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年确定为发展对象意见范文一
1.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描述和画物体具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根据描述确定不同物体的位置。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以黎明岛为中心的平面图。
(1)以黎明岛为中心,黎明岛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随机指出:东e 南s 西w 北n
(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黎明岛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清凉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互动新授
1.明确清凉岛的位置。
(1)题目中告诉我们清凉岛在哪里?
(2)你能在图上指一指清凉岛的大致位置吗?
自己在图上指出来,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2.探究操作。
(1)怎么在图上画出清凉岛的位置呢?
在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要先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2)怎么画出北偏东40的射线?
各自用量角器在图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应该怎么摆放量角器,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度数?
指名上黑板画,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摆放量角器。
让学生说说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要注意什么?
(3)怎么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距离?
图中告诉我们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清凉岛在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图中清凉岛的位置在灯塔处沿北偏东40方向的射线几厘米的地方?怎么想?各自计算后指名汇报:205=4(厘米)追问:为什么用205就是图上距离了?
引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清凉岛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3.练一练
(1)出示题目要求:在黎明岛南偏西30方向30千米处是红枫岛,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它们的位置吗?
(2)各自独立完成。
(3)组织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画南偏西30方向的射线的方法和所确定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2.练习九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是猴山多少米?孔雀园呢?
自己先算一算实际距离,然后与同座位的同学说一说。
汇报交流: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猴山多少米?怎么算出来的?连起来怎么说?孔雀园呢?
引导学生说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西60方向120米处。孔雀园在猴山南偏东35方向90米处。
(2)蛇馆在猴山南偏西45方向150米处。怎么在图上表示出它的位置。
各自在图上画出表示南偏西45方向的射线,再算出图上距离,最后标出蛇馆的位置。练习后交流思考的方法和具体的画法。
3.练习九第6题。
师:同学生欣赏过跳伞运动员跳伞吗?(出示题图)
你能完成上面的问题吗?学生练习。
四、全课小结
谁能告诉大家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40页
2023年确定为发展对象意见范文二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张老师这节课总体来看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际教学活动,环节之间的过渡巧妙自然。
2、教学中体现了数学贴近生活的思想,每一个练习题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既渗透了数学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
3、教学准备充分,张老师利用课件教学,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教学效果很好。
4、整节课师生互动很多,提供了充分地交流空间及展示的平台,气氛活跃。
5、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予以肯定、表扬等等,评价性语言很多。
自己的一点建议:从学生回答问题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不是很好,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完整的回答问题,尽量少一些提示,避免填空似的回答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知识点不多,内容比较简单,上这节课,关键注意两点:一是如何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把课堂上的丰富多彩;二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探究的欲望。这两点,在胡伟华老师和夏春红老师的课堂上得以具体的体现,下面我就对比着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处理方式进行简单的评价。
一、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为载体,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两位老师的引入课题部分截然不同,胡老师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位置,介绍班级,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然后引入课题,自学课本,认识行列后再出示主题图,用刚学的知识来描述位置。
而夏老师也是用课前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写自己的位置,学生这个时候的语言是不完整不规范或者是不正确的,然后老师也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自学课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位置,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需要才引起学习的动机。
二、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两位老师在新授的过程中,都采用了自学课本的方法,引领学生逐渐抽象,由繁入简,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网格图,逐步深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后感受
整体看,两位老师上出了真实扎实的原味课堂,没有作秀的感觉。上这样比较简单的一类课,我认为应该体现两个主线:以自学为主线、以训练为主线、以全体参与为导向。
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做到三点:一读二说三总结。
评:1、在游戏中感知。肖老师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导入,通过“听口令,做动作”这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认知的冲突,体会到应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揭示了课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在活动中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肖老师突破教材,从真实的课堂情境设计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用自已喜欢的方法介绍自己和好朋友在班级所处的位置。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自已的比较和体验以及探究中抽象出“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最简洁的。从而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的”这一基本理念。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产生积极的认识情感。这时肖老师借助第4组第3排,抽象出数对(4,3),并围绕(4,3)进行读法和意义的教学。如数字4和数字3各表示什么意义。
3、在实践中感悟。数学教学应是活动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的。先是利用现在的座位来理解第几组第几个来介绍自己和认识同学,从而抽象出数对的写法,接着设计了“座位表”让学生用数对来填写自已的位置,强化了新知。让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中感受到“数对”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简洁性把知识的,技能的,情感的教学目标融为一体。让课堂自然生成,生动饱满。
抽象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正确表示位置是本课的难点,如何进行有效地突破呢?肖老师利用本班学生座位,通过课件将座位中的组和行逐渐抽象成直线,学生座位逐渐变成这两条线的交点。然后每组每行都连成线,幻化成方格图,标上列数和行数,形成一个直角坐标系。使学生经历了由“实物——点阵——方格——坐标”逐渐抽象的过程。在头脑中清晰地建构了方格图,“一个位置、一个交点、一个数对”三者对应,所以在方格纸上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在重点处肖老师紧紧抓住(3,2)(2,3)这两个数对,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得出:“两组数对中,如果数字相同,顺序不同,则表示的位置就不相同。
4、在应用中提高。肖老师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智力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座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3,2)、(3,4)和(3,6);(3,2)、(6,2)和(8,2)这两组数对。让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同一行中后一个数相同等,提升学生的认识。通过数对中加入字母,强化本课的难点,先列后行,依次逐步抽象出数对的本质,即“任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代数知识也得到巩固。
不足:1、本课由于考虑学生的基础及时间的关系,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三次数学化明白“一个位置、一个交点、一个数对”三者对应,只经历了两次数学化,弱化了生活中常用的“组”和“个”转化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
2、在引出“数对”的环节,老师要求学生做的指代不够明确,所以学生的思路偏离了数学的本质,出现老师直接告知数对,而不是探究出“数对”。
其一,找准起点,重视学生已有经验。
上课伊始,教师以“位置”为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时,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纸条,要求学生在小纸条上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各自的位置,相机抽起了几个学生的纸条。课一开始,教师读出学生小纸条上的内容,让全班学生猜一猜纸条上描述的是谁,不同的学生描述的位置不一样,一个学生从可能从左边数在第四组,另一个同学则从右边数可能在第九组,学生有时很难准确猜到是谁,为什么么会这样呢?由此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再顺势导入“怎样能准确地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气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也在对话中呈现,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在对话中形成,而接下来的教学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其二,比较学习,完成了对知识的自然建构。
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由直观到具体,由抽象到思维,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学生描述小军的座位写法时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最后通过展示比较学生的奇思妙想,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优化出数对(4,2)表示最简洁、方便。又如在教师报数对,学生站起来的游戏环节,对学生的位置(3,5)和(5,3)及(6,2)和(2,6)及某一行或某一列的数对进行了比较与拓展,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应该先写横轴上的数,再写纵轴上的数,让他们明确,尽管两个数字相同,但前后的位置不同,指的就应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思维也因此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有力地突破了难点,也为进入初中学习函数知识做了有效的渗透与铺垫。
其三,探究递进,体现知识形成的循序渐进。
整节课像一个“链子”,一环套一环。特别是在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过程中,在新授中,老师始终将“说小军的位置”串联这一探究学习过程。一说(看座位表):第4组第2个;二说(看座位表)第4列第2行;(建立组、个与列、行的联系)三说(看点子图):第4列第2行;经过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后,四说(看点子图,伴随手势和多媒体演示):(4,2);五说(点子图变为方格图,直接说出数对):(4,2)。通过不断说“小军的位置”,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突出体现了由认识“几组几个”到“几列几行”,由座位表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层层递进的教学生成。
其四,关注人文,游戏摇号助高潮
知识延伸设计,李校助的安排恰到好处。在教学简洁表示出“数对”这一知识点时,看看数学家们是怎样表示的,一句简单的话,却让学生明白数对表示方法的统一性。展示数对历史的图文资料,打破时空距离,走进古人,既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向学生揭示“一个伟大的数学发现源于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接受到了人文的熏染。课尾小知识的呈现,介绍根据经线和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一个物体的位置,以及高科技时代的卫星定位,不仅是本节课的艺术性小结,更开启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画卷,将学生的求知目标引入到一个更深、更广、更富有挑战性的空间领域,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
此外,教师把练习与游戏的有机结合,助整课推向高潮。教师没有机械安排练习,而是从调动学生的兴趣点上着手,把摇号与数对融为一体,突破了数对中0不能省略这一知识,学生在高昂的情境下轻松地巩固了所学。
总之,简单的几句话,不足以罗列这一节课的成功,李校助课中所体现出来的严谨的教学态度,精湛教学艺术,真让我受益匪浅。
2023年确定为发展对象意见范文三
教学内容:教材60~61页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一些测量活动,掌握简单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1、学习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2、学会步测和目测,体验步测和目测的价值。
教学准备:卷尺、测绳、标杆
一、认识测量工具
教师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
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
二、测量方法研究学习
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师: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课件“实际测量”)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2.步测和目测
1).步测
师:你知道1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
教师根据实际给以纠正。
教师演示1步的长度:
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
教师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3、4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师:你能按照测量方法对教室的宽进行测量。
教师强调: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
2).目测
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
教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
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
三、实践活动
1.测定直线.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分组按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2.步测
师:请大家先测出自己的步长.50米的距离反复走3次求出平均步数,再算出平均步长。
师:请各小组公布工具测量的结果与自己步测的结果,并进行比较.
步测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
3.目测
教师先测定50米的距离,每隔10米插上标杆,估计10米、20米、30米……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根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知道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
总结: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
板书设计:
实际测量
测量的常用工具:卷尺、测绳、标杆
用标杆测定比较远的距离的方法:
2023年确定为发展对象意见范文四
1、会议时间:年月日
2、会议地点:
3、参加人员:***、***、***(支委委员)有无缺席等
4、主持人::***(书记)
5、主要议题:讨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事宜。
一、组织委员宣布***同志向党组织提出申请情况,最早时间(要有书面材料)
二、党小组、团支部介绍推荐情况
三、***(支部书记)介绍:我支部现有几位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志还没有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分别是:***、***„„„等,今天召开支委会,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根据这些申请入党人的表现,请各位发表意见:
1、***同志的入党愿望及其思想、政治、工作表现;
2、发表个人意见。
四、支部成员意见是否同意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发表个人意见(我同意把***、***同志列为本期的入党积极分子。[谈对这些入党申请人的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表现情况以及本人意见])
***:发表个人意见
***:发表个人意见
注意:[每位与会支委都要谈]
五、支委会讨论形成意见:综合大家意见,一致认为***和***同志比较突出,同意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经研究,指定***和***[必须是正式党员]为***的培养联系人;***和***为***的培养联系人,同时报送党总支(没有党总支的直接报基础党委)备案。
六、指定(明确)培养联系人。
同志的培养联系人:同志、式党员两名)
2023年确定为发展对象意见范文五
“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反思
——牛献礼
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为了方便家长找位置,你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昵?
生1: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一个。
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
生1:从门口开始数。
生2:我在第2组。
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你的家长能知道你坐在哪儿吗?
生2:我是第2组第3个。
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为了方便,我们把左边这一组定为第一组,正数第一个同学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好吗?
生:(齐)好。
师:现在统一了标准,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只说出你好朋友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生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好朋友的位置)
反思: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创设“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在生活,1,的应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师连续写了几个“第x组第x个”之后)
师:唉!老师写的速度跟不上大家说的速度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个更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使我写的速度快一些?想好以后,请写在练习纸上。
(生独立思考,探索确定位置的简单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我的方法是七3。“七”表示第7组,"3”表示第3个。
师:你为什么把前一个数写成汉字,后一个写成阿拉伯数字呢?
生1:我想把这两个数区分开,让看到的人不会弄混。
生2:我的方法是7(3)。"7”表示第7组,3表示第3个。
师:后而的"3”为什么要加括号呢?
生2:也是想把这两个数区分开。
生3:我的方法是7、3。我用“、’,把两个数隔开,这样别人就不会把两个数弄混了。
师:大家觉得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
师:为什么要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呢?一个数不是更省事吗?
生:因为只有确定了他是第几组第几个才能确定他的位置。
师: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生:第一个数表示第几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个。
师:大家真是了不起!想到了可以用两个数分别表示“组”和“个”来确定位置。其实,大家的方法已经很接近数学家的方法了,他们也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只不过是用“,’,把两个数隔开,这种表示方法叫数对。
师让生把黑板上的“第几组第几个”改写成数对的形式。
“数对接龙”游戏:老师说数对,让该生起立,其他学生说出他的名字;再让该生说数对,大家说名字,依此类推。
师:如果想让第一组的同学全都起立,你认为该说哪些数对?
生:该说(1, 1) ,( 1, 2) ,( 1, 3) ,( 1, 4) ,(1,5)、(1,6)。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数对的第一个数都是1。
师:如果想让各组的第3个同学起立,又该说哪些数对昵?
生:该说(1, 3) ,( 2, 3) ,( 3, 3) ,( 4, 3) ,(5, 3) ,( 6, 3)。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数对的第2个数都是3。
反思:教师在新知的生长点上质疑:“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个更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使我写的速度快一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新知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主动地尝试和思考,创造出了多样化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而认知水平也恰恰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正是在这种师生交流中,,折射出人类逐步发明用数对确定位置所经历的某些过程,也折射出学生建立概念的艰难历程,而这此恰恰是最有价值的活动。
1.出示“小青班上的座位表”。(表略)
师:你能说出小青的位置吗?
生:小青在第3组第2个。
生:小青的位置是( 3, 2)。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了,如果我们把每个同学的位置看成一个点,就成了这样的图形。
(多媒体显示,把刚才的图片抽象化,每个同学只用一个点表示)
师:现在你还能很快说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吗?
生:能。
师:如果我们在图中,再加上几条线,每个同学的位置就更清楚了。
(多媒体显示,动态出现横线和竖线,生成方格图)
师:小敏的位置在哪儿?(2, 1)表示的是谁的位置?
2.下图是小青学校附近的地图。根据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用数对表示学校的位置吗?
(2)游戏:猜地点。
(3)任选你想去的一个地点,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
(全班交流:指名说数对,大家说地名)
(4)图上(3, 2)和(2, 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师小结: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看清两个数的顺序。
( 5)小青想去的地方是在(4,__),它是哪里?能确定吗?为什
么?
师小结:人家刚才用的“第几组第几个”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实际上都是用横、竖两个方向的数来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
反思:通过把座位表上学生的位置由实物变成点,再动态显示横线和竖线,最后引入以坐标出现的学校附近的地图,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由实物图抽象出坐标图的概念。这样既尊重了教材提供的要素,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的教学目标。
3.数学史话:介绍笛卡尔和坐标的故事。(略)
4.介绍经纬线的知识。
(课件显示)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东经116°。
反思:通过拓展延伸,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