旱田的4-10倍。
通过和种植大户座谈,普遍希望从国家到地方要加大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投资力度,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满足他们的种植要求,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现在的节水灌溉补助政策希望再优惠一些,发展方向应向大型的、节水、节能、增效程度高一些的工程倾斜。对于工程中的自筹资金设置比较满意,这样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使工程的效益长久发挥,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
1、水利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国家投资政策的规定,国家水利项目资金投入有限,自筹集资部分到位困难,建设经费缺口大。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主要是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的比例小,加上原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运行效益差等。
3、水利建设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需逐步加大科技含量。
4、对旱作节水农业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得差距。
5、对旱作节水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成功经验的推广力度不够。
今后发展建议措施。
(一)、认识推广节水灌溉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感。
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明确节水思路,制定节水政策,创新节水机制,把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作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本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抓好节水灌溉示范点建设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
搞示范点建设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出台配套政策,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也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让农民学得到,用得上,推得开。
(三)、加强农田节水设施建设。
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田节水灌溉的关键性措施。特别是在灌溉区开展田间微型节水工程建设,配置田间输水管、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系列配套设备,提高农田节水灌溉的调控能力。在旱作农业区修建配套集雨的蓄水窖(池)等,提高田间集雨蓄水利用能力和效益。
(四)、科学采用各种节水农业模式。
确定节水农业模式应针对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干旱灾害频繁等特点,适当压缩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发展一些特色经济作物。应重点推广集雨节灌、覆盖集雨种植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围绕玉米、马铃薯生产,应重点推广深松蓄水保墒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少耕或免耕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用节水高产良种,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等一系列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旱作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三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近期,我办就全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我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我办在充分研究探讨基础上,大胆谋化,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一、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2007年全区共有耕地4.7万亩,总播面8.92万亩,其中粮田8.2万亩,菜田0.71万亩,其他济作物0.1万亩。设施播面0.25万亩,主要集中在方村镇方村和西京北两村。2007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68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94元。
全区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主要分布在方村镇方村、西京北两村。其中集体规模生产面积0.25万亩,建有温室580栋,涉及农户23户。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二是粮饲兼用粮产业。经过近几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饲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全区特色粮饲兼用生产面积达2.1万亩。主要分布在宋营、方村两镇,生产品种邯郑单958、蠡玉14、农大108等。
(二)基本特点。
1、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心。近两年来,在频繁征占耕地的情况下,我区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压缩普通粮食作物,稳步发展优质专用粮、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增加特色品种”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实现了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引进名、特、优蔬菜、花卉苗木品种,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
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引进名、特、优蔬菜花木品种,并有计划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搞好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聘请专家,技术能手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信息网络收集、整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并通过网络向外推介我区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知名度。
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业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我区已成为主城区了,农业工作已经不重要了,在领导力量、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农业工作的支持有所松懈。二是传统农业比重大。粮田占总耕地面积的85%,结构不合理,缺乏有特色拳头产品。四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缓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二、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
立足本区特色,按照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压缩和淘汰低效粮食作物,发展蔬菜、花卉苗木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作重点:
1、全面改造提高种植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使种植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压缩粮食面积,增加优质蔬菜、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将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
加大蔬菜产业发展力度。扩大保护地生产面积,扩大名优新特蔬菜品种的引进。减少大路货品种的种植面积。
2、培育开发特色农业园。
在方村建立特色农业园区,将自由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园区,带动周边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办法和对策。
1、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搞好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市场、科技园区带动等龙头建设。因此,我区要加大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途的龙头扶持力度,不断增加龙头牵动能力。
2、增加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加快优质新品种,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增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技术培训,把特色农业生产真正纳入依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科技兴农工作的新突破。
3、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水平。
围绕转变职能这个中心,在信息、科技、维权服务上下功夫,并切实加强对特色农业工作的指导,积极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典型示范、科技推广服务等方面。加强调研,及时总结、推广各区县创造性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抓好典型,搞好示范,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四
新疆自治区灾害种类多,属于频发易灾区。多年来,农业保险事业一直伴随着新疆农业发展。特别是以来,在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新疆农业保险实现了量的提升、质的飞跃,走出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农业保险发展之路,在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疆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新疆农业保险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一)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以来,新疆农业保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至,农业保险业务规模达15.24亿元(含兵团,下同),年均增长22.83%列全国各省、市、区第4位。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业保险中的占比始终在92.6%以上,20业务规模达14.52亿元,占农业保险总规模95.32%,商业性农业保险规模较小。种植业保险在农业保险中占绝对优势,年业务规模14.6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95.9亿元,参保农户282.79万户,分别占全疆农业保险对应指标的96%、95.67%、99.7%。棉花保险始终是农业保险龙头险种,2011年业务规模9.58亿元,承保面积2142.86万亩,分别占当年农业保险业务总规模与种植业总承保面积的63%、51%。养殖业保险规模相对较小,2011年奶牛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羊保险承保数量分别仅有8.28万头、12.34万头、2.24万只。
(二)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一是保险品种逐步增加。年以来,中央财政提供补贴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品种由棉花发展到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油料作物、奶牛、能繁母猪等8个险种,商业性农业保险承保则包括蔬菜、糖料、葡萄等作物。二是参保面积与参保率持续提高。2007年至2011年,新疆主要农作物中的小麦、玉米参保面积年均增幅分别为120%、81.5%,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至2011年底,棉花、小麦、玉米、油料作物等作物农业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2%、61%、74%、59%,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三是林果业保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面对林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动力的新形势,新疆在xx市启动了由地方财政单独补贴支持的政策性林果业保险试点工作,承保苹果、梨、枣等品种。至,林果业保险承保面积10.9万亩,保费收入980.82万元,单位保额为1000元/亩,费率为9%。自治区财政补贴保费总额65%,地区、市财政及场站补贴保费总额12%,果农自负保费总额23%,参保果农1.02万户。
(三)保障能力持续提升。2007年至2011年,棉花、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保险保障程度年均增幅达8.3%、4.2%,11.9%、5.3%。种植业险平均保障程度为451元/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9%,保险保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至2011年,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总额达204.76亿元,保障服务覆盖283.58万农村家庭,覆盖范围包括4228.3万亩农作物与117.44万头(只)大小牲畜家禽。五年间,新疆农业保险累计赔款支出38.31亿元,农业保险成为新疆各级政府与受灾农牧民抗灾自救、及时恢复生产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新疆农业保险赔款占农业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比重从2007年至20分别为11.33%、14.69%、23.77%、6.95%,在全国范围内属较高水平。
20xx年以来,各级政府、财政、经办公司及监管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以强化政府引导为前提,优化农业保险发展政策环境。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农业保险高度重视,2007年以来连续多次召开农业保险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王乐泉(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努尔·白克力等主要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给予农业保险工作具体指导。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印发了《xx区棉花政策性保险试点暂行办法》、《xx区能繁母猪保险实施办法》、《xx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对棉花保险、能繁母猪保险产品及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资金分担比例、农户自缴保费缴纳渠道、经办公司经营管理费用比例等问题做出系统性规定。出台政策,支持经办公司成立三农保险服务网点,并给予农村保险服务网点从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明确农业保险实行分级负责制,以县(市)为单位开展,由县(市)政府统一组织,整体推进,县(市)政府是农业保险的第一责任单位,负责对农业保险的政策宣传和组织引导工作。当前,新疆农业保险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工作机制与制度指导、协调管理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二)以完善补贴机制为核心,巩固农业保险发展资金基础。自治区克服自身财力不足的困难,于底建立了农业保险自治区、地、县三级地方财政配套补贴机制。当前,新疆种植业保险由自治区、地县财政分别补贴保费总额的25%、15%,农民自负保费总额的20%,中央财政补贴保费总额的40%;养殖业保险中,能繁母猪保险由自治区财政补贴保费总额的30%,农民自负保费总额的20%,中央财政补贴保费总额的50%;奶牛保险由自治区、地县财政分别补贴保费总额的30%、20%,农民自负保费总额的20%,中央财政补贴保费总额的30%。在人均gdp仅为全疆平均水平30%左右的南疆三地州部分县(市)由财政全额承担农业保险保费。从2007年至2011年,各级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额度年均增幅达38.14%,补贴总额达40.82亿元,财政补贴在农业保险保费中占比从2007年的47.85%提高到2011年的68.88%,五年来自治区、地县财政累计投入分别达7.09亿元、3.57亿元,合计10.66亿元。
(三)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根本,促使农业保险惠农强农功能落到实处。一抓提升理赔时效性。经办公司畅通电话接听服务,规范接报案流程,分别实现对交通便利的中心城市周边农村团场与交通不便、路途较远的边远农村团场,查勘人员在保险灾害(事故)发生或接报案后24小时内、48小时内到达灾害(事故)发生现场。经办公司按照监管要求,原则上在保险灾害(事故)损失金额确定后的30日内向被保险人支付赔款。二抓提高信息透明度。经办公司在乡镇、村、团场、连队等基层公众场所对农业保险承保理赔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接受广大参保农牧民监督、投诉与咨询,针对少数民族被保险人还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文字进行公示。三抓确保查勘定损公平。各经办公司对损失数量较大、损失程度较为严重的保险灾害(事故),坚持被保险人、专业技术部门与经办机构三方共同定损原则,定损结果由上述单位(个人)共同签章确认。四抓技术装备水平。经办公司普遍配备gps定位仪等设备,提高查勘效率,有的公司还引进无人机协助查勘工作,增加了农业保险查勘科技含量。
(四)以规范公司经营为抓手,提升农业保险总体服务水平。一是新疆保监局制定印发了《新疆农业保险承保服务标准指引(试行)》和《新疆农业保险理赔服务标准指引(试行)》等制度,对经办公司农业保险的展示宣传、信息收集、承保验标、接报案管理、查勘定损、赔款支付、张榜公示等关键经营环节提出全面监管要求,督促经办公司按照“五公开、三到户”要求积极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二是分步骤推进以银行卡支付为核心的农业保险赔款零现金支付制度。联系新疆实际,在、2011年连续两年试点基础上,20起全疆范围全面推行农业保险赔款零现金直赔到户。同时,不搞“一刀切”,考虑部分偏远地区银行网点少、受灾农户领取赔款不便等实际,同意喀什、阿克苏两地年仍以现金方式支付农业保险。截止2011年底,新疆农业保险赔款零现金支付金额已占赔款总额60%以上,有效防范人为挤占挪用农业保险理赔资金,减少违规问题发生。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服务质量测评。深入开展“入户式”调查,面对面与被访农牧民沟通交流,查找经办公司服务薄弱环节,鼓励引导农牧民更加积极地监督经办公司农业保险服务。四是开展农业保险检查。新疆保监局与财政部新疆专员办等部门多次通过外围大规模走访农户寻疑点、落实资金走向查线索、内部财务业务对查找证据,认真查处农业保险领域违规问题,实现了对疆内农业保险主要地、州、市的检查全覆盖,对农业保险领域虚增赔款、假赔案等严重违规问题给予严肃处理。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五
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近期,县委农工部就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县“三农”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向前推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目的是摸清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制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抓基地、强龙头、拓市场,选准着力点,从加大扶持上入手,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1、总体规模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县各地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注重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全面发展。20xx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00余个;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达到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10万余户;约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0%,其中直接带动农户万户;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全县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增加收入达亿元。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县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20xx年,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在这6家龙头企业中,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4家,达5000万元以上2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5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11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7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9家,达500万元以上的12家,300万元以上的达6家;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个数发展到78个。这些龙头企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在带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安全和培植农产品知名品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和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3、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全县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如46万亩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80万平方米菌菇,33万亩双低油菜,46万亩水稻、20万亩芝麻、10万亩花生、10万亩大豆、12万亩果业、5万亩油茶、3万亩茶叶、年产20xx0吨禽蛋、300万羽水禽、10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6万头肉牛、12万亩瓜果、10万亩湿地松、3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药材共18个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并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养殖业总产值亿元,粮食总产量456875吨,油料总产量40800吨,生猪饲养量超过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5527元,比上年净增500元。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全县出现了合作社、协会、联合体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势头。到20xx年底,全县拥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5家,其中,农业部示范点5家,省级示范点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27家;畜牧业73家;渔业9家;其他6家。拥有社员和会员1250户,带动农户万户,农民社(会)员人均纯收入8500余元。
5、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更趋牢固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趋于多样化,主要有合同形式、订单形式、合作方式按利益返还形式、股份合作和按股分红形式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实行行业自律和行业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正逐步向“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的方向发展。
1、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弱。一是我县省级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实力偏弱。二是企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县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业,而且这些加工型企业中又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
2、企业融资困难,银企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县龙头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融资困难。一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大多数产值在亿元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龙头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担保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
3、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尚未建立起市场运营机制。目前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方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必将因市场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变化。另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今后几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特色产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县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培植龙头、引资发展、优化服务、形成合力等方面,使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有一个新的提高、新的跨越。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六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我镇逐年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
一、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大河沿子镇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镇。辖区总面积1642.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3万亩,总人口4.5万人,由汉、维、蒙、哈、回等16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42%。下辖24个农牧业村队、3个建制镇社区、2个开发公司。今年全镇总播面积27.54万亩(其中枸杞3.37万亩),播种棉花约22.8万亩,甜菜0.2万亩,蓖麻0.21万亩,玉米0.4万亩,小麦0.5657万亩,西瓜0.035万亩,高标准温室大棚289座。
(二)基本特点。
1、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镇农业工作的重心。近两年来,我镇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增加特色品种”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实现了棉花为主、果蔬为辅的格局,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和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引进名、特、优蔬菜瓜果品种,并有计划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搞好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聘请专家,技术能手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信息网络收集、整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并通过网络向外推介我镇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知名度。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业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认为经济发展全靠工业,我镇农业工作的潜力不大,农业工作已经不重要了。二是种植结构比较单一。棉花占总播面积的80%以上,结构不合理,缺乏有特色的优势产品。三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缓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二、农业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
立足本镇特色,按照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压缩和淘汰低产棉田,发展蔬菜、花卉、水果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作重点:
1、全面提高种植业水平。
积,将传统的以棉花种植为主的种植模式逐步调整为棉花、果蔬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加大特色果蔬产业发展力度,扩大名优新特果蔬品种的引进,走品牌化、产业化的道路。
2、培育开发特色农业园。
在果蔬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建立特色农业园区,建设集自由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园区,带动周边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进一步加大土地整合工作力度。
继续加大对广大村民的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典型引导、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等方式,使全体村民都能够自觉自愿的开展土地整合工作,逐步推进农村土地整合工作,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三)办法和对策。
1、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搞好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市场、特色园区带动等龙头建设。因此,我镇要加大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途的园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龙头牵动能力。
2、增加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地开展技术培训,把特色农业生产真正纳入依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科技兴农工作的新突破。
3、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水平。
围绕转变职能这个中心,在信息、科技、维权服务上下功夫,并切实加强对特色农业工作的指导,积极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典型示范、科技推广服务等方面。加强调研,及时总结、推广各区县创造性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抓好典型,搞好示范,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七
“现在不仅是我们要往前跑,政府领导也在推着我们往前跑。”这几句话是休闲农业业主们的感慨。他们说得多好啊!看来我市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了。于是我们打起背包,深入农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虽然天下着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车子老旧。.。.。.但是这些困难丝毫没有挡住我们对工作的高度热情,我们也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跑。
在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20多家农庄业主,一家一家地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地与农庄业主进行交流,从而使我们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找到了突破口。
国鸿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国旺实业有限公司、湖光山舍田园农庄、青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清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怪石岭生态公园、神龙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江西达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南昌菜园、世外驿站、香樟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菲莎谷农业有限公司、花园一号、佰源生态、剑霞锦绣蔬果有限公司、易氏农业公司、海湾龙庄、凤凰沟景区、玉明生态农庄、磊鑫农业公司、金盘农业、梅仙山庄、山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扬帆休闲农庄有限公司、西湖李家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据统计,南昌市休闲农业协会共有57家会员,直接工作人员1.7万人,间接工作人员6.7万人。
57家协会会员除去12家尚未开业,一家联系不上,在营业的有44家。在这44家会员当中,1至11月份营业额约6.6亿元,休闲观光约440万人次。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受到了理事们的热情接待。他们为我们的诚意和态度所打动。在沟通过程中,理事们普遍认为,南昌休闲农业协会成立的很及时,为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将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协会的工作,在协会的协助下,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
在这些农庄当中,发展的项目有:生态休闲观光游、水上游乐、职业培训、户外拓展、会议接待、生态特种种植、生态特种养殖。.。.。.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大有大的气派,小有小的精致。已形成规模的约占50%,初具规模的约占30%,在建、扩建约占20%,占地千亩以上的约占90%以上。
在当今,“以文化包装产业,以文化提高品质,以文化打造品牌”这一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农庄,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海湾实业植入了红色文化及抚河文化;梅仙山庄植入了古色文化;湖光山舍打造了民俗文化;西湖李家植入了农耕、道德和民俗文化;怪石岭挖掘了古代琴仙《伯牙》的故事,作为文化主线,穿插在景区的山水之间。金盘、神龙收集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产业中。绿色生态和文化的结合使休闲农业更具有生命力,彰显出我市休闲农业的卓然风采。
以山岭为主体的怪石岭生态公园,青砖灰瓦的传统建筑风格统一融入到自然山水之间,使人感受到一种古朴、典雅、自然的气息。梅仙山庄的帅家大院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散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凤凰沟的花木和自然生态山林,具有一定的美学研究价值。土色土香的湖光山舍田园农庄总是让人感到那么熟悉,亲切。南昌菜园规模宏大,自然生态与现代人文相结合,将会成为一个南昌休闲农业的典范。按浙江乌镇水乡风格打造的清晨度假村,简略中显精致,传统中显时尚。
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农庄当中,特色养殖的例子有:扬帆农庄的贵妃鸡、珍珠鸡,世外驿站的瓦灰鸡,佰源生态的野鸭,凤凰山庄的孔雀、野鸡、鲟鱼、鳜鱼、长吻鱼等。
特色种植的例子有:梅仙山庄的高档水果——蓝莓,湖光山舍的热带水果——火龙果,金盘农业的胡柚和果粒橙,山川生态的红柿,达仁现代农业的特色菜蔬、美国樱桃,青岚的红心蜜柚、白枇杷、翠冠梨、杨梅等。
每家农庄,在养殖业和种植业方面各有侧重点,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样就避免了产品的雷同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理事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钱。规模小的业主缺钱,规模大的业主也同样缺钱。很多业主声称:很多项目的建设和开发都是靠自筹资金,没有获得过政府资金扶助和银行贷款。他们期望获得无担保、无抵押、无息的贷款,并能够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大规模的业主要求除获得贷款外,也希望能够获得政府项目扶持基金。
2、许多业主在现今规模的基础上,要进行改建,扩建,进一步提升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但苦于土地不够,使得他们现在停滞不前。特别期待政府放宽用地指标,同时划拨用地指标。另外业主们普遍表示,对符合用地指标的标准不清楚,申请用地指标的程序不了解,使得他们的发展举步维艰,希望能够通过协会这个“桥梁”多了解这方面的讯息。
3、希望休闲农业协为会员策划销售方案,开拓合作联动的思路。比如:销售互动,联合捆绑,统一包装,统一标志。建立产业集群,开辟旅游黄金线路等。
同时,业主们迫切期望能尽快地搭建起网络销售平台。在保留线下推广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线上推广。线上、线下这样一种双管齐下的营销方式,对于产品的推广可以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
4、有的业主提到的问题很有前瞻性和专业性,已经开始在为今后的一个长远发展,做人才储备工作,这一点很超乎我们的想象。希望协会为他们多推荐休闲农业这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并希望协会提供或编撰休闲农业现代管理的书籍或资料。
5、业主希望能够定期组织外出学习或考察,同行之间多沟通、学习,多借鉴别人的经验,做到取长补短,然后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休闲农业。
1、有的业主由于前期设计规划,没有聘请专业人员,仅凭个人的兴趣和意识,造成服务设施建设不规范,一边是资金短缺,又一边又是造成资金浪费。在项目规划上,缺乏自己的个性,没有突出亮点,相互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
2、项目投入的重复性、雷同性比较严重。卖萝卜赚钱,大家都来种萝卜;卖青菜赚钱,大家都来种青菜,有种一哄而上的趋势,在产品投入方面比较盲目。
3、加强农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素质。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八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在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明生同志的带领下,组织农口部门领导和部分市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同时考察学习了xx市xx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xx区白鹿原现代农业区位于xx区东南部和东北部,包括席王、红旗、灞桥、洪庆、新筑、狄寨、新合7个街道办,128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24万人,耕地总面积80000亩。规划区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特色鲜明,重点突出,适当集中,接二连三,关联互动”的规划思路和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新型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深度挖掘农耕文化与白鹿原文化,集示范性、效益性、生态性与休闲性于一体的“三区、两带”新格局,其中白鹿塬核心区形成“一心、三带、六园、九点”格局。
xx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农业部关于“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新农村建设思路,结合该区植被茂盛、特产丰富、自然风景秀丽、又靠近城市的特点,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加快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
2019年全区耕地面积18.7万亩,农业总产值21.75亿元。其中以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0万亩,年产粮食5.2万吨;以樱桃、葡萄、猕猴桃及小杂果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9万亩,年产各类水果12万吨;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基地1.6万亩,年产蔬菜15万吨;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5%,形成21.5万亩林地;奶牛存栏量达1.3万头左右,年产奶类6万吨;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8个,认证无公害产品23个,“灞桥樱桃”、“灞桥葡萄”获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获“2019年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南果、北菜、沿河生态”的基本格局。
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91元,是2019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6%,增长在xx市排名第一。全区已培育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和龙头企业9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化组织121个,创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55个,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xx市统筹发展示范区”和“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
全区重点发展了西安灞苑葡萄科技园、广茂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兆龙有限公司、西安东方乳业有限公司、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洪塬鑫养鸡场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初具产业园区化、生产规范化、组织合作化、环境生态化的加工龙头企业和公司龙头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小区。目前,全区注册的农产品品牌有灞苑牌葡萄、白鹿塬、东李牌樱桃、新合牌蔬菜、东方牌乳品、兆龙牌牛肉、洪塬鑫牌鸡蛋等10余种,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村果蔬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xx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在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给(排)水工程、电力电讯和热力工程等方面,区政府先后投入数十亿资金,对其进行了整修和修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20xx年10月,我市被省农业厅列为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后,我市为实施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充分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把我市打造成集“规模种养、精深加工、商贸流通、科研实训”于一身,融“低碳示范、客家风情、民俗文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一流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聘请了西南大学和中柑所的农业规划专家精心编制xx市芙蓉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财政拨付规划编制费80万元。力争把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三星级休闲农业旅游区。
我市立足本地实际,按照“三园五化”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循环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创业园,生态化种植、清洁化养殖、合作化推进、品牌化经营、标准化建设),创建了面积超过19.69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循环农业,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开发建设,推行“猪—沼—果”立体开发模式,做到“山顶带帽、山腰种果、山脚穿裙、山底养殖”,果园之间种植生物隔离带,水保措施同步跟进,力求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示范园区打造成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根据农业资源条件及产业特色,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打造出特色突出、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的产业新格局,形成“一带、四区”的布局结构。即一带:章江滨水景观-休闲农业带四区:(一)高科技农业示范区(二)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区(三)现代农业科教园区(农三所)(四)绿色甜柚产业示范区)。
虽然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增强科技研发水平、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效益有待提高。从我市园区来看,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广种薄收”和政策扶持来维持的,从中反映出我市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尚未真正成为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园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经济、社会、生态“三合一”的综合效益还没有完全显现。
2、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的短缺成为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园区技术人才普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尤其缺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受到业主资金有限,信贷额度不高,国家扶持不足等影响,资金缺口较大。部分乡镇土地流转工作推进缓慢,大面积连片土地供给不足。
1、统一认识,强化领导。要充分认识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深层意义,应以建设工业园区那样的热情来建设农业园区,要对农业园区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制订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成立园区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园区建设提供服务。
2、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充分考虑农业生产要素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合理区域布局。要运用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使园区成为农民、市场、企业三者相连的桥梁。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要把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业主主导。政府主要是增强服务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广,在制订政策、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引导发展上多下功夫。有选择的引进新品种,让园区在新品种的引进、研发、试验、推广上起到农业科技孵化器的作用。要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要在致力发展农业园区的同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3、多方筹措,增加投入。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和扶持政策,同时要管好和用活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资金,整合涉农部门的力量、资金、项目资源,向园区建设重点倾斜。另一方面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各类社会资金。在搞好园区规划前提下,加大宣传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业主,广泛吸引龙头企业进区开发建设,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入股或进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承包开发。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4、激活机制,农民参与。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造就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氛围,使农民成为园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完善耕地流转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制定有利于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的鼓励政策,使农民变消极为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园区建设。探索土地折价入股,通过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土地利润分配的办法,一方面使农民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另一方面使土地以新的形式转换成对农民生活的长期保障,既保证了农民切身利益,又促进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
5、探索建立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耕作的单一经营思想,拓展为旅游业与农业园区结合的新型产业模式。观光农业注重经营养殖、种植园,种养品种以新、奇、特吸引游客,游客通过观赏、采摘、烧烤、垂钓、消费农产品,其利润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九
办事处位于市南部,华北油田腹地,北邻市区,东与麻家坞镇交界,南与北汉乡相邻,西临石门桥镇,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10620人,耕地面积13056亩,20xx年粮食播种面积1067公顷夏秋两季,粮食总产量624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8127元。
(一)耕地分布:办事处地处市区边缘及油田腹地,季家铺林庄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华北油田会战之初,柿庄4个村、白鹅坟等几个村都不同程度被征用土地,现在全处境内油田农场分布很多。
(二)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全处地势较低。共有机井90眼,均为浅井,由于地表浅层水多为碱性,难以利用,各村均不同程度利用地上水浇地。近几年来,地上水被污染,全处农业基础设施尤显滞后。
(三)专业合作社分布:全处有专业合作社两个,一是鑫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是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鑫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注册资金40万元,法人王建国,成员有8人,主要负责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展与蔬菜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产地范围包括永丰村、柿庄北村、蒋庄、郝家铺等村,生产面积约为400公顷,设施蔬菜达3500亩,总产量达12000吨,实现产值1800万元。
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注册资金518万元,法人刘铁槐,位于柿庄东村,产地范围包括柿庄东村柿汉路两侧86亩冬枣,年产值110万元。
(四)龙头企业的培育:多年来,办事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环境,培育了具较强生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示范园区两个:一个是新源淀粉有限公司,另一个是市丰丽特色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新源淀粉有限公司是农产品深加工重点企业,位于办事处东北方向,占地10000平米,现有员工50人,主要产品为优质小麦淀粉、活性谷朊粉,深受用户信赖。商标为“红牛”牌,年产值20xx万元以上,其每年所需原料高筋质小麦来源于我处境内,对我处小麦种植起到了巨大辐射带动作用。
特色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市五官淀原种场,核心区占地面积2300亩,以5700亩为示范区,带动辐射周边群众,核心区建设主要包括高新科技展示区、生态产业化示范区、农耕文化大观园、服务中心、景观绿化区等,园区总投资3.5亿元,建设年限为5年。目前,园区路面硬化、行政管理区、高务会馆、会议中心及餐厅已竣工,52个温室大棚及80余个春棚已建成,地下管道完成工程总量的70%,温泉井项目已报到省里正等待批复,该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北方最大的高效农业创业基地,可辐射带动20000余人就业。
1、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对农业工作理解不全面,传统思想较为严重是影响农业工作的`重要因素。2、农产品附加值低,类别单一,产业化经营还不到位等。这些都需要工我们在工作中继续改善提高。
1、巩固原有的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并继续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和标准,打造品牌优势,为更进一步占有市场做准备。
2、谋划好永丰三联牧业有限公司项目,此项目计划占地36亩,投资2600万元,建成大耳羊良种繁殖基地,现已完成选址,项目正在报批当中。
3、优化发展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积极谋划油地共建项目。与油田单位协商,充分利用油田农场建成高标准产业化项目或园区,更好的服务油地居民生活需要。
4、充分利用办事处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采摘园等项目,打造休闲、文明生态渡假村,为市区农业增添新亮点。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十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生态学活动中会,在陪同一把手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老君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现状潜力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须要采取发展的引导扶持紧急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并报告如下:
旅游作为项产业,在当前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性已经发生演变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休闲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节由大长假变为本人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庆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要是体验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日游樵夫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秘杂烩本人滩上的块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个本人型水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相比之下,老君山比较发达景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都是些原野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湿地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发展壮大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自然生态健康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资源丰富。老君山景区作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4a景区之,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煤炭资源,加之十分迅速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众多的农家宾馆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2条件较。经过多年建设,老君山景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观农家宾馆建设力推,荒山绿化滩涂绿化11/17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工业市场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老君山景区农牧生态观光旅游定观光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会中都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旅游区以培育尧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业务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品扩大对外营销,使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工作重点。
区农业旅游办,协调全省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县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会员,组织实施全区全市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娱乐区为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基础性配套组织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区绿化卫生等配套配套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捕鱼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意蕴积极开发内涵农副产品商业性本人手工制品民间风味本人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设计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烩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奇石花木盆景草竹本人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名胜既可为旅游本人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已经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次要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几种渠道,继续接办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个别情况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绿色生态工作有机结合:
1把推进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推动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蓬勃发展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其,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稻米连片直13/17截了当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十里桃花,万亩牡丹千亩鱼塘,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科研项目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明建设相结合。为了产业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极富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本人该院,透发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克服就是樟树的单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人文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重新认识上层社会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这种方式。
6把发展战略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发展战略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总之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进行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合作开发。
坚持不懈地彭措林,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老君山景区农业在观光旅游生态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十一
为全面掌握河南省__市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更好地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加快我市农业信息化进程,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农业局、市移动公司组织联合调查组,于20__年3月14日—17日,对我市两县三区10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6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20家种植、养殖大户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信息化对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及农民经纪人的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信息运用取得明显成效。20__年市农业信息中心通过互连网络发布信息18000多条,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农业信息100多万条户,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了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使农民获得信息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召陵区老窝镇下堤于村辣椒经纪人于树理20__年购买电脑,接通互联网,经常上网查询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对同行和群众无偿提供信息服务,带动致富人数达400人。20__年于树理从网上了解到辣椒价格将有很大上升空间,及时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收购5万公斤,在较短时间内全部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出售,获得经济效益数十万元。临颍县王岗镇梁岗村的辣椒经纪人黄根民20__年8月在__农业信息网、湖南辣椒网上发布了辣椒供应信息,当月湖南省就有一家经销商与其联系,一次交易就出售辣椒70多吨。
(二)全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__年我市建成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20__年成立了市农业信息中心,配备了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舞阳县、临颍县、源汇区、郾城区建成了4个县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20__年建成了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44个;培训骨干农民信息员106名,分布在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农业信息化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规模逐步扩大。市农业局还组织20多名专家及技术人成立了涵盖农业政策、农业技术、畜牧养殖、林果种植等10多个专业的专家组,开通了专家手机热线,及时解答农民群众咨询。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三)农民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信息需求不断拓宽。这次调查的8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配有上网设备、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临颍县联泰食品有限公司、召陵区康达实业有限公司已建有自己的网站,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产品,提高知名度。郾城区新店镇周庄草莓种植大户权国强经常到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上网查询信息,带动了周边农户草莓品种、种植技术的更新,提高了经济效益。在调查中还发现,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拓宽,农民关心的不仅是种植、养殖技术信息,农村政策、农村文化等信息同样受到农民关注。种植、养殖大户及农民经纪人对信息需求方面更加广阔,不是仅局限于掌握当地信息,还要了解全国的市场行情、产品信息和供求情况等。
(四)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市农业局与市移动公司20__年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移动短信平台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服务,目前,接收到农业信息的农民手机用户已发展到近20万户;20__开展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文化”三下乡活动6次,举办专家现场咨询活动20场次,接受农民咨询达2万多人次;印发农村政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宣传资料20__0多份,发放农业科技书籍500多册,编发《农业信息》53期。
(五)农业信息带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民经纪人及种植、养殖大户信息化意识的提高,对信息的需求日趋增加,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信息传递模式。召陵区老窝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工会联合会配备了上网设备和专职信息员,免费为农民提供信息查询和发布服务;设立了农业科技书籍专柜,免费供农民借阅。源汇区空冢郭乡金色农庄种(养)殖协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运用新技术、新成果,掌握市场动态。信息传播、交流促进了农民增收,增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带动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个别单位有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对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农业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看作是电脑网络建设。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
(二)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县(区)、乡(镇)的农业信息化工作已经有了明显成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个别县(区)、乡(镇)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和农民信息员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县(区)之间、乡(镇)之间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进程。
(三)信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市仅源汇区、召陵区经编委批准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其他县(区)均没有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辐射面小,距离较远的农民到农业信息服务站查询信息很不方便,信息传递相对较慢,对于时效性强的信息就失去了意义;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工作人员少,掌握知识不够系统,信息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比较薄弱,全市村级信息服务点数量少,覆盖面小,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四)资金投入不足,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我市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虽已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市、县(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缺乏后续资金投入,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无财政资金投入,网络完善及维护和农村信息员培训经费不足。网络设备、信息采集设备老化,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手段都比较落后,信息处理、传播过程缓慢,影响了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农村上网用户6000多户,占全市农户51.97万户的不足1.5%,部分农户虽已购置电脑,但无法上网。
(五)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目前农业信息资源主要以农业部门和涉农部门拥有为主,信息分布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各涉农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共享程度低。同时,在信息分类、分级、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信息结构不尽合理。
(六)农村信息员队伍不健全,农民信息化意识不强。目前我市农民信息员队伍规模小,服务能力不够强,信息互动性差,农民迫切需要的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部分信息不准确或失去时效性。农民信息化意识不够强,接收信息、利用信息能力弱,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必须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以服务“三农”、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扎实地开展工作,快速推进我市农业信息化进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之间沟通,培育新型农民,助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明确农业信息化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信息化工作作为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领导,县(区)、乡(镇)政府要有领导兼管此项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做好我市农业信息化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落后,要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市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发展农业信息化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有力保障。
(三)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市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工作效率,使市级农业信息化工作步入更加规范、稳定的发展道路,为加快全市农业信息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县级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农业信息网络下延步伐,促进全市农业信息化的稳步发展。加强郾城区、源汇区、临颍县、舞阳县农业信息中心已有网络平台的升级、维护、完善、更新工作,重点抓好召陵区、高新区农业信息网站的开发与建设工作。三是完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完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其上传下达作用。四是加强信息示范村建设。不断扩大信息示范村规模,抓典型,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信息化在农村的快速发展。五是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加大农民信息员的培训力度,不断壮大农民信息员队伍,提高农民信息员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基层科技信息服务的实力和活力。
(四)加强协调,通力合作,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在开发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网络、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体,搭建多种信息服务平台,以满足不同层次信息用户的需求。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信息重点用户上网,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尽快开通“12316”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以满足农民千家万户、千差万别的信息需求。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息质量。要不断加强农业信息专家队伍和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我市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市、县、乡、村信息互通机制,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扩大农业信息的覆盖面,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改变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外地信息多、本地信息少,生产信息多、市场信息少的状况。
(六)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利用能力。农民作为农业信息化的应用主体,培养其较强的信息意识,使农民真正认识到发展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尤为关键。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提高农民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十二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水资源调度管理,全面落实用水计划,实现总量控制目标,近期,我局组织对x区引黄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区今年共有灌溉面积xx万亩,其中春小麦xx万亩,水稻xx万亩,单种玉米x万亩,其他作物共xx万亩。总灌溉面积较xxxx年相比减少xx万亩,其中春小麦减少xx万亩,单种玉米减少xx万亩,其他作物增加xx万亩,水稻增加xx万亩。总体变化呈现逐年减少趋势。
原因分析:总灌溉面积较xxxx年减少xx万亩,作为建设用地被征用了。作物结构调整,以高效节水为原则,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灌溉规模,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的种植面积;根据我区作物的组成与特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主要种植蔬菜、小杂粮等。
自x月xx日春灌开始以来,截止目前共累计灌溉农田xxx万亩,累计引用水量xxxx万mx,其中农业灌溉水量xxxx万mx,生态湖泊补水xxx万mx。x月份计划引用水量xxx万mx。
采取的措施:一是积极协调x区水管所调度水量;二是加强对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监督指导用水协会对引水渠道在行水期进行巡视、维护,避免跑、冒、决口情况发生,以减少水量损失;三是启用临沟泵站x座,启用抗旱补灌机井xx眼,启用春季水库蓄水xxx万进行补灌;四是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在合理安排轮灌制度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群众增强节水意识,珍惜水源,节约用水。
存在问题:我区处于第二农场渠下游,用水高峰期第二农场渠低水位运行,我区有x个高口,造成农田灌溉引水困难。
原因分析:今年全区有效降雨少,气温高,蒸发量大,造成农田灌溉困难。为应对x、x月份用水高峰期,我区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应对用水高峰期用水矛盾。
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农民自愿”的方式,充分发挥能人、农户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组建新型的专业经济合作社,搭建市场与农户的桥梁,提高了生产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提升。
那木乡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前身天仓再就业经济联合社,是由原七棵树砂矿下岗职工高占伟,在9月把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下岗职工及其他人员组织起来而建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目的是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合作社成员收入。成立时该社占地3000m2,建筑面积381m2,由天仓杂粮种植合作社、天仓高香坊、天仓修理部三个部门构成。拥有蔬菜试验田5000m2,农业试验田5公顷。在此基础上于成立了那木乡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为绿色杂粮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合作社拥有办公面积381m2,生产车间478m2。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将对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产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是始终坚持以信誉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根本,把农民作为合作社发展的依靠。多年来,合作社坚持“正直守信”的发展理念,根据现代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发展要求,大办杂粮基地,成功探索出了合作社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的“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
经过我们的调查,天仓合作社的发展之路在于: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确定了主导产业。一是成立粮食加工企业,打造自己品牌。天仓种植百公顷无公害绿色杂粮,投资20多万元,购进晾晒机、脱粒机、收割机、磨米机等设备,恢复传统加工方式,采取碾坊、磨坊等恢复自然回归自然的传统工艺深加工杂粮。推出优质稻米、白面、荞面、玉米面、玉米碴、小米、高粱等杂粮系列无公害产品,注册国家认证“三稷”牌商标,培育自己的品牌。二是成立天香厂。他们经过几年努力研究,不断探索实验,查阅中医药典,结合本地自然资源,终采用具有药用价值,盛产于辽河两岸的天然野生艾蒿及榆树粉等做原料,把现代加工工艺与传统方式相结合,制成了系列产品“天然本色艾蒿香”。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技术较为成熟。从而确定了以加工艾蒿香为合作社的主导产业,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到现在合作社拥有5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年产值40多万元。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十三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四次扩大会议精神,谋划好xx年**高效农业发展思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就08年发展高效农业的思路、措施等方面,会同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研,现形成初步调研意见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抓手,以发展高效农业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合作化水平,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二、建设重点。
根据我镇农业资源优势,重点构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平台,着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工程,彰显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新格局。
突出四条主线,根据我镇农业产业布局,依托贯穿我镇的主要干道为主导骨架,接受兴泰线的辐射,以特色农业为重点,形成四条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带。
一是以兴沙公路沿线的优质粮经作物生产的产业带。重点谋划在兴沙路沿线区域,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优质棉花、油料生产以及扩大郑朱优质葡萄品系的种植及品质的提高,努力打造兴沙线优质粮经产业带。
二是兴西线高效产业带。重点在兴西路两侧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高效农业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逐步实施高效蔬菜、苗木、花卉基地等生产加工基地以及蔬菜脱水、生产加工基地,逐步扩大圩岸“金花菜”种植规模,努力形成兴西线高效特经产业带。
三是荡横线重点实施**镇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以姜戴、夏许、丁沙、马港等村形成xx亩的核心区,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接受其辐射面积2万亩,在园区内引进先进的品种,新型种植模式,推广配套的新技术,走标准化生产路,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形象,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08年春,园区建设工作初建成效,指导、示范全镇的高效生态农业。
四是马吕线特色畜禽产业带。依据马吕线现有的林地资源,策应徐马荒景区开发,充分发挥马吕路马志宏林下养殖生态鸡的典型示范作用,重点建设10万只畜禽生产基地,以马港生态养殖为基地,采取“三统一分”模式加快林下畜禽养殖的南伸北延,做大叫响原生态林下畜禽这篇文章和品牌,不断提高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努力形成马吕线特色畜禽产业带。
林业绿化:xx年在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22.4%的基础上,再增0.5个百分点,重点实施村庄绿化,所有的通村道路结合新农村建设全面栽植景观树,美化环境,每个村建立围村林,农户家前屋后栽植林果经济林,美化环境、增加效益。
实施三个规划。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是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环节,针对洪涝灾害频发的趋势,水利建设在我镇显得十分重要,计划实施三个规划。一是对全镇84.6公里的联圩每年加修联圩30公里,按照4.54式标准,能挡3.5米的水位进行加修;二是对三个大联圩新建三个4个流量的排涝站,加大内排能力,关闭破旧、损耗大的老、病排涝站;三是新建3座高标准的圩口闸,确保高水位挡得住。
建立三个畜禽特色基地。水产业是我镇农业的半壁江山,传统的养殖品种养殖模式,效益低下,市场风险加大,完全不能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要求,依据我镇丰富的水产资源,xx年建立三个特色基地,一是以徐马荒原生态区域为主的3000亩生态龙虾养殖基地;二是以中丁圩星火科技为示范点200亩特种鱼、泥鳅养殖基地;三是以我镇水产养殖场徐马荒生态区域的3000亩为主板桥大闸蟹养殖基地。
三、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镇成立现代高效农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现代高效农业的规划,实施及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同时,根据工作重点和职能分工,成立以片长、蹲点镇干、各农业口职能部门具体工作班子,党委、政府把现代高效农业作为08年三个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之一,并根据农时季节序时进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对各村进展情况予以点评,督促年终进行考评、奖励。
2、强化工作责任。镇干部、村主要负责人、农口各单位是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责任主体,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学习,勇于实践,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制定出工作规划,明确时间部署,明确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创新土地的流转方式,采取农户自建、租贷、土地入股、反租倒包等形式给群众自己选择;同时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职责。
3、激励扶持政策。根据市委22号文件精神,除市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奖励政策外,镇将出台《关于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奖励办法》实行以奖代补,调动全镇上下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十四
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近年来的农业工作实际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认真研究、深入思考,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加快我镇农业发展步伐。
通过对农村改革的不断探索和大胆实践,我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我镇农业发展中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
题:农业现代化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和技术更新能力有待加强,科技服务体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需求。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生产的附加值低。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农户向科技要效益的理念不强,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整体效益较低。农业产业化生产难以形成,农民难以得到加工流通领域的附加值,缺乏农产品初级、精深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副产品加工缺乏,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多年来,我镇虽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仍然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防灾抗灾的能力相对较弱。
针对以上的问题,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镇农业和农。
村工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
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化为依托,以科技应用为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突破口,抓住重点环节,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和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结构调整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自身优势,抢。
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和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规模,集约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支柱产业。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使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转移出来。
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的提高,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首先抓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工作,加强组织引导。要发挥好各类劳务输出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尽可能多地转移劳动力。其次抓好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致富增收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逐步使更多的农民由短期打工变为长期就业,真正从土地上走出来。着力抓好贫困农民劳动力培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引导广大农民走出土地,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做好农村非农产业工作,把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使我镇农民人均劳务创收占人均增收的一半以上。
三、积极做好养殖业工作。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了避免草地植被过载,造成环境恶化,重点发展养殖圈养,大力发展养殖业。养殖业重点是抓好两个方面工作,第一是品种引进和改良;第二是科学管理和饲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在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大力推进黄牛、山羊、生猪、鸡等优良品种养殖产业化。
一是要改变粗放经营和不科学饲养方法,把科学地管理和饲养工作带入养殖链;
二是要提高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是想方设法转变农民粗放养畜的理念。
五、科学合理开发土地,逐步增加农村耕地面积。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合理开发。我镇有一定数量的宜农耕地,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进行科学论证,合理有序的开发土地。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来推动我镇设施农业建设和发展。
实用农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篇十五
(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二)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三)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二)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三)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门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良种种苗价格高于普通种苗),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选用普通种子和普通苗木,良种使用率难以提高。
(四)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优。立足本县域,“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
种苗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种苗信息调度工作,以信息引导市场,制定科学规划,提前安排年度计划,超前发展林木种苗生产,努力提供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减少种苗生产供应的经济损失;要加强造林部门和种苗管理部门的协调,造林规划早制定,任务早下达,种苗早准备,通过调控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苗木市场的大起大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同时,要根据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面向大林业、大市场,生态林苗木、商品林苗木、绿化美化苗木、花卉和草一起上。
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大力研究和推广抗性树种、品种,培育良种壮苗,发展容器育苗,调整造林绿化苗木的生产结构。在苗木生产供应上,立足苗木自给,支持和鼓励容器苗生产企业扩大容器苗生产规模,加大生产力度,尽量满足林业重点工程和城市绿化,特别要加快选择、引进和改良培育适宜我县恶劣自然条件的抗逆性针阔叶树种、草种,速生丰产树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绿化美化树种和花卉等的需求。鼓励对抗性树种、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引进优良树种、抗性树种品种,着力解决当前种苗生产中树种、品种结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