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鲁迅生平事迹(精)一
每当人们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在深蓝的天幕下放起绚烂的烟花时,我的胸口都会隐隐作痛。
新年来临人们喜欢燃放一些绚烂的烟花爆竹,在深蓝的天幕下,那明亮的焰火,仿佛把无边的黑夜点着,照得如白天一般亮,与天上的明星相照应,显出一片欢乐的景象。
而我却不爱放烟花,不但不爱,而且讨厌它。因为我认为那东西又危险又难闻,和我不同的是我的表妹,她那时大概只有五岁,然而她最爱放烟花,但我不允许她放,她只得穿着厚厚得棉衣,走出门去看别人放,一只长长的火焰点燃了,她高兴地欢呼雀跃;一只焰火熄灭了,她会无奈的叹息。她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可笑的。
一次,她正看别人放烟火看的出神,那人见她喜欢烟火,便送了一根给她,恰巧被正路过的我撞见了,我愤怒的走上前,从她手中夺过烟火棒,扔在地上,踏扁了。她顿时哇哇大哭起来,我毫不理会,头也不回地走了。后来她怎么样了,我也没在意。
现在,每当看到烟火棒燃烧时,自己儿时对精神虐杀的那一幕,就忽的浮现在眼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负罪感。
我想了很多补过的方法:向她承认错误,但从她疑惑的眼神中,我读出,她已经什么也记得了。于是,我买来很多烟火,和她一起放,我记得,那天她开心极了,绚烂的焰火与她灿烂的笑容交织在一起,她手持焰火转呐转呐,我仿佛看见一个可爱的天使正朝我微笑,那天真无邪的笑容,抹去了我沉重的负罪感。情不自禁的,我也手持焰火棒和她手牵手转呐转呐……
2023年鲁迅生平事迹(精)二
我所认识的鲁迅先生,是从他的著作中见到的,我没有与他会过面。当鲁迅先生创造出阿q的时候,我还没想到到文艺界来作一名小卒,所以就没有访问 求教的机会与动机。及至先生住沪,我又不喜到上海去,故又难得相见。四年前的初秋,我到上海,朋友们约我吃饭,也约先生来谈谈。可是,先生的信须由一家书 店转递;他第二天派人送来信,说:昨天的信送到的太晚了。我匆匆北返,二年的工夫没能再到上海,与先生见面的机会遂永远失掉!
在一本什么文学史中(书名与著者都想不起来了),有大意是这样的一句话:鲁迅自成一家,后起摹拟者有老舍等人。这话说得对,也不对。不对,因为我是 读了些英国的文艺之后,才决定也来试试自己的笔,狄更斯是我在那时候最爱读的,下至于乌德豪司①与哲扣布②也都使我欣喜。这就难怪我一拿笔,便向幽默这边 滑下来了。对,因为象阿q那样的作品,后起的作家们简直没法不受他的影响;即使在文学与思想上不便去摹仿,可是至少也要得到一些启示与灵感。它的影响是普 遍的。一个后起的作家,尽管说他有他自己的创作的路子,可是他良心上必定承认他欠鲁迅先生一笔债。鲁迅先生的短文与小说才真使新文艺站住了脚,能与旧文艺 对抗。这样,有人说我是鲁迅派,我当然不愿承认,可是决不肯昧着良心否认阿q的作者的伟大,与其作品的影响的.普遍。 我没见过鲁迅先生,只能就着他的著作去认识他,可是现在手中连一本书也没有!不能引证什么了,凭他所给我的印象来作这篇纪念文字吧。这当然不会精密,容或 还有很大的错误,可是一个人的著作能给读者以极强极深的印象,即使其中有不尽妥确之处,是多么不容易呢!看了泰山的人,不一定就认识泰山,但是泰山的高伟 是他毕生所不能忘记的,他所看错的几点,并无害于泰山的伟大。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 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的赞词。学问渊博并不见得必是幸福。有的人,正因其渊博,博览群籍,出经入史,所以他反倒不敢道出自己的意见与主张,而取着述而不 作的态度。这种人好象博物院的看守者,只能保守,而无所施展。有的人,因为对某种学问或艺术的精究博览,就慢慢的摆出学者的架子,把自己所知的那些视为研 究的至上品,此外别无他物,值得探讨,自己的心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假若他也喜创作的话,他必是从他所阅览过的作品中,求字字句句有出处,有根据; 他作而不创。他牺牲在研究中,而且牺牲得冤枉。让我们看看鲁迅先生吧。在文艺上,他博通古今中外,可是这些学问并没把他吓住。他写古文古诗写得极 好,可并不尊唐或崇汉,把自己放在某派某宗里去,以自尊自限。古体的东西他能作,新的文艺无论在理论上与实验上,他又都站在最前面;他不以对旧物的探索而 阻碍对新物的创造。他对什么都有研究的趣味,而永远不被任何东西迷住心。他随时研究,随时判断。他的判断力使他无论对旧学问或新知识都敢说话。他的话,不 是学究的掉书袋,而是准确的指示给人们以继续研讨的道路。
学问比他更渊博的,以前有过,以后还有;象他这样把一时代治学的方法都抓 住,左右逢源的随时随事都立在领导的地位,恐怕一个世纪也难见到一两位吧。吸收了五四运动的从新估价的精神,他疑古反古,把每时代的东西还给每时代。 博览了东西洋的文艺,他从事翻译与创作。他疑古,他也首创,他能写极好的古体诗文,也热烈的拥护新文艺,并且牵引着它前进。他是这一时代的纪念碑。在文艺 上,事事他关心,事事他有很高的成就。天才比他小一点的,努力比他少一点的,只能循着一条路线前进,或精于古,或专于新;他却象十字路口的警察,指挥着全 部交通。在某一点上,有人能突破他的纪录,可是有谁敢和他比比全能比赛呢!
也许有人会说:在文艺理论方面,鲁迅先生只尽了介绍的 责任,并未曾建设出他自己的有系统的学说;而且所介绍的也显着杂乱不纯。假若这话是对的,就请想想看吧,批判别人的时候,不是往往忘却别人的努力,而老嫌 人家作得不够吗?设若能看到这一点,我们不是应当看看自己,我们自己假如也把研究、创作、翻译,同时并作,象鲁迅先生那样,我们的成绩又能有多少呢?我们 就是对于一位圣人,也应不客气的批评,可是我们也应当晓得批评不仅是发威,而是于批评中,取得被批评者的最良最崇高的精神,以自策自励。鲁迅先生能于整理 国故而外,去介绍,去翻译,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一个人的精力与天才永远不能完全与他的志愿与计划相配合,人生最大的苦痛啊!只有明知这苦痛是越来越 深,而杀上前去,以身殉志的,才是英雄。鲁迅先生的精神便是永远不屈不挠,不自满,不自馁。鲁迅先生的精神能以不死,那就靠后起者也能死而后已的继续努 力。抓住一位英雄的弱点以开心ziwei,既无损于英雄,又无益于自己,何苦来呢!
还有人也许说,鲁迅先生的后期著作,只是一些小品文,未免可惜, 假若他能闭户写作,不问外面的事,也许能写出比阿q更伟大的东西,岂不更好? 是的,鲁迅先生也许能那样的写出更伟大的作品。可是,那就不成其为鲁迅先生了。希望鲁迅先生去专心著作的人,虽然用着惋惜的语调,可是心中实在暗暗的不满 意!不满意他因爱护青年,帮忙青年,而用去许多时间;不满意他因好管闲事而浪费了许多笔墨。
我不晓得假若鲁迅先生关上屋门,立志写伟大的作品,能够有什么贡献;我不喜猜想。
我却准知道鲁迅先生的爱护青年与好管闲事是值得钦佩的事,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他有奋斗的怒火,去管闲事。是的,先生的爱护青年,有时候近于溺 爱了;可是佛连一个蚂蚁也爱呢!母亲的伟大往往使她溺爱儿女;这只有母亲自己晓得其中的意义,旁观者只能表示惋惜与不满,因为旁观者不是母亲,也就代替不 了母亲,明白不了母亲,自己不是母亲,没有慈心,觉得青年们都应该严加管束,把青年们管束得象羊羔一样老实,长者才可逍遥自在的为所欲为。为长者计,这实 在是不错的办法。可是,青年呢?长者的聪明往往把将来带到自己的棺材里去,青年成了殉葬者。鲁迅先生不是这样的长者,他宁可少写些文章,而替青年们看 稿子;他宁可少享受一些,而替青年们掏钱印书,他提拔青年,因为他不肯只为自己的不朽,而把青年们活埋了。这也许是很傻的事吧?可是最智慧的人似乎都有点 傻气。
至于爱管闲事,的确使鲁迅先生得罪了不少的人。他的不留情的讽刺讥骂,实在使长者们难堪,因此也就要不得。中国人不会愤怒,也 不喜别人挂火,而鲁迅先生却是最会挂火的人。假若他活到今日,我想他必不会老老实实的住在上海,而必定用他的笔时时刺着那些不会怒,不肯牺牲的人们的心。 在长者们,也许暗中说句:幸而那个家伙死了。可是,我们上哪里去找另一个鲁迅呢?我们自惭;自惭假若没有多少用处,让我们在纪念鲁迅先生的时候,挺起 我们的胸来吧! 只写了些小品文吗?据我看,鲁迅先生的最大成就便是小品文。我敢说,他的学问限制不了后起者的更进一步,他的小说也拦不住后起者的猛进直前。小品文,在五 十年内恐怕没有第二把手,来与他争光。他会怒,越怒,文字越好。文字容易摹仿,怒火可是不易借来。
他的旧学问好,新知识广博,他能由 旧而新,随手拾掇极精确的字与词,得到惊人的效果。 你只能摘用他所用过的,而不易象他那样把新旧的工具都搬来应用,用创造的能力把古今的距离缩短,而成为他独有的东西。他长于古文古诗,又博览东西的文艺, 所以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中国话),调动得(极难调动)迭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 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象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只写了些短文么?啊,这是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的,文艺建设!
燃起我们的怒火吧,青年!以学识,以正义感,以最有力的文字,尽力于抗战建国的事业吧!在抗战中纪念鲁迅先生,我们必须有这个决心!
2023年鲁迅生平事迹(精)三
鲁迅故里读鲁迅作文800字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绍兴鲁迅故居的仿古小街上掺杂着鸟语与花香,变得喧闹繁忙。
步入街中,脚下是石板铺成的小道,两侧是极具古韵的老屋,充满了江南独特的烟雨气息,是黑白色调,是白墙黑瓦。街道虽然已经重新翻修,但意蕴却没有褪色。这与仅一墙之隔的商业中心截然不同,鲁迅故居守护着自己的那份墨香。
与鲁镇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乌篷船、没有祥林嫂、没有茴香豆,但并不缺少鲁迅的痕迹。迈入鲁迅纪念馆,现代的建筑因为鲁迅却散发出古朴的味道。展馆大堂树立着一尊鲁迅坐像,深邃的眼窝中流露出对民族命运的沉思,硕大的手掌握住如椽大笔,仿佛握住民族命运的船舵,笔下则是民族大义的惊涛骇浪。馆中的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无不引得人们驻足体会。
走出纪念馆,再走一段小道,便到了鲁迅故居的门口。卧室、厨房、明堂一一呈现,再顺着走廊向前移步便是百草园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的桑椹,在树叶里长吟的鸣蝉、轻捷的叫天子,还有美女蛇,这位文学巨匠儿时的玩伴们,在这里纷纷登场。
离开故居,向景区入口方向步行两三分钟,再走过一座小小的石桥,就走进了三味书屋。书房中央挂着一幅松鹿图,松鹿图两侧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羮有味是诗书”,对联下有张木桌,看似普通,然而由于一代文豪的一个“早”字,成为了其他书桌屡遭刻画的罪魁祸首。注视着木桌上的“早”字,鲁迅在课堂上认真诵读的场景仿佛在我的面前上演。
再次在小街上漫步,臭豆腐、香糕、黄酒……一切都被烙上了鲁迅的烙印。鲁迅一个人,可以影响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他不需要活得多么波澜壮阔,不必在民族危难之时策马赶到用刀枪救国,他只需一支笔,便可挽救人们的灵魂。“他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走出景区,回头远望门口巨大的人像浮雕,那是鲁迅,那是民族之魂。
2023年鲁迅生平事迹(精)四
鲁迅的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1、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2、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4、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5、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16、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8、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19、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20、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
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
来之脊梁。
s("content_relate");【鲁迅的名言】相关文章:
1.鲁迅关于写作的名言
2.鲁迅关于文学的名言
3.鲁迅经典名言名句
4.鲁迅的文学名言警句
5.鲁迅的祝福
6.鲁迅语录
7.鲁迅祝福
8.鲁迅的祝福赏析
2023年鲁迅生平事迹(精)五
我国有这么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着一件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像一个隶体写的“一”字。他,就是我十分敬佩的人——鲁迅。
鲁迅先生一生以笔为武器,写出了许多名著、文章。就在鲁迅先生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写的文章写后记。逝世前一天,还要记日记。正是因为鲁迅先生这种与黑暗斗争的精神,使毛主席十分敬佩他,称他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
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是一个关心人民的人。
有一次,一位车夫的脚被玻璃碎片给扎伤了,被鲁迅的侄女的爸爸看见了,他告诉了鲁迅先生。不久后,他和鲁迅先生一起拿了绷带、硼酸水给了那个车夫治疗,侄女的爸爸先夹出碎片,鲁迅先生再用硼酸水洗干净,敷上药,包好绷带。之后,把剩下的药和绷带给了那个车夫,又给了他些钱,鲁迅先生叫他在家里多休息几天。
鲁迅先生死了以后,他的女佣阿三回忆鲁迅先生生前所做过的事,她说,鲁迅先生逝世之前,病的十分严重,还三更半夜写文章,可鲁迅先生依然不注重自己的身体,反而劝女佣阿三多休息,不让她干重活。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他那关心大众人民,关心后代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令我敬佩。
2023年鲁迅生平事迹(精)六
- 鲁迅《呐喊》赏析 推荐度:
-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 推荐度:
- 鲁迅《野草》心得 推荐度:
- 鲁迅《孔乙己》原文及赏析 推荐度:
- 事迹简介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鲁迅生平简介
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光绪 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叔家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第二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日语速成班。第二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6月,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6月,复赴日本。7月,中止学医,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宣统元年(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宣统二年(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
民国六年(1917年),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14日,乱平即返部。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民国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6月,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9月,发表小说《风波》。
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分居原因不明。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民国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8月返京。11月,《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2月辞职。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9月,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结婚。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是年开始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同时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许广平生子,鲁迅为其取名“周海婴”。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3月,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20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28日回旧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9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与艾青等人发起“春地美术研究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2月17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作《为了忘却的纪念》怀念柔石。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与郑振铎合编的《北平笺谱》出版。5月,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6月,集成《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长序。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5月15日再发病,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31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情况不乐观。6月,身体略有好转,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s("content_relate");
【鲁迅生平简介】相关文章:
王之涣 生平简介11-25
李清照简介生平11-25
刘长卿 生平简介09-06
元稹生平简介01-08
苏轼生平简介07-27
辛弃疾生平简介11-03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10-13
王安石详细生平简介05-09
进士刘长卿生平简介12-25
元稹的生平简介09-10
2023年鲁迅生平事迹(精)七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时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