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提前设定目标和步骤,从而更好地实现计划。这些计划书范文不仅包含内容和结构的展示,还有作者在执行过程中的心得和经验分享。
优质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一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识字及朗读。
一、游戏激趣。
生:展示自己的画画作品。老师边收集,边肯定。并建议自主送给后面的老师。
师:大家画得真棒!你们真是小画家。(边说边板书课题:小画家)。
请大家读出来:并自豪的说:“我是小画家!”
师:(过渡句)孩子们,又一个魔术师来啦!请看大屏幕。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配乐范读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听。
(课件出示)。
2、我们也想读读它是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吧。注意要读准字音哦。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a小鸡给我们送来了一些字词卡呢。我们一起试着认认它们好吗?
课件出示:字词卡。
b小狗说:这样还不算识字大王呢,要把生字娃娃单独认清就送给你神秘的礼物呢。想不想试试?好!
课件:带拼音的生字苹果树(读拼音,想记法。)。
小鸭说:要把生字宝宝送回去,苹果就给你吃啦!
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苹果树(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小马说:大家读得多认真啊,这样吧,我就请你们这些小画家们一起去欣赏欣赏我们小动物们雪地作画吧!愿意去吗?那好。咱们出发吧!
三、学习课文。
1、过渡句:这天我们在动物们的家推开窗户一看:呀----下雪啦!下雪啦!
课件出示:“下雪啦!下雪啦!”这句话(抓住朗读指导、感叹号的认识来教学)。
学习第二句(出示课件)抓住一群来讲。引出成语“三五成群”
口头练习:老师一人站在讲台上。
后面有一听课的老师。
3、学习第三、四句他们都是谁呀?画了什么画呢?课件出示四种动物在雪地走过的图。
4、学习第五句这些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
5、学习第六、七句。
师:呀!突然小狗想起来了:咦!好朋友青蛙去哪了?
课件出示六、七句大屏幕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我们去叫醒它,让它和小画家们一起画画好吗?生:(不好)。
师:为什么呢?(了解冬眠)课件出示冬眠的两幅图。
四、小结全文。
课件出示全文的内容。要求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复习巩固:帮小画家找作品。
1、小画家们回家了。它们的作品还在呢。可老师忘了谁画什么了。谁愿意上台来帮帮老师啊?(生上台贴画)。
2、大屏幕检查是否正确。
3、为什么它们能画那些画呢?谁最聪明来告诉大家?
优质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二
摘要: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项目式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文章介绍了项目式教学法案例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所谓的项目式教学法是以工程实践为导向,融合多种现代教育理念,包括现代认知心理学、自适应学习理论,探索性学习架构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此种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项目教学法成败的关键是能否设计一项合适的工作任务,即一个具体的工程案例,项目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案例设计须注意以下事项:
1.生动有趣,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则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表现为有集中精力、不畏艰难、不惜时间主动求知、积极探索的意愿。因此,在项目案例设计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1案例应尽可能来自工程实践。来自工程实践的案例具备高度的真实性,这种与学生将来要就业的岗位具备高的关联度的项目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以便为胜任未来岗位打下基础。案例可以来源于各种相关竞赛题目,尤其是国内、国外重大竞赛,通常给参赛人员带来较大的挑战性,能够充分调动和体现参赛者的各种综合能力,大学生群体通常愿意尝试这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1.2学生可以参与案例设计或者自主设计案例。学生可以参照身边非常熟悉的产品,重新设计和制造产品,提高学习兴趣。
2.难易适中,便于操作。
学生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成果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合作等关键能力。过于简单的案例由于比较容易解决,往往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且由于缺乏挑战性,学生容易厌倦;过于复杂的案例往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学生较难有成就感,这对于学生的信心、毅力都是巨大的挑战,将极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案例应该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成功解决大部分问题,并且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和实践,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能够较好地解决剩余问题。
3.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在同一门课程的`案例设计中,要注意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防止各模块教学过程衔接不当。项目之间应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而非简单的重复。后续项目相对于前一个项目而言,不仅是知识体系的循序渐进,更是能力体系的逐层递升。
如果一个项目中用到大量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新技能,那么学生单靠自身努力短时期内可能无法完成该项目,甚至是无从下手。其结果是在项目正式实施前,教师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详细讲解这些知识和技能,然后才能实施相应的项目教学,这种教学过程与传统方法的先按顺序讲基础知识和技能,再通过作业的形式做综合练习几乎无异。
4.目标清晰,重点突出。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在设计的案例中必须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每一个案例所覆盖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都比较广泛,但在案例设计时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突出某一个或某几个能力要求,即要在所设计的案例中体现出教学目标。
5.典型案例,举一反三。
教学案例应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既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又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案例可来源于工程实践,但绝非将实际案例全盘搬到课堂上。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很多企业的产品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对能力的要求相对侧重于某个方面,把这种案例全盘搬到课堂上将不利于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的培养。工程实践的案例应来源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所以,需要采集行业内多个产品,并对每个产品所要求的能力的侧重点进行分析,然后对某个案例进行适当的修改,或重新设计一个案例使之能够体现本行业内未来的从业者所需具备的全方位的能力要求,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能够很快胜任不同的岗位。
6.不断完善,精益求精。
案例的设计并非一劳永逸,而是要尽可能不断完善。一方面,教师设计的案例也是一件产品,要经受实际教学的检验,聆听学生的建议,及时接受用人单位对所培养的学生能力的反馈,并认真总结,不断改进项目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紧跟行业内技术发展的形势,与时俱进,了解行业对从业者的新的技术、能力的要求,并通过改进项目教学案例融入这种新的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数控加工工艺学》的项目教学案例设计中注意以上事项,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对比分析后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所培养的学生能更较好地适应就业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杨结群.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研究),,18.
基金项目: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201231)。
优质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三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变革,多元化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势必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植物保护专业是我校传统专业之一,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有害生物防控技术,能在现代农业及植物保护相关领域从事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技术与设计等工作的产业应用型人才。《农业昆虫学》课程作为植物保护专业骨干课程之一,其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要有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以满足社会对新型植保人才的需求。本文就《农业昆虫学》课程相关知识点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方法,探讨案例式教学在该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效果与前景。
一、《农业昆虫学》传统教学内容及存在问题。
(一)传统教学内容。
传统农虫的授课模式为以主要作物为主线,分别讲述各种作物上主要害虫的各虫态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这种讲述方式只是简单地罗列,缺少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机会,课堂气氛也不活跃,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靠死记硬。实验课的形式也较单一,主要是对害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绘图、编制检索表等,让学生认识农田主要害虫,掌握其鉴定方法。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往往是依葫芦画瓢绘制主要识别特征,完成实验报告。这样的授课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更无法做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和顺序照本宣科,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采取灌输性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课的课堂也比较死板,老师介绍实验害虫的种类、主要特征,让学生一一对照、观察,实验作业往往是绘某虫态主要鉴别特征、编某作物主要害虫检索表、鉴定幼虫或成虫等内容。老师把学生在实验课上需要完成的任务交代得一清二楚,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常有一些消极心态,容易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效果不佳,学生尽管认真记笔记,也完成了实验作业,却常常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授课内容缺乏实践应用性。传统农虫课程是以害虫为切入点,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先鉴定害虫,再根据害虫确定该虫的为害方式和防治方法。但在受害农田中,很多时候往往先看到的是被害状,因为许多昆虫只有在为害的时候才出现,不取食时就藏匿起来,也有些昆虫是在地下或者植株内部(如茎杆、果实、叶片内)为害,在植株表面是看不到它们的。学生在传统授课方式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不利于他们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案例式教学在《农业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主要包括案例准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及效果评价等主要阶段。
(一)选择合理的案例。
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对所授课领域有充分的掌握,常到生产一线去实践,深入到田间去调查,掌握主要害虫种类、为害特征等,从而总结出典型案例。例如,亚洲玉米螟是玉米田重要的钻蛀性害虫,由于其幼虫的钻蛀习性,在植株表面很难寻觅到该虫的踪迹,但其为害特征却很独特,幼虫蛀食寄主植物的心叶,形成排孔蛀食雄穗形成折蓼蛀食茎秆组织,造成风折倒伏,这些被害状是很容易观察到了。因此可以以田间被害状为切入点,设置案例,这种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为直观,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专业知识。
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实用性。在大田中,许多虫害在同一植株上会同时发生,甚至并发病害,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综合考虑,提出符合实际生产的案例。例如,许多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在为害作物时会留下刺孔,导致刺孔周围组织死亡,形成黄色小点儿;继而由于坏死组织停止生长,正常组织继续生长,会导致叶片等组织畸形;同时刺吸式口器害虫还能传播病毒,引起病害。教师可以把这种综合发生形成的被害状作为案例提出,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案例分析。
教师将案例和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已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查阅相关专业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些资料,以免学生盲目查阅,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问题,通过资料查询得出结论。也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设置不同的案例,并选出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和组织组内讨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通过讨论相互补充,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更细致,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
除了让学生查阅文字资料,还应该让学生走进实践课堂。我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在第六和第七学期从5月到10月需要参加为期6个月的季节性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基地直接参与生产管理或其中某一环节,了解禾谷类旱田作物、水稻、蔬菜、经济作物等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植物保护实习基地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生产实习作用,将案例教学与生产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将案例教学的课堂搬到农田。教师带领学生在试验田中寻找合适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现场分析讨论,通过对被害状的观察、害虫的寻找、作物生长期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
(三)课堂讨论及教师考评。
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得出统一结论,每组派1个代表阐述自己组得出的案例分析结果。之后教师引导其他组学生对该结论进行相互讨论、点评,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和评价。对于重点问题和回答模糊的问题要重点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彻、掌握更加容易。这种教学形式使老师与学生充分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学生通过讨论的过程,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课堂的案例点评则在现场进行,教师在田间直接听取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干预,最后针对学生讨论内容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评判。这样的讲授方式更加直观,学生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一)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传统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常感觉枯燥乏味、记忆困难,学习积极性自然下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课堂辩论、到田间实际操作等过程,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增强,课堂表现更加活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为了对案例进行分析,必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这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案例式教学将传统的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转变成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实现了由注入式、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听课、做笔记、复习、考试,而是主动去探索未知的事物,有目的地去学习,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此外,学生在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畅述己见,也可以提出问题和质疑,通过这种讨论可以有效地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让学生受益终身。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是多元的、复杂的,只有拥有好的自学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在农虫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具有同种为害特征的害虫中选择几个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以点概面,其他的让学生通过工具书自己学习,以及到田间实际观察。作业可以是制定几种为害症状,让学生在实验基地调查符合这些特征的害虫有哪些,它们具有什么类型的取食器官,才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为害特征,如何有效防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毕业后,不管到哪个地区工作,即使面对南北方气候差异、作物差异、害虫差异,到田间不认识当地害虫,依然能通过大学时掌握的学习方法,通过相关资料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植物保护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教学中学生参与大量实践学习,才能在实践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并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解释各种现象,解决各种问题。案例式教学恰恰将田间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植物保护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许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众多的弱点,其根源在于高校教育方法存在弊端上,因此教学体系创新势在必行。案例式教学能够把课堂延伸的试验地,甚至延伸到农民的田地。让学生毕业时掌握一技之长,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将来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四)教师责任感增强。
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授课的思维方式,把原有的授课内容进行重新的融合、归纳,才能总结出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扩大知识面,对当地作物的主要害虫及其动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才能适时地、合理地引入案例,将案例式教学很好地应用到自己的授课过程中。
课堂讨论及考核是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该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从而因材施教,更好地计划之后的教学任务。还可以考量案例是否完善合理,进而不断地进行改进。此外,案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绝不能像传统授课方式那样,总结出一套案例,每年都生搬硬套,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每年田间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四、案例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案例式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主要应用于医学、法学和商业等学科,现已日趋规范和成熟。但目前该教学模式在植物保护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对案例式教学过程的掌控还不能做到驾轻就熟,部分学生对这样的授课方式也不太适应。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教师方面需要强化综合素质,对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的掌握,并且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才能将教学内容与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方面则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客观评价学生的分析结果,使学生逐渐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如何将案例式教学模式更好地应用到《农业昆虫学》课程中,甚至未来应用到植物保护专业其他课程中,需要教师在以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课程改革的路程还很长。
另外,案例教学法在农虫课程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许多教学内容无法凝练成案例,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仅能获得较为零散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因此,在农虫的授课过程中绝不能完全依赖案例教学,必须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即有连贯性,又不失趣味性。
优质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四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用一句话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具体的事?
学生自由回答,边答边板书。(请简要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100字左右。)。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大胆发表见解,这里不需要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继续引导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学生尝试概括发言,老师明确:(中心思想概括的常见格式)。
本文通过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颂并赞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责任重大,充满人情美。
(4)拓展——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并记录积累。
“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赏析重点句,品味语言美: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这里,老师应对初中语言赏析的基本步骤做个方法指导。(找出赏析点+分析句子含义+表达效果或情感)。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进行赏析: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赏析:这是个内容上相对称的句子。意为我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对成年的我也很尊重。母子之间互相尊重,充满骨肉之情。
接下来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可以赏析的句子,尝试赏析,可重点分析以下句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意为“老一代”和“下一代”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例如文中对小路尽头的景物描写。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1.写一篇同题目作文《散步》,集中记叙一件事情。
2.拓展阅读《孝心无价》,并借阅毕淑敏文章。
《散步》。
课文内容: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走大路(我)尊老。
路线的分歧走小路(母亲)爱幼。
分歧的解决尊老。
爱幼。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和谐、和睦、乡亲香爱文章主旨(中心、主题):本文通过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颂并赞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责任重大,充满人情美。
语言品味:(找出赏析点+分析句子含义+表达效果或情感)。
对称美、含蓄美、景物烘托美。
优质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五
本文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儿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蔬菜的颜色、形状、生长特点等,内容浅显易懂,便于孩子们掌握。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课后的生字都是常用字,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认字,在读中习字。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文中蔬菜,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劳动的愉快。
借助汉语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儿歌,学会本课生字。
生字卡片、常见蔬菜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几个谜语考考大家。
紫色树紫色花,紫花开了结紫瓜,紫瓜顶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
(打一蔬菜)。
头戴大圆帽,身住泥中央,有丝不织布,有孔不生虫。
(打一蔬菜)。
抽生回答。茄子和莲藕还有好多伙伴呢!让我们去看看,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地叫叫它的名字。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蔬菜),那它们生长在哪里呢?(菜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菜地的一首儿歌《热闹的菜地》,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
2、送生字回家。
(1)媒体展示本课生字。孩子们,生字娃娃来到菜地,也被这些新鲜的蔬菜迷住了,走迷了路,我们赶快去找找吧!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见这些生字娃娃把它们圈起来,给它们一个家,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媒体相机展示圈出的生字,进行订正。)。
(2)跟这些生字娃娃交交朋友,反复拼读,记住它们的名字。
3、读准生字字音,提醒大家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音。
抽生读、小老师教读、齐读。教师相机区别本课平、翘舌生字,对比巩固,齐读、抽读生字。
4、以多种形式巩固识字。
(1)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你们组喜欢的方式,检查伙伴的识字情况。
(2)检查小组学习识字情况。大家学得真认真,菜地里的蕃茄娃娃也被吸引来了,它出难题难住了小猴,咱们帮帮它(抽读、齐读、小组读并相机给生字组词、说话)。
5?猜字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对老师,老师指一个字,抽上来的同学猜是不是××字,如果猜对了,大家就边拍手边说:对对对,请回位。如果猜错了,大家就说不是××字。当然,如果你的伙伴猜不出来,你想帮帮他,可以用动作、手势、口形帮他,但千万不能出声。师生互动猜字。
三、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3、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想一想:还能发现哪些秘密?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勾画表现蔬菜颜色、形状的词语。和同桌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有这样的颜色和形状。抽生汇报。
4、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如:为什么说萝卜地下捉迷藏?怎么说茄子身穿紫衣裳等。
5、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有关语句,并适时指导朗读。
(1)想不想看看那个躲在地下和我们捉迷藏的萝卜娃娃?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齐读萝卜地下捉迷藏。大家看出它是一个怎样的萝卜娃娃了吗?(爱藏猫的、顽皮、可爱、乖巧、淘气的)抽生读,学生互评,哪些地方读得好,老师范读,学生再读、齐读、表演读。还有哪些蔬菜和萝卜一样和我们捉迷藏?(土豆、地瓜、莲藕)。
(2)多音字长的区别,图文结合,并组词巩固。
6?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读读,加深体会。抽生读,并适时展示蔬菜图片。齐读全文。
四、创设情景,美读课文,及时拓展。
1、种蔬菜(贴蔬菜卡片),感受丰收喜悦,体会劳动的愉快。
(1)农民伯伯看见自己的菜地里这么多蔬菜会怎么样?让我们去看看蔬菜丰收的场景,学生谈体会。
(2)蔬菜娃娃也跑进了我们的教室,快把它们请出来吧,我们这儿也有一块菜地,想把蔬菜种上去吗?(想)是啊!劳动是最光荣的,手里没拿蔬菜的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唱唱《劳动最光荣》这首歌。种蔬菜的孩子踏着欢快的步子上来吧!
(3)学生谈种蔬菜的感受。(高兴、愉快)。
2、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
3、教师引读。
4、男女赛读。
5、加动作美读。
6、创编儿歌。
五、总结延伸。
优质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六
1、旧课复习(时间)。
2、新课内容(时间)。
3、新课小结(时间)。
教案(首页)。
附件3:参考教案格式。
课程教案。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教案参考格式。
教案是体现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安排,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为做好教案编写规范与管理工作,促进教案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案编写的要求。
(一)教案封面、扉页上的课程基本信息。
1.教案封面要求:应填写课程名称、课程编码、总学时(周学时)、开课时间、适用年级、专业、使用教材、授课教师等信息。
2.教案扉页要求:应填写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信息。
教案是指正文部分对教学内容做了较为详尽的表达,较为充分的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章节、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旧课、引入新课、提问与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在编写教案时应突出以下要点:
第一,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要反映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教授知识的。
深度、广度、教学层次;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想素质教育。
第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
极性,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第三,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特点。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某些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多媒体课件不得替代教案,必须按要求编写教案。
第四,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师对本章节教学效果反映的总结、分析,可。
以全面审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肯定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三)教案编写时间要求。
教师编写教案应在上课前完成,其中开学准备周前应编写完成前五周的教案;教学过程中应提前一周编写完成下一周的教案。
优质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七
本节绘本内容很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情节也非常的清晰易懂,让幼儿在听的同时,就能很快地掌握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中班幼儿对乘坐交通工具时应该遵守的规则还不是非常地清楚,知道一些,不过在真正乘坐时,就会因为兴奋而忘记乘车规则,做出一些危险的事情。所以我设计了这一节绘本课,希望让幼儿懂得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1、能讲述故事的大致情节,根据小动物的特点,理解并记忆相关的乘车约定。
2、让幼儿懂得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公交汽车情景模拟、相关ppt。
师:“小朋友们,你们快看,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开来了一辆公交汽车。这是汽车的前门,我要从这里上车;这是我司机的位子;这些是小乘客的位子;这个是后门,要从这里下车。滴——滴——,按按小喇叭,我要出发去玩了,有谁愿意搭我的车一起去啊?”(幼儿举手)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愿意搭我的车啊!可是我的车子太小、座位不够,该怎么办呢?这样吧,如果谁能记住我说的乘车规则,我就邀请他来一起搭车,你们同意吗?”(幼:同意)“那你们的小耳朵要听清楚喽!”
(小小规则要记牢,交通安全最重要。前门上后门下,排好队儿不着急。首先寄好安全带,然后小手抓抓好。莫在车里乱走动,莫把脸儿往外瞧。如果你能都做到,你就是个乖宝宝!)
师:“滴——滴——,小乘客们,我们已经到达终点站了,请解下安全带、排好队有秩序地从后门下车。”
师:“王老师的汽车游戏好玩吧。(好玩)今天啊,森林里的狮子爷爷也开来了一辆公共汽车,我们快来看看吧!
师:“我们的故事先讲到这里。原来啊,狮子爷爷的公共汽车一路上也载了很多的小乘客。而且我们的狮子爷爷也跟王老师一样,对它们提出了一些乘车的规则。那谁现在动动小脑筋,告诉王老师,你刚刚在故事里都听到狮子爷爷跟谁提出了什么样的乘车规则?首先是谁想要搭车?狮子爷爷跟她说了什么要求?”(幼儿举手回答)
师:“那我们一起来听听他说的对不对?听听我们的小乘客是怎样回答你的?”(边播放ppt边回答问题)
师:“看来啊,我们的狮子爷爷跟每一个小乘客都说了一个乘车规则,那我们的小乘客有没有听狮子爷爷的话呢?让我们继续往下听故事。”
师:“我的故事讲完了。为什么故事最后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呢?小乘客们有没有听狮子爷爷的话?原来啊,小乘客们后来因为太兴奋了,忘记了狮子爷爷的乘车规则,造成了不好的结果。这说明啊,我们在乘车时需要注意安全,一些不安全的动作,我们是不可以做的,而且一定要遵守乘车规则。那我们小朋友自己在乘车的时候都要注意些什么,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谁来说一说?”(幼儿回答)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不错。可是刚刚有些小乘客在坐王老师车的时候啊,因为兴奋贪玩,忘记了我们之前说好的乘车规则,做出了一些不太安全的动作,这样可不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找一找哪些动作是不安全的。”
师:“刚刚的那些小乘客们,你们都记住了吗?不仅仅要记住乘车规则,还要学会自我保护。那我们待会回班上去再玩一次汽车游戏,比比看,谁才是真正的文明小乘客,好吗?”(好)
七、结束。
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很积极主动,配合很好。开始环节的游戏,孩子们都被成功的吸引住了,很踊跃。不过我预想的情况有些不太一样,班上的孩子们太守规则了,没有做出很危险的动作,也或许是我做的安全带太紧了,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发挥。不过后来还好,下车时,有的小朋友忘记了应该走后门,被我抓住了把柄。为后面给他们看自己有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埋下了铺垫。
优质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八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搜集有关鲸、白鲸的图片、文字资料,选取几段录像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鲸、白鲸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出示课件:鲸的图片)老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2?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学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4?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读收获。
3?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认读,小组接龙读课文。重点抽查:吱、嘶。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段,录像入手,引导自读自悟。
(1)出示课件,看白鲸洄游录像,引导学生交流所见所感。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看批注,说体会,学批注。
(3)检查学习第二段。
读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说自己的体会。引导读批注,学批注。体会拟人化手法的好处,以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白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齐读课文,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朗读课文。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4)检查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这一项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讨论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引读、对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性格。
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检查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指导朗读。
四、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五、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12 白鲸 夏季旅行家(洄游)总
声音变化多端
口技专家
嬉耍游玩
优雅聪明
擦身蜕皮
极爱干净分
(抓特点表喜爱之情)
优质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九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意图:
1、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意境美和情致美,努力使阅读过程成为审美的过程。
2、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尝试探索课内特别是在独立阅读中如何丰富学生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感受松坊溪冬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片填空:()的冬天。
2、引入: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看看松坊溪的冬天,想去吗?
3、读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这节课我们就去感受一下松坊溪雪景,好吗?
二、初读课文,体会美。
1、理清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松坊溪的雪景。
(2)先写了(雪中的景色),再写了(雪后)的景色。
2、初读感悟美。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感受一下松坊溪的冬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反馈。
(3)、用不同的句式说一句赞美松坊溪冬天的话。
3、过渡:松坊溪的冬天美在哪里呢?
三、研读课文,感悟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请你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一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呢?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告诉大家。
2、朗读、交流。
重点点拨:
(1)、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棉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2)、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3、齐读9-13节
(二)、研读“雪止了”一层。
1、师:雪中的松坊溪多美啊,那么雪后的松坊溪又美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研读。
2、明确研读任务:
(2)16、17两个自然段作者是站在(),先向()看,再向()看,最后向()看。
(3)我还从()(词、句、或段)体会到了雪后松坊溪的美,因为()。
3、学生分学习小组研读。
4、讨论交流。
重点研读:
(1)“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
(2)水中的溪鱼有什么特点?
(一群又一群、多;色彩艳丽、美;姿态、动作迅速、活。要求读出情趣。)
分两大组比读,比比谁读得有情趣。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
(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预示春的到来,使人回味无穷。)
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课文。
五、读读背背,积累语言。
自读9-18自然段,下面的三道题目任选一题。
1、选择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在座的老师或同学听。
2、选择其中一句或几句有感情地背一背。
3、选择其中一两句特别喜欢的句子抄在日记本上。
六、欣赏描写冬天的段落。
1、简介郭风。
2、配乐读郭风的诗。
3、配乐读《雪夜的小山村》
七、小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松坊溪美丽的雪景,那么课文中其他的段落在写些什么呢?也有这么美吗?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八、布置课外作业。
任选一题:
完成时间:一星期
完成方式: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作业内容:
1、收集有关描写冬天的文章或句子,编成文集或小报。
2、模仿课文的写法,选一处景物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冬天的景色。
优质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十
1、 知道我国航天科学科技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 学会备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乐”;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时,能比较熟练的根据词语确定带点字的意思。
3、能给课文中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能默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课文。
2课时。
1、 什么是人造卫星?你们知道人造卫星有什么用处?
2、 简介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情况。
指名按自然段接读课文;正音:乐曲;分析易写错的字:缓、翰;据词定义,完成课后第2题。
1、 讲读第1—3自然段。
(1) 默读课文,填表。
时间-------------地点------------
自然段 卫星情况 人们反应
1 没有出现 仰着头、谣望
2 经过北京上空 高喊、一片欢呼声
3 发回《东方红》乐曲 蹦啊,跳啊!
小结描写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待卫星——发现卫星——听到乐曲声。
(3) 第2段中的“顿时”能省去吗?为什么?用上“顿时”说明什么?
(4) 读句子,联系课文说说人们的心情为什么激动?完成课后第6题。
1、 检查字词。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1、 讲读第4自然段。
(1) 指名读,理解课文。
(2) “从那以后”的“那”指什么时候?
(3) 这一段时间里我国发射了哪些卫星?说明了什么?
数量大:48颗。
品种多: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科技技术试验卫星。
质量高:划出有关词语并说明理由。
时间短:课文为什么要强调这些卫星在短短30多年里成功发射的?补充介绍有关知识和图片。
2、 读课文,并试着背诵,可进行填空练习,为背诵做必要的铺垫。
优质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十一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一)导入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优质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十二
1.结合课文词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陶冶情操。
理解课文内容,进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课时安排
2课时
1.准备荷花塘的资料片
2.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荷花塘情况。
3.观察身边的景色。
1.先后出示“荷叶”、“圆圆”,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2.让学生说说荷叶生长的季节、地方。
3.补充资料,播放图片。
4.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象。
2.让学生在众多的动物卡片中,找出文中的小伙伴,并板书。
3.生自读课文,读后评一评自己读得怎么样。
4.小伙伴们都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
1.圈出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3.汇报学习情况。
4.读生字卡片。
5.读含有生词的句子。(有课文中的句子,也有课外的句子)
1.让学生分小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自读自演。
2.各队自愿表演,说说自己队把荷叶姑娘当成什么,谈感受其它小队评一评。
3.扩展练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把荷叶当成什么。
1.读文中4个句子。(例如:小水珠躺在荷叶上。……)
2.读有生字的练习短文。
1.出示谜语
2.学生猜谜,师板书课题。
1.读生字卡片。
2.做“找朋友”游戏。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说一说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师边听边板书)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展开讨论:在读中你知道了什么(师完成板书)
1.让学生选最喜欢的一个小伙伴,说说为什么?读给大家听。
2.把描写最喜欢的小伙伴的句子,加入适当动作读一读,演一演。
3.引导学生体会荷叶带给四位好朋友的快乐。
1.认读生字。
2.说一说识字方法。
3.师范写生字。
4.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5.选择展示、集体交流。
1.说说荷叶是同学们的什么?用“是”说句子。
2.展示图画作业。
3.欣赏荷叶的美丽画面,朗读优美词句。
小水珠 摇篮 躺
小蜻蜓 停机坪 立
小青蛙 歌台 蹲
小鱼儿 凉伞 游
优质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十三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重点:看图识字、识词,读好韵文
难点:创设情境使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丽
课时划分:2课时
图文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能正确、流利地认读生字,诵读词串,并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初步领略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了解壮乡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
3、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碧、峰、影”。
1、通过激情导入,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1)同学们,咱们的祖国山清水秀,有许多著名的游览胜地。我们国家的xx区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到广西游玩,一定要去欣赏桂林山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最美之处就是漓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游轮,到漓江上观赏一番吧。
(1)出示词串,说说哪些词串在读的时候要注意的?
(2)学生交流,重点指导“秀峰、倒影、骆驼”的朗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互读检查。
(4)齐读
1、我们的游船已缓缓驶入漓江,多么可爱的漓江呀!
2、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学生交流
b、师:是呀,漓江的水美。像碧玉一般的清澈,这就是“碧水”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词。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齐读
a、你还看到了什么?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b、与你以前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
c、师:是呀,桂林的山多么清秀呀,谁来读?齐读
师:水美、山美,碧水倒映着请山,就更美了!
把你看到的倒影读出来,比一比谁看到的最美。个别读,齐读。
3、让我们把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读出来。齐读第一行词语。
1、我们的轮船继续前行,听,耳边传来了动听的歌声,我们循声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2、: 对歌 榕树 壮乡
3、学生看图交流对“对歌、榕树”的理解
3、师补充简介壮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人民爱唱歌,壮乡有“歌的海洋”之称,人们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还喜欢依山傍水建屋,在青山绿水中生活,日子那样的幸福美好。
4、少数民族的生活是那样多姿多彩,谁愿意带我们去看一看,读好这组词。
1、走出了壮乡,轮船渐渐驶进群山之间,这里的山真有趣呀!师配乐读第三行的词。
2、交流:看到这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哪座山?
3、象鼻 骆驼 笔架
4、这么有趣的山峰,谁想读?
还有一段文字也是写桂林的山的,想不想听听,山有什么特点?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指名读词语
3、看图交流了解:鸬鹚
3、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这美丽的画面读出来。齐读这组词。
1、(出示配乐画面):无论是晨曦、白天、还是晚霞当中,漓江两岸的美景都是如诗如画: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自己先读读,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下节课要请他来当小导游,带我们去游漓江。
根据每组词的难易,分配不同的教学时间,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大致了解词意,带着理解和画面读好词语,同时也注意对整篇韵文的朗读指导,给学生课文的完整行。并在本板块中尝试补充了与内容有关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有机地结合使用,让学生由词的感悟过度到对篇章的赏析感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美。
1、碧 峰 影
2、观察字形,什么结构的字。
3、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 ;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
5、学生练习描红、书写,师提示写字姿势。
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临帖,把字写美观。
a类:完成《习字册》。
b类:背诵词串。
1、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鼻、骆、驼、架、廊”。
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2、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真是百看不厌。谁能当一回小导游,带领我们再次去饱览无限美好的风光?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词串说几句话。
3、小组内进行小导游演说比赛。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
1、出示生字,读一读,说说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字?
2、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
3、师示范,重点指导“鼻、廊”的书写。
“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
4、学生练习描红、书写,师提示写字姿势。
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了学生的不同想法。通过交流、讨论,把枯燥乏味的写字教学变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阵地,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识字写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发了识字写字兴趣,写好字成了他们主动的愿望。
作业设计:
a类:1、继续完成《习字册》。
2、完成《补充习题》。
b类:选择一组词串写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