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参考和指导,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教学活动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一
1、根据词句理解自然段的意思。
2、感受长江三峡风光美,热爱祖国的山水。
感受三峡的风光美。
教学难点:
课文描写的景、情如何在学生身上实现内化。
课前准备:
多面体课件。
重点突破,自我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重点,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自我尝试,自我探究,突破难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进行迁移发展,实现学懂后的学会。
一、引题,欣赏,直观感受。
2、欣赏长江三峡风光录象。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说。
二、整体感知,把握重点。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受的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指名读,齐读,读出对长江欣赏、赞叹的感受。
3、从课文中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山奇、水急、船险。
三、学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学后交流:
你学懂了什么?抓住哪些语句学的?
刀砍剑劈像……像……还好像。
(2)、感情朗读。
(3)、教师适当小结。
2、比较第二与第三、四自然段的异同。
同:写法相同。
异:描写景物不同。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探究:课文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怎样来写的?
(3)、感情朗读。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并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5、山奇、水急、船险,充分展现了三峡风光,令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齐读。
四、学文六、七、八自然段。
1、三峡不仅风光优美,还有许多迷人的传说,神女峰即是其中之一。出示神女峰的画面,描述神女峰的形状。
2、齐读课文六、七自然段,指名说说故事。
3、学了神女峰的故事,你对三峡这幅百里山水图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再读“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五、迁移发展。
2、以“长江三峡,我想对你说”进行说话练习。
3、课后作业:寻找、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诗歌故事,阅读时间交流。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二
一、课题说明。
《月光曲》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案例教学中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探究,尝试“读通——读懂——读好”的阅读全过程。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拓宽语言文字理解的视野,使学生感受“研究朗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居高临下抓住文章重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弹曲、谱曲、热爱劳动人民、深入贫苦群众的人格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
2、师:今天,我们就从语文的角度对《月光曲》作进一步的研究。(板书课题)。
3、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畅。(提倡使用工具书)。
2、学生自由交流读后的感受。要求不受限制,畅说欲言。
3、确定小组研究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围绕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在课本上圈画。)。
2、小组内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教师巡视,参与各小组的研究与交流。)。
3、小组展示研究结果:
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能够评判的浓厚学习氛围。
(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
通过抓住贝多芬“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琴声”、“看到穷兄妹俩酷爱音乐”、“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等要点,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爱心,感悟抓住要点进行阅读探究的方法。
(2)《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的?
教师随机点拨: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学生读“皮鞋匠的联想”部分,体会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并试着读出这种变化。
(3)《月光曲》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曲?
引导学生根据前两个问题的研究,尝试归纳、总结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四)、感情朗读。
1、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再读给同学们听。(读后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集体评议读得怎么样。)。
2、同桌合作:一人读,另一名同学根据内容配上弹琴的动作,通过动作表现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过程。
3、播放《月光曲》录音,论证曲调的理解,随乐曲进行朗读训练。
4、试着背诵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听着美妙的琴声,你想到了什么?
2、按照本课学到的研究阅读的方法,自己选取一篇文章阅读。
三、教学反思。
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师生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学生由过去的“听”,转变为自主“学”,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在“读中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篇教学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通过自读、交流,给学生创设自主读书、自我展示、相互合作的机会。研究课题的发现与选定,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2、读中入境,自读感悟。
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三
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p8―9。
1、 知识技能:在预习活动中理解和体验“0”表示的意义,
学会写“0”。在认识“0”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2、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0的含义和0的书写。通过预习,让学生理解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直观形象的体会到“没有”可以用0表示,从而提升学生对0的认识。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进行0的书写。
1、 孩子跟家长玩“摘苹果的游戏”。家长说苹果数让孩
子取,从而让孩子体验0的意义。
2、 通过找资料,了解“0”的'发展史。
3、 让孩子在生活中找什么地方用到0,让孩子感受0不仅
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等不同的含义。
4、 统计数量,让孩子自己尝试书写0。
一、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几个数了,下面老师出示卡片,请看卡片上是几就拍几下手掌。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1、 初步感知“0”的含义。
师:昨天跟父母玩摘苹果游戏时,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请你自己想一个表示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 生:(鼓励多种表示方法,各抒己见。)
师:我请字体最漂亮的孩子展示你的统计图表,汇报你统计 的结果。
生:
师: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
2、 丰富“0”的含义。
师: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你在生活中还找到哪些地方遇见过0。
生:温度计上遇到了0。
师: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
生:气温是0度。
师:还有那些同学想汇报?
生:尺子上看到0刻度。
师:0表示开始,是起点。(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
3、 0的书写。
生:像鸡蛋......
师:《写0儿歌》
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4、 “0”的发展史。
师:谁愿意分享你找的关于“0”的发展史?
生:
三、联系实际,运用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名结果。
4、练习拓展。
做p9“练一练”。
四、总结课堂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四
1、认识本课生字5个,积累有关的词组,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有关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4、知道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作用。初步了解叶圣陶其人。
一课时。
弄清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2、这就是叶圣陶。(多媒体演示)。
二、新授。
1、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在哪里见过?你注意过它的脚吗?
2、看多媒体认识爬山虎的脚。
3、你能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吗?交流。
4、自读课文找到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
5、分组读,找到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6、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多媒体演示)联系第三节交流。
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细丝嫩红。
师:作者把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样子写清楚了。我们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有关句子。在观察的基础上,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初步的了解。
7、那它是怎么爬的?叶圣陶先生用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字把爬山虎的攀爬写。
得活灵活现,尤其是这个“巴”字。
8、谁能做一做“巴”这个动作吗?(学生演示)你体会到了什么?
9、难怪课文最后描写到(引读)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要是……。
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生自由读。
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使它紧贴在墙上。
10、爬山虎的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自己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力度来!
11、爬山虎的脚真奇妙。那么它的叶子又是怎样的呢?(多媒体感受)你觉得这些叶子怎样?请看第二节。
12、爬山虎的叶子长得绿绿的、密密的,真美。谁能读好第二节?找一找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三、课堂拓展。
叶圣陶先生还写了很多好文章。在我们的《十年后的礼物》这本书中有叶圣陶先生的《三棵银杏树》,请大家在课余去阅读它。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五
这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构形规律和识字方法的练习。四组字分别是含有“月、目、扌、足”等偏旁的字。学习伙伴说他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我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可能发现了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月字旁的字和人的肉体有关,提手旁的字和手的动作有关,还可能发现其他形旁所表示的意义。
1、巩固所学过的汉字,了解形声字形旁的表意作用。
2、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发现事物规律的能力。
3、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与愿望。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发现事物规律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五颜六色的生字卡片。百宝袋、生动形象的卡通字理识字课件。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这节复习课由老师领你们去生字王国看一看,和生字宝宝认识一下、做做游戏,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二、熟读生字、发现规律。
师:老师这里有些生字宝宝,看看你们能不能准确的叫出他们的名字。(出示卡片)。
生:齐读(教师及时纠正)。
师:嗯,同学们读的真准确。我们小组来比比赛好不好?
生:好(师出示卡片,生以小组为单位读生字)。
师:每个小组的表现都那么好,那我想让男生和女生比一比,看谁的发音最准确。
生:(男生、女生比赛读)。
师:读的真棒,那老师加点难度,我一举起生字宝宝,认识的同学就站起来读,读完后你就马上坐下。看哪个同学读的准确,做的迅速。
生:(读)。
生:不知道。
师:它们说阿,王老师,你看你把我们摆的乱七八糟的,一点都不好看。这么多的小朋友,我们想请他们帮帮忙,给我们排排队,把长的像的排成一行。谁愿意帮帮他们啊?(师找两个同学到前面摆)。
生:我愿意!
生:(动手操作)。
师:(问下面的同学)你们和他们摆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请举手,老师看一下,)。
生:一样。
师:你是怎么摆的呢?摆在一起的字他们哪长的像?
生:我是按照部首来摆。我把部首一样的摆在一起。
生:我把提手旁的摆在一起,把足字旁的摆在一起,把目字旁的摆在一起,把月字旁的摆在一起。(板书:四个部首)。
师:(问前面的同学)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生:是的。)。
师:你说得真好,你们看太阳公公都笑了。(板书:给太阳画上眼睛)。
小朋友们,你们看,摆在一起的这些生字宝宝和他们的部首有什么关系吗?看“擦”这个字,擦,用什么擦阿?(生:用手擦)和手有关。再看“跳”这个字,怎么跳呢?(生:用脚跳)和脚有关。可见他们都和他们的偏旁有关系。小朋友们,我们在叫一遍他们的名字好不好?(生:好)以小组为单位,叫完一个生字宝宝你就把它放回百宝袋,咱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生:(读、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你们看大树爷爷也笑了(板书给大树画上笑脸)老师也得给你们点奖励阿,我们来看一段动画片好了,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请同学们仔细的看,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看懂了什么?(放课件)。
师:谁能和老师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生:我看懂了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
师:有没有什么没看懂的呢?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
三、扩展知识,巩固复习。
师:同学们,其实在生字王国里还有许多带有这些部首的汉字,老师也找来了一些,我们一起认一认,看到你认识的就大声地读出来。(点击课件)。
生:读。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些生字你们不认识,不要紧,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会逐渐的接触到这些字,慢慢的你们就学会了。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请你们站起来,和老师一起做一段律动。(点课件)这是老师根据你们前面学过的自编自创了一首小儿歌,我们一起读一读:
拍拍手阿跺跺脚,
揉揉肚子掐掐腰。
摸摸肩膀摇摇头,
抬起腿跳一跳,
运动运动身体好!
师:我们和着音乐,加上动作在来一遍好不好?(生:好)。
师:好了,小朋友们,在这节课中,你们都发现了一些问题。这是你们爱动脑筋的结果。你们知道你们的表现有多棒吗?是你们的出色表现给了老师一份自信和力量。老师无论走到哪都会记得你们,你们能记住老师吗?(生:能)请你们用你们最有自信的'声音和老师说声再见吧!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六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认真书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贝壳的神奇,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海滩的背景图,海浪的录音资料,大海的歌曲,绘画用具,收集关于贝壳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感受海景,导入学习。
1孩子们结合自己看到的大海说说大海给你留下的印象。
2欣赏海景(图画、背景音乐或课件)。师:大海是美丽的,阳光像温暖的手,缓缓地抚过沙滩,鹅卵石斑斑点点反射出柔和的光圈。躺在沙滩上,睁眼就可以看到天蓝如海。偶尔有几只海鸥嘎嘎地叫着掠过视野。海边有人在游泳,他们不时来来回回地跑上岸,沐浴,穿衣,或者从海里拖出巨大的海蜇。近处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踏着欢快的步子拾贝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课文里也来了许多小贝壳,我们一起去听听它们想告诉我们什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勾画生字,多读几遍。
2把自己会认的生字自豪地读给同桌的伙伴听。
3做“捡贝壳”的生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识记生字新词。(出示课件或小黑板,小黑板贴贝壳生字卡片。海滩上有许多小贝壳,小贝壳身上有生字,学生捡到哪个贝壳,就认读上面的生字,并组成词语。)。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或者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问梳理问题。
三、仔细读文,体会感情。
1朗读课文,进入情景。
我们也到大海边去把这些大海的“礼物”带回教室。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拿出自己准备的小贝壳。
2请学生仔细观察手中贝壳的外形、花纹和颜色,说说看到了什么,想问什么。(适当结合课文,了解文中所写的贝壳的特点:“皱纹多又多”。)。
3学生放好贝壳,练习朗读课文第一节,重点读好三、四行诗,要读出对贝壳的好奇。
4交流、了解贝壳知识。
(1)老师利用课件展示贝壳图片,并结合有关资料,介绍贝壳的知识。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美丽的贝壳。
5朗读第二节诗,与贝壳交流。
(1)小贝壳听了你们的赞美可高兴了,脸上的“皱纹”更明显了,你知道这些“皱纹”代表什么吗?在儿歌里去找到答案勾出来,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练习读第二节诗。
(3)教师播放海浪的录音,引导学生想象:站在大海边,对着贝壳问出你想问的问题。
(4)请学生轮流告诉大家自己的问题,其他同学扮演小贝壳,争取回答他的问题。
6分角色朗读全文,达到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1想想:如果贝壳们一起在沙滩上,可以做些什么事呢?请小组讨论一下,为贝壳们编个有趣的故事。
2展示交流。
五、巩固生字词,练习写字。
1读课后第二题,进行扩词训练。
2出示8个要求会写的字请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难写的字“带”、“海”、“那”。
5学生练习写字,展示写得好的字。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七
目标预设:
1、识字13个,写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3、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三、拓展性学习。
1、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检查读生字。
2、检查读课文。
1)出示生字,齐读。
2)小组讨论学习。
(1)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哪些字比较难记?讨论你怎样记住它们?
(3)汇报结果。
3、师做重点强调。
4、自由练习,每个字写4个。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八
《荔枝》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组课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荔枝》的作者是肖复兴,课文采用双线结构,明线写母爱,暗线则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爱。
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于细微之处见真情,通过对第一次买荔枝、母亲第一次吃荔枝以及母亲临终前为母亲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描写,将那份浓浓的母爱渲染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读来让人忍不住心酸,心动,热泪盈眶。
文中写到两种水果:沙果和荔枝,作者对于沙果的样子和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情景描写特别细致。
母亲为我准备的沙果是一盘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就是这样一盘果子,母亲却一一剜去了疤,每个都洗得干干净净,从而使这伤痕累累的处理沙果变得精致起来。这细致的描写,既表现了母亲的贫寒、勤俭,更折射出母亲那深沉博大的爱。母爱,不会因为环境的恶劣,身份的卑微,不会因为任何条件而有丝毫减少、改变。而当我回到家,看到母亲精心处理的沙果时,便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还不住口说真便宜。这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儿子啊!现在的孩子,自己花钱大手大脚且不说,还看不惯父母的节俭,甚至因此与父母发生争执乃至大吵的也大有人在。这样看来,作者的这份体贴,这份理解,更难能可贵。
课文一开头就写了我第一次掏钱买荔枝给母亲吃,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作者用挣得的第一笔工资给母亲买荔枝,荔枝虽贵终有价,孝心无价情意深呐。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更是让作者终生难忘,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仍是历历在目。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是留给儿孙。这是多么无私的爱啊!
文末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作为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荔枝依旧人不在,如今,我年年买荔枝,可是,母亲却再也尝不到我买的荔枝了。这份遗憾,这份痛楚,这份深深的思念,令所有的人,读到这里,心灵都不禁为之一颤。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节课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沙果和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细节描写,反复诵读,体验角色,与文本进行对话。走进母亲,体会母爱;再转化成作者,设身处地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爱。在诵读中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领学生深刻体验这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体会作者深切怀念母亲之情,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3.抓住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品词析句,体会蕴含的丰富情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进去,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
教学难点:用心感受母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之心。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一)沙果表达母爱(二)荔枝表达母爱(三)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精彩片断: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一)沙果表达母爱。
1、课文中哪个段落重点描写了沙果?
2、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沙果的语句,想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反馈:
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我们学好各门功课,还有助于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素质。从今天起,老师要求大家养成一个新的好习惯,那就是——勤查字典。(板书:勤查字典)。
2、你们知道查字典有什么好处吗?
师:在查字典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而且可以锻炼我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这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勤于查字典,和字典交朋友。
二、看图。
1、指导观察圆形彩图。
师:图上有谁?她手里拿着什么?在干什么?小结:图上的老师手里拿着字典,她在对小朋友说:“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谁都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而字典等工具书就是我们身边不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如果老师不在身边就可以自己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
2、复习音序查字法。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了一种查字典的方法,你们还记得吗?
(2)对!是音序查字法。你们还记得是怎么查的吗?
(3)小结查字典的方法。
3、指导观察下面两幅彩图。
师:图上有谁?她们在干什么?
师小结:左边一幅图,画的是一位母亲在女儿的房间里指导女儿查阅词典。小女孩房间里的书架上的书摆放的整整齐齐。右边的一幅图,画的是一位老师在校园的草坪上指导学生查字典。
4、指导观察第二页上第一幅彩图。
师:图上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人物的态度如何?
小结:在教室里,小朋友在进行课外阅读,坐在一起的两个小朋友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男同学在查字典,他查得多么认真啊!女同学在一旁专心的看着。
5、指导观察第二页上第二、第三幅彩图。
师:图上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师小结:在家里,两位小朋友自己读书时遇到困难就查字典解决。
三、总结。
字典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和朋友,在学校中我们应该经常向她请教,在家中也同样要勤于查阅,这样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巩固查字典。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好习惯?(勤查字典)。
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字”。(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什么叫主动识字?(小组内交流)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要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而识字一面要靠老师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想一想在以前的学习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二、指导看图。
1.看第3页上面的图,指名说一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生字卡片领读。)你认识卡片上面的字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同位交流)。
2.看第3页下面的图,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左面的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通过图片主动识字,并请老师评判。右面的是两位同学在游览时主动识字。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识字的态度都很认真,内心十分喜悦。)。
3.你游览过哪些地方?通过游览认识了哪些字?(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
识字1教学目标1、2、认读词语。学写本课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我们刚刚过完什么节?春节欢乐的气氛还未散去,我们又回到了校园。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回味春节欢快的场面。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一)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出示:饺子)认读并指导记忆。
2、过春节了,你们都干了些什么?(相机出示:拜年)指导认读。
3、指导韵读:春节、饺子、拜年。(读出欢乐、喜庆的语气)。
4、练说:(1)看图说一段话,用上“春节、饺子、拜年”。(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
(二)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你能从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4月4、5或6日。
3、清明节前后人们会干些什么?(相机出示:扫墓、踏青)认读并理解词义。
4、看图,清明节少先队员在干什么?
5、指导韵读:清明、扫墓、踏青。
三、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1、认读,正音。
2、用“饺、扫、墓”扩词。
五、指导书写“饺、拜、扫、墓”
1、“饺、拜、扫”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窄右宽)。
2、“拜”:手字旁,是“手”的变形,右边是4横加竖。
3、“墓”:自上而下,每个构字部件都要写得扁些。
4、学生在《习字册》上临写。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哪两个传统节日?民间风俗是什么?(齐读前两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面两行词。
二、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想一想这是什么节日?(出示:端午、龙舟)指导朗读。
2、通常人们还会吃什么?(出示:粽子)有谁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3、指导韵读。
三、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你能从这幅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出示:中秋)。
2、中秋节,人们会干些什么?(出示:月饼、团圆)。
3、出示“月饼”:指名读。注意后一个字是轻声。
4、出示“团圆”:指名读。齐读。
5、图上哪儿看出全家团圆了?为什么大家边吃月饼边赏月?
6、古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中秋夜写了一首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你们知道是哪首诗?
7、中秋节,驻守在边防的解放军叔叔能回家和亲人团圆吗?
8、指导韵读。
四、指导韵读《识字1》: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五、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踏、端”。
2、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
六、课堂练习:看篇尾图,说几句连贯的话。识字2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
2、能指导看图,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3、仔细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4、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并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具:生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识字。
1、今天,我为同学们带来了几个新的词语,想试试你们会读吗?(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自己练习读一读,比一比谁最先流利地读出来。
2、(出示课文中的图)指导看图,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些词贴在相应的图下吗?贴好后对照图读一读这些词。
二、合作学习,熟记生字。
1、自由练习,记忆生字、生词。
2、同桌互练,互读互评。
3、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记忆生字、生词。
三、看图学词,自主识字。
1、图文对照,自己读读生字词,并想想这些生字的字音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学生相互交流。
3、齐读生字新词。
4、(出示韵文)让学生自己试读。
5、比赛读,齐读。把这篇韵文读得正确、流利。
四、教学生字,先描再写。
1、把本课析生字词投影出来,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每个字的形体。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
3、展示写得好的字,学生改正自己写得不规范的字。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并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提问: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
2、抽读词语,齐读词语。
二、复习字词。
1、生字连词认读。
2、朗读课文。
三、指导感悟。
1、激趣促读。
教师激情描述桂林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介绍边读边展开想象的读书方法。提示: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认为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给同学听。)。
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同学根据图意,运用卡片上的词练习说话,想象自己在画中游的情景。指导重点:
(1)第一行:语速稍缓,体会平静如镜的湖面上倒映出秀丽的山峰的如画般的美景。(2)第二行:语速稍快,感受壮乡小朋友在榕树下对歌的欢快的场面。
(3)第三行:对照插图,边读边想象“象鼻”、“骆驼”、“笔架”的样子,体会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各异。
(4)第四行:身临其境,似乎自己走进了“小竹筏在水中游,鸬鹚在水中戏”的画廊中。
四、指导熟读。
1、指导停顿。
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2、练读全文。
五、指导背诵。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端正地书写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偏旁“木、禾、艹、竹”。读熟本课的词语,大体了解形声字的形义关系。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把字写端正、匀称。教具:生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举例说出“木、禾字旁”的字。
2、这两个偏旁容易混淆,我们理解了它们表示的意思后就很容易区分了。
二、出示表一:
1、图上画了什么?“木”的古文字像什么?
2、“禾”的古文字像什么?
3、再看前面举例的几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1、这些都是什么树?(相机出示:松柏、杨柳)指名分析生字字形。
2、学习“桌椅”。“椅”为什么是木字旁?
3、指名读、齐读:松柏、杨柳、桌椅。
4、图上还有什么?(相机出示:秧苗、稻谷)秧苗、稻谷都是长在哪里的?(出示:庄稼)。
1、出示:秧、稻、稼。
(1)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2、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发现了这两组词的规律了吗?指名归纳。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柳、秧”。“庄”与“压”注意区别。
2、学生描红书上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木()()()()禾()()()()。
二、出示表二,学习部分生字词。
1、图上画了什么?“竹字头”的古文字像什么?举例说说带有“竹字头”的生字。
2、出示挂图:这些竹制品叫什么?(相机出示:竹篮、箩筐、筷子)。
3、你发现“竹字头”的生字都有什么规律?
4、看表二:“艹”的古文字像什么?举例说说带有“艹”的生字。
5、出示挂图:你能说出这些事物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茶叶、菠萝、兰花)简单介绍兰花:春天开花,叶子是淡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6、再看前面举例的几个字,你们发现“艹”的字什么规律?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发现了这两组词的规律了吗?指名归纳。
4、齐读识字3的词语。分组比赛读。
三、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上田字格里的生字。
5、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
五、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木()()()()禾()()()()竹()()()()艹()()()()。
(2)看篇尾图,编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注意用上本课一些词语。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十
1、阅读课文,体会齐白石老人对家乡及所过的农民生活的浓厚感情。使学生懂得“齐白石老人正是以无比的真情去抚爱这世界,因此他的艺术才博得世界人士的共鸣”这个道理。
2、理解“白石老人应属于乡土画家”的含义,学习他热爱家乡、.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生活的艺术情操。
3、搜集有关齐白石的资料,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加深对“乡土画家”的理解。
1、阅读课文,理解“齐白石老人应该属于乡土画家”的含义。
2、理解白石老人能够做到“为百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两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了谁?他是做什么的?
3、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同学们对这篇文章你们能提出那些问题?
2、老师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出两组较有深度的问题:
(1)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乡土画家呢?
(2)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
3、学生按兴趣分组读课文,讨论以上问题,师巡视、点拔引导。
4、选派代表汇报交流。
2、拓宽时空,课外探究。
(1)让我们多方面寻找丰富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开展一次语文活动课好不好?(板书课题:白石老人绘画作品展)。
(2)你们打算怎样分组呢?
(3)你们打算怎样收集资料呢?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将本组的资料、图片展示给大家。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十一
水营小学:朱家海。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3.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6)齐读课文。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组词重点:里、月多音字:只3.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字理识字:月数笔画:在、见编儿歌:只、尖猜谜语:月。
[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
[说明: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八、课外作业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变成什么形状的时候,丁丁就该结束他的旅行回来了。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十二
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挂图、贝壳。
【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开火车读字词卡片。
2、激情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礼物,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去摸黑色袋子中的神秘礼物)。
师:请大声告诉同学们,里面是什么?
生:贝壳!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猜的对不对。
(师从袋子中拿出贝壳)。
师:猜对了,是贝壳。同学们知道贝壳是在哪里拾的吗?
生:海边/海滩上。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海滩上拾贝壳吗?
生:退潮的时候。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退潮了,海妈妈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礼物,每当这个时候,海边的孩子们就会喊着、笑着、跑着、跳着,大家一起来感受下海边孩子们的心情。
(全班起立,配合表情动作,齐喊“退潮了!退潮了!”)。
(全班齐读一、二自然段。)。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好!
(板书:拾贝壳)。
师:我们一起来到了海滩上,看到了什么?
(师出示课文挂图,生举手回答在海滩上看到了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孩子们在海滩上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后举手回答。)。
(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
(师解释光滑和五彩的意思)。
师:好的词汇我们一定要记入词语库,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应用进去。
师: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个地方把贝壳当人来写了,同学们找找看,用铅笔画出来,看哪句话让你们觉得它们和我们人很象。
(师着重分析“挤”,学习拟人句。)。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来拾下贝壳。
(师拿起一个扇贝的壳)。
师:啊,一个扇贝的壳,像什么?
(生举手回答)。
师:我们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指名读,生评、师评。)。
(学习比喻句)。
师:捧在手里,心里想到了什么?
生:说不定是海妈妈特意留下来,给我们扇风用的呢。
(生齐读)。
(找出多音字“扇”,了解它的两种读音,分别组词。)。
6、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我们继续拾贝壳。啊,一个细长的螺蛳壳,像?(师引读)。
(指名读、齐读。)。
7、读句子,学写句子。
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骨扇,真漂亮啊!
一个扇贝的壳,真漂亮啊!
一个细长的螺丝壳,像一个张着嘴的小喇叭,真逗人喜爱呀!
一个螺丝壳,真逗人喜爱呀!
比较每组的两个句子,分男女读,找出你认为写得比较好的句子。
(师出示各种形状的贝壳,让学生说像什么,学说比喻句。)。
8、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朗读,分析装满,盛满,舍不得,让学生带着对贝壳的喜爱之情齐读。
9、拓展。
师:孩子们,我们可以回家了吗?你想以什么方式和海妈妈告别?
(大家先自由地说,再分别说。)。
10、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师:我回到家,把贝壳都摆在桌子上,小作者把贝壳摆在桌子上做什么?
生:让没去过大海边的小朋友们看。
(师教导学生学会分享。)。
11、做练习。
()的卵石()的贝壳。
()的螺丝壳()的故事。
12、总结。
板书设计:
扇贝的壳像打开的骨扇。
13拾贝壳螺丝壳像张着嘴的小喇叭。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十三
知识目标学会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创新目标认识雨前自然的基础上,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理解小燕子、小鱼和蚂蚁回答小白兔的话。
难点:认识下雨前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关键:是抓住好词、好句进行理解。
处理: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这些自然现象。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字卡。
一、导引目标,激发情趣。
1、题目讲什么时候的.事?
2、“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意思相同不相同?
为什么?(讨论)。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篇童话里都有谁?(用“这篇童话里有____和_______”的句式说话。)。
(2)这篇童话主要讲了谁?
(3)“要下雨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
都是谁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不做过多的课文分析。
3、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图文对照。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
三、研究学习,体验发现。
1、读了这几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雨下起来了,下得怎么样?说明了什么?
3、学习生字。找出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读文:思考你还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帮助我们做事情?说给大家听。(。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练读生字,纠正字音。书写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
3、本节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说一说。
六、研究性作业:
课外读一读关于自然方面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版》。
16要下雨了。
燕子飞得很低。
要下雨了小鱼都游出水面。
蚂蚁往高处搬家。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十四
1、认读上节课的生字:开火车竞赛读——齐读。
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
师: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
1、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1)妈妈,你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妈妈的话可以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
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
3、师生共同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4、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试着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
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两个带提手旁的字(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1、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鲜艳:柔弱纤细。
又见蔷薇(姚远)。
这是雪白的蔷薇花。一朵、两朵、三朵……朵朵花瓣都微微泛着生命的光泽,它们静静地开放在春天的阳光下,无拘无束地舒展着……望着眼前这些生长在山野水沼之间的蔷薇,我回想起自己寂寞的童年。每年春天,我家屋后的小河边总是开满了白色和粉色的两种蔷薇花。远远望去,长长的河堤像是铺了一条白色和粉色相间的绒毯。起风的时候,这“绒毯”微微随风飘动,好看极了!我很恋蔷薇那种胭脂般的淡粉花色,这是画家的调色板也很难调出的颜色。我深深地惊叹于大自然造化。可惜,这种花色的蔷薇,我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过。春风拂过的夜晚,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馥郁的蔷薇花香。
最令人向往的是秋末冬初的时候。爷爷带上小姑和我,划着一叶小舟去很远的地方钓鱼。当小船经过水草丰美的河边时,爷爷总会缓缓地停下船来,指着水边灌木丛中几个桔红色的小果子对我们说:“去摘几个果子解馋吧!”小姑伸出手去好不容易摘到几个。我放到嘴边一尝,竟甜中带酸,那是很诱人的味儿呀!我们边吃边笑,一路上高兴极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蔷薇的果实,可以入药。
我的家离学校很远,在读小学的五年时间里,我总是走在那条田间的小路上。记忆最深的是一次放学途中,我见到了雨中的蔷薇花。暮色苍茫时分,春雨还淅淅沥沥地飘着。这些水池边的蔷薇花就透明地浸在薄雾般的雨纱里,叶子闪着亮晶晶的雨珠,花蕊是金的,一阵阵诱人的花香扑鼻而来,雨点不断地在蔷薇的枝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我沉浸在大自然的创作之中,忘了自己。那时,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离自然很近。
记得去年春末的一天,我和朋友一起坐在山上看海。当我的视线从茫茫海面收回来时,我竟发现了不远处的蔷薇花。在午后的阳光里,我惊奇地叫出了声。朋友疑惑地看了我一眼,“这就是蔷薇花?”我肯定地点了点头。朋友脸上露出了笑容,专心地注视起那开在幽谷之中的白色蔷薇花来……淡淡的阳光下,蔷薇花独自默默开放的情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独居小镇一隅,我很怀念那些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生长的蔷薇花。令人羡慕的是:无论在哪里,它的生命总这样蓬蓬勃勃。在经历多少年的尘世沧桑以后,我才猛然发觉童年的蔷薇,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十五
今天的天气可真冷啊!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暖暖身体好吗?师生伴随《做早操》的音乐一齐做运动。
师:不但我们小学生要做早操,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也要做早操。他们是怎样做早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早操》。请大家齐读课题。
1、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早晨欣欣向荣的景象。早晨太阳升起,万物苏醒,人们纷纷来到大树下、花丛中进行晨练。
师:快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伴随音乐,老师进行范读课文。
(图画美、音乐美、文字美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情境的创设最大潜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问问老师、同学。(允许下座位交流)。
2、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1、如果这些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跳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快速认读,强调“早、做、操”是平舌音。
2、拿出你的生字卡片,开始我们今天的“超级小考官”,同桌互相考考看!
3、识字游戏。开火车接儿歌、组词的游戏,看卡片,拍手。如:它是谁?它是“起”。什么“起”?“起来”的起。
3、连一连。
4、看一看,我们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做早操的。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5、读一读,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课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让学生说好话、读好文,读读练练中,学生也在接受美的熏陶。)。
多么有趣的儿歌啊!让我们把它记在心里吧!配上音乐,根据提示学生在课堂上熟读成诵。“————,起得早,————来————去,在————做操。
1、你还见过谁做早操?请你也试一试写一首小诗好吗?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2、小组展示,评选出“今日之星“。
(学生要学会迁移、运用。小组间探究学习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了美的创新。)。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十六
《田园诗情》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全文仿佛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展示荷兰如诗般的美景,草原、风车、郁金香都充满了浓浓的异域田园风情,而成群的牛羊、骏马则让人感受到荷兰这片自由土地上的勃勃生机。一幅幅精彩画面的展示,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激发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再通过感受这首田园诗,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感觉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之情.再进行学习。
然后让学生逐段深入的品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读出自己喜欢的景色,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
用赛读,配乐读等方式,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悟出新的见解。鼓励学生对语句的个性感悟。避免烦琐的分析而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并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词句。
最后,让学生回归整体,真正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1、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要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荷兰风光的多媒体课件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抒情背景音乐。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心中的田园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田园)。
是的,同学们心中的田园充满了诗情画意(板书:诗情)。
今天,我们要领略的田园诗情来自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着课文一睹那独居特色的域外风情吧.
二、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1播放荷兰风光的视频,师抒情配画面解说.
2欣赏完后,你认为荷兰是一首怎样的田园诗呢?(板书:这是一首_____的田园诗!)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有自己初步的感受.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2--4自然段,说出自己的感受.
3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田园诗呢?(根据生回答板书:充满温情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等)。
4再读2--4自然段,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5指名交流.
重点体会的句子1)“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和比喻)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把牛犊比作——孩子,而且是——顽皮的孩子,而老牛呢,俨然是——牛群的家长,那它们的家就是——这草原,这大自然。(评:这是一幅生动而温情的画面。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呀!)在这大家庭中其他成员在做什么呢?(引读前两句,谈感受)。
(2):“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镶嵌”的意思是(生查字典)——(把一样东西嵌入另一样物体内)用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评:荷兰的低地和运河相互交错,也说明了荷兰运河多,面积广。)“随风飞扬”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骏马飞奔时的情景,强壮的原始生命力,自由的向往和热爱)。
(3)“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它们是谁?(骏马)为什么说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骏马和草原是这样的“和谐”。)。
(4)和草原如此和谐的又岂止是骏马,它们还指谁?(奶牛、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读相关句子,读出安闲与悠然自得。
6指导学生美读品味.配乐朗读。
7教学5--6自然段。
白天的荷兰牧场是一首如此生动和谐的田园诗,那么傍晚、晚上呢?这又是首怎样的诗呢?请你读读5-6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这份诗情画意的句子,多读几遍,细细体会。(板书:宁静美好)。
(1)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作者用排比的句式,分别从时间、空间、动物的状态营造了一幅宁静的田园夜色图。而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方面反衬出夜色的宁静美好,一方面也为宁静的夜色增添了生气。
8配乐朗读。
三、总结课文。
1齐读板书;。
2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摘抄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作业。
10田园诗情。
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
这是一首_________的田园诗!
充满温情。
悠然自得。
无忧无虑。
宁静美好。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十七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课时。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一、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学习第二大段。
读后抽答。
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
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
三: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
四、师课的小结。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两题。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四两大段。分辨课文详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5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课后第5题的词语。
二、抽读第三段(第4、5两节),生划出描写闰上外。
貌特点的语句。(“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师生共同。
讨论,抓住“紫色”、“毡帽”、“银项圈”理解人物的。
外貌特点描写,并在黑板一侧作副板书:
外貌特点。
紫色的圆脸生活特点。
头戴小毡帽地方特点。
套一个银项圈时代特点,
齐读这句话,深入体会闰土的外貌特点描写。
提问:第4小节的开头哪些词语反映了“我”迫切见到闰土的心情?(盼望、好容易、飞跑)那么,这小节的结尾又有几个关键词语反映了闰土和“我”刚见面就建立了友谊?(只是、便、于是)。
情感语气指导后生齐读第4小节。
三、1.抽读第四段(第6—16小节),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板书:稀奇事。
2.生自读课文,找出四件稀奇事。(板书)那么,四件事中写得最详细是哪一件?(管西瓜刺猹)抽读“闰土又对我说……油一般的滑”,(注意朗读的情感语气)理解“无端”、“伶俐”、“素不知道”等词浯的意思。
3.提问:这部分课文哪一小节的内容与开头小节的描写呼应?(“有胡叉呢……”—节)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闰土的什么形象?(勇敢机智,板书。)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刻,所以详细写,板书。
4.除此以外,还有哪件事也写得详细?(在雪地捕鸟,板书)生轻读捕鸟一节,用笔划出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拉、罩等)。讨论:这一节反映了闰土什么品质特点?(聪明能于。板书。)。
5.除了这两件事,另外两件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师生讨论后板书:见多识广、略写)。
6.抽读课后题1(2)、(3)两题,生回答。
四、课文写了反映闰土品质特点的四件事,虽然也有详略之分,但是,这四件事从总的来说,仍然是详写的。那么,与闰土对比,“我”与“往常的朋友”这方面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哪几节用对比的方法来写?(抽答)。
1.小黑板出示“我素不知道;……”一节,齐读,理解“素”、“如许”、“单”等词语的意思。并抓住“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我”接触的事少,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缺少见识的.含义。
以羡慕和敬佩的语气朗读本节。
2.当闰土告诉“我”那些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后,“我”有什么感想?哪一小节写出了“我”的感想?(小黑板出示本节,齐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比喻“我”与“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以羡慕、感叹的语气朗读本节。
本课板书设计:
稀奇事反映品质。
详写在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管西瓜刺猹———机智勇敢。
海边拾贝壳。
略写见多识广。
沙地有跳鱼。
教学要点。
教学第五段,从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的特点,进—步认识课文从整体上如何安排详略,完成作业本第2、3、6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订正巩固。
二、利用抽答课后题1(1)、(3)两题,从整体上回顾和巩固上一课时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其中1(3)中的“闰土是怎样一个人”问题的回答,可从外貌描写中导出“活泼可爱”的特点,“机智勇敢”可以归入“聪明能干”这一品质特点中,教师形成系统板书)。
三、因为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又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受到“我”深深的敬佩和喜欢,他又很喜欢和“我”相处,所以,“我”和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是怎么分别和保持友谊的?读最后小节(抽读)。
1.在这一小节里,哪些句子反映了“我”和闰土友谊深?(“我急待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终于”这个词语说明两人的分别时的感情是怎么样的?(恋恋不舍)。
2.反映“我”与闰土保持友谊的语句有哪些?“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反映了“我”对闰土长期思念的思想感情)。
四、以课后题2为思考题,生再次轻读全文。
最优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总结(汇总18篇)篇十八
我读着像春花船的一封封读者来信,心里像灌了蜜似的,甜丝丝的。作为一个少年读物的编辑,的幸福莫过于听到少年读者对刊物的赞美啦!
忽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我开门一看,顿时愣住了: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年纪不过八、九岁。
“你找谁?”我诧异地问。
小姑娘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望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稿件,说:“您是编辑叔叔吗?”我点点头。“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面有两个字错了。”
“是吗?”我将信将疑。
“是的,我查过华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第9行,‘蓝天’的‘蓝’,应该是‘蓝色’的‘蓝’字,这里写成‘兰花’的‘兰’字;还有,70页第3行,把‘包公’写成了‘包么’,嘻嘻,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我仔细核对了一下原文,果然是我们错了,顿时,脸上火辣辣的。
小姑娘见我不说话,脸上显出不安的神情,小声地问我:“叔叔,我提得对吗?”
“对,对!谢谢!”我望着小姑娘红扑扑的脸蛋,笑着问,“你叫什么名字?在哪儿上学?”
小姑娘回答:“我叫李真真,在春风小学上三年级。”
从春风小学到我们编辑部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我说:“你就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
“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
望着小姑娘渐渐远去的背影和那跳动着的蝴蝶结,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2、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多媒体课件。
1~2课时。
一、切入
1、出示“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揭示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再次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课文中的小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外貌的可爱。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八、九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找出写小姑娘神情和语言的词句。
3、放声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学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读课文,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默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交流后出示以下词语:甜丝丝的、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讨论:编辑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分角色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书写生字。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在《小读者》这篇文章里,介绍了一位普通的小学生――李真真,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里有两个错别字,便不辞辛劳地跑了许多路,去向杂志编辑叔叔提出来,充分体现了她对朋友认真负责,对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同年龄孩子学习。
作者在描写李真真时,通过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的渲染,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小姑娘“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一本正经地”,“像背书似的说”……生动贴切地表现出她的天真、腼腆、谦虚、执著,对于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征,非常能够吸引学生。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边读边体会。
在教学2―11节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划出描写李真真的语句,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选择其中一句,细细品味,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互相交流一下。通过认真研读,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李真真是个真诚的孩子,我是从悄悄地掏、不安、小声、低头这些词中看出来的。她向朋友提出错误时是十分真诚的,毫无洋洋得意之感。她的心灵晶莹纯洁,像冬天的雪,洁白无瑕。”有的说:“我看到李真真是个对朋友认真负责的孩子,我是从一本正经、像背书似的、十分认真看出李真真把发现错别字当一回事,认真指出朋友的错误。”还有的说:“李真真是个很尊重人的孩子,当她看到编辑叔叔尴尬的脸色时,就不说下去了,悄悄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新华字典》,搁在他的办公桌上,你看她,多体贴他人啊。”
学生的理解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没想到他们是那么的细心。其实也在情理之中,给了他们想象的自由,就像脱去束缚的翅膀,可以飞得更远。就是这样一种同中有异,相同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这种个人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