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教案的科学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们认真对待和精心设计。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份精选的初一教案,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一
1.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本堂内容的重点是七巧板的制作和拼摆,难点是拼图所要表现的几何图形,对已学过的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有机联系和语言表达。
引导活动讨论
引导:意在教师讲解七巧板的历史,七巧板制作的方法。
活动:人人参与制作七巧板,拼摆七巧板的图案。
讨论:对自己所拼摆的图形与同伴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利用多媒体工具)与老师进行交流。
启发式教学
先用多媒体显示各种已拼摆好的动物,交通工具,植物等等然后介绍它是由怎样的一副拼板拼摆而成的(不一定要七巧板)。紧接着就介绍七巧板的历史,制作方法,让学生制作一副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利用所做的七巧板拼出两个不同的图案,并与同伴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
(1) 你的拼图用了什么形状的板?你想表现什么?
(2) 在你的拼出的图案中,指出三组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线段,并将它们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3) 在你拼出的图案中,找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将它们表示出来,它们分别是多少度。
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作适时的评价,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介绍老师制作的3副游戏板,并用多媒体显示十几种的拼摆图案,通过生动有趣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出你还有材料吗?有信心凭自己的智慧制作一副游戏板吗?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可由附近的同学四人小组制作完成)。
由四人小组制作的游戏板,拼摆二个不同图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全体同学,用语言表示拼图所表现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的联系,呈现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知识。
通过制作七巧板及游戏板进一步学会了画平行线段、垂线段、找线段中点的方法,通过拼摆丰富了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空间观念和观察、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
利用20cm20cm的硬纸板做一副游戏板,利用它拼出5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并把它画下来,布置教室的环境。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二
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 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
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引例1]小明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怎样才能既快又准地找到座位呢?
[引例2]规定竖为列,横为排,如果我的朋友在第3列,你能知道他(她)是谁吗?
如果说我的朋友在第3列,第2排,那么你知道他(她)是谁吗?
归纳8排6座、第3列,第2排共同点:用两个数表示位置。
约定:影院座位,排数在前,座数在后;教室座位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则上述位置可简记为(8,6),(3,2)。
介绍:像(8,6)、(3,2)这种用括号括起来的一对数我们把它叫做数对。
可以发现,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如果约定了前面的数表示列数,后面的数表示排数,那么a与b组成的数对就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
引入课题有序数对
由上述问题直接引出概念
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请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有序数对,有序数对都有哪些用途?
[探究1]请学生结合实际的教室座位 若位置记法为(列数,排数)
(1)请问(5,4)和(4,5)表示的是哪个同学的座位?
(2)游戏:教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学生立即站起来。
(3)思考:(3,4)和(4,3)指的是不是同一位置?
[讨论]利用有序数对,能够准确地表示一个位置,生活中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情况很常见,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等。(展示课件)
小明是朝阳实验学校刚入学的初一新生,他为了尽快熟悉学校,请高年级同学为他画了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如果用(2,4)表示图上校门的位置,那么花坛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的位置分别可以表示成什么?(课件展示地图)
解:花坛(4,6),图书馆(5,0),体育馆(9,6),教学楼(10,3)
知识点: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注意点:(a,b)与(b,a)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位置。
主要方法:利用有序数对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如根据数对画图形。反之,也可点的位置转化为有序数对,如经纬网的使用。有序数对与点的位置实现了简单的数形结合。
小王初到某个公司,你有什么办法让他比较容易地找到图上的几处场所。
自由设计 二选一
1、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用有序数对描述的图形。
2、设计一个游戏,如解密游戏、迷宫游戏等。
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学习主动性不够,主要是靠自己的兴趣而学习。因此,我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利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来引导教学的各个环节;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生动清楚的反映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同时有利于突出重点, 增强教学条理性,形象性,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三
1、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2、能按要求把所给出的图形补成以某直线为轴的轴对称图形,能依据图形的轴对称关系设计轴对称图形。
本节课重点是掌握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要画出点a关于l的轴对称点的画法,在此基础上掌握有关轴对称图形画图的操作技能,并能利用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来设计轴对称图形,掌握有关画图的技能及设计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
动手实践。
一、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以及轴对称的相关的.性质:
二、探索练习:
1.提出问题:
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解决难点的想法。
2.分析问题:
问题转化成:已知对称轴和一个点a,要画出点a关于l的对应点,可采用如下方法:
在学生掌握已知一个点画对应点的基础上,解决上述给出的问题,使学生有一条较明确的思路。
三、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1.如图,直线l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试画出与线段ab关于直线l的线段。
3.如上图,已知直线mn,画出以mn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如何画出它的对应点,以及如何补全图形,并利用轴对称的性质知道如何设计轴对称图形。
导学案:5.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一、学习目标:
1、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2、能按要求把所给出的图形补成以某直线为轴的轴对称图形,能依据图形的轴对称关系设计轴对称图形。
二、学习重点:本节课重点是掌握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要画出点a关于l的轴对称点的画法,在此基础上掌握有关轴对称图形画图的操作技能,并能利用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来设计轴对称图形.
三、学习难点:掌握有关画图的技能及设计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
(一)预习准备。
(1)预习书128~129页。
思考:如何作轴对称图形。
(2)预习作业:
补全下列图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案。
(二)学习过程:
轴对称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中,
(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_______。
(2)对应线段_______,对应角_______。
1.下图中给出了图案的一半,虚线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
(1)你能猜出整个图案的形状吗?
(2)画出它的另一半,证实你的猜想.
2.如图,直线l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把下列各图补成以l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四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促进交流,激发兴趣。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a、准备活动:
1、师生游戏“唱反调”:我们知道在小学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就是负数。现在我说一个正数,你们给它添上“-”号说出来,我如果说一个负数,你们反过来说出对应的正数。+3、+1、-1/2、-18.4、0.75,学生很快说出-3、-1、1/2、18.4、-0.175。
2、上述“唱反调”的两个数3与-3,1与-1,-1/2与1/2……,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何?可建议生择两组在数轴上表示以后作答(在原点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真可谓从原点背道而驰“唱反调”)。
提问: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4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归纳: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b、学习概念:
1、像3和-3,1和-1,-1/2和1/2这样,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名称合适呢?生:互为相反数,师:很好,我们把上述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number)。也就是说3的相反数是-3,-3的相反数是3。可见: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a”可读成“a的相反数”。
2、在数轴上看,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关于原点对称)。
3、从上述意义上看,你看如何规定0的相反数更为合理?
商讨得:0的相反数仍是0,即0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c、应用举例:
1、两人一组,一人任说一个有理数,请同伴说出它的相反数。
2、如果a=-a,那么表示数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a=?(a=0)。
3、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数的相反数,同样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如:-(+5)=-5,-(-5)=5,-0=0。
4、化简下列各数p124练习,你愿意继续尝试化简下列各式吗?
+(-2/3),-(-2/3),-(+2/3),+(+2/3)。
你能试着总结规律吗?(括号内外同号结果为正,括号内外异号结果为负)。
5、若a=-5,则-a=;若-x=7,则x=。
三、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题应用举例中的2。
活动引例应用举例中的4(学生练习)。
概念。
四、练习与拓展选题:
1、教科书p18/3;。
2、如图是正方形纸盒的侧面展示图,请你在正方形内分别填上6个不同的数,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写出满足条件的一种情形即可)。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五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例1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六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最终求出问题的解。
判断方程求解过程中两边加上(或减去)以及乘以(或除以)的同一个数是否“适当”,关键是看运算的第一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含有带有未知数的那个数,第二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即求出结果。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列代数式为基础的,关键是在弄清楚题目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未知数,然后把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用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利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知识结构。
导入方程的概念解简易方程利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法建议。
(1)在本节的导入部分,须使学生理解的是算术运算只对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而代数运算的优越性体现在未知数获得与已知数平等的地位,即同样可以和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即可。
(2)解简易方程,要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理解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方程两边选择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以及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两边选择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当的数”的选择了。通常,整式方程并不需要检验,但为了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检验,同时也是对前面学过的求代数式的值的复习。
(3)教材给出了三道应用题,其中例4是一道有关公式应用的方程问题。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关键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基础上,认真读懂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所包含的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语句,依据相等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并求解。
(4)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参考运用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列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整个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此外,通过应用投影仪、幻灯片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如x)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4)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概括地说,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设、列、解、验、答”五个步骤,审题可在草稿纸上进行.其中关键是“列”,即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难点是找等量关系.要想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一定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七
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概率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重点)。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难点)。
一、情境导入。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类型一】必然事件。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随机从袋子中摸出4个球,则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白球。
b、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黑球。
c、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黑球。
d、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白球。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不可能事件。
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打开电视机,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新闻。
b、我们班的同学将来会有人当选为劳动模范。
c、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d、太阳从西边升起。
解析:“太阳从西边升起”这个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所以它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故选d、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三】随机事件。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探究点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前5次朝上的点数恰好是1~5,则第6次朝上的点数()。
a、一定是6。
b、是6的可能性大于是1~5中的任意一个数的可能性。
c、一定不是6。
d、是6的可能性等于是1~5中的任意一个数的可能性。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1题。
三、板书设计。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随机事件:无法事先确定一次试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
2、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对身边事件发生的情况作出判断,通过实测理解掌握定义,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50%。
b、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
c、为了了解岳阳5万名学生中考数学成绩,可以从中抽取10名学生作为样本。
d、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或1。
答案:d。
分析:本题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理解,关键是认真对照各知识点内容、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形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6个球,其中4个黑球、2个白球,从袋子中一次摸出3个球,下列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摸出的是3个白球。
b、摸出的是3个黑球。
c、摸出的是2个白球、1个黑球。
d、摸出的是2个黑球、1个白球。
2、在1,3,5,7,9中任取出两个数,组成一个奇数的两位数,这一事件是()。
a、不确定事件b、不可能事件。
c、可能性大的事件d、必然事件。
3、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广告。
b、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向上的次数为50次。
c、任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有实数根。
d、在平面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八
教学目标: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教学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难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二、新课。
1.抽样调查的意义。
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抽样的注意事项。
下面是某同学抽取样本数量为100的调查节目统计表:
表中的数据信息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描述。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九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生活中含有角的物体。
师:“你看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师:“如果请你们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这些物体,你又能发现什么?”
师:“是吗?让我们来看一看。”
师:“果然如此!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通过以往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角的知识?同桌互相说一说。”
贴上课题“角”,学生交流后回答:略。
师:“仅仅知道这些,你们就满足了吗?”
“那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呢?“。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虚心好学,老师真的是非常高兴。好吧,那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师:“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学生在卡片上画角。
师:“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平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师:“下面我们要给这些角分分类。在分类之前,老师要说几点要求:1.每人先要认真的观察这些角。2.为了提高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度,分类前组长一定要带领大家展开充分的讨论,确定分法后再分。3.分好后,每组选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分类的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给角分类。教师巡视,做好记录。
师:“哪一组愿意汇报?”
小组汇报,汇报时请其用三角尺验证。贴出直角。
师:“你们认为他们分的怎么样?”
师:“你能给比直角小的角起一个名字吗?”
学生起名。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贴上“锐角”。(钝角同上。)。
师:“对于这些,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
师:“通过对角的'分类,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分成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几种。”
贴上“的分类”。
三、巩固练习。
师:“请组长将这些角分还给大家。同学们可以在角的旁边写上角的名称。”
学生写角的名称。
师:“写好的人互相说一说你刚才都画了哪些角。”
学生互说,教师指名说。
师:“如果老师给你一些角,你能分辨出是哪种角吗?请大家拿出练习纸,按要求填空。”
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写。集体订正。
师:“让我们回到生活中的物体。”
点击,回到生活中的物体。
师:“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说一说这些角都是什么角吗?”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些角?”
师:“第五个任务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大家把三角尺凑在一起试着拼一拼。”
学生合作拼。
师:“能拼成什么角?你愿意上来拼一拼吗?”
学生在黑板上用学具拼。
师:“这个角是由几个什么角拼成的?还有其他的拼法吗?”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十
初一年级的学生,从思想还是行为上都已经开始走向成熟且有所叛逆的阶段,抓好这个年龄的工作,就必须要有很好的耐心和很正确的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学期,我还将担任初一(5)班班主任,全班41人。我的班主任工作力求从小事入手,从细小处要成绩,从细微处教做人,我的初一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以下几项:
一、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用制度说话,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努力。
1、实行奖罚制度,加强纪律约束。
对迟到、上课纪律不好的学生,因其不能保证正常的上课秩序,实行义务打扫教室卫生,同时对月全勤,学期全勤同学予以奖励。
2、保证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由班长到值周班干到普通学生,及时反馈班级纪律情况,保证自习课的正常进行。
3、保证提供一个清洁整齐的生活环境。
由值周班干,带领本组值日生,责任到人进行每天的值日工作,对不负责的值日生,罚重新值日。
二、学习生活中,保持昂扬向上的心态。
1、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向。
人有智力高潮低潮时,情绪也同样,所以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对出现消极悲观的思想学生及时做工作,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对班级整体出现思想波动现象,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心理调整工作。
2、确立目标。
了解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同时让学生确立下次的目标,通过实现目标,完成目标情况与未完成情况比较,找差距、找原因,以取得进步。
三、注重养成教育,尽力帮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1、做到生活有节奏,有规律。
督促学生做好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处理好闲暇时间,并且形成生活规律,跟上节奏,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在一张一弛中调整状态,以最佳的身心投入学习生活。
2、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了解学生生活实际。
了解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环境好坏,有无生活困难,适时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学习生活当中。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十一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特别是对6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已逐步成为数学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需老师要有效的调控好数学课堂,与学生融洽配合。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有效的设计教学环节和组织学生去学习领悟数学课的精髓..下面就有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案例分析。
1、谈话导入
今年杨老师35岁,黄文祈12岁,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我们的年龄关系?
六(1)班有男生4人,女生4人,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年龄关系?
(根据回答板书)
2、旧知导入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谁的速度快?
a:3千克15元。b、9元2千克。c、12元3千克。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
3、小结
这些题都是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数量它们的关系,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常常要对两种数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叫做比,研究生活中的比。
1、介绍比的表示方法
刚才的例子中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用35÷12,现在我们就可以说成老师与同学年龄的比是35:12.其他两个量的关系如何用比的形成来表示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总结比的意义。
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列出除法算式,再改成比的形式。
老师举反例:小明有10元钱,花了2元钱,还剩几元钱?这道题怎样列式,10-2=8(元)可以写成10:2吗?(不能,因为两个量是相减的'关系,不是相除的关系。)
三、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学生自学,总结,同学们想想怎样求比值?进行求比值练习。
强调:7÷2可以说成什么?2÷7可以说成什么?它们一样吗?
讨论:1、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填表格)
2、比与除法、分数又有什么不同?
(1)求比值。
105:351.2:2(2)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
17:84:1102:113
(3)选择题
买4支钢笔用12元,钢笔总价和总量的比是()
a、4:12b、12:4c、(4)判断
小明今年10岁,他的爸爸今年37岁,父亲和儿子的年龄的比是10:37.()
一项工程,甲独做7天完成,乙独做9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9.()
大圆半径是4厘米,小圆半径是1厘米,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的比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所以练习的量相对少了一些。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十二
感恩节到了,首先我要感谢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再要感谢教我培养我的老师。
今后我要用实际行动来感谢你对我的培养,古人说得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滴水之恩,当勇泉相报。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要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棋艺不继提高,虚心向棋友学习,总结经验,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别人高超的棋艺及别人的优点,将来获得更好的成绩来回报我的恩师。决不会让恩师失望。
初一级语文周记范文五:阳光暖暖的周末。
阳光洒满大地,路边的小草、小花争着享受暖暖的阳光。一阵微风吹过,梧桐花展开了所有的花瓣,整棵梧桐树变得像一位仙人,在微微地向我招手。我和爸爸走在路上。
草丛中衬着一棵柳树,那枝条排的非常整齐,似长三千尺的“行云瀑布”。路旁的小河边,我看到了一位正在钓鱼的爷爷。只见爷爷先熟练地抛出鱼竿,耐心的等待着……突然,爷爷的鱼竿动啦一下,立刻又熟练地收出鱼竿,钓了一条大鱼。爷爷笑眯眯地向他的同伴展示着。
“额”?脚下怎么粘粘的?我低头一看,粘糊糊的。“呀”!黏住了。一滴油滴在了我的裤子上。啊!原来是树滴的油呀。我第一次知道树会出“汗”。
乐高机器人中心到了,一位阿姨出来迎接我们。我是来上体验课的。一进屋,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拼装玩具,有飞机、有机器人、还有我最喜欢的制作。
从乐高出来后,我和爸爸来到南湖公园,目的是亲眼目睹一下这个时候的盛开的杜鹃花。杜鹃花的花瓣如纸一样薄,花瓣上还闪烁着晶莹的点儿。花中的花蕊像蜡烛一样,闻一闻它的香气,准会让人迷上。没想到,这平凡的花儿在阳光下是那么耀眼。
不知不觉,夕阳已经染红了那杜鹃花的枝叶,我和爸爸不得不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十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在教学比例意义时,在课前的预设下,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比例的意义解决了,接下来比例的性质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又知道了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看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发现?学生的回答出现了与课前预设不相符的一幕,课前我是这样设计的:
2.我是想学生讲:一3×40=120二5×20=100三8×6=48。
5×24=1204×25=1003×16=48。
3.然后教师板书:
外项积:3×40=1205×20=1008×6=48。
内项积:5×24=1204×25=1003×16=48。
4.师:刚才同学们的发现其实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呢?(然后师出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过了一会儿)生说:我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我还带开玩笑的口气说:我没有教你,你怎么就会了?
生:我自己预习了。
师:预习是我们学习中一个很好的习惯。(心里想:他怎么没有按照我的设计来,就一下子就把性质讲出来了。怎么办?这时我灵机一动。)。
师:好,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不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学生分别讲出三组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4.师板书:
外项积:3×40=1205×20=1008×6=48。
内项积:5×24=1204×25=1003×16=48。
这个时候水到渠成的学生就知道了什么叫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一,我是想学生按照之前的设计意图,一环套一环教学下去。而不愿意让学生有自主的,创造性的分析和思考,甚至害怕学生“思维出轨”。这是一种机械的模式化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从掌握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实简单高效,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学生不会独立分析、思考。
设计二,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借助三个比例式来验证,设计二可以说是一种生动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自主探索的机会,有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舞台。
通过两种教学片断的比较,我深深得体会到,向课堂要效率不仅仅要着眼于课堂上的教学用时和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会了解题,而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竟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取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只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十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小棒若干根,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图上这些地方你们都熟悉吗?
(我们的学校、鼓楼商场还有学校后门的建设银行。)。
师:老师从学校大门口到建行去取钱,有几条路可走?猜一猜我会走哪条路呢?为什么?
师:老师在银行取了钱后,现在要去鼓楼商场购物,又有几条路可走?我会走哪条路?
师:老师现在要回学校,我又有几条路可走?我又会选择哪条路呢?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在三角形的线路中走其中一条边的线路比走另外两条边组成的线路近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困惑,沉默不语。)。
师: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一下,看看在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设疑激趣,动手探究。
师:(设疑)用小棒代替线段。请看,老师这儿有红、蓝、黄色的小棒若干根,任意拿三种颜色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色的三角形吗?(学生会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情况。)。
师:有两种意见,到底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让我们动手操作后再谈自己的发现。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来任意拿出不同颜色的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看。)。
师:这位同学围成三角形了吗?(根据学生的情况将数据填在表格中)你们想不想试试?
师:请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棒,要求用三种颜色的小棒围三角形。看看哪些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些长度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同桌分工合作,一个同学围三角形,然后读出小棒上标出的长度;另一个同学作记录。
(单位:厘米)。
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红、蓝、黄)的长度分别是:
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红、蓝、黄)的长度分别是:
你的重大发现:
三、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让每组同学汇报围成和围不成三角形的数据。
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课件演示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情况。(不能围成又有两种情况:两条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
师:到底什么样长度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呢?
结论一: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同学们都同意这个结论吗?有不同意见吗?
师:看来同学们发现的这个结论不够全面。还能怎么修改一下呢?
进一步得出结论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这个结论全面吗?是否适合任何一个三角形呢?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或摆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边的长度,验证一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发现了一个有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重要结论,那就是: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解释老师所行路线的原因。
2、判断。
五、全课小结。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十五
一考纲要求。
1.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搜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二.高考趋势。
函数知识应用十分广泛,利用函数知识解应用问题是数学应用题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三.要点回顾。
解应用题,首先应通过审题,分析原型结构,深刻认识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主要矛盾,提出必要的假设,将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求解;然后,经过检验,求出应用问题的解。其解题步骤如下:1.审题2.建模(列数学关系式)3.合理求解纯数学问题。4.解释并回答实际问题。
四.基础训练。
2.根据市场调查,某商品在最近10天内的价格与时间满足关系销售量与时间满足关系则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值为.
3.某分公司经销某种品牌产品,每件产品的成本为3元,并且每件产品需向公司交元的管理费,预计当每件产品的售价为元(9时,一年的销售量为万件。则分公司一年的利润l(元)与每件产品的售价的函数关系式为.
4.有一批材料可以建成200的围墙,如果用此材料在一边靠墙的地方围成一块矩形场地,中间用同样的材料隔成三个面积相等的矩形(如图所示),则围成矩形场地面积为(围墙厚度不计)。
5.某建筑商场国庆期间搞促销活动,规定:顾客购物总金额不超过800元,不享受任何折扣,如果顾客购物总金额超过800元,则超过800元部分享受一定的折扣优惠,按右表折扣分别累计计算。
可以享受折扣优惠金额折扣率不超过500元的部分5%超过500元的部分10%某人在此商场购物总金额为元,可以获得的折扣金额为元,则关于的解析式为;若元,则此人购物总金额为元。
五.例题精讲。
例2.某租赁公司拥有汽车100辆,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3000元时,可全部租出当每辆车的月租金每增加50元时,未租出车将增加一辆,租出的车每辆每月需要维护费150元,未租出的车每辆每月需要维护费50元,两者都由租赁公司支付。
(1)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600元时,能租出多少辆车?
(2)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多少元时,公司的月收益?月收益是多少?
例3.某城市现有人口100万人,如果每年自然增长率为1.2﹪,试解答下面问题。
(1)写出城市人口总数(万人)与年份(年)的函数关系式。
(2)计算10年以后该城市人口总数(精确到0.1万人)。
(3)计算大约多少年以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精确到1年)。
六.巩固练习:.
最热初一数学教案案例(模板16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会把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能画出数轴。
4、会比较数轴上数的大小。
【知识讲解】。
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
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2、零的位置和地位。
3、有理数的分类4、数轴概念及三要素。
5、数轴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6、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
其中,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及其三要素以及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是重点。负数的意义是难点。
下面概述一下这六点的主要内容。
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
把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3等。在正数前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3,-等。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低于海平面-155米表示为-155m,亏损50元表示-50元。
2、零的位置和地位。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它是自然数。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在数轴上分隔正数和分数,甚至可以表示始点,表示缺位,这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3、有理数的分类。
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正整数。
整数零正有理数。
有理数负整数或有理数零。
分数正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