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山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天山,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山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我有幸在天山参与了一项为期两周的工作,这个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天山工作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天山给了我一个难忘的工作经历。在天山工作的每一天都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旅行,而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的团队由来自不同国家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有不同的技能和背景,这让我有机会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与其他国家的人一起工作,让我更加开放、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其次,天山让我体验了自然的魅力。天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拥有壮美的山峰、湖泊、瀑布和河流,这些都以一种难以置信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每天早上,当我走出帐篷,看着远处龙骨山在晨曦中若隐若现,或是靠近贡嘎山脚下感受到那强烈的自然能量时,我感到自己如此渺小,这让我重新认识到自然的伟大和我们对它的责任。
第三,天山教会了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天山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例如紧张的时间表、恶劣的天气条件等等。在这些情况下,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相互支持、沟通和协调合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学到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从而更好地合作。
第四,天山也教会了我珍惜每一次机会。天山的美景是如此壮观,但也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才能到达那些高山或遥远的湖泊。经过几小时的跋山涉水,当我们最终到达目标地点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这次工作让我明白了机会的珍贵,我们必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并珍惜每一次进步的机会。
最后,天山让我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天山的美丽和壮丽是如此令人惊叹,让人想要保护这片宝地。我们在工作期间非常注重环境友好型的实践,并且将这种意识带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垃圾产生等方式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总结起来,天山工作给我带来了难忘的经历,让我体验了自然的美丽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次工作还让我珍惜每一次机会并关注环境保护。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天山这样的地方获得类似的体验和启发,我们应该开放自己的心智,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丰富我们的人生。
天山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刘倡畅。很高兴能在七月与大家一起骑马上天山,去浏览那里的美丽景色与醉人山水。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天山:它海拔7443.8米,有“天山明珠”盛誉。景区内有连绵的崇山峻岭、有圣洁的雪山冰川、有神秘的原始森林、有辽阔的山谷草原。
在领略美丽景色的同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私自离队,我会给大家留出拍照时间,相机、手机您要拿稳了,不要在马上来回乱动,更不要上上下下,惊了马儿,那大家可要徙步穿越哟!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景区,大家是不是感到了秋天般的丝丝清凉?在生活中有“雪中送碳”一说,但在炎热的夏季,天山的雪山会给尊贵的客人送来凉爽。请大家看我们的正前方,这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峰顶的冰川积雪闪烁着皑皑银火,与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高山平湖的绰约多姿的自然景观。
游客朋友们,我们的目的地到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动时间。山里天气寒凉,大家要做好保暖。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不但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视觉盛宴,更是天然的氧吧为我们送来健康,请大家一定一定爱护他们!另外,大家一定要牢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安全第一!最后,祝大家玩的开心、快乐!我们一个小时后准时在这里集合!解散!
天山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组织的一次天山工作体验活动,真切感受到了天山的壮美和自然的神奇。这次活动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天山工作给我带来了对自然的敬畏心理。在天山中工作,我不禁被壮丽的自然景色所震撼。青山绿水,碧空如洗,让人感到无限的宁静和舒适。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主宰者。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珍惜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自然,并为后代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天山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天山中,我们的工作要求我们集体行动,通力合作。每个人的任务虽然不同,但我们却要彼此配合,互相支持,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只有团结一心,相互扶持,才能完成工作并取得成功。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目标就能变得更容易实现。这个体验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增强团队意识,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天山工作让我感受到了坚持和耐心的重要性。在天山中,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并不简单,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想要放弃。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学会了坚持不懈,不轻易退缩。我明白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而应该坚持到底,不断努力,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另外,天山工作让我明白了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在天山中,我们工作虽然繁忙,但也有时间欣赏美景、体验当地的文化。这让我意识到,工作不应该占据我们全部的生活,我们也要有时间放松自己,享受生活的美好。只有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这个体验让我更加珍惜生活,更加有动力去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最后,天山工作让我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在天山中工作,我明白了工作不仅是赚钱和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的途径。天山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和意义,我们的努力和付出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成功实施,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工作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工作,我们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这让我更加热爱工作,更加努力地去追求工作的成果。
总之,天山工作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让我有机会在壮丽的自然环境中工作学习。通过这次体验,我深刻认识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我将会将这些体会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而不懈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在工作中努力付出,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天山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姓温,大家可以叫我温导,很高兴能在七月与大家一起骑马上天山,去游览那里的美丽景色与山山水水。
游客们,请跟着我一起进入天山。大家现在是不是感到凉爽多了?这是因为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像秋天似的凉爽。请大家看正前方,这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在这阳光下,这雪峰间的云影是不是很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呢?大家看那融化的雪水,它从高悬的山涧、从那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刺激的过程呢!大家再看这溪流,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着。这个时候,你饮马溪边,骑在马上,就可以俯视到阳光透射入清澈的水底,在那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大家是不是想在这里多照几张相呀!给大家20分钟吧。
大家请跟随我再往里走,有没有感觉天山显得越来越美呢?我们现在是在原始森林。大家请抬头望,这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那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那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大家请听,那是骑马穿行林中,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这就是原始森林的神秘,马蹄声使它变得更加幽然静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天山深处,在这里,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地看一看四周的环境。在这里,溪流缦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这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它们多么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那些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感谢大家与我一起浏览美丽的天山,天山欢迎您们下次光临。
天山工作心得体会篇五
我是一名在天山地区工作的职员,至今已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天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也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由于其独特的地理背景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天山工作的每一天都是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天山工作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习和适应
刚开始在天山工作时,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天山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我没有机会接触过这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然而,通过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我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与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其次,天山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季节变化多端,我需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以便适应并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学习和适应,我的工作效率逐渐提高,并逐渐融入这个地区的生活。
第三段: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天山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由于我所在的单位涉及到不同部门和职能的人员,每一个人都在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良好的沟通也是团队合作的基础。我学会了及时与同事交流和协调,充分利用各种沟通工具和技能,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任务的高效执行。
第四段:自我提升和创新
在天山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因此,我经常参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学习新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另外,由于天山地区的特殊性,我也经常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通过自我提升和创新,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为单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五段:感悟和总结
通过在天山地区工作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生是一座永远攀登的山峰”这句话的真谛。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充满激情和动力去迎接。通过学习和适应,我们可以克服困难,提高自己。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我们可以共同实现目标。通过自我提升和创新,我们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将继续努力工作,在天山地区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为这个美丽的地方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天山工作的这三年,我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这个地方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机会,让我不断成长和发展。我深信,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我一定能够在天山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并为这个地方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天山工作心得体会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材简说:
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1、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2、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3、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入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天山工作心得体会篇七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早上好!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王逸超,大家可以叫我小王。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游玩是骑马上天山,各位游客朋友们不用担心自己不会骑马,我们有专业的驯马师一边教大家骑马,一边带着大家上山。
骑着马上天山,你会感到一阵凉爽,戈壁滩上的炎热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蓝天衬着高耸入云的雪峰,在太阳的照射下,雪峰间的云影仿佛几朵银白色的花嵌在雪峰上。那些融化后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银项链往下坠,在山脚下汇成了冲激的流水,流水撞到石头上,形成成千上万朵盛开的莲花。每到水流缓慢的洄水涡,总有调皮的鱼儿在水里嬉戏打闹。游客朋友们,不妨停下脚步,让马饮涧泉。您不用下马,一低头便可看见清澈见底的湖水,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让寂静的天山变得生机勃勃。
各位游客朋友们,继续往前走,天山会变得越来越美。沿着白皑皑的雪线往下,是翠绿的原始森林,不计胜数的塔松像撑开的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间漏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速度可适当慢一些,小心人仰马翻。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溪岸两边,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显得格外的美丽,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不用离鞍,就能摘到美丽的花儿,送给你喜欢的人。
虽然现在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花园的春天比得上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时间过得如此快,是时候为这次旅游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期待下次相会。
天山工作心得体会篇八
巍巍天山,口衔天池,东西横亘2500余公里,南北宽度250至350公里。西起中哈边境,东至星星峡,在我国境内绵延1700公里。整个天山山系由3列山脉组成,由北往南分别称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天池即位于北天山中段的博格多山北坡。博格多山向西,山势逐渐高峻。2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将广袤、深远的新疆奇丽、险峭的另一面打开。而回首东望,山势逐渐低矮。突然,博格达峰以海拔5445米的挺拔身姿陡起于群山丛中。与另外两座海拔分别为5287米和5213米的山峰构成了著名的"雪海三峰",成为新疆的象征。天池也是因为陡然升起的高度而显得高峻异常。其实它的海拔为1943米,严格来说还不到"半山腰"。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众多的山系――天山作为新疆"生命的摇篮",占新疆全区面积三分之一强(57万多平方公里)。其山体由山地、山间盆地和山前平原三部分组成。
天池风景区,它以天池为中心,融森林、草原、雪山、人文景观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风光特色。它北起石门,南到雪线,西达马牙山,东至大东沟,总面积达160平方公里。立足高处,举目远望,一片绿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悬半山,就像一只玉盏被岩山的巨手高高擎起。沿岸苍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烟蓄罩;环山绿草如茵,羊群游移;更有千年冰峰,银装素裹,神峻异常,整个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天池共有三处水面,除主湖外,在东西两侧还有两处水面,东侧为东小天池,古名黑龙潭,位于天池东500米处,传说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又有"梳洗涧"、"浴仙盆"之称。潭下为百丈悬崖,有瀑布飞流直下,恰似一道长虹依天而降,煞是壮观,帮成一景日"悬泉瑶虹"。西侧为西小天池,又称玉女潭,相传为西王母洗脚处,位于天池西北两公里处。西小天池状如圆月,池水清澈幽深,塔松环抱四周。如遇皓月当空,静影沉壁,清景无限,因而也得一景日:"龙潭碧月"。池侧也飞挂一道瀑布,高数十米,如银河落地,吐珠溅玉,景称"玉带银帘"。池上有闻涛亭,登亭观瀑别有情趣。眼可见帘卷池涛,松翠水碧;耳可闻水击岩穿、声震裂谷。
天池以西三公里处是灯杆山,海拔2718米,山体长3公里许。老君庙、东岳庙就建于此。当年道士在山顶立一松杆,上挂天灯,昼夜不灭,当年乌鲁木齐的百姓都以天灯为神喻,只要灯长明不灭就预示世道太平,故该灯又称太平灯。由灯杆山西眺,乌鲁木齐可尽收眼底,尤其在华灯初上之际,远看乌鲁木齐万家灯火,其乐无穷。
天池西南两公里处,有马牙山,海拔3056米,山体长5公里,山顶断崖崖嵬,巨石林立,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因而得名。马牙山石林是天池景区的一绝,那些巨石在风的剥蚀下,形成厅特的马牙景观,其石厅形怪状,形态各异,或巨齿獠牙,如同猛兽血口,或层层翻卷如大海波涛。其中有一石极像古代牧人,头着毡帽,神态安然。走进石林总让你遐想联翩。在马牙山顶,北望天池,满目锦绣;东看博格达,雪海三峰尽收眼底;西眺乌鲁木齐,庐舍田庄,历历在目。
大天池北坡游览区
1."天池石门"
(景名为"石门一线") 1783年,乾隆皇帝的侄女婿枣乌鲁木齐第三任都统明亮疏凿了天池水渠。第二年春天水渠断流,"渠口高出水面数十尺",被认为"该处水渠实于屯田无益",因此被乾隆皇帝下令"停止开挖,其用过银两,著于明亮名下,赔缴还项"。后来明亮著碑文时,只对"疏凿水渠"点到题目而碑文中只字不提: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阜康之阳,灵山屏列,峰势出没云雾中,上有天池在焉。俗传此水为蛟龙窟宅,雪淹冰封,莫穷所自。人欲探其胜者,至山麓辄为风雨所阻。(1783年)余饬骑从,自南山口取道而入。溪流曲折,山径纡回,林木交荫,蔚然深秀,穿岩越壑,盘旋于松云蓊郁之间,其不减蚕丛(指‘蜀道’)百折也。"都统明亮这里所言的不亚于蜀道的纡回山径,就在现在的石门以下。
石门是进入天池风景区的天然山口,两侧宽约百米,最窄处仅10来米。石门两峰夹峙,一线中通,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峡谷,故又称"石峡"。石壁巍峨,高达数十米,长约100米,天巧奇绝,犹如打开的两扇门板。石色赭暗,如同铁铸,又称"铁门关"。石门内三工河穿流,水旋路转,河水湍急,浪花飞溅,崖耸谷深,声震幽谷,有诗曰:"巍峨石峡瑶池门,峭壁悬天险断魂。鬼斧神工刀劈就,一线通途上青天。"
2. "五十盘天"
(地名为"五十盘")《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再登再憩,渐就平岗。"明亮所言的平岗就是石门以上的"又一村"。过石门后,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从"又一村"开始,就是上天池顶的盘山公路,约五十盘。"五十盘"的大湾子处,今新建有"闻涛亭"(旧亭"观瀑亭"已坍塌)。
3."王母脚盆"
(又名"西小天池",景名为"龙潭碧月")《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闻水声潺潺,喷薄于断岩之上者,小龙潭也。潭水深碧,其源弗长,然虽流细力微,亦足以占溉近郭。"此处的"小龙潭"即为"王母脚盆",位于"五十盘天"的第三盘的右下方,海拔1660米,由天池湖水从地下渗漏入池,水似玉汁,犹如王母的冰肌玉体,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池周围塔松竞秀,披绿挂翠,倒映湖中,墨染幽深;到了夜晚,碧月当空,静影沉壁,月影微颤,与粼波成趣,有诗曰:
"一泓碧流成龙潭,青松白雪镶翠盘。
金秋桂月沉壁底,疑是嫦娥出广寒。"
"冰潭银帘"(地名为"西小天池瀑布")
过了西小天池不远,路右侧的瀑布即为"西小天池瀑布",瀑布凌空,垂帘数十米,犹如一卷垂落的银帘,银帘的后面,隐现着王母娘娘梳洗的倩影。
4. "西小天池瀑布"
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淋浴水","洗澡水"下泻即成"西小天池"。"西小天池瀑布"对面,光绪年间建有六角、尖顶的"观瀑亭",已毁,但有王树楠的诗为证:
"半亭飞瀑挂瑶虹,万仞层冰镂玉龙。
晴霭断桥笼弱柳,怒涛深涧响寒松。
洪波泻地倾星海,仙掌擎天峙雪峰。
与子谈山过夜半,乱云深处忽闻钟。"
今于原址重建"闻涛亭":八角、两层、红柱、黄琉璃瓦,亦十分魁伟。
5. "醴泉隐乳"
(地名为"西小天池瀑布源头")
"西小天池瀑布"的源头为"醴泉洞",此处,似洞非洞,隐蔽难寻,又称"隐乳洞"。泉乳从地下涌出,清净甘甜似醴,传说是"王母娘娘的醴泉"。汉代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86年)的《史记》卷一百二十三曰:"《禹本记》言:‘河山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这里说"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古代的一里约合今0.75里),即昆仑高约937500米,约为当今最高峰珠穆拉玛峰(海拔8848米)的106倍,由此可见,"昆仑"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最高山,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昆仑"所指的山也发生变化,《禹本记》中的."昆仑"指现在的博格达峰,现在的"昆仑"为西从帕米尔高原起,分三支向东分布的中国的最大山脉。
6. "仙女泳池"
(地名为"东小天池")
东小天池,位于"五十盘"的最后一盘的左侧半公里处,方圆数百米,海拔1860米。此处环境幽静,水清透底,原是"天上仙女的游泳池",后被黑龙霸占,故又名"黑龙潭"。池水碧绿,深幽莫测,池周松柏密匝,清泉阴森,令人心惊目弦,毛骨寒立,犹入龙潭虎穴。为此纪晓岚作诗曰:
"乱山倒影碧沉沉,十里龙湫万丈深。
一自沉牛答云雨,飞流不断到如今。"
7."悬泉飞瀑"
(地名为"东小天池泻水瀑布")
东小天池北岸断崖峭壁,高近百米,故称"百米崖"。每逢春末夏初,冰雪消融,池水上涨并由北岸泻漏下跌,形成近百米高的瀑布,流银泻玉,飞溅直下,水声如雷;若逢阳光折射,则彩练当空,气象万千,有诗云:
"珍珠数泉悬半空,银链高挂雾蒙蒙。
烟水漂渺娇阳艳,长虹飞架青峦中。"
8. "鳄鱼吐珠"
(地名为"东小天池源头瀑布")
翻过东小天池南面的山头,即达大天池北岸。天池北岸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堤坝,由古冰川终碛垄及山体崩落物迭加堆积而成,高289米,整个大坝似一条鳄鱼尾巴,故称"鳄鱼坝"。大坝东首建有人工水闸,名"鳄鱼闸"。天池水下泻,形成一条10来米高的瀑布,称"鳄鱼吐珠",水溅"黑龙峡谷地",汇成山涧溪流,北流不远形成一潭,即东小天池。"鳄鱼吐珠"、"冰潭银帘"和"悬泉飞瀑"合称"天池三瀑"。
大天池游览区
1. "天镜浮空"
(即大天池湖面)
过了西小天池,明亮继续写到:"从此(指"西小天池")越崇岭数层,始臻绝顶(指"鳄鱼坝")。见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沃日荡云。洵造物之奥区也!"大天池湖面,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梳妆镜","天镜"海拔1910米,呈半月形,酷似一个头南身北的葫芦,其南段的三工河就是葫芦的把。天池南北长3.4公里,最宽处1.5公里,平均宽度1公里,湖周长9.7公里;最大湖深102米(位于东北处),平均湖深40米;湖面最大面积4.9平方公里,一般为3.5平方公里;最大容水量2亿吨,一般为1.6亿吨;湖水冰凉清澈,内有人工养殖的冷水型无鳞鱼。
2. "镇海古榆"
(又名"定海神针")
在鳄鱼坝上,将目光从"大天池湖面"收回来向湖边看,您可看到一颗孤零零的大树,那就是驰名中外的"镇海古榆"。天池北岸的这颗古榆树,相传是西王母的神簪化成。传说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应邀赴宴,唯独瑶池水怪未被邀情,它便兴妖作怪,翻池倒海,搅得周天寒彻,蟠桃会无法畅饮欢歌。西王母盛怒之下,顺手从头上拔下一枚宝簪,插在瑶池北岸,镇锁水怪,平息怒涛。后来,在插宝簪的地方,长出了一颗榆树。实际上,这颗古榆是后人或西王母为纪念穆天子所栽的槐树,而在天池北岸池边栽的适于该地水文土壤的榆树的后代。生长在海拔1910米高处的这棵古榆,独生独长,树冠大如伞,状如帝王金舆华盖,面海向南,孤芳傲立。特殊的自然环境,给这一枝独秀的古榆,添神增奥。即使丰水年,湖水再涨,也只能漫到其根部。长期以来,人们将古榆根部与湖水水面的距离,当朝北尾朝南,龙脊9曲呈9座起伏的缓峰,龙脊西侧的龙爪变为5条支脉,伸入池内。
3."东岸靓女"
传说,每当夕阳西下,就有一个妙龄少女与东岸卧龙幽会。说来也巧,每当日薄西山,夕阳的余辉就沿着卧龙山勾勒出一位屈曲双腿、仰面而卧的少女侧影,她头枕高山,长长的睫毛化为山头的几株松树,丰满的胸脯化为两座圆圆隆起的山峰,梦幻迷人。要观此景,则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4."西岸鳄鱼"
天池西岸的长垄山体,传说是一条鳄鱼所变,故名"鳄鱼山"。鳄鱼头朝南身朝北,鳄鱼背呈弧状缓峰隆起,鳄鱼足插于湖中,鳄鱼尾即为前述的"鳄鱼坝"。
5. "南湖黄龙"
博格达山区,夏季降水较多,在天池常暴雨盆泼。三工河上游集水面积有168平方公里。每当大雨,河水汹涌北泻,黄色的洪水,浩浩淼淼。从池北南望,如一条黄色巨龙入池,使池水翻腾不息,涛长里许,涛声如雷,成扇状散去,似"孔雀开屏"。要观此景,则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6."大湾倒影"
大天池湖面西南部即"大湾子"处,风平浪静,峰林映湖,是观赏倒影的好地方。在大湾子观倒影,一定要掌握时间,天池白天刮上山风,夜晚刮下山风,换风时间一般在每天上午的九、十点钟,这时,天池风平浪静,倒影如画,此景乃成。要观此景,也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7. "瑶池风帆"
天池南岸,一片松海。夏季运送枯木,从南至北无路可行,只得将木捆扎成排,放入池中顺水而下,此时须小扬风帆。放木排的最好时机,是在夜间刮下山风时进行,乘风破浪,顷刻即到,而且在风帆上点盏小灯,一为照明指航,二为图个吉利。放木工站立于排上,掌舵扯帆。此时,人去鸟归巢,山睡林酣,万空皆寂。
娘娘庙游览区
一到大天池,左侧就有一条路向东延伸。循路向前数百米,可见一个船坞。从这里沿大天池东岸小路向南徒步半小时许,便可到娘娘庙游览区。
1. "达摩险径"
从天池北岸沿大天池东岸小路徒步去娘娘庙游览区的途中,左侧有一条非常危险、很少有人涉足的路也通娘娘庙。传说,此路由达摩所开辟。
2."西王母庙"
(又称"娘娘庙")
道教将西王母视为玉皇大帝的太太,因此称西王母为王母娘娘。据史料记载,娘娘庙当年建筑规模宏大,香火旺盛,1932年毁于战火。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内外华人多次受到西王母的梦托,因此来中国大西北寻找梦中仙境的人络绎不绝,当他们来到天池后发现天池之景与梦中非常相似。
1990年11月29日,台湾"西王母朝圣团"一行219人,专程来天池朝拜。自此以后,海内外"西王母朝圣团"络绎不绝。1992年,台湾道教"慈惠堂"在原娘娘庙遗址兴建了这座庙宇。现庙内有王母娘娘全身像及原娘娘庙部分遗物,如古钟、瓦当、壁画等。
3. "居仙故洞"
居仙故洞位于西王母庙右上方50米处,传说为群仙居住的地方,洞内壁画残存,隐约可辨。
4. "达摩禅洞"
达摩禅洞在居仙故洞的右上方。
5."观音阁址"观音阁遗址在达摩禅洞的上方,建筑年代不详,曾有道士2人,民国末年被毁。
6. "会仙平台"
会仙平台在西王母庙左前方的天池边上,今为一块平坦的圆形草地。
7."老子故洞"
《史记》卷六十三云:
"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西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据传说,老子来到了"西王母之山"
并与西王母等一起在天池里畅游,没想到差一点犯了戒念,因此在天池东岸即今"老子故洞"进一步修炼。
8."观佛光亭"
(又名"观海亭")
观佛光亭位于天池东岸的池边上,此处很少有人光临,非常幽静。日出时,如果天空布满碎云,那么就有佛光在西王母庙上空忽隐忽现,不知缘由者认为它是"海峰晨曦",并作诗曰:
"云遮雾绕万仞隐,晨曦初露景色新。
五彩霞光呼日出,博峰含笑看盛景。"
天山工作心得体会篇九
天山仙人谷景区由“五福山”、“团圆坡”和“仙人谷”三大景区组成。景区内山青水秀,大小景点星罗棋布。民俗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奇石文化、神文化汇融为一体,特点鲜明、内涵丰富。
天山仙人谷景区巧妙构思、完美设计开发集传统民俗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奇石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忠孝文化体验区、民俗风情展览区、群众参与娱乐区、户外拓展训练区、鲁中美食品尝区、大型表演观赏区、野外露营体验区七大功能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具备娱、玩、休、吃、购的一体化功能,使“天山仙人谷”成为老少皆宜的旅游胜地。
马术表演:景区特引进蒙古优良马种,并聘请曾出演过多部武侠剧的演员为您书写纵马驰骋的豪情!杂技表演:杂技表演由曾经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演出过的著名演艺人员为您奉上。主要包括绸吊、吊环蹬缸及走钢丝在内的诸多惊险好看的节目,每天都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带着满眼有绿色景致,从“王母池”走西环山路下山,便可看到半山水渠似银练,山枣累累挂满枝,谷穗谦逊向地垂,桃子泛红惹人醉。田间农人悠悠自得地拾掇着庄稼山阴处的村落,绿树掩映,红瓦若霞,时隐时现,如临仙境。
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无以伦比的田园情趣,心清气爽的天然氧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使得“天山仙人谷”景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旅游风格,是国内外游人亲友欢聚、陶冶情操的旅游胜地。
天山工作心得体会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嘿嘿嘿公司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健康生活,快乐徒步”活动,今天我们的徒步地点是全国aaaa级景区,美丽的天山大峡谷。我是今天讲解员李礼,现在我将为各位领导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此次徒步的目的地。
从各位坐上车开始,我们就将慢慢远离满是雾霭、尾气的大都市,缓缓走进一片圣洁的天空、一处忘忧的乐园、一方天然的氧吧。天山大峡谷景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北坡,博格达峰和天格尔峰之间,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势雄伟,起伏多变。景区距乌鲁木齐市约24公里,规划面积103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景区内有连绵的崇山峻林、圣洁的雪山冰川、神秘的原始森林,辽阔的山谷草原、纵横的峡谷河流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
目前景区已开发建设有不同风格的七大独特景点,即:天山坝休闲区,照壁山庄观光游览区,加斯达坂观光区、天鹅湖,高山草甸生态区、雪山冰川观光区、哈萨克民俗区。我们此次徒步的起点,就是天山大峡谷的第一景——天山坝,天山坝是照壁山水的栏水大坝,照壁山水库是乌鲁木齐县板房沟河流域的控制性骨干水库,也是乌鲁木齐县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彻底解决了水西沟、板房沟两个城镇5万人口供水水源保障及灌区季节性缺水状况。我们将在天山坝下车,拍摄合影,然后开始此次徒步之行。
我们将沿碧龙湾水域到达照壁山庄,完成初级道的前半段路程,共计4公里。碧龙湾是在奇山怪石之间蜿蜒流淌,犹如一条绿色的巨龙游憩于此,因此得名“碧龙湾”。如今巨龙已经沉睡,满湖的碧水被冰雪覆盖,更是另一番的冰清玉洁。
到达照壁山庄后,我们将沿“森林浴步道”,在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中,到达此次初级道转折点——影视基地。那里曾是电影《风雪狼道》的拍摄基地。《风雪狼道》以本世纪初发生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的特大雪灾为背景,讲述了公安干警以大无畏的忘我精神、舍身挽救淘金客生命的感人故事。
到达转折点后,大家可以选择继续攀登高级道向上行走2.3公里到达加斯达板岔路口,我们将有车在终点等候各位,将各位直接接到就餐地。如果大家觉得体力不足,可以选择折返下山,自行回到就餐地点照壁山庄,我们也将有工作人员等候各位。
最后,温馨提示各位领导,山里天气寒冷,有冰雪覆盖少量道路,请大家小心慢行,注意安全。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了,现在大家可以稍作休息,祝大家今天徒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