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东山书院心得体会篇一
段一:东山书院的背景介绍(200字)
东山书院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私塾之一,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位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东山书院自建成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教育和文化交流的角色。其丰富的藏书和著名的学者使得这座书院成为东南地区的学术中心。东山书院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它的雅致建筑吸引了许多学子和游客。
段二:参观东山书院的感受(200字)
在我参观东山书院的过程中,我被它的壮丽和庄严深深吸引。进入书院的一瞬间,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教育殿堂。那高大而古朴的木结构建筑和古老的雕刻给人一种恍若置身于古代的感受。漫步在长廊间,书法和古籍的氛围扑面而来,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学者们在这里饱读诗书,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的情景。尽管如今绝大多数的学习场所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但是东山书院的传统韵味却能让我沉浸在古代智慧的长河之中。
段三:东山书院的价值与意义(200字)
东山书院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作为古代教育场所的历史底蕴,更在于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书院既是教育机构,也是理想境地。在书院内,学者们不仅会学习各种经典著作,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和其他志同道合者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这种开放和自由的学术氛围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东山书院的传承,古代的智慧和文化得以传播和弘扬,这对于我们的文明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段四:参观东山书院后的启示(200字)
参观东山书院对我个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我意识到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通过不断的行动和实践来发现和探索。东山书院曾经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学者,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将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深度思考并付诸实践。此外,东山书院也提醒我要保持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修养。
段五:结语(200字)
总之,东山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私塾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古代学者获得知识的场所,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东山书院,我深刻领悟到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并对古代学者的不懈追求和勤奋工作表示敬佩。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明遗产。同时,我也希望东山书院能够持续发展,吸引更多的学子和游客前来参观,并继续成为东南亚的学术瑰宝。
东山书院心得体会篇二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我一路哼着小曲,蹦蹦跳跳的跟着爸爸去参观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东山书院。
跨进大门,一幅美丽的画卷立刻映入我的眼帘:一条光滑的石板路;路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樟树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高大挺拔;垂柳的枝条像小女孩的小辫子,倒映在水面上,真美丽!榆树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枝繁叶茂,真像一把撑开的大伞;路旁还有一口古井,古井很深,像一个无底洞,听说,当年毛泽东主席看到这井里的青蛙,写下了“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样充满霸气的诗句;书院里还有一条环绕的小河,河里鱼儿成群,有的在睡大觉,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吃鱼食。啊!多美呀!我心里不禁发出阵阵惊呼。
慢慢地走到石桥的尽头,我发现有一座庙宇似的屋子,门额为汉白玉石,上面书写着“东山书院”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爸爸告诉我:“这四个字是清代书法家黄自元题写。革命领袖毛泽东、谭政、陈赓都在这里学习过呢!”
来到大厅,我发现了一座青铜雕像,是孔子的塑像,两旁的墙壁上写着“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八个字,这是告诉我们,要广泛的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多问多思考。
经过东斋,我来到了毛主席少年时学习过的教室,我迫不及待地坐到毛主席坐过的位置上,心里想:如果我也能像毛主席一样为百姓造福,那该多好啊!
来到西斋,发现里面有毛主席睡过的卧室,里面非常简陋。爸爸告诉我,毛主席求学时按规定是一室两床,每床一个人,他因把被褥送给了一位贫困工友,自己与表兄文运昌共睡一床。这件事让我很受感动。
东山书院,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充满着百年文化气息。我和爸爸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东山书院。
东山书院心得体会篇三
东山书院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始建于宋代。它是中国古代开设的一种传统学府,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场所。书院通常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包括学堂、书室和礼堂等,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要任务。东山书院作为泉州地区最早、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儒家学府,不仅承载着泉州地区青年学子们的学术梦想,更成为了一座闻名遐迩的文化遗产。
段二:书院的教育与修身
东山书院的教学以经典儒家文化为基础,注重学生的修身养性。学生们在书院内居住、学习,与先贤名儒相隔代交流,体验传统教育至今仍具有的独特魅力。在这里,我们除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学会承担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东山书院的教育理念着重塑造学生成为品行维良、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积极推动社会进步。
段三:书院的学术氛围与知识传播
东山书院的学术氛围浓厚,为学生们提供了广泛而深入的学习机会。在这里,我们不仅有优秀的教师指导学习,还可以与其他学子互相切磋、相互启发。书院内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交流活动也增加了学生们与外界的接触。书院不仅仅是一座古老建筑,更是知识的殿堂,是人们与智慧相互结合、对话的场所。
段四:书院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推移,东山书院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也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如今,书院内设有多个专业的学科,扩展了传统的儒家学科,涵盖了文学、历史、经济等方面。此外,书院还与国内外的教育机构合作,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东山书院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向前推进,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创新的精神。
段五:东山书院给予我的启示
作为一名在东山书院学习的学生,我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书院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并没有冲突,相反,它们可以互相借鉴、相互促进。东山书院教给我如何做一个有情怀的人,怎样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如何修身养性,这些都是我在书院学到的宝贵财富。书院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塑造,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总结:
东山书院作为一座传承经典古代儒家文化的学府,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吸引了无数学子前来学习与感受。通过东山书院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能够培养学生成为有品行、有责任感的公民。东山书院是一所具有特色与活力的学府,给予了每一位学生更多的成长机会与启示。我对于东山书院将一直怀有感恩之情,并将其所教的学问与理念融入自己的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中。
东山书院心得体会篇四
湘潭是全国的湘莲之乡,是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自古就有莲城的美称。提起湘潭——莲城,我们心中便充满骄傲和自豪。莲城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一代伟人毛主席,彭德怀、陈赓、谭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也是齐白石、杨度、张天翼等名人志士的家乡。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城,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莲城辉煌的历史。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莲城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莲城人民用聪明才智,勤劳的双手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使古老的莲城焕发了青春,一个“文明、诚信、平安、温馨”的莲城展现在我们面前,以其独具魅力的精神风貌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你可知道,莲城以前仅有雨湖、菊花、和平等几个小公园,市民将他们戏称为绿色“补丁”。为美化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近年来,湘潭市投资1亿多元。新建、改造了丝绸、芙蓉、护潭、君子莲、雨湖、白石等绿化广场。在许多社区和街道,新建了大小绿化小游园。在街道两旁,广植花木。前不久,还被省政府授予“绿色园林城市”呢。
如今的莲城,坑坑洼洼的街道不见了。新修的街道宽阔平坦,绿树成荫。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
如今的莲城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公路四通八达,湘黔线横贯市境,上瑞、京珠高速公路,宛如一条条巨龙,蜿蜒起伏在丘陵之间。
美丽的莲城,有澄碧如带的湘江穿城而过。像一条银白色的丝带,把莲城打扮得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沿岸是一个接一个的码头,河西大堤已建成沿江风光带。
莲城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它的变化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市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同学们,我们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一代代勤劳勇敢的家乡人民的不懈努力,莲城就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朋友们,把莲城建设得更美好,应该成为我们莲城新一代少年儿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光荣责任。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小事做起,为莲城各项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莲城,我爱你,这里有我童年的脚印,少年的欢乐,更有我对未来的憧憬。我向你保证,我一定要学好本领。将来用我的勤劳和智慧把你建设得更加富饶、更加繁荣、更加美好!
东山书院心得体会篇五
冬天向我们挥手告别,万紫千红的春天向我们走来,今天我和妈妈迎着和煦的'春风来到美丽的东山书院。
跨入大门,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条石板拼成的小路。路旁有一条青青的小河,河岸有一大片紫藤,,枝条浸在清彻的水里,真像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梳洗长长的发辫。水面泛起微微的波纹,原来是一条小鱼悄悄地把头探出水面,调皮的吹了一个小泡泡又潜入水底。
我们走上通向书院正门的石板桥,路两旁那高大而挺拔的松树像欢迎我的到来。书院前坪景色让我眼前一亮,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绿油油的,像刚染过似的;草地中央是青翠欲滴的凤尾竹,像久别重逢的兄弟姐妹拥抱在一起。
进入书院大门,映入眼前的是两棵漂亮的白玉兰树,那盛开的花朵,就如夜空中同时点亮的一盏盏莲花灯,又像少女洁白的舞裙。我被这一自然奇观吸引住了,向前走是毛泽东的铜像,铜像高大魁梧,令人肃然起敬。我不由得想起《恰同学少年》中,少年毛泽东那朝气蓬勃的形象,耳中响起“山川在我脚下,大地在我怀中”的呐喊。我恭恭敬敬的朝主席行了一个队礼,毛主席嘴角露着笑意,似乎在鼓励我。经过东斋,来到毛泽东读书的教室,里面摆着几行古老的座位,有一个位子上写着:毛泽东坐过的座位。我在上面特意坐了一下,心想:我如果也能像毛泽东爷爷一样能够造福百姓就好了。
我爱东山学校,这里不仅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代伟人的母校。
评语:悠闲漫步在书院中,细细描绘眼前之景,想象丰富,比喻奇特,书院的美丽跃然纸上,文中洋溢着自然美,也浸渍着浓郁的历史文化韵味,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
东山书院心得体会篇六
东山书院位于福建福州市鼓楼区,是福建省独具特色的古文化遗址之一。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东山书院,对这座古老而庄严的书院颇有感悟。接下来,我将从书院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教育理念、人文氛围和个人感悟五个方面,通过一篇连贯的文章来分享我的观摩心得与体会。
首先,我们来看东山书院的历史渊源。东山书院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福建最古老的书院之一。书院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包括三进,五楼,曾是明朝皇家考试的考点之一。书院典雅的门楼,精美的壁画以及石刻,都体现了明代建筑与文化的精髓。东山书院曾是文人墨客们才子佳人约会之所,也是研读经典之地,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繁华和辉煌。
其次,东山书院的艺术特色让我叹为观止。书院内的壁画、石刻和木雕无不充满了艺术的温度。壁画中的细节生动而精致,场景犹如凝固的瞬间,令人如临其境;石刻上的字迹端庄大气,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书院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而雕刻着诸多文人墨客的木雕,则生动地展示出书院过去的盛况和人文风貌。在这些艺术作品的熏陶下,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东山书院秉持的教育理念也令我深感钦佩。书院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教育为宗旨,为学子们提供了学习经典和修身养性的理想环境。在书院的大厅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在这里研习经史,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书院还举办了许多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推动着东山书院成为教育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这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让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四,东山书院充盈着一种浓厚的人文氛围。走进书院,我仿佛融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书院内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淡淡的文人气息,书院中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聚集了一批才子佳人。看着书院内的学子们认真读书,我不禁被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所感染。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诠释着东山书院的文化基因,继承着东山书院的人文精神。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感悟。通过参观东山书院,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宝贵和弘扬之重要性。东山书院作为一座宝贵的文化遗址,时刻提醒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书籍中汲取智慧,从经典中滋养心灵,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东山书院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和艺术之所,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之地。
总结起来,东山书院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教育理念、人文氛围和个人感悟都让我受益匪浅。走进东山书院,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感受着古人留下的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就会更加自信和强大。东山书院将永远是我们心中一座闪耀的文化摇篮。
东山书院心得体会篇七
湘乡东山书院是伟大领袖走出韶山求学励志、成长报国的第一站。这里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东山书院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由原湘军将领、新疆巡抚刘锦棠及湘乡县举人许时遂、黄光福等人倡修,建成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规模为正厅三进,东西各五斋,合计60余间。书院门额为汉白玉石,上书“东山书院”四字,为清代榜眼、大书法家黄自元所写。
书院建筑具有典型的湖湘书院文化特色,在布局上体现了“礼乐相成”的儒家思想,采取中轴对称、多重院落、前后连串、层层深入的空间组合,给人以幽深宁静的感觉。在装璜上不求华丽,青砖青瓦,没有堆砌的装饰和虚造的声势,呈现出端庄、朴实、宁静、典雅的特色。书院建筑同时融入了地方祠庙建筑特点和西式建筑风格,如围以围墙,环以便河,饰以照壁,架以石桥,配以过亭,设以天井,无不体现出传统建筑的作法。出入书院的两座大门,亦依文王八卦卦位建在“乾、坤”二卦的位置上,喻意从东山书院走出的学生,都将大有作为、响震乾坤。而边廊式的两层楼房、高大的横格玻璃窗、大教室设计则显然吸收了西洋建筑的风格。
东山书院是甲午战争后国人救亡图存的产物,它遵循实事求是、积极变通的原则,秉持“公诚勤俭”的校训和“唯才是教”的理念,“废科举,兴新学”,打破传统书院的读经模式,脱离科举仕进的轨道,设立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分科造士,培养专业实用人才,开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民国期间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曾盛赞东山书院,认为它为湖南全省维新局面的展开起到了积极作用。书院“培养实用人才,以济当时之急”的办学方向,也为现代教育树立了楷模,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自书院创建至今,共产生和培养了共和国开国领袖、将军、学者等数以万计的英才俊杰。杰出校友有开国元首、国际著名诗人和翻译家萧三、全国政协常委易礼容、新民学会创始人之一的萧子升、解放军大将陈赓和谭政、湘鄂赣省委书记兼军事部长杨幼麟、福建省委书记、股东区特委书记柳宗陶等。在东山学校百年校庆时,国家教委也发来贺电,称赞“东山学校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
书院曾历经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省私立东山初级中学、省立东山小学、东山学校等名称的更迭。1958年9月10日,给师生写信并为母校题写了“东山学校”校名。2003年,为东山学校重题了“公诚勤俭”的校训。
东山书院如今仍为全省乃至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所书院,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5月25日,东山书院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东山书院心得体会篇八
作为一名学生,参观书院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近日,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观摩东山书院的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在东山书院的观摩中,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启发。以下是我的观摩心得体会。
首先,东山书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这座书院修建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一进入书院,我就被它那古老的气息所吸引。书院内的石桥、井台、石梁等建筑,都保持着原始的外貌,给人一种回到古代的感觉。古色古香的砖瓦,古铜色的经卷,都昭示着这里曾是一座学问渊博的地方。这些古建筑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
其次,东山书院是一所培养人的地方。书院内有着众多的书房和教室,这是诸多古代文人进来讲学、讨论问题的地方。不仅如此,书院内还设有围墙,给书院带来一种独特的安静与祥和。可以想象,当年的学子们在这里刻苦钻研,培养了对于学问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品味。这些优秀学子的精神,也在今天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近距离的观摩使我感受到书院浓厚的学问氛围,也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再次,东山书院是一座注重礼仪的地方。书院的进口有一座石狮,这座石狮古朴而庄重,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在书院内,我还看到了众多的牌匾,上面刻着忠诚、尊重、宽容等字样。这些牌匾,提醒着我们在书院内应该保持良好的礼节和行为规范。在书院中,我感受到了尊重师长、关爱同学、奉献社会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现代青年应该学习的品质。
最后,东山书院是一座传承文化的地方。书院内设有许多陈列室,里面摆放着众多的文物和古籍。其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字迹古朴的手抄本。这些手抄本记录了许多当年文人的思想和感悟,对于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书院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戏曲、民间舞蹈等。这些文化活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欣赏的乐趣,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次观摩,我对东山书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东山书院以其悠久的历史、良好的学问氛围、严谨的礼仪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深受触动。我希望将来能够在东山书院这样的地方学习,感受那种古往今来的静谧和庄严。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向书院学子们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学问和品德,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东山书院心得体会篇九
冬天向我们挥手告别,万紫千红的春天向我们走来,今天我和妈妈迎着和煦的春风来到美丽的东山书院。
跨入大门,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条石板拼成的小路。路旁有一条青青的小河,河岸有一大片紫藤,,枝条浸在清彻的水里,真像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梳洗长长的发辫。水面泛起微微的波纹,原来是一条小鱼悄悄地把头探出水面,调皮的吹了一个小泡泡又潜入水底。
我们走上通向书院正门的石板桥,路两旁那高大而挺拔的松树像欢迎我的到来。书院前坪景色让我眼前一亮,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绿油油的,像刚染过似的;草地中央是青翠欲滴的凤尾竹,像久别重逢的兄弟姐妹拥抱在一起。
进入书院大门,映入眼前的是两棵漂亮的白玉兰树,那盛开的花朵,就如夜空中同时点亮的一盏盏莲花灯,又像少女洁白的舞裙。我被这一自然奇观吸引住了,向前走是毛泽东的铜像,铜像高大魁梧,令人肃然起敬。我不由得想起《恰同学少年》中,少年毛泽东那朝气蓬勃的形象,耳中响起“山川在我脚下,大地在我怀中”的呐喊。我恭恭敬敬的朝主席行了一个队礼,毛主席嘴角露着笑意,似乎在鼓励我。经过东斋,来到毛泽东读书的教室,里面摆着几行古老的座位,有一个位子上写着:毛泽东坐过的座位。我在上面特意坐了一下,心想:我如果也能像毛泽东爷爷一样能够造福百姓就好了。
我爱东山学校,这里不仅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代伟人的母校。
评语:悠闲漫步在书院中,细细描绘眼前之景,想象丰富,比喻奇特,书院的美丽跃然纸上,文中洋溢着自然美,也浸渍着浓郁的历史文化韵味,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