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具备逻辑性强、观点明确、立意新颖、表达流畅等特点,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以下作文范文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是一座思想和文风的瑰宝之地。
实用成考高起专欣赏(模板13篇)篇一
高起专总体要求:会做的要做对,不会做的要认真做、要填满,而且一定要工整。下面是成考高起专答题技巧,为大家提供参考。
1、满分150分,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填空题)、作文
2、选择题,会做的做对,不会做的可以采用排除法,一点都不懂的统一选c(注意不能全c)。(例如10道题有3道会就做对来,剩下不会的就统一填c)
3、阅读题,一定不能空白,要根据短文的大意,加以个人的理解,把题目需要阐述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即可拿分。
1、总分150分,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2、选择题会做的做对,不会做的可以采用排除法,一点都不懂的统一选c(注意不能全c)。
3、填空题:会做的做对,不会的看能否套个数字试试,一点不通的'写个常用数字如1、0等。
4、解答题会做就好好做,不完全会或完全不会都要装作会,按照会做的答题格式答题,而且要答工整,就算是照抄题目也要答多点。
1、满分150分,题型:选择题、补全对话(填空题)、作文
2、选择题(语音知识、词汇与语法知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共100多分,会做的做对,不会做的可以采用排除法,一点都不懂的统一选c(注意不能全c)。阅读理解可以在原文中找,找不到又理解不了再按上述方法做。
3、补全对话(填空),补全对话通常是补一句话而不是一个单词,但只要有对的单词就可以得分,所以要尽可能地写,不通顺的句子都没关系。
4、作文,会写就好好写,能写多少是多少,一点都不会写绝对不能空着,有多少与作文有关的单词都可以写进去,不通顺也没关系,连单词都不会那就把作文抄满了,要工整。
实用成考高起专欣赏(模板13篇)篇二
很多平时成绩不错的考生在考场上会出现写不完作文的情况。可以先用50分钟的时间写完作文,然后再回答其他题目。
如何才能使作文获得较高的成绩呢?
首先,考生对作文不要抱有过高的期望。
作文是一道含分最高的考题,不少考生对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使用一些非常的手段,如押题、背诵一些范文,等等。“其实,这种做法无异于赌博,押中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届时如果准备好的篇章文不对题,岂不是自己把自己害了吗?”
第二,把握作文特点,发挥自己擅长的文体,赢得阅卷老师青睐。
由于成人高考作文采取自拟题目的形式,建议考生把大的题目往小拟。平时训练作文立意时,可采用一题多立意的方式,以提高立意构思的能力,争取在考试时写出有思想认识深度、立意新颖的文章。
此外,考试不再对文体进行限制,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地选择自己熟悉、擅长的文体。对一般考生来说,在复习时,选择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进行练习就可以了。
最后,要注意布局谋篇,严格限制字数。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在短小的篇幅中完整地表达意思,这就特别要求考生重视文章的布局,注意层次之间的联系。“考生在练习时要注意布局谋篇,搞清作文结构,而不要重复的话写一大堆,这样既超出字数浪费时间,又得不到阅卷老师的好感。”
实用成考高起专欣赏(模板13篇)篇三
河北成考历史成考试题无论怎么变化,万变不离其宗,考察最基础的还是教材中的考点。复习成考历史,考前一定要回归课本,全面复习,多从原因、过程、评价、影响、本质等几方面来掌握。在平时的学习中则做到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
二、适量的.习题。
成考练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买一两本好的参考书,做上面既基础又新颖的选择题。
三、时间安排。
成考复习备考阶段,大家的时间都很紧张,这就需要我们能合理地安排时间。首先要根据老师的课程安排拟订一个学习计划,先复习哪方面,再进行哪方面的宏观计划。
比如先复习古代史,再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最后再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其次根据宏观计划再制定一个符合自己时间的微观计划:例如,每天下午一点至一点半之间必须巩固历史基础知识。但记住:务必使自己每天的学习都在计划中进行。
四、记忆方法。
不可否认,历史学习中要求记忆的东西确实很多。背诵成考高起点历史时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以历史时间为主轴,二是把同类性质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比较记忆,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
实用成考高起专欣赏(模板13篇)篇四
英语。
高起点层次英语试卷共6类试题,分别是语音知识、词汇与语法知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和书面表达。这些题所占分值分别为7.5分、22.5分、30分、45分、15分和30分。
一般试卷第一题是语音知识是5道选择题,每题给出4个单词,每个单词中均有划线表明的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要求能辨别划线部分读音,找出读音不同于组内其他划线部分的单词。
单选题一般是语法知识为主,15道选择题,每题是一个留有空白的不完整的英语句子,要求大家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可填入句中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每篇短文后有数量不等的问题或不完整的句子,要求大家在阅读短文后,从中选出可用来回答问题或补全句子的最佳选项。
除选择题外,还有补全对话根据试题说明中的背景和情节,将给出的一段不完整的对话缺少部分补写出来。
书面表达的题型为写作题。考生要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英语对大家来讲,是比较恐怖的一门课,没有基础的小伙伴们不建议直接刷题,建议购买成考词汇书,或手机下载背单词软件,先从词汇量做起,英语单词量是基础,只有认识了单词才能做题。
10.成考高中起点英语复习要求。
实用成考高起专欣赏(模板13篇)篇五
高起点层次英语试卷共6类试题,分别是语音知识、词汇与语法知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和书面表达。这些题所占分值分别为7.5分、22.5分、30分、45分、15分和30分。
一般试卷第一题是语音知识是5道选择题,每题给出4个单词,每个单词中均有划线表明的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要求能辨别划线部分读音,找出读音不同于组内其他划线部分的单词。
单选题一般是语法知识为主,15道选择题,每题是一个留有空白的不完整的英语句子,要求大家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可填入句中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每篇短文后有数量不等的问题或不完整的句子,要求大家在阅读短文后,从中选出可用来回答问题或补全句子的最佳选项。
除选择题外,还有补全对话根据试题说明中的背景和情节,将给出的一段不完整的对话缺少部分补写出来。
书面表达的题型为写作题。考生要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英语对大家来讲,是比较恐怖的一门课,没有基础的小伙伴们不建议直接刷题,建议购买成考词汇书,或手机下载背单词软件,先从词汇量做起,英语单词量是基础,只有认识了单词才能做题。
实用成考高起专欣赏(模板13篇)篇六
英语对大家来讲,是比较恐怖的一门课,下面是成考高起点英语复习指南,为大家提供参考。
英语。
高起点层次英语试卷共6类试题,分别是语音知识、词汇与语法知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和书面表达。这些题所占分值分别为7.5分、22.5分、30分、45分、15分和30分。
一般试卷第一题是语音知识是5道选择题,每题给出4个单词,每个单词中均有划线表明的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要求能辨别划线部分读音,找出读音不同于组内其他划线部分的单词。
单选题一般是语法知识为主,15道选择题,每题是一个留有空白的不完整的英语句子,要求大家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可填入句中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每篇短文后有数量不等的问题或不完整的句子,要求大家在阅读短文后,从中选出可用来回答问题或补全句子的最佳选项。
除选择题外,还有补全对话根据试题说明中的背景和情节,将给出的一段不完整的对话缺少部分补写出来。
书面表达的题型为写作题。考生要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英语对大家来讲,是比较恐怖的一门课,没有基础的小伙伴们不建议直接刷题,建议购买成考词汇书,或手机下载背单词软件,先从词汇量做起,英语单词量是基础,只有认识了单词才能做题。
10.成考高中起点英语复习要求。
实用成考高起专欣赏(模板13篇)篇七
1.(孔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2.(孟子)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诗经》是我国中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
4.《诗经》收录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5.《史纪》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赞之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史纪》内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7.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后人辑有《陶渊明文集》。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9.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10.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11.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景《黄鹤楼》诗在艺术特色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2.李贺诗中带有明显的伤感情调和浓郁的死亡气氛。故有“(诗鬼)”之称。
1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14.(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5.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
16.《大观楼长联》共180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17.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朦胧派诗人(北岛)。
18.《北岛》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
19.(奥尼尔)被称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
20.提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思想家诗(孟子)。
21.陶渊明卒后朋友私谥“(靖节)”。
22.苏轼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2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4.写西南联大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章《跑警报》的是(汪曾祺)。
25.《丈夫》是(沈从文)的作品。
1.朅:健壮英武的样子。 2.杲杲:日光明亮的样子。
3.茕茕:孤单茕独状。 4.援:取。
5.深辙:大车的车迹。 6.俱:同来。
7.款款:徐缓的样子。 8.千寻:形容铁链之长。
9.怛:恐吓。 10.狎:亲近而不庄重。
11.阑珊:残,将尽。 12.衾:被子。
13.杳杳:深远幽暗的样子。 14.星如雨:焰火或者灯光之盛。
15.阑珊:零落,稀疏。 16.梦蝶:短暂,虚幻。
17.宁帖:安宁,安稳。 18.膏:润发的油。
19.痗:病,痛苦。 20.慊慊:不满,怨恨。
21.扶疎:繁茂状。 22.降幡:表示投降的旗帜。
23.畋:打猎。 24.离尤:遭灾。“离”通“罹”。
25.晌:一会儿。 26.刚道:硬说。
27.暗香:幽幽的香气。 28.龙蛇:指碑文上的字迹。
29.寻常:长度单位。二尺为寻,二寻为常。
1.“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此联写景之妙。
答:“穿花”一联写曲江春景,庙宇天然。蛱蝶在花间穿梭,蝶恋花,花依蝶,相得益彰,色彩绚丽。蜻蜓轻触水面,款款而飞,自由自在,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自然春景啊!可这大好春光,即将消逝,惜春之情油然而生。因此诗人写出了结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对于愁积一胸的杜蒲而言,只有春光不会辜负他。
2,《水调歌头.落日秀帘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这首词作者通过展现庭前广阔江面突兀变化,波涛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超然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旷达豪迈的处事精神及对心性修养的人生追求。
3,在戴望舒的《雨巷》中,“悠长又寂寞的雨巷和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两句反应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
答: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寞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行走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个美好希望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样美好的希望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突兀即逝,就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留下的依然是诗人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额逝的希望!这样的形象描写,逝用象征的方法暗示传达了诗人忧愁迷惘的心态。同时表达达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苦闷,彷徨,充满理想和低回而迷茫的心态。
4,如何理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答:此诗出自北岛的《回答》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这两句字面上理解为:卑鄙者的人因卑鄙而活下来,高尚的人因高尚而死去。这两句诗是对历史的深刻的反思,将荒谬的时代总结为两行警句,使读者刻骨铭心。卑鄙者畅通无阻,无所不为,往往是社会上最的利也是最得意的人,而那些恪守道德,坚持理想的人则是处处碰壁,走投无路。作者以隐喻中用陈述的手法通过对比将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表露无遗。
5,柳宗元的《三戒》是什么?它们在文学形态上有什么特点?
答:柳宗元的《三戒》是《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在文学形态上有什么特点:文章通过三则故事,三种动物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以物喻人,随物赋形,寄予了深刻的道理。所谓“寓”是寄托的思想,作者善于体情察物,抓住麋,驴,鼠的动物本性,随物赋形,在此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夸张,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浅显易懂的故事形象中体现出来。
六,《大观楼长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历史观?
一朵浪花罢了。
1 《归田赋》
a 作者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答:1 仕途遇到挫折,功业难就。仕途浑浊,难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建功立业的机遇。2 不满当时的朝政。
b这篇文章当中写了归田的哪几种乐趣?
答:游春之乐,山水之乐,山水之乐。
c 这篇文章在汉赋的发展中有何地位?
答:《归田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田园隐居的作品,同时,它也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开创了晋魏小赋的先评,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a浅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语言新奇,比喻新奇。雨为天之泣,月有润湿感,齐州如九点烟尘,均有现代意象派诗之主观色彩。
b此诗表现了怎样的想象力?
答: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将游仙诗之特点发挥到极致,驰骋想象的翅膀遨游在大地,人间与仙境。
c 此诗的意象有何特点?
答:意象奇瑰,诗境奇幻。月宫之幻想既虚又实。实为月宫形象鲜明,楼阁亭台,桂花飘香,仙女穿梭,美轮美奂;虚则此景全为想象而来,并非实境,惟其如此,奇瑰诗境自然而出。
3材料:西湖七月半最后一段
a请写出此文的篇名和作者?
答:《西湖七月半》张贷
b文中浅身低唱和匿影树下者是哪种人?
答:名妓闲僧。文人雅士。
c“吾辈”看月与他人有何不同?表现了怎样的审美情趣?
答:俗人看月只是“好名”,其实全然不解其中雅趣的旨意,。他们只是附庸风雅赶凑热闹。“吾辈”看月是真正的赏月。体现了文人雅士陶醉湖光月色,清高拔俗的情致,表现了文人雅士之高雅。
4 材料《燕歌行》
1 是个的用韵有何特色?
答:诗用柏梁体,句句用韵,一韵到底,这样的用韵,是全诗一气卷舒,前后贯通,和其抒发的掩饰徘徊、中肠摧切的情感和谐一致。
2 诗歌的笔调有什么特色?
答:笔调细腻委婉,笔法极尽曲折之妙,语言明媚清丽,感情缠绵,写景与抒情的巧融合。
3诗中的写景诗句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任任公的`出场做准备。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它借写秋景以抒发离别怀远之情。
1. 简述王维《观猎》一诗的艺术特征
一、答:首联使用先声夺人的手法,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使用“以物衬人”的手法突出将军的英武、雄健;颈联借用地名的文化内涵,丰满了将军的形象;尾联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了将军踌躇满志的心态。本诗韵律优美,节奏和谐,语言自然而精炼,准确而富有特征性,塑造形象完美鲜明。
二、简述王维《观猎》一诗的思想艺术特色
答:(一)形象鲜明:诗人在纷繁的自然界里,选择最具特征和最富于表现力的事物。
(二)绘声绘色,动静相生:诗人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异常色彩与音响,组成优美的意境。
(三)情景交融,诗画相通:此诗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渗透了自己的主观情感,表现了自己高雅、静寂的志趣。
(四)语言凝练明快、清新自然,音韵和谐,达到了“诗中有画”的高度艺术境界。
2. 《西塞山怀古》这首诗歌最值得称道的是哪一方面?
答:作为咏史怀古之作,此时剪裁功力极佳,于众多史事中选取西晋灭吴作重点讲述,耐人寻味。另外,此诗言简意赅,含蕴深厚,点面结合,怀古是为了伤今,写历史是为了讽喻现实,思想深邃,洞察敏锐,情感深沉,为怀古之杰作。除此之外还有三个特点。一、借古讽今,情感真挚。二、情景交融,和谐统一。三、结构严谨,表意深刻。
答:李煜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帝王生活的烙印, 就思想内容而言,似乎并无多少可取之处,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的地方。它摆脱了主要在北里教坊、绮筵绣幌中发展起来的文人词的应歌传统,开始突破了以写艳情为主的“花间派”樊篱,从而扩展和提高了此表现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能力。李后主前此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糜,也有清丽之作;后期词多抒发亡国被俘之痛及故国之思,情调悲怆凄苦。
4.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作品描写了两种相反的人生态度;一种是名利之徒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人生态度;一种是山林高士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作品表达了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和对痴迷沉酣者的批判。写自己看破红尘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把名利之徒与山林隐逸的高士作对比。表达了不为外物役使、自得其适的心志。
5.北岛《回答》最值得称道德是哪些方面?
答:有四点,一、充满怀疑和否定精神,对反理性的荒谬现实毫不留情的予以彻底否定。二、充满英雄主义色彩,敢于承担名族苦难的历史责任感,决不妥协的坚定意志和献身真理的不屈精神。三、悖论式的情景。意象平行对称造成对比和对立及相互作用,富有深刻的哲理和警示作用。四、语言警辟、冷峻。
《回答》这首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写于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被镇压之际。诗人先驱者的觉醒意识和英雄主义的激情,表现了从迷茫到觉醒的一代人,对历史的挑战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表达了敢于敢于承担名族苦难的历史责任感和决不妥协的坚定意志。
实用成考高起专欣赏(模板13篇)篇八
《大学语文》大纲在“汉语基本知识”中提出的第二项要求为:“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此项要求侧重于对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的掌握。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年成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虚词阐释,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可指代人、事、物等,通常充当句中的宾语。例如: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之:指代所行之事,可译作“这样做”,分别充当“欲”和“为”的宾语)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国也》之:提到动词“有”之前的宾语,指代前面所说的情况。)
(3)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之:指代“野语”的内容,可译为“这样的话”,充当“有”的宾语。)
(4)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之:指代冯谖,充当“见”的宾语)
(5)公赐之食,食舍肉。(《郑伯克段于鄢》之:指代颍考叔,充当“赐”的近宾语。)
用于宾语前置的结构中,复指提到动词之前的宾语。此时原有的代词词汇意义消隐,
只起提宾的语法作用。例如: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我之谓:谓我。)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其李将军之谓乎?(《李将军列传》其李将军之谓乎:也许说的就是李将军这类人吧。)
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陈言之务去:务去陈言。)
意思,与后续词语组成名词性结构,因此通常只用作定语。魏晋以后,“其”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也可用作主语。例如:
(1)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前一“其”指河内,可译为“那里的'”;后一“其”指河东,可译为“河东的”)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秋水》其:指代河伯,可译为“他的”)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其:指代前事,可译为“此”、“这”。)
(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张中丞传后叙》其:指代当地百姓,充当主谓结构中的主语。)
(5)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马伶传》其:指代马伶,可译为“他”,充当句中主语。)
指、远指、近指;指代人物时,不仅可指代第三人称,也可指代第一、第二人称,这都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例如:
(1)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报刘一丈书》其:此为作者自指,可译为“我”)
(2)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答李翊书》其:指李生,这里可译为“你”)
1.“之于”的合音(即取“之”的声母、“于”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于”古音同“乎”)。 “之”为指示代词,“于”为介词,所以此时“诸”只出现在句中:“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指代上文提到的人、事、物;“于”则与后面的词或短语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前面的动宾结构关涉到对象、处所、地点、内容等。例如:
(1)用与舍属诸人。(《答李翊书》)
(2)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答李翊书》)
(3)更譬诸操舟……(《论毅力》)
(4)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2.“之乎”的合音。“之”为指示代词,“乎”为语气词,此时“诸”只出现在句末:
“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乎”用来结束句子。例如:
(1)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论语·子罕》)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约数词
此时“诸”作定语,表示某一范围的全体,或全体中的每一个体,可译为“各位”、
“众”等。例如: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冯谖客孟尝君》)
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李将军列传》)
起辅助作用的代词。与一般代词不同的是,“者”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附着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后,共同构成名词性结构,以指代一定的人、事、物,可在句中充当主语、定语、宾语、中心语等。可以与“者”组合的词类较多,意义或作用也各不相同,主要有:
与名词组合:
主要可分两类:
复指名词或名词性主语,引出谓语。此时“者”通常可以不译,也可视需要译为
“……此人”、“……这个人”、“……的情况”等。例如: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李将军列传》)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马伶传》)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2.复指名词或名词结构,充当动词宾语。此时“者”通常可以不译,也可视需要译为“……此人”、“……的人(情况)”等。例如:
(1)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冯谖客孟尝君》)
与数量词组合:
表示数量的种类。可译为“种”、“样”、“类”、“方面”等,也可不译。例如: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2)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3)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谏逐客书》)
(4)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谏逐客书》)
与时间词组合:
表示一定的时间范围,可译为“……的时候”等。例如: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
(2)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答李翊书》)
“所”也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辅助性代词,所组成的结构也是名词性结构。与
“者”不同的是:(1)“所”置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前,而不是其后;(2)“所”的后面只能接动词,而且通常是及物动词。因此,如果不及物动词、形容词等与“所”字组合,它们自身一般也都变得具有及物动词的性质;(3)“所”字之所以通常与及物动词组合,是因为此时的“所”具有动词宾语的性质。因此,“所”字结构说明的是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物,而“者”字结构则是说明发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实施者(如“所见”指看到的东西;“见者”则指看东西的主体),二者的意义差别是明显的,决不可混为一谈。例如:
(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五代史伶官传序》)――所归:归处。
(2)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所希冀:企盼的内容。
(3)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庄子·秋水》)――所连:指禅让的君位;所争:争夺的政权;所忧、所劳:指为此而忧虑、操劳的国事。
(4)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李将军列传》)――所之:去的地方、去处。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所能上报:指能够回报的恩德。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前赤壁赋》)――所如:去往的地方。
此外,还有一些由“所”组成的常见结构应当注意:
1.“所……者”
支配的对象,而不是发出或实施动作行为的主体。例如:
(1)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谏逐客书》)――所重者:看重的东西;所轻者:轻视的东西。
(2)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答李翊书》)――所为者与所期者:指文章的写作与期盼达到的水平。
(3)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客孟尝君》)――所寡有者:缺少的东西。
(4)所欲忠者,国与主耳。(《张中丞传后叙》)――所欲忠者:愿意效忠的对象。
实用成考高起专欣赏(模板13篇)篇九
一、单选题: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夸张c.借代d.拟人。
2.戏剧《日出》的作者是()。
a.曹禺b.沈从文c.茅盾d.钱钟书。
3.《单刀会》的作者是()。
a.关汉卿b.白朴c.王实甫d.汤显祖。
4.“文起八代之衰”指的是谁的散文()。
a.欧阳修b.王羲之c.韩愈d.王安石。
5.下列样式不属于记叙文的是()。
a.科学小品b.通讯c.日记d.回忆录。
6.《报任安书》的作者是()。
a.欧阳修b.苏轼c.司马迁d.宗臣。
7.哲学家和作家培根的国籍是()。
a.法国b.美国c.英国d.德国。
8.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乐府民歌的是()。
a.《氓》b.《杜陵叟》c.《陌上桑》d.《短歌行》。
9.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
a.杨维桢b.元好问c.关汉卿d.蔡松年。
10.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的划分依据是()。
a.议论的篇幅b.议论的方式c.应用的场合d.论文的作者。
11.下面不属于议论文的是()。
a.韩愈《进学解》b.韩愈《师说》c.贾谊《过秦论》d.王羲之《兰亭集序》。
12.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作家是()。
a.鲁迅b.契诃夫c.莫泊桑d.欧・亨利。
13.从戏剧的容量来看,曹禺的《日出》属于()。
a.独幕剧b.重幕剧c.多幕剧d.话剧。
14.“忽哪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
a.《关山月》b.《从军行》。
c.《短歌行》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姜氏何厌之有”的正确译文是()。
a.姜氏有多么讨厌!b.姜氏她厌恶什么?
实用成考高起专欣赏(模板13篇)篇十
支持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不是来自天文观测,而是来自无线电研究。
搞无线电通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提高通信的效率,长期致力于消除各种噪声的研究。1965年5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位科研人员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利用一架卫星通信用的喇叭形天线,来查清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这就要测量天空的有效噪声温度。无线电工程师为了使用方便,常用温度来标志噪声的程度。例如地面温度为300k相当于)时,它在无线电接收系统(如天线)中会造成20-30k的噪声,这20-30k就是度量噪声的“噪声温度”.
最初,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测得天空有效噪声温度是6.7k,扣除大气吸收、地面噪声等方面的影响后,最后得到了3.5k的剩余。在此后一年测量中,无论他们如何改进仪器,仔细操作,都不能消除这个剩余的噪声温度。他们还发现,这个消除不掉的噪声是各向同性的,不论他们把天线对准太空中的哪个方向,都能接收到同样温度的噪声,而且一年四季都一样。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3.5k的宇宙噪声的呢?正当这两位无线电工程师对此现象迷惑不解时,彭齐亚斯有一次无意中了解到,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教授迪克等人写过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根据大爆炸理论预言,在大爆炸后应当留下余热――辐射遗迹。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屋里生起火炉取暧,即使火炉熄灭了,屋里仍会因为火炉的余热而温暖一段时间。只是大爆炸产生的辐射当初处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它的波长发生了红移,落到了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微波波段上。所以,时至今日大爆炸应当留下10k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3厘米的微波辐射。
于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赶紧向迪克等发出邀请,请他们到贝尔实验室访问。在经过一系列相互访问和深入研讨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确信,他们所发现的这种消除不掉的微波噪声,正是迪克的研究组根据大爆炸理论所预言并准备寻找的“辐射遗迹”.这是一种宇宙背景辐射,它们蔓延分布在整个宇宙的每个角落。他们俩的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并使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还因此而共享了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8.下面有关“噪声温度”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噪声温度是用来度量噪声的。
b.有效噪声温度是指由于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
d.用温度来标志噪声的程度为噪声温度。
19.对“10k温度的余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温度有10kb.噪声温度有10k。
c.有效噪声温度有10kd.宇宙噪声有10k。
20.对“宇宙背景辐射”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自宇宙的辐射是地球辐射的背景。
b.指整个宇宙都存在的辐射。
c.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
d.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辐射遗迹。
2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大爆炸留下了10k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3厘米的微波辐射。
b.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的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来自宇宙背景辐射。
c.由于存在宇宙背景辐射,因此可以证明宇宙曾经爆炸过。
d.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为迪克找到了有力证据。
――辐射遗迹。
答案:18.c19.b20.b21.a。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成考高起专欣赏(模板13篇)篇十一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在南极,虽然连热气腾腾的火山也被控制在冰封雪压之下,但是也有超然于冰雪之外的地方。若从飞机上看下去,在罗斯岛以西有一片黑色的没有冰雪的土地,在茫茫白色的世界里显得格外突出,这就是干谷。实际上,干谷地区是由三个谷地组成的,自南往北依次是泰勒谷、右谷和维克多利亚谷。
干谷地区有几个非常特殊的湖。其中最著名的是右谷中的汪尼达湖和泰勒谷中的巴内湖,都是咸水湖。有趣的是这些湖水的咸度是分层的,表层咸度最小,上面为3~4米厚的冰所覆盖。越往深处,咸度越大。例如,汪尼达湖附近年平均温度为零下20℃左右,但在69米深的湖底,水温却高达25℃,其咸度比海水高10倍。还有一个小湖,其湖水的咸度是如此之高,以至在零下50℃时也不会结冰。水温的热能主要还是来自太阳。在夏天,大阳光线透过冰层,连续不断地照射下去,由于湖水咸度很高,很容易就把这些热能吸收并储存起来。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湖水中,居然生长着海藻和某些类型的真菌。
科学家们对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也特别感兴趣。这里的原始土壤,在许多性质上,与火星和月球上的土壤极为相似。因此,从事火星探测的科学家们,专门到南极去进行实地考察,以得到某种感性认识。还有一项重要的发现是,科学家们利用右谷地区的岩石标本所作的古地磁研究表明,大约在10亿多年以前,现在的南极是位于赤道附近的。
据研究,大约在5万年以前,干谷地区同样也被冰雪所覆盖。实际上,这些山谷就是冰川刻划出来的。那么,后来是由于什么原因,冰川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而且,按理说,沿海地区的降雪量是很大的,其他地区的积雪都年复一年地积存下来,唯独干谷地区却能把降雪融化得千干净净,不留痕迹,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正是科学家们急于想知道的。但是,人类走到哪里,就会把污染带到哪里。由于进入干谷的人越来越多,给干谷地区所带来的污染也就愈来愈严重。因此很有可能,在科学家们还没有搞清楚干谷的奥秘之前,那里独特的科学价值可能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7.下面对第一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南极,即使冒着热气的火山也覆盖着冰雪。
b.在南极,有一片没有冰雪的土地被称为干谷。
c干谷在罗斯岛以西,从高空看土地是黑色的。
d.干谷呈东西走向,是由三个谷地连接组成的。
【答案】d。
8下面对第二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谷地区的咸水湖咸度是分层次的,越往深层咸度越高。
b.干谷地区的咸水湖温度是分层次的,越往深层温度越高。
c干谷地区的咸水湖不结冰,它们的热量来自阳光的照射。
d.干谷地区的咸水湖的咸度虽然很高,但是也有生命存在。
【答案】c。
9.下面对第三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比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性质更为原始。
b.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与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颜色极为相似。
c.考察干谷地区有利于研究火星探测是南极科学探索的一项重要发现。
d.科学家通过研究干谷地区的岩石标本表明南极大陆原来离赤道不远。
【答案】d。
10.下面对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5万年以前干谷地区气候变暖,冰雪才消失得无影无踪。
b、科学家认为,干谷地区的山谷是被冰川流动切割出来的。
c、干谷地区的降雪比其他地区少,所以没留下冰雪的痕迹。
d.本文对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干谷地区的前景充满信心。
【答案】b。
实用成考高起专欣赏(模板13篇)篇十二
文言文虚词是成考高起点语文的考点之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复习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
作为介词,“以”的用法较多且意义复杂,但基本内容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其余用法大多可视为这一其本用法的引申和变化。分别说明如下:
基本用法和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人、某物为依据或凭借,可译为“用”、“拿”等。
例如:
(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五代史伶官传序》)
(3)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马伶传》)
有的表示以某事或某种技能为依据或凭借,意义有所虚化,除可译为“用”“拿”外,还可译为“凭借”、“依照”、“根据”等。例如:
(1)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於国也》)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於国也》)
(3)皆以用战为名。(《李将军列传》)
(4)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论毅力》)
(5)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马伶传》)
有的表示凭借某种身份、资格或地位从事某事,意义更为抽象。例如: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李将军列传》)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李将军列传》)
原因是导致某种结果的逻辑根据,因此此种用法可视为表示凭借用法向更为抽象的事理逻辑方面的延伸和发展,可译为“因”、“因为”、“由于”等,有时也可直接翻译为“凭着”、“凭借”。例如: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3)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
(5)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答李翊书》)
(6)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张中丞传后叙》)
可以带领、带领的其实也一定是可以依赖、可为凭借的,因此也与表示凭借的用法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也可直接翻译为“凭”、“靠”。例如:
(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 氓》)
(2)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张中丞传后叙》)
“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在”、“于”,有时可据需要译为“按照”。例如:
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李将军列传》)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於国也》)
表示关涉或处置对象
“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把”、“让”等。例如:
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卷。(《冯谖客孟尝君》)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冯谖客孟尝君》)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冯谖客孟尝君》)
必以其言为信。(《张中丞传后叙》)
作为副词,“以”主要表示某种情态或语气。例如:
(1)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冯谖客孟尝君》)——以:只有,也就是。
作为连词,“以”的语法的功能与“而”类似,只不过通常只用于表示顺承接续的种种关系,可译为“就”、“来”、“而”、“然后”、“而且”等,也可不译出。例如:
(1)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郑伯克段于鄢》)
(2)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李将军列传》)
(3)且硕茂,蚤食以蕃。(《种树郭橐驼传》)——蚤食以蕃:果实结得早而且结得多。
(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
(5)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前赤壁赋》)
(6)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马伶传》)
“以”作为动词,常见的是“认为”、“以为”的意思。例如: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庄子 秋水》)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 秋水》)
实用成考高起专欣赏(模板13篇)篇十三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在南极,虽然连热气腾腾的火山也被控制在冰封雪压之下,但是也有超然于冰雪之外的地方。若从飞机上看下去,在罗斯岛以西有一片黑色的没有冰雪的土地,在茫茫白色的世界里显得格外突出,这就是干谷。实际上,干谷地区是由三个谷地组成的,自南往北依次是泰勒谷、右谷和维克多利亚谷。
干谷地区有几个非常特殊的湖。其中最著名的是右谷中的汪尼达湖和泰勒谷中的巴内湖,都是咸水湖。有趣的是这些湖水的咸度是分层的,表层咸度最小,上面为3~4米厚的冰所覆盖。越往深处,咸度越大。例如,汪尼达湖附近年平均温度为零下20℃左右,但在69米深的湖底,水温却高达25℃,其咸度比海水高10倍。还有一个小湖,其湖水的咸度是如此之高,以至在零下50℃时也不会结冰。水温的热能主要还是来自太阳。在夏天,大阳光线透过冰层,连续不断地照射下去,由于湖水咸度很高,很容易就把这些热能吸收并储存起来。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湖水中,居然生长着海藻和某些类型的真菌。
科学家们对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也特别感兴趣。这里的原始土壤,在许多性质上,与火星和月球上的土壤极为相似。因此,从事火星探测的科学家们,专门到南极去进行实地考察,以得到某种感性认识。还有一项重要的发现是,科学家们利用右谷地区的岩石标本所作的古地磁研究表明,大约在10亿多年以前,现在的南极是位于赤道附近的。
据研究,大约在5万年以前,干谷地区同样也被冰雪所覆盖。实际上,这些山谷就是冰川刻划出来的。那么,后来是由于什么原因,冰川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而且,按理说,沿海地区的降雪量是很大的,其他地区的积雪都年复一年地积存下来,唯独干谷地区却能把降雪融化得千干净净,不留痕迹,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正是科学家们急于想知道的。但是,人类走到哪里,就会把污染带到哪里。由于进入干谷的人越来越多,给干谷地区所带来的污染也就愈来愈严重。因此很有可能,在科学家们还没有搞清楚干谷的奥秘之前,那里独特的科学价值可能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7.下面对第一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南极,即使冒着热气的火山也覆盖着冰雪。
b.在南极,有一片没有冰雪的土地被称为干谷。
c干谷在罗斯岛以西,从高空看土地是黑色的。
d.干谷呈东西走向,是由三个谷地连接组成的。
【答案】d。
8下面对第二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谷地区的咸水湖咸度是分层次的,越往深层咸度越高。
b.干谷地区的咸水湖温度是分层次的,越往深层温度越高。
c干谷地区的咸水湖不结冰,它们的热量来自阳光的照射。
d.干谷地区的咸水湖的咸度虽然很高,但是也有生命存在。
【答案】c。
9.下面对第三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比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性质更为原始。
b.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与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颜色极为相似。
c.考察干谷地区有利于研究火星探测是南极科学探索的一项重要发现。
d.科学家通过研究干谷地区的岩石标本表明南极大陆原来离赤道不远。
【答案】d。
10.下面对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5万年以前干谷地区气候变暖,冰雪才消失得无影无踪。
b、科学家认为,干谷地区的山谷是被冰川流动切割出来的。
c、干谷地区的降雪比其他地区少,所以没留下冰雪的痕迹。
d.本文对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干谷地区的前景充满信心。
【答案】b。
文档为doc格式。