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活动的详细安排,它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有序的学习内容。请大家看看以下教学计划的范文,了解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一
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调查了解本校本班有没有儿童因警惕性不高而上当受骗的事例,有没有儿童迷恋游戏机、网吧而影响学习、生活甚至被骗,被拐,被勒索,被伤害的事例。
两课时。
1、读故事,四人小组讨论:小姑娘为什么会上当受骗?骗子的狡猾之处在哪里?
2、讨论后交流。
(小姑娘遇事慌张着急,离开校园顾不上向班主任请假就匆匆跟人贩子走了;没能冷静地思考,不知让老师帮助自己,就轻信陌生人的话;小姑娘对坏人缺少警惕性,没有安全意识,心中没有110,以至事到临头,不知所措……)。
3、假如你是小姑娘,在哪些环节上你可以识破骗子。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看上去很平常的事情,但有时这些平常的事情中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你心中的110,给自己提个醒。
2、学生自己看图读读三个例子,想想潜在的危险在哪里?
3、生活中这样的场景还有吗?说一说。
1、看图听老师讲故事。
2、想想:王丽是好样的,我们应该向她学习些什么呢?
3、讨论后交流。
1、让学生读读故事《勇敢的季明》。
2、将故事续编下去,写出季明是怎样巧对歹徒、安全脱险的。
1、想一想,哪些地方我们儿童不能去?
2、读案例《游戏厅里的惨案》,谈谈你的感受。
4、拟定倡议书。
1、《智斗歹徒》。
2、《10岁智斗人贩子》。
3、《救救游戏机房里的孩子》。
9、家庭树。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二
教材分析:
《我换牙了》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主题。这一主题主要是借儿童换牙期,对他们进行换牙、护牙的教育,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一主题我计划用2教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教时,这节课,教师应充分开发并利用一些课程资源,使学生能从自己生活经验中发现并感悟到换牙的一些保健知识,最后能在“做”中学会刷牙的方法。
学生分析:
本班有40名学生,基本处于换牙期,对于换牙和牙齿保健常识只有部分学生从父母那里获得了一些了解,而对于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的刷牙,其相关知识知道得并不多,有的甚至是错误的。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借助本课教学,让学生通过听、看、讲及实际操作等方式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经验交流,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一些常识,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并能与大家分享由此带来的成长的喜悦与烦恼。
2、通过互评、互帮、互学、实际操作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知道每天早晚刷牙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表现。
教学重点:
了解换牙与牙齿保健的一些常识,培养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模拟祖孙二人的对话录音、《刷牙歌》光盘、牙刷、牙齿模型。
(2)学生准备:
向父母、爷爷奶奶做调查。刷牙的各种用具:白开水、牙膏、牙刷、口杯、脸盆。
教学过程:
活动一、换牙经验交流。
(一)统计班里换牙人数。
1、老师:看这位小朋友(本班正在换牙的一位学生)的牙齿怎么了?他的牙齿是不是不健康?谁和他一样也在换牙?(统计)。
2、教师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课程资源来源于本班学生。课上的调查统计,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二)交流换牙感受。
(1)你能说说自己在换牙的时候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吗?(同位先互相说,再指名说。学生说出的换牙的感受,可能有高兴的,也有害怕、烦恼的。)。
(2)教师小结:当人长到5、6岁的时候就开始换牙了,这说明小朋友长大了,所以换牙是令人高兴的事。
(三)认识乳牙和恒牙。
1、课前,已经让学生去问父母、爷爷奶奶,他们现在的牙掉了,还能长出来吗。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并试着说原因。
2、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播放录音:祖孙的二人的对话录音,录音内容综合了教材和教参上的乳牙、恒牙、牙胚的知识。
3、听了她们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自己没掉过的牙是乳牙,掉过后又长出的新牙是恒牙。)。
(四)换牙时的卫生保健。
1、老师:在你换牙的时候,你的父母都嘱咐过你什么?(谈一谈从父母那里知道的换牙注意事项。)。
2、如果学生没说到不摇动乳牙,就投影p45第3幅图问:他在做什么?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换牙时摇动乳牙对恒牙的生成不利。)。
活动二、练习正确刷牙。
(一)欣赏儿歌。
1、老师:是不是注意了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就能长出健康的牙齿了呢?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歌,听过后我们再来研究。
(欣赏儿歌《刷牙歌》)。
2、老师:歌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刷牙是为了什么?
3、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刷牙能保持口腔洁净、牙齿清洁了才不会生病,没有牙病是牙齿健康的重要标志。
(二)实践交流,突破难点。
1、交流并学习刷牙方法。
(1)师:你每天刷几次牙?什么时候刷?每次时间大概有多长?怎样刷?谁来表演一下。(利用牙模做示范)。
(2)教师根据学生演示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边教儿歌,边利用牙模做示范。)。
(儿歌:小小牙刷手中拿,早晚刷牙要记牢。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每次刷牙3分钟,牙齿干净我漂亮。)。
(学生手拿牙刷和老师边说儿歌,边模拟表演刷牙的动作。)。
(3)同座的小朋友互相教刷牙的方法。(不用牙膏,用牙刷蘸点水轻轻的真刷。)。
2、操作、实践。
(1)同位学生准备好脸盆,挤好牙膏,边刷边互相纠正动作。教师放《刷牙歌》约3分钟,让学生体会刷牙的时间长度。
(2)教师巡视记录发现的问题。
3、解决活动中生发的问题。
(1)老师:你在刚才的活动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2)教师边拿起学生带的用具边说发现的几个问题。
(如:a、牙刷过大、刷毛太硬。b、使用成人的牙膏。c、有人吃有香味的牙膏……)。
活动三、课后延伸。
1、在家长的监督下填写p47的记录表。(活动要求比教材上的提高一些,增加刷牙方法正确、刷牙时间3分钟的要求。)。
2、问问父母,除了正确刷牙,还应该怎样保护牙齿?调查身边有牙疼的经历的人,了解牙疼的感受和他们对你的忠告。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三
1、了解胃是人身体的一个重要消化器官。
2、知道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肠胃。
3、树立合理膳食的意识。
(一)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每个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倍受重视,各种食物应有尽有,学生们从来不为吃发愁。学生们被动接受饮食分配,或只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食物,造成有的学生暴饮暴食,有的学生对吃饭毫无兴致,据说现在胃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甚至小学生也有得胃病的。因此,教育学生保护肠胃、爱护自己的身体尤为重要。
我校是一所较大的学校,每天有很多学生在校吃午饭。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在照顾学生吃午饭的时候,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挑食现象。我经常看见有的学生不好好吃饭,挑挑拣拣。他们把饭盒拿到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扔到一边,结果盒内就没剩什么菜了,甚至有的学生只吃白饭。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经常跟他们讲道理,有时还逼着他们吃。虽然我尽到了责任,但收效甚微。于是我想,我何不从营养配餐入手,让学生们当一回营养配餐师呢?给自己订一份营养午餐,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明白道理。
(二)物质资料准备。
1、观察、了解学生在校用餐情况。
2、纸、画笔。
1课时。
开课时,我故作神秘地说:“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学校食堂管理员正在征订营养食谱,你们愿意当一回小小营养师,为食堂订一份营养午餐的食谱吗?”“愿意。”“那么,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食谱征订会。”学生们听说要开征订会,并且可以当营养师,为学校制订食谱,都高兴极了。
(一)片断一。
咦,第二组的潘雅婷同学怎么撅着小嘴不高兴啊?我走到她身边,摸摸她的头,轻声问她:“你喜欢吃什么菜呀?”
没等她回答,学生们就抢着说:“她喜欢吃红烧肉,她就知道吃肉。”
“你看她长得多胖,还吃肉。”
“是啊,她太胖了。”
“哈哈”
潘雅婷的确很胖,圆圆的脸,眯眯的眼睛。这会儿被同学们一嘲笑,眼睛更小了,还挤出了几滴眼泪。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冯天翼也很胖,他也爱吃肉。”
“胖怎么啦,胖才有力气。”冯天翼挥起拳头,做出要打人的样子。
我想糟了,征订会成了“斗争会”。我立即平息“战争”,不能让他们走入吃肥肉就长胖的误区。要让他们知道各种菜的营养价值以及订营养餐的标准。我扭转话题:
“你们看我胖不胖?”
“不胖。”
“告诉你们,我经常吃红烧肉。”
一双双小眼睛睁得大大的,感到很惊讶。我说:“究竟肥肉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你们知道吗?”
不喜欢吃肥肉的学生谈肉色变,喜欢吃肥肉的学生振振有词:“肥肉可以增加脂肪,吃了会长胖。”
“吃多了才会长胖。”
“比较瘦的人要多吃肥肉。”
“肥肉很油腻,不好吃。”
“红烧肉不油腻,好吃。”
“吃肥肉可以增加热量,使我们的身体不怕冷。”
“吃肥肉长胖了跑不动。”
“少吃点,多锻炼就不会长胖。”
“胖有力气,冯天翼的力气多大呀。”
经过激烈的讨论,刚才嘲笑潘雅婷吃肥肉的小朋友恍然大悟,一致认为:肥肉对人体还是有好处的,可以增加脂肪,产生热量,增加体力,但是要适量地吃。潘雅婷和冯天翼的脸上也露出了喜悦的表情,他们也表示要少吃点肥肉,多锻炼身体。
接着,我让他们谈谈自己知道的菜的营养价值,学生们知道的可多了,什么蘑菇防癌呀,鱼含蛋白质呀,猪肉肝含铁呀,白菜含维生素啊等等。最后我说:“这么多有营养的菜,每餐怎么分配呢?我们能不能找出标准?有了标准,我们就容易制订食谱了。”
(二)片断二。
张尊自豪地说:“我知道,每天都要吃蔬菜。”
付思泽也大声地说:“每天还要吃鱼呢!”
李捷说:“妈妈要我每天吃鸡蛋。”
陈诗婕补充道:“每天还要有汤,什么骨头汤、鱼头汤、紫菜汤”
我问:“这么多的菜,每天都能吃到吗?”
周正达站起来慢条斯理地说道:“我妈妈说过,什么菜都有营养,每天既要吃含蛋白质的菜,又要吃含维生素的菜,不管什么菜,都不能吃得太多,也不能吃得太少,所以,一周之内,每天的菜要不同,这样既可以换口味,又能做到营养搭配合理。”
“周正达同学说得真好呀!我们订营养餐不能只凭自己的喜好,要营养搭配合理,有荤有素,有干有稀。”我一边赞叹一边向他翘起了大拇指,学生们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在学生们明白了订营养餐的标准后,他们跃跃欲试。
(三)片断三。
李洋得意地说:“我每天都吃鱼,订一份鱼吧,糖醋鱼。”
张小雨噘着小嘴说:“鱼有刺,我最不爱吃鱼了。”
马宁马上批评:“吃了鱼聪明,不喜欢吃也要吃”,张小雨只好赞成。
李俊在纸上画了棵白菜,举在组长面前说:“白菜有维生素,也要订上。”
“还有胡萝卜,”王佳鑫插嘴道:“奶奶说胡萝卜有胡萝卜素,营养高。”
陈曦抠着小手低声语:“哼,我最讨厌吃胡萝卜。”可他的嘀咕声没人理会,看来他只好听从大家的了。
吴子昂举着小手说:“别忘了,还要加个汤,最好是猪肝汤。”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在这节课中,我将“保护肠胃”这个关于健康的话题融入到“食谱征订会”这一活动中,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平时的观察,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天天要吃的饭菜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自己讨论、自己归纳总结,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激起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热情。
刚开始,学生们极其兴奋地谈自己喜欢吃的菜,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当发现学生们走入吃肥肉就长胖的误区以后,我引导他们在讨论中发现肥肉还是有好处的,要一分为二地对待。然后,让学生们搜寻生活中的经验,在交流中了解各种菜的营养价值及对人体的好处,归纳总结出制订营养餐的标准。最后,制定出营养食谱。学生们在民主活跃的氛围中互相激发,互相表现,加深了对生活的感悟,从而学会交流,学会生活,学会保护肠胃。
这节课的结束,也就是学生生活的开始,通过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这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四
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基础上描绘心中的春天,从不同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趣及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2、行为与习惯。
通过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行为和习惯;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增强环境意识、生态意识。
3、知识与技能。
增长学生对春天自然现象、生活常识的了解。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比较,在活动中增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
4、过程与方法。
在对春天的观察和表现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分享感受、想法和成果。
活动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基础上描绘心中的春天,从不同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趣及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学生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搜集、朗诵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歌,学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
2、学生带好画画的工具,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活动(一)小百灵唱春天。
1、导入:播放同学们春游的.一段录象,伴有音乐《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是美好的,瞧大家在春天里玩得多快乐呀!今天我们就用歌声来赞美春天吧!
2、学生练习后上台表演。
3、小结:大家唱得真好!从歌声中我体会到了小朋友对春天的喜爱,体会到了春天给每一位小朋友带来的欢乐。
活动(二)——小诗人颂春天。
2、学生上台朗诵。
3、小结,评选表演奖。[+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_www。xxjxsj。cn+}。
活动(三)——小彩笔画春天。
1、我们喜爱春天,春天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用画笔把心中的春天画下来吧!
2、小组交流“心中的春天”
3、学生画画,教师适当指点。
4、展示学生的作业,表扬每幅作品的独到之处。
第二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同父母一起详细观察春天里的某一种动物、植物的生活习性、生活情况等。也可以分组养殖、]观察,做好记录。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春天的文字,图片,带好剪刀、胶水、彩笔,准备合作编制一张手抄报。
活动过程:
活动(四)——报春花演讲台:春天里的新发现。
1、同学们,春天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经过一个冬天后,重新又焕发了生机,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展示“春天的发现”。
3、小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5、经验交流:是如何发现的?在观察、探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克服的?
6、小结:表扬学生独到的发现和仔细观察、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动(五)——把春天留在身边:编制手抄报。
1、春天悄悄地来,又会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你们想不想把春天留下来?我们一起来编制一张手抄报吧。
2、小组讨论后,分工完成手抄报。
3、展示交流。
4、小结:延伸课外,举办一期手抄报展览。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五
《春天来了》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单元设计中以“活动教学、体验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神奇,从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本主题设计的思路是让学生通过寻找春天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进而热爱春天,赞美春天。
对学生来说,大自然永远是神奇、神秘、丰富多彩的,能让学生去亲自感受春天,发现自然的各种变化,在春风中游戏,对丰富他们的情感和体验是十分必要的。春天是一个特别美好的季节,能让学生们感受着春天的变化,参与着“找春天”的活动,这多么幸福。
一年级学生对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很感兴趣,他们能够从书本、他人或其他影像资料中了解春天的明显变化,但在内心深处对春季各种特征的感受并不深。特别是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讲,这里并没有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的听觉感受,也没有落光树叶的树重新长出新芽的视觉冲击,所以,对春天的各种细微变化就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在对教材、学情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与分析后,我们主要将设计“体验春天的一系列活动”作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将“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们真正有感而发,喜欢春天,热爱大自然。本单元的总体设计思路是:
一、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人们首先就想到教材资源。毋庸置疑,教材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但在强调生活性的本单元中,教材绝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开发、引申和改造。在教材中呈现的冰雪融化和春笋冒出等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是我们南方的学生实际生活中很难见到的。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我精心挑选了一组表现南北方春天特征的风光资料片在课堂播放,帮助学生在欣赏春天的风光片时懂得我国南北方春天的差异之大。并且,在“寻找春天”的活动中,根据我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源,让学生感受我们这里的春光。这也是创造性地利用资源的表现。这里,我们就设计了到“孙文公园赏春”的活动。让学生在美好的春景下感受春天、热爱春天。
二、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资源。
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他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有了一定的'情绪体验。不同的学生之间又存在着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因此对春天的观察和感受也各不相同,有的在校园里找到了春天,有的在社区里找到春天,有的在老家农村找到了春天,这种差异正是孩子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联系点,这里我们设计了让学生画下你找到的春天活动,并且同桌、小组之间一齐交流。我们老师只要抓住契机,充分挖掘和利用,就会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三、创设活动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春天的美好。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让学生自己种下种子在生物园,每隔几天带学生去看看自己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给种子带来的变化。与春风玩游戏,我们让学生制作风车,大家交流与玩耍。感受春风的神奇与玩耍的快乐。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选择这一单元,我们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现在的孩子情感缺失,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所以,引导孩子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也愿为此作出努力。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六
人,整体来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28课时,大致可分为: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习惯、爱心行动、火热的夏天。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诚实友爱,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
4、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学会关心和爱护同伴,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5、初步了解牙齿和眼睛保护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1、让学生介绍父母在家做的饭菜,感受父母的辛勤哺育和无私关爱,感受家庭生活的和睦和温馨。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人有两件宝:大脑和双手,培养儿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4、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并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1)萝卜白菜我都爱(2)我设计的午餐(3)小心,病从口入。
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1)我有两件宝(2)做个小玩意儿(3)打扮我的小天地。
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1)绥德朋友多(2)你真行(3)我们一起成长。
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1)你留心了吗(2)我的问题卡片(3)到哪儿找答案。
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1)让我走近你(2)美丽的生命(3)我能做什么。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每周三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新升二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部分学生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
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目标的多维性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二)活动的有效性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习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
1、教育学生注意坐、立、走姿势正确。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习惯。
3、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教会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1.提高四个意识(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习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2)尊重学生的选择。(3)尊重学生的人格。(4)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4.体现四个互动(1)师生信息互动。(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3)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本册教材特点:1、体现儿童文化,创造真实、鲜活的活动情境,凸显品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和价值导向。2、综合构建主题,凸显新的学习方式,开放学习过程。3、教材突现西部教育特色,强调校本开发。4、力求加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两套教材的有机联系。5、创造新的教材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身体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
自觉养成护眼、护耳、护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
在生活中体验友爱和温暖,诚实不说谎;
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学习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
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
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并能与老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生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5、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学习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能力:1、体验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乐趣,感受与同学一起的快乐;
并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能用观察、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2、关心、爱护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能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能对日常饮食进行思考和探索,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并能用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等探究活动,能与同学合作、交流感受和想法。4、了解水的灾害,知道如何躲避水灾及自救的方法。5、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动手动脑,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知识:1、初步认识规则纪律的作用,有礼貌,守秩序。尝试制订计划,学习合理地安排个人的课余生活。2、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社区中为人民服务的人,能在大人的指导下利用常见的公用设施。3、了解关于食品的简单营养常识,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饮食。4、对水的特点有初步的认识,知道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5、了解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感受科学精神的启蒙。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本册共5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3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2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工作计划。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各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
本册教科书共5个单元,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适应小学生活的逻辑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主题进行整合。重视生活情感的陶冶。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情感。本教科书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意在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步步深入地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有意识的把健康常识和饮食习惯有机的结合起来。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愉悦,热爱生活,做一个快乐成长的孩子。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本单元安排的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引导小朋友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地与同学、朋友交往,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厚待人、关心帮助伙伴、热爱班级体,从而感受积极愉快的快乐。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面对大千世界,充满新鲜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赏识他们的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积累知识方法等,是本单元的主要目标。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本单元通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动植物生命的美丽、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伟大。让他们在享受生命的快乐中,学会保护地球家园,珍爱有着美丽生命的动植物,学会对生命充满感激,知道只有心中有爱,生命才会更美丽。
1、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与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愿意为美好的明天付出努力。
2、主动和同学交往,说简单的礼貌用语。能参与与各种和同伴合作的学习活动,遵守简单的合作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课间活动习惯,初步形成“玩学结合,张弛有度”的生活习惯。
3、通过自身观察比较、归纳及操作联系,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习过程,学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的方法,学会邀请同学和接受邀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1、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感受、体验和感悟“作为小学生,究竟该怎样做”,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机地蕴含在有趣的活动之中。
2、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创造美好。让孩子开动脑筋,热爱生活,发现生活。
3、通过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名字接龙等等小游戏,通过全体同学之间的讨论让大家慢慢熟悉,建立友谊,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厚待人、关心帮助伙伴、热爱班集体,从而感受积极愉快的生活。
4、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一个模拟情景中,假设遇到的动植物,让孩子们讨论自己对它们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讨论做出解答,教师进行总结。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且教师要介绍给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不同渠道。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6、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
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
(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闹的能力。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几教材重难点。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重点,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使他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是大不一样的,对于刚上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习方式……他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然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尽快去适应,否则很容易给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惧学等不良情绪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这就要老师有耐心和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局限,使他们能尽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来。并以自豪、愉悦的心情面对新的变化。那么老师要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并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在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同时,出适当关注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持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促使他们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的公民打下基础。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1、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1、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以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6、重视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对于点点滴滴进步时时给予关注。教给学生各种学习的方法,如课堂内各种形式的讨论,使学生有机会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在成人指导下,进行多种渠道的资料调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讲故事,用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感染、教育他人。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七
针对当前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情况及他们年龄小的特点,《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教育小学生要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做家务的良好劳动习惯。根据这一基本要求,本次活动着重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主要设计了“活动1:观察我们的教室,活动2:访问今天值日生,说一说:你们明天怎么做值日,做一做:我们从小爱劳动”这4个方面的内容。本课教学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
“活动1”是由一幅精美的图画及简洁的文字展示给大家的。通过让学生观察“我们的教室”的漂亮与整洁,从中体会到劳动能够创造美,劳动的成果能使人产生愉快的心情,从而产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活动2”是以小精灵的提问:“你们是怎么做的?”来导入正文的。接下来主要讲了几位同学对值日的'热爱态度、值日的合理分工及认真做值日等几个方面。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最后又以询问几位值日生地感受收尾,前后呼应,充分说明了同学们的喜悦心情与热爱劳动之间的必然联系。
“说一说”这部分内容是由小主人公自己怎样做好值日和做完值日后对自我的评价两方面组成的。通过对前面事例的了解,学生能够对照自己,有所感悟。他们懂得了做好值日,不仅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使自己心情愉悦,从而更加端正了对值日、对劳动的热情态度,自觉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值日,并争取做一名好样的值日生。自我评价的环节设计,是促进学生爱劳动、爱集体习惯养成的一种较好方式。评价表的设计给出了做值日的几个主要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补充内容。
“做一做”体现的是几位同学在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情景。这是对做好值日的补充,意在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爱劳动体现在很多方面。
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知道做值日是爱劳动的表现。
初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学生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使学生懂得当好值日生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
激发学生从小爱劳动的情感和当好值日生的责任感、光荣感。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检查咱们班的卫生状况。
观察教室,根据情况,点评教室卫生。
情况一:干净的教室,这是谁的贡献呢?
这多亏了值日生认真做值日,夸夸今天的值日生。
情况二:教室卫生不太好,值日生辛苦打扫,也要靠大家维持好。
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3页,第14课“热爱劳动”(板书),我们认真看看图中同学们的教室,整洁吗?它们的值日生做的真不错!
1.为什么要做值日。
师:我们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地做值日呢?同学们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值日既是为集体服务,为大家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有利于个人在良好的环境里学习。因为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学习、生活会感到很舒服、很高兴。大家能更好地学习,所以需要大家认真地值日。)。
2.怎样做值日。
大家打开课本第54页,我们看看图中的同学是怎样做值日的。
师:在值日时要进行合理的分工,然后分次序(先洒水,再扫地,摆齐课桌椅,收拾值日工具,然后关窗。)来完成值日,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值日。
给同学们讲“还是这样分工好”和“值日的学问”,见文本资源。
师:下面请今天的值日生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得?怎样使我们的教室整洁呢?值日生回答。
全班夸一夸今天的值日生。
采访值日生,听了大家的表扬,有什么感受呢?
(一起欣赏图片“家长替值日”、“这样值日好吗”。)。
大家说一说,图中同学这样值日好吗?为什么?
(可先请明天值日的同学说一说,再举手发言。)。
师:看来,大家都想做一个爱劳动、爱集体的好同学,这很好,现在大家来完成55页下方的评一评栏目吧!看看你哪一项做的好,哪一项需要改进。
师:我们不仅要在学校值日劳动好,还要在生活中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在家里也要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同学们打开课本56页,分别看一看几幅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然后举手说一说。
图中的同学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我们不仅要在学校热爱劳动,在家里或其它场合也要热爱劳动,从小做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同学们一起说说,今后打算怎么做。
小结: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积极主动做家务活,都能成为爱劳动的好孩子。
值日生。
太阳出来眯眯笑,
值日生们来得早。
先把桌椅擦干净,
再把它们都摆好,
粉笔、图书放整齐,
还给花儿把水浇。
老师、同学齐称赞:
“值日生们真是好!”
14热爱劳动。
认真做值日热爱劳动。
当前家庭生活越来越优越,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及他们年龄小,一些家长加大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劳动方面技能的锻炼,致使一些孩子劳动意识淡薄。《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教育小学生要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做家务的良好习惯,本课正是基于此,让孩子们知道当好值日生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激发他们从小爱劳动的情感和当好值日生的责任感、光荣感。
这节课夸值日生这个环节很成功,学生知道了值日的方法,最后结尾读儿歌,加深印象,渗透爱劳动的意识。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诚信知易行难。
2、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
3、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准备: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表现诚信的事例,如果能够例举学生的行为更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遇到假钞的事情?你们听到的情况中,人们是怎样处理的?
2、请学生说说,教师提醒:不必提当事人是谁,只讲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阅读与讨论。
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的课文,再展开议论。
2、教师总结:那个买鸡的人很可能是故意使用假钞,甚至可能与制造、销售假钞有关,如果这样,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大多数人遇到假钞,都像这位卖鸡的大婶一样,是碰上的,并不是故意的。但是,在如何对待手中的假钞这一问题上,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位大婶那样做。
三、小组讨论。
1、请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讨论教科书第3页《一颗棋子》的故事。
2、教师提问:大家怎样看吕元膺的做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3、小组讨论,并且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看法。
4、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四、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五、教师总结。
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这一品质。孔子就说过:“人无信不立。”讲究诚信,应当是无条件的。无论大事小事,不应当计较个人得失,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品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格。讲究诚信道理好讲,但有时候做到很难。大多数人知道应当讲诚信,但遇到具体的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动摇。因此,那位买鸡的大婶是令人敬佩的,她虽然损失了金钱,但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吕元膺的对手虽然只是挪动了一颗小小的棋子,但是却失去了“诚信”这个最重要的做人之本。
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讲诚信。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九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
3、通过讨论、体验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初步感知阳光、空气和水与生命的关系。
难点:了解生活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
1、音乐、视频等相关课件。
2、阳光、空气、水、环保树、志愿卡等教具。
3、了解生命三元素与生命的关系。
4、观察周围生活环境遭破坏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走进大地妈妈。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着这首歌,我们一定想到了自己亲爱的`妈妈。其实,我们还有一位共同的妈妈,那就是—我们的大地妈妈。(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了解它。
二、欣赏图片,赞美大地妈妈。
1、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地妈妈的美丽容颜,(播放幻灯片)你看到了什么?
(1)我看到了山川、河流、瀑布。
(2)我看到了可爱的小动物,漂亮的花,高大的树。
2、大地妈妈这么美丽,你想不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它?好,请大家现在小组里准备一下。
(1)以唱歌的形式赞美。
(2)以诗歌朗诵的形式赞美。
(3)用自己想的话赞美。
三、深入探究,了解大地妈妈。
1、我们生活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大地妈妈不仅美丽,而且为我们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大地妈妈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板书:阳光、空气、水)。
2、那么阳光、空气、水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结合生活实际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在组内交流。
(1)汇报阳光与人、动植物的关系。
(2)汇报空气与人、动植物的关系。体验活动:假如没有空气。
(3)汇报水与人、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情境模拟:如果你是小动物、植物,水给你带来的好处。
教师小结:阳光、空气、水我们一刻也离不开它们。大地妈妈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这些,她是多么无私呀!
四、争做卫士,让她重现笑容。
1、大地妈妈怎么哭了?你们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是什么让大地妈妈这样的伤心?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现象也会让大地妈妈伤心?
3、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大地妈妈重新露出笑脸呢?
(1)多种树。
(2)不乱扔垃圾。
(3)保护环境。
(4)少开汽车。
4、现在咱们班就来启动一个“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谁愿意参加?
那就把你的名字郑重的签到这张环保志愿卡上吧。(签完,贴至环保树上)。
总结:大地妈妈看到了我们的行动,你们瞧,大地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让我们把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活动继续开展下去,把大地妈妈装点的更加美丽吧!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十
教材: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课题: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一、教学目标。
1、试自己制定规则,体会规则是大家制定的,或是在征得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制定的。大家定的规则,需要大家来共同遵守。2.懂得遵守规则靠自觉。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尝试自己制定规则,从中知道大家定的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懂得假如不遵守规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教学难点:明白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考虑别人的利益,进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遵守规则与大多数人利益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2、搜集有关违规造成的恶果的事例。
(一)预习引入。
1、出示教材插图。
2、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们知道什么意思?你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这时,你想到什么方法?板书课题: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二)学文明理。
1.出示教材插图,想:同学们怎样制定规则?制定了什么规则?
2.结合教材上的事例,让学生总结规则是怎么制定出来的。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定规则?(出现矛盾,要协商解决矛盾,需要定规则。)(2)在规则中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数人的利益,要公平,还要易于操作等。)。
(3)规则需要得到谁的认可?(大多数人的同意。)3.假如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班,我们会怎样定规则4.举出本班看图书情况汇报混乱的现象的例子。
(1)让学生讨论,制定看图书的规则。
5.小结: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当各方的愿望发生冲突时,就要互相协商,定一个大多数拥护的规则。规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大检查都要遵守。
(三)活动天地。
1.提出:什么是“我理想的班集体”?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果。2.根据刚才的讨论,找找班里哪些地方还不够理想。(让学生从改进自己班集体的角度查找班里的问题)。
3.针对班里出现的问题,大家共同定个班级公约。
(1)学生自由提出班级公约。
(2)共同讨论提出的公约符合不符合班里的实际。
(3)选取符合班里实际,大多数人拥护的,作为班中的公约。
(4)把公约抄写好,贴在墙报上,说一说自己是否能做到。4.教师小结:
(四)深化导行。
2.引导学生讨论图中几个同学的想法和做法。
3.想一想生活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当别人没有按规则做,影响到你,你是怎样想的?
4.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有没有因违反规则而影响别人的情况?5.教师小结。
(五)教学延伸。
1.看图片:违规造成的恶果。
2.说说生活中、学习中违规造成的恶果的事例。
(六)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2.教师:在集体和社会生活中,不能只图自己一时快乐,还有考虑到做事的后果,遵守规则与大多数人利益有关。
(七)限时作业。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希望小学。
徐先强。
2011.11。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十一
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3至56页的内容。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预报的场景,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提供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让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用普通记时法表特点,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教学,具体做法,后面我会做简单介绍。学生情况分析: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生活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普通记时法的记时方法,绝大多数会用喜欢比较直观、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学中注重内容的趣味化、生活化、活动化、大众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3、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
2、会正确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教具、学具准备:电脑、大屏幕、实物投影、节目预报表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导入生活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因此,我利用学生熟悉的钟表进行导能在干什么?引出一天中有两个同一时刻(如7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普通记时法的记时特点,自然的进入学习的状态,然后,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探索中求知。
学生探索学习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由直观的操作、演示、观察再到抽象的思维、想象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在自由点击、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感知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建立0时的概念。让初探出24时记时法的记时方法。通过把导课中的两个7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把新知具体化。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的能力,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质疑、解疑。
(三)把数学还原回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在练习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你说我讲”小练习,让学生根据三个钟面上的时刻和图画的提示进行交流,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个是8时、一个是20时呢?”,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学生在这样的交流情境中,满足了交往的需求,培练习,对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进行互换,明确了这两种记时方法的异同;以及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这些练习内容的设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评、奖励小笑脸等形式,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入手,让学生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24时记时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开放的时空里翱翔。
网络正在以它丰富的内容,强大的互动性冲击着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逐步实现了教学内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本节课留出十多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上网学优势,学生可以在开放的时空里自由点击,通过浏览故宫博物院的网页,了解到许多古代记时方法,如:沙漏、日晷、铜壶滴漏地方还可以点击放大,让学生看得更清楚;在互联网中,学生可以在世界地图的页面中随意点击世界各地的时刻,发现同一时刻的时空中,让学生获取大容量的信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秋天的雨》说课案。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有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小语界专家、同行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下面,我结合课前的教学设天的执教情况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课中的教学过程,我始终努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以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沉浸言文字所建构的教材意境中,做语言的积累,能力的运用,真情的感悟和精神的审美。
教学实践中,我抓住一个“读”字,始终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
一、创设情景、品读感悟。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语言文字生动优美、朗朗上口。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的,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借助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缤纷的美景表象,以想带读。
2、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如:在美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句子时,我抓住表现动态的词语“扇哪扇哪”,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出其中的韵味。
3、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缤纷”一词的含义,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悦之情。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继而用美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以演激趣,读中品味。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述了“深秋中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繁忙热闹的场面。”本段文字可谓妙趣横生,这恰恰是小学生喜的。在此,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来理解、品味本段的语言文字。怎样让学于文本创设的情境中去,我采取了以下策略:表演前,学生充分地朗读,积极为自己的出色表演奠定基础;表演中,学生兴趣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表演后,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次美读,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演”是为了读,一个“演”字,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再现了动物、植物们准备过冬的快活、忙碌的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超越了文本。
总之,纵观本课教学,我灵活把握教材,做到详略处理得当。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努力体现一种流畅唯美的教学风格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的天性,又力争在品读文本中营造一种优美、神往的课堂氛围;既抓语言文字训练又使学生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教学总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行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十二
一、活动目的1、懂得改变想法,才能改变心情,知道如何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二、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三、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并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四、活动形式。
情境短剧、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等。
五、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心理小品、人生百味盒、座位摆成圆桌形、两套桌椅、玻璃杯、作业本、笔。
2、课前让学生写心理日记,了解他们的烦恼。
六、设计意图。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形式,结合学生自身遭遇的烦恼,引导学生换一种想法,去面对烦恼,调整情绪,从而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生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七、活动过程。
(一)表演激趣,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人生百味盒”,想看看里面是什么吗?
请学生从盒里抽出一张纸,并用表情把纸上写的意思表演出来,让其他同学猜一猜,然后全班一起演演。
教师小结:人生就好如一个百味盒,甜、酸、苦、辣,什么滋味都有。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快乐、生气、害怕、悲伤等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些都是正常的。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
1、请大家来听一个故事:《国王长了一只驴耳朵》。
2、我口说我心:有了烦恼,我们也可以象故事中的理发师一样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同学们把自己曾经遇到的或正在经历的吧快乐的事说出来。
3、我手写我心:把自己曾经遇到的或正在遭遇的烦恼简单记录下来。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2)议一议:为什么同样是半杯水,他俩的心情却不一样?随机板书:烦恼。
快乐。
教师小结:不同的想法,对人的影响多大啊!
3、心理体验。
教师小结:是啊,面对同样一件事,同样一句话,不同的想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我们何不换一个角度想想,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
(四)运用秘诀,体验快乐。
1、运用秘诀,帮助同学。
2、运用秘诀,快乐自己教师导语:我们刚才也写了自己遇到的一些烦恼,现在能干又聪明的你一定有办法让自己成为快乐的小天使!
教师小结:要知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色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增强自信,找到快乐。
3、课件出示:《快乐秘诀》生活难免有烦恼,调节情绪很重要,换种想法是个宝,笑对人生心情好。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结束语: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想想,用这个快乐秘诀来调整自己的情绪,是自己永远开心,永远快乐。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十三
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这课的需要。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开头新颖、别致、巧妙。
列举几种常用的开头形式予以说明:
1、问题引入:
根据教学内容的设问让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小品表演:
把教材内容编成小品,以形象的表演导入新课。
3、情境渲染:
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放映幻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
4、启发谈话:
把握教学要求,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情真意切的语言,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
5、设置悬念:
教师先把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6、游艺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竞赛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艺活动导入新课,给学生创设“以情激情”、“实物、图片演示”、崐“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对比分析”、“故事引题”等导入新课的方法。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环节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精心设计。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十四
引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相处有方》围绕“与人相处的艺术和技巧”这 一主题展开。《欣赏与赞美》我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欣赏篇”;第二课时是“赞美 篇”,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欣赏与赞美他人给别 人和自己带来的愉悦心情,感受真诚的赞美对改善人际氛围、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从 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欣赏与乐于真诚地赞美别人的品质。因此,本节课在本单 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为学生今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学生在家中是受宠爱和被赞美的对象,习惯自我欣赏,但不愿意和不善于欣赏别人则影响了他们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破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够坦诚地赞美别人,掌握与他人融洽交往的艺术,培养宽和、愉悦的心境,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1、知识与能力: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主动去营造一个人人心情愉快和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欣赏美好事物的积极健康、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心理品质。培养仁爱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
1、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和别人的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
2、难点:懂得学会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
1、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
(1)多媒体教学法。
(2)艺术欣赏。引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展示照片,播放影片等。
(3)小组讨论法。针对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4)通过猜想活动,激起全班同学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欣赏,互相赞赏,共同感受相互赞赏对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
2、学法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艺术欣赏、小组讨论、猜想活动、故事感悟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活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事例分析中导出结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体验认知——实践导行的效果,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升华。
我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模仿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以快乐为宗旨,以游戏活动为形式,由我担当主持,邀请学生共同参与一系列的游戏娱乐节目,从而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提高”的教育理念。过程如下:
教师活动:欢迎大家进入“快乐大本营”,你们知道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的一个简单
易行的秘诀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发言。
优质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范文(15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孩子们家庭生活的烦恼,鼓励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生活烦恼,并学会一些面对解决家庭烦恼的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父母离婚的问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
3、情感目标:通过观看家庭录像,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并引导他们将这种初步的家庭责任感转化为实在道德行为——为家庭幸福尽力。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张幸福的全家照片,老师也准备一张。发告家长书,要求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家庭联欢会的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回忆幸福往事,说说自己的烦恼。
1、学生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说说自己家庭幸福愉快的生活往事。
2、老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照,也说说自己的幸福生活,然后自然地过渡到自己的家庭生活烦恼。
3、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家中的烦恼。
二、让我们来做知心姐姐。
1、请学生阅读书中第10、11页的两个案例。
2、你能发现知心姐姐是怎么帮助他们解决烦恼的吗?
3、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一些解决家庭问题的基本策略,如:寻找原因、对症下药、身体力行等。
4、小组活动:让我们来做知心姐姐。
(1)小组内自由选择角色,然后互换角色再进行一次。(2)双方把交谈的内容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
(3)小组交流,评选不组“最佳知心姐姐”,并要归纳出他成功的理由。(4)全班交流,评选班级“最佳知心心姐姐”。
三、永远不变的爱。
1、自由阅读教材中《永远的亲情》。
2、学生谈谈体会。
4、你发现解决家中烦恼的好办法了吗?
5、教师小结归纳。
四、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父母。
1、你的父母爱你吗?说说你从哪些细小的事中看到了这一点?
2、自由阅读教材中离异的父母写给孩子的信,说说从信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引导他们认识到:父母离婚的原因有很多,作为孩子,我们应该尽量理解父母的选择,更要明白:这不是父母的错,更不是孩子的错,不管家庭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是永远不变的。没有必要为此背上沉重的负担,而要尽快适应这样的生活。)。
3、教师提示一些材料,让孩子们认识到:父母离婚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正确面对,就能把影响降低到最小。
五、感受幸福、体会责任。
学习组织家庭联欢会,感受幸福,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六、让我们都来为家庭献一份爱。
1、生活像一条河,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旋涡。让我们试着一起走出旋涡,为家庭幸福出一份力吧!
2、全班交流你有哪些增加家庭凝聚力的好方法。
3、小结:要知道你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你的一点帮助,一句提醒,都会在他们的心中掀起巨大的波澜,他们的许多烦恼和痛苦,都有可能在你的一点一滴的关怀中烟消云散!同学们,千万不要忘记你的爸爸妈妈正在等待着你的关怀!现在,就用你的一片爱心,来抚慰爸爸妈妈心灵的痛楚,用你稚嫩的双肩,为他们撑起一片晴天。
作业:拟一份《家庭公约》大家下节课交流。
家里的烦人事。
来做知心姐姐。
永远不变的爱。
目光投向父母。
感受幸福、体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