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积极影响。下面是一些教研实践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一
高中语文是中学教育的核心科目之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成绩和整个教育质量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水平,我校于近期筹办了一次高中语文联合教研活动。通过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我获得了不少新的教学心得和体会,以下就是我的一些体会分享。
首先,高中语文联合教研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壁垒。在过去,每个学校都是独自进行教学活动,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而此次联合教研活动让我们有机会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这种跨校的交流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了各校教学特点和优势,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添加了新的元素。
其次,联合教研活动加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与其他学校的教师深入交流,我们能够了解到其他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应用。在研讨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通过这次联合教研活动,我不仅增加了专业知识储备,更提高了我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三,联合教研活动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同学校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困惑。这让我认识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当作一种群体来对待,而是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个性化的作业等,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四,联合教研活动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在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做得非常好。他们通过建立教科研学习小组、共享备课资料等方式,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率和利用效率。而我们学校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与其他学校的交流,我了解到了一些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方法和利用方式,这将对我未来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高中语文联合教研活动提高了学科教师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需要团队合作、互相支持,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种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增强了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这将对我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高中语文联合教研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的平台。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不仅拓宽了教学思路,增加了教学方法,还提高了学科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相信这次活动将对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将继续巩固和发展此次活动所达成的合作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二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
总结。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凭借教师的语言魅力,牢牢吸引住学生。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要使课堂语言少而精,一定要在课前把握不同课文的特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要设计好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决,往往结果却是什么都解决不好。对讲授每一个问题,也尽可能对用语事先作一番准备,要使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应该经过推敲和筛选,提高它对阐释问题的命中率。
处理课堂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的“即席”用语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对学生的刺激才强烈,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处很多,例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象的呢?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究竟是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仔细学习,可以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学生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几个问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在听讲的时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生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
二、体验成功,实施激励评价,激活课堂。
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无论他们之间存在何种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赞扬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
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多说“你真棒”“说得真好”之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即使学生出了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和缓的语气,如“没关系”、“再想想怎样说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万不可伤及学生稚嫩的心灵。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引进竞争机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在学生表现出色时,及时地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如此,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紧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而且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有很大的作用。
教师再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吸引学生,教师就必须结合自己的个人风格,采用多种方法,让语文课堂更生动形象,真正做到让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文色彩,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从而爱上语文课。
审美感知在整个审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全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因此,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绘画、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习作、借助移情等,建设转化审美对象,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达到“会心”的中级审美体验。美感应称这阶段这“启迪效应”或“感染效应”。
(一)借助物像。
物像是记忆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作彩色幻灯片,或选用、自制一些挂图,并联系诗歌内容,详细地讲解画面,例如《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林尽染;漫江碧透,百秧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制作两幅课件物像:
一幅是“湘江秋景”,突出秋天的景物特征:色调鲜明、微型机勃勃;。
一幅是“独立寒秋”,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意气风发、壮志勃勃。
再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诗中描述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学生凭借感观,通过想象与联相,如同身临其境,领悟到这首诗景美、情更美的情趣,从而感受到鲜艳的色彩《浓重的红和浸透的碧》;感受到澎湃的激情。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建设祖国的豪迈情感。
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达到“会心”的中级审美体验。美感应称这阶段这“启迪效应”或“感染效应”。
(一)借助物像。
物像是记忆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作彩色幻灯片,或选用、自制一些挂图,并联系诗歌内容,详细地讲解画面,例如《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林尽染;漫江碧透,百秧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制作两幅课件物像:
一幅是“湘江秋景”,突出秋天的景物特征:色调鲜明、微型机勃勃;。
一幅是“独立寒秋”,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意气风发、壮志勃勃。
再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诗中描述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学生凭借感观,通过想象与联相,如同身临其境,领悟到这首诗景美、情更美的情趣,从而感受到鲜艳的色彩《浓重的红和浸透的碧》;感受到澎湃的激情。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建设祖国的豪迈情感。
这首诗中的“老马”是旧中国受难的农民的象征,他忍辱负重、忠厚善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老马”不单是本义上的老马,更是被压迫农民的象征,那抽下的鞭子,是抽在穷苦农民身上的,抽在我们祖辈父辈们身上的,让学生感受到被鞭抽的痛苦,最终达到“移情”的效果;激发学生对被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旧社会的愤怒和诅咒。再一次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净化。
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年级的语文课教学工作并担任十二班的班主任。为了高效的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学期初我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段,这对将来的高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进行强化复习,然后联系所学到的新的内容,做到温故知新。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让学生能学会,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要求和目标去组织教学,抓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期初,为了切实地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我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等都严格认真地去按要求和标准去做,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教的方面给学生的学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三、
尝试“分小组教学”的方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学生们针对导学案和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相互讨论,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容量,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五、以高考为方向,强化高考意识,明确奋斗的目标。高一的学生对高考都比较陌生,我就不断的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有关高考的各种信息,介绍高考的状元经验、学习方法,使学生及早的对高考有所了解,明确高考的题型,树立高考的意识。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我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完善。我相信:只要能在教学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关系密切融洽,能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学工作恰好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结合,我们就能落实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伟大构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继续进行语文教学工作的深思,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转瞬即逝。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年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等。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
本学年,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任教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六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平,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
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设。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语文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英语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转瞬即逝。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在本组同仁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年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等。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任教高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六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旧教材内容陈旧、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问题,我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我负责的语文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平,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设计„„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己心中的目标。
3、语文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语文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和反思,它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将自己锻造的更好。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9。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三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如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
;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
;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
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
”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把“形成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学习文言文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化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一点也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文言文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会谈“古”色变。为改变这一现状,实践新课标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加强预习。
教给学生阅读、翻译、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每次讲课前,可以要求他们书面翻译出所要学习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再求助于教师。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使教师及时、真实地了解到了学情,讲课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熟读成诵。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宋朝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充分重视文言文课堂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堂讨论解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几个步骤去读。首先,让学生对照着注释把文章从头到尾边读边译,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自己还没有弄懂的地方圈出来,同时整理到笔记本上,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直到真正弄懂为止。其次,让学生试着不看注释诵读文章,在还不能记住意义的地方作出标记,然后将这些难记的知识反复地记忆。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学习。同时要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明白诵读对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所谓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激活知识。
文言文学习不是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而是以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为基础,在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先前知识,建立文言文材料之间的联系。这一联系体现在对词义的理解、语法使用方面,也体现在对情感的感悟上。比如文言文中有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还有常见的固定格式,在新课文中可先激活先前相关知识再联系新课,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理解和保持。通过这种方式,使已有的知识在多次重复中得到逐步的强化。
四、重视积累。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也加大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力度。因此,背诵并积累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既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品位,适应高考的需要。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
"真是不知。
",其实,并不是改革不好,而是好多人还没有彻底地去改变自己头脑中的老观念,以至觉得无从下手。下面谈谈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两点体会。
一、从课堂活动入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活动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使教学的内容更易于学生掌握,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他们自己参与教学过程获得。而课堂活动则是最好的实施办法。高中新课程计划在实施中强调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强调加强对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大量增加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课堂学习活动,并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从课堂活动入手,加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知识,提高认识事物能力,发挥创造才能的舞台。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当然,课堂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纪律观念、教学条件等原因,活动操作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课堂混乱,冷场,答非所问,时间不够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精心准备、合理组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
"的沟通。而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有些逆反心理强的学生甚至暗中和老师对抗,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新课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实施者、探索者。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便接受为探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相统一还要注重知识的升华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行家里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必须通过理解和运用语言来实现,我们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坚守属于自己的那块领地。让我们一起共勉。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四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是完美的,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并不是我所想的那么美好。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语文教材的博大精深,教学改革的深入等等,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中不断发现、研究、完善和创新,一步步地达到自己理想的教学境界。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无论学什么东西,首先都是通过文学来理解的,也是通过文学来表达的,所以一个人的文学程度,决定着其对所学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自然事物及其现象的认知能力。所以缺乏文学知识的人,无法做到通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处理身边的事情和问题,不会调解矛盾,找不到事情的奥妙所在……其实就是不懂得逻辑推理的人。像现在很多人得了精神上的疾病,就是因为看不到事情的本质,自己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又不能表达出来,只有闷在心里,久而久之积累成疾……如果他的文学好,就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够把事情说清楚,也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自己劝解自己,不至于闷在心里而积劳成疾。当人们明白其中的自然哲理,自然而然就明白重视文学的重要性了。如果再让他们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文人墨客,哪有得这种病的?就会更增加他们的重视度了。当人们认识上去了,都重视了,家长就会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文学,孩子本身也会主动去学习文学,教师自然也会好好教了。可以说,提高认识,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有了学生的配合,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顺利展开教学。
信息科技的发展,已经遍及到各个领域,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教学领域,带来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并互相补充,最大程度地优化了课堂教学,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
以往的教学单靠教师的灌输式讲解,往往比较抽象,语文教材丰富的内容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学生一直是死记硬背地被动学习,渐渐对学习不再感兴趣,缺乏了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而多媒体是利用各种电教设备,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管理和控制,将多媒体各个要素有机集成,并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的新信息技术。
多媒体呈现了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课文的人文性、工具性,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在学习《登泰山记》时,我精选了一组突破。
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制作在课件的开头,作为导入。学生为这些风格各异的著名大山的瑰丽景象所吸引、震撼,不少学生在啧啧惊叹中拿起了笔,在他们的知识宝库里又添下了一笔对大自然伟大神力的记述。
多媒体强大的视听功效,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神经,更符合学生的感性认知规律,通过直观生动的电视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复杂为简单,大大缩短了学生与学习、欣赏和应用内容的感知距离,有利于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经典文章,都很适宜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境结合的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学习,更利于他们正确朗读,形成语感,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学《春》时,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一边听多媒体的朗读,一边欣赏春的画面,效果自然比教师范读或单纯地听录音朗读要好得多。
文问题的,还有问英语或化学等其他科目问题的,实在让我们惊诧.就是同事间偶尔聊天,这样的教师的话语也常常能一语中的、抓住要害,又或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教师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不能拖延,敷衍。尤其是现在教师们往往一个人要带好几个班,学生多,任务重,更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我有一位同事,她总是认真地备课、上课,忘我地批改作业,她的桌面每天都有一摞摞堆积如山的听写本、作业本、练习册,这一座座小山常让她没有时间抬头,经常牺牲午休时间,甚至晚上回家后还要挑灯夜战。
教师要把爱献给每个学生,让爱的雨露流进学生的心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朴实的、无私的。比如,我每天都早早来校,督促学生早读,观察学生的状况,一旦发现有没到的或身体不舒服的学生,马上通知家长,及时解决问题。课间,我总爱多留在教室一会,跟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中午午休时,常去教室关心学生。长此以往,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密切,交流增多了,关系非常融洽。
教师要尊重学生,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们常常能在办公室听到有的教师称赞自己的学生,总是自豪地向同事们讲述自己的学生所做的令人满意的事,然后自然地说:“这孩子,真是不错。”即使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们也是平等地跟学生交流或者叫来家长商议解决,绝不像有些教师那样批评学生时歇斯底里地吼叫。这样才能平和地解决问题,对学生是宽容的、开明的。正因为这样,学生才能尊重教师,对教师的工作给予最大的配合,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和教师一起进行教学互动等。师生之间互尊互敬,学生对教师心服口服。
总之,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固定的机械流程,教师作为执教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这样才能灵活地应对各种教学因素,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因该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旨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上。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课的教学设计应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教学目标从单纯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转向情感、能力、审美情趣的同步发展。语文课堂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跳出”语文看语文。
第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愉悦的心态下积极参与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设法创设愉快的学习情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人”的现代师生关系观,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尽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允许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方法学习课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断把教学引向深入。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力求有所创新。使用同桌伙伴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提高课堂上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第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与写相结合。
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用“以读为主、自悟自得、读法渗透”为特色的现代阅读新模式代替以“内容分析、烦琐提问、写法分析”为特征的阅读教学旧模式,使阅读教学返璞归真,成为真正的阅读能力训练课,语言文化修养课。教师在阅读指导上,要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注重诵读、感悟和积累,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
第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大课堂”。
开放语文课堂,实施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搞好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把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课堂教学,把学生的阅读视线限制在课本上。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课堂上所获得的内容远远达不到广泛阅读的标准,所以阅读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性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跳出教材,放大阅读范围,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大课堂”。引导学生读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光盘)和“无字书”(自然万物、人情世故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阅读、积累感悟、提高能力。
第五: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补充,实现超文本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但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要慎用。曾看过这样一事例:一堂优质课《蘑菇该奖给谁》,一开课教师就让媒体展示了故事的动画,师复述内容,生提问,就是不让学生读书,用多媒体取代了对文本的解读。阅读,就是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图象,多媒体运用得不当,剥夺了学生转换语言符号的训练。
总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必须通过理解和运用语言来实现,我们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坚守属于自己的那块领地。让我们一起共勉。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五
高中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许多学校开展了高中语文联合教研活动,以期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师教学能力。本文将通过分享我近期参与的高中语文联合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探讨对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段:教师学习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联合教研活动促使了各位教师之间的互相合作与学习。每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通过交流合作,我们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在联合教研的过程中,我们相互观摩课堂教学,提供课堂反馈和建议,帮助彼此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这种合作与互助的环境将有助于促进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三段: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分享。
高中语文联合教研活动还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分享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我参与的联合教研中,我了解到有些教师运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与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另外,一些教师还尝试运用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些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分享为我们拓宽了教学思路,激发了我们教学的创造力和灵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第四段:提高阅读能力的探索和实践。
高中语文联合教研活动还促使我们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活动中,我了解到许多教师开展了围绕经典文学作品和当代热点话题的阅读教学,通过阅读分享和引导,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另外,一些教师还开展了朗读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和不同类型的文字,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这些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提供了更好的培养机会。
第五段: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通过参与高中语文联合教研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积极影响。联合教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在教学互助与交流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同时,联合教研也引领我们走向了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新途径,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在未来,我将继续参与高中语文联合教研活动,与同事们共同分享经验,探索更多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六
我爱我的语文教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运用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和学习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情趣、理趣和自然美、人文美。
摘抄部分则摘抄课外书中打动自己的名人名段。
令我欣慰的是其中有一篇作文虽然稚嫩,但不乏对生活的感悟及优美的语段。只是字里行间流露出“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的”青春期孩子所谓的“成熟”。就在那时我有意识地记住了他的名字———辰。
接着的好几次作业,我留心观察,发现他每次作业都完成得非常认真。只是每篇依然有着桀骜不逊的孤独。我开始关注并了解他。
他是个懵懂顽童,优点是成绩好,不惹是生非,虽自由散漫和不合群,但也没有人指手画脚,所以同学很少注意他。
为了鼓励他继续努力地学好语文,尤其发展他显示出来的写作天赋,也为了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我决定在全班把他的几次作文作为范文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讨论评价。
记得朗读的过程中他始终就那样低着头,坐在位子上听我念,只是脸不由自主地一点点变红。我知道那是他想法张狂,但行事低调造成的少有的辉煌时刻的无限膨胀的虚荣心在作怪。
我开展了有关语文知识的欣赏课,希望借此机会激发同学们的语文及写作兴趣。由于这种课比较感性的原因,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课上聚精会神地耳听目视,点头微笑,偶有两三小声议论。上课的次数多了,作业质量明显有了提高。遗憾的是他从来不加入其中,要么自己写作业看书,要么趴桌子上睡觉。为什么会这样?我很奇怪。又是一个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午自习,王菲、邓丽君的美妙演唱配以恰如其分的flash画面,把学生带入音乐与诗词文化的双重享受,可他依然如故。我悄悄地走到他身后,原来他在入神地看着动漫,以至于我站在身后也浑然不知。“试着听听,你应该不会失望的。”我轻声诚恳道。也许被我的到来吓了一跳,他迅速收起书,抬头“委屈”地注视着我。我选择了无语的走开。
语文欣赏课对考试来说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虽然有意思他也不愿浪费时间,还不如借此发展发展兴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从学习聊到生活最后聊到彼此的兴趣爱好,非常地愉快。
也许是我与他平等的交流打动了他,他渐渐地变了。语文课听讲越来越认真,每周一次的作文内容也由对人生理想积极的追求取代了原来的诸如春叹秋悲,愤世嫉俗以及莫名的渴望爱情等成分。更可喜的是他和同学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开始关心同学,关心集体。由于他成绩好,同学们潜意识地开始向他学习。在他的影响下,写作开始浸透在学生的生活里。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七
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研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和其他教师的联合教研,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将分享一些在高中语文联合教研中的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庞杂,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独立教学中,即使是有经验丰富的教师也难以涵盖所有的知识点和教学方法。这时候,教师之间的联合教研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联合教研,教师可以互相借鉴和交流经验,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在讨论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整个教研团队的教学水平。
第二段: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联合教研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例如学科组会议、教学研讨会等。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交流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这种互动式的交流可以帮助教师们共同成长,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段: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联合教研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我们可以邀请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来进行交流,分享他们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材料。同时,我们也可以参观其他学校的教学,观摩优秀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这样的交流和观摩能够开阔教师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第四段:加强综合评价,提升学生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通过联合教研,教师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关系、学生的思维方式等。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丰富的语境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五段:总结经验,持续改善教学。
联合教研是一个能够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通过不断地交流合作、拓宽教学内容和形式、加强综合评价,教师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改善。联合教研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自我反思和完善,教师们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体而言,高中语文联合教研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联合教研中,教师应加强交流与合作,拓宽教学内容和形式,加强综合评价,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八
高中的语文知识复杂而多变,从事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师肯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心得体会,下面是由出guo为大家的“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那么我们*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要使课堂语言少而精,一定要在课前把握不同课文的特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要设计好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决,往往结果却是什么都解决不好。对讲授每一个问题,也尽可能对用语事先作一番准备,要使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应该经过推敲和筛选,提高它对阐释问题的命中率。
处理课堂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的“即席”用语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对学生的刺激才强烈,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处很多,例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语言: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的,几乎都在心底留下了这个旧社会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运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来塑造了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究竟是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仔细学习,可以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学生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几个问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在听讲的时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生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
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无论他们之间存在何种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赞扬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多说“你真棒”“说得真好”之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即使学生出了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和缓的语气,如“没关系”、“再想想怎样说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万不可伤及学生稚嫩的心灵。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引进竞争机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在学生表现出色时,及时地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如此,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紧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而且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再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吸引学生,教师就必须结合自己的个人风格,采用多种方法,让语文课堂更生动形象,真正做到让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文色彩,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从而爱上语文课。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如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一部分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如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一部分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审美感知在整个审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全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因此,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绘画、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习作、借助移情等,建设转化审美对象,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达到“会心”的中级审美体验。美感应称这阶段这“启迪效应”或“感染效应”。
物像是记忆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作彩色幻灯片,或选用、自制一些挂图,并联系诗歌内容,详细地讲解画面,例如《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林尽染;漫江碧透,百秧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制作两幅课件物像:
一幅是“湘江秋景”,突出秋天的景物特征:色调鲜明、微型机勃勃;
一幅是“独立寒秋”,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意气风发、壮志勃勃。
再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诗中描述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学生凭借感观,通过想象与联相,如同身临其境,领悟到这首诗景美、情更美的情趣,从而感受到鲜艳的色彩《浓重的红和浸透的碧》;感受到澎湃的激情。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建设祖国的豪迈情感。
苏轼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耐人寻味的佳作,如同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寓有情节、富有情味的绘画。诗歌讲究画面感,绘重视故事性,把绘画与诗歌中的说、写训练相结合,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把诗、画、事结合得完美的,莫过于唐代的王维,他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未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中有明月、清泉、松竹、溪石、水莲等,描绘了一组清静、美的画面;然而在静的环境中,又有人的活动——浣女欢笑,可能还有作者的旁观。教师可以根据这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说一段话或描述一个故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语段或故事,画出一幅,乃至好几幅画。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反过来促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去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使绘画作品更富有情节性,从而使“文”与“画”相互促进,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更好地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在说、写、画的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个性。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如李煜的《虞美人》,学生通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可以理解诗人“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愁绪。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学生也可以通过字面来理解李清照对一个人(新婚丈夫赵明诚)的思念而带来的“闲愁”。但如果借助音乐(配乐),学生更能在心灵上产生共鸣,音乐的旋律和学生的心弦,将一起颤动,让学生在心灵上得到感触,明白何谓“与我心有戚戚焉”。而且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同时,也感悟了诗歌的内涵,并且会脱口而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品的节奏,感受琵琶奏出的声韵(因为这是用文字描写音乐的佳作),更要与人物的心境相联,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琵琶女的“晚年沦落”和作者的“谪居卧病”,以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音乐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志趣。这里的习作是指在学生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让其发挥想象,把诗歌(尤指古诗词)改写成一篇具有环境描写、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等的白话“美文”。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可以让学生描写词人与恋人惜别的凄切场面。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领悟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我们常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这是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解释外界的事物,把无生命或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性格、有情感、能活动的东西,这就是“移情作用”。在“移情作用”。在“移情”时,物我达到了高度的同一,主客之间相互对流。正象征派诗人波德菜尔所说:“你取精会神地观赏外物,便浑然记忆自已的存在,不久你就和外物混为一体了。你注视一棵身材停匀的树在微风中荡漾摇,不过顷刻,在诗人心中只是一上很自然的比喻,在你心中就变成一件事实:你开始把你的情感欲望和哀愁一齐借给树,它的荡漾摇,也就变成你的荡漾摇,你自己也就变成一棵树了”。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移情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美感认知。让学生中诗歌学习中通过联想,可由物生景,由景生情,也可以是由物直接到情。如臧克家的《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拾起头望前面。
内容仅供参考。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九
昨天上午我在清新县第一中学听了两节由教育局组织的名师示范课,一节是作文指导课,一节是文言文教学课,听完这两节课,我感觉收获很多。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语文课堂有效性”,下面我就个人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来谈下我对现在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次活动中陈文新老师在上《郑伯克段于鄢》这一课时,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整节课由始至终,陈老师通过由学生的感悟去出发,去引导学生探讨文本的内容,而且无论讲到文本的哪部分内容,陈老师都可以娓娓道来,而不用去翻阅教科书,可见他对教材有多么的熟悉及对学生学情了解的有多么的透彻,这一点是我尤为钦佩的。正是陈老师对学生和教材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很费解,直到昨天听了陈老师的课,我才恍然大悟,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为陈老师在上课之前,通过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安排了课堂预习,而预习的内容主要就是解决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所以在课堂上他就不用一句一句地翻译,只须点一下就行。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学生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语文课要上的有语文味。
在这次活动中,教研室王延龄老师提出“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语文老师上课要上的有语文味”,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语文味”的问题,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科学课等现象而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政治、德育、审美、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有关,但是,语文课决不是政治课、德育课、审美课、天文地理课和其他自然学科的课,而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课。我理解的所谓的语文味,就是围绕“语文”二字进行教学,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就是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然而,有人把语文味等同于语文课的味。事实上,有语文味的语文课不见得“有味”。语文课堂不能缺少“语文味”,因为这是语文课的本色要求;但语文课堂又要力求“有味”,因为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手段。如何让语文味“出味”?这里想就最具语文味的品词赏句方面做些探讨。出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案,创设情境,循循善诱理解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做到既不失语文本色,又让学生兴趣盎然。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作为一名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师,我很明白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高中学生,更是一个个农村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我别无选择,只有努力的去研究如何教好我的学生,如何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他们的家长,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语文,即语言文字的综合学科,我们教材所选的篇目都是古今颇有影响的名人佳作,无论是文言文、诗词、现代文等,都是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的融合,可谓情思撼古今,芳草碧连天,满眼精妙文字如春日花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可是,我们的学生却并不买账,学习如嚼蜡,无滋无味,冷冷清清。作为中学语文一线教师,多年来,在课堂上,我直接面对学生,深切感受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热情不高。
面对这种种情况,我也一度困惑。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也并没有一味的为赶进度而“满堂灌”,或实施“高压政策”,而是很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可是,学生活跃过后,一重新回到课堂教学内容,瞬间又无精打采,或小声闲聊,心不在焉,或干脆埋头大睡,听者寥寥,课上的索然无味,教师自己都觉得无聊。甚至早读上的像晚自习,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的这种漠然、厌学的状态,令我不得不认真、严肃的重新反省、审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我研究的课题就是如何激发中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兴趣。
通过这一个课题的研究,我颇有心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新课标来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学生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这样“教学相长”才真正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更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能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课堂沉闷、平淡散乱,不能够激活学生潜藏的内部动力。我们常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让学生做“乐知者”教师就要营造气氛,制造悬念,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有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应该是疑问的聚集点、思维的交汇点、情感的兴奋点、灵感的激发点、教学的创新点,是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会心一笑或跃跃欲试的教学精彩画面。”每一篇课文都会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这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感受到疑惑,产生探究的冲动。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是最基本的形式,课内阅读是注重实效的,课外阅读是显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就要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精心安排课外情境延续,做好课后的延伸非常必要。
新教材的编排为教师提供了课外活动的设计方案,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情况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结合校本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笔记、座谈学习体会、开展阅读竞赛、举行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活动,使学生课内情感在课外延续。切实提高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很多课内的问题在课外补偿中解决了,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出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并联系自己生活感受,阅读出新意,激发出灵感。
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也尤其重要,我们研修过程中反复研究教。
王海龙。
一、坚持以学生和家长满意为标准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作为一名几层教育一线岗位上的教师,我认为学生和家长就是我们直接服务的群众,我们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为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富裕多发一份光一份热,服务好学生和家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因此,坚持“学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学生说好,才是真的好,学生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当然,有了标准,不采用、不使用,再唯。
一、再最高的标准,也等于是白搭、空摆。坚持学生满意的唯一标准,就必须要求我们的各项考核指标、措施、政策都必须始终坚持“学生第一”、“学生至上”的原则,必须将学生的意见、学生的情况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学生,让学生说话,让学生说得上话,让学生说话管用。学生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
二、做好本职,服务学生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认为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紧扣教育发展,坚持与群众合辙,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二是多干实事,坚持与群众合意,为了一切孩子;三是树立平民意识,坚持与群众合群,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去。教师必须将“五心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中去,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这对我们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指示,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
三、学生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源头活水。
高中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学习心得2012年12月22日,xx市高中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在我校举行。我听了两节优秀的课堂和邹国金教授的精彩讲座后,感慨颇多,受益匪浅,现将我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注重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邹国金教授向我们强调了提高语文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提高语文教师素质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与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个人业务素质有很大关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我个人认为,应该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知识储备、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多方面。而要提高自己的语文专业素质,就要不断充实知识、锻炼技能,并在不断实践和总结。提高语文教师素质,能够提升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要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教参,甚至和教参相背驰。但这些“发现”,是否也是在新课改下关于“探索”的体现呢?
重视回归文本,重视对关键字句的品味和揣摩,这是“深读”文本,“深思”文本,“品味”文本的体现,也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重要的学习方法。赏析诗歌,除了从整体把握诗人的感情外,还要具体分析诗歌的意象和品味这些意象所创设的意境,从而感悟在这些意境下诗人的思想情感。散文也如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由景看情。而“情”的发现和感悟,无不是立足于文本。
任教以来,经历的培训、听课、学习给了我们语文教师很好的业务学习的机会。这些学习机会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次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这样些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二.“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
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打破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
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四.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标要求语文知。
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五.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
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孩子们,俯下身子看孩子们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通过学习,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十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四数教研组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开学初制定的各项教研计划,坚持以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主阵地,认真抓好常规教学,尝试探索新课程计算教学的模式,以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踏踏实实的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稳步上升。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又将结束,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为成长积淀。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强内功、提素质,拥有教学的活水,我们加强了各种学习。首先,借学校开展的颂读经典活动的东风,我组教师潜心阅读了《教育智慧与教育策略》、《中国英才家庭造》、《论语》、等教育名著。每位教师都积极撰写了万余字的学习笔记,写出了高质量的学习心得,转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我们的理论水平。其次,学习课标及教材。我组教师集体深入细致地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新修订的课标及教材进行了重点学习,从全册到各单元的内容、目标、重点,到难点的突破、例题习题的选用补充,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们驾驭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供了帮助。再次,围绕校本教研专题学习。针对学生整体计算能力薄弱的情况,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教研专题,我们先集体研究诊断学生的问题,再有全组教师分头收集计算方面的相关资料,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讨论、交流,探讨策略,形成共识,采取每天听算、笔算几个题目、每周举行一次计算竞赛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效果非常显著。这样既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共享资源、分享智慧。我们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反思、总结经验,很好的解决了教师在计算教学中的迷茫和困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抓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本学期,我组继续响应向教研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的口号,充分发挥组员的积极主动性和聪明才智,进行人本化管理,促进了教研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
1、健全制度,抓实教研。我们建立健全了各种教研活动制度。如教研活动提前上报制度、周二例会制度。利用周二上午的课间时间,每位教师对本周工作进行简单总结,互相借鉴工作经验,同时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然后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出本周教研工作内容提前上报,规定每周三下午放学后为集体教研时间,做到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我们还经常邀请学校领导参与我们的集体备课、专题研究,增强了活动的效果。
2、立足课堂,即时教研。除了每周的常规教研外,我们还坚持了即时教研。我们几乎每节课都进行课前研究,各抒己见,共享课件。上完课后,我们又聚在一起,及时交流课堂得失以及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做到不研究的课不上,没把握的内容不教,做到了堂堂使用多媒体,有效的保证了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3、专业引领,促进提高。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教学引领和示范作用,本学期我们认真开展了人人执教一节示范课活动,执教者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设计教案,进行说课,大家以座谈形式帮助执教者修改教案,在集体听课、评课形成共识。为教师专业成长进行引领。
4、改革作业,关注学生成长。我们发现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化较大,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作业设置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在作业的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上进行了研究,我们精心设计了作业自助餐,即无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都有基本题目和自选题目组成。学生只要做完基本题目就视为完成作业,完成自选题目的数量和类型有学生自己根据兴趣决定,每做一个自选题目教师就插一面红旗进行奖励,学生作业的批改都有等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几乎每个学生都乐与完成自选题目,以自选的数量多、难度大为骄傲,作业的质量明显提高,效果非常突出。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实现了人人能练习,人人能发展,人人能成功的目的。正是在这种引领、合作、共享的氛围中,老师们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中,我组盛芳艳老师进步明显,教学效果良好,得到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
三、强教研流程管理,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学校的立身之本。本学期,我组加大了对教学流程的管理力度,突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有力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1、抓常规,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完成。本学期,我组配合教导处继续强化教学六步骤的督查评估,切实抓好学情分析,课堂常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单元检测、课外活动几个环节的落实、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平时单元过关、每次检测老师都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上报教导处。一学期来教研组共检查了教案3次,作业3次,老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并能及时写好教后反思。全组教师每人听课20节以上,并写了较多的听课反思或随感。
2、加强教学研究,创造性使用教材。新课标要求教师把教材作为一种素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收集、查找好的教学情境、教学课件,舍弃不科学的情景窗,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大家一起学习研究、讨论教学思路,制作教学课件,新老教师互学互促,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学习、比工作蔚然成风。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全组老师们的拼搏、奋斗下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我们的不足:
1、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因为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所以有些老师对自己的丰富经验及心得少于总结。在下半学期我们将更进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2、信息技术水平欠缺,制作课件的能力亟待提高。我们组教师年龄偏大,客观的造成了我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偏差,课件制作质量不高。下学期我们将在这方面加大学习力度,充分发挥年轻老师的特长,认真向他们学习技术,快速提高制作水平,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成为一个综合实力强大的教研集体。
再回首,一切已成历史。总结是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我们坚信工作着并超越着,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十一
清新县禾云中学黄杰玲。
昨天上午我在清新县第一中学听了两节由教育局组织的名师示范课,一节是作文指导课,一节是文言文教学课,听完这两节课,我感觉收获很多。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语文课堂有效性”,下面我就个人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来谈下我对现在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次活动中陈文新老师在上《郑伯克段于鄢》这一课时,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整节课由始至终,陈老师通过由学生的感悟去出发,去引导学生探讨文本的内容,而且无论讲到文本的哪部分内容,陈老师都可以娓娓道来,而不用去翻阅教科书,可见他对教材有多么的熟悉及对学生学情了解的有多么的透彻,这一点是我尤为钦佩的。正是陈老师对学生和教材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六、语文课要上的有语文味。
在这次活动中,教研室王延龄老师提出“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语文老师上课要上的有语文味”,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语文味”的问题,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科学课等现象而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政治、德育、审美、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有关,但是,语文课决不是政治课、德育课、审美课、天文地理课和其他自然学科的课,而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课。我理解的所谓的语文味,就是围绕“语文”二字进行教学,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就是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然而,有人把语文味等同于语文课的味。事实上,有语文味的语文课不见得“有味”。语文课堂不能缺少“语文味”,因为这是语文课的本色要求;但语文课堂又要力求“有味”,因为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手段。如何让语文味“出味”?这里想就最具语文味的品词赏句方面做些探讨。出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案,创设情境,循循善诱理解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做到既不失语文本色,又让学生兴趣盎然。
通过这次十天的新课改培训,收获很大,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弘扬。又如,近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我感觉新课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延伸出很多讨论的主题,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学得更多,想的更深。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
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同时也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
验。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文化环境。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素养。
度,过程清晰,针对性强,材料比较具体、形象,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我感觉新课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延伸出很多讨论的主题,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学得更多,想的更深。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同时也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文化环境。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素养。
例如,高中语文新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现代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适应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习者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语言上,材料真实、题材多样、语言真实、鲜活、地道、现代、自然、标准,所用语言反映了当前的生活实际和语言发展趋势;在方法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和任务的编写方式,以题材为纲,以运用性为目标;在主题和任务结合,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发现、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务;汇教学采用单词框,分散到模块中的各个部分,体现词汇学习的过程;重视阅读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注学生的情感等;在写作方面有梯度,过程清晰,会在写作之前均有形式多样的铺垫。除了情景,还有开放式作文,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当新一轮课改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把语文推到了课改的最前沿,似乎语文是最简单、最可以为所欲为的学科。这本身就是一种认识上的偏见与错误。语文教学大环境的异化和恶化,已经使不少人(甚至包括语文教师)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中学的教学生态环境让语文处于异常尴尬的境地。常说“语、数、外”,好似语文理所当然的居于最重要的位置,而实际上,占据学生时间最多的是数学、外语,其次是物理、化学,再其次是政治、历史,而拥有150分的语文在中学校园里是“失宠了的正宫娘娘”,勉强维持正常的上课时间,已经是很好的待遇了。
其次,社会的审美变异也使语文课本缺少了吸引力。光怪陆离的社会,催生出大量“快餐文学”,学生们崇尚的是愤世嫉俗的少年写手,却对深刻犀利的鲁迅文风嗤之以鼻;学生们会为忧郁阴冷的幻想落泪,却视冰心的纯净、朱自清的真情为浅薄;老师眼里坚守真善美的语文课本,在学生们的眼里远不如《少男少女》之类的时尚杂志。
而当今的孩子自小养尊处优,即使课改后的新课堂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要么缺乏“自主”意识,以被动的思维为主;要么不会倾听、交流与合作,“霸占”课堂。这些缺陷使课堂上不能形成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最后,教育同仁对语文学科特点的认识不足,导致对语文课改缺乏正确的估计,评价过于苛刻,期望过高。
在这种背景下,让语文承担“课改先锋”的重任,无疑是把语文推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作为语文老师,消极的抱怨无济于事,职业道德容不得我们“怠工”。李镇西博士曾说:“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我是一个绝望的理想主义者”。吴平安老师的文字更是振聋发聩:“深受儒家经世致用濡染的杏坛传人,还是要有一点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要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信,要存有几分知识分子犬儒化而磨蚀殆尽的书生意气!”在这一点上,夏敏老师,董明实老师的确是我们的楷模!出于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出于对中国语文的责任,我们应该放弃的是无谓的牢骚,迎接这个时代向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发起的挑战。我们无法改变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搭课改的“顺风船”,通过自己脚踏实地而富于诗意的努力,改变自身的语文教学的小环境,影响自己班级的语文学习,进而为社会语文学习大气候的扭转有所贡献。
那么语文的课改究竟应从何入手呢?
一是改变教学内容。我并不是说要舍弃我们的语文课本,而去迎合社会上媚俗甚至庸俗的文化风气,而是在如何使经典艺术作品离我们近些下功夫。例如鲁迅作品,因时过境迁,学生对大师的作品产生隔膜在所难免,但其作品中映射出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社会的责任感,却永不过时,更何况,其针砭时弊的艺术手法于当今又有几人能超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变语文教学“技术化”的问题,找回曾经精神失落的真正的人文性阅读。
我们曾经以课文代作品,用习题代阅读,拿能力训练代心灵感受,从根本上动摇了阅读的本质,造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阅读场的缺失。没了灵魂的阅读,只剩下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思想是把火,阅读就是传承的火把;思想是声雷,阅读让雷荡涤灵魂;思想是把剑,阅读就是把血脉切开”。当我们与学生共同走进鲁迅的那个时代,共同追溯大师的思想历程,我们就不得不因大师的个性而热血喷张,我们的灵魂也将在碰撞中被荡涤、被洗刷。
改“技术”为“艺术”,改“知识”为“文化”,重精神底蕴,在阅读中寻找“心灵世界”,从中体验自己的人生,获得的不仅是“共鸣”,也是一份人生的“传奇”。
二是改变教学方式。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度过9年或者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指望他能够爱上学习,并通过学习获得快乐?我们怎么指望他能成为一个有修养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的生命灵动与新奇天性被不断销蚀,主动性、被动性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傀儡”,好的作品也会因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而变得让人生厌。
但要谨防我们成为“牧羊人”,我们要关注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与保持,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与有效,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我总认为,课改的基础就在这两个“改变”,有了这两个改变,语文将“杀出重围”,就如砖块下的小草,亦如石缝间的杜鹃,迎来生命的春天。
挑战意味着机遇。当我们走上课改的道路,当我们困惑在路上,当我们挣扎在路上,我们就将课改变成生活,我们就将语文溶于生命,我们必将笑在路上当新课改的一切沉淀为我们语文课的信仰与信念时,我们,语文老师,将幸福在我们的语文中如泉水般自然展现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我们认识到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的听专家们的引导和指点,认真和专家们做心灵上的交流。苏教社的老师说的好,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参加这次培训之后,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培训结束后,我们个人的学习并没有结束。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病。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添新的体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这段时间的新课改学习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反思,我有些看法和体会。
一、要变“用一本教科书教”为“用多本教科书教”。
我以前不管是读书还是教书,总是认为老师是教课本,学生是学课本,老师是通过教课本教给学生知识,学生是通过学课本掌握所学知识。课本是“经”,老师和学生都是课本忠实的追随者,这就导致上语文课对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是不厌其烦的,详详细细、认认真真、方方面面的讲解。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但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没有兴趣。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所以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仅仅是课本,其实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是传授知识的载体。
二、要变“课前备课”为“终身备课”。
现在,我认为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教师的文学知识要丰富,语文素养要丰厚——这就要靠终身的学习和积累,需要教师的终身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知识在系统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导向作用,但对具体的问题教师无需作细致的准备。这样,既能保证上课中教师“导”的作用,又能使得师生面对同一问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利于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前细致备课为终身备课。
三、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四、要变“师必贤于弟子的观念”为“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念”。
唐代散文家韩愈所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观点,我认为应该作为参与新课改实践的老师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及限制他们思维。“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果不信,那就请不信的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一幅对联的上句,要求师生一起对出下句。我想,对得最快、最好的不一定就是老师。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十二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如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一部分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有多个年头了,但是好多教师仍是一头雾水,而且经常能够听到老教师这样说:"真是不知道怎么教才好,越改越迷茫啦",其实,并不是改革不好,而是好多人还没有*地去改变自己头脑中的老观念,以至觉得无从下手。下面谈谈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两点体会。
一、从课堂活动入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活动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使教学的内容更易于学生掌握,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他们自己参与教学过程获得。而课堂活动则是最好的实施办法。高中新课程计划在实施中强调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强调加强对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大量增加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课堂学习活动,并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从课堂活动入手,加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知识,提高认识事物能力,发挥创造才能的舞台。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当然,课堂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纪律观念、教学条件等原因,活动操作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课堂混乱,冷场,答非所问,时间不够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精心准备、合理组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
二、从改善师生关系如手,创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在传统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只要求学生尊重老师,所谓师道尊严,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割裂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学生只有被动的服从,缺乏必要的沟通。而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有些逆反心理强的学生甚至暗中和老师对抗,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新课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实施者、探索者。
教学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给学生东西。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都是教学的结果。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这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自觉、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使教师的教在对学生的学的诱发、组织、辅导、调节、反馈等方面而发挥作用,而不只见传授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样,使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便接受为探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相统一。还要注重知识的升华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行家里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必须通过理解和运用语言来实现,我们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坚守属于自己的那块领地。让我们一起共勉。
从xx年秋季开学至今,我们学校的高一级语文科备课组把课外读写当作学生的一项常规作业来开展。各班语文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每周定量的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开展多阅读佳作经典、勤练笔、人人争当“读写之星”的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每周完成课外阅读2000字以上,摘抄、写读书笔记800字以上。每周教师要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我们给活动定个主题:多读书,读好书,让生命溢满书香。目的是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写作水平。上学期,高一级已经开展了两次“读写之星”的评比活动。从学生写的读书笔记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做好,而且越来越认真、重视,取得的效果还不错。
关于这项常规作业的安排,我们是考虑到一些现实情况,如下。第一,高中三年的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要有一个总规划、统筹,从高一起就抓好阅读写作,强化阅读写作训练,一直持续到高三。第二,金中的学生一贯重理不重文,平时,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理化学习中去,无暇光顾经典名作,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面狭窄,缺乏积累,思维较简单,看问题不透彻,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起文章来,语言干巴,内容空洞。阅读的贫乏,带来了明显的后劲不足。第三,高考能上130分以上的极少,一些语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绩就集中在125到129分之间,这是一个瓶颈,从阅读写作入手,也许能突破这个瓶颈。
基于上述的情况,我们规划好三年的阅读教学,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注重素材、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是我们阅读写作教学的一些策略和做法。
第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迁移和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
第二,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多写读书笔记(读写应结合才是高效)。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到高考前夕,因为,语文不同于数理化,其结构不是逻辑性、阶梯性的递增,而是潜移默化、循环滚动的,有如水中养鱼,积以时日,方见成效。若能长期保持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加上得当的做题训练,高考拿到好成绩不是难事。而语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绩的突破也在此举。
第四,引导学生贴近文本阅读,强调文本细读,在反复的阅读、揣摩、涵泳、体味、理解中提高阅读能力。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那么我们*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一、凭借教师的语言魅力,牢牢吸引住学生。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要使课堂语言少而精,一定要在课前把握不同课文的特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要设计好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决,往往结果却是什么都解决不好。对讲授每一个问题,也尽可能对用语事先作一番准备,要使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应该经过推敲和筛选,提高它对阐释问题的命中率。处理课堂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的“即席”用语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对学生的刺激才强烈,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处很多,例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语言: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的,几乎都在心底留下了这个旧社会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运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来塑造了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究竟是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仔细学习,可以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学生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几个问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在听讲的时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生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二、体验成功,实施激励评价,激活课堂。
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无论他们之间存在何种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赞扬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多说“你真棒”“说得真好”之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即使学生出了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和缓的语气,如“没关系”、“再想想怎样说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万不可伤及学生稚嫩的心灵。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引进竞争机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在学生表现出色时,及时地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如此,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紧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而且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再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吸引学生,教师就必须结合自己的个人风格,采用多种方法,让语文课堂更生动形象,真正做到让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文色彩,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从而爱上语文课。
审美感知在整个审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全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因此,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绘画、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习作、借助移情等,建设转化审美对象,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达到“会心”的中级审美体验。美感应称这阶段这“启迪效应”或“感染效应”。
(一)借助物像。
物像是记忆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作彩色幻灯片,或选用、自制一些挂图,并联系诗歌内容,详细地讲解画面,例如《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林尽染;漫江碧透,百秧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制作两幅课件物像:
一幅是“湘江秋景”,突出秋天的景物特征:色调鲜明、微型机勃勃;一幅是“独立寒秋”,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意气风发、壮志勃勃。
再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诗中描述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学生凭借感观,通过想象与联相,如同身临其境,领悟到这首诗景美、情更美的情趣,从而感受到鲜艳的色彩《浓重的红和浸透的碧》;感受到澎湃的激情。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建设祖国的豪迈情感。
(二)借助绘画。
苏轼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耐人寻味的佳作,如同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寓有情节、富有情味的绘画。诗歌讲究画面感,绘重视故事性,把绘画与诗歌中的说、写训练相结合,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把诗、画、事结合得完美的,莫过于唐代的王维,他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未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中有明月、清泉、松竹、溪石、水莲等,描绘了一组清静、美的画面;然而在静的环境中,又有人的活动——浣女欢笑,可能还有作者的旁观。教师可以根据这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说一段话或描述一个故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语段或故事,画出一幅,乃至好几幅画。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反过来促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去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使绘画作品更富有情节性,从而使“文”与“画”相互促进,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更好地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在说、写、画的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个性。
(三)借助音乐。
所谓“美读”就是所指“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中的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在一种格律里面的,而建设、转化格律押韵的美,主要是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的。如《琵琶行》:大弦如风雨,小弦叨叨如私语。叨叨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寂冷弦弦绝,凝绝不遐声暂歇。别有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当心面,四弦一声如裂帛。……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品的节奏,感受琵琶奏出的声韵(因为这是用文字描写音乐的佳作),更要与人物的心境相联,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琵琶女的“晚年沦落”和作者的“谪居卧病”,以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音乐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志趣。
(五)借助习作。
这里的习作是指在学生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让其发挥想象,把诗歌(尤指古诗词)改写成一篇具有环境描写、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等的白话“美文”。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可以让学生描写词人与恋人惜别的凄切场面。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领悟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六)借助移情。
我们常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这是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解释外界的事物,把无生命或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性格、有情感、能活动的东西,这就是“移情作用”。在“移情作用”。在“移情”时,物我达到了高度的同一,主客之间相互对流。正象征派诗人波德菜尔所说:“你取精会神地观赏外物,便浑然记忆自已的存在,不久你就和外物混为一体了。你注视一棵身材停匀的树在微风中荡漾摇,不过顷刻,在诗人心中只是一上很自然的比喻,在你心中就变成一件事实:你开始把你的情感欲望和哀愁一齐借给树,它的荡漾摇,也就变成你的荡漾摇,你自己也就变成一棵树了”。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移情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美感认知。让学生中诗歌学习中通过联想,可由物生景,由景生情,也可以是由物直接到情。如臧克家的《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拾起头望前面。这首诗中的“老马”是*受难的农民的象征,他忍辱负重、忠厚善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老马”不单是本义上的老马,更是被压迫农民的象征,那抽下的鞭子,是抽在穷苦农民身上的,抽在我们祖辈父辈们身上的,让学生感受到被鞭抽的痛苦,最终达到“移情”的效果;激发学生对被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旧社会的愤怒和诅咒。再一次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净化。
内容仅供参考。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十三
横向教研是指同一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共同研究的活动。在高中阶段,横向教研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通过横向教研,教师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下是我在高中横向教研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横向教研能够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独立工作,只与自己所教授的班级进行交流。然而,高中横向教研打破了这个桎梏,让教师们可以与其他年级、班级的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其他教师分享经验和教学方法,我发现在教学上的问题有了更多的解决思路,教学的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与其他教师合作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如共建教学资源库,互相分享备课材料,节约了每位教师的备课时间。
其次,横向教研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高中学生是个体差异较大的阶段,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兴趣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通过与其他年级、班级的教师交流,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从而更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教学策略。另外,横向教研还可以了解其他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的成功经验和挫折,这使我在面对类似情况时能够更从容应对,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第三,横向教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研讨,我不断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堂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切都离不开横向教研在教学质量方面的积极推动。
最后,横向教研可以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发展。在横向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们不仅可以学到其他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还可以接触到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这不仅拓宽了自身的教育视野,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在横向教研的参与中,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效果等等。这些都是在独立教学的模式下很难得到的。
总之,高中横向教研给教师带来了很多好处,无论是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是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横向教研的推动与引领。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横向教研,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好的效果。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十四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关键的一个阶段,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节点。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一直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旨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经验和收获,下面将从教研目的、教研方法、教研成果、教研交流以及教研的启示这五个方面,来分享一下我的教研心得体会。
首先,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我参与的教研主要包括教学文件的编写、教学设计和课堂观摩等。通过教研活动,我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教学资源,还可以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有助于我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其次,教研的方法要科学合理。在进行教研活动时,我一直坚持科学合理的方法。首先,我会精读有关教材和教学法方面的书籍,掌握专业知识。其次,我会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最后,我还经常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借鉴。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使我可以不断深化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教研活动的成果是教研的重要收获。在教研活动中,我不仅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教学案例,还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比如,在教学设计方面,我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在课堂教学方面,我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这些成果不仅为我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第四,教研活动的交流是相互促进的。教师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在教研活动中,我经常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交流,我不仅可以了解到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种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交流方式,使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最后,教研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首先,教研是一种持续的、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注重实践和创新。只有不断实践和创新,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此外,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合作,互相学习。只有通过合作和交流,才能实现教师群体的整体提高。
综上所述,教研心得体会高中的过程是繁琐而具有挑战性的,但也是非常值得的。通过不断参与教研活动,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十五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认真执行学校工作,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素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中的理论文章,让全组受到了深刻的理念教育。组织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理论指导实践,认真撰写论文。论文的撰写正是我们组的弱项,因此,加强论文撰写方面的培训已经成为我们组的重要课题。本学期我校王智、樊茂华、朱小平等五位老师获“师陶杯”论文竞赛贰、叁等奖。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作为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回来及时汇报听课与学习体会,通过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冯扣华老师在镇数学评优课和市数学评优课竞赛中分获一、三等奖。
三、认真撰写反思。
反思的撰写,既要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也要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是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具有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所有数学老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理性的分析,从宏观到微观,从客观到主观深刻剖析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借“六认真”检查的契机,让教师们互查互阅,并谈谈互查互阅后的体会与感受,真正做到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本学期王智校长、樊茂华主任在网络上开辟了自己的专栏。
四、开展活动丰富内涵。
在做好教学教研工作的同时,我们统筹安排学生课外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活动有组织、有内容、有落实。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全年级的口算比赛、“探月之旅”数学竞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习数学的浓烈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在多样的兴趣活动中不仅巩固、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也为今后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打下了基础,真正做到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发展特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一学期匆匆而过,这学期我们美术组的工作既忙碌又愉快。在教学中我们努力贯彻二期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孩子们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通过教学让孩子们能感知美并学会创作美。在本学期开展的各项工作中,我们科组老师努力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理清思路,站在新的教师角色位置感受新课程给教师与学生带来的创造和发展空间,在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现将本学期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把握教改动向,积极开展叙事研究。
我们科组的老师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做到认真做好记载,每次学习有体会和收获。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教改动向,探讨叙事研究方式,认真撰写教育故事,对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寻找新的理解和追求,并在教学中把这些理念落实到实践中。
除了教研组的理论学习之外,各位老师还利用电脑查阅进行业务学习,并征订了《中国美术教育》、《少儿美术》等专业杂志,课余时间经常钻研、探讨,从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修养,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各级教学论文比赛。
2、强化集体备课,协同攻关。
本学期我们不断加强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备课组活动,实现资源互补,优化组合,一改过去单打独战、各自为教的局面,通过几教几评和听课评课制度,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地营造了课内课外的教研气氛,增强教师教学水平。
3、开展美术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活动。
老师每周组织开展一次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创作能力、欣赏能力,并将学生作品展示在橱窗,激起学生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学习兴趣。
4、建立新的课程理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认真抓好课堂教学,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变教学过程为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的过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实现创造性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让美术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生活,鼓励学生对各种材料、工具的特性进行尝试和探索,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
5、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为了协助学校的宣传工作和各项活动的开展,老师们都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圆满的完成任务,如学校环境布置、宣传栏设计、书写标语等等。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组的各位老师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中,并在各自的教学领域中用探索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今后,我们将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为学校的教学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十六
教研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不断参与和开展教研工作,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关于“教研心得体会——高中”的五段式文章。
第一段:教研的重要性。
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点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教研也是一种交流和合作的途径,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可以共同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段:教研的方式方法。
教研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例如,可以组织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收集到各种教材和教案,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可以参与培训和研讨会,学习专业知识和最新教学理念,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另外,可以通过观摩课和交流授课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段:教研的意义和价值。
教研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研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面对教育教学的挑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此外,教研还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第四段:教研中的困惑与解决。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能会面临一些困惑,例如时间紧迫、缺乏合适的教材和教案、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机会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首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教研活动,将其列入日程安排中。其次,可以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积累和分享经验。最后,可以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教研活动的参与,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我了解了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借鉴和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我与其他教师进行了交流和合作,解决了一些教育教学中的难题,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教研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通过交流和合作,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但通过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与教研和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合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教师通过教研活动的参与,可以获得很多收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化效果。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十七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思政教研逐渐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从事思政教研工作多年的高中教师,我感触颇深,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二、加强学科知识的掌握。
思想政治教研工作的核心是学科知识的深入掌握。只有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应对自如、娴熟运用。因此,我积极阅读相关教材和教育期刊,参加学术研讨会,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我还通过互联网等各种途径,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使自己能够更加灵活、生动地进行教学。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思想政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拓展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课堂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离开实践就无法深入理解和把握其中的道理。因此,我的教学中始终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我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社会,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的方方面面。我还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更能深入思考,并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
五、注重道德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注重道德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思政教师,我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引导。我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环保行动等,让他们亲自体验社会关爱和责任,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结。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工作,我不断加强学科知识的掌握,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经验和体会不仅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随着思政教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将能够培养出更多有思辩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十八
高中教研是教师们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平台。在教研中,老师们可以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成功案例和教学策略。作为一个中学教师,我参加了多次高中教研活动。这些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有关教学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倾听别人的经验。
参加教研后的心得最深刻的体现就是倾听别人的经验。在教学上,有些老师天生就有教学才能,也有一些老师并不拥有独特的天赋,但他们在长期实践中慢慢摸索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研中,老师们会分享自己的经验,这些经验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很多自己未曾发现的教育世界。这样的交流会让人对自己的教育信仰和教学方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第二段:学习新思路。
高中教研聚集了很多不同学科的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些教学技巧和思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尤其是那些学科不同但是有相似问题的老师。举个例子,我是一名英语老师,但在高中教研中我也能够在交流中学习到很多成效显著的教学方法。这充分展现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意义。
第三段:挖掘教学精华。
在高中教研中,老师们都有机会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好经验和成功案例。这个机会可以让我们有大量时间来探讨教学的精华,剖析教学成功的本质。在这些教育研讨会上,我也会积极地分享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新颖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提升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段:让教育有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在高中教研中,我学到了许多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的策略。比如,老师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教授某些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习。学生更容易记住课堂上老师以游戏形式呈现的内容,因为这个过程更有趣、更富有包容性。
第五段:反思与总结。
参加教育研讨会后进行反思与总结,是一个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经常性的反思可以让我们更加自觉地检视教学方法和习惯,从而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学和他人所分享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每个镜头不同的思考点,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
在这些教研经验中,我慢慢地意识到教育研究并不能通盘而论,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学生,也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育研究和实践是一个相互促进、互相支持的过程。参加多次高中教研后,我更加明白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道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给学生呈现更优质的教育。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十九
高中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经历。多年的高中教研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教研不仅是为了获得荣誉或是提高分数,更重要的是通过教研,不断反思、探究和创新,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亲身经历,探讨高中教研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借助门户网站进行反思。
门户网站是教研的重要平台之一,我经常利用门户网站进行教研反思。通过交流分析,我发现不少同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容易忽略的问题,例如:教学重点不明确、板书风格不规范、课程设计讲解不充分等。这些细节问题,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对提高课程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将细节把控到位,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三段:走进课堂,关注学生问题。
教学实验,作为教研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我最关注的是学生的问题。因为学生的问题往往最为真实和具体,如果能及时发掘和解决学生的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实际上,走进课堂不仅是教研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们学习、实践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
第四段:论文撰写,提高教学水平。
论文撰写是高中教研的另一重要环节。通过撰写论文,我深入思考和研究课程内容,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在写论文中,我要考虑如何阐述研究结果和方法,如何利用相关数据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论文的撰写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机会,通过撰写与交流,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成长。
第五段:结语。
高中教研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通过多种教研方法,例如门户网站、实验教学、写论文等,教师可以不断反思、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储备。同时,高中教研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加强教研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能力。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二十
第一段:引言(100字)。
高中横向教研是一种教师间交流、学习、互助的重要方式,通过横向教研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在横向教研的过程中,我深感到受益匪浅,收获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心灵的共鸣。下文将结合我个人的经历,归纳总结高中横向教研的几个重要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解和尊重(200字)。
在高中横向教研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每位老师都应该尊重其他老师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充分理解他们的做法背后的理念。尊重与理解可以消除教师间的隔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教研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横向教研中,即使对其他人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质疑,也应该坦诚地沟通和交流,共同探索出更好的教学途径。
第三段:多元化的思维(300字)。
高中横向教研中,我意识到拓宽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囿于自己已有的思维定势和方式。而在横向教研中,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模式,这些新鲜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他们成功的做法,对于自己的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启发和促进作用。拓宽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并在教学中尝试新的创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段:团队合作(300字)。
横向教研的核心是团队合作,我深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一个团队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长,大家通过协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教研中,我们可以组成小组,共同研究、设计教学活动,相互监督,共同进步。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团队合作还能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促使每位成员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第五段:反思与自我提升(300字)。
高中横向教研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让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提升。和其他教师交流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有待提高的方面。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和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化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横向教研也能够激发我们的职业热情和学习动力,让我们更有动力去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结尾(100字)。
总之,高中横向教研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成长平台。通过理解和尊重他人、拓宽思维方式、团队合作和反思提升,我们可以不断进步,提高教学质量。我深信,在不断的教研中,我们终将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二十一
高中教育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衔接初中和大学的桥梁,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中教师,教学是一项良心活,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能力。为此,我认真参加了多次高中教研活动,从中受益匪浅,获得了很多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借鉴优秀教学案例。
在高中教研活动中,我认真借鉴了一些优秀教学案例,学习了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例如,我在教授数学时,使用多媒体和实物动态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的各种概念和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三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高中教研活动中,我也接触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例如微课堂、分层教学等,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也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技巧,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和问题解决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
第四段:重视评价和反思。
高中教研活动中,我也学到了一大堆对于学生的评价方法。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善于教学,也需要善于评价。因此,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同时,我也会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总结成功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第五段:学科交流和团队合作。
高中教研活动也提供了很好的学科交流和团队合作的机会。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我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的教学情况和教学难点,从而更好地促进跨学科的合作。同时,志同道合的老师也能够相互交流教学心得和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结论:
总之,在高中教研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也不断完善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积累和应用高中教研的心得和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二十二
2、积极参与和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3、认真写反思。
4、开展活动丰富内涵。
一份辛苦,一份收获。工作伴随着苦乐。我们将一如既往,本着“勤奋、思考、务实”的原则,不懈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我们组的老师努力把教学研究活动贯穿于学习的各个方面,做到精心记录,每次都有经验和收获。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教育改革趋势,探索叙事研究方法,认真撰写教育故事,在教育实践中反思教育行为,寻找新的理解和追求,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二十三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高职称,充满活力的数学教师组成的专业队伍,“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更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一条捷径。”这是我组首先确立并长期坚持的教研理念,正是理念的转变,才促使我们变学校要我们教研为自己主动地要教研;“以生为本,根植课堂,强师为基,优化教研”是我组教研的宗旨;“案例分析、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示范、教学理论学习”为我组教研的主要平台。近几年来,数学教研组在上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下,学科组成员的密切配合下,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扎扎实实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定期地开展教研活动,渐渐地形成了我组的教研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深入学习课标,积极参与课改。
理论指导实践。几年来,数学组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组织全体老师,集体学习新课标等先进教学理念。为了帮助教师们节省时间,教研组常书面印发与教研活动相配套的教学理论资料,便初举行了初三复习课观摩探讨,为了提高效果,活动前教研组对各教师进行了系列教学理论学习,采用4步法对这节课进行主题探讨:
(1)认真听课,认真记录。本节课教师总共提出了几个问题?学生如何理答?
(2)课后分析,问题归类。教师的每个问题,是用何种方式理答的?
(3)组内交流,探讨提高。以备课组为单位,逐一发言,探讨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提出自己对相关提问的建议及理由。
(4)全组集中,交流总结,形成共识。大家围绕主题准备,并选择中小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各准备一堂研讨课。
活动时,首先展示研讨课,然后围绕主题并结合研讨课,双方畅谈各自的认识。这样的活动,既有充分准备,又切合校本实际,大家有共同语言,因而大家就有切肤之感,可以落实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之中,比之空谈收效就大大不同。每一次研讨做足准备,扎实推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改实施后,数学组提出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有一个研讨主题,都要形成一篇可供发表的论文,这个目标基本达到。
2、注重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反思。
根植课堂搞教研,在课堂上是否以生为本,学生有否得到最大限度的有益发展,是我们观察课堂是否有效的焦点,而学生最好的发展途径就是不断地自己反思,自己纠错,自己提高。
3、抓好学科竞赛,培优补差并进。
近年来,学校以公费班为依托,各级段培优工作一直常抓不懈。数学竞赛成绩省市有名。由于教师重视数学资优生的培养,并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方法,学生在对待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变化显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高涨,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明显加强,数学思维的思辨能力、提出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意识提高,使得一大批数学特长生脱颖而出。
教研组在期初,根据学校教育工作安排,以及上级教研部门教研工作计划,针对本校实际,确立学期数学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措施,以及主要活动安排。该计划初成后,报校教科室主要负责人认真审议、修改,在开学第一周教研组会议上,征得全体教师同意后,人手一份发至每一位老师手中,并按计划严格付诸实施。组织工作做到目标明、思路清、行动实,使全体教师做到有的放矢,脚踏实地地完成本学期教学教研任务。
4、抓好常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快速成长,光靠自身的勤奋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许多老师的帮助。数学教研组常采用集体备课,个别交流,听课评课、方法指导、教研点拨、信心鼓励、后勤服务等方式,快速搭建数学教师成长的舞台,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备课组长更是充当主力。由于数学组有统领的教研课题,较系统的操作模式,教学研究方向,且运用到各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并能较好地开发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教龄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都有与一名师傅结对,互相听课,讲评,探讨,要求新教师每学期至少上好一节“成长课”,同时采用“徒弟展示课”、“师徒同上一堂课”,撰写“教学反思”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教师成长周期大大缩短,并在全市初中数学教学界脱颖而出,令各校刮目相看。
5、学习观摩先进,提高教研层次。
全组教师都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基本上每年都要外出学习,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学校对数学组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照要求,我们感到仍有差距,很多地方要努力改进,如教研组内教师多,集中安排教研活动难;教学与教研关系的处理上,少部分教师还是重教学轻教研;在备课的规范化操作还要再努力等等,这些都将在以后工作中加以改进。我们数学组全体成员将立足校本,根植于课堂搞教研,团结一致,虚心向同行讨教,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素质,争取更大成绩,让全组教师通过教研这条快速成长的途径,在成功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的事业,从而获得职业的幸福!
最后,衷心感谢各级各类专家对我校数学组工作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长期以来对我校不遗余力的指导!衷心感谢全体同行的帮助指导!
谢谢!
最热高中语文教研心得(模板24篇)篇二十四
第一段:引入思政教研的重要性和目标(200字)。
思政教育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而思政教研则是教师们必须不断探索和提升的重要工作。通过思政教研,教师们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共同进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参与了高中思政教研,收获颇多,体会深刻,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积极参与思政教研的重要性和效果(200字)。
积极参与思政教研是提高自身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思政教研中,教师们可以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案和教学方法,并进行集体备课和组织观摩课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了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指导。同时,我也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积极参与思政教研,我逐渐成为了一名更加专业并富有创新精神的思政教师。
第三段:深入思政课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200字)。
在思政教研中,我逐渐认识到思政课堂的重要性。作为思政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我尝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案例,让学生们思考其中的道德和社会价值。通过类似的案例分析,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思政课的兴趣和参与度大大提高,他们开始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的责任和社会的发展。这让我深信,通过深入思政课堂,我们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底线的公民。
第四段: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200字)。
在思政教研中,我也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远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我还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他们迫切地想要了解和参与到思政课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中。这进一步证明了创新思政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第五段: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展望(200字)。
高中思政教研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也让我认识到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思政教研中,教师们通过交流和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我们通过互相观摩课程和互课评教,不断吸纳优秀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未来,我希望能继续参与思政教研,与更多的教师一起合作,共同进步。我相信,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政教育,培养更多有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一代。
总结:高中思政教研是教师们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工作。通过积极参与思政教研,深入思政课堂,创新思政教学方法,我们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更多有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一代。而团队合作则是思政教研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通过团队合作,教师们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政教育。因此,我将继续积极参与思政教研,与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