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因材施教,体现个别差异化教学的原则。下面是一份精心准备的二年级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一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两课时
切入举偶: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二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
根据注释,弄懂三首诗的意思,想想诗句描绘的情景,并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诗人导入,整体感知。
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诗人(板书:吕岩)。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他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板书课题)。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
4、古诗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古诗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古诗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海蜇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
(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
2、让我们认真地读,慢慢地读,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预设一]:归来报贩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
(2)这样的生活真是——?(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3)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
[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都摆弄着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悠闲呀!)。
(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
(“铺”:这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似乎浮现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弄”:逗弄的意思。快乐的牧童是在逗弄那个抖动的笛子。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仰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悠远的牧笛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或许......
(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
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
7、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
8、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杨万里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五、诗人结尾,两手整合。
1、现在我们再读这首诗。
2、陌生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早已认识,今天更让我们看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向往。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齐读一遍,老师引读。你们愿意了解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去读更多的诗,是诗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走进诗人内心的路。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三
1、学会7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
2、学习两首古诗,熟读成诵,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生字卡片、课外阅读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介绍作者,诗名。
《春雨》唐杜甫。
《春晓》唐孟浩然。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认读古诗以及生字词;
2、指名读古诗,指导正音;
3、齐读生字词,齐读古诗。
三、解读诗文,读通诗句。
《春雨》。
1、春雨的特点是什么?
2、重点理解:
好雨——。
知时节——。
乃——。
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朗读。
《春晓》。
1、重点理解:
眠——。
不觉晓——。
啼鸟——。
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人们对春天有怎样的感情?
3、朗读。
四。理解诗情,读好诗句,熟读成诵。
1、欣赏感受。听老师介绍和古诗有关的课外资料,进一步理解诗情,练习朗读;
2、指名诵读,品评指导。
3、齐读(配乐)。
4、背诵。
五、课后作业设计。
1、收集2-3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2、朗读背诵《春雨》、《春晓》;
3、预习生字。
第二课时。
六、朗诵古诗,巩固复习。
七、拓展体会。
1、小组汇报收集的诗歌;
2、老师评点。
八、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2、自学生字,主动记字。
3、老师重点指导:随、晓。
4、学生临描,老师巡视。
九、课后作业设计。
1、“春天的歌”诗歌朗诵会。
2、“我爱春天”书法比赛。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四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3、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和你们刚刚说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刚刚说的英雄中女的很少?)。
4、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当兵,女的却不能从军。那么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
5、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
二、初读感知。
(一)练读。
1、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将生字的字音读准,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与同桌轮流读一遍,注意将句子读通顺。
3、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
名字征兵胜利朝廷年龄理应说服年老多病焦急万分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
2、多音字。
燕子燕山。
将军将士。
3、课文一定也能读好。
(1)齐读第一段,师评。
(2)指名读第二段,自评。
(3)指名一组读第三段,其他生评价。
(4)男生读,女生评。
4、解决问题。
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一)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1、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2、指名交流体会。(恩,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
3、花木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战争频繁。(经常发生战争)。
4、那时侯,朝廷对老百姓发的公文或通告叫做文书。这一天,朝廷下达的一份文书张贴了出来,这是份一般的文书吗?(紧急征兵文书)。
5、木兰看到这文书后,有什么感受?(焦急万分)。
6、花木兰为什么会感到焦急万分?她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读,强调“焦急万分”。
7、可以不去呀,或者等过几年弟弟长大了再去呀,强调“紧急征兵”。体现爱国精神。
8、说话训练:因为……所以,花木兰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二)花木兰此时已打定主意,替父从军,但战场上两军厮杀,充满了艰辛和危险,花木兰的家人怎么会同意她去的呢?(说服)。
1、假设你是花木兰,你准备怎样说服你的家人呢?小小组中相互说。
2、老师就是花木兰的家人,指名来说服老师。
(三)就这样,花木兰为了她那年老多病的父亲,为了她那年纪尚小的弟弟,更为了她深深热爱的国家,毅然地踏上了从军之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朋友,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看见了一个勇敢、坚毅、视国事为己任的花木兰,也明白了她为什么能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赏。她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让我们一同牢牢记住她的名字——“花木兰”。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男。
2、说说如何记住这些汉字。
3、教学“疒”,范写“病”。
4、学生描红。
五、课后练习。
刚才,小朋友都当了一回花木兰,展开想象,说服家人,替父从军。课后请小朋友把“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几句话写下来。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五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能认读“辉、煌、幢、繁”4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视频《首都北京》,视频《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播放视频,点明课题:
同学们知道北京么,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吧。(播放视频《首都北京》)。
师:夜幕降临了,这些景物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播放视频《北京亮起来了》)。
2、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二、合作交流。
1、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a、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互相帮助。
b、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
c、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
幕、临、街、闪、夺、勾、喷、府、紫、禁、束。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b、看电脑画面,读词语:
夜幕降临、五光十色、银光闪闪、光彩夺目、华灯高照、川流不息。
(1)学生自己练习读,如果有问题及时请教。
(2)指名小组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开展组际竞赛。
c、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记不住,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师生交流记忆的方法。)。
幕: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莫”,下面是“巾”形近字有:慕、墓。
府:这是一个形声字,外形内声,里面是“付”
夺:上下结构,注意与“奇”区分。
紫:注意与“紧”区分。
街:左中右结构,中间是“土”字和“土字旁”
3、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结合学生读书情况,进行评价。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占格情况。
在书中练习描写。师走下去巡视,及时帮助那些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布置作业:
抄写难字。
提出问题。
结合课文内容找找学习资料。
第二课时。
三、品读领悟、
1、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北京夜晚的特点是什么?边听边在课文中画一画(辉煌、亮丽)板书词语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词语的意思。
分配任务,深入理解: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的夜景?(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结合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看看有关的画面。)。
小组长和同学一起读读有关的语句。
每个人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感受,大家相互补充。
大家有语气地读读。
(学生在谈感受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还可以借助找到的课外资料。)。
(学生在理解的时候,遇到问题及时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师生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一处一处讲解。)。
重点围绕以下地方;。
“东西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结合视频认一认华灯,川流不息说明这里的车很多,多得像水流不断,每辆汽车的车灯都亮着,灯光一闪一闪的,从高处看,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里的灯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把繁华的大街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商店的橱窗分外明亮,绚丽多彩的广告牌,颜色各异的霓虹灯为商业街平添了一番美丽,再加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宾客,这些商业街就显得格外热闹。)。
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这些建筑物虽然古老,但是当灯光成为他们的外衣后,就别有一番风韵。)。
(在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时,可以有机结合视频,恰当地运用教学软件及时让学生们欣赏那迷人的夜景,感受北京之夜的辉煌与亮丽。)。
3、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教师进行指导:注意读出长句中的停顿。
(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小组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全班范围内指名让学生有语气朗读。
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四、巩固延伸。
1、联系实际,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你眼中的北京的夜景?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2、再次播放视频《北京亮起来了》,让学生们欣赏。
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的夜景,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东西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运用优美的文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
3、布置作业: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料,相互学习。
在摘录本上积累词语。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六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2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
3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冰心。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树梢赤脚使劲妹妹拍打发射。
兴奋咬牙糟糕小辫唇儿。
(1)自己轻声读。
(2)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
(3)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4)教学字形,同时新授两个偏旁。
(5)全文一共有几节。
3开火车读全文。
4自渎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5讨论交流。
6仔细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做记号,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7指导朗读一长句。
(1)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2)教师范读,个别练习。
三总结延伸。
1小朋友,书读到这儿,你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呢?
2师总结归纳。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第一节。
1指名读。
2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你们从哪句话读出来的?
3指名读第2句。
4什么是神仙?
5谁能把孩子们快乐的样子读出来。
6指导朗读第一节。
(二)第二、三节。
1指名读。
2这两节告诉我们什么?
3他拍着水淋淋的泥裤子,直喊“糟糕”,嘴上这么说,内心却感到什么?
4自读2~3节。
5指导朗读。
6试着背诵。
(三)第四节。
1指名读。
2小妹妹是怎么跑的,表演小妹妹的动作。
3指名读有关句子。
4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上一交呢?
5指导朗读。
三总结延伸。
1齐读课文。
2回忆自己曾经在雨中怎样地玩耍。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七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儿童在祖国的关怀和培育下生活幸福美好,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长大报效祖国。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儿童的快乐心。
3、进行革命理想教育,结合课文第三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渲染“快乐”
1、播放《快乐的节日》,会唱的同学跟着唱。
2、谈话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读课题。
4、说说你是怎样度过节日的?
二、自读课文,感悟“快乐”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快乐?
2、学生反馈。
3、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快乐的心情?
4、比赛读:看谁能读出快乐的语气?
6、指名读第三小节,说说:
(1)每句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2)为什么要感谢祖国?
(3)这里把少年儿童比作什么?“羽毛丰满”是什么意思?
(4)小鸟的成长靠的是妈妈的哺育和自己刻苦地练习飞翔。少年儿童的成长靠什么?
(5)小组讨论:你是如何健康成长的?你的理想是什么?
7、齐读最后一小节,再次感受少先队员快乐的心情。
三、回归整体,积累语言。
1、配乐读课文,并练习背诵。
2、尝试背诵。
3、唱歌曲,再次体验快乐。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画一幅欢庆节日的画或唱首快乐节日的歌。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八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写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的故事。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地凉了,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课件展示:秋风扫落叶的画面,秋风刮起的"呼呼"声。)。
小动物们怎么过冬呢?(课件展示3个小动物。)。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读课文2-8节。教师指导角色分配:一生读燕子的话、一生读蜜蜂的话、一生读青蛙的话、一生读叙述和提示语。
2、组内交流:三个小动物分别怎样过冬?为什么要这样过冬呢?
三、理解感悟。
1、小组派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听者随时纠正补充。
生:燕子到南方过冬。因为南方暖和,虫子多。
生读第二节。
师:你们知道秋天飞到南方,春天飞回北方的这种鸟叫什么鸟吗?(如果不知道,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叫候鸟。)。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与小燕子的过冬方式一样呢?
生1:大雁也到南方过冬。
生2:我知道布谷鸟也是候鸟。还有......
2、师生配合读4-5节。
师:老师做小燕子,谁来读青蛙的话,和老师配合一下?
师生合作朗读。
师:青蛙哥哥,你睡一个冬天不饿吗?可别把身体饿坏了!
生:不会的,我先吃得饱饱的,在泥土里睡觉,一点儿也不会饿。
师:哦,这我就放心了。对了,这好像就叫做--冬眠。
生:对,对!
师(面对大家):还有那个小伙伴和青蛙哥哥过冬的方式一样呢?
生1:我,大狗熊。
生2:我,小乌龟。
生3:还有我,大蟒蛇。
4、谁能像老师一样,做一只小燕子,去问问小蜜蜂?请两个学生读6-7节,理解冬天没有鲜花,蜜蜂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及时评议。
五、戴头饰表演。
1、引导:燕子说话时会做什么动作?蜜蜂说话时会怎么样?青蛙有怎样?蜜蜂和燕子扇动翅膀样子一样吗?小伙伴们告别时会说些什么?(无需回答,可以师生同做。)。
2、戴头饰分角色表演。
3、你们喜欢这三个小动物吗?为什么?(有礼貌,如称呼"哥哥"、"姐姐";相互关心。)。
六、巩固练习。
1、听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阅读童话故事。
20美丽的丹顶鹤。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
2、通过朗读和感悟,了解丹顶鹤美在哪里,并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背诵课文。
[设计理念]。
《美丽的丹顶鹤》这篇课文,语言简约凝练,形象而传神,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本教学设计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并结合画面的体验,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很好地实现"三维"的统一。
[设计特色]。
本课设计紧紧扣住"美丽",植根于文本,透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同时不拘泥于文本,或引导想象,或联系实际,使语言、画面、情感相互交融,激发学生热爱美。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九
这一篇课文叙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奔向华山,他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获得了赠斧之助,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母亲。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经过展开故事情节:拜别师傅,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一往直前;感动仙人,得到帮助;劈开大山,救出母亲。故事环环相生,衔接紧凑。
学情分析。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的恩情》、《陈毅探母》等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然后要求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正音,通过朗读回答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帮助”造句。
2.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血痕在乎诚心打败凶恶激动。
浑身巨响怀抱师傅跨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2、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十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育目标:
1.学会奉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一),复习“木字旁”、“禾字旁”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棵树)。
师:同学们说得对。“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2)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
师:同学们说的对。“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4)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松树、柏树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
3.出示词卡:桌椅。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相机出示词卡:秧苗]。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庄稼]。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七、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齐读。
2.用“柳”、“椅”、“秧”扩词。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柳、秧”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本课6个生字。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该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的古文字像什么?(像竹叶)。
(2)复习“竹字头”。
师范读带竹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
“”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两棵小草)。
(4)复习“草字头”。
师范读带草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竹篮、箩筐、筷子]。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仆目机出示词卡:茶叶]。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七、指导书写。
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1)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读第一组词语)。
(2)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读第二组词语)。
(3)哪些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读第三组词语)。
(4)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读第四组词语)。
2.多种形式练读。
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
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戏。
2.教歌诀:“禾字旁表示庄稼,木字旁表示树木。爸爸下田去插秧苗,爷爷上山去栽松树。”“草字头表示花草,竹字头与竹子有关。窗台上放着两盆花草,墙壁上挂着一只竹篮。”
四、课内作业。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十一
课文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描绘了葡萄沟的葡萄成熟的景象和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表现了葡萄沟的美丽开爱。那里的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学生除了对葡萄沟有所了解,还要进一步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享受,在感悟情感的同时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l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l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是本课教学重点;感悟句子所包含的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吗?喜欢吃又香又甜的葡萄吗?如果把这两者合起来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老师和课文一同去盛产葡萄的葡萄沟游览一番。(读课题:葡萄沟)。
二、细读感悟。
(一)第一段。
1、去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葡萄沟。(课件出示第一段,学生读)。
2、这段文字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己读一读,看你知道了什么。
葡萄沟的位置在新疆的吐鲁番。
那里出产水果。
水果种类很多(课件出示水果),人们最喜欢葡萄。
3、引读第一段。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
那里出产——。
七八月有——。
到了九十月份——。
(二)第二段。
1、人们为什么最喜欢葡萄呢?让我们去看看。现在去行么?(九十月份,因为到了九十月份,葡萄就成熟了。)那我们就乘时光隧道车把时间调整到九月吧。闭上眼睛,一、二、三,葡萄沟到了。
2、(出示葡萄沟概貌图)这就是葡萄沟了。“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边说边出示句子,指出山坡、梯田和葡萄树)。
3、这些葡萄树长得怎样。学生看图自由说。
书上是这样写的(出示第二句)学生读。
这句写的是(枝叶),什么样的枝叶(茂密的),怎么样(向四面展开)。连起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
作者进一步描写说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为什么比作凉棚而不是别的。(结合当地地形气候说明)。
在干旱的沙漠,在四十多度的高温天气,进入这样的“凉棚”,感觉怎样?带着这份凉爽舒服读第二句。
4、钻进葡萄架,更另你惊奇的是(出示架上葡萄图)。
这是什么季节独有的景象。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自由读。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这么多颜色漂亮吗?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五颜六色)如果这些颜色都泛着光,水灵灵的,那(就更漂亮了),用一个词形容是(五光十色)。
瞧,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它们(美丽极了)。不同的颜色就是不同的品种,葡萄沟的葡萄有上百个品种。到了秋天,葡萄成熟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沟简直就成了葡萄的世界,葡萄的王国,葡萄的博物馆。带着对葡萄的喜爱、赞美再读句子。
出示“我会填”再填空读。
闭眼睛边背边想象。
5、葡萄沟的葡萄真——真——真——这么诱人的葡萄你想吃吗?看,维吾尔族老乡给你端上来了。(出示课文插图)读句子。
看,他们端上来的是最甜的葡萄。这种葡萄叫无核白,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是全世界含糖量的葡萄。
维吾尔族老乡把最甜的葡萄摘下一串串让你吃个够,你想夸他们什么?(热情好客)。
6、葡萄沟真——葡萄沟的葡萄真——葡萄沟的老乡真——让我们把对他们的赞美美美地读出来。闭眼睛回味一下(背诵)。
(三)第三段。
1、这么多这么好的葡萄老乡和游客吃不完怎么办?读第三段。
2、边看阴房图片边结合第二句文字理解阴房的构造。(边读边看图让学生自己找到图文结合点就理解了。)。
3、读第三句,理解“热空气”的作用。(体会葡萄沟人的聪明)。
4、葡萄挂在透气的阴房里,就像在天然的烘烤箱一样,这样生产出来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三、情感升华。
葡萄沟的葡萄出了名,葡萄沟的葡萄干出了名,葡萄沟这块宝地也敞开胸怀迎接着八方来客,有机会我们一定去那里感受一下。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积累词语9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能使学生懂得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手段:
生字及词语卡片、手和嘴的头套、手和嘴的小图片、各小组自备底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学习生字。
1、(手)大家好!我是手,是你们的好朋友,你们知道我有什么本领吗?(写字、画画、筑公路、修桌椅、端饭菜、盖房子)。
(嘴)我也是你们的好朋友,你们也得夸夸我呀!(唱歌、读书、交谈、吃饭)。
师:在这些词语宝宝中,有我们不认识的字宝宝,我们来和它们交交朋友。(出示生字:盖、房、筑、修、端、谈)。
(1)学做小老师:带大家拼读一下。(提醒:筑、端的读音,再带拼一次。)。
(2)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重点:修的字形,左中右结构,中间一竖,书空右边部分;端做动作;谈找好朋友。)。
(3)字宝宝回家了,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出示:
1、手的本领真大,可以盖房子、筑公路、修桌椅、端饭菜。
2、嘴的本领也不小,可以交谈、吃饭。
二、整体感知,揭示课题。
师:手和嘴的本领都不小,有一天他们却争论了起来,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呢?快让我们去听一听吧!
1、播放课文录音。
2、手和嘴为什么事而争论呀?
3、对呀!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38课(谁的本领大)(学生呼应)。
三、指导朗读,再次学习生字。
1、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学剩下的字宝宝,读通课文。
出示:满、愤、丈、求、
2、交流:我们先交流字音,哪组来教。
(丈、愤的读音。)。
3、大组交流字形:满的结构,左右结构。书空求。)。
4、请五个同学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老师请你做小评委,看看他们谁读得正确,声音响亮。
5、师:到底谁的本领大?请你读读课文的14小节,用直线划出手和嘴争论时说的话。
6、根据学生交流师示范划句,并做指导:找出手和嘴争论时说的话,我们要划的是引号里的内容,不要多划,也不要少划。
7、请检查一下你划对了吗?如果划错了,请立刻改过来。如果划对了,选你想读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正确、声音响亮。
8、交流。
9、过渡:你们读得真棒!想不想把句子读出感情,读得更棒呢?(想)教你一个小窍门,仔细听好了。在课文1-4小节中,有一些词语可以帮助我们。请你在组长的带领下,读读1-4节,把它们圈出来。
10、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并指导朗读。
板书:手:傲慢愤愤不平。
嘴:不服气火冒三丈。
(傲慢:特别得意、特别骄傲。
指导读好反问句。一个小组读。
愤愤不平:非常生气。哪里看出它非常生气?瞪圆眼睛你们谁愿意来做气愤的手,读读这句话。男生读。
火冒三丈:极度气愤,做动作:使劲跺着脚。还会有什么动作:用手指对方鼻子骂。自由准备,女生读。)。
11、师:你们都读得非常好,连起来读读行吗?喜欢读手的小朋友站在这边,喜欢读嘴的小朋友站在这边,老师给你们做作者。我们分角色朗读1-4小节。
四、说话练习,明白道理。
1、师:对呀!手和嘴各有各的本领,谁也离不开谁?
出示句子:手和嘴各有各的本领,谁也离不开谁。(指名读,集体读)。
2、读了它们的故事,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五、复习巩固。
师:听了你们的话,手和嘴又会怎么样呢?开动脑筋想一想,小组里讨论一下。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十三
这篇课文选取了王冕的《墨梅》和于谦《石灰吟》作为教学内容。诗人运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诗歌中充分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来描写梅花和石灰的外形、颜色,并赋予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4、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2、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3、检查预习。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二、讲读《墨梅》。
1、听配乐课文朗读。
2、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3、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2)、教师指导练习。(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四、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1、背诵《墨梅》。
2、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3、回忆方法。
二、讲读课文《石灰吟》。
1、听指名朗读。
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3、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
(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
(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巩固练习:
1、“石灰”的特性与人_____精神相近。
2、背诵《石灰吟》。
五、归纳总结。
1、古诗除了第一节课所提到的特点,还具有哪些特点?
2、这课书所学的三首古诗,都是明写什么,暗写什么?
3、其共同特点都用物的什么特点赞美人的什么?
4、运用特性比喻精神注意什么?
六、能力训练。
1、自学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诗歌。
2、分组向同学介绍。
3、按诗意给《墨梅》配画。
4、连线:梅坚忍不拔。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十四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保守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同学独立考虑、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同学已知入手,研讨未知。强调同学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布置自学环节,鼓励同学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同学创立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效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同学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沛地让同学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局部同学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同学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同学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发明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同学学习的需求动身,尊重同学的个性差别,激发同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同学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同学品味诗句意境和理解后的再发明架起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只要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学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发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争辩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争辩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同学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同学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同学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含”的本意是包括,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协助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同学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同学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同学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同学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和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发明性的朗诵。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同学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同学查阅有关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同学由此和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同学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沛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只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同学学习古诗的兴趣。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只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
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依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同学注意听,和时发现同伴的优点。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身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由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身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誉的是,对同学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考虑,解答,不代替代替。
师: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大家怎么想?
生:因为这里还有发生的意思,所以用同学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发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干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身放开声音读一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想!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身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方能用自身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同学,让同学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
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
师:谁能帮助?
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可以这么说吗?
生:可以。
师:请你继续。
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不错。其他同学想一想,假如把“含”字的意思加进去,可以怎么说?
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师:描述得非常生动。
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
生:包括!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
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
师:对,这样解释就把诗的意境描述出来了。还有用其他方式汇报的吗?
生:我用读的方式……。
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欣赏。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
师:对前两句,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两个黄鹤……”
师:好啊!连诗人愉快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大家再试一试。
师:这景象在同学的笔下也已经画了出来。谁来展示?
这几个回合中,老师的激励语言很精彩,同学学得很开心。
师:请你用诗句描绘一下你的画。
生:这是“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那诗人在哪儿呢?
生:诗人应该在房子里。
师:干什么呢?
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
师: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师:假如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
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
师:什么样的绿?
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
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
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黄色的。
生:房子是……。
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
生:黄鹂的叫声画不出来!
师:对,这是听不到的。继续找。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
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十五
课前透视: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
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对话平台。
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十六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赠汪伦。
[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学生开始作业。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十七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二、赠汪伦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十八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1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风筝图,上面带有生字)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齐读生字)
4.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5.小组交流。
五、品悟古诗
(一)学习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第1、2句。
3.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第1、2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早春二月里,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仿佛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里,在春风中轻拂堤岸。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指名读)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生汇报)
7.这么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两句诗的。(生齐读第1、2句)
(二)学习第3、4句。
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你能读好它吗?
2.自由读这两句古诗。
3.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他们在干什么?(分组交流)
5.你们能配合画面,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分组交流,尝试练说)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6.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生汇报)
7.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们能将自己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指名读)
8.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中去呢?这样吧,让我们朗读古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吧。(生齐读第3、4句)
六、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首古诗你们一定能背下来。
2.集体配乐吟诵。
3.生自由背。
七、指导书写
指导写好生字“诗”“童”“村”,重点写好生字“童”。
1.看“电脑小博士”的笔顺顺序,学生认真观察笔顺顺序、笔画写法。
2.指名反馈。
“童”字是上下结构,共有12画,可组词为“儿童、童年”。
3.观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再通过课件演示,提醒学生“立”的最后一横最长。)
4.教师范写3个生字。
5.学生描红并临写3个生字。
6.师生评议。
八、梳理板书
最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设计范文(19篇)篇十九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