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表达阅读体验以及对作品内容、情节、人物的理解与思考的一种形式。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一
细读《教师的挑战》一书发现,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不管是当前的,还是之前的,所有的教育家在谈论学习时都关注到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的首要性,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也深深验证了这一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其中“知之”属于学习的最低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被动学”、“要我学”阶段,“乐之”属于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主动学”、“我要学”阶段。如何使学生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我认为应是兴趣,因为兴趣是前提,是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兴趣,才会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和内趋力,完成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的转化。同理,如果教学时能把学生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目前还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如何重视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儿童说话学习的成效呢?下面几点值得我们重视。
1.不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我们应该珍视生命旅程中的每一朵花,给他微笑,给他浇水,鼓励他灿烂的开放。在教学时,不要用理想化的标准格式别人,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让孩子感到与老师的说话是密切师生关系感受师爱。当孩子学习上遇到挫折时,要想到他们是孩子,不是接收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感受最多的应是温暖、友谊、尊重、快乐,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喜悦。这其实是今后成功的底线。
2.让孩子自己找到天才的感觉。
可是在一名好老师孙维刚从初一教到高三的指导下,一班40名学生全上了大学,其中22人还进了中国最顶尖的清华和北大。
这个实例证明了我们的孩子潜力有多巨大,长辈们实在不应该过早地、草草地下“不行”、“不好”的结论。同样的,要让孩子想说,那我们就要把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我们不妨试试让孩子说说自己10条自豪的理由,如:年纪轻,我自豪;身体棒,我自豪;心肠好,我自豪;跑步快,我自豪;懂礼貌,我自豪;写字漂亮,我自豪;唱歌好听,我自豪;不怕困难,我自豪等等。自信心是打开巨大潜能的金钥匙。有了这钥匙,孩子才会乐于学习,孩子的学习潜能才会像火山那样爆发出来。“唤起自信”的同时,教师必须准备更多“尺度”来衡量,甚至必须为某些孩子量身定做一些特定尺度,孩子才能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获得属于他们的成功。
3.学会等待。
精彩,需要教师的等待。
期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宽容,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且带来课堂教学的生动和有趣。学生精彩的表现与教师热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是过程,精彩是结果。
课堂上,我们有时总是追求表面的流畅,当提出问题后,从内心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最好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遇到有人来听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有困难时,我们就不那么沉稳了,显得有些急躁,不愿意等待,或催促,或换人回答,还有甚者自问自答,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精彩也就无处可现。
我想,当一个老师在教学时,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尽可能地去呵护这种兴趣,那不管是何种流派的课堂革命,都将所向披靡。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二
佐藤学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具有颠覆性的教育信条:“学校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乃在于:时间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教学的创造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尊重教材,尊重每一个儿童,以及教师对于自身教育工作的尊重。学校改革的目的是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保障每一个教师作为教育家的成长……唯有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尊严与学习权利,尊重每一个教师的多样性并保障其个性化的成长,才能使得学校的改革脚踏实地地向前推进。”所有这些观点都让我受到震撼。
二、帮我解惑的教学谏言。
“在小组的‘合作学习’指导中,决不追求小组内的思考与见解的一致与统一。不应当像‘班组学习’那样代表小组发言。即便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同样思考和意见的场合,也应当作为个人的意见来发言。应到尊重小组中思考和见解的多样性。”
“‘合作学习’中是无需领导者的。‘合作学习’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是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参与。‘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宜采用男女生混合的私人小组形式,也可以从三人小组开始。习惯了‘合作学习’之后可以变更为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最好是随意编组。小组的‘合作学习’,无论小学、初中、高中的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当可以实施的。”看到这,我充满希望,因为在今年我所任教的启智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我尝试过分3人小组通过分小棒探索10以内数的分成的教学,但碰到了不少困难,迫不及待能找到指路的“明灯”。但接下来的“不过,在小学低年级却不宜实施。”理由是:“小学低年纪教师同每一个学生的密切联系,互帮互学的经验是重要的。其实,小学低年级儿童唯有在同教师产生一对一的亲密关系之后,才能建立同学之间的关系。小学低年级的‘合作学习’首当其冲的.是,要充分体验教师和课堂共同体的亲密关系。”怪不得,在这个班当时还是一年级时我尝试一次分组探索学习几乎收效甚微,还让学生的学习受到很大挫折,而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探索热情也受到不少打击。
佐藤学教授还对小组学习得以成功的要决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还特别用《小学低年级的“合作学习”》专门独立一个章节对“低年级儿童的困惑”、“低年级的合作”、教师对低年级课堂里的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照”等作出了细致具体的要求和介绍。
这些宝贵财富都将对我在课堂教育中的困惑起到了很好的答疑解惑的作用,让我受益匪浅。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三
合上《教师的挑战》,书中的讯息和从教以来的经历让我感慨颇多,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一定是——静待花开。
在封面,“教师的挑战”五个大字下面还有一行醒目的字——“宁静的课堂改革”。初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改革》感觉怪怪的,课堂改革是教师的挑战,我能明白,但为什么是宁静的呢?带着疑问,我开始阅读,文中第一个关键词——倾听,解答了我的困惑。
倾听,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藤田先生的课堂改革。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藤田老师首先着手构筑儿童之间的相互倾听关系。为了构筑儿童之间的相互倾听关系,藤田先生自身必须做到认真地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声音。她决心把以往大声的说话声降低到“一半的音调”,展开缓慢而沉着的教学”。看到这一段话,我相信大部分老师都感到不可思议。
我们上课,很多老师都会戴“小蜜蜂”扩音器,一是因为人多,二是生怕自己的声音不能清晰地传到教室的`每个角落。教过低年级的老师更有体会,不戴“小蜜蜂”扩音器不足以盖过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板凳声、文具声、说话声,这般情况如何“倾听”。这让我想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教一年级时,有一段时间,我嗓子不舒服,学生出于“体谅”,特别的乖巧,不说小话,认真听课,虽然我的声音小,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很用心很认真地听。但那时候由于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这一块不够重视,没能抓住机会让学生继续保持,养成倾听的习惯。第二件事,去年上学期,我的扩音器一般都是放在肚子旁,由于怀宝宝,有一次特别激动,我的声音特别大,学生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不要吓到肚子里的宝宝。我就趁机说:那老师以后不用扩音器上课了,你们要保持安静,认真听……和我接触过的老师知道我的声音真的很小,但是从那之后,我在班上上课很少用扩音器,而孩子们也真的能安静下来用心听。这一个实例让我对宁静的课堂改革中的“宁静”有了初步理解。
倾听,能够静下心来听老师讲,是建立倾听关系的前提,它的核心意义在于倾听孩子们的发言,也就是如何在课堂上完整的接纳每一个儿童的想法。这和第二个关键词——尊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平时我们上课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当老师得到自己预期的“理想答案”后,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而对于那些不是标准答案的答案,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让他们再想一想,换个更靠谱的同学来回答。《教师的挑战》中说倾听儿童的发言中存在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认识该发言是文中的哪些话语所触发的;二是,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儿童的哪些发言所触发的;三是,认识该发言同儿童自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这就要去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转变观念,“任何一个孩子的发言都是精彩的”。理解这句话后,我想确实是这样的:要认可每一位孩子的发言,要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必然有他的价值,这是以前未曾深思过的。经常听到有老师说课堂上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举手发言……我想是不是在追求正确答案的过程中,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他们怕发言。在这一个倾听与尊重的过程中,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看到文章中以不懂的学生为中心,也就是有关边缘化的学生的描述,在文中,小林老师原来预计3分钟教完的知识点因完全不会的健治说不会,课堂上三位同学给他讲解了三种不同的解法,最后用了20分钟。这种做法我觉得以我目前的能力和水平,不可能完全做到课堂以边缘化儿童为中心。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愿意尽最大的可能去帮助他们解决疑惑。这又让我想到了“静待花开”。印象最深的是教一二年级数学时,有些学生是真的跟不上来,能想象二年级时我还教她数手指头算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吗。后来我想花开四季,有些花开在春天,有些花开在冬天,就算同一品种的花还有开得早的开得晚的,但不影响他们的盛开。对他们来说也一样,需要的是时间,这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反正每个人迟早都会的。语文也一样,很难做到真正地以“不懂”的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但是我会给他们更多耐心,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能有所思,有所获。
教书之路路漫漫,课堂改革任重道远,我希望我能在以后的教学中给孩子们多一份尊重与信任。相信他们,相信自己,在时间的荒涯里一同成长一同进步,每天有所思有所得,静待花开!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四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一书中说道。这让我想起了书中介绍的一个教学场景:
这是以一边缘化儿童为中心展开的数学课堂教学。小林老师要在一节课中通过一道例题理解“比例”的四种不同的解法,刚开始教学开展得很顺利,突然学困生健治说,他不懂,完全不理解之前讨论的解法。小林老师就请了一位同学解释,但他还是不懂。如果我在课堂上碰到这样的学生,这时我肯定会说:“下课后,老师再单独和你解释。”这样做,就是不想影响上课节奏。可是,小林老师没有这样处理,因为他知道这会使健治后面的课堂学习效率为0,他又请了好几位同学解释,直至他明白为止。本应3分钟完成的教学环节,却为了一个孩子而花了整整20分钟。有必要吗?这让我产生了疑问。
但再往下阅读,这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同学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健治理解时,其实更多的人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越说越详细,不断地把知识分解内化。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身为教师,在课堂上传递了这样一种思想:不懂就问,而且无论何时提出疑问,老师和同学就愿意帮助你。
读了此书,才发现自己原本对“关注每位学生,提高高效课堂”的理解还只停留在非常狭隘的层面上,和佐藤学教授所提出的观点相比,我们做得远远不够!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尤其在公开课时,比较倾向于接受那些“好的回答”,或者说“符合老师要求的回答”。其实不然。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位学生,虽然他们的学习基础和经验背景大相径庭,但是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合作,超越原有的学习经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即便他的答案不完美,甚至只是只言片语,但他们的观点同样精彩,教师不应刻随意扼杀他们想要发言的机会。
佐藤学教授提出的完整地接纳每个孩子的想法,学会倾听,正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孩子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孩子学习的质量。在孩子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要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倾听者之外,别无他法。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挑战,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五
时光匆匆,又到了一年一度读书会的开班仪式,我们伴随着主持人吴爱慧老师朗读的《你说》,坐上音乐视频的“时光机”,回首过去一年里二实小读书会发生的美丽花絮。回首过去,才能展望未来,传承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籍成为我们最好的教学助手。
本次活动分为五个流程。
一、开班致辞――为幸福读书人点赞。
“优雅的生命源于优雅的灵魂,优雅的灵魂源于优雅的书籍”,潘春珠老师为我们阐述了坚持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能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能给我们的教学指点迷津,能让我们在这喧嚣的世界,保有一份安宁,持有一份坚守,人生之美,美在心灵,书香熏染,完美人生。
二、宣布读书会成员名单。
林锦珠老师宣布了读书会成员名单。
三、“书有光,读最美”
由朱晶晶等6位新老师朗诵《一路书香,一生阳光》,余音绕梁,我们都是最美朗读者。
吴爱慧老师首先阐述了阅读量的重要性,从高考方向的转变反思到我们的小学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家长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老师也应当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不要把阅读当成一种压力,要当成一种享受,读书笔记以真情实感为主,不设其他要求;其次,吴老师介绍了本次共读第七本书《教师的挑战》的阅读计划并对时间安排作出了要求。
五、林校长总结。
阅读关键在于交流,在于谈心,要使阅读成为老师一种放松方式,成为老师教育实践的镜子,成为老师走出教学瓶颈的引领,所以,作为老师,要爱阅读,真正理解读书的意义,享受阅读。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六
捧着佐藤学教授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细细读来,让我对我们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有了新的了解,那就是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在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那就是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这里的“倾听”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是在娴雅的关系之中相互倾听彼此心声,每一个人的细腻思考得到细致的交流。能够紧扣当今教师心弦的教学绝不同于以往那种受到喝彩的、热热闹闹的、华而不实的教学,而是借助纤细的交响展开的、静悄悄的、返璞归真的教学。
书中佐藤学教授给我们列举了静冈县富士市广见小学的八木静代老师在三年中课堂的变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二次执教五年级的社会课《汽车工业》中有两处令人惊叹:第一,在课堂的前方,实物的汽车零部件被拆卸下来展示。儿童们分组设立汽车公司,参考实物的零部件用纸箱板来制作汽车。从零部件的生产到下订单模拟汽车装备的整个工程。第二,八木老师同儿童的关系是应答性的,基于课堂中的倾听关系而形成了对话性的沟通。八木老师的应对策略是:不折不扣地接纳儿童的发言,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课堂,有多少老师能做到不折不扣的接纳儿童的发言。我们往往会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或者儿童的发言脱离了我们的预设就会被毫不留情的打断,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合作学习大部分都只是流于形式,趋于表面。正如书中所述:建立合作学习关系的教师,其活动核心应该是真心接纳的“倾听”。“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信任和倾听形成了润泽、融合而安全的言说环境,也在无意之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信赖和倾听关系。”
教师倾听并接纳学生的所有发言,不管是好与坏,用心接纳学生,润泽学生心灵,也润泽了课堂,用尊重学生获得学生的尊重,也引发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从而形成相互倾听的关系。
佐藤学教授所著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用精妙的笔触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课堂上,让我们在“教学事件”中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回味。
佐藤学教授在“课堂的重建”中说到:令几乎所有教师着迷的教学是在娴雅的关系之中相互倾听彼此的心声。能够紧扣当今教师心弦的教学是借助纤细的交响展开的静悄悄的、返璞归真的教学。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
体育课堂是运动的课堂,以身体活动为主,但是体育课上其实也需要“倾听”。学生要学会倾听,通过倾听了解技能技术的方法,掌握游戏的方法与规则等,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体育课教学活动大多是在操场上开展的,场地大,干扰多,学生的注意往往不能够长久集中,容易分散。有时候老师辛苦讲解了一番,结果学生什么都没有听进去。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反思:讲解是否精炼,语言是否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应该用精练、生动、趣味的语言去吸引住学生。还要适当运用得体的体态“语言”,使学生产生想听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爱听、想听、会听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并进行倾听训练。一是让学生听懂。不论教师和学生讲话,都要求声音宏亮、吐字清楚、语速适中,讲完后适时追问:“刚才讲的听到了吗?听懂了吗?”对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可以发问:“***同学,你能重复一下我刚才讲的内容吗?”二是让学生学会尊重。教育学生听别人讲话时,要双目注视对方,做到专注、不走神,这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认真倾听的表现。还要适时用简单的语言应答,如,“嗯”、“是的”、“对”、“好的”等。三是让学生懂得不插嘴。让学生懂得在别人讲话没有结束时,抢着说话是不礼貌的。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等别人讲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佐藤学教授的看法是:“倾听”正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在学生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个要件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学生的发言串联起来,使学生们不但自己受到了应有的关注,而且还让他们意识到:通过其他伙伴的发言,自己的回答得到了延伸。当每个人的发言都建立在其他人的思考的基础上时,课堂上的观点就如同珍珠一样被串联起来,学生们通过同伴的思考和帮助,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长的场所。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使学生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教师也要倾听学生,师生之间形成相互倾听的关系,通过倾听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变化,倾听学生的建议,适当采取学生的建议,及时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聪明的老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精彩的课堂具有互相倾听的关系。学会倾听,这将是我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七
寒假里,学校给老师发了一本书《教师的挑战》我慢慢品读完了这本书,在此书中作者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佐藤学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倡导创建“学习共同体”。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望,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更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我以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受:
作为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佐藤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虽然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教育学者,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发生在教室里的“小事”:孩子的一颦一笑总牵动着他敏感的神经,学校里的点点滴滴都令他心驰神往,跑学校、进课堂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在这本书的后记中,他说: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漠视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吗?“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吗?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题了。总是闭着嘴,躲开他人视线的良子,今天穿着绣着小花的裤子来上学了。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进着每一个孩子学习,对教师来说这比“大规模”改革重要得多。我们的课堂中不也有这样的孩子吗?从见他们第一次的恐惧眼神到对你自信的目光,无处不存在着小事情到大风景的过程吗?课堂中的宁静革命正是通过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小小挑战来推进的。
现在,全世界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一场课堂教学的变革,即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佐藤学提倡的是一种安静、润泽的课堂氛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自自然然的心态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前提。同时他认为,教学的基点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儿童。
滨野老师的'课堂正呈现出这样一种润泽、柔和的状态。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来朗读,他们在喜欢的段落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读完课文他们互相讨论着,自自然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快要下课了,他们仍然意犹未尽,想要继续讨论。佐藤学认为,滨野老师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于他对每一位儿童的尊重。滨野老师能够不折不扣地接纳每个人的想法,他不仅仅拘泥于“好的发言”,而且对所有人的发言都寄予信赖和期待,在他看来“任何人的发言都是精彩的”,这使学生们能够自由地思考、轻松地交流,从而使整个课堂更加丰富而深入。
在《教师的挑战》中,佐藤学给出了一个特别的答案,他认为:要构筑合作互惠学习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相互倾听的能力,这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认真倾听每一位儿童的心声。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培育相互倾听关系之外,别无他法。他指出,当有的教师发牢骚说:“我班上的学生一点也不想倾听”时,他无意之间流露出自己不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
善于倾听的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言,完全接纳每位学生的发言,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将这些发言串联起来,使学生们不但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应有的关注,而且他们意识到:通过其他伙伴的发言,自己的回答得到了延伸。当每个人的发言都建立在其他人的思考的基础上,课堂上的观点就如同珍珠一样被串联起来。如果教师以身作则,成为一位耐心的倾听者,那么学生之间的倾听与合作关系就会水到渠成。因为在这些看似顽皮的学生身上隐藏着一种心心相印、关怀备至的潜能。
佐藤学教授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在教学中是否能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自由的思考与意向。他用精妙的笔触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课堂上,让我们在“教学事件”中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回味。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八
寒假里,学校给老师推荐了几本书,我从中挑出了这本《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慢慢品读完了这本书,在此书中作者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佐藤学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倡导创建“学习共同体”。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望,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更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我以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受:
作为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佐藤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虽然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教育学者,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发生在教室里的“小事”:孩子的一颦一笑总牵动着他敏感的神经,学校里的点点滴滴都令他心驰神往,跑学校、进课堂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在这本书的后记中,他说: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漠视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吗?“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吗?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题了。
总是闭着嘴,躲开他人视线的良子,今天穿着绣着小花的裤子来上学了。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进着每一个孩子学习,对教师来说这比“大规模”改革重要得多。我们的课堂中不也有这样的孩子吗?从见他们第一次的恐惧眼神到对你自信的目光,无处不存在着小事情到大风景的过程吗?课堂中的宁静革命正是通过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小小挑战来推进的。
现在,全世界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一场课堂教学的变革,即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佐藤学提倡的是一种安静、润泽的课堂氛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自自然然的心态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前提。同时他认为,教学的基点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儿童。
滨野老师的课堂正呈现出这样一种润泽、柔和的状态。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来朗读,他们在喜欢的段落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读完课文他们互相讨论着,自自然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快要下课了,他们仍然意犹未尽,想要继续讨论。佐藤学认为,滨野老师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于他对每一位儿童的尊重。滨野老师能够不折不扣地接纳每个人的想法,他不仅仅拘泥于“好的发言”,而且对所有人的发言都寄予信赖和期待,在他看来“任何人的发言都是精彩的”,这使学生们能够自由地思考、轻松地交流,从而使整个课堂更加丰富而深入。
在《教师的挑战》中,佐藤学给出了一个特别的答案,他认为:要构筑合作互惠学习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相互倾听的能力,这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认真倾听每一位儿童的心声。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培育相互倾听关系之外,别无他法。他指出,当有的教师发牢骚说:“我班上的学生一点也不想倾听”时,他无意之间流露出自己不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
善于倾听的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言,完全接纳每位学生的发言,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将这些发言串联起来,使学生们不但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应有的关注,而且他们意识到:通过其他伙伴的发言,自己的回答得到了延伸。当每个人的发言都建立在其他人的思考的基础上,课堂上的观点就如同珍珠一样被串联起来。如果教师以身作则,成为一位耐心的倾听者,那么学生之间的倾听与合作关系就会水到渠成。因为在这些看似顽皮的学生身上隐藏着一种心心相印、关怀备至的潜能。
佐藤学教授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在教学中是否能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自由的思考与意向。他用精妙的笔触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课堂上,让我们在“教学事件”中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回味。
贬低他,而是若无其事地回应这种请求。教师们摒弃了传统的讲授方式,走下了讲台,改变了权威的形象,主要以课堂学习的设计师或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的姿态展开活动。在这些教室里,教科书是配角,儿童以有探究价值的题目和课题为中心,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追求着高品质的学习。正如佐藤学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的,虽然世界各地的课堂风景各不相同,但所有的课堂都在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是一种天赋和需要。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气氛才会变的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被提升了,孩子们在互助合作学习中“各取所需”。
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教育的门,在21世纪的学校里,不仅追求学习的“量”,而且追求学习的“质”,要求终身学习的主体的形成,或许我们的课堂教学风格正在发生着静悄悄地变革,这是教师的责任,不更是对我们外国语学校老师们的挑战吗?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宁静的课堂不宁静,来吧,老师们面对挑战我们不惧怕,相信知难而上的我们一定会描绘出外国语学校更加辉煌的明天!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九
拿到《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这本书,“宁静”这两字立刻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什么是“宁静的课题革命”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这本书读了起来。
书中每讲一种观念都以实际的教学案例来阐述,增强了读者对作者所提观念的理解。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教学案例,是这样说的“这是程式化、喧闹的一堂课。藤田老师穿着一身忍者的戏服,儿童们额头上贴着符咒的封缄,根据预定的规则来回跑动。兴奋的儿童们大声喧哗,沉迷于藤田老师设计的游戏。总之,这是一场乱糟糟的闹剧而已。”根据描述,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堂很有趣的课啊,远超我们现在的传统教学,现在英语课都要求上成活动课,这样的课堂正是我们现在追求的啊,然而却被作者批评成一场乱糟糟的闹剧,难道作者所说的“安静”仅仅指的是纪律好?这样也太肤浅了吧。带着这种疑问我继续往下看,作者写道“教师们往往追求风风火火的课堂,但儿童们并不追求这种表面活跃的教学。他们所要求的是安静沉着、能够拓展自己可能性的课堂。”这些话解答了我的疑问,但我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什么是“安静沉着、能够拓展自己可能性的课堂”呢?随着阅读的进行,我也逐渐找到了答案。
书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相互倾听”这四个字。现在我们都提倡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这就得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我们都是要求孩子们“认真听”,而要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就要反过来,老师要认真听孩子们的发言。而这种发言不只是“好的发言”,而是任何一个学生的发言,老师都要不折不扣的接纳,这是构筑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读到这里,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通常都只关注于把“好的'发言”串联起来,来引出设计好的接下来的教学内容,确实没有做到关注每个儿童的发言,我将立刻改正这种做法。
不过关注每一个儿童的话,那么对于班里学习水平较低的同学总是拖延教学进度怎么办?书中一个案例给了我答案。这是一个以边缘化的儿童作为课堂沟通的中心来展开的数学课堂教学。当小林老师鼓励一个不太自信的同学成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表达出来,大家也都听明白了,准备继续下面的教学环节时,一个叫健治的学生突然说他完全不懂。如果是我上课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肯定会说“下课后到办公室我再给你讲。”或者说“下课后问一问其他同学。”但是小林老师却又请了几位同学来解释,直到健治同学完全听懂了为止,而这用了20多分钟!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健治同学找到了自己不懂的地方并彻底弄明白了,而且在后面其他同学有疑问的时候他居然能提前解答出来。而其他同学也是在一遍一遍地帮健治解释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而且是越说越详细,不断的把知识分解内化。更重要的是,身为教师,在课堂上传递了“不懂就问,而且无论是谁,何时提出疑问,老师和同学都是愿意帮助你”的这样一种思想,这对于构筑合作学习的课堂是多么重要的基础啊!我想,这样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即使是不愿意参与学习的同学肯定也会喜欢上的吧。
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我之前所理解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理念还不够透彻,执行的也还不够。书中大部分都是平平凡凡的一线教师挑战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案例,我很有幸能读到这样一本书,也发现了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所以我将会继续阅读一些类似的相关书籍,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以期望能与学生构筑起和谐合作的课堂,为孩子们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
手捧着《教师的挑战》一书细细读来,让我对21世纪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在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那就是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众所周知,法国的学校是欧洲国家中传统学校样式比较明显的国家。可即便是法国的教室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在进行活动式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他们的儿童们3---5人一组,分成6桌坐,通过交流来展开学习。他们每桌的学生都会互相听取同伴的意见,互相切磋进行多样思考的学习。为什么他们的合作学习能进行地这么顺利有效呢?其秘诀在于教师对小组构成的考量与教师细致的应对。教师在编组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的文化和能力的差异。各组的儿童的学习能力相当,同时还考虑了文化、国际等因素,使学生不致孤立。正是通过这种考虑所编的小组才具备合作学习的条件。
我们学校的学生与法国学校的学生相比较来说应该远没有他们杂,因为我们的班级大多数孩子都来自于同一个地区,所以没有文化与国际上的差异。那么我们在编组时更多的就是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差异了。
我在编组时第一考虑到的是这个组的领军人物,也就是组长。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见成效,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协调者。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必须在组内找好这样一位“领导者”,带领着组员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组长必须在学习等方面能给组员带来威信的。所以在选拔时,我仔细观察班级中一些上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表达、概括、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的候选人。选拔好了组长,还要对组长候选人进行一定的“培训”,使他们尽快“上岗”。首先,召集这些候选人学会一些在刚开始组织小组活动时的语言,这些语言要简洁,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开始老师布置的活动任务。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组员能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讨论、学习,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口舌之争。其次,要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要对组长进行组织、管理上的培训。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团体,必须是团队行动。组长要在活动中对自己的小组进行一定的组织、管理,不然活动时就成了一盘散沙。比如,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且当一个组员在发言或读书时,都要提醒其他组员认真听讲,这样既可以使小组成员懂得尊重别人,又能锻炼组内成员的听的能力,如果对别人的发言有异议,也要等别人说完才能再提出;小组长要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求大同,存小异,要充分发挥本组成员的特长与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形成小组合力。组长与每一个组员之间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小组内的各项任务,小组长要争取最先按质完成。要求组员做到的,小组长首先要做到。小组长要自信心足,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要时时处处起榜样作用,做好示范。最后小组长在所有成员交流完之后,还可以对他们的发言进行一句话的点评表扬(尽量以表扬为主,也可事先教给组长一些简单的点评语),这样一个小组的积极性就会被带动起来,学习起来也会更主动、更带劲、更有效。最后,还要教会组长掌握好学习的时间,确保每个成员在适当的时间干恰当的事,讨论与本课程有关的话,不说无关的话题。及时组织本组成员展开讨论和结束讨论。必要时要阻止小组成员的不规范的动作和语言。
编组第二考虑的是小组成员的确定。我们小组的人数定为每组4人(包括一个组长),那么这些人怎么产生呢?我是让组长自己选组员,我在组长选组员之前先把选择的要求说清(否则他们肯定会选自己的好朋友),要注意性别、性格、学习能力的差异,每一组必须男女搭配,学习能力有上有下,性格上有活泼有沉稳,这样的小组一起学习,组员之间能互补,学习起来会相对轻松一些。如果组长选择的组员有问题,那么教师再介入进行安排,因为是组长自己选择组员,那么在合作学习时气氛肯定会更融洽,更利于学习。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一
时光匆匆,又到了一年一度读书会的开班仪式,我们伴随着主持人吴爱慧老师朗读的《你说》,坐上音乐视频的“时光机”,回首过去一年里二实小读书会发生的美丽花絮。回首过去,才能展望未来,传承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籍成为我们最好的教学助手。
本次活动分为五个流程。
一、开班致辞——为幸福读书人点赞。
“优雅的生命源于优雅的灵魂,优雅的灵魂源于优雅的书籍”,潘春珠老师为我们阐述了坚持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能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能给我们的教学指点迷津,能让我们在这喧嚣的世界,保有一份安宁,持有一份坚守,人生之美,美在心灵,书香熏染,完美人生。
二、宣布读书会成员名单。
林锦珠老师宣布了读书会成员名单。
三、“书有光,读最美”
由朱晶晶等6位新老师朗诵《一路书香,一生阳光》,余音绕梁,我们都是最美朗读者。
吴爱慧老师首先阐述了阅读量的重要性,从高考方向的转变反思到我们的小学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家长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老师也应当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不要把阅读当成一种压力,要当成一种享受,读书笔记以真情实感为主,不设其他要求;其次,吴老师介绍了本次共读第七本书《教师的挑战》的阅读计划并对时间安排作出了要求。
五、林校长总结。
阅读关键在于交流,在于谈心,要使阅读成为老师一种放松方式,成为老师教育实践的镜子,成为老师走出教学瓶颈的引领,所以,作为老师,要爱阅读,真正理解读书的意义,享受阅读。
最后,林怡谋校长热情呼吁:校长好好读书,教师天天向上,教师好好读书,学生天天向上,学生好好读书,学校天天向上!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二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要为学生提供更好更高质量的学习机会。而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这一书中,通过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来向我们宣告:当今的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这场宁静的革命不仅仅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更是保障每一个学生学习权的挑战。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追求发言热闹、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并且追捧它们为“优秀”的教学,认为课堂上不断的发言,才算真正符合当今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主体性”要求。然而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中,却没提倡这种教学方式,反而是强调:“倾听”才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只有以“每位学生的理解和心得都是无可替代的”信念为前提,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才能创造快乐教学的新天地。
回想起自己两年来的教学,感到惭愧。坦白地说,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只有学生不停发言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平时的课堂,总是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回答是否是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总是害怕课堂上出现冷场,甚至出现过让学生机械应答“是的,是的”这种表面看似非常活跃而实际没有任何意义的热闹场面。
而在前段时间看了《教师的挑战》这一本书后,让我得到很大的触动与启发。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倾听的关系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培育相互倾听关系之外,别无他法。回顾起自己课堂上出现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不认真倾听时,总有几分气愤,然而此刻才发现,自己有时也在无意间流露出不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因此,最近的课堂教学中,我开始转变自己的教学,开始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心声的倾听。
对于回答声音较小的学生,我俯下身降低自己的高度,去倾听他的回答,对于一些后排的同学,通过走到他们跟前,认真倾听他的回答。几次这样的倾听后,我发现到班上原本不认真倾听他人回答的现象,开始有些改观了,渐渐有一小部分学生会懂得慢慢去倾听他人的回答,虽然说人数并不多,但至少这也算是个好的开头。同时,还有个让我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个学生的第二次回答是以“听了某某同学的回答后,我想到了……”的形式展开,这让我感到一阵欣喜,因为我知道他有真正做到了倾听,通过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从而促进了自己的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通过善于倾听来关注每一个学生,逐步形成润泽、融合而安全的言说环境,同时把课堂上学生们的观点如同珍珠一样串联起来,让学生借助同伴的思考与帮助,深化自己的思考,获得知识的超越,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三
手捧着《教师的挑战》一书细细读来,让我对21世纪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在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那就是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众所周知,法国的学校是欧洲国家中传统学校样式比较明显的国家。可即便是法国的教室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在进行活动式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他们的儿童们3---5人一组,分成6桌坐,通过交流来展开学习。他们每桌的学生都会互相听取同伴的意见,互相切磋进行多样思考的学习。为什么他们的合作学习能进行地这么顺利有效呢?其秘诀在于教师对小组构成的考量与教师细致的应对。教师在编组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的文化和能力的差异。各组的儿童的学习能力相当,同时还考虑了文化、国际等因素,使学生不致孤立。正是通过这种考虑所编的小组才具备合作学习的条件。
我们学校的学生与法国学校的学生相比较来说应该远没有他们杂,因为我们的班级大多数孩子都来自于同一个地区,所以没有文化与国际上的差异。那么我们在编组时更多的就是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差异了。
我在编组时第一考虑到的是这个组的领军人物,也就是组长。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见成效,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协调者。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必须在组内找好这样一位“领导者”,带领着组员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组长必须在学习等方面能给组员带来威信的。所以在选拔时,我仔细观察班级中一些上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表达、概括、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的候选人。选拔好了组长,还要对组长候选人进行一定的“培训”,使他们尽快“上岗”。首先,召集这些候选人学会一些在刚开始组织小组活动时的语言,这些语言要简洁,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开始老师布置的活动任务。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组员能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讨论、学习,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口舌之争。其次,要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要对组长进行组织、管理上的培训。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团体,必须是团队行动。组长要在活动中对自己的小组进行一定的组织、管理,不然活动时就成了一盘散沙。比如,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且当一个组员在发言或读书时,都要提醒其他组员认真听讲,这样既可以使小组成员懂得尊重别人,又能锻炼组内成员的听的能力,如果对别人的发言有异议,也要等别人说完才能再提出;小组长要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求大同,存小异,要充分发挥本组成员的特长与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形成小组合力。组长与每一个组员之间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小组内的各项任务,小组长要争取最先按质完成。要求组员做到的,小组长首先要做到。小组长要自信心足,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要时时处处起榜样作用,做好示范。最后小组长在所有成员交流完之后,还可以对他们的发言进行一句话的点评表扬(尽量以表扬为主,也可事先教给组长一些简单的点评语),这样一个小组的积极性就会被带动起来,学习起来也会更主动、更带劲、更有效。最后,还要教会组长掌握好学习的时间,确保每个成员在适当的时间干恰当的事,讨论与本课程有关的话,不说无关的话题。及时组织本组成员展开讨论和结束讨论。必要时要阻止小组成员的不规范的动作和语言。
编组第二考虑的是小组成员的确定。我们小组的人数定为每组4人(包括一个组长),那么这些人怎么产生呢?我是让组长自己选组员,我在组长选组员之前先把选择的要求说清(否则他们肯定会选自己的好朋友),要注意性别、性格、学习能力的差异,每一组必须男女搭配,学习能力有上有下,性格上有活泼有沉稳,这样的小组一起学习,组员之间能互补,学习起来会相对轻松一些。如果组长选择的组员有问题,那么教师再介入进行安排,因为是组长自己选择组员,那么在合作学习时气氛肯定会更融洽,更利于学习。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四
读了佐藤学教授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在儿童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个要件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要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倾听者之外,别无他法。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拒绝倾听或有意无意地遗漏学生的`叙述或者发言屡见不鲜。要在课堂上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倾听者,我认为教师不能病态的倾听,比如只中意附和自己观点的学生发言而拒绝反对的声音;教师也不能虚假倾听,表面上倾听了学生表达的观点,但实际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并没有将学生的观点放在心上进行思考;再有一个就是因为教师本人的能力与学识原因错听了学生的表述,即把“不是”听成了“是”,或者反之。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倾听什么和如何倾听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综观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的共同点,首先他们都会倾听文本的声音,语文老师先要将文本读进心里,倾听作者的心声,这样在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才能做到底气充足游刃有余。其次就是倾听学生,在课堂上尤其显得重要,倾听学生的朗读,倾听学生的回答,倾听学生的质疑,还要倾听学生的情感和思想,更重要的是能倾听学生间的差异和区别,并能够进行串联和反刍。这本书里讲到一个例子,有一堂课是讨论跑夜路去请医生的豆太的心情,课堂有一个叫和树的好动男孩拼命举手,发言的内容明显与文章内容不符,教师没有问“为什么这么想的?”而是问“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从而以和树的见解为契机,重新“回归”课文,围绕奔跑的豆太的形象展开了讨论。如果没有教师的倾听和串联,就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课堂。
能侧耳倾听每个儿童的声音,专注于交流与教学目标间的串联与反刍的教师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五
他用精妙的笔触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课堂上,让我们在“教学事件”中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回味。看到了一个教育学者对教师、对学生深沉而理智的关切。他就是佐藤学教授,一位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亲临一万多间教室的扎扎实实的实践者。在书中作者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谈谈令我感受颇深的三点:
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题了。总是闭着嘴,躲开他人视线的良子,今天穿着绣着小花的裤子来上学了。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进着每一个孩子学习,对教师来说这比“大规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个孩子的点滴成长。这些在别人看来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来却弥足珍贵。佐藤学在书中介绍的教师是在任何学校都可以遇到的寻常教师。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小小挑战与教室中的孩子们才是开拓未来的教育改革者。
佐藤学提倡的是一种宁静、润泽的课堂氛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的心态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前提。滨野老师的课堂正是这样。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来朗读,他们在喜欢的段落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读完课文他们互相讨论着,自自然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快要下课了,他们仍然意犹未尽,想要继续讨论。佐藤学认为,滨野老师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于他对每一位儿童的尊重。滨野老师能够接纳每个学生的想法,他不仅仅拘泥于“好的发言”,而且对所有人的发言都寄予期待,在他看来“任何人的发言都是精彩的”,这使学生们能够自由地思考、轻松地交流,从而使整个课堂更加丰富而深入。
但事实上,人们往往只会对那些“有能力”的学生产生尊重和信任,却很难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学生。只有摘下“能”与“不能”的有色眼镜,才能看到每个人挑战固有学习水平的情景,才能看到他们个性化的创造。
佐藤学认为只有让学生充分地与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但如何在学生中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助合作的关系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却是个难题。在《教师的挑战》中,佐藤学给出了一个特别的答案,他认为:要构筑合作互惠学习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相互倾听的能力,这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认真倾听每一位儿童的心声。
书中的山崎老师、涩谷老师和胜沼老师,虽然都是普通教师,但在佐藤学看来,他们都是儿童心声的倾听者。山崎老师从不贬低任何一个学生的发言,他尊重每个孩子的思考和感情,并看到每个孩子身上潜在的可能性;涩谷老师注重营造一种自然的学习氛围,她重视奇妙的发言,并把那些妙趣横生的发言串联起来,用学生的思考力来推进课堂;胜沼老师总是站在学生的斜侧面位置上侧耳倾听每个人的发言,学生们将胜沼老师作为亲密的`倾听者,从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胜沼老师则珍视每一个人的发言。
在佐藤学看来,如果教师以身作则,成为一位耐心的倾听者,那么学生之间的倾听与合作关系就会水到渠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时刻牢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有差异的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能力的人。我们要“保障所有学生的挑战性学习”,即使是暂时处于低学力的学生,老师也要确保他有挑战学习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这才是合作学习的精髓所在。教师要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
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教育的门,在那里可以找到与我们共同成长的朋友,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但我们对学生的爱与执著是共通的。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挑战,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最近,我在读由钟启泉教授翻译的日本佐藤学教授的专著《教师的挑战》一书, 在实施生本理念的时期读这本书,感觉到日本教学改革在教育哲学的认识上更为深刻: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我们的课堂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
读着以上这段话,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中国教育孜孜以求的所谓“公平”与“质量”,不仅仅是通过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来实现,更重要的应该是致力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确保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前者是一种认为的假设,后者才是真正的可能。
因此,追求教育的公平与质量,并不是什么难以办到的事情,完全可以从身边的日常行为开始。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六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由佐藤学编著,书中“从相互倾听的关系走向合作学习的关系”让我有感而发,我觉得,构筑“相互倾听”的关系至关重要。
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在合作学习的课堂里,每一个学生与教师一道奏响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在学生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个要件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之外,要培育相互倾听关系别无他法。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常常是教师期望的美好境界,可实践中的课堂上,常有学生表现出自制能力差,表现欲旺盛等情况,能“听”、会“听”的学生实在不多:有些学生缺乏“听”的习惯,不想听同学发言和教师讲课;有些同学在别人发言时,坐姿端正,神情专注,可缺乏思考;在有些同学的心目中,只有你“听”我的,哪有我“听”你的。在课堂中,我们不难看到:教师激情投入,学生心不在焉者有之,左顾右盼、东摸西搞……教师提问,部分学生“群情激昂”,而部分学生随声附和,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倾听上,一节课常常在判断问题对错层面上的声音在教室里“此起彼伏”……其实,这些都是在“倾听”环节出了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呢?
1.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同时,倾听也是对对方的理解和尊重。上课时,老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发言受到其他人专注倾听时的被尊重感,然后,通过引导树立全班的倾听氛围,让学生每人都成为“伟大的倾听者”。
2.规范学生倾听的外显行为。
学生的张扬个性不代表可以随意插话,民主平等也不代表可以无视纪律。必须培养学生倾听时应具备的涵养:倾听者应用专注的眼睛看着发言者,面带真诚的微笑;赞赏的目光,会心的微笑,倾听者尽量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在耐心的倾听中去理解和体会发言者的观点和主要内容,尤其对学习有困难,表达不流畅,说话不完整的同学要有耐心,要给予期待……在自己学习的同时,也令发言者增强信心。
3.让倾听者承担责任。
在学生倾听时,要明确任务,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具体的任要求去听,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充满责任感。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通过进一步的交流讨论来检验学生的倾听状况。
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观察发言者,更要用心去关注发言者,充分肯定那些认真倾听别人的诉说,努力听懂、理解别人观点,从而作出积极反应的同学。
带着这些感悟和心得,我想我会像那些平凡又具个性的老师们那样,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建立学生间的倾听关系,并且做一个最好的倾听者,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对话权,以及展示自己。
最优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七
细读《教师的挑战》一书发现,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不管是当前的,还是之前的,所有的教育家在谈论学习时都关注到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的首要性。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也深深验证了这一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其中“知之”属于学习的最低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被动学”、“要我学”阶段,“乐之”属于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主动学”、“我要学”阶段。如何使学生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我认为应是兴趣,因为兴趣是前提,是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兴趣,才会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和内趋力,完成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的转化。同理,如果教学时能把学生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目前还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如何重视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儿童说话学习的成效呢?下面几点值得我们重视。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我们应该珍视生命旅程中的每一朵花,给他微笑,给他浇水,鼓励他灿烂的开放。在教学时,不要用理想化的标准格式别人,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让孩子感到与老师的说话是密切师生关系感受师爱。当孩子学习上遇到挫折时,要想到他们是孩子,不是接收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感受最多的应是温暖、友谊、尊重、快乐,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喜悦。这其实是今后成功的底线。
北京有一所类似新加坡邻里学校的“二十二中学”,学生都是基础较差,其他学校不要的学生。可是在一名好老师孙维刚从初一教到高三的指导下,一班40名学生全上了大学,其中22人还进了中国最顶尖的清华和北大。
这个实例证明了我们的孩子潜力有多巨大,长辈们实在不应该过早地、草草地下“不行”、“不好”的结论。同样的,要让孩子想说,那我们就要把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我们不妨试试让孩子说说自己10条自豪的理由,如:年纪轻,我自豪;身体棒,我自豪;心肠好,我自豪;跑步快,我自豪;懂礼貌,我自豪;写字漂亮,我自豪;唱歌好听,我自豪;不怕困难,我自豪等等。自信心是打开巨大潜能的金钥匙。有了这钥匙,孩子才会乐于学习,孩子的学习潜能才会像火山那样爆发出来。“唤起自信”的同时,教师必须准备更多“尺度”来衡量,甚至必须为某些孩子量身定做一些特定尺度,孩子才能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获得属于他们的成功。
精彩,需要教师的等待。
期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宽容,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且带来课堂教学的生动和有趣。学生精彩的表现与教师热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是过程,精彩是结果。
课堂上,我们有时总是追求表面的流畅,当提出问题后,从内心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最好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遇到有人来听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有困难时,我们就不那么沉稳了,显得有些急躁,不愿意等待,或催促,或换人回答,还有甚者自问自答,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精彩也就无处可现。
我想,当一个老师在教学时,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尽可能地去呵护这种兴趣,那不管是何种流派的课堂革命,都将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